法学读书报告
Ⅰ 上帝之城的读书报告
《上帝之城》由一只鸡的奔命开始。手提摄影机追着一只鸡跑,接连的快速剪接和刺眼的高反差街景 ,以及随后冒出的两大帮派,不远处有些警察,而被这群人围堵在画面中央的阿炮,则不知该往哪逃。镜 头绕着他转了360度,好了我们看出他情势危急,接着镜头转回60年代。就有这种讲故事的高手,明知你 已为阿炮心焦,竟然开始细说从头,这下你不专心也不行。
这其实也该是部史诗巨片,因为故事横跨了30年和一成串角色,还让一个名叫“天主之城”的巴西贫 民窟活灵活现起来。但这位导演不仅不自溺、甚至自律甚严地硬是把所有会沉缓下脚步的片段全都剪掉, 所以镜头动得快速,人物一上场可能不久就中枪阵亡,没有怜悯,甚至让你连培养怜悯情绪的时间都没有 。街头恶少一批批不断出现,他们争地盘,抢着当老大,每出现一个8岁小孩,你还在怀疑他怎能无心无 肝地枪杀别人面不改色时,他已经被另一个7岁小孩杀了。小朋友们拿着可能比他们手臂还粗的枪,他们 还不太认识字,但是知道毒品和枪枝,他们谁也不怕的横行街头,烧杀掳掠。
虽然故事时序漫长,角色众多纷杂,但导演就有办法把这些人的篇幅都浓缩的恰到好处,每一个静止 画面和字幕都有画龙点睛之效,每一个镜头都工于心计到让我怀疑他到底来回梭寻地剪过多少次,去芜存 菁外加风格统整,从头到尾的青少年械斗暴力,就连偶有的谈情说爱也被一群新兴的小鬼头破坏,而导演 竟还不忘幽默的点缀了几个笑话,黑暗中我们一起见证这座杀戮之城,它反讽地被命名为“天主”,我们 为这些青少年心惊,觉得不能想像的残酷生活,对他们而言竟是别无选择,但我们又忍不住这些笑点,竟 还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最后,片头那只奔命的鸡又出现了,想不到它是本片活的最长久的生物,镜头又转了360度,阿炮还 在帮派对峙的中央,大火拼于焉上演,南美洲热情的骚萨音乐也跟着响起…你以为这是一个无可言说混乱 复杂到不行的地狱,但我确定编导对这地狱的每一个人物,每一寸土地,甚至空中飞扬的每一粒尘土都经 过计算,结构完整到令人惊叹。
英国卫报的影评人说:“用跑的,别用走的去戏院,这就是我能说的。”
Ⅱ 请问法学的文献综述怎样写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回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答的一种。
你写之前可以多看看文献,免费查阅的你可以看看(法学),汉斯出版社的OA刊物,多看文献多思考你就成功了一半
Ⅲ 求:西塞罗的《论共和国 论法律》评论
一、关于法和正义的思考
西塞罗在法律篇中的第一卷是给我们呈现其自身关于法和正义的解释。西塞罗在其论述的开头,首先从谈论一棵“马略橡树”开始,谈到诗歌和历史,逐渐谈到市民法,但在真正开始对市民法展开探讨之前,提出这一卷的真正主题——法与正义——作为市民法阐述的序言。西塞罗首先指出法律科学——也就是研究法与正义的科学——是怎样推演出来的,他借阿提库斯之口,指出:“法律科学不应如现在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从司法官颁布的法令中推演出来,或如同人们习惯认为的那样从十二铜表法中推演出来,而是从哲学的最深层秘密中推演出来的”[1]。西塞罗关于法律科学是从哲学中推演出来的观点,表明他对于法与正义的思考并不是基于一种经验的理解,也就是法与正义并不是从司法和立法中推演出来的,换言之,法和正义是更加根本的事物。只有理解和解释了正义的本质,人们才能真正开始各个民族(包括罗马民族)自身的法律,譬如市民法。那么,什么是正义的本质?西塞罗认为正义的本质是必须在人的本质中寻求的。但西塞罗并没有直接去指出什么是正义或者从人的本质中直接发现正义。他首先指引大家去关注法律和理性:“法律是植根于自然的、指挥应然行为并禁止相反行为的最高理性”,“这一理性,当它在人类的意识中牢固确定并完全展开后,就是法律”,并且“法律就是知识,其自然功能就是指挥正确行为并禁止错误行为”。同时,西塞罗还认为,当人们“将公平的观念归于法律这个词时,我们也就给了法律以选择的观念”,而且,如果上述看法是正确的话,西塞罗认为“正义的来源就应在法律中发现,因为法律是一种自然力;它就是聪明人的理智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2]。由西塞罗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在他的思想中,正义是与法律、理性密切相关联的,而这也是西方法律理念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和观念。
其次,西塞罗的法律观当中尤为重要的是他的自然法观念,而且,他也指出寻求或确定正义是什么,必须从最高的法律而不是以文字规定的法律开始,他认为这种最高的法律——也就是自然法——的产生是远远早于任何曾经存在过的成文法和任何曾经建立过的国家。所以,他认为“我将在大自然中寻求正义的根源,我们的全部讨论必须在大自然的指导下进行”[3]。接着,西塞罗在分析人的理性本质时,指出人和神共同拥有正确的理性,而法就是正确的理性,因而人和神分享法,而且也分享正义。因为他指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于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没有正义”。在西塞罗看来正义和功利必须区分,而且正义不是符合成文法和民族习惯的事物,否则人们就会以功利取代正义,根据功利的标准制定法律和遵守法律。但如果是这样,正义就被功利所颠覆,也就说正义根本不存在。因此,西塞罗认为正义必须以大自然为其基础,并且体现为人类的自然美德——慷慨、爱国、忠诚或为他人服务。而人类的美德就是得以完全发展的理性——也就是智慧,而且美德是符合自然的,而在生活中坚定、持续地运用理性,就是美德的表现。因此,西塞罗认为“与自然保持一致的生活是最高的善。这表明享用一种基于美德的恰当的生活,或者是遵循大自然并按她的法律生活,如果我可以这样称呼它的话;换言之,只要我们有能力,就应不遗余力地去实现大自然的要求;在这些要求中,大自然希望我们以遵守美德作为我们的法律”[4]。而在西塞罗看来,最大的美德就是智慧,而智慧是所有善事之母,所以,人们应该热爱智慧。虽然在爱智慧——也就是哲学——中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但是西塞罗认为只有当人们“考察了和彻底地检查了自己时,他就会懂得自然为他进入生活准备了何等高贵的配备,懂得他为达到和获得智慧而拥有什么样的各方面的手段”[5]。
二、关于宗教的法律
西塞罗在法律篇的第二卷首先回顾了第一卷对法和和正义的本质的解释,然后,论述其关于宗教的法律之观点。他指出“法律并非人的思想的产物,也不是各民族的任何立法,而是一些永恒的东西,以其在指令和禁令中的智慧统治整个宇宙。因此,…法律是神的首要的和最终的心灵,其理性以强迫或制约而指导万物;为此众神给予人类的法律一直受到正当的赞美;因为法律是适用于指令和禁令的聪明的立法者的理性和心灵”,而理性“来自宇宙的大自然,它督促人们正确行为而不枉为,这理性并非由于形成文字才第一次成为法律,而是理性一存在就成了法律;它是与神的心灵同时出现的。因此,运用于指令和禁令的真正且首要的法律就是至高无上的朱庇特的正确理性”[6]。西塞罗关于法和正义的解释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是强调了神,认为法和正义是人和神共同拥有的正确理性。而且在西塞罗的思想里,他认为宗教的“法律指令我们要纯洁地接触众神,这就是心灵的纯洁,因为万物都在其中。…‘应带着虔诚,而将财富留在身后’,这条规则是说,正直诚实令神愉悦,而应避免大量的费用”,因为这样是保证人们在神面前的平等。西塞罗还指出“‘不是人间的法官,而是神他自己,将惩罚不服从’,这一规定看来会由于畏惧即刻的惩罚而强化宗教的力量”。而且,他还认为“崇拜私人的神,无论新的或外来的,会导致宗教的混乱” [7]。总的归纳,西塞罗跟柏拉图、亚理士多德的思想同样也是强调了神的理性和作用。他们都提出了关于宗教祭祀的法律,而这样一种有神论的法律观,在我读到的西塞罗的关于宗教的法律时,使得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给宗教立法?这样的宗教法对法律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而西方法在其起源上就如此关注法律与宗教的关系,虽然其他非西方的地区或民族也有宗教祭祀的法规或宗教法,但我们应当如何理解西方宗教对法律的影响?对这一问题显然不是本文所能回答或解决的。但西方的宗教与法律之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然,美国的法学家伯尔曼就不会写出《法律与宗教》这样一本书,突出法律的信仰与宗教信仰的纠缠,法律与宗教的共生,提出“法律必须信仰,否则,形同虚设”。目前中国关于法律宗教学的研究显然仅仅是处于一个政策的思考阶段,尽管有许多人提出法律的信仰问题,并予以论证,但是没有发达的法律宗教学,法律的信仰问题研究也许仅仅是海市蜃楼一般毫无根基。
三、关于官吏的法律
西塞罗在法律篇的第三卷中主要探讨有关官员的法律,西塞罗认为“官吏的职能是治理,并发布正义、有益且符合法律的指令。由于法律治理着官吏,因此官吏治理着人民,而且可以确切地说,官吏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是沉默的官吏”[8]。“事实上,一个共和国的全部特点都是由其对官吏的安排所决定。我们不仅必须告诉官吏他们的管理权限;我们还必须告知公民在什么程度上他们有义务服从官吏。因为实行有效的统治的人昔日必定曾服从过他人,而尽责服从的人看来在以后的什么时候也适合担任统治者。因此一个服从者应当期望在未来成为统治者,而那实行统治的人也应当记住不久他还必须服从”[9]。由西塞罗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官吏与法律的关系:官吏必须是法律忠实的执行者和公仆。而这是一个国家建设法治的基本前提,因为连法律的执行者都不忠实法律,公民就不可能服从法律的权威!后世的西方法学家都强调官员行动与法律的一致性,或者法治就是首先要求政府遵守法令。另外,有一点很重要的是,统治者必须服从法律,而且在西塞罗思想里,似乎没有谁是终身统治者,每个人都既有可能当统治者,又当被统治者,当然这也是与西塞罗主张共和政体有关。在共和政体中,存在各种不同官职机构相互制衡,不仅有执政官、元老院、保民官和占卜官等,而且,在西塞罗看来这些官职的权力都有一种邪恶的因素。因此,必须通过制衡和妥协的机制来协同各种权力,这也是解救国家的唯一办法[10]。(我在读这一部分时,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在西方古代政体中要有保民官这样一种官职制度?保民官是基于什么因素产生,具有怎样的制度功能?)
四、一个读书小结:从柏拉图到西塞罗,西方民族的古代哲思者在思考人类自身生活时,总是在与城邦政体相互关联的意义上阐述伦理学原则或原理对人的城邦生活的建构。在西方整个伦理学起源上,最为基本的伦理学原理是善德原理,这体现在西方古代的哲思者总是追问善德是什么,或者以善德作为任何政法制度建构之前设。西方民族为什么有着这样伦理学(而不尽是伦理的)诉求[11]?我觉得这可能是跟西方民族思想中的理性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在西方民族思想源头上三位哲思者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三人都是坚定的理性主义思想者,我有时觉得他们其实都是西方理性思想传统的原初或最早的奠基者之一,而在前苏格拉底时期的思想家仅是理性思想的萌芽者。那么,什么是理性?或许话语行文至此又必须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但我们认为本文还无法去回答这样一个宏大叙事的思想史问题。然而,“理性”的确是西方思想传统起源的一个原初奠基之原则,我们也许可以认为:若没有“理性”这一概念及西方民族对“理性”之追求,则西方民族是很难建构出或发展出其自身如此蔚为大观的伦理学体系的。我们就自身所读的柏拉图、亚理士多德以及西塞罗的著作,就可以发现在他们的思想中“理性”这一概念都是具有着核心的或原初的思想原则之地位。譬如,柏拉图的理念论思想,亚理士多德所谓人是惟一的语言(即逻各斯、理性)动物,又或西塞罗所主张人“是惟一分享理性和思想的。而有什么——我并不是说只是人心中的,而是天空和大地中的——比理性更神圣呢?”[12]。而且,他们之所以强调理性的力量,不仅是因为在他们看来,理性是作为人的灵魂最高贵的部分统治人的激情和欲望,还在于理性作为人的本质的规定,这是整个政体城邦——人类社会(原初的和)完整形态——的根基所在。因为理性不存在,就无法探讨善德,而人们在善德上的无知或不能按善德而行事的话,则将导致城邦之毁灭或邪恶的城邦之出现,因为优良的城邦或政体是以善德,尤其是正义的原则为指导而逐步建构而成的。因此,西方古代的哲思者对城邦政体的思考始终是围绕着善德、正义而展开的,而其整个思想立论的基点就是理性(无论是人的或神的理性),这一点是西方人思维系统最为突出的特征。但我言说这一论点并非认为古代其他非西方民族就是缺乏理性或无理性的,而是想指出的一点,就是在东西方思想中的理性发展的向度和视域的差异:西方以知识为向度,东方以伦理为向度。因此,在西方思想中伦理最高者是理性(智慧)——如“理念”,相反在中国或东方社会思想中知识最高者是伦理性——如“仁”。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小问题,就是西方古代的这些哲思者在他们政法哲学理论中,总是首先探讨政体问题,然后才是法律的问题。为什么他们是按这样的顺序运思的呢?我认为这一点对我们思考法律问题很有启发的意义在于,任何法制的运转都必须有一个架构,政体就是这个架构。没有良好的政体,法制的运作是很难良性循环。)
Ⅳ 什么类型的刑法书籍容易写读书报告
张明凯刑法教程
Ⅳ 老师让读一本书关于法律的书,并写读后感,不少于1000字(越等就可以)
脑中的革命——《法律与革命》读后感[“外国法制史”读书报告选登(之六)]
时间:2006年11月29日 作者:叶昊然(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学生) 来源:学术批评网
哈罗德??伯尔曼的《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是一部当之无愧的巨著,不单是指其书本厚度而言,更是指其思想之深度与探究之广度,实在是大大拓展了我们学习和研究西方法律传统的视野。对于这样的著作,我自知没有能力进行评价。这里是对其书第一部“教皇革命与教会法”的读后感。
一、无无源之水
一切事物都有其原因,无因即无果,这是正理。但我们于学习时却经常犯一步到位的错误,不考虑事物的原因就全盘接受一些概念。比如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封建”概念,稍微一动脑筋,谁都能明白“分封建制”是这个词的内涵,而再稍微一思考,就懂得我们中华的历史上自秦以降就再无大规模的封建制度。但出于教育的缘故,我们还是习惯于不假思索地接受一些明显错误的观念。在伯尔曼的书中,一切概念皆有其源头,很难从逻辑的角度对他的立论产生质疑。这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所进行的历史研究。作者从西方法律传统的背景——民俗法开始,分别论述西方法律传统的三个起源——教皇革命、大学和神学,继而详细介绍第一个西方近代法律体系——教会法,再分析教会法律体系的结构要素,环环紧扣,结构紧凑,没有任何地方给人以突兀的感觉。
“只有上帝才能看透一个人的思想、内心和灵魂,而人间法官只能知道外部表现出来的行为,‘教会对隐秘的事物不予裁决’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即仅仅是犯罪准备(即使到了装配犯罪工具的地步)尚不能受到惩罚……” 学习刑法时大家都明白犯罪预备不构成犯罪,且不进行惩罚。但到底为什么呢?归根结底到其神学的渊源,即便是无信仰的中国人,也能够理解了。虽然这并非伯尔曼的发现,我却用它来证明本书极强的紧凑感……即其中每一事件必有其原因,这实在需要进行耐心的考证和拥有严谨的态度。从以前的阅读中,总是想当然地假定西方法律传统乃是启蒙运动时期,从诸位伟大的头脑中自然蹿出来的。而在读本书中,时时汗颜,从前对中古时期的不屑和太过想当然的进行联系,已经使自己的无知蔓延。不过幸好,及时读了本书,避免了更加可怕的自大产生。
二、精神之法
法律并非一种单纯的条文体系,或者什么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工具,它应该是活的,物质与精神所并存的系统。从教会法乃是第一个西方近代法律体系便可看出,法律的精神涵义其实比想象得深刻。在审判之时,为何要以赋予罪犯以特定的尊严和权利,而不是单纯地法官高高在上对其进行审判为原则?按理来说,罪犯即是有罪之人,似乎犯不着给他尊严之类。从普遍的认识角度讲,是说不出道理的。那么,其来源还是神学还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尽管犯罪与罪孽之间的联系造成了罪犯方面对于上帝的无限责任,然而包括守法者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具有的罪的属性却起到了降低自以为是的义愤作为刑法组成部分重要性的作用。 ”这个原则对于有宗教背景的人而言,自然是非常浅显,但由此又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不信教的人来说,这个原则的意义何在?西方法律的许多原则建立在神学背景之下,至少是在信仰的背景下。对于只把法律当作实现自己利益、保护自己权利的工具的国人来说,并不存在对法律精神上的信仰和传统,那么如何从本民族的精神出发,寻找一条结合的道路,而不产生排斥,真是非常复杂的一个问题。
三、偏见的恶性
偏见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伤害,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其反映在学习上时,也是一个道理。对于中古时代和基督教会的偏见,使我们一直认为这些是那个时代落后的代表,并无不自豪地说着“西方不亮东方亮”,将野蛮、落后等词语同欧洲中古时代相联系。其实并非如此,尤其在读过本书之后。近代西方的一切思潮,其实并非只是对希腊罗马文化复兴后、摈弃中世纪糟粕而产生的。法律体系、学术方法、相互制约的权力(封建权和教权)、神学思想……那些后来成为启蒙思潮精华并且一直延续至今的东西,都可以从中世纪找到它的源泉和基础。比如,以前对于格里高利的教皇革命,更多看到的是一些负面的评价,本书以非常大的热情颂扬这次革命的意义,并将其与英国革命、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等并称为伟大的革命。还有一个一直以来的偏见是,历史可以用确定的规律予以描述,任何国家或者民族的历史都脱不开这个规律。这自然是受达尔文进化论影响。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从历史的观点看,黑格尔假定意识决定存在的观点是错误的,但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所主张的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是正确的。在历史的真实生活中,谁也不‘决定’谁;它们通常是并驾齐驱;当情况不是这样时,便有时是这个有时是另一个成为决定的因素。” 并没有谁说的规律可以解释一切历史活动,那么这就说明,历史并不是可以套用公式的。但可惜的是我们的教学中目前还是坚持着这一套,至少是在大学以下的教育中。“要知生命创进不受任何限制虽然可能有其势较顺之顺序,却并无一定不易之规律……在生物界中,虽不妨有高下之第,却无必进之阶。”几十年前,梁漱溟老人即已能看得如此透彻,为何现今发达而开放之世,反倒后退了许多!
四、关于大学
有关大学的起源这一部分是写的很有意思的。从波伦亚大学的出现和历史来看,由学生掌控权力,到教授们力量渐渐增强,整个过程值得人玩味。就现在的国内大学来看,行政权竟然是首要的,而教师和学生无法与行政抗衡。按理来说,甚至从大学的历史来看,都绝然应该是学生主导,或者教授控制学校的领导权力。因为学生是大学出现的原因,而教授是大学存在的基本。为何现在看到的皆是,学生维权无用,德高望重的教授终身住一小破楼房,这样一些违背大学本意的现象。或许我们的大学确实不能算真正的大学吧。扯远了。大学的研究为法律体系的产生提供了方法基础,还有一大批人才,但并非唯一的渊源,这仍是与大学在当时的地位有关。
五、道德之底线
欧洲人对法律的依赖与信任,是与基督教信仰密不可分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本身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基督教的功劳,这也是本书第一部中一直讨论的内容。出于上帝对他们精神领域的掌控,他们宁可相信法律——这样一个诸多原则来自于神学的制度——能够成为他们最终的救济渠道。那么这种信任,在东方是否存在呢?答案是不的。我们的法律并没有这样一个信仰基础,而是直接建立在皇权之下,从而使国人对法律的敬畏源自对皇权的敬畏。那么现在没有了皇权,法律的权威性如何体现?无源之水终将干涸,这是个实际问题。由于对“罪”的神学解读,使西方人在做事时有一道德底线,即为死后考虑,为最后的审判考虑,这令其恶能得到限制。而我们的这种限制已经磨灭了。现在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无数“潜规则”正在日益浮上台面,见得天日,再这般下去,以这些所谓“潜规则”代替了原有的道德规范,实在是很可怕的事情。
六、其他
本书还有一个令我震撼的方面,是引用。引用之多、广泛和丰富,实在令人咋舌。全书600多页篇幅的正文,竟有150多页的注释。这与其他某些专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引用不但说明了作者的阅读面之广博,也说明了他极其认真的学术态度。有这许多的引用,在读的同时一可令人大大放心创作部分的质量,二可方便读者翻阅相关的资料,不至于以偏概全。这实在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法律在书中革命,书在我脑中革命。单是本书的第一部,就在我脑中进行了一次革命。对从前各种知识的重新排列,偏见的解除,实在是令人畅快。作者严密的写作结构和流畅的字词句法,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要看第二部了,相信这会是另一次革命。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 2006年11月29日 读《法律教育读本》有感
2.张老师经常用综合实践课,让我们阅读《法律教育读本》,让我受益匪浅,以前我经常听人们说法律的事,可总是没有一个大概的概念,上了这几节课后,让我懂得了法律的真正概念,法律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而不是虚无缥缈的。
这本书介绍了很多未成年少年的犯罪经历,其中有许多原因,可能因为父母的教育错误;也可能因为父母没时间去管孩子,造成了孩子长大后的犯罪。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觉得有可能父母没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但我们可以自觉,不一定要靠别人。
这本书十分有趣,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来启发我们,故事后面还有采访犯罪少年的真实谈话,还有相对的法律条文。
法律是真实的,它是对每个人都一样的,这些犯罪少年大多自律能力十分低,在他们犯罪之前,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都有可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但他们没有控制住自己……。
我们不能重倒他们的覆辙,要学会自觉,也要抽空适当的阅读一些与法律有关的文章。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抗击犯罪.
Ⅵ 论犯罪与刑罚的读书报告怎么写
论犯罪与刑罚读书报告
刑法专业 贾 震
《论犯罪与刑罚》是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切萨雷•贝卡利亚于1764年出版的一部闻名于世的刑法著作。该书以培根的一句名言作为卷首引语,即“对于一切事物,尤其是艰难的事物,人们不应期望播种与收获同时进行,为了使它们逐渐成熟,必须有一个培育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在当时贝卡利亚希望对欧洲野蛮的刑事司法审判进行改革,也许这条道路还很漫长,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唤醒人们的人权意识,甘愿做后人的垫脚石。
他的这部著作在后来的确深入人心,特别是其罪刑法定、罪刑均衡思想和刑罚个别化思想都被后世各国的刑事改革所采用,并一直沿用到当代。这本书虽然很薄,但句句都是经典,它的内容涵盖从“法律的起源”到“刑罚的目的”;从逮捕、审讯疑犯到各类罪行的证据、证明到如何预防犯罪,对当欧洲所有刑事立法和司法制度的各个方面,均作了深刻的批判和精彩的论述。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其中的几章内容发表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第一章刑罚的起源中,贝卡利亚认为有一种叫“易感触的力量”是对触犯法律者所规定的刑罚。在他看来,国家的君权来自于人们为了切身的利益而牺牲的一份份自由的总合,当这一份份自由总合时同时还产生了惩罚权,而君主是这一份份自由的合法保存者和管理者。人们很容易在私欲的引导下去夺回自己的那份自由,甚至想霸占别人的那份自由,因此君主需要采用一种能够直接触及感官,且经常映现于头脑之中的力量来抵抗私欲,这就是刑罚权的起源,其作用在于维护君主的权威,通过实施刑罚来让人们控制自己内心的私欲,使人们不仅自愿牺牲属于自己的一部分自由,而且不会去随意占有别人的那份自由。贝卡利亚将自然法学派的观点运用到刑事司法领域,他在卢梭和孟德斯鸠所主张的社会契约论的观点的基础上,在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深刻的揭示了刑罚与惩罚权的来源。
接着贝卡利亚在第十二章中阐述了刑罚的目的仅仅在于:“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公民,并规诫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他还阐述了该如何预防犯罪,即:“那你们应该把法律制定得明确和通俗;就应该让国家集中全力去保卫这些法律,而不能用丝毫的力量去破坏这些法律;就应该使法律少为人的某些阶层服务,而让它为人服务;就应该让人畏惧这些法律,而且是让他们仅仅畏惧法律。”同时他还提出对人民进行教育,让科学知识在普通人群中得到传播和应用,注重奖励和使法律的执行机构注意遵守法律而不腐化等观点,贝卡利亚的这些观点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当时君主滥用刑罚权,人民的利益被统治者视为粪土,而罪犯不仅被视为危害国家的行为,而且也为普通民众所唾弃,其实正如作者在第6章中所写到的“在同人类欲望的普遍斗争中,防止一切越轨行为的产生是不可能的。”既然犯罪行为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是否一味的加重刑罚就可以降低犯罪率呢?在笔者看来,在欧洲的中世纪和中国的封建社会,通过严刑峻法来惩罚犯罪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犯罪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新经济方式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特别是人权等观念的深入人心,统治者再采用野蛮的刑罚来控制犯罪显然是与人们情感所能承受的程度不符。同时贝卡利亚通过从新界定刑罚的目的抨击了欧洲当时旧的残酷而又野蛮的刑事制度,深刻地揭露了旧的刑事制度的蒙昧主义本质,他的这一主张被后世所沿用至今。当今我国的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和保障人权,这一刑事政策的确立,改变了以往重打击和报复的刑事政策。罪犯也有人权,在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是其犯罪以前,其合法权益应当得到保护,正如“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在欧洲的中世纪刑讯逼供成为获取犯人犯罪证据的主要手段,贝卡利亚呼吁取消刑讯逼供,轻犯罪人的口供而应重视实物证据,这些观点在当时都是超前的,但这些观点的提出也有其历史必然性,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罪犯经常被当作祭品被处死,其所受刑罚极其残酷血腥。此外,欧洲大地上四处林立的宗教裁判所,就是一个个现世的炼狱。即使到了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国家的刑法与中世纪相比也没有多大的变化。拷问在各专制集权国家成为获取口供的一种合法的、普遍盛行的手段。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拷问方法至少有40种。罪刑擅断、酷刑威吓和对违背宗教道德规范行为的迫害,已经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随着启蒙思想的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当时的统治集团中的一些有志之士对旧的刑事制度产生了厌恶、怀疑和不满,刑法改革的思想条件和社会条件正在日益的成熟,现在只待有人先扯下旧刑事制度最后的遮羞布,让其蒙昧主义的本质暴露无疑,并根据新的社会需要,运用启蒙运动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和人权观念阐发新的刑法原则。
一种理论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要看在当时乃至以后的社会环境是否能给这种理论提供生存得土壤。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各种客观条件的变化,任何理论若想继续的保有这种生命力就必须奉行“拿来主义”,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吸收先进理论的精髓,剔除自身内的一些糟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肯定是包容性特别强的理论,贝卡利亚在刑法领域提出的一些观点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在当代各国的刑事司法领域,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等原则都被确立起来,虽然一些说法和内容与贝氏的观点有所出入,但若追根溯源则都是对其理论的继承和演化。
Ⅶ 一本书本怎样做读书笔记
划出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嘛
也可以写写读后感啊
Ⅷ 读书报告怎么写啊 谢谢!
中文免费论文地址集锦
一、 综合类
1、蓝之韵论文
http://www.21blue.com 门类较全。
2、学生大论文中心
http://www.studa.com/newpaper/
3、蜂朝无忧论文网
http://www.51lunwen.com/main/index.asp
门类很全。
4、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paper/
门类很全。
5、论文帝国
http://www.papersempire.com/
二、 教育类
1、教研论文交流中心
http://www.k12.com.cn/teacher/resource/lunwen/
以中小学教育为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学论文网
http://www.minaol.com/gb/art/ttd/index.asp
以教育论文为主,包含:语文论文 美术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英语论文 历史论文 德育论文 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音乐论文 生物论文 自然论文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摄影论文 劳动技术 农村教育 毕业论文
素质论文 医学论文 电子电器学 思维科学 计算机论文
活动课教学 书法篆刻论文 创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3、教育论文
http://dhzyzz.porcelain-china.com/teach.asp
4、中国园丁网论文大观
http://www.teacher.net.cn/papers
5、北大附小学校教师的文章:
http://www.bdfx.net.cn/5jslw.htm
三、 专业类
1、优秀论文杂志
http://www.interpapers.com/kj/
以科技类为主。
2、论文资料网
http://www.51paper.net/
以财经经济管理类为主。
3、法律图书馆
http://www.law-lib.com/
文如其名。
4、法学论文资料库
http://www.law-lib.com/lw/
文如其名。
5、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http://www.cnceo.com/school/lwj.asp
6、mba职业经理人论坛
http://mba.001.com.cn/mbamba.htm
7、中国农业在线-农业论文
http://www.agrionline.net.cn/keji/lunwenzy/
8、体育论文
http://www.zxty.net/proct4.htm
9、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forumcn.com/sblw/
10、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http://www.sse.org.cn/sse/yjkw/gkfblw.asp
11、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http://www.lqzx.com/lunwen.htm
12、论文商务中心
http://doc.cei.gov.cn/
13、法律帝国:
http://www.fl365.com/gb/lawthinker/bbs/default.asp
四、 论文写作教学类
1、学术论文
http://www.hrexam.com/advanced1.htm
其实是学术论文的写作网站。
五、 博硕士论文
1、论文统计
http://www.sci.com.cn/
实际上就是万方的论文统计。
2、台湾博硕士论文咨讯网
http://datas.ncl.e.tw/theabs/00/
3、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http://www.lib.pku.e.cn/xwlw.html
4、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http://www.lib.tsinghua.e.cn/new/thesis.html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cn/
论文中国 :http://www.chinawrite.com/
新浪论文网分类:http://dir.sina.com.cn/search_dir/jy/lw/
中国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
大学生论文库http://www.syiae.com/lunwen
论文资料网:http://www.51paper.net/
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paper/
毕业论文网:http://www.bylw.com/
学位论文:http://www.lib.tsinghua.e.cn/NEW/thesis.html
无忧论文网:http://www.51lunwen.co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论文库:http://lib.blcu.e.cn/dt1000/bys/bys.htm
Ⅸ 求3000字读书报告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自己写的
知道你要写什么方面的小结~
一般写法
一认真学习。政治业务怎样学的有什么收获。
二努力工作。写具体怎么做的,要有事例。
三取得的一点成绩。
四明年的打算
工作总结的写法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
(一)基本情况。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