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立法
㈠ 加强立法的益处
规范立法,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与推动作用,应当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正确处理改革与立法的关系
改革开放初期,法律很不完备,法治建设与经济改革关系的主导性思维是改革先行,先破后立,边改边立。而今,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改革发展对立法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总结以往经验、肯定已有做法、巩固改革成果,而且还要求坚持立法先行,通过立法做好顶层设计、引领改革进程、推动科学发展。
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必须始终做到各项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否则,在缺乏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进行改革,会增加改革的难度,也会使改革处于无序状态。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要求,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为此,新修《立法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等形式,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
二、推进民生立法,加强公众参与,实现立法的民主化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完善,相关经济立法已基本完备,而现阶段社会矛盾凸显,不利于社会平衡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立法应着重于民生立法,通过立法完善社会保障、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多方面问题。
推进民生立法应当充分听取民意,了解民情,加强公众的有序参与。通过拓宽参与渠道、加强信息公开与意见反馈等多种方式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公众参与在立法过程中的作用,实现民主化立法。
三、完善法律专家顾问制度,实现立法的科学化
专家在现有立法过程中,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专家参与立法的形式主要是座谈会或专家论证会,且一般都是一次性发言,另外受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左右,难以充分发挥专家在立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应当完善法律专家顾问制度,建立法律专家顾问团队,使法律专家顾问在立法全过程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提高立法质量,实现立法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
㈡ 加强国家立法和法律实施工作实现国家各项工作什么化
加强国家立法和法律实施工作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㈢ 加强什么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加强重抄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袭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需要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化,公众要求参与立法的呼声日益强烈,近年来,各地关于召开听证会、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等各种形式的公众参与,已成为我国立法和公共决策领域的一道的风景。但是,当前公众参与立法的相关制度不完善、参与立法的渠道还不够宽阔,参与的程度还不够深入,因此,有必要科学地认识公众参与立法的作用,努力探索公众参与立法活动的规律,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立法活动的机制。
㈣ 加强立法是什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在联合国的历史上,至今为止,一共举行过3次海洋法会议。第1次是1958年2月24日至4月27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2次是1960年3月17日至4月26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3次从1973年12月3日开始,先后开了11次共15次会议,直至1982年4月30日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简称UNCLOS)。
第1、2次海洋法会议,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参加会议的国家中,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只占其中半数。会议通过的4项日内瓦海洋法公约,即《领海和毗连区公约》、《公害公约》、《公海渔业与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和《大陆架公约》,不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广大沿海国家)维护主权和海洋权益。而第3次海洋法会议是一次所有主权国家参加的全权外交代表会议,此外还有联合国专门机构的成员参加,一共有168个国家或组织参加了会议。也是迄今为止联合国召开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国际立法会议。会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斗争的结晶。
该《公约》共分17部分,连同9个附件共有446条。主要内容包括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群岛国、岛屿制度、闭海或半闭海、内陆国出入海洋的权益和过境自由、国际海底以及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与安全、海洋技术的发展和转让等等。
其中,有些内容是对旧的法律制度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例如,对领海宽度的确定,对大陆架边缘的界定等;有些则是新建立起来的制度,如群岛水域、专属经济区、国际海底等等。《公约》是国际间多种势力相妥协的产物,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甚至严重缺陷,但就总体而言,仍不失为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综合的管理海洋的国际公约。自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以后,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同霸权主义做了不懈的斗争,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产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该《公约》于1982年12月在牙买加开放签字,我国是第一个签字的国家之一。按照该《公约》规定,《公约》应在60份批准书或加入书交存之后1年生效。从太平洋岛国斐济第一个批准该《公约》,到1993年11月16日圭亚那交付批准书止,已有60个国家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就意味着该《公约》到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批准该《公约》,是世界上第93个批准该《公约》的国家。
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件公约
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件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Relating to Intervention on the High Seas in Cases of Oil Pollution Casualties,1969)为确定沿海国对公海发生油污事件损害利益采取干预措施而签订的国际公约,简称《干预公约》。1969年11月10~29日,由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海上污染损害国际法律会议上通过。1975年5月6日生效。共17条和1个附录。
主要内容:在发生海上事故后,如有根据地预计到将造成严重后果,沿海国有权在公海上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减轻或消除由于海上油类污染或污染威胁而对其海岸或有关利益造成的“严重而又紧迫的危险”。但是,沿海国所能采取的只是那些被认为是必要的措施,而且必须与实际造成的损害或势将发生的损害相适应,不应超出为达到防污目的而采取的必需措施范围,并应在达到此目的后立即停止行动,而在采取任何措施之前,应与有关利益方(包括船旗国、船舶所有人和船上所载货物的所有人等)进行协商,在情形允许的情况下,还应与为此目的而聘用的独立专家进行协商。沿海国应对超出公约所允许采取的措施所造成的损害负赔偿责任。缔约国之间的任何争议,如果不能通过协商解决,经任何一方提出要求,可以提请调解,倘调解不成,则提请仲裁:有关调解和仲裁的程序要求,公约附录作了具体规定。适用的“船舶”是,任何类型的海船和任何浮动船艇,但为勘探和开发海床、洋底和海底资源的设备除外,且不适用于军舰或国家拥有或经营的并在当时仅用来从事政府的非商业性服务的其他船舶。沿海国可干预的“海上事故”是指,船舶碰撞、搁浅或其他航行事故,或是在船上或船舶外部发生的对船舶或货物造成物质损失或有造成物质损失的紧追威胁的事故。截至1995年12月31日止,已有67个国家加入该公约。我国于1990年2月23日加入,1990年5月20日对我国生效。
㈤ 1.政府为什么要加强立法工作等
立法,是指特定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认可反映国家和人民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活动。政府立法,通常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和起草法律草案、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活动。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于2000年3月15日通过的《立法法》,是规范立法活动的基本法律,对政府立法活动作了原则规定。国务院根据《立法法》于2001年11月16日制定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专门就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程序进一步作了具体规定。这些法律、行政法规的根本要求,就是明确立法权限,规范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量,维护法制统一。
明确政府立法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做好政府立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而准确把握政府立法的特点,则是进一步提高政府立法质量的前提条件。
政府立法,除了具有一般立法活动的特点如普遍性、确定性、公开性、平等性、规范性、不溯及既往性等之外,还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
一是,从权力来源上看,政府立法包括职权性立法和授权性立法。
二是,从依据、权限和效力上看,政府立法具有从属性。根据我国的政治体制,政府由人大选举产生并对人大负责;下级政府必须服从上级政府的领导。与我国的政治体制相适应,政府立法具有从属性的特点
三是,从程序上看,政府立法具有及时性、灵活性。一般来说,权力机关的立法程序比政府的立法程序更加严格。
四是,从内容上看,政府立法具有执行性、补充性。
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创新政府立法工作机制,是提高政府立法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
㈥ 如何加强行政立法
一是增强对宪法和法律的理解力与执行力。只有加强学习,增强对法律法专规及政策的理解力,工属作才有主动性、全面性和科学性,行政和执政才有根有据、有的放矢。
二是保证行政与执政程序的合法与公开。“行政是调整社会秩序的指挥棒”,行政工作千头万绪、行政程序五花八门,程序的不透明、不连续,是造成行政工作被动、甚至是贪污腐败的主要因素;只有保证行政的程序公开、合法,建立阳光政府,才能提升执政的能力和政府的公信力,实现行政的效率与公平。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转变思想,提高法律素质。依法行政必须从人入手、从干部入手,加强队伍思想建设,领导干部必须从依法治民、依法治事向依法治官、依法治权转变;从公民责任向政府责任转变。必须牢记:行政权力的取得必须由法律设定,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违法行政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㈦ 加强立法
环境问题来是和谐矿区发展的重要部自分,有生命力的稳定发展的矿区需要始终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获得双赢。继颁布《国家环境政策法》之后,美国先后还颁布了一系列包括保护空气、水资源、野生动植物以及文物古迹等在内的法律法规,各州省也分别出台了适用于各自的推进和谐矿区发展的法律:《水质法》(1965)、《清洁水法》(1972)、《清洁空气法》(1963)、《资源保护与恢复法》、《综合环境反应、补偿和责任法》、《矿山租赁法》、《渔业与野生动物协调法》(1934)、《复垦法》(1939)、《联邦水污染控制法》(1948)、《固体废弃物处理法》(1965)、《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露天采矿管理与土地复垦法》(1977)、《环境扰动、赔偿与责任综合法》(CERCLA)(1980)、《联邦土地政策与管理法》(FLPMA)。
㈧ 加强国家立法和法律实施工作实现国家各项工作什么化
加强国家立抄法和法律实施工作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㈨ 政府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立法
《2011法治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立法工作开内始从重点解决立法空白问题容
如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社会保险领域,预算法,同时,2012年将加快慈善立法,还有知识产权方面和专利的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