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起源于

法治起源于

发布时间: 2022-07-06 19:11:58

法治起源于西方的哪个国家

法治起源于西方的古希腊。
法治始源于西方,最早可追溯自古希腊。古希腊人把尊重法律和自由并论为实现其政治理想——城邦生活的和谐(“善”)的两个基本政治准则,主张自由便是人只受法律约束,法律比人还要有权力。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也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

Ⅱ 中国古代最早提出法治思想的人是谁

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专文家。他创立的属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Ⅲ 法治起源于什么时候

一般认为:“‘法治国家’起源德国。法治国的概念据认为起源于康德的一句名言:‘国家是许多人以法律为根据的联合。’

Ⅳ 梁启超说法治起源于中国的法家对吗

法治思想的起源不在中国法家。
法家的“法治”其核心思想其实不是“法制”,而是“权治”。法家思想成熟的很晚但其诞生得很早,法家的创始人是管仲,他依靠“霸道”帮助齐桓公称霸,具体做法就是查户口、定编制,是把人民分成四种人:士农工商,分居不同的地方,永世不得改行或串门,然后建立十五个士人之乡,再从里面征兵。其实是把全国变成一个大兵营,保证君主的最高权力。由此可见,法家的是通过法规律令和行政手段治国的学派,因此西方把法家称为“行政管理学派”或者“司法与行政管理学派”。

Ⅳ 法治始于哪个朝代,代表是什么

在我国依法治来国的主张,最早是由源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家管仲、慎到、商鞅、韩非等人提出的,尤以韩非为代表。韩非著有《韩非子》一本,他主张“霸道”和“以法治国”。秦统一天下后,全面推广法家思想,依法治国。但是过于严峻,忽视了人情和道德因素,摒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Ⅵ 法治思想起源于中国法家是否赞同

什么是法治?简单地说按照法律治理国家。这种“依法治理”是建立在公平的基版础上才能算是法治。权如果失去公平,就不是法治,而是驾驭百姓的专制手段。中国的法家虽然有“法”,但这种法更多地是残酷镇压百姓的法,是苛法,失去人性的法,是禁民言的法,是皇帝说了算的法。如司马迁因向皇帝进言,为李陵之事辩解而惹怒皇帝,被残酷处以“宫型”。因此这不能算做真正意义上法治。顶多算是法治思想的萌芽,对推动社会法治的进步也有一定作用。
所谓“上下文明五千年”至今,也看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因此,即便承认“法治思想起源于中国法家”,又有多少现实意义?
如果说从周朝的“道路以目”到秦朝的“焚书坑儒”时代是封建制度造成,那么建国后“反右”到文化大革命的“大破坏”,那一个,那一件是按国家的法律行事的?
中国法治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位公民的不懈努力。相信——法治时代不会太远,伴随他的兄弟也正向你走来。

Ⅶ 中国法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

法家的治国之道
1、制定法律:“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法的作用是约束百姓的行为。而君王拥有权势可以惩罚违法之人,可以奖赏顺服王法的人。通过赏罚来督促百姓的理论依据是人性趋利避害。同时韩非子不补充道:“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圣人治国,不是要人人为善,而使人人不作恶,国家便能太平。君王治国,应着眼于大多数,而少数人无关宏旨。所以着力于执法,非立德。据此推论,君王只需掌握法律和威势,不需要特殊德才能和品德,以法治民,非以德感化民众,这是徒劳的。

2、循名而责实:这是法家对“正名”的解释。君王需要有一套驾驭臣子的权术。而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有责任去完成其职务所要求的各项工作。君王的职责是把某项名义的职务授给某人,这项职务所要求的工作已经在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君王只关心某个官吏是否恪尽职守,至于怎样完成工作要求,是臣子本身的事,不需要君王指导。君王要做的只是:完成任务有赏,完不成任务受罚。关键是君王如何选择合适人去担任某项职务。“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这样,能者居上位,无能者淘汰。

3、因此,总的说来,法家并不寄希望于通过教育将大众改造成新人。而是通过从实际出发,制定法律,配以君王的权术与威势,统治臣民。那为何韩非子对“立德”的文化教育如此不屑呢?其根源在于韩非子深信人性恶。因为他是荀子的学生。

Ⅷ 法治原则的历史由来

现代意义的法治始源于西方,最早可追溯自古希腊。古希腊人把尊重法律和自由并论为实现他们的政治理想——城邦生活的和谐(“善”)的两个基本政治准则,主张自由就是人只受法律约束,法律比人还要有权力。

毕达格拉斯最早提出“人治不如法治”之说。古希腊伟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其代表作《政治学》中明确主张:法律是有道德的文明的生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导致城邦“善”的一个条件。

在此基础上,他认为法治的基本要素在于“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得到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有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他认为法治优越于人治,他说:“凡是不凭感情治事的统治者总是比凭感情治事的人们优良,法律正是没有感情的。”

因此,“谁说应该由法律来遂行其统治,这就有如说,惟独神祇和理智可以行使统治;至于谁说应该让一个个人来统治,这就是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的因素。”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论对西方法治传统产生过久远深刻的影响。

罗马人的法治观直接导源于希腊文明,他们不善于思辩,但却精于行动,辉煌的罗马法成为罗马人高耸的纪念碑。西塞罗所谓的“我们是法律的仆人,以便我们可以获得自由”成为一句不朽的名言。


(8)法治起源于扩展阅读

原则的适用

第一,合理借鉴人类在建构和发展法治文明中的优秀成果

从发生学的角度而言,法治固然要体现国别性、时代性和阶级性,但它更应体现人类在追求进步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智能,因此对那些后法治化的国家来说,如何充分吸取先法治化的国家的经验与教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第二,重视习惯规则。

现代法治发展所面临的共同环境是:国家与社会日益混同,传统意义上的公法与私法界限

法治原则逐渐模糊,与条文法相对应的“活法”(living law)和"内部规则"(inner law)逐渐复活。这就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反思和审视立法者的"制法"理性。

马克思认为: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则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真正的法律规则只能在特定的情景中发现,系统地创造一整套法律规则的任务超出了人类的理性能力。

第三,正确处理民主和法治的关系。

现代国家在法治化建设的过程中,通常也把民主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发展目标。这是因为民主在满足社会的合法性诉求,体现正义和公平,制约国家权力和促进公民参与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民主本身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她既可指一种制度形态和政体形态,又可表征公民享受的权利和自由,还可指一种多数表决为基础的程序操作机制。从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看,民主并不代表一种绝对的善,她既可发挥正向度的作用,也可发挥副向度的作用。

Ⅸ 为什么说近代西方法治理论与制度的发源地是英国

1.英国法治被复公认为普通制法法治或程序法治模式,它是以普通法(广义)来展现自身的,而普通法本身又是以诉讼程序为中心起家和维续的,简言之,英国法治是关于程序的、关于救济的、关于司法先例的,其制度背景是强大的法院
2.英国法治模式是对理性经验主义哲学的体认,是一种复杂的经验过程,历经长期的磨和和适应。英语中所谓的“法治”在德语中可以被称谓“法治国”。法治国是德国人经过200年的探索所找到的一种实用可行的和平的治国方略。
3.法治国的思想产生于德国18世纪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表明:法治国不仅有形式的也有实质的,而不是中国有的学者所认为的“法治国只是形式的”。德国的法治国经历了自由法治国、形式法治国、混合法治国、“实质法治国”和公正法治国等阶段。美国的法治起源于英国,但是,历史的独特性导致了美国走向了自己的法治模式。这种法治模式体现为:超越政治、权利至上、法律(宪法)至尊和法治自主等。

Ⅹ 现代法治的发源地在哪

与其说是西方法制史上的法学家,不如说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的法学家。因为法制上多是实践家,法学家的思想指导了的实践家的实践。法制史是制度发展史,不注重人,而思想史重在讲法学家的思想。
第一个要说是古希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法律是人们幸福的标准;柏拉图的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和《法律篇》。
第二个要说古罗马。古罗马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发源地,法学家有西塞罗、盖尤斯、保罗、乌尔比安、帕比尼安等。罗马法在查士丁尼时期空前发展,编纂了国法大全(四类),而其中就包括法学家著作,并明文规定,如遇疑难问题,成文法没有明确规定时,以五大法学家的著作来解决,观点不一致时,以多数法学家观点为准,相同者则遵照帕比尼安的学说。
到了中世纪,主要有阿奎那的自然法观点。由于中世界后期教会与教皇权利的膨胀,出现了马基雅弗利和布丹提出的主权学说。
紧接着就到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时期思想活跃,法学家众多,格老秀斯、霍布斯主张拥护君主专制政体;洛克杰弗逊则主张主权在民的共和制度,孟德斯鸠则主张君主立宪,介乎二者之间,是改良主义。
19世纪的德国出现了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为主导的历史法学派。萨维尼和耶林则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发展。
19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法学,和奥斯丁为代表的分析法学。
之后便进入了20世纪,可以参考相关书籍阅读。

热点内容
最高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发布:2025-01-23 03:30:20 浏览:940
司法中打架 发布:2025-01-23 03:18:00 浏览:895
铁路法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23 03:03:11 浏览:403
农业发展公司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发布:2025-01-23 02:40:29 浏览:507
新婚姻法夫妻共同财产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23 02:26:07 浏览:293
初中篮球竞赛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23 02:12:16 浏览:258
南通十大律师 发布:2025-01-23 01:41:49 浏览:609
法官宋鱼水的故事 发布:2025-01-23 01:41:39 浏览:424
法院员额人大 发布:2025-01-23 01:17:52 浏览:600
法院怎样找到被执行人 发布:2025-01-23 00:40:09 浏览: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