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学
① 社会法学派的介绍
19世纪末叶以来资产阶级法学中一个派别。又译社会学法学派。西方法学家一般认版为该派具权有下列的一个或两个特征:①以社会学观点和方法研究法,认为法是一种社会现象,强调法对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或效果以及各种社会因素对法的影响;②认为法或法学不应像19世纪那样仅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而应强调社会利益和“法的社会化”。社会法学派:从社会本位出发,把法学的传统方法同社会学的概念观点、理论方法结合起来研究法律现象。注重法律的社会目的和效果,强调不同社会利益整合的法学流派。
② 社会法的概念和体系
实证主义法学派认为,法律和道德在概念上没有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其中分析法学派是以“权威性”制定作为定义法的首要因素。
●社会法学派以“社会实效”作为定义法的首要要素,要求规则在社会中实效有效。
非实证主义法学派认为,内容的正确性(即道德)是法的必要因素。
●其中自然法学派认为,内容的正确性是法概念的唯一要素。
●“第三条道路”主张,内容的正确性、权威性制定、社会实效是法概念的构成要素。
马克思主义法学派的主要观点
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正式的、官方的行为规范。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社会性,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最根本的社会因素
论述题
西方三大法学流派以及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对中国法治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答题参考
分析主义法学派认为,“权威性制定”为法的首要因素,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一定要坚持“奉法为尊”的精神,遵从法律、守护法律。
社会主义法学派认为,“社会实效”为法的首要因素,中国的法治建设需要注重社会实效,关注人民生活,保障其权利。
自然法学派认为,内容正确性是法概念的唯一要素。在法治建设中,我们要推崇善法,制定良法,提升人民群众对法律的认同感。
马克思主义法学派认为,法是有国家制定或认可实施的,具有正式的、官方的行为规范,法的本质属性最终体现为社会性,而物质生活条件是最根本的社会伊苏
③ 自然法学派Vs社会法学派
(1)、自然法学派的主要内容是:
其一,关于法的本质。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在本质上是一种客观规律,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必须以客观规律为基础,这种客观规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反映。
其二,法来源于永恒不变的本性、自然性、社会性、理性。真正的法律应当与之相符合,特别是与理性相符合,或以理性为基础,它永恒不变,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其三,法的功能和目的在于实现公意和正义。
其四,&127;法律及其观念应当与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相一致,自然法是人类寻求正义之绝对标准的结果。
归纳而言,自然法学派特别重视法律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价值目标,即人性、理性、正义、自由、平等、秩序,他们对法律的终极价值目标和客观基础的探索,对于认识法的本质和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在法学研究中表现为一种激进的理想主义情怀,以诸如正义、平等、自由等抽象价值来构建自己的批判武器,在破解传统法律理念,重塑时代法律神圣性的历程中,功勋卓著。但自然法的方法论如天空之流云,绮丽却飘渺,它宣言法的未来,但无力构筑通达未来现实的路径。更令人忧虑的是,自然法的自大与泛滥还有可能使法学笼罩于空泛与虚幻之中而难以成长与成熟。
(2)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主要观点是:
其一,着力分析真正的法或“严格意义的法”,即国家制定的法律“国家法”,而不是什么自然法,由于这种法律能为经验所感知和真实存在着,因而也叫实在法或实证法。至于其他所谓的“法”,如自然规律、自然法、荣誉法则,只是有比喻意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不值得研究。
其二,&127;实在法或国家法是由法律规则构成的,是一个法律规则或法律规范的体系。
其三,法律是中性和价值无涉的,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纯粹技术性和工具性的东西。至于政治道德等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与法律并无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因此不能从政治上和道德上对法进行评价,即不存在什么道义与不道义、良与恶的问题。“恶法是法”。
其四,一个由立法机关制定的好的法律规则体系,即形式上合理性的法律规则体系是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为宗旨的,执法者或法官只要遵循规则就可以审理各种案件,也就是说,执法者只是法律推理的机器,不应当有任何的自由裁决权。
在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指导下,西方社会在其后的几十年里,法律规则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规则体系。在西方法学中,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完成了对自然法学这一纯思辩、理想的批判和清算。它运用实证的方法,&127;否定了那种不可捉摸、虚无缥渺的“自然法”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法学的进步。正是从奥斯丁开始,法学研究重心才开始从法律的外部关系,如法律与宗教、法律与道德等方面,转移到法律的内部结构、范畴体系和逻辑关系等方面,因而,这种研究方法,对法学研究、对法学家们的思维方式有启迪作用,开创了法学研究的新领域。
&127;但如果将法律仅停留在作实证的分析,不研究法的理想和正义,割断法律与道德和社会的关系,主张“恶法亦法”,这对法律的冲击和破坏是巨大的,有可能发生法的合法性危机,导致法的暴政与专制。法律发展的历史表明,一旦法律“理性”的面纱被撕去,法律前景就极为可悲和可怕。法律一旦脱离了价值判断的领域,仅作形而下的理解,法律的社会意义也大为逊色。因为这种方法,无助于人们培养对法律的感情,法律就会僵死,就会变成支离破碎,就会失去了它的神圣性与可爱,从而使法律在历史的长河中失去源头的活水而趋于枯竭。它的最可怕的结果是最终导致法学走上极端形式主义的道路,使具有丰富内容和极大活力的法律变成了一套单调、死板、枯燥和毫无生机的抽象的法律概念和范畴的堆砌,把活生生的法律概念、范畴变成了纯逻辑的推理和演绎,在面临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时,难以提出多样化的法律方案。
(3)、社会法学派的主要观点
社会法学派将社会学的分析框架和理论工具引进到法学领域,在社会中研究法律,并通过法律研究社会,强调法律的社会作用和效果。
其一,法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秩序,真正有效的和主要的法律不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规则,而是社会立法中的秩序或人类联合的内在秩序。
其二,法律与国家之间并没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它并非一定由国家机关特别是立法机关所制定和实施,在没有国家的时候和地方也存在着法律。
其三,法律绝非仅仅是规则的体系,而是由规则、原则、政策多种复杂的要素构成,法律的本身必不是单纯的一种规则。
其四,法律不仅是一个规则体系,还是一项过程和事业。
社会法学派的观点,&127;表明了他们坚持在法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中,以法的实际运作为对象,目的是揭示法产生于社会之中,消解彼此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对立和斗争。而且,他们把法律置于整个社会之中,分析各种社会的、政治的、心理的以及文化的诸因素对于法及其运作的作用和影响。应当说,法律社会学有助于对法的外延的理解,有利于扩展法学研究的领域和视野。
我也借此机会学到了不少东西,谢谢楼主
④ 什么是社会法学
社会法抄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19世纪以后为缓解日益激烈的社会矛盾而不断进行社会立法的背景下,西方某些国家(诸如德国、日本等国)的一些法学学者从20世纪初开始综合研究社会法;30年代中国大陆一些法学学者也积极参与讨论,后来中国台湾法学学者也多有论述。其主要观点有:社会法乃公私法之外第三法域;社会法是维护生存权的法;社会法是保护弱者的法;社会法是法制转型后的社会公益之法。本世纪以来,我国社会法学研究也由于社会法地位的凸显而日益活跃起来,特别是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社会法治建设的战略后,社会法学术研究越加向更广阔领域和深层次拓展,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将社会法列为我国七大法律部门之一,也促进了社会法学科的深入研究。一批有价值的社会法学术论著问世。
⑤ 社会法学派和马克思主义法学派的区别
1.自然法学派. 主要观点: (1)法律应体现自然法、自然权利与社会契约等人本主义法律观,崇尚自由平等,主张天赋人权。. (2)主张法是人的理性,强调自然法普遍永恒,且高于人定法,人定法符合自然法时才是真正的法律。. 自然法学派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 ...
⑥ 研究生社会法就业前景怎么样
摘要 法学专业,曾一度被人们公认为是捧着“铁饭碗”的好专业,但是随着公检法单位人员的饱和、法学毕业生人数暴增等,法学就业的寒冰期已到来。这种现象已经不仅仅存在于一般本科生就业的情况中,而且一些知名的法学院校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⑦ 社会法学和工程法学具体有什么区别
社会法学和工程法学具体的区别:
社会法学派指的是19世纪末叶以来资产阶级法学中一个派别,后来更是二十世纪三大法学派之一。西方法学家一般认为该派具有下列的一个或两个特征:
1.以社会学观点和方法研究法,认为法是一种社会现象,强调法对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或效果以及各种社会因素对法的影响;
2.认为法或法学不应像19世纪那样仅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而应强调社会利益和“法的社会化”。社会法学派:从社会本位出发,把法学的传统方法同社会学的概念观点、理论方法结合起来研究法律现象。注重法律的社会目的和效果,强调不同社会利益整合的法学流派。工程法学是研究工程法律规范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学科。工程法学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工程法学是一门法学学科,工程法学以工程法律规范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工程法学是一门法学学科。它与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等同属于法学体系的其他学科,也是有共性,有个性。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各自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工程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法及其发展规律。这就是说,工程法学不仅研究工程而且研究工程建设法的发展规律,不仅研究工程法的现状,而且研究工程法的历史发展,不仅研究静态的工程法,而且研究动态的工程法。
⑧ 社会法学这个专业怎么样
就业前景
近几年社会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来看一少部分人比较困难,一些业内人士与学生家长都不怎么看好这个专业。但这是人们对法学专业在认识上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的确,现实中确实存在部分法学专业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就业比较困难的现象,但不能由此而认为整个法学专业就业前景就是这样。法学专业“不好就业”的根本原因不是法学专业本身出了问题,更不是社会法律人才需求饱和的问题,而是在于部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能出现了问题,使得所培养的学生在素质和能力上存在缺陷而不能更好地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最近几年看来法学就业存在着困境,但是前途还是很光明的,举个很小的例子:就个人律师的拥有量而言,根据2002年的统计资料,全国现有律师12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律师的数量仅0.8个,这个比例不但低于发达国家(美国30人,英国15人),而且还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和阿根廷就分别达到了20人和12人。就企业方面讲,我国现有企业5 000万家,仅有4万家聘请了律师当法律顾问。目前法学面临的种种挫折,只是暂时的。作为法律人或者有志于从事法律工作的高三学弟学妹们,不应坐享其成或者坐以待毙,应当善于开拓,挖掘自己的潜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靠我们大家的努力,寒流过后一定会迎来法律专业的春暖花开。
⑨ 简述社会法学的主要特点
社会法学派(代表人物有庞德、埃利希、
耶林
、莱昂·狄骥等)的理论版研究主要关注
法律
在实权践中是什么样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认为
法学研究
的重心不是立法和规则,而是法律的实际运行作
过程
,是
社会生活
中实际存在的法律,即
行动中的法
,或活法。也就是说该
学派
关注社会生活本身及社会生活中的法。
2、
关注社会
利益
,强调
社会利益
对于法律发展的
重要性
和优先性,法律的功能就是平衡、协调各种利益。
法律价值
由
个人本位
转移到
社会本位
。
3、关注法律作用的
社会
效果,关注
法律规则
生效的社会条件,并意图通过这种研究推动
法制
的改革。
4、关注法与
社会结构
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确定
社会因素
如何影响法律的
面貌
,以及法律影响
社会变迁
的方式和
程度
。即探讨社会生产关系要求一个什么样的
法律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