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点评

道德经点评

发布时间: 2020-12-24 05:47:09

Ⅰ 《道德经》《墨子》《论语》《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庄子》等等书籍的简要评价和重点!

对《道德经》的评价 《道德经》作为一部文约,义丰,历来被学人们称为“哲理诗”,从深层次对社会、人生等问题深入思考,而且无论古代还是当代,不论中国还是国外,都是影响巨大的哲学著作。然而在高中教材里却不见其踪影,这可说是高中教材的最大遗憾! 《道德经》中提倡的“无为”思想、“不争”的思想,对于遏制时下名利泛滥的现象是颇有意义的!《道德经》中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对提高个人素质修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道德经》中的辩证思想、精辟的比喻更是叫人叹为观止。 《道德经》中涉及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讲,能品味如此广博的精神食粮,确实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道德经》博大精深,实为不可多得的巨著!在某些方面对《道德经》的点评未有定论,然而未有定论的著作恰恰是最好的课文!因为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文学鉴赏能力是其他任何文著所不能企及的。 另据学者研究,老子原著并无分章,后世分章纯属多余 《墨子》一书大部分是墨子弟子对他的言行记录,也有一部分是后学者著作。 墨子的思想:主要是“兼爱”和“非攻”,另外主张“尚贤”、“节用”、“节葬”、“非乐”。 《墨子》散文特色:“三表法”注重对客观事理的剖析,注意用事实论证,注意实际效用;以逻辑严密著称。 《论语》主要是记述孔子言谈行事的一部书。它以记言为主,是一部语录体著作,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于战国初编纂成书。 孔子的基本核心是讲“仁”和“礼”。 《论语》散文的突出特点:吸收和灵活运用大量口语虚词,使说话人的语气、性格得以逼真地表现,且语言洗练、含蕴丰富,风格明快。 《庄子》一书中《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出于门人和后学者之手。全书思想相同,风格一致。 庄子的自然哲学、人生哲学和理想境界。 《庄子》散文艺术;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词汇丰富,描写声形毕肖;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 評價孫子兵法: 目前,将孙子兵法与商战相结合的著作越来越多,而很多人忽视了对原文的通读。 合诸子百家之长启迪企业经营管理、对个人快速成长都非常有用,启智慧之法门,取古今之东西;吸天地之灵气,融兵法之精髓;成卓越之精英,创商战之辉煌的一番超值享受。 在当今社会,尤其是一个中国人,应该把孙子兵法作为基本的一项修炼,这是竞争环境所必需的,一点兵法都不懂,很难成大事。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Ⅱ 道德经点评

虽然你只需要随便点评一句道德经就行了,我还是把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的内容和你解释一遍吧。 第四十四章的原文是这样的: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这段话的意译就是:名位和自身存在价值相比哪个值得爱惜?自身存在价值和身外财货相比哪个更重要?得到名位财货与丧失自身存在价值相比哪个有害?过分贪求名位必耗费大量心神,过多积藏财货必招致重大祸害。所以,知道适度的满足就不会招致屈辱,知道适度而止就不会招致危殆,知足知止则自身可长生久安,国家可长治久安。 最后对于这一章的点评是:本章主要讲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即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老子提出:名与身相比,身与货相比,哪个重要?此处的“身”不仅指身体或生命,它还包括自身存在价值、人格尊严等含义。老子纵观古今,多少人在名利扰攘中丧失自我而成为外物(名利财货)的奴隶。他唤醒人们从外物的奴役中醒悟过来,找回自我,做一个真正的人。老子又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过分追求名位必大耗心神,大量积累财货必招致重大祸害。此乃警世之语。环顾世间,折腾于名利圈中,丧失自我而不能摆脱者,岂非大有人在。此即所谓“鸟为食亡,人为财死”。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说:“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此言正可为本句之注。此处说“甚爱”、“多藏”,是指过分的、贪得无厌的欲望,并非否定人的正常欲望。老子深知外物对人的生存之不可缺,所以他用比较之词来说明两者孰轻孰重,而不是绝对地拒斥外物。他只是告诫世人,追求外物要适度。适度,就是符合自然规律(即道的规律)。甚爱,多藏,是对外物的过度追求。过度追求,就是违背自然规律,不符合道的原则。“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此为本章结语。老子告诫人们,要从过分醉心名利中醒悟过来,在名利面前要知足知止。这番话主要是针对当时侯王公卿士大夫等统治阶层争权夺利、贪得无厌、相互倾轨的社会现实发出的质问和批判。这是哲人老子对当时人生、社会、政治的深入体察和反思之后得出的极具哲理之言,具有普遍意义,对于一般人也是适用的。凡事皆有一个“度”,过犹不及,超过自然规律允许的“度”,必将以灾难和失败告终。在人们追逐名利的纷纷扰扰中,因不知足不知止而伤身害命者,岂非大有人在?在人类向自然界索取中,因不知足不知止破坏生态平衡而引发的灾难,岂非历历在目?知足知止,是针对人的欲望无限扩展说的。意思是要把欲望节制在一个适宜的程度上,即合于自然规律的范围内,并非要人消除合理欲求。至于有人把老子这句话理解为消极保守,不求进取,那是对老子原意的误解。知足知止,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而且是涉及个人与他人。个人呢与自然界的关系的问题。知道适度而足而止,不贪不争,则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两不相伤。老子的道德经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体悟的地方,以上这些仅是一例。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_^

Ⅲ 《道德经》《墨子》《论语》《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庄子》等等书籍的简要评价和重点!

对《道德经》的评价《道德经》作为一部文约,义丰,历来被学人们称为“哲理诗”,从深层次对社会、人生等问题深入思考,而且无论古代还是当代,不论中国还是国外,都是影响巨大的哲学著作。然而在高中教材里却不见其踪影,这可说是高中教材的最大遗憾!《道德经》中提倡的“无为”思想、“不争”的思想,对于遏制时下名利泛滥的现象是颇有意义的!《道德经》中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对提高个人素质修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道德经》中的辩证思想、精辟的比喻更是叫人叹为观止。《道德经》中涉及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讲,能品味如此广博的精神食粮,确实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道德经》博大精深,实为不可多得的巨著!在某些方面对《道德经》的点评未有定论,然而未有定论的著作恰恰是最好的课文!因为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文学鉴赏能力是其他任何文著所不能企及的。另据学者研究,老子原著并无分章,后世分章纯属多余 《墨子》一书大部分是墨子弟子对他的言行记录,也有一部分是后学者著作。 墨子的思想:主要是“兼爱”和“非攻”,另外主张“尚贤”、“节用”、“节葬”、“非乐”。 《墨子》散文特色:“三表法”注重对客观事理的剖析,注意用事实论证,注意实际效用;以逻辑严密著称。 《论语》主要是记述孔子言谈行事的一部书。它以记言为主,是一部语录体著作,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于战国初编纂成书。 孔子的基本核心是讲“仁”和“礼”。 《论语》散文的突出特点:吸收和灵活运用大量口语虚词,使说话人的语气、性格得以逼真地表现,且语言洗练、含蕴丰富,风格明快。 《庄子》一书中《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出于门人和后学者之手。全书思想相同,风格一致。 庄子的自然哲学、人生哲学和理想境界。 《庄子》散文艺术;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词汇丰富,描写声形毕肖;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 评价孙子兵法: 目前,将孙子兵法与商战相结合的著作越来越多,而很多人忽视了对原文的通读。合诸子百家之长启迪企业经营管理、对个人快速成长都非常有用,启智慧之法门,取古今之东西;吸天地之灵气,融兵法之精髓;成卓越之精英,创商战之辉煌的一番超值享受。在当今社会,尤其是一个中国人,应该把孙子兵法作为基本的一项修炼,这是竞争环境所必需的,一点兵法都不懂,很难成大事。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Ⅳ 世界名人如何评价《道德经》

《道德经》在国外:
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世界出版第一多的是圣经、第二多的是道德经,被译成多国文字广为流传!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巨大精神财富!20世纪,人类在科学技术和物质财富上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也造成了环境破坏、价值迷惘和心灵污染三大危机。面对这些社会危机,西方人开始从东方道学中寻求哲学智慧,以解决现实问题。
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评述老子《道德经》时指出:“这本书虽然不到六千字,却包含着许多精神食粮。”荷兰莱顿大学教授施舟人肯定道学“对西方文化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能使西方文化得以更新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高认为《道德经》“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教科书。”德国人尤利斯噶尔指出:“老子,他是推动未来的能动力量,他比任何现代的都更加具有现代意义,他比任何生命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美国科学家威尔杜兰认为《道德经》“是最迷人的一部奇书”。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老子的《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美国学者蒲克明预言未来“《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它之所以受到世人如此重视、如此高的评价,因为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最系统的第一部“大成智慧学”。
在政治上,不少国家的领导人都指出,要想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必须善于从老子《道德经》中去寻找政治智慧。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大声呼吁: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美国前总统里根援引《道德经》中“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国名言,以寻求其治国理念和方略。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建议全世界“遵循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的教诲,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极力推崇老子的《道德经》,援引老子的“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的名言,努力将这种不朽的哲学智慧应用到联合国工作中。
在经济上,要解决现代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从《道德经》中寻找发展经济的哲学智慧。英国哲学家克拉克认为“现代经济自由市场的原理就是源自《老子》的无为而治。”在世界范围内,已悄然地出现了一个经济文化群体“道商”。所谓“道商”,就是以道学的辩证思维和哲学智慧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商人。法国阿尔斯通总裁安南·博格先生声称:“在中国做生意,要懂《老子》。”曾担任财富五百强公司高级执行官的詹姆斯把《道德经》尊为新世纪的商业理论。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道家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的观点,就是他的自发秩序理论的经典表述。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根据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的思想,从事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美国GE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依据老子的“为道日损”的思想,提倡“无为式”的“简单的管理”。
在科技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可以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汲取灵感。英国科学家霍金在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思想启示下,提出了“宇宙创生于无”的理论。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提出的“质朴性原理”,与老子所谓“道”的质朴性是不谋而合的。美籍华人李政道发现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与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的思想,也有吻合之处。日本农学家福冈正信提出“自然农法”,并称自己“就是在老子‘道法自然’这一伟大命题的启发下提出来的。

热点内容
微信转账凭证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2-01 17:45:25 浏览:717
2017年婚姻法债务问题 发布:2025-02-01 17:23:04 浏览:918
残疾人法律援助存在问题 发布:2025-02-01 17:16:28 浏览:595
考律师证看什么书 发布:2025-02-01 17:05:24 浏览:635
新婚姻法以父母名义买房 发布:2025-02-01 17:03:45 浏览:669
民法精讲课 发布:2025-02-01 16:42:51 浏览:659
司法服务专线 发布:2025-02-01 16:42:12 浏览:987
聘用书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1 14:23:18 浏览:609
江苏劳动法立法权 发布:2025-02-01 12:09:09 浏览:684
新婚姻法24条废除了吗 发布:2025-02-01 12:01:25 浏览: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