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儋州
『壹』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取得的成就有些什么
一、经济建设方面:
改革开放中,我们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也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 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在此体制下,中国经济平均以9.75%的速度快速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00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07年的24.66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08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了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位;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的GDP仍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速度,并赶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人均GDP也由1978年不足100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200美元以上,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发展模式也越来越有吸引力。
二、民主法治建设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始终奉行“以人为本”的作风,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新局面。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缺乏基本自由,只能奉旨“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单位制度、人民公社制度、户籍制度、票证制度、计划经济制度把人民牢牢地束缚起来;那时没有法治,宪法不能保护国家主席,更不能保护平民百姓。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民逐渐获得了经济自由以及部分的政治自由、社会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言论自由、迁徙自由,绝大多数国民的公民权利获得保障;中国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民主政治有所进展,集体领导取代了个人专断;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事业在曲折中前行,物权法、监督法、行政许可法、反垄断法等得以实施;新闻媒体摆脱了全盘歌功颂德的局面,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人大、政协、司法、监察、审计等的独立作用越来越明显。人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增强,社会渐趋稳定和谐。
三、文化体育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以来,也使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20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二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51金21银28铜,获金牌榜第一名。2010年亚运会,我国更是以199枚的金牌总数,稳居第一。刚结束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38金27银22铜,仅次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一切都是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见证,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辉煌。
四、民生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脱贫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占农村总人口的30.7%下降到2007年的1.6%。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过去25年全球脱贫事业成就的67%来自中国,联合国2008年发展目标报告中称,中国通过深入有效的扶贫措施,已经提前实现绝对贫困人口和饥饿人口减半的目的,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人男女寿命分别达到71岁和74岁,比1978年提高了4岁多。中国在社会保障方面也取得了进展。2006年参加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293亿、1.405亿和1.035亿(据《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9月27日报道);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2007年在全国农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51.9万农村居民纳入保障。农村的新农合制度也发展的如火如荼。
『贰』 三十而立的海南如何展望未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真诚欢迎大家到海南走一走,看一看,休闲度假、放松身心,也增进友谊、加强合作。”2月2日,在外交部海南全球推介活动上,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向全球发出了春天的邀请。
在博鳌,一个“超级医院”正在谋划创建。所谓“超级医院”,即通过工程院院士以及顶尖的学科带头人,整合国内科研力量,以临床中心的形式进驻基地医院,建一个国资控股混合所有制的医院。如孙颖浩院士泌尿外科、李兰娟院士感染病科、张志愿院士头颈肿瘤科、韩德民院士听力学科、王辰院士呼吸科,等等。今年4月份即将投入运营,不仅可满足海南本地群众对高水平医疗条件的需求,也可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一流的医疗健康服务。
在建设“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同时,海南省也将“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和全域旅游、脱贫攻坚、“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目标,建设美丽家园,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相得益彰,为游客打造了一个个旅游点,为百姓拓宽了可持续增收渠道;取消12个市县的GDP考核,把考核重点转到了居民收入、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为转变发展方式腾出了更大空间,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叁』 大力推进普法工作创新把法制教育纳入什么创新
坚持普法创新
法治文艺进校园形成品牌
中学生因染上不良嗜好而借高利贷,债务缠身,不得安宁;中学生因哥们义气参与斗殴而触犯法律,踏上人生歧途……这是11月6日在儋州大剧院上演的法制情景剧《甩不掉的幽灵》、《阿海的哥们》中的情节。
为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继续深化“法律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自2013年11月启动以来,“为了明天—海
南省法治文艺进校园”巡演活动,已分三批先后在全省18市县、洋浦开发区和18所省属中等学校开展了160多场演出。巡演通过情景剧表演的方式,形象、生
动地再现了来自海口市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中心的真实案例,以其创新的教育方式,改变了以往生硬、刻板的说教式普法教育,深受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
喜爱。截至目前, 35万多名学生观看了演出,取得良好的普法效果。
防微杜渐,方能未雨绸缪。近年来,海南省司法厅一直将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省司法厅副厅长、省普治办副主任林琳在接受采访时一再强调:“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重要!”他认为,社会环境是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最直接因素。他多次呼吁,家庭、学校、社会及青少年本人要共同构建法治防线,全力打造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防火墙”。
据介绍,省司法厅、省普治办将把“法治文艺进校园”巡演活动打造成我省法治宣传著名品牌,坚持做下去,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都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坚持服务大局
系列主题活动营造氛围
为突出重点,着力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近年来,省司法厅、省普治办坚持突出宪法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宣传、坚持突出国际旅游岛建设相关法
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组织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等系列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为法治海南建设营造
良好的法治氛围。
2012年,为贯彻落实省六次党代会精神,省司法厅、省普治办在全省开展为期6个月的“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海南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组织开展全
省巡回宣讲活动,组建了由15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宣讲团,在全省18个市县组织开展了以“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化解社会矛盾”、
“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三个专题为重点的巡回宣讲活动。宣讲活动在市县开展法制专题讲座57场次,科级以上干部听课率达80%以上,听
课人数达3万多人次。省直单位举办法制讲座近40场次。
坚持普治结合
普法依法治理初见成效
近年来,省司法厅、省普治办扎实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海口、琼中和海口市龙华区先后获评“全国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塔市村等6个村委会获评第五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据了解,2011年至2014年6月,海南省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9814宗。通过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调处矛盾、化解
纠纷,成功调解矛盾87588宗,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1049件,制止群体性械斗747宗,制止群体性上访1301宗33021人次。
『肆』 首例!儋州一男子因盗窃电能被判7个月,偷电也会被刑事问责吗
“破除窃电的陋习,增强依法用电意识,是构建诚信社会、改善营商环境必须迈出的一步。”儋州供电局法律顾问李婧律师告诉记者,“供电企业在查处窃电的工作中,无论是执法过程还是宣传过程,应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共同打击违法窃电行为,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营造全社会守法、合法、有序的用电秩序和氛围,坚决杜绝此类不正之风肆意滋长。”
去年以来,该公司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深入落实电网三年行动计划,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整治窃电违法行为,一方面开展广泛教育引导,利用联建的方式联系地方村委会引导村民合法用电,另一方面加大内部巡视巡查,堵住窃电漏洞,加大对性质恶劣窃电行为的打击力度。
儋州供电局在16个乡镇、5个农场、3个工业园区开展打击窃电专项行动57次,拘留窃电人员11人,窃电查处及计量装置故障追补电量194.25万千瓦时。东方供电局对窃电严重的4个乡镇、1个农场的偷窃电户进行查处,共发现违法改表446户,追补电量79.77万千瓦时。
『伍』 苏轼的现实意义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苏东坡
苏轼的现实意义:
林语堂说过苏东坡是本性不改的乐天派,我觉得他把这个性格特点贯穿他整个一生,在乌台诗案被贬后,他变成美食家,研究东坡肉,写了猪肉颂:“早上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随后他到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儋州的时候,已经是九死一生了,但是他和人写信他还担心别人来和他抢生蚝,他无论在什么境遇,在现实遇到多大的困难都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怀着一颗对生活的赤子之心,这是很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借鉴的,也是苏轼的最大的现实意义,在不开心的时候,读读苏东坡,就会收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