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直觉
A. 直觉的道德情感具有清晰的意识性和明确的自觉性对吗
直觉的道德情感具有清晰的意识性和明确的自觉性,不对,是伦理的道德情感。
直觉的道德情感:
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当感知到某种情境就会迅速产生一种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因为产生迅速,一般当事人不能明显意识到。
例如,一个人走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孩子突然冲向马路,这时他会不经思考的去拦下那小孩,这就是一种直觉的道德情感,未经思考迅速发生,拉开以后才可能意识到自己可能也会陷入危险,或假如错过拉开怎么办等等。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
(1)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觉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
(2)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
(3)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伦理的道德情感具有清晰的意识性和明确的自觉性,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较强的伦理性,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B. 为什么法律不能总是屈从于公众的道德直觉
倘若一种法学理论完全立足于公众的道德直觉,总是用“权利义务”或“公平正义”之类的措辞来讨论和解释问题,那么这种法学理论就一定不善于讲道理。反过来,只要一种法学理论试图真诚地讲道理,那么它一定会关注后果。
C. 道德情感的三种形式为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情感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
1.直觉的道德情感
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由于其产生非常迅速,因而当事人往往不能明显意识到这个过程,未经过现场的充分准备与酝酿。比如由于它产生得非常迅速,而往往对这个过程的道德准则的意识则不太明显。例如,某人突然看到有人落水,万分危急的情况促使他没有思考余地,当机立断,果断跳入水中,救起落水者。当时直接驱使这位英雄模范采取行动的并不是被清晰意识到了的某种道德观念,而是由迅速感到的危急情境引起的直觉道德情感。这种直觉的情绪对人的行为具有迅速定向的作用。
2.想象的道德情感
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道德形象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情感,是因为它是以社会道德标准的化身而存在的,又具有极大的鲜明性,因而能使人更容易理解道德规范的要求及其社会意义,也更容易使人受到感染和激励。如在联想起某些有道德意义的人或事物的形象时,激起的较自觉的情感体验。如想起岳飞、文天祥、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多半会唤起钦慕之情。
3.伦理的道德情感
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它具有清晰的意识性和明确的自觉性,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例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
D. 根据亚里士多德对于实践智慧的论述,时间智慧的特点有哪些
亚里士多德说,一个幸福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实践智慧的人,就是知道在正确的时间,地点,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的人。为什么这么做就幸福了呢?因为把我们的内在本质也就是德性实现出来了。古希腊将德性定义为事物的卓越,优秀的本质,马的德性是跑得快,眼睛的德性是看得清,人的德性就在于人有理性。我们制定目标,实践目标,最终达成,就走在了幸福的路上,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了。可是为什么有人不断的实现目标,物质丰富了,心里还是空落落的没有幸福感呢?
因为光靠理性,你是无法获得幸福的,理性可以判断真假,却无法区分对错。做了不道德的事,偷了别人的钱是不是心里慌慌的?出轨偷腥,一方面刺激兴奋,一方面又对子女家庭充满愧疚是不是?因为人本来就是动物啊,但人又有着神性,追求卓越和崇高,没错,我们就是有着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这就需要实践智慧和道德德性的把握了。
道德德性确立善的目的,实践智慧确定实现目的的手段。一个有实践智慧的人在德性的指引下选择善作为目的,并通过善思,善虑善断达成目的。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理性分析和直觉。千万别小看直觉,老子强调的直观,庄子的坐忘婴宁,禅宗的顿悟,都是一种直觉把握。西方亚里士多德也这么认为,直觉,他又将其称为心灵,努斯,道德直觉,在实践智慧中把握善的起点,还把握最终的最大善。直觉在科学中帮我们抓住演绎推理的始点,比如1+1=2,我们都知道,但在数学上要证明就是个难题了,但这个始点我们直觉就可以把握,比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等等。直觉把握了善的起点终点了,再用理性思虑,判断。我们就达成了善的目的,一步一步的实现了自己的卓越本质,就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了。
相信直觉,运用理智,善就会向你显现,德智本就一体,善会给你来幸福。
E. 本心是什么如何追寻本心
什么是本心,本心是一种道德直觉,是先天而来的、人人同具的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先天具足,不是后天习得,是不经思虑、当下即知,即所谓“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想想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然后去追逐。
F. 「老人孩子先走」是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他们是弱者,自保能力比较差,所以优先把安全让给他们。强者承担更高的风险。这就相当于野兽或敌人来了,男人出去顶着,老弱妇孺留在村寨里;在大多数情况下(所面临的危机并非毁灭性的),这是最符合整个族群利益的策略:“大家都活下来”的几率最高。于是逐渐成为人类社会一项常识道德:保护弱者。如果面临的是亡族灭种,那么最有利于种族存续的方案是:遗弃老幼,保留育龄男女。孩子是非常脆弱的,没有青壮年父母的护育,很难存活。诸位只要想想,是老人/女人带着孩子过活容易,还是一对丧子的年轻夫妻重建生活更容易?再考虑到严酷的生存环境呢?所以如题所述的做法,乃是出于保护弱者的道德直觉,而不是什么繁衍需要。不过,末日片中所描述的灾难,即使确属亡族灭种的级别,人们往往依然会选择保护弱者。因为道德直觉具有惯性,令人直觉性地认定这样是对的、好的。这就是所谓「人性的光辉」了。好比少年派弹尽粮绝漂流海上,食用母亲的尸体是利于求生的明智选择,但他依然感到难以接受。
G. 道德认识有哪几种形式
在道德认识中存在着直觉和自觉两种形式。在社会生活中,作为道德活动的主体,一方面凭借社会普遍接受的道德准则和自身道德经验的直觉感知,来观察、分析和评价自己及周围所发生的一切道德现象,另一方面又通过自身的道德实践和理论学习来深化对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理解,并内化为命令、信念与理想,从而使直觉的道德认识上升到自觉的道德认识,以提高人们道德实践的主体性和自觉性。
H. 想象的道德情感、直觉的道德情感分别是什么意思请具体说明
直觉的道德感:如,人常会由于莫名其妙的不安全感或突如其来的荣辱感迅速专的制止不当的属需求与行为。
想象性的道德感:如,想起岳飞、文天祥、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多半会唤起钦慕之情。
伦理性的道德感:把道德的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有较深刻认识的情感体验。
I. 举例说明啥是想象的道德情感和直觉的道德情感
直觉的道德感:如,人常会由于莫名其妙的不安全感或突如其来的荣辱感迅速的制止不当的需求与行为.
想象性的道德感:如,想起岳飞、文天祥、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多半会唤起钦慕之情.
伦理性的道德感:把道德的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有较深刻认识的情感体验.
J. 想象的道德情感、直觉的道德情感分别是什么意思请具体说明
想象的道德情感可能是指理想的道德情感,或者说是对这种道德情感的憧憬.而直觉的道德情感可能是条件反射,也可能是主观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