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的论语
A. 论语中关于品德的名句
1.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但如果人民对政府不信任,国家政权是立不住的。
2.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公十年》
众人的愤怒是不可以触犯的,专权的欲望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此话反映了子产鲜明的民本思想。子产认为,如果触犯了众人的愤怒,政权就无法维持稳定,若想专权独裁,实在是难以实现。
3.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
讲述的是只有以民为本才是最为根本的治国方略。“制国”即治理国家的意思,“常”则是不变的原则。这句话的大意是,治理国家有着一定的原则,即以有利于人民为根本。
4.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_宋·苏轼《荔支叹》。
登,丰收。瑞,祥瑞、吉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不饥不寒,这就是最大的祥瑞。此言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就是最大的成就,也是上天垂示给统治者最大的祥瑞。这句话表现了强烈的民本主义思想。
5.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其中,“常”是固定不变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便是圣人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想法,他们总是以百姓的意志为转移。这是老子规劝君王的话,意在告诫统治者一切决议,均应从民意出发。
6.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旷也。——《孟子·离娄上》
说明了百姓对仁政的迫切向往之情。所谓“走旷”即在旷野上奔跑的意思。百姓对仁政的向往,就像是水总是往下流、野兽喜欢在旷野上奔跑一样。
7.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即民贵君轻,并阐明了国家的一切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都是人民赋予的,人民应当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力。“社稷”指的就是国家,而“君”指的就是国君。这句话的意思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接着是国家的利益,最后才是君王的利益。
8. 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吕氏春秋·顺民》
能够在失去民众拥护的情况下而建立功名的人,这在以前从来就没有出现过。此语讲述的是民心向背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任何人要想建功立业,没有大众的支持是不可能成功的。
B. 论语中有关”道德修养”的句子
1、《论语·学而》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论语·子张》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论语·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5、《论语·子罕》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论语·述而》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论语·学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论语·里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论语·述而》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 《论语》中的道德(句子)
【原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评析】 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孔子所说的道究竟指什么,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我们的认识是,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这主要是从伦理学意义上说的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注释】 (1)约:穷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评析】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原文】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评析】 本章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原文】 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 【注释】 (1)怀:思念。 (2)土:乡土。 (3)刑:法制惩罚。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评析】 本章再次提到君子与小人这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他们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而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和家庭的生计。这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点之一。 【原文】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D. 关于品德修养的名言论语
1、习惯之于灵魂犹如血管与脉络之于血液,是它流动的道路。——布什纳尔
2、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手段。——歌德
3、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爱默生
4、“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卡尔·马克思
5、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6、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培根
7、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荀子
8、吾善养浩然之气。——孟子
9、与其修饰面容,不如修饰心胸。——中国谚语
10、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康德
11、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12、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周恩来
13、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司马光
14、要想有教养,就要去了解全世界都在谈论和思索的最美好的东西。——马·阿诺德
15、君子反道以修德。——吕氏春秋
16、啊,有修养的人多快乐!甚至别人觉得是牺牲和痛苦的事他也会感到满意快乐;他的心随时都在欢跃,他有说不尽的欢乐。——车尔尼雪夫斯基
17、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爱默生
18、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欧阳修
19、一个好的习俗比法律更可靠。——欧里庇得斯
21、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黑格尔
22、夫子温良恭俭让。——论语
23、天下之事,患常生于忽微,而志戒于渐习。——程颢
24、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于去善而为恶。——贾谊
25、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培根
E. 论语道德修养有哪些大全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
1【方法】
温故而知新
吾日回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答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默而识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3【修养】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F. 十篇关于道德的论语
整部《论语》就是在谈道德品质问题,只不过有的是直接论述,有的则是间接反映,有的是正面的,有的则是反面的,这里列举一些。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G. 论语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
1、如果没有德行,人类就是一种忙碌、有害和可怜的生物,不会比任何一种渺版小的害虫更优越。权——培根
2、使自己快乐也使他人快乐,别伤害自己也别伤害他人,我以为这就是伦理学的全部意义。——尚福尔
3、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英国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行人。——刘备
5、德行的实际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夸美纽斯
6、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康德
7、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
8、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马克思
9、如果你的道德观念令你消沉,那它们就一定是错误的道德观念。——史蒂文生
10、德行啊,你是纯朴的灵魂的崇高科学。——卢梭
11、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郭沫若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3、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乔叟
14、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培根
15、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来自于网络
H. 论语中关于品德的名句
1.君子不器。
【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
2.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杀身成仁)
【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
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7.当仁不让于师。
【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
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讲解】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I. 论语中品德修养的句子有哪些
1、《论语·学而》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论语·子张》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论语·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5、《论语·子罕》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论语·述而》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论语·学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论语·里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论语·述而》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J. 论语中关于道德的名言警句
关于道德修养的论语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德不孤,必有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夫子温、良、恭、俭、让。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志当存高远。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人背信则名不达。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