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枷锁
Ⅰ 道德并非枷锁,什么才是道德
道德是规范人们的人际利害关系行为的重要手段。
1、人的行为分为道德行为和非道德行为
①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道德行为又包括有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
有道德的行为是指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又叫善的行为。
不道德的行为是指不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是一种有害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又叫恶的行为。例如,不拉窗帘在家中裸体活动、影响邻居生活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②非道德行为(非伦理行为)是同他人没有利害关系的一部分个人生活行为,是不能进行善恶评价、不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例如,裸睡、拉上密闭窗帘在家中裸体活动的行为是非道德行为,不涉及人际利害关系。
2、道德是调整人际关系的非暴力性的社会规范
道德要规范涉及人际利害关系的行为,不干涉单纯的个人生活行为。
Ⅱ 道德绑架什么意思解释一下
道德绑架是指某一个人站在道德的最高点,来胁迫、约束或攻击他人。也可以理解为被要求者没有达到要求者的要求,然后就得到这个要求者的谩骂和攻击,这一行为就是道德绑架。
道德是为了帮助弱势群体,不是用来束缚他人的枷锁,而且道德是指一个人的自身修养和自身精神的发展。道德是立法的基石,因为没有了道德的束缚,这个社会会善恶不分,道德是用来阻止邪恶、弘扬善良、传颂美德的。
Ⅲ 道德是否也会成为一种精神枷锁
是的,你说的很对啊。道德就是一道枷锁。在人的骨子里的枷锁,谁一出生就被锁住了,按照道德的要求来进行你的人生。当然,如果你挣脱束缚,那没有挣脱束缚的人就会来找你的麻烦喽。
Ⅳ 请说下你认为孝顺是道德“枷锁”吗
不是,道德里包含的又不止孝顺一种品德,而且并没有说孝顺就代表有道德。
Ⅳ 给自己一副道德的枷锁,来束缚那膨胀的欲望,和逐渐畸变的心灵该怎么简略
给自己一副道德的枷锁来束缚那膨胀的欲望和逐渐畸变的心灵。这句话你要简约的话,其实就是可以简略成枷锁束缚心灵。
Ⅵ 你给自己套上了道德的枷锁!你用道德绑架了自己!是什么意思
低情商:这里有个老实人
高情商:你给自己套上了道德的枷锁,你用道德绑架了自己。
Ⅶ 道德枷锁
道德是世人心目中的行为规范。
普通人挑战道德底限——>失败——>被骂成猪头
有人挑战道德底限——>成功——>历史将由他书写——>他就变得伟大了
所以你那句话实际上本来的逻辑应当是:用道德来当服务工具并且成功的人,是真正伟大的人。
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成功了,他要是不成功,他一样是个枷锁下的可怜虫。
Ⅷ 如何看待道德绑架
如何看待道德绑架?
如何看待道德绑架行为比如寡妇改嫁,从前被认为不好,所谓好女不嫁二夫,还为所谓守贞不再嫁者树贞节牌坊。实际上这是从习俗的观念的道德的威压角度,对寡妇权利的剥夺,直至把一个活生生的人逼成死人才算了事。
再比如,一个人收养了弃婴,将其抚养成人,然后觉得你的一切都是我给的,你的一切都要听我的,否则你就太不道德了,忘恩负义了。弃婴长大成人,如遭受这样的道德威压,也会被弄得生不如死的。
道德绑架,是所谓“政治正确”表现形式的一种,和以革命的名义,行为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是一样的。
道德行为本身,也是随时代而变的。比如对寡妇改嫁的道德限制,现在少有人会认为这样是对的了。
道德是在法律之外由人进行的自主选择。保障人们在这一范围内的自主选择权,才是最大的道德。
这里有一个极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何为道德何为不道德,界线往往模糊。应当让人们自己去认识处理。
道德在实际生活中的定义,往往是很困难的。比如,有人做了道德高尚的事,他人没做,你不能说没做的就一定不道德。甚至你要找出道德的反义词都困难,你拾金不昧,当然高尚,可是他人做了好事,收了他人的回赠,就低下吗?低下就可以因此成为道德的反义词吗?低下还有其他大量不自尊在行为在内,未必和道德有关。
道德可以影响和感召他人,但不能绑架,绑架是更大的不道德。道德一旦被绑架,就会被许多炫耀崇高塞进个人卑劣念头的人利用。由于打着道德的旗号,慷慨激昂得让人不易识破,这是应当警惕的。
如何看待道德绑架行为比如寡妇改嫁,从前被认为不好,所谓好女不嫁二夫,还为所谓守贞不再嫁者树贞节牌坊。实际上这是从习俗的观念的道德的威压角度,对寡妇权利的剥夺,直至把一个活生生的人逼成死人才算了事。再比如,一个人收养了弃婴,将其抚养成人,然后觉得你...
如何看待道德绑架行为比如寡妇改嫁,从前被认为不好,所谓好女不嫁二夫,还为所谓守贞不再嫁者树贞节牌坊。实际上这是从习俗的观念的道德的威压角度,对寡妇权利的剥夺,直至把一个活生生的人逼成死人才算了事。
再比如,一个人收养了弃婴,将其抚养成人,然后觉得你的一切都是我给的,你的一切都要听我的,否则你就太不道德了,忘恩负义了。弃婴长大成人,如遭受这样的道德威压,也会被弄得生不如死的。
道德绑架,是所谓“政治正确”表现形式的一种,和以革命的名义,行为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是一样的。
道德行为本身,也是随时代而变的。比如对寡妇改嫁的道德限制,现在少有人会认为这样是对的了。
道德是在法律之外由人进行的自主选择。保障人们在这一范围内的自主选择权,才是最大的道德。
这里有一个极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何为道德何为不道德,界线往往模糊。应当让人们自己去认识处理。
道德在实际生活中的定义,往往是很困难的。比如,有人做了道德高尚的事,他人没做,你不能说没做的就一定不道德。甚至你要找出道德的反义词都困难,你拾金不昧,当然高尚,可是他人做了好事,收了他人的回赠,就低下吗?低下就可以因此成为道德的反义词吗?低下还有其他大量不自尊在行为在内,未必和道德有关。
道德可以影响和感召他人,但不能绑架,绑架是更大的不道德。道德一旦被绑架,就会被许多炫耀崇高塞进个人卑劣念头的人利用。由于打着道德的旗号,慷慨激昂得让人不易识破,这是应当警惕的。
对待道德绑架的正确态度是什么?美德是用来提倡的,不是用来绑架的!任何非本人心甘情愿下的出让自己合法权益,都是一种强迫。
道德只是一种自律,必须在自主的前提下提倡,否则只能沦为枷锁。对于变味的道德绑架权益索取,必须鄙而视之。
如何对待当今社会的道德绑架道德有上中下三种表现,上德不德,小孩子不知道道德,但是具有很高的道德,下德是执著某些行为,这是有心和无心的区别。
如何看待朋友间的道德绑架道德绑架,是所谓“政治正确”表现形式的一种,和以革命的名义,行为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是一样的。
道德行为本身,也是随时代而变的。比如对寡妇改嫁的道德限制,现在少有人会认为这样是对的了。
如何对待道德绑架我们遵守道德的约束,否则人性就会变成狂野的畜性。
如何看待情感中的道德绑架1、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2、情感中的道德绑架不可取的。
3、人生而自由,情感也是自由的,在情感关系中,人的自由属性,应该不可以被取代。
4、道德绑架企图用情感关系之名取代人的自由属性,是不可以的。
5、情感关系,应该是自由平等的关系,同时也不应该有道德绑架这样的地位不平等的关系出现。
6、我们要加强沟通,要告知对方,这样是不对的。
对待道德绑架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对待道德绑架
要坚决的拒绝
并予以反驳
怎么看待受害者有罪论?和道德绑架的区别受害者有罪论更多的表达的是人们心理上的一种感觉;而道德绑架则更多是人们对日常事务的普遍认知。
受害者有罪论是一个值得批判的论调。
社会心理学家MelvinLerner(最先研究这个现象的心理学家)提出,正常人在生活中,需要维持一个良好的自我感觉,但正常人又常常会遇到身边的人、报纸上的人、各种各样的人遭受不幸。这样的事虽然很多,但大多数人并没有陷入恐慌,原因便在于我们都多多少少有些公正世界的假设,认为这些人之所以遭受不幸,一定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错事。因此,网络上也好、闲谈中也好,常常会出现怪罪受害人的情况(例如:“你之所以被强奸,是因为你长得漂亮,穿的少大晚上还光着大腿上街”)。这种想法或归因方式,很可能是偏激的、缺乏正义感的、不人道的、政治不正确的,但它对我们自己的内心起到了安慰作用:只要我不做这样的事,只要我不是他这样的人,我就不会遭到这种不幸。因为有着这样的信念,大多数人也保持着乐观,相信自己掌握著自己的人生脉络,而不会被某些(有原因的)意外打击致死。最后需要再次重申的是,公正世界假设虽然可以自我安慰,也可以解释一些事情的一部分原因,但这种倾向并不一定都是好的。谴责强奸受害者“长得漂亮”、“穿得少”是一件很荒谬的事,他们没有犯法,长相和穿着也是人家的自由,而犯罪者的邪恶行为才是悲剧发生的主因。公正世界假设有时候可以当作一部分解释,但永远不要忽略事情的主因和重点。
所谓的"道德绑架",只可能是在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或混淆政治义务和道德义务的情况下才成立。比如,要求一个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要求一个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的道德义务。"道德绑架"之所以发生,除去人的精神结构不谈,根源就是道德判断逻辑的混乱。
Ⅸ 作文道德的枷锁正反对比800字
答: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十金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归。这个历史故事体现了“慎独”的真实含义,为我们树立了“慎独”的典范。可以说,杨震的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慎独”的境界。 这则材料中所谈的“慎独”能引发你想些什么?请以“慎独”为话题,自定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慎独”的范围之内。 【写作指导】 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慎独,其实就是“慎始”,做任何事从开头就要十分谨慎,如果开始时就不谨慎,还怎么能保证有好的结局呢?
Ⅹ 什么是“道德绑架”!
简单来说,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基本特征:在用圣人或超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
根源:群体思想觉悟低,资源分配不均匀所产生的不平衡心理。
具体原因:对方道德水平不高;争取资源利益;落差、心理不平衡;故意恶心……等。
人群范围:常见于亲戚、朋友、周边陌生人之间。
具体要素表现:亲情、孝道、对你好的善意、朋友标准、公共美德、个人付出回报不对等、个人愿望喜好、同辈群体对比(类似邻居家的父母、孩子)、假装弱势群体(小孩、老人、孕妇、残疾)、用集体利益(公共善)压制个体、用社会恶的反例压迫对方。
道德绑架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插队,吐痰,乞讨的要钱,这类行为本身道德低下,人们本能会拒绝,但他们会以“急事儿”“弱势群体”“公德心”“别人都这样”等反驳,插队这个事,其实可大可小,大的话就是它侵犯的不是你个人的权利,而是集体的权利,道德就这个时候,就应该站出来,把不道德揪出来,公示于人。
道德绑架的两种界定:
一、如果对方道德水平低下,行为上触碰了道德底线,违背了道德标准(比如破坏公物,殴打老人欺负弱小,公共场合抽烟,违法行为等),损害了他人利益,这时候正义的人们应该理直气壮用道德批判、审判他,这种不是道德绑架,而是捍卫道德,让正义发光。
二、如果对方在道德标准范围之内,没有违背法律,也不损害他人利益或是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的情况下的不作为,可以被理解和接纳(比如不让座、不下水救人等),但是应该在自我良心上受到谴责。
道德绑架的厉害之处。在于他用正义、道德、集体的力量“压制”个体,他的出发点无论对错,代表的都是正义的大多数,所以,一般个体在正面反驳时比较困难,只能默认、忍气吞声,进而失去辩解的机会和期望。
认清道德和道德绑架的本质——
道德是一种修养,它是对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不同于并高于法律,它本身不具备“责任”“义务”的属性,它只是一种评价标准,更多用来自律他律,不像法律一样具有审判功能和强制性质。在不违背法律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道德不必提供任何“义务”,不用担负任何“责任”,妄图用道德要求对方做点什么,犯了逻辑错误:道德是评判的,不是用来做点什么的。
道德绑架的几种混乱逻辑——
,强制一种因果关系,即道德就是义务,你就应该去做,去执行。
,用集体给人套上一层枷锁,这样就成了多数人对付少数人,而被绑架者往往会有口难辩。
,扣上罪恶或不道德的帽子,绑架者往往会利用这点,给当事人扣上“你这个人很坏,没道德,没素质,没同情心”等帽子。
那些擅长道德绑架的人对于不让座者或落水不救者,其态度就是:你不让座就是没道德,就是个大恶人,就应该受到集体的批判和社会的惩罚。其实每个人都愿意在力所能及范围内遵守道德或社会公德,让我们气愤的是那些拿道德做挡箭牌,攻击别人人格绑架别人道德的人。他们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可耻可恨。
如何应对道德绑架?
,转移矛盾
如果有人对你进行道德绑架,你可以把矛盾或事件的焦点转移,比如把道德绑架者、事件的纠结之处引到其他人物或其他事件上,最好是无关轻重的小事上,以减少矛盾的激化程度,减低人们对自身的过度关注。
比如,不想让座可以装睡,可以拿行李做武装,这些是逃避战术。如果有人问,你咋不让座?我会反击说:整车该让座的人那么多,干嘛让我让?把矛盾转到整车人,以整体压制对方。还有就是父母逼婚,这种事父母往往会有孝道压制,干涉子女情感生活,如果你直接拒绝就会被认为是不孝,这种情况应该把矛盾点转移掉,不要纠结于孝顺与否,结婚与否与孝顺没有必然逻辑,只要绕过孝顺这个矛盾,很多问题就好解决了。再有就是朋友借钱(这个话题,哲学诗画一想到就一肚子苦水,算了,还是不说了),直接反驳
生活中我们不能把所有人都想成好人,那是很愚蠢的。对待道德绑架和恶意攻击,你要学会说no,最好是当场严词拒绝,然后绝地反击,拿犀利的语言和事实的铁证暴击对方,当场戳穿对方的那点伎俩,让他不攻自破的同时,还能使其感到无地自容,害怕你(有些人就得给点教训,不然他的欺软怕硬的性格就会冒出)。
比如,有些人插队,你说他时他反而说有急事,这种情况你就可以直接反驳说,大家都很忙谁不急呀!再比如,过年时有些亲戚总爱打听你的收入,你就可以直接说,最近闲着呢,没上班,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然后反问他或她:你有自己的追求或喜欢的事吗?如果他(她)说有,话题就岔开了,如果他(她)说没,那就给他(她)讲讲理想或梦想是什么样的。
,条件限制
有些情境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单线问题,答案只有是与否,这时候可以尝试条件限制法。就是在是与否之外加上限定条件,看看有没有其它可能性、替代性、限制性,具体做法是:我不马上回答,先给这个问题限制一些条件,满足为是,不满足为否,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目的是为了抢先占领道德制高点。
比如,你正在充电,对方跟你借数据线,此情景,只有借与不借两种。不借对方说你小气,借吧,不知道对方啥时候还,如果提前要回来,对方仍可能说你小气,这时就要进行条件限制,以便有效遏制道德绑架。比如告诉他,我可以借给你,但只能借20分钟,或者让你充20%的电,能用就行等等。条件提前给他限制好,让他先有心理预期,有了这些,后续就会变得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