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绑架议论文
A. 有哪些常见的道德绑架我们应该怎么做
写议论文,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首先你要解释什么是道德绑架。然后举出一些道德绑架的例子,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以对社会现状的关怀做结尾
B. 作文 莫让道德绑架善良
这是一篇议论文,按照议论文的要求,第一段提出论点,本文标题就是论点.然后先议论“为什么”,比如遵守课堂纪律是学习的需要,遵守课堂纪律可以培养自己的责任心,遵守课堂纪律将来才能遵守社会法律等.再议论如何做,比如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入手,经常对课堂纪利进行总结表扬先进寻找不足等.下文可以作为参考.主要讲的是如何做.
遵守课堂纪律 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是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场所.遵守课堂纪律,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方面是对老师的尊重,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上课铃响以后,学生们利用一两分钟的时间进行短暂休息,平静一下课间激动的情绪,取出课本、文具,准备上课.老师进教室后,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才能迅速坐下.坐下时,不要太猛,以免弄得桌椅发出响声.
如果上课迟到了,应特别注意举止的文明和礼节的周到.迟到是违反校纪的行为,如果迟到者冒冒失失往教室里闯,既不尊敬老师,也打搅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迟到后,进教室前要用老师能听到的声音喊“报告”,征求老师同意后,才能归位,归位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动作快,脚步轻,以免再次影响他人.回到座位,要立刻拿出书本,认真听讲,不要左顾右盼.如果老师当时没有问迟到的原因,下课后一定要找老师讲明情况并致歉.
要聚精会神地听讲,不要左顾右盼,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更不能跑离座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举手发言回答老师的提问,身体要站直,说话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别人回答问题时,不要交头接耳.别人回答错了时,不要起哄.
当老师讲课进度快了,导致学生没有听懂、老师讲的与学生平时看的有出入或老师讲漏题,学生要提示时,可以采用举手发言的形式向老师反映问题,而不要大声喊“我没听懂”、“你讲错了”、“你讲漏题了”.向老师指出问题时,要有礼貌,如“老师,您讲的××问题,我没听懂”、“老师,××书上是这样讲的”、“老师,您讲漏题了”等.老师肯定会接受你的意见,改正教学中的问题.上课提示老师讲课存在的问题时,可能会影响讲课进度,最好下课后个别找老师商讨效果更佳.
讨论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讨论时要注意发言的艺术性,陈述自己的观点,一定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让别人听清自己的观点.陈述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切忌气势咄咄逼人,目空一切.表明自己的立场时,要有礼有节.如果别人不同意自己的观点,提出异议,应虚心听取,不可出言不逊.
遵守纪律,做合格的中学生
徐生龙
什么是纪律?纪律就是规则,是指要求人们遵守业已确定了的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规范,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章、制度和守则的总称.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为了共同劳动和生活,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要求建立相应的行为规则,用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这种行为规则,就是最初的纪律.没有这种行为规则,人们就无法协同活动,无法同自然抗争,也无法有秩序地生活下去.
任何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都有维护自己利益的纪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前苏联著名将领苏沃洛夫有句名言:“纪律是胜利之母.”革命战争要取得胜利依靠铁的纪律,而今天,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需要强调纪律.这是建立正常的经济秩序维护安定团结,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个工厂如果没有劳动纪律,工人们各行其是,这个工厂就会乱乱糟糟,生产就会陷于瘫痪.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交通纪律,居民们在街上随心所欲,你骑自行车乱闯红灯,我驾汽车横冲直撞他步行随意穿越马路,那么这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必然是一片混乱,交通事故带来的不幸就会降临在许多人的头上.
青年人都向往自由,而纪律又是以约束和服从为前提的,因此有些青年人便产生了误解,认为遵守纪律和个人自由是对立的,要遵守纪律就没有个人自由,要个人自由就不该有纪律的约束.
纪律和自由,从表面上看,二者好像是不相容的,实际上却是分不开的.遵守纪律,才能使人们获得真正的自由;不遵守纪律,人们就会失去真正的自由.
凡是纪律,都具有必须服从的约束力.任何无视或违反纪律的行为,都要根据性质和情节受到程度不同的批评教育甚至处分,就是说,纪律是严肃的,它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同时,纪律又需自觉遵守.只有自觉纪律才是铁的纪律.这是因为,纪律同法律、道德虽然同属行为规范,但它们的作用范围不同,纪律介乎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纪律与道德的不同之处,在于纪律具有强制性的要求,但这种强制性又比法律弱些,而自觉性的要求则比法律强些.所以,遵守纪律还需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
纪律属于道德的范畴.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纪律或无视纪律的约束,那就是没有道德.一个人的纪律性如何,能够直接反映出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惟有思想道德高尚,对纪律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理解,且具有执行纪律、维护纪律的高度自
C. 面对道德绑架我们应该怎么做。我想写一篇议论文,讲得书面具体一点
写议论文,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首先你要解释什么是道德绑架。然后举出一些道德绑架的例子,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以对社会现状的关怀做结尾
D. 高考议论文 如何做一个体面的人
为什么你不能体面地做自己,教你如何做一个体面人?
你强迫自己干一份并不喜欢的工作,你无奈地被许多人逼婚,你身不由己地做出背离自己意愿的选择。你突然意识到,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能做真实的自己。可你并不知道,你经济独立、思想独立、四肢健全,却为何不能体面的做自己?
一、面对世俗观念,你要成为自己的勇士
中国人,从小就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等这些孝道所束缚。于是,我们的父母擅长为我们做好许多选择,面对任何抉择,我们只有知情权却很少有选择权。
这样的状态大概持续到你成年,你有了自己的是非观、人生观,你本以为可以做自己,可你仍然会发现,你被无数的世俗观念包围。
首先来聊一聊我们的工作。身为一个80后,我们的父母仍然相信体制内的工作旱涝保收、稳定安逸。但凡有点关系,他们都会竭尽全身解数给我们找一份体制内的工作,但从来没有人真正在意过,你到底适合做什么。
我有个朋友是典型的工科男,他喜欢与数字、公式打交道,但却不擅长言辞,也应付不了稍微复杂一些的人情世故。毕业那年,他在父母的殷切期盼中考取了当地的公务员,于是,面对设计院向他抛来的橄榄枝,他只能无奈地选择放弃。
别人眼里本应该生活安逸的他,其实并不快乐。他不会写公文,不知道如何面对颇有心计的同事和说话喜欢绕很多弯的领导。于是,工作七年的他没有任何晋升的机会,还没到三十的他便开始掉头发。
当然,他过得安逸却不开心,他放弃了当科学家的梦想,而一个没有了梦想的人生会变得了无生趣。他常在喝醉酒的时候,抱着自己获得全国奥数比赛一等奖的奖牌大哭,可酒醒后,他只能继续在机关里夹着尾巴做人。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影响着无数辈的中国人。面对不适合自己的稳定工作,很多人都选择像我这位朋友一样继续隐忍。于是,一辈子碌碌无为、抑郁寡欢,他们活在无数人的目光里,,他们活在这些并不合理的世俗观念里,他们的生命并不属于自己,他们不敢遵从内心,义无反顾,他们只会叹息。
“山窝里出金凤凰”是对凤凰男、孔雀女最大的肯定了吧。生活在山窝里的父辈们,一辈子含辛茹苦地养大自己的儿女,一旦他们的子女飞出了山窝,他们便希望他们能一飞冲天,直到光耀门楣再回来祭祖。
即便是二三线城市的父母,也常常希望将子女送到大城市里去工作和生活。父母们从小就拿“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古语教导我们。当然,大城市并非不好,比起小城市,我们更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还有遍地的美食、灯红酒绿的夜生活。大部分人打破头皮往大城市里挤的同时,并没有考虑过你是否能接受来自于大都市的压力。
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总是生活的勇者,留在大城市里的他们勤勤恳恳、执着努力,在几年后,他们买了房、有了车,组成了属于自己的三口之家,这样的结局当然是皆大欢喜。但不可否认的是,有更多的人背负着各色各样的压力——居高不下的房价,竞争日益激烈的工作,处处谨言慎行的生活,很多人的梦想都在现实面前湮灭。他们常常报喜不报忧,偶尔向父母们抱怨大城市的生活,表达想要回到小城市的意愿时,仍会被他们的父母无情的否决。他们会批评你们怕吃苦,他们并不知道,你拿着微薄的工资,啃了一个月的面包;他们会教育你不懂珍惜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他们并不知道,你周围多的是比你有心计、有人脉的同事;他们会抱怨你不懂讨人欢喜,他们并不知道,你做了你师傅一个月的跟班。
所以,感同身受这个词,永远都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经历过你经历过的人生,每个人都可以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劝你留下来、留下来,你只好努力再努力一点,直到你已经精疲力竭,惯性地重复着你的生活。
最可怕的是面对爱情,你越来越没有追求的勇气。二十岁的时候遇到喜欢的人,你可以不管不顾地去追求,三十岁的时候遇到一见钟情的人,你都会犹犹豫豫、瞻前顾后。
你不仅怕输,你更怕不够门当户对。门当户对,我们说了这么多年的词,可惜对它的理解也不过还是停留在表面。真正的门当户对是彼此价值观、人生观、消费观的一致,而不是彼此的家庭拥有同等的地位与财富。
细细想来,你为什么一边抱怨遇不到真爱一边接受父母安排的相亲?因为在寻找真爱这条路上,你同样不够果敢,你怕来自于外界的压力,你根深蒂固的觉得,被剩下是可耻的,没有婚姻的人生更是难堪的。于是,你选择妥协,与一个父母认可你也不讨厌的人共度一生。若是此生你再未心动也就罢了,可一旦婚后的你遇到一见钟情的人,你要怎么办呢?当然,世俗观念仍会用责任去约束你,你只能与他或她笑忘于江湖,但没有人能体会,那个人无数次出现在你的梦里的时候,你醒来那一刻的辛酸与无奈。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当你有思想、有灵魂的时候,本不应该急着上路,而是在上路之前,好好想一想,你的人生到底是为了谁而活。你也不应该因为年纪太大而着急婚嫁的事,对的人总有一天会出现,而就算孑然一身,懂得经营自己的生活,我同样觉得比没有爱的平凡婚姻更显得幸福。
大多数中国人,前半生是为父母而过,下半生又为子女操劳,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为自己而活,因此,每一个能让你自己做主的间隙,你都应该为自己勇敢地做些选择,比如,你要选择在哪个城市生活,你想选择怎样的工作,你更愿意与谁共度余生。这些选择应该是遵从内心意愿的,这些与你将来几十年息息相关的决定,不是做给任何人看的,你的生活不是一场秀,你在人前笑的有多灿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当太阳升起,你能够满怀欣喜地迎接这一天,当夜幕降临,你能问心无愧地入眠。
二、面对道德绑架,切勿选择委曲求全
中国人习惯性地被道德绑架,我们从小被教育“尊老爱幼”,于是乎,面对倚老卖老的老人、狗仗人势的小孩,我们更多地选择了隐忍。
有关公交车是否要给老人让座的问题,就曾经引起无数媒体的关注。甚至还发生过这样的事:因为身体不舒服没给老人让座的年轻人,遭到老人暴打。这是多么奇葩、可怕的道德绑架?我们当然应该“尊老爱幼”,但这必须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有时候,你的委曲求全只是助长了某些邪恶之风的嚣张气焰。
我们推崇百年好合,一定终身的婚姻观。于是,面对婚姻的变故,我们选择硬撑,彼此心力交瘁地去维系着已经没有了爱情的婚姻。
我阿姨便是这种婚姻观的受害者。我外婆有四个女儿,个个出落地美丽、大方,五阿姨更是艳压全芳,获得他们那个年代众多男神的青睐。五阿姨与五姨夫结婚不久后,便发现五姨夫喜欢酗酒,喝醉了便开始对她动粗。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妈妈半夜接到五阿姨打来的电话,这次,她被五姨夫打地很惨,我们一家赶到医院的时候,我看到她蜷缩着身子躲在医院大厅的小角落里,衣服上都是血,我妈妈当时就蒙了。我们都不知道五姨夫是用怎样残暴的方式打了她,她的左边嘴巴的塞肉被撕出了一个大大的伤口,值班的医生整整绞了七针才勉强将伤口缝合。
我们全家人都开始劝她离婚,可她却在伤好后又默默地回家了。她宁愿在这段错误的婚姻里接着逃避家庭暴力,也不愿意离婚。她恐惧离婚,她怕离婚后一无所有,可事实上,继续维系这段婚姻,她不仅仅一无所有,身体和精神都在受着折磨;她担心离婚对她的儿子造成不利的影响,可曾有人做过试验,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单亲家庭的孩子远比一个在遭受家庭暴力的双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更健康;她最怕的仍是离婚后所会遭受的冷嘲热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许多人思想并未真正的与时俱进。
我有个好哥们,与女朋友谈了七年的恋爱,可就当他们准备结束爱情长跑的时候,这哥们对另外一姑娘一见倾心。哥们最终未能超越道德的限制,经过无数的挣扎后,他选择向七年的女友求婚。
若终能收心并且心甘情愿地进入婚姻也不失为一桩美事,只可惜,咳嗽和爱都是无法掩饰的。无论是选钻戒还是婚纱,他无一不在想象,他深爱的那个姑娘会选择哪一款钻戒、哪一件婚纱。这样的精神越轨不停地折磨着他,婚后的生活不免要与柴米油盐酱醋茶打交道,他对他的妻子因为没有了爱情也不像以前那样的包容和忍耐。最后,在一场激烈的争吵之后,妻子拆穿了他爱上另一个姑娘的事实,有些事一旦拆穿了彼此也就过不下去了。而他深爱的姑娘不敢背负“小三”的骂名,并未选择与他重归于好。
在这场草草收场的婚姻里,可以说是两败俱伤。若一开始便能理智地去面对,不被道德所绑架,我想,即便是向对方坦白,也会随着时间和年岁的增长,得到对方的谅解。可太在意旁人目光的他选择心里放着另外一个姑娘,草率地走入婚姻,最终只能同时摧毁了七年的恩情。
我们的行为应该受到道德的约束,可我们要理解清楚约束和绑架的不同。道德约束我们遵纪守法,做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益的好公民,但道德本身从未想过要通过绑架的方式去拦截你的人生。如果明明知道走下去只会导致更坏的结果,你就不是遵从道德而是被道德绑架。你忍气吞声,你委曲求全,你虚伪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情,你以为这是对别人最好的成全,却不知你只是给别人带来更大的伤害而已。
三、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海子的《夏天的太阳》里有这样一段: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我们的人生应该是炽热、热烈伴随着激情的,你要感受生命的美好,毫不掩饰现实的骨感;你可以身处繁华与喧闹,也不害怕置身于孤独;你会贪恋爱人柔软的手掌,也同样可以果断地送走不爱你或者你不爱的人。
前段时间读A4纸上看人生,才突然间意识到生命原本来的如此仓促,你看似漫长的岁月实际上转眼即逝。现实告诉你,任何的感同身受都是不靠谱的,你的眼里别人风光的生活实则是冷暖自知的。不要被世俗观念所诱导,更不要被道德所绑架,你有限的人生需要太多遵从内心的选择,你短暂的岁月并不是一场为了满足别人的show,无论一路走来是欣喜还是悲凉,只要是体面的做自己,你的人生都是美好而完美的。
E. 以“逼捐”为题800字作文
自8月12日天津塘沽爆炸发生以来,各界人士发动爱心捐款对其进行援助,而马云动静如何成为媒体和网友关注的焦点。目前,马云微博已沦陷,微博评论被清一色的“逼捐款”留言所覆盖。不少网友指责马云“为什么不给天津捐款”,“首富就应该捐1个亿”,“你捐了就等于我捐了”,“你不捐款,我再也不淘宝了”…… 对此,有网友评论称这些人是在道德上强奸马云,感叹这种道德绑架在中国似乎越来越流行,痛斥这是一种勒索。
014年6月30日,成都市武侯区新希望大厦外,一名男子带着14个人集体下跪,手举标志牌向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畅借款100万元治病。该男子名叫莫向松,21岁,四川宜宾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2011级学生。2013年11月,他被确诊患急性白血病。他的行为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同情其遭遇并支持他的行为,但也有不少人质疑他这样做是道德绑架。很多媒体追问莫向松的行为背后是否有人策划,他曾一度否认,后来却公开承认,的确有一个幕后推手王某帮他策划了裸晒和下跪事件。
针对莫向松的行为,中国社科院教授俞金尧说:“他得了白血病,希望生存,可以理解,毕竟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的,他有权利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但慈善应该是出于人的本意,而不是被公共舆论绑架。这种指名道姓的求捐款对被指的人来说是一种伤害,会将其强行推到公众面前,逼入尴尬的境地,这实际上是一种软暴力,我们的社会不能鼓励这种行为,甚至可以说,这种做法对社会是有一定危害的。”
多维解读
1.要让慈善发自本心。自愿是慈善的前提,“下跪”和“强捐”都违背了慈善的基本要义。慈善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人类社会的润滑剂,也是人类社会的黏合剂,它所表达的善意和爱心有助于消解社会的疏离和隔膜,使人际关系变得更融洽,从而增进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捐与不捐、捐多捐少都是个人的自觉自愿行为,发自本心的自愿捐款是慈善事业能够长远、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石。
2.别用道德绑架慈善。在“跪求借款”事件中,试想,如果那位董事长不借款,是否会被贴上“为富不仁”的标签?求生欲望并不是实施过激行为的理由,用道德绑架慈善的方式不可取。当慈善被道德绑架,留给人们的并不是慈善的大行大德,而是被演化成了掠夺的行为。
3.维护慈善中的尊严。21岁的莫向松身患白血病,求生的本能使他不顾一切去抓救命稻草,其情可悯。但想获得帮助是否就有必要采取下跪这种有失尊严、不体面的方式?求助者不能因为“差钱”而失去尊严,做慈善者不能因为“不差钱”而伤害求助者的尊严,慈善应以维护双方的尊严为前提。
4.营造慈善的健康环境。以出位、出格的行为引起舆论关注,然后获得救助,莫向松的尴尬和无奈正在于此。现实生活中,人们一遇到事,首先想的不是向慈善机构求助而是向个人求助,可见国民对慈善机构是不信任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普通人从慈善机构获助之困难和机会之渺茫,这是我国慈善环境不健康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因此,要想营造慈善的健康环境,慈善机构必须重塑形象,使慈善事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在官方慈善机构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的同时,民间慈善组织在舆论中获得了大量的支持。可是好景不长。继李亚鹏的“嫣然天使基金”被质疑侵吞善款后,2014年4月,李连杰的“壹基金”也遭到了公众的质疑。4月22日,微博实名认证为“中国知名的时政思想评论类网站”的四月网发布微博,质疑“壹基金”在雅安地震中所获捐款4亿多元,目前只拨付4000多万元,仅占捐款总额的9%。对此,李连杰回应:“钱在国家的银行里面,怎么能转到我的银行户头里又不被人发现,谁能教教我?”
疯狂点击从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到“嫣然天使基金”“壹基金”等民间慈善组织被质疑,这都是“不信任”惹的“祸”。慈善是靠信任维持的事业,公众看不到应有的透明度,不知道捐赠的钱用到了哪里,谁都有质疑的权利。在危机中反省,在质疑中反思,慈善组织只有靠自身制度的完善,才能重拾信任,否则只能与人心渐行渐远。
F. 以老人强行让别人让座为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让座“凶猛”
老人与小伙因让座起争执 打人后猝死
9日下午4时30分许,郑州市一辆919路公交车行驶至中原路秦岭路路口时,车上一名老人突然倒地猝死。车上乘客称,老人之前曾因让座问题与一名小伙子发生争执,并动手打了小伙子四个耳光。老人家属接受急救人员询问时称,老人患有心脏病。下午6时许,公交公司的技术人员赶到现场,并配合警方查看了监控录像,录像内容警方没有透露,目前该事件仍待警方调查。
据以往案例来看,和老人争执的小伙子很可能负有法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根据行为人的主观过错程度和性质,“气死人”可能产生三种不同的法律后果:如果小伙明知老人有心脏病,可能会被气死,而故意追求气死对方的结果。那么,其主观上属于故意,与受害人的死亡后果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即构成犯罪,须负刑事责任。若小伙主观上存有过错,但不具备追求对方死亡的目的,这种情况下的“气死人”,本质上构成民事法律调整的侵权行为。若小伙本身并无过错,对方被气死纯属偶然则无需负责,不过从已知报道我们知道小伙和老人确实发生了争执。
不让不行:老人坐到姑娘身上
因为在交通工具上,不给老人让座而发生的辱骂争执不在少数,更有甚者,老人坐在了“没礼貌”的年轻人的身上。去年11月16日早上7时许,网友“该是时候”和另外一名女同事搭乘202路公交车上班,上车后她们顺利找到座位。一名后来上车的老人向她们“索要”座位,因为觉得受到了侵犯,“该是时候”的同事并没有向老人让出座位,没想到这位老人竟然口出脏话,并一屁股坐到了女孩的身上。随后,记者和网友“该是时候”通过微博取得了联系,她告诉记者,她的那位女同事因为受到了惊吓,早晨到了单位之后就一直在哭,情绪也很不稳定。
让也不行:女孩给老人让座后抱怨遭打
也有人在让座之后的的抱怨举动,招来了巴掌。沈阳女孩小朱跟母亲打算去中街购物,从215路莲花街终点站上车,小朱和母亲一前一后坐在橙色座椅上,由于还有一段距离,小朱习惯地拿着手机低头玩着。10分钟后,公交车到了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站,小朱突然听到有人说,“老人有心脏病,你给让个座呗?”小朱抬头看了看,一位70多岁老大爷站在她左前方,于是缓缓站起来让座,嘴里嘟囔着,“怎么这么多人偏让我让座呢,什么意思?”这时老人已经坐下,一位女士(事后了解是老人的儿媳妇)反问:“怎么的?让你让座你还不愿意啊!”随后伸手打了小朱一巴掌……无独有偶,武汉公交车上好心让座的小女孩也遭到责骂和推搡,不过她并没有抱怨,而是在抱孩子的妇女和老人之间,选择把座位让给前者,随后遭到老人的辱骂。
为何不让座致老人如此"暴力"
当然,我们首先要强调的是,公交车上因为不让座辱骂、打人的老人毕竟是少数,我们碰到的更多是和蔼可亲慈眉善目的老人,你让座他绝对会对你说谢谢,如果只能一两站,他们甚至会拒绝,更有80老人为公交让座者发“好人卡”、“感恩卡”……那么这些少数“暴力”老人出现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些老人脾气暴躁是和衰老有关
有些老人对让座者的“不言谢”或是脾气暴躁,并不完全是一种正常的健康心理,而与年纪增长和身体大脑的衰老有直接关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表示,老年人性情大变、经常莫名地大发脾气等反应,多与病理性脑衰老有关,甚至意味着可能出现了脑梗塞、脑供血不足、脑萎缩、脑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等脑部病变,必须到医院进行治疗。
年轻人如果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对其不正常的言行一律抱着“不介意”的态度,见到老人能主动让座就让,不方便让座对老人某些刺耳的话语权当耳边风,这就如同家里的老人,偶然的“发飙”可能让晚辈无法接受,但不能因此就对老人的终身辛苦和善良全盘否定,更不能因此就不尊重甚至不尽赡养义务。
为老不尊背后的道德绑架
凡事都有两面性,有的老人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脾气暴躁,也有确实有少数老人把自己岁数大的“弱势”,当成绑架道德,反弱为强的资本,把自己年纪大当做自己不自重的借口。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这不可否认,也毋庸置疑,但是,年纪大也不可以蛮横不讲道理,为所欲为,甚至胡作非为地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虽然我们倡导尊老爱幼,为老弱妇孺让座,并把它当做一种社会文明而加以宣传,但这毕竟只是一种道德,动手打人却是违法甚至犯罪。法律应该为道德兜底,触犯法律却必须付出代价。所以你可以在心里谴责未让座者,注意,真正的法治社会只能在心里谴责,因为你任何的道德讨伐都可能是对对方人格的侮辱,而毫无疑问,侮辱别人是需承担法律责任的。说到底,道德是一种自律,法律却是他律。你可以用法律来攻击别人,却不能用道德来要求对方。
变老的坏人和变坏的老人
其实,“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个说法,在中国互联网上流传已久。那些打着年纪的幌子动粗的老人,可恨而不可敬。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坏?这就像问所有的年轻人是不是都是坏人一样,答案是否定的。上述几个老人的行为固然有不自尊的恶劣之处,但让全体老年人来背负骂名,这个太不公平。如果论证说经历某个时代的老人就是“坏”,那这样的论证未免草率了。
到底该不该给老人让座?
无法律支撑,全靠道德引导
关于公交车上的让与不让,争论由来已久,已经成为一个很小但很老的话题。而如果没有戾气、暴力加入,也许永远不必说清,也说不清谁对谁错,也许每个人都会说没轮到我头上我就可以漠不关心。
法律没有规定必须给老人让座,只能通过道德来实现。任何时候,道德只能出现于人们的自由选择,只能产生于人们的主动担当。在让座问题上也是如此。如果没有道德的引导,人们就会只看见选择看不见责任,就会以权利作为冷漠的借口,接受自己的懈怠,认同社会的麻木,从而让自己处于一个缺少道德与温情的社会。
相互理解才能把座位让给更需要的人
电影《搜索》中,高圆圆扮演的女主角因未给老人让座,经媒体曝光并被网友人肉搜索后,被指责道德低下,但没有人知道她在公交车上正因自己身患绝症而不知所措。实际上,很多时候冷漠是由于沟通不足造成的,如果年轻人有原因而不能让座位可以跟老人沟通,消除误解,而老人也应该尽力去体谅年轻人,因为人与人的关系是建立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的。
北京安定门街道辖区100多位老人曾向全市老年人发出倡议:晨练,咱不和年轻人抢公交,让出早晚高峰,和上班族错峰出行。而郑州市20多位老年人志愿者走上街头,发出“给年轻人让座”的倡议,更像是一场行为艺术,表达一种“体谅”。尊敬、爱护长者,是一个年轻人应有的态度;而体谅年轻人的难处,则是一个长者应该有的态度。
【附】
日本人为何不给老人让座
佚名
大凡去过日本的人,都会赞赏日本人的礼貌。但尽管如此,当他们看到日本电车车厢内,年轻人大大咧咧地坐着,老年人规规矩矩地站着时,还是忍不住心生疑惑:“日本人那么讲礼貌,为什么在电车里遇到老年人却不给让座?”
礼貌的日本人为什么不让座?的确,刚来日本时这个问题也一样令我困惑。但在日本生活了十多年之后,我发现:在日本让座,并不是个“礼貌问题”,而根本是个“技巧问题”。
例如我认识的一位大学老师A子,年近六十,因为满头白发,目测年龄比实际年龄似乎还要年长一点。平时A子老师性格蛮开朗的,但有一次却遇到她在不停地叹气,不由得问:“A子老师,您怎么啦?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了?”结果A子老师答:她早晨乘电车时,居然有人给她让座了!
“唉!难道我已经老到要被人让座的地步了?”A子老师抚摸着自己的白发,满目忧伤地说。因为被人让了个座,那一整天A子老师都闷闷不乐,她第一次感觉自己被人提醒:“你老了!”也许对于A子老师这类人的郁闷,同文化背景下长大的日本人似乎大都心灵相通,不言亦明。因此,在日本的电车上,像A子老师这样年龄的人,基本上是无人让座的。但我曾在电车上给一位抱着婴儿的妈妈让座,结果也依旧不理想:那位抱着孩子的妈妈在连声道谢之余,却怎么也不肯坐下来,并说她只有两三站就到了,用不着坐。后来我的一位日本朋友告诉我:即使你好心让座,但并不意味着别人就必须接受你的好心。有些日本人怕给人“添麻烦”,不愿意接受别人的人情,还有些日本人性格好强,不愿意成为“被照顾的人”。
因此,在日本的电车上,让座现象的确比较少。除了日本人的“敬老”意识比较淡漠,没有搀扶老人、给老人让座的习惯之外,还因为在高龄化社会的日本,许多日本人对“年龄之老”有与中国人截然不同的认识。例如我认识一位在面包房工作的日本太太,每次我去买面包时,都看到她高举面包托盘,在面包店内健步如飞,便忍不住夸她“您真是很元气(精神)啊”!那日本太太就很骄傲地回答:“我才62岁,还年轻得很呢,当然精神好!”一开始听到这位日本太太的回答,还觉得这是她的一份乐观,但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对于动不动就活到100岁的长寿日本人而言,60岁还真是个年轻得很的数字。难怪日本女作家宇野千代在年满88岁之后,才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步入晚年了”。
所以,对于“不服老”“不愿意给人添麻烦”且“不愿被照顾”的一些日本人而言,在乘电车时,对方是否真正需要让座,若没有足够良好的心灵阅读技巧,有时的确很难做出判断。所以,在日本让座时,你绝不能像雷锋叔叔那样,从座位上激动地跳起来,殷勤地搀扶着对方的手,热情地说:“老大娘,您请坐。”这会令人悲痛欲绝的。在日本最好的让座方法是:你可以假装你马上要下车,扭头走到车门,或者干脆走去另一节车厢,总之你只需一声不吭地站起来,走开,将座位空出来就好。对方如果需要那个空座位,他或她自然会走过去坐下来。
让座纠纷别光想着法定义务
马钰朋
【核心提示:维系社会和谐秩序不能没有道德力量推动,让座纠纷中别只想着这是否属于法定义务。因为法律只是行事的底线,并不是社会向好的唯一衡量。】
9月9日下午4时30分许,郑州市一辆公交车上,一名老人突然倒地猝死。车上乘客称,老人之前曾因让座问题与一名小伙子发生争执,老人让小伙子让座,而小伙子没让。两人在争执中发生了辱骂,老人还动手打了小伙子四个耳光,不过小伙子并未还手。老人家属接受急救人员询问时称,老人患有心脏病。(9月10日《大河报》)
近两年,公交车让座纠纷的小插曲越来越多。不过这个小插曲不是协奏曲,而是文明的杂音。翻看过去新闻可见,让座纠纷一直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就在让座纠纷越来越普遍、人们见怪不怪之时,这次又现悲剧,长者已逝,不由得让人叹息。因为一次出行、一个座位就发生这样的事,是不应该,无论是谁都不会希望这样的悲剧发生。
虽然没有哪一部法律明确提出公交车上年轻人必须为老年人让座,但我们都知道,让座也是一种道德义务,虽然没有法律强制性,但却有伦理约束力。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也需要别人的关爱和帮助。只有从自我做起让美德传递,让这个社会不断向好、更加文明进步,才不会让冷漠凝结成冰,等自己老的那天才不会面对拒绝让座的寒意。
现在公交车上,有些年轻人不够自觉,面对老幼病残孕乘客,冷眼旁观不让座的情况很常见,霸占爱心专座“两耳不闻窗外事”假装睡觉、玩手机的也大有人在。也因此,在道德上占了优势的老人就看不下去了,拳头和巴掌像病毒一般传染起来。尽管这次我们又看到了争吵、巴掌,但一个巴掌拍不响,年轻人多些自觉,少些自以为是,既不会产生纠纷,也不至于酿成如此悲剧,给自己惹麻烦。很多人都在说“老人变坏”,但“变坏”的老人又何尝不是起因于长幼之间的无序?
的确,不让座只是道德瑕疵,不该用拳头和巴掌解决。况且暴力也打不出让座自觉,可能还会因此承担法律责任。一种良好社会风气培养,需要法律发挥作用,尤其是产生纠纷、权益被侵犯的时候更需要法律登场亮相。但维系社会和谐秩序不能没有道德力量推动,让座纠纷中别只想着这是否属于法定义务。因为法律只是行事的底线,并不是社会向好的唯一衡量。因此,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自觉承担起敬老扶幼的责任,让美德传播起来,用关爱化解老人的戾气。
同时,也要强调公共交通工具运营者的责任。特殊专座设置合不合理?交通运力有无保障?甚至是司机、乘务员有没有及时在老人上车后对年轻乘客作出提醒,这些都必须是要考虑的。一个座位不仅考验着乘客的美德,也反映出公共管理者的责任心。巴掌打不出让座自觉,激发让座自觉需要教育和引导,一次广播、一个眼神或许就能解决问题,千万不要在让座问题上让年轻人和老年人“放手一搏”。
G. ""作文:学校应该如何解决道德绑架这个问题“”要怎么写
这是一篇议论文,按照议论文的要求,第一段提出论点,本文标题就是论点.然后先议论“为什么”,比如遵守课堂纪律是学习的需要,遵守课堂纪律可以培养自己的责任心,遵守课堂纪律将来才能遵守社会法律等.再议论如何做,比如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入手,经常对课堂纪利进行总结表扬先进寻找不足等.下文可以作为参考.主要讲的是如何做.
遵守课堂纪律 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是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场所.遵守课堂纪律,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方面是对老师的尊重,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上课铃响以后,学生们利用一两分钟的时间进行短暂休息,平静一下课间激动的情绪,取出课本、文具,准备上课.老师进教室后,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才能迅速坐下.坐下时,不要太猛,以免弄得桌椅发出响声.
如果上课迟到了,应特别注意举止的文明和礼节的周到.迟到是违反校纪的行为,如果迟到者冒冒失失往教室里闯,既不尊敬老师,也打搅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迟到后,进教室前要用老师能听到的声音喊“报告”,征求老师同意后,才能归位,归位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动作快,脚步轻,以免再次影响他人.回到座位,要立刻拿出书本,认真听讲,不要左顾右盼.如果老师当时没有问迟到的原因,下课后一定要找老师讲明情况并致歉.
要聚精会神地听讲,不要左顾右盼,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更不能跑离座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举手发言回答老师的提问,身体要站直,说话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别人回答问题时,不要交头接耳.别人回答错了时,不要起哄.
当老师讲课进度快了,导致学生没有听懂、老师讲的与学生平时看的有出入或老师讲漏题,学生要提示时,可以采用举手发言的形式向老师反映问题,而不要大声喊“我没听懂”、“你讲错了”、“你讲漏题了”.向老师指出问题时,要有礼貌,如“老师,您讲的××问题,我没听懂”、“老师,××书上是这样讲的”、“老师,您讲漏题了”等.老师肯定会接受你的意见,改正教学中的问题.上课提示老师讲课存在的问题时,可能会影响讲课进度,最好下课后个别找老师商讨效果更佳.
讨论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讨论时要注意发言的艺术性,陈述自己的观点,一定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让别人听清自己的观点.陈述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切忌气势咄咄逼人,目空一切.表明自己的立场时,要有礼有节.如果别人不同意自己的观点,提出异议,应虚心听取,不可出言不逊.
遵守纪律,做合格的中学生
徐生龙
什么是纪律?纪律就是规则,是指要求人们遵守业已确定了的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规范,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章、制度和守则的总称.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为了共同劳动和生活,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要求建立相应的行为规则,用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这种行为规则,就是最初的纪律.没有这种行为规则,人们就无法协同活动,无法同自然抗争,也无法有秩序地生活下去.
任何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都有维护自己利益的纪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前苏联著名将领苏沃洛夫有句名言:“纪律是胜利之母.”革命战争要取得胜利依靠铁的纪律,而今天,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需要强调纪律.这是建立正常的经济秩序维护安定团结,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个工厂如果没有劳动纪律,工人们各行其是,这个工厂就会乱乱糟糟,生产就会陷于瘫痪.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交通纪律,居民们在街上随心所欲,你骑自行车乱闯红灯,我驾汽车横冲直撞他步行随意穿越马路,那么这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必然是一片混乱,交通事故带来的不幸就会降临在许多人的头上.
青年人都向往自由,而纪律又是以约束和服从为前提的,因此有些青年人便产生了误解,认为遵守纪律和个人自由是对立的,要遵守纪律就没有个人自由,要个人自由就不该有纪律的约束.
纪律和自由,从表面上看,二者好像是不相容的,实际上却是分不开的.遵守纪律,才能使人们获得真正的自由;不遵守纪律,人们就会失去真正的自由.
凡是纪律,都具有必须服从的约束力.任何无视或违反纪律的行为,都要根据性质和情节受到程度不同的批评教育甚至处分,就是说,纪律是严肃的,它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同时,纪律又需自觉遵守.只有自觉纪律才是铁的纪律.这是因为,纪律同法律、道德虽然同属行为规范,但它们的作用范围不同,纪律介乎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纪律与道德的不同之处,在于纪律具有强制性的要求,但这种强制性又比法律弱些,而自觉性的要求则比法律强些.所以,遵守纪律还需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
纪律属于道德的范畴.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纪律或无视纪律的约束,那就是没有道德.一个人的纪律性如何,能够直接反映出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惟有思想道德高尚,对纪律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理解,且具有执行纪律、维护纪律的高度自觉性、坚韧性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才能经得住纪律的考验,甚至视纪律比自己的生命还珍贵.
事实表明,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高度文化素养的人,有着高度自觉的纪律性;而道德品质低下、没有文化素养的人,往往是一个不能自觉遵守纪律的人.
遵守纪律,就需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从思想上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增强自己对社会的义务感.同时,要自觉地遵守纪律,不论大事小事,凡是纪律要求做到的,就坚决去做;凡是纪律所禁止的,就坚决不做;在没有人监督和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同样遵守纪律,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使遵守纪律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学校的基本纪律规范是为了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使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规范化、秩序化,同时也为了给广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德智体诸方面发展而制定的,这是每一个学生必须了解和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校期间
H. 堵塞的道德作文议论文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事,因为很累迷迷糊糊的在公交上坐了个座位,被人指责你没孝心,不给老人让座,而其实你根本没看到老人,女明星在大阅兵那天没有发阅兵的照片,被网友痛批不爱国.....诸如此类的道德绑架,让人无辜又无奈,下面上学吧作文网带来关于道德绑架的作文,道德绑架的作文欣赏。
我一个七年的闺蜜拉黑了我,原因是我拒绝参与她组织的“救助流浪狗”活动。
闺蜜是个不折不扣的爱狗人士,这些年我看着她为一个又一个动保活动摇旗呐喊,“拦车救狗”有她,“反对狗肉节”有她,“给流浪狗一个家”也有她。
我并不是没有同情心,看到虐狗弃狗的新闻会心痛气愤,对于闺蜜在爱狗道路上的满腔热情也打心眼里佩服。
只是我从小怕狗,遇到大狗会自动保持安全距离,就算是小狗朝我跑来都会战战兢兢。
在几番推辞后,她很生气的说:狗狗那么可爱,有什么好怕的?你不要找借口,你就是冷血。
我想不通我怎么就冷血了,在微信上发了条消息找闺蜜理论,却发现她已经把我拉到了黑名单。
女明星因为在阅兵日发儿子照片,瞬间被骂上热门。
微博里过十万的评论里充斥着匪夷所思的爱国情怀:“你居然不发阅兵的照片,真是对国家没有感情”;“都不表达下自豪, 你不配做中国人”;“这么重要的日子你还要秀小孩,赶快滚出中国”.......
大商人这些年慈善做的不少,却因为一场灾难没有做出表率被逼捐,一大波人用着逼债般的口气指责他有钱不捐款就是为富不仁。
晒娃就不爱国,有钱就该捐款,这是哪门子的强盗逻辑。
如果是个人行为实属可恨,如果是群体行为,那就只能说是可悲了。
说到“道德绑架”,就不得不提历史上“阮籍丧母”的典故。
魏晋时期的大名士阮籍秉性孝顺,但听闻母亲去世脸上却没有悲戚之情,灵堂上其他兄弟都痛苦流涕,他连一滴泪都没有掉。
阮籍的冷漠遭到了众人的不满,纷纷指责他薄情寡义。到了母亲快要下葬的时候,他却因为悲恸过度吐血数升,几乎死去。
中国自古以来讲求礼法,悲伤有很多种形式,泪水往往是最直接的演绎。
但内心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只是表情,不是表演。
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可是有的人花了大半辈子也没弄明白什么是真的道德。
道德是用来约束有错的人,不是用来禁锢无辜的人。
制定自己的准则,绑架别人的道德,这是一种畸形的价值观。
每个人的成长方式不一样,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就像我不爱狗不代表我冷漠无情,我不让座不代表我不懂孝道,我不发朋友圈不代表我不重视友情.......
而站在所谓道德据点的你们大可不必咄咄逼人,慷别人所慨,强别人所难。
请停止道德绑架,世界不是法庭,而你也不是法官。
I. 关于道德绑架议论文,起一个好听的文题
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未有法治之前——别让道德绑架法律
“良心”尚未泯灭
畸形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