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经济立法权

经济立法权

发布时间: 2022-08-01 15:07:31

1. 国家宏观调控中的,法律手段中的经济立法与经济司法,和经济手段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三者怎么区分粮食最

经济立法: 是指特定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活动。简单的说,说是法律的制定,包括法律的修改。
经济司法: 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简单的说,就是法律的执行。司法是实施法律的一种方式,对实现立法目的、发挥法律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手段: 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分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行政手段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很常见的,比如工商局的检查,税务的查税,政府的命令等等。
法律手段是通过经济上的立法和经济工作上的执法,对违反经济政策的行为实施强制性的制裁,从而保证经济发展的顺利进行。‍

2. 深圳市有独立的立法权吗

深圳有独立立法权。

1992年,全国人大授予深圳经济特区地方内立法权。
独立法权是省、容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根据本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规。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生效后,地方性法规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规定无效,制定机关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优缺点

优点

地方立法权的存在是中央和地方治理分工的需要。地方立法权是地方发挥积极性、更好履行治理职能的制度保证。地方立法权有利于提升立法质量。地方立法权有助于降低立法成本和风险。地方立法权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竞争,推动制度创新。

缺点

泛立法倾向明显,立法繁琐细密。重复现象明显,地方特色不足,立法质量不高。在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作用下,法律冲突现象突出。

3. 我国经济特区建立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在于:

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

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

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3)经济立法权扩展阅读

深圳经济特区位于深圳市南部,东起大鹏湾,西至珠江口,北靠梧桐山、阳台山脉,南邻香港,以深圳河为界。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实际可开发面积110平方公里。设有全长86公里的特区管理线。特区范围包括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和盐田区。

深圳经济特区前身为原宝安县的县城,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6000万元。1979年,交通部香港招商局率先在蛇口开发了一平方公里的荒坡建立工业区,兴办了23家工厂,开通了国际微波和直通香港的货运码头。

其后又吸引外资兴办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的工业小城。1980年8月,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利用3000万元的银行贷款与部分地方财政,参照“蛇口模式”在罗湖区0.8平方公里的区域兴建金融、商业、旅游住宅设施提供给外商,利用从中赚到的利润继续进行工业园区的基础建设。

这种利用银行贷款“滚雪球”式的发展为珠海、汕头的起步建设提供了经验。根据《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包括企业经营自主权、税收、土地使用、外汇管理、产品销售、出入境管理等。通过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和租赁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资,加速了经济特区的迅猛发展。

自1979年创办深圳经济特区,至2002年止,实际利用外资315.18亿美元。其中,1979~1989年10年间,深圳与世界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客商签订协议6890多项,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

至1999年20年间,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深投资,累计投资项目2.36万项,合同外资298.3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45亿美元。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4479.15亿元。

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2000年开始施行的立法法,继续保留了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同时还授予经济特区所在市以较大市立法权。随着深圳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区内、外地方性法规的不一致,造成“一市两法”现状,给整个城市发展带来诸多障碍。

《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下简称《方案》)2009年5月6日获国务院批准通过后,深圳市高层正加紧研究该《方案》的3年分步落实规划。

其中2009年的改革重头戏包括向中央申报将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即将原属关外的宝安区、龙岗区和光明新区纳入特区之内。如果获得批准,深圳特区的总面积将由2009年的395平方公里扩容为1948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深圳经济特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特区

4. 特区的一般性法规需要通过省人大吗

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定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它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在我国,是中国政府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在经济特区内,对国外投资者在企业设备、原材料、元器件的进口和产品出口,公司所得税税率和减免,外汇结算和利润的汇出,土地使用,外商及其家属随员的居留和出入境手续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中国经济特区立法是中国在经济特区[1]实行特殊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是随着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间,中国经济特区立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而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于当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却是中国经济特区立法完成新旧格局转换的最为重要的里程碑。在《立法法》颁布和实施之前,我国的经济特区立法主要表现为授权立法的形式,是基于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门授权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地方立法。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授予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法规,在海南省经济特区实施,揭开了中国经济特区授权立法的序幕。1992年7月和1994年3月以及1996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又先后作出了《关于授权深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深圳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关于授权厦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厦门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以及《关于授权汕头市和珠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各自的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分别授予深圳、厦门、汕头和珠海经济特区授权立法权,至此中国五大经济特区都拥有了授权立法权。在《立法法》公布实施之前,中国经济特区立法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在这十多年中,中国经济特区的授权立法都成为经济特区法制建设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其立法成果为经济特区的经济与法制建设的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国家授权决定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加之立法监督不力等原因,中国经济特区立法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重复立法、越权立法等在一般地方立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经济特区立法中也时有存在。理论界与立法部门也多有探讨,并力图解决这些问题,但由于各种原由,这些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这不能不影响经济特区经济和法制的建设,甚至影响到我国法制的统一性和权威性。解决这些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为统一规范立法活动,2000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了《立法法》,该法以基本法的形式规定了中国经济特区立法的新体制,中国经济特区立法呈现出新的格局――授权立法与职权立法两种不同性质立法的并存。在这种新格局下,经济特区的授权立法制度和立法主体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首先,就经济特区的授权立法制度来说,根据《立法法》第65该条款的规定[2],经济特区的授权立法制度发生了三大变化:其一,统一了经济特区立法权的来源,规定经济特区授权立法主体的立法权仅来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二,减少了授权立法主体,规定享有授权立法权的仅为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其三,减少了授权立法的形式,规定授权立法只采取法规的形式,今后不会再有新的专门适用于经济特区的规章的出台。此外,就经济特区立法主体来说,根据《立法法》第63条第2款、第4款及第73条第1款的规定,[3]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作为“较大的市”,其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其人民政府享有规章制定权。这样,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不仅是授权立法的主体同时也是职权立法的主体,而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则由原来的授权立法主体变为职权立法主体。中国经济特区授权立法体制及立法主体的这些变化,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中国经济特区由过去单一的授权立法改为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的并存,授权立法主体和职权立法主体承担不同的立法任务,这不仅将缓解经济特区授权立法主体的繁重的立法任务,而且将改变过去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混同的现象,使经济特区的立法更加规范化。第二,由于取消了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的授权立法权,一方面不仅从立法上理清了中国权力体系的关系,而且还将避免权力交叉而引起的立法的混乱现象;另一方面将避免重复立法所造成的立法资源的浪费,减少立法成本。[4]纵观中国经济特区的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试验性。中国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和发展对对外经贸关系的窗口。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之所以授予经济特区授权立法权,其目的之一是通过授权使经济特区立法主体在授权范围内,就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尚不宜制定为法律的事项先行立法在特区实施,进而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更成熟、更稳定、适用于全中的法律积累经验、准备条件。因此,经济特区的授权立法具有明显的试验性。而中国经济特区自有授权立法权以来,在这方面也已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第二,灵活性和自主性。较之职权立法,经济特区的授权立法具在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根据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决定以及《立法法》的规定,经济特区授权立法主体只要遵循宪法的规定,不违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就可以根据经济特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自主地制定法规,甚至可以作出一些变通性的规定。而职权立法的基本原则是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因此相对而言,经济特区的授权立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第三,优越性。经济特区是中国自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为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而实行某些特殊政策的地区。经济特区的魅力和生命力在于“特”,“特”在除了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窗口”的历史地位和“试验区”的作用外,还“特”在国家让特区实行与一般地区有所不同的特殊政策。以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为启动机制,并同区位优势相结合,这是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特区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主要原因,[5]同时也是经济特区立法的优势所在。第四,双重性。授权立法与职权立法并存,这是自《立法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国经济特区立法的首要特征。职权立法的主体是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人民政府,适用范围是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整个行政区域;授权立法的主体是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仅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实施。在这种格局下,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便拥有职权立法和授权立法的双重立法权,既可致力于经济特区建设,又可不耽误整个城市的城市功能建设。第五,多样性。随着《立法法》的实施,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以职权立法主体的身份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者以授权立法主体的身份制定法规,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规章。这样,经济特区的立法形式既有地方性法规,又有规章;既有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又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既有适用于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又有适用于经济特区的法规,立法形式呈多样化的特点。

5. 全国人大是什么时候允许深圳市立法权

1992年,全国人大授予深圳经济特区地方立法权

中国的立法权

1982年底以前,中国有权制定法律的只有宪法确立的最
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1982年12月,五
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四部宪法。 这部宪法授予
了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部分立法权。同时规
定,国务院 和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
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等单位,有权制 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
自治条例。后经修改的地方组织法又增加了省、自治区人民政 府
所在地的市和经过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
法权限。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广东、福建省人大及其常
委会制定经济特区各项单 行经济法规,使其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
起“立法试验田”作用。

1988年,海南省在建省之初便开始享有地方立法权。

1990年,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 本法》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
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1992年,全国人大授予深圳经济特区地方立法权。

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 本法》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
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1994年,全国人大授予厦门经济特区地方立法权。

1996年3月,全国人大授予珠海和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地
方立法权。 至此,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和大特
区的海南省享有了地方性立法 权。

我国的地方立法权
狭义的立法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和相关决定的活动。广义的立法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规范性文件即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活动;另一种是指包括制定法律、法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与规章在内的所有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其立法主体除国家权力机关外,还包含国务院及其部门和有立法权的地方行政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立法制度采取的是分散立法权限的模式,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都或多或少地享有立法职权,在其职权范围内对所辖行政区域内的部分或者全部事务依法行使立法职权来进行管理。在这种立法模式下,提高了立法效率,从中央到地方的立法速度大大加快。
1954年制定新中国首部宪法,确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也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惟一机关。取消了一般地方享有的法令条例拟定权,意味着宣告中国绝大多数地方不存在地方立法;它仅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授权常务委员会制定单行法规的决议》,把享有国家立法权的范围扩大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权常务委员会依照宪法的精神、根据实际需要,适时地制定部分性质的法律即单行法规。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广东、福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经济特区各项单行经济法规,使其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起“立法试验田”作用。
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四部宪法。这部宪法授予了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部分立法权。同时规定,国务院和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等单位,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后经修改的地方组织法又增加了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过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府的立法权限。“较大的市”的概念及其法律依据源于此。
1990年,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1992年,全国人大授予深圳经济特区地方立法权。1994年,全国人大授予厦门经济特区地方立法权。1996年3月,全国人大授予珠海和汕头两个经济特区地方立法权。至此,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都有了地方性立法权。

1992年全国人大授予深圳经济特区地方立法权以来,我们已制定了近300项地方性法规。在外商投资方面,1997年我市就颁布了对外商实行国民待遇的法规。
在教育法规建设方面,自1992年全国人大授予深圳市地方立法权以来,市人大颁布了3部地方性教育法规,主要有《深圳经济特区成人教育管理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教育督导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若干规定》。

6. 经济特区有没有立法权

经济特区有在全国人大授权下,制订法规,在特区实施的权力.
依据:
1988年4月内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容议审议了国务院建立海南经济特区议案,除了决定将海南岛列为经济特区外,还“授权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海南经济特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遵循国家有关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决定和国务院有关行政法规的原则制定法规,在海南经济特区实施,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7. 深圳经济特区为什么能成功,是否有可复制的经验

深圳经济特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是由多方面因原因共同影响的,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根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所以经济特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以至于现在深圳发展为一个非常发达的城市,深圳作为一个经济特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也极力的支持和关注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为祖国的进一步建设做出了相关的一些具体建设性内容。

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了解经济特区发展取得的一些巨大成就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够方便自己有一个更好的选择性,全国各地都应该向经济特区学习学习他们的一些发展情况和经济要领,让自己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条件,而且对于深圳经济特区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30年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理念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深圳的发展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而且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

中央将一如既往的支持经济特区的大胆尝试,先行先试发挥作用,所以现在政府对于经济特区的发展非常关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达到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是完全重重正确的重要,做出新办经济特区的决策也是完全正确的。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是必须要经过一些具体改革创新的,所以深圳在发展的同时勇于改变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现在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应该办得更好,所以经济特区在发展的同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具体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好的指导方针。

主要原因是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大力发扬了改革开放的开拓创新精神,特区人民艰苦奋斗,而且积极的进行生产,大力生产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且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都是深圳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深圳经济特区的不断发展,说明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进步。源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所以要想让中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条件,要更好地让这些经济特区的建设有利于展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有利于形成示范效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可以更好进行更好的诠释。

(7)经济立法权扩展阅读

深圳经济特区位于深圳市南部,东起大鹏湾,西至珠江口,北靠梧桐山、阳台山脉,南邻香港,以深圳河为界。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7公里,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实际可开发面积110平方公里。设有全长86公里的特区管理线。特区范围包括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和盐田区。

深圳经济特区前身为原宝安县的县城,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6000万元。1979年,交通部香港招商局率先在蛇口开发了一平方公里的荒坡建立工业区,兴办了23家工厂,开通了国际微波和直通香港的货运码头。

其后又吸引外资兴办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的工业小城。1980年8月,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利用3000万元的银行贷款与部分地方财政,参照“蛇口模式”在罗湖区0.8平方公里的区域兴建金融、商业、旅游住宅设施提供给外商,利用从中赚到的利润继续进行工业园区的基础建设。

这种利用银行贷款“滚雪球”式的发展为珠海、汕头的起步建设提供了经验。根据《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市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包括企业经营自主权、税收、土地使用、外汇管理、产品销售、出入境管理等。通过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和租赁的形式,吸引了大量外资,加速了经济特区的迅猛发展。

自1979年创办深圳经济特区,至2002年止,实际利用外资315.18亿美元。其中,1979~1989年10年间,深圳与世界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客商签订协议6890多项,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至1999年20年间,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深投资,累计投资项目2.36万项,合同外资298.3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45亿美元。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4479.15亿元。

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2000年开始施行的立法法,继续保留了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同时还授予经济特区所在市以较大市立法权。随着深圳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区内、外地方性法规的不一致,造成“一市两法”现状,给整个城市发展带来诸多障碍。

《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下简称《方案》)2009年5月6日获国务院批准通过后,深圳市高层正加紧研究该《方案》的3年分步落实规划。其中2009年的改革重头戏包括向中央申报将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即将原属关外的宝安区、龙岗区和光明新区纳入特区之内。如果获得批准,深圳特区的总面积将由2009年的395平方公里扩容为1948平方公里。

8. 如何认识经济管理主体的职权和职责

国家经济管理主体职权是指国家经济管理主体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代表国家行使经济管理权,干预和介入市场经济
活动的范围、权力及其责任。
应当从如下几方面正确认识国家经济管理职权:(1)职权的法定性。经济管理主体所享有的职权均源自于法律的规定和授权,这意味著没有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干预社会经济活动。职权的法定性还表现在国家经济管理主体行使职权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式合法行使其权力。国家经济管理机关超越其职权干预经济的活动是非法的,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相反要承担管理不当,违法行政的责任。如《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履行下列职责: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按照规定审批、监督管理金融机构
等。(2)职权的不可处分性。法律赋予经济管理主体的职权是明确的,职权职能专属于特定的经济管理主体。即要求经济管理主体得依照法律规定行使职权,不得抛弃、让渡职权,也不得扩大和缩小职权范围。(3)职权的义务性。国家经济管理机关依法享有职权,该职权同时也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必须履行的义务。国家机关不履行其职责,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国家经济管理机关职权的分类
经济管理主体的职权按照其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种是固有职权,其经济管理机关是直接依据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而成立,在其成立之初就获得了国民经济的管理权,即它享有的是一种固有的权力。例如国务院,它直接依据宪法成立,从成立之时就具有了一定的经济职权。第二种职权是授予职权,其经济管理主体是依据别的法律设立的。例如管理机关是依据组织法而成立,在其已合法成立之后,由于经济管理的需要而由特别的经济法律法规等赋予其一定的管理权。
国家经济管理主体行使职权的原则
1.转变政府职能、政企分开原则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由过去全能的、无所不管的政府变成一个有限的政府,其经济管理权力仅限于对巨集观经济的调控和对市场违法行为的纠正、规范,承认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独立市场主体地位,承认其经营自主权。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是限于纠正企业可能有的违法行为和对
国民经济的巨集观调控。经济管理职权赋予政府干预经济以合法性,同时限制政府对企业的随意千预。
2.精简、统一、效率原则
要求国家在设置经济管理主体时做到精兵简政,权力统一,提高经济管理效率。
3.权责统一的原则
要求国家经济管理机关享有经济管理职权,该职权同时又是经济管理机关必须履行的义务,经济管理机关不正当行使职权就得承担相应的责任。
国家经济管理主体职权的内容
国家经济管理主体可以依据法定的许可权和程式发布以经济管理为内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经济管理主体的经济立法权。国家干预经济的首要手段是立法,为经济活动设立许可和禁止的范围。
2.巨集观调控权
巨集观调控权是指中央经济管理机关和省级经济管理机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於段的决策权力以及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采用各种手段从巨集观上对国民经济实行调节的权力。巨集观调控权具体规定国家机关干预巨集观经济的许可权、范围、程式、措施和责任,同时也要求国家机关行使巨集观调控权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如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享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的审批权和修改权。中国人民银行依法享有货币发行权、基准利率的确定权。
3.市场管理权
市场管理权指国家经济管理机关依法对市场活动主体的市场经营行为进行许可、审批、决定等职权。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要求有一定的自由竞争和经营秩序。但任何市场经济中都不可避免会出现限制自由竞争、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会扰乱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最终伤害的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平等的市场主体之间很难纠正这样的违法行为,故国家经济管理机关依法对市场活动进行管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和发展。
4.经济监督权
经济监督权指有关国家机关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监察督导的权力。具体包括有国家的计划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
会计监督。银行监督等。不同的国家机关通过法定职权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不同角度的监督,如国家机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实施监督,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和执行朝着维持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社会就业充分、
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努力。
望采纳

9. 西部大开发与政治的关系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余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方针政策和重点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探索西部大开发的新路子。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社会进步协调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有重点、有步骤地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坚持把西部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国家政策支持结合起来,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总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努力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西部。21世纪头10年,力争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有较大发展,重点地带开发步伐明显加快,科技教育和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明显加强,改革开放出现新局面,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10. 喀什经济特区是否有地方立法权

没有,经济特区在经济上有特权,政治上没有。更何况是帽子那么多的地方

热点内容
根据劳动法诉讼时效期是多少年 发布:2025-01-21 17:53:36 浏览:762
政府违法强征承包地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1 17:04:20 浏览:769
合肥市县处级法律知识考试 发布:2025-01-21 16:55:03 浏览:167
民法典至合同法的看法 发布:2025-01-21 16:55:03 浏览:789
李惠娟法官 发布:2025-01-21 16:54:59 浏览:491
未成年把人打伤了付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1 15:45:46 浏览:614
浙江兴茂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1-21 14:50:32 浏览:543
新行政诉讼法法条 发布:2025-01-21 14:10:08 浏览:162
刑事诉讼法驳回回避申请 发布:2025-01-21 13:49:11 浏览:929
先学刑事诉讼法还是刑法 发布:2025-01-21 13:42:47 浏览: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