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法治化
Ⅰ 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三不”机制
新时期构建“三不”机制的对策建议
统筹治标治本,加强顶层设计
把从严治党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加快推进反腐败法治化进程。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采取先易后难的方法,切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和反腐败国家立法,成熟一个出台一个,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
突出惩、跟进防、达到治,逐步实现由惩到治。把营造不敢腐态势放在首位,通过查处开路、制度跟进、教育铸魂,一个系统一个系统、一个领域一个领域涤荡沉疴开新局,形成以惩治促进预防、以预防巩固惩治成果的良好格局,防止违纪违法问题重发、继发、多发,切实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始终以上率下。在党委机关明确落实主体责任的机构和工作专班,统筹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工作。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入落实主体责任工作机构。
着力形成震慑,使领导干部不敢腐
加强党内审查和处置。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数据库,加大廉政信息收集和审查把关力度,防范领导干部“带病提拔”;加大约谈、函询审查力度,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加大初步核实审查力度,提高信访件初核率;加大立案审查力度,对案件检查措施和涉嫌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案件跟踪监督。
坚持“系统抓、抓系统”。围绕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实施治理腐败“重灾区”歼灭战。一方面,通过查办重要个案,建立查办同类案件的办案模型,取得查一案、挖一窝、带一片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查处某类案件,深入剖析发案原因,督促发案系统或单位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整改,促进惩治成果向预防成果转化。
建立常态化的抓早抓小工作机制。建立纪检监察机关对领导干部进行常态化约谈的机制,根据日常工作、信访举报、案件检查、监督检查、巡视等工作中发现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分别实施工作约谈、信访约谈、案件检查约谈和廉政约谈,及时警示提醒,督促纠正。
实施案件线索与案件查办适度分离。坚持重要线索统一管理,探索“一案一授权”办法,对重要案件线索实行不固定案件室查办,防范长期对口联系可能产生的选择性办案、办“人情案”等问题。
探索推进执纪处理公开。对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并判处刑罚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将其主要案情及行贿人、行贿数额等在网上“一案一公开”,让腐败分子身败名裂,让行贿人公开曝光。
着力扎紧制度篱笆,使领导干部不能腐
逐步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要求新进公职人员和新提拔领导干部财产既进行申报又在一定范围公开,现职人员只申报不公开。有计划地进行申报抽查核实,并逐步扩大抽查范围。
加强对“一把手”权力行使的制约和监督。推行“一把手”“四个不直接分管”(不得直接分管人事、财务、采购、工程)和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末位发言制”。建立完善下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向上级纪委全会报告工作并现场接受质询、评议制度。
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从改革初始提名权入手,公开提名人、公开测评结果、公开考察材料、公开会议讨论情况,纠正和防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一言堂”、唯票、唯分、唯GDP、唯关系等问题。
建立廉洁性评估制度。坚持“谁负责改革、谁负责防腐”的原则,凡重大改革方案设计、重要政策出台、重要行业规则制订,都应开展廉洁性评估,做到改革措施与预防腐败同步考虑、同步设计、同步推进、同步检查。
着力形成正向引导,使领导干部不想腐
打造环环相扣的廉洁从政教育链条。将廉政教育贯穿领导干部成长始终,打造任前考廉培廉、任中讲廉述廉、离任审廉评廉的教育链条。
加强主流媒体反腐倡廉宣传引导。在主流媒体开办“廉政讲坛”,组织“廉政故事汇”,播放廉政公益广告,弘扬反腐倡廉正能量。
健全公职人员保障激励机制。建立公务员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使公职人员工资福利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探索建立“廉政年金”制度,增加公职人员违纪成本,提高守纪收益。建立廉政正向激励导向,让廉者德者居其位,形成良好导向和良性循环。
Ⅱ 我国为什么坚持反腐倡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规范执法,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与反腐倡廉息息相关。俗话说,那里有权力,那里就可能有腐败。依法治国,首先是以法治吏。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公职人员,国家赋予了一定的执法权力,但权力、责任及其承担的风险是对等的。权力就是一把“双刃剑”,更是风险点。使用得好,可以治国兴邦,为民造福;用之不慎,也可以身败名裂、祸国殃民。因此说,党员干部必须要严格依法办事,摒弃“人治”思想,牢固树立“法律至上、依法行政”观念,深刻认识“依法行政就是保护自己安全”的重要性,处理事务要依法,解决矛盾要合规,坚决杜绝以权压法、以言代法、随意执法的行为,坚决打击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的不良现象,一切行为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积极营造高压严打态势,使顶风违纪者收敛、让乱伸手的人收手,不断强化“不敢”的氛围,为“不能”、“不想”准备条件,促使行政管理全面走向法治化轨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我们唯有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有效遏制腐败滋生苗头和蔓延势头;唯有依法行政、廉洁从政,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实现革弊风清,才能以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成效,促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新推进。。
Ⅲ 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应如何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成绩显版著、硕果累累,党风廉权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面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加快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步伐既十分重要又相当紧迫。
着力推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是施行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必然要求。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一道,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治国对党执政方式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依法执政要求将党的执政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反腐倡廉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也必须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要求,努力实现法治化。法治化的前提和基础是有法可依,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质量和系统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反腐倡廉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十七大报告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前,反腐倡廉工作还只是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要建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Ⅳ 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
一要不断完善反腐败法律制度体系。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要通过废、改、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反腐败法律制度体系。要善于将党的反腐败主张和决策转化为人民的共同意志,通过国家立法将反腐败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律化、程序化轨道。在十二届人大已将反腐败法列入未来五年立法规划的基础上,要就尽早着手、科学论证、开门立法、广聚民意,加快制定出台反腐败法、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法、公共信息公开法、预防和处理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法、举报人和证人保护法等法律。要在罪刑相适应的原则下,进一步加大对腐败犯罪的惩罚力度。要做到预防与惩治、治标与治本,监督与查处、实体与程序、运作规则与一般程序并重。要加强党内立法与国家立法的协调配合。要对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进行清理,过时的及时废止,不完善的要尽快制定实施细则,需要制定配套制度的要抓紧制定,切实提高法律制度的可行性、有效性,为制度刚性运行夯实基础。
二要大力培养反腐败的法治思维。人的因素是最重要、最具变化性的因素,只有大部分社会成员具备了法治思维,反腐败法律制度才能落到实处。因此要加强法治文化宣传和教育,在全社会涵养制度为要、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努力提升法治理念。使全社会成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能体现法治精神,让“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成为一种惯性思维。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党纪政纪法纪教育,组织干部学习法律,引导党员干部做到一切立身行事都以法律为准绳,自觉忠于法律、遵守法律,增强公务人员执法、守法自觉性。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切实解决好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使领导干部真正敬畏法律、敬畏民意、敬畏岗位。
三要依法监督保证法律制度刚性。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法律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通过不断深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纪委的监督责任和监督的相对独立性、权威性,来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刚性运行。推进反腐败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盯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使各级领导干部习惯在监督下工作,在法治轨道上用权,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要深化改革,完善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通过治方式引导和规范群众有序参与监督。鼓励实名举报,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处理涉腐网络舆情,做到积极应对,正确引导。要进一步加强“三转”,依法加强监督检查,做到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以权谋私等行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切实维护法律制度刚性。
四要坚持使用法治方式惩治腐败。坚持有贪必肃、有腐必惩,把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做到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同时必须要坚持用法治方式查办案件,坚守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这一原则。要坚持实体正义和程序合法的统一,健全办案制度、切实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保障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要规范办案流程,正确使用“两规”“两指”措施,绝不能随意性执纪、选择性查处和越权违规办案。要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的作用,加强职能部门间协同办案、信息沟通、案件移送,做到“快查快结”。要严格遵守案件线索规范管理、办案安全事故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要细化办案标准,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量纪恰当、手续完备,使查办的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五要打造过硬队伍提高法治能力。要按照打铁先要自身硬的要求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切实防止“灯下黑”,提高纪检监察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推进反腐败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强化教育,进一步增强纪检干部的法纪意识,夯实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建立健全考评制度,定期对纪检监察干部进行法律知识考核,并运用好教育考核结果,重视提拔使用法治思维意识强、善于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干部。要强化管理,促使纪检监察干部进一步树立“没有安全就没有办案,违反审查纪律就是违反政治纪律”的底线思维,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制度和规定。要强化监督问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坚决制止,对不适合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坚决调离,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查处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决不袒护、决不手软,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腐败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最大的毒瘤,而法治是人类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好的社会治理方式,是治疗社会弊病的良药。纪检监察机关只有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谋划工作,才能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融入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旋律中去,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Ⅳ 反腐倡廉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有什么作用
反腐倡廉是每一个国家和政府任何时期都高度重视的问题,是关系到一个政权和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同时,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需要反腐倡廉整体工作所提供的逐渐净化的立法环境。
反腐倡廉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社会基础、群众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并有助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反腐倡廉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要通过预防和惩治腐败,规范从政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不受侵害,使社会秩序规范有序,社会精神风貌健康向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因而,反腐倡廉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反腐倡廉有利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保持清正廉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产生了腐败现象,如果任其蔓延,就会使党变质、国变色,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毁于一旦。因此,要保证党不变质、国不变色,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就必须惩治腐败。
反腐倡廉工作是一项关系党和国家乃至民族大业的长期系统性工程,只有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法制轨道,才能形成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铲除腐败行为生存的空间和土壤。随着反腐倡廉工作向深层次、宽范围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必将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保障和立法保障,任重道远的廉政法制建设工作在正确的思路和周密的规划下也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Ⅵ 谈谈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的必要性政治
A 谈谈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的必要性
在法治框架下查处腐败,使反腐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这是我们党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根本方向。
1、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滥用,反腐败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通过法治反腐,加强改革限权,强化监督制约,才能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彻底压缩腐败滋生空间。
某种意义上说,法治反腐也意味着制度反腐,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限制和规范公权力行使的程序和方式,在公正、透明的运行机制中,使公权力执掌者不能腐败、不敢腐败,达到减少和消除腐败的目标。
2、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我们就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就能从源头上、根本上遏制特权思想、预防权力腐败、维护法律尊严。
相比其他反腐形式,法治反腐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加强顶层设计,更加强调一切皆断于法,权力法定,程序法定,更加注重发挥反腐的司法手段和司法威力,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对于公权力的引导、规范和制约作用。这一方式,也符合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的制度安排:通过不断加大查处力度产生威慑效应,及时打消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和社会公众对反腐‚一阵风‛的担心;通过巡视监督、干部约谈、报告抽查等密集组合拳,抓早抓小,持之以恒,激发公众反腐热情,建构社会反腐信心。
3、在反腐这场艰巨战中,如果打虎者自身不硬气,缺乏法治思维,不可能取得反腐决定性胜利,也无法为改革保驾护航,打虎者同样也应受到监督。
Ⅶ 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哪些压倒性胜利
个人觉得反腐败斗争取得的胜利,一个是时间坚持的长久。八项规定各方面规定,当时只觉得是一阵风,线来讲已经深入人心。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这样一个就是说既抓老虎用白苍蝇,没有死角,绝对是不能两线都不能突破。真正达到了震慑腐败分子。作用。
Ⅷ 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什么取代两规措施
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 " 两规专 " 措施。构建党统一指属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8)反腐败法治化扩展阅读
“两规”是1994年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二十八条所规定的,对严肃查处腐败分子、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监察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将留置明确为监察机关调查严重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重要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并对留置的使用条件和审批程序等作出严格限制,进一步推动反腐败工作法治化,保障监察权的正确行使。
Ⅸ 推进反腐倡廉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需要健全完善哪些制度
实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和反腐败国家立法,成熟一个出台一个,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败法规制度体系,使反腐倡廉工作有法可依,不断提高反腐败法治化水平。
第一,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制度。
廉政风险防控是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的一项重要实践和探索。要针对重点对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逐步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纠错整改、内外监督、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体系。
第二,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
防止利益冲突是现代廉政立法的基础,是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重点解决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等领域中利益冲突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利益冲突回避制度,重点完善公务回避、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制度;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公职人员行为限制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等相关制度规定,防止领导干部利用公共权力或自身影响为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
第三,着力健全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
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财产、出国(境)等有关事项公开制度的试点,抓紧制定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办法,加强报告核查结果的运用和违规惩戒力度;建立健全对国家工作人员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的管理制度,制定配偶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强化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
第四,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需要,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法规制度。
一要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适应形势发展的党纪政纪规定和行政规章上升为法律法规,尽快形成较为完整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对现有的法规制度,过时的要及时废止,不完善的要适时修订完善,需要细化的要尽快制定实施细则,需要制定配套制度的要抓紧制定。
二要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项专门法律法规。从长远看,反腐倡廉法律法规应当由反腐败法这样的廉政基本法和有关单行法律、配套法规组成。从近期看,应重点做好反腐败单行法律和配套法规的立法工作。要健全腐败案件揭露、查处机制,畅通来信来访和网络等各种信访举报渠道,完善保护证人、举报人制度;
完善惩治贪污贿赂和渎职侵权犯罪法律法规,对腐败实行零容忍政策;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方面的法律规定,健全完善防止利益冲突法律法规,着力整合预防腐败各项法规制度;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完善反洗钱法律法规,健全防范腐败分子外逃和追逃追赃机制,逐步形成与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预防腐败要求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是动态的、发展的、开放的过程,必须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和创新。要注意研究和借鉴古今中外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有益做法,不断深化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实现法规制度工作理念、思路、方法与机制的与时俱进。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全面提升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工作质量。要切实提高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执行力,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严肃查处违反法规制度的行为,让法规制度刚性运行。
Ⅹ 强调法制化反腐就是要用什么和什么反腐最重要的是强调
摘要 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深入推进反腐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