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村居

法治村居

发布时间: 2022-08-17 04:37:07

⑴ 如何做好群众心中清正廉洁的村居干部

村居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基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如何建立一支廉洁高效的基层管理团队,这是我国新时期法治建设的一个重点。

《村居干部法律和廉政风险防范微培训》课程用“以案释法”的形式,让广大基层村居干部理解法律精髓,远离贪污腐败犯罪,树立廉洁自律的意识。

村干部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那么树立在群众心中清正廉洁的村居干部形象,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专业村居干部素质。

要认识自己所担负工作的重要性。对工作认真负责,脚踏实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宗旨,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严格遵守村干部工作制度,领导全体村民积极向上,做好各项村内工作安排,不辜负广大村民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

二、学习工作相关法律法规,避免犯原则性错误。

我国村居干部现状是不懂法。在选举或者在执法处理村内事务或者纠纷时,常常会犯原则性错误。做为一名合格的村干部,要认真学习以下内容:
村干部在选举过程中进行贿选的法律风险;村干部私自处理集体财产的法律风险;村干部私自挪用扶贫等特定款项的法律风险;村干部不经法定程序发包集体土地的法律风险;村干部不安程序砍伐本村林木的法律风险;村干部私自组织挖掘本村古墓葬的法律风险;村干部私自窝藏犯罪分子的法律风险;村干部是否能调解刑事案件的法律问题分析、居委会“乱收费”现象背后的法律问题;居委会具不具有行政处罚权的法律问题。带头学法、守法,做遵纪守法的领头人,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协助政府做好各项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河北农业大学农村法治建设研究员甘文霄,在《村居干部法律和廉政风险防范微培训》种梳理了基层村居干部常见的20种法律风险,并结合典型的案例生动形象的讲解了村居干部在履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⑵ 村居普法讲什么课

民法典》宣讲。
针对群众关心的、贴近生活的身边事,结合典型案例,重点讲解了《民法典》中关于担保责任、婚姻继承、民间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让《民法典》真正走向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广泛引导群众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公民。
《民法典》的重要意义,指出:2019年机构改革后,区司法局确定了“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工作布局,实现了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环节职责一体、全面贯通。《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被誉为“社会生活网络全书”。开展《民法典》宣讲是司法局的职责之一,也是做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重要抓手。

⑶ 如何在依法治区进程中做到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一、加强道德建设 强化示范引领作用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两者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区文明办负责人表示,法治与道德具有一致性、兼容性和互补性。

要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在推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公序良俗,培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充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良法和美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工作过程中,要加强道德建设,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社会层面中“法治”的宣传教育,使之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增添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二、大力宣扬法治文化 推动法治文明建设

“法治的生命在执行,短期的执行靠奖罚,长期的遵守靠教化。”全委会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全民普法守法,进一步强化全民法治观念。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区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加强法治宣教,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引导全区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要大力宣扬法治文化,推动依法治区与以德治区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推动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围。要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法治文化。要将法治文化宣传教育作为区级文明单位、文明镇街、文明细胞创建的重要内容,推动法治文明建设。

结合依法治区工作,文明办将着力引导社会诚信建设,深化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以窗口行业为重点,以依法行政、文明守信为核心,着力推动行风建设,在各行各业建立一批严格执法、优质服务的示范点。

三、将依法治区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要将法律服务纳入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政府法律顾问、村居法律顾问制度,依托文化馆、站、中心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依托三级服务中心体系,同步建设区司法行政服务中心、镇街法律服务工作站、村(社区)法律服务点,切实方便群众办事。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建立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多渠道、多方式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

结合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区文明办将把依法治区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把法治宣传教育、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市民创建全过程;推动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引导法律服务志愿者参与法律援助、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

⑷ 全国村居法律服务工作做的好的地区

上海,广州。
2018年底前,全国村居法律顾问实现了全覆盖,上海则在2017年年底前就已实现,而嘉定区是上海第一个实现全覆盖的地区。2021年4月1553名律师与2757个村(社区)签约,推广应用“广州法视通”,在全国率先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线上线下全覆盖,律师成为基层群众的“随身法律顾问”。
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动更多调解力量向基层用力,不断满足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体的法治需求。

⑸ 如何发挥村法律顾问在村居在管理中的作用

抓住主要矛盾,确定调解工作思路,制定方案。通过与省高坪村小组干部调查,掌握回了省答高坪村小组关于本次集体山岭和山塘水库的一般租赁方式、地理位置和面积及对应的承租人基本情况,对工作计划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下一步江志平律师及司法所工作人员将入户到部分承租人家中,听取诉求和建议,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实现村民自治,为顺利化解矛盾纠纷打下群众基础。

法律顾问进村居服务,不仅是响应了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政策的重要体现,也是深入群众中为民服务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驻村律师作用,积极做好法律服务及法治宣传工作,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依法依规解决问题,做好群众的“私人律师”,履行好驻村法律顾问义务,实事求是,大胆实践,有效突出工作新颖效果与宣传亮点,进一步推动三溪镇法治建设工作。

⑹ 如何推进依法治国和催进社会和谐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夯实基层创建基础。
1、领导重视,使基层创建工作由软变硬。
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涉及到基层的各方面。始终坚持“抓领导、领导抓”的工作思路,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依法治街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街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人大督促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齐抓共管的格局,共同推进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深入开展。
2、落实保障,为创建工作提供动力。
在年初及时制定开展民主法治创建工作的规划,为基层创建工作提供了依据。街道、村居两级加大经费投入,保证了普法工作的有序进行。
3、加强指导,增强创建工作针对性。
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明确了相关联系人,按区域分别召开现场会,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做的好的村为样本,促进后进村,带动中间单位,有效地提高了工作质量。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基层干群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1、突出村居干部的普法教育。
村居干部是依法行政的主体,是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关键,也是农村普法教育的带头人和宣传员。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街道每年均邀请聘请高校教授、资深律师为村居干部讲授《民法》、《刑法》、《合同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知识,还把推进《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学习贯彻和《民法》、《民事诉讼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作为村居干部的普法重点内容,做到布置检查工作时有这方面的要求,评比奖励时有这方面的标准,增强村居干部依法治村居的意识,提高他们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为在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为群众谋利益打牢了基础。
2、突出普通村民群众的普法教育。
①针对新形势下农民学法需求,街道组建普法宣传小分队和讲师团进村入户,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普法宣传,接受群众咨询,解答法律问题;春耕前夕,针对土地水源及预防假种子等问题重点宣传《土地承包法》、《水法》、《种子法》等;农闲期间,针对容易发生婚姻家庭和邻里纠纷等问题重点宣传《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相关民法知识。
②成立了法制文艺宣传小分队,针对农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将相关的法律法规编排成文艺节目,在农闲和节假日期间利用“村民活动中心”举办法制文艺演出,使农民群众在娱乐中学习法律知识
③运用标语、横幅在大街小巷、村头村尾、主要路口、人来人往的地方进行张贴、横挂,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使农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律法规教育。
④根据农民群众需要,送书送法进村入户,宣传贴近农民生活实际的法律法规。同时把普法教育与文明户评比相结合,与遵纪守法户评比相结合,形成了农民普法教育的新局面。
3、突出青少年的普法教育。
针对当前村居留守青少年日益增多的现象,我们主要把着眼点放在增强中小学生的遵纪守法观念上。
①注重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在寒暑假期间组织留守青少年开展学法活动,增强其法律意识。
②注重校园课堂法制教育与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相结合。通过积极开展法律征文比赛、法律知识竞赛等主题普法活动,形成了社会各界联手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格局。
三、管理力度到位,指导基层充分发挥自治功能。
1、街道民主法治建设围绕“四民主、两公开”工作要求。
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建设,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居)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监督”以制度的形式确立固定下来,切实保障和落实村居民的选举权、知情权、管理权、参与权、监督权,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和干部群众自我管理服务功能。
2、推进民主决策有力度。
街道坚持把对村居的管理权直接交给村居民,按照“自己的事情自己定,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的原则制定适合本村或社区实际的村(居)民自治章程等,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规范依据。白马村在盖建村部办公大楼、改建一站式服务大厅等涉及居民利益的重要事项时,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研究代表提出的具体意见或建议,认真、真实的记录会议情况,及时将会议中作出的决定以公告形式告知百姓,保障村民代表真正代表民意,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
3、深化民主管理有力度。
街道各村居能主动把村民自治与加强党的领导统一起来,能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村级事务上建立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凡村里的大事难事,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党支部会议提出解决方案,讨论后依法提交村民代表会议通过,较好的将“村官自治”转变为“村民自治”。
4、执行民主监督有力度。
民主监督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非权力性监督。只有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会有更广泛的基础。高旺社区、城东社区、虎桥村、七里桥村等依法建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有序开展日常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干群协商共事制度,在村居干部和村居民之间搭建起干群对话的平台和桥梁,构建了村级权力制衡机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基层民主法治创建工作成绩的取得是人民群众克难攻坚、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广大基层干部开拓创新、辛勤工作的结果。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注重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工作的深入和落实,扎实把创建工作做的更好。

⑺ “创建平安村居标准”的内容是什么

开展“平安村居”创建活动,坚持以村居为主体,以村居为基本单位,进一步强化“五个”意识,即增强家庭成员的懂法守法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健康文明意识、和睦相处意识、男女平等意识;努力营造“五个环境”,即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优美文明的村居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使更多家庭做好“四防”和实现“六无”,即防拐卖、防盗窃、防抢劫、防隐患;无毒、无赌、无黄、无邪教、无传销、无暴力;达到“四个更加”,即使村居成员更加充满活力,村居更加和谐,村居更加优美文明,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

⑻ 如何将社区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安定祥和、稳定有序的社区环境是社区法治建设的目标之一。当前我国依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正随着社区功能的日益完善而同步向社区转嫁。在城市化进程中,由行政村自治组织向社区自治组织过渡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质量、人际关系、风俗习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加之社区内人员复杂、利益多元化的趋势致使社区矛盾日益突出,这些矛盾和纠纷呈现出突发性、群体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大多属“公安不能抓,法院不能判、政府难处理”。因此,如何加强社区法治建设,化解诸类疑难矛盾纠纷,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社区,是当前城郊社区建设中面临的新课题。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加强社区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建设规模逐步扩展至城市郊区、农村,导致城中村的相继出现,影响了新城发展步伐,以前的村居组织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而将被逐渐淘汰并取而代之,社区的建立强化了基层建设,开展社区普法与加强法治建设,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势在必行。“依法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使全社会法治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是“六五”普法教育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加快城市建设的关键。
尧化街道尧辰社区组建于2001年8月,由原尧辰村整建合并高庙居委会组建纯居社区,现有面积约2.0平方公里,居民1615户,常住人口1983人,流动人口2926人,社区涉及范围广、居住分散,有铁路老小区、老供销社职工宿舍、农行宿舍、教师公寓房,另有城中村蚕桑队、高庙等。由于历史及多方面原因,小区无物业,各项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人员结构复杂,难管理,居住人口性质以流动人口多、特殊群体多等特点。经历几次大规模拆迁后,形成了目前村居合一和高价商品房相交错的居住形式,居住人口不断增多。由此可见,城市郊区的社会结构已开始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呈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社区社会职能相应扩展。一部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逐步移交社会,转移到社区。一部分原来由企业承担的管理和职能也逐渐剥离出来,大量的职工在提前退职、退养、工龄买断后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农村人”变成“城市居民”。因此,社区承接政府和企业分离的职能、事务日益繁重,教育引导和管理服务的压力成倍增加。同时,失业、下岗、待岗人员不断增多,社区在成为社会管理与发展的重要领域日益显得重要。
二是居民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随着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法制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在不断增强,因此,要建立健全社区妇女维权岗、法律志愿者队伍、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队伍定期法律咨询等组织,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大规模的城镇拆迁和旧区改造,新城镇拓展和建设,外来人员不断增加,社会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辖区居住外来人口多,建筑项目多,造成人口结构复杂。
四是弱势群体不断增加。老龄人口呈上升趋势,下岗失业人员居高不下、妇女儿童在社区常住比例不断增加,这些群体更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因而需要社区具备相应的体系功能。
五是城区建设引起的拆迁、土地征用、安置补偿、归正人员就业等内部矛盾。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利益的调整,社区内出现的矛盾将呈现内容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原因复杂化的新特点,群体性纠纷呈上升趋势,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仅仅依靠民间调解方式远远不够。维护社会稳定,依法调处人民内部矛盾显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这些重大变化,并且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强化社区法治建设,增强社区功能。特别是大力加强城郊社区建设,依靠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然而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要靠法制。只有把社区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以民主化、法治化促进社区建设和管理,才能维护社区社会稳定,保障社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顺利发展。
二、紧抓机遇,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社区”的创建活动
加强社区民主法治建设是新形势下社区管理自治的新课题。我们在充分认识加强社区民主法治建设重要性的同时,要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社区”的创建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调动社区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其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社区自治机制,对于规范社区事务管理,维护社区社会稳定,促进社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尧化街道尧辰社区十分重视创建活动的开展。首先,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是关键。成立社区民主法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社区民主法治工作的领导。其次,虚心向友邻社区学习。结合本社区实际借鉴好的经验、提升社区管理的新方法。三是选聘人才,配强班子。社区工作好不好,班子建设很重要,为了加强社区队伍建设,社区选配了一支具有一定素质和协调办事能力,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工作者进入班子,让其更为充分的施展才能,使社区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为创建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摸索健全社区民主法治的新载体
构筑新载体是社区民主法治工作的有效抓手和途径。首先,构筑新的组织载体,是社区依法治理的立身之本。2011年4月,为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构建新的工作平台。尧化街道尧辰社区筹建社区“一站式”事务受理中心,它提供4项功能:一是行政事务受理功能。涉及计生妇联,代办相关行政性事务,提供法律、法规、政策、信息咨询服务,居民需要找政府反映和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这个“一站式”窗口得到“一条龙”服务,密切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二是社会事务服务功能。可为居民办理申请低保、大病救助、残疾人服务、居家养老等;三是劳动社会保障功能。社区人员再就业登记、退休工人管理、职业介绍与指导等事务;四是社区综治民调。社区调委会在上级司法部门业务指导下,承担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工作职能,对辖区内的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综合调处和服务。
其次,构筑新的活动载体是社区民主法治建设的立身之所。形式多样,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律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是提高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尧化街道尧辰社区以“五五”普法工作为基础,围绕“六五”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积极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即:利用法制宣传栏,针对性地宣传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建立一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邀请政法战线和离退休人员,参与社区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和人民调解,给社区工作的展开添上了翅膀;设立一只法律服务联系箱,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居民遇到法律问题,为其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开展法律进社区系列活动,为居民提供“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方便之钥。
第三,建立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网络。社区建立安帮组,在做好延伸帮教的同时,积极拓宽归正人员的就业渠道,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归正人员的重新违法犯罪。
四、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凸显的征地纠纷、拆迁纠纷、物业纠纷、改制纠纷、医患纠纷、劳资纠纷、污染纠纷、借贷纠纷以及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纠纷,这9类纠纷最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并很可能转化成社会风险。它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更加复杂、深层的根源,也因此成为中国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调查显示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医疗安全、生产安全与网路安全成为当今引发社会矛盾最敏感的导火线,而政府失去公信、社会失去诚信又成为隐藏在这些导火线背后的“炸药包”。由此,我们必须正视社会矛盾,通过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建立健全机制,让老百姓有“民意”可以与政府有效对接,有“民怨”可以与政府平等对话,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要正确解决和处理诸类纠纷矛盾,防止这些矛盾的发生甚至激化,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就要广泛开展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我们深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化解民事纠纷矛盾的处理方式,原因在于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时具有不伤感情、成本低、效率高的工作特色。同时作为基层调解员具有介入早、零距离、平等协商、互谅互让、方法灵活、容易执行等特点。栖霞区某项目建设中,因企业改制,有8名职工下岗代劳。因拆迁分歧,阻止拆迁,矛盾激化到出手伤人,出动警力,历时3年,未达成拆迁协议。为推进城市化建设,确保人性化拆迁工作顺利实施。尧化街道尧辰社区介入调解该项纠纷,社区调解员从维护社会稳定出发,排除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抓住主要矛盾,掌握人员的思想动态,根据群众现实环境和需求,对症下药,开展对当事人教育疏导,各个击破,顺利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该案例的成功调解得到尧化街道领导的高度赞扬,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为新尧新城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体现了基层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独到之处。同时可以看出,人民调解员植根基层、贴近群众,易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具有独特优势。因此,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创新,提高基层社区纠纷的监控率和快速处置反应能力,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保障,是新形势下创新基层社区民主法治建设的好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小区居住人口不断增多,民众诉求呈多元化趋势,矛盾纠纷也将不断尖锐。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应当重视社区各项工作的建设,对社区建设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围绕“法律进社区”和加强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建活动,为社区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正确倾听群众诉求,及时化解基层社区矛盾纠纷,引导居民走法治化轨道,形成民众知法、守法,正确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法制氛围,才能促进小区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促进社区民主法治建设,从而达到促进社区社会安定和谐有序。

⑼ 重庆市依据市委关于加强法治和德治工作的实施意见保证公正司法深入推进以什么

摘要 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围绕党中央、国务院 决策 部署 和市委工作要求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推动出台《 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 《重庆市社会信用条例》 等地方性 法规 7 件,制定《重庆市政务服务管理办法》《重庆市辐射污染防治办法》等市政府规章 9 件.进一步完善 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 . 发布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清单 , 完成

⑽ 如何进一步推动法治建设

(一)强化法制宣传。法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急功近利,要从改变人民的思想观念入手。这其中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要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保证作用。宣传、司法等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以宣传法治理念、倡导法治思想、弘扬法律文化为目标,制定符合实际的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工作计划,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公民的法律素养,树立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观念,从而形成崇尚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社会法治氛围。

(二)强化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有情况表明,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规和所有的行政法规都要由各级行政部门来执行。政府部门要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实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专家咨询论证、听证和风险评估制度,加强重大决策执行情况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程序,建立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推进行政裁量权基准的运用。加强行政审批、行政许可信息化建设,推进行政执法流程网上管理。切实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行政执法责任追究。

(三)强化公平正义。司法具有权威性,是现代法治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一个国家法治化的重要标志。公平正义是人民所追求的崇高理想、价值和目标。为了营造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司法,有必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有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其次要严格依法办案,法官是法律的化身,也是公平正义的人格化,依法办案是天职;要通过严格依法办案来体现司法的价值,不断提高司法的公正性和法治的权威性,真正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化解矛盾和纠纷的作用。三要积极推进司法改革,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司法还有待不断完善,这一完善的途径只能是改革,其中突出的一个方面是司法体制的改革,要通过改革,满足司法公正的需要,把冤、错案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适应和谐社会的要求。最后加大生效裁判的执行力度,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问题,维护司法尊严和权威,为改革发展创造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四)强化工作机制。法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贵在求真务实,贵在坚持不懈。一个区域的法治建设,关键要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来推动,必须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的领导体制,党委政府要把法治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明确的领导分工制度,形成比较齐全的组织网络。法治建设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要健全社会协调互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人大、政协要组织社会各界群众团体关注重视、参与法治建设工作,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各负其职,各司其职,依法管理和依法办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法治建设的热情,融洽各方面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从而在法治的环境中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同时,要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健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作体系,依法调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体制和机制,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制度和机制,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育文明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强化法治创建活动。广大人民群众立即行动起来,共同参与“全省平安县”创建活动,共建美好家园。积极投身“平安村居(社区)”、“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边界”、“平安家庭”、“平安交通”、“平安市场”、“平安物业”等各种形式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不断掀起基层平安建设新高潮;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活动,以治安重点地区整治为抓手,严厉打击各类犯罪,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手段,全面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案和疑难案件;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开展“打非治违”活动,加强煤矿、非煤矿山、水上交通、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非法采砂、冶金、违法排污等重点行业领域的执法监管,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强化食品、药品、环境安全监管,进一步健全监管体制机制,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

热点内容
法是社会现象 发布:2025-01-21 06:05:45 浏览:875
反家庭暴力法法律知识有奖问答题及答案 发布:2025-01-21 06:05:45 浏览:805
劳动法基本原则论述题 发布:2025-01-21 05:37:36 浏览:599
四川内江司法局 发布:2025-01-21 05:18:32 浏览:854
湖北省十堰市法官 发布:2025-01-21 05:18:29 浏览:3
泰国国立法政大学排名 发布:2025-01-21 04:33:05 浏览:894
敖汉旗法院院长 发布:2025-01-21 03:57:20 浏览:622
法院执行经验 发布:2025-01-21 03:51:29 浏览:809
石家庄律师查询 发布:2025-01-21 03:32:42 浏览:108
具有法律效力的购房合同模板 发布:2025-01-21 03:23:46 浏览: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