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发布时间: 2022-08-20 20:00:45

『壹』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什么

在法律的范畴内,来讲到底源是不合适的,在道德底线钱讲法律也是扯淡的,但是我觉得这两个东西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在我看来法律基本上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我记得在法律中有一个规定就是在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公利益的同时要维护良好的道德风尚,这是法律的一条基本原则。

总结:

从这个案子可以看到,就算是法律有时候也不是万能的,更多意义上来讲,法律只是道德的最低限度,那个法律的规定,只是给法律的一个圆场说法而已。

『贰』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道德包含法律。
从规范的力度角度来讲,法律的规范力度要大于道德的规范力度。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区别如下:
1、法律与道德起源和存在的时间不同;
2、法律与道德的形成方式不同;
3、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不同;
4、法律与道德的使用范围虽有交叉但不完全相同;
5、法律与道德的外部约束力不同。
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
1、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价值指导;
2、社会主义道德对法的实施的促进作用;
3、社会主义道德可以弥补社会主义法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的不足。
社会主义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作用:
1、社会主义法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把社会主义道德的某些原则和要求加以确认,使之具有法的属性;
2、社会主义法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
法律与道德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同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不同部分,法律与道德又有显著的区别。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八十五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第九百九十五条 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第一千条 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

『叁』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分析: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八十六条 营利法人从事经营活动,应当遵守商业道德,维护交易安全,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六百六十条 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请求交付。依据前款规定应当交付的赠与财产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 第三十六条 社区矫正机构根据需要,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法治、道德等教育,增强其法治观念,提高其道德素质和悔罪意识。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应当根据其个体特征、日常表现等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工作和生活情况,因人施教。

『肆』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与区别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法律、道德都是行为规范,都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而规定的行动准则。

1、法律需要道德的奠基和撑持

道德的产生先于法律,古今中外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无不是以特定民族和国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石,并力求与道德相适应,相协调的。一个真正的法律制度必然蕴涵着道德精神。法律的实施不仅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且要靠群众在舆论上的支持。

2、道德的实施需要法律的强制保障

人们道德自律的增强不仅要靠教育,而且要靠法治。为道德立法有利于促使人们逐渐形成道德自律。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产生和形成的方式不同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道德是靠传统习惯、社会舆论通俗约成的,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

2、实施的范围不同

法律是对全社会成员的普遍要求,法律不仅仅是属于道德的事情,当然有些事情是道德范畴,也是法律范畴。

道德不是对全社会成员的普遍要求,因为有一些道德是特定成员提出的,如职业道德。

3、保证实施的方式不同

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道德则是非强制的,它完全依靠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

4、处罚的方式不同

违反法律必须受到法律的强制制裁。

违反道德将受到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良知的谴责。

5、法律和道德的调整范围不完全相同

法律是具备一定权威性,是要求每个人都遵守的,如果制定过于严格的话,那么人们容易造成违法,并且也不现实。

道德的调整范围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生活上,有些东西无法确定一个统一的、可操作的模式。

『伍』 论述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一、联系:

1、相互制约

法律是通过立法、实施并强制执行的, 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而道德则是通过科学、正确的评价, 推动法律的废除、修改以及实施等。制约道德或者不道德的行为, 都不会超越社会基本秩序的许可范围。

2、在内容上相互渗透, 相互重叠

在法律规章制度中, 会存在一些道德条款, 同样的, 在道德规范中, 也会有一些具有法律性质的条款。

法律中的很多规章制度都是通过道德规范演变而来的, 其中蕴含着道德精神;同样的, 在道德规范中, 也存在着很多具有法律性质的条款。尤其是在价值层面上, 两者之间更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可知, 两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重叠的。

3、在地位上相互转化, 相互吸收

法律和道德两者之间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 都是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体来说,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道德规范中所规定的, 在法律中也会有所体现, 这也就体现了道德法律化的结果, 可见, 两者是相互吸收的。

4、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作用

法律和道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的。在社会的发展中, 法律和道德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法律应是以道德为基础的, 切不可认为法律是万能的。因此, 只有将法律和道德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 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区别:

1、产生的时间不同

据史料记载, 法律最早产生于奴隶社会, 在当时, 人类经过不断地发展, 逐渐进入到了私有制经济时期, 统治阶级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 就产生了不成熟的法律体系。道德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的产生, 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道德, 例如:最初的宗教等等。

2、表现形式不同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强制制定、实施并执行的, 具有严格的程序性, 从而就使得法律具有强烈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而道德则是社会在潜移默化的发展过程中悄然形成的, 道德并没有具体的表现, 它是通过一个人的内心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规范的。

3、调整范围不尽相同

法律是对人的行为规范进行调整、规定, 并不涉及人的思想限制。而道德则更加全面, 对人的行为规范、思想等方面均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 在这其中, 更加注重对人的思想方面进行调整, 进而调整人的行为。

4、作用机制不同

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实施的, 若人违法犯罪, 就会依法受到处罚。而道德则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谴责的。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怎么样, 和法律并不相关。

5、内容不同

法律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两者是相等的, 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而道德则不同, 道德更注重对义务的强调, 对于权利的涉及少之又少,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两者之间的内容是存在一定区别的。

(5)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扩展阅读:

法律的门类

1、法律最初指国内法,只在一国主权范围内适用。随着国家间交流的频繁,国际法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法和国内法常常发生冲突,也随着冲突逐渐彼此协调。

2、虽然所有的法律体系处理的议题通常都是很类似甚至是一样的,不同的国家对于各种法律的分类和命名上通常都会不同。

3、最一般的区分为与国家密切相关的“公法”(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和规范私人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私法”(包括合同、侵权行为和物权法)。

4、在大陆法系中,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属于债法的一部分,信托法则在法令制度或国际公约下运作的。国际法、宪法、行政法、刑法、合同法、侵权行为法、物权法与信托法被视为“传统核心课题”,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可能更为重要的课题。

『陆』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一、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1、法律与道德存在三种基本关系:
(1)是道德的法律化;是道德的非法律化;是某些道德要求既可以法律化也可以非法律化。
(2)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条
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请求交付。依据前款规定应当交付的赠与财产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1)道德和法律都是上层建筑;
(2)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行为标准;
(3)法律是道德的重要载体。

『柒』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

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 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

  2. 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总之,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

综上所述,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有这辨证统一的关系,他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捌』 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法律与道德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同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不同部分,法律与道德又有显著的区别。法律与道德的区别:第一,法律与道德起源和存在的时间不同。第二,法律与道德的形成方式不同。第三,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不同。第四,法律与道德的使用范围虽有交叉但不完全相同。第五,法律与道德的外部约束力不同。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1.社会主义道德对法律的作用第一,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价值指导。第二,社会主义道德对法的实施的促进作用。第三,社会主义道德可以弥补社会主义法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的不足。2.社会主义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作用:第一,社会主义法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把社会主义道德的某些原则和要求加以确认,使之具有法的属性。第二,社会主义法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民法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热点内容
法国民法典离婚 发布:2025-01-21 02:18:53 浏览:992
承诺制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1 02:14:31 浏览:444
广告公司法 发布:2025-01-21 02:11:33 浏览:751
民法通则83条内容 发布:2025-01-21 02:03:26 浏览:975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定执行 发布:2025-01-21 01:30:39 浏览:209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条件关键 发布:2025-01-21 01:01:34 浏览:438
钜沃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1-21 00:55:41 浏览:951
劳动法提前解约赔偿 发布:2025-01-21 00:46:09 浏览:84
法院涉案款项 发布:2025-01-21 00:39:47 浏览:46
合同法代理制度 发布:2025-01-21 00:16:04 浏览: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