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法治
㈠ 河北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2019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及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依法行政考核工作,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依法行政考核,是指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基本要求进行的督促检查、考核评定及奖惩活动。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对所属行政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考核。司法行政部门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部署,具体组织进行考核工作,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实行双重管理部门的依法行政考核,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并听取其上级管理部门的意见;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当地人民政府应对其依法行政情况予以掌握,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其上级管理部门。
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第五条依法行政考核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客观公正、公众参与,统一组织、分级负责的原则。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执法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作为本地区、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依法行政考核工作负总责,进行认真部署和督导。第二章考核内容第七条依法行政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的情况;
(二)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和实施的情况;
(三)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情况;
(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情况;
(五)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情况;
(六)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取得实际效果的情况。第八条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的考核内容:
(一)建立健全政府常务会议和部门领导班子会议会前学法、法制讲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等领导干部学法制度。
(二)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前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拟任地方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任职前考察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依法行政情况。
(三)完善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将法律知识测试列入公务员录用考试内容。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法律顾问的公务员应当取得法律职业资格。
(四)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通用法律知识培训、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将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五)各级行政学院和公务员培训机构举办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班,把依法行政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第九条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的考核内容:
(一)健全政府立法制度。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及时出台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立法项目,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制度和机制。
(二)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制度。严格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加大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力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对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印发。建立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评估和清理制度。
(三)严格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配套制度和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建立健全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明确职责权限。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机制,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的载体,及时更新政府网站发布的信息。
(四)完善和实施行政监督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法院依法实施的监督,上级行政机关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等专门监督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积极接受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
(五)健全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度。明确问责主体和权限、对象和事由、程序和方式。坚持有责必问。
(六)健全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建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推进依法行政领导机构,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督促指导、监督考核。建立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制度和向上一级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制度。深入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创建活动,培育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㈡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
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全民普法工作。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紧围绕服务“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普法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二、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学习教育,加强国旗法、国歌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学习宣传。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持续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推动宪法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深入宣传民法典,全面提升民法典普法质量,让民法典深入人心。深入宣传与国家安全、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三、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把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与法治实践、诚信建设相结合、相衔接;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不断提升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严格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重点抓好“关键少数”,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考评干部的重要内容。强化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加快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四、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坚持依法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专项治理有机结合,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大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法治乡村(社区)建设,深化依法治企、依法治校、依法治网,加大普法力度,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应急状态下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京津冀法治宣传教育协同发展,促进区域普法效能和社会治理水平提升。五、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把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各环节,开展实时普法,制定分领域精准普法工作指引。加大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力度,使典型案事件依法处理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精准普法,推进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普法品牌。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坚持集中宣传教育与经常宣传教育相结合,重在常态化、制度化,把普法融入法治实践、基层治理和日常生活。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法治文化建设纳入全市文化发展大局,推动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基本实现乡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覆盖。丰富法治文化产品,支持创作和传播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培育富有天津特色的法治文化精品。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七、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严格落实普法责任清单,开展普法责任制落实履职评议。充分发挥落实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的作用,逐步形成清单管理、跟踪提示、督促指导、评估反馈的管理模式,压实普法责任。八、推动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组织实施好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强普法工作队伍建设,强化能力培训和人才培养。健全普法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奖惩制度,做好中期评估和终期检查,加强检查结果的运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促进本决议有效实施。
㈢ 河北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及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依法行政考核工作,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依法行政考核,是指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基本要求进行的督促检查、考核评定及奖惩活动。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对所属行政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考核。政府法制机构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部署,具体组织进行考核工作,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实行双重管理部门的依法行政考核,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并听取其上级管理部门的意见;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当地人民政府应对其依法行政情况予以掌握,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其上级管理部门。
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第五条依法行政考核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客观公正、公众参与,统一组织、分级负责的原则。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执法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作为本地区、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依法行政考核工作负总责,进行认真部署和督导。第二章考核内容第七条依法行政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的情况;
(二)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和实施的情况;
(三)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情况;
(四)规范行政执法的情况;
(五)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情况;
(六)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取得实际效果的情况。第八条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的考核内容:
(一)建立健全政府常务会议和部门领导班子会议会前学法、法制讲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等领导干部学法制度。
(二)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前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拟任地方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任职前考察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依法行政情况。
(三)完善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将法律知识测试列入公务员录用考试内容,对拟从事行政执法、政府法制工作的公务员进行专门法律知识考试。
(四)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通用法律知识培训、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将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五)各级行政学院和公务员培训机构举办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班,把依法行政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第九条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的考核内容:
(一)健全政府立法制度。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及时出台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立法项目,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制度和机制。
(二)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制度。严格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加大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力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建立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评估和清理制度,政府规章每隔5年、规范性文件每隔2年清理一次。
(三)严格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配套制度和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建立健全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明确职责权限。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机制,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的载体,及时更新政府网站发布的信息。
(四)完善和实施行政监督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法院依法实施的监督,上级行政机关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层级监督,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积极接受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
(五)健全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度。明确问责主体和权限、对象和事由、程序和方式。坚持有责必问。
(六)健全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建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推进依法行政领导机构,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督促指导、监督考核。建立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制度和向上一级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制度。深入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创建活动,培育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加强法制机构建设,使其规格、编制与其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充分发挥其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