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论丛
⑴ 郭树理的发表论文
1. 郭树理、熊瑛子:桑兰赴美诉讼案的法律问题分析,载《中国审判》2011年第6期。
2. 郭树理、宋彬龄:论兴奋剂案件中双方的专家证据力量之平衡——以国际体育仲裁院专家证据制度为视角,载《法学评论》2012年第1期。
3. 郭树理:奥运会仲裁机构及法律精神,载《检察风云》2012年第17期。
4. 郭树理:北京奥运体育仲裁的理论与实践,载《法治研究》2010年第2期。
5. 郭树理、李倩:奥运会特别仲裁机制司法化趋势探讨,载《体育科学》2010年第4期。
6. 郭树理:禁止限制贸易行为理论与职业体育运动中的处罚措施——以加拿大实践为例,载《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第7期。
7. 郭树理:世界杯球票销售的法律问题,载《检察风云》2006年第15期。
8. 理查德·H.麦克拉伦、周青山、郭树理:体育仲裁机构的独立性,载《仲裁研究》2006年第3期。
9. 郭树理、黄莹:美国反兴奋剂机构的仲裁制度,载《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0. 郭树理:足球与法律,载《读书》2007年第7期。
11. 郭树理、周青山:南非体育法律制度初探,载《西亚非洲》2007年第7期。
12. 郭树理:体育判例对美国法律制度发展的促进,载《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13. 郭树理:日本体育仲裁制度初探,载《浙江体育科学》2008年第1期。
14. 郭树理、夏骄阳:安全保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关键问题,载《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8年第3期。
15. 郭树理、王蓉:奥运会体育仲裁中的临时措施探讨,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16. 郭树理、肖浩:奥运会志愿服务法律责任问题初探,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4期。
17. 郭树理、周小英:奥运会特别仲裁管辖权问题探讨,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18. 郭树理、夏骄阳:论国际奥委会的国际法主体资格,载《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19. 郭树理:国际体育仲裁院与体育纠纷法律救济机制,载《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20. 郭树理:体育组织内部纪律处罚与纠纷处理机制的完善——以中国足球协会为例,载《法治论丛》2003年第3期。
21. 郭树理:意大利体育法律实践初探,载《浙江体育科学》2003年第4期。
22. 郭树理:内地澳门继承制度之法律冲突及其救济,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年第3期。
23. 郭树理:建立中国体育仲裁制度的设想,载《法治论丛》2004年第1期。
24. 郭树理:CAS体育仲裁若干问题探讨,载《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5期。
25. 郭树理:奥林匹克体育仲裁制度与中国,载《法学》2004年第11期。
26. 郭树理:不方便法院原则在中国的适用,载《法学杂志》1999年第6期。
27. 郭树理:国际体育仲裁院体育仲裁制度评述,载《体育与科学》2002年第6期。
28. 郭树理:《布鲁塞尔公约》在德国的实施情况述评,载《德国研究》2002年第2期。
29. 郭树理:如何利用信息网络研究国际经济法,载《科技与法律》2002年第1期。
30. 郭树理、刘冰:舆论监督、新闻炒作与刑事司法,载《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31. 郭树理:西欧国家晚期仲裁立法改革述评──以英国、比利时、琠典为例,载《中国对外贸易》2002年第2期。
32. 郭树理、刘进:“依法治市”含义之我见,载《理论与现代化》1999年第3期。
33. 郭树理:国际民商事管辖权冲突及其救济——对中国实践的考察,载《法学》2000年第7期。
34. 郭树理:民商事仲裁制度: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之妥协,载《学术界》2000年第6期。
35. 肖永平、郭树理:欧盟统一国际私法的最新发展——民商事司法文书及司法外文书域外送达事项的合作与协调,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2期。
36. 郭树理:欧盟统一国际破产法运动的最新进展,载《欧洲》2001年第4期。
37. 郭树理:德国法律文化散论,载《德国研究》2001年第3期。
38. 郭树理、郑德成:我国区际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探讨,载《政法论丛》2001年第4期。
39. 郭树理:《海牙民商事司法文书与司法外文书域外送达公约》述评,载《比较法研究》2002年第2期。
40. 史蒂芬R·奥顿、郭树理: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到布什诉戈尔案看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两百年,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3期。
41. 刘进 、郭树理:《商业银行法》实施的障碍及其对策,载《改革与理论》1998年第6期。
⑵ 俞亮的学术成果
1、《证据相关性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2、《刑事诉讼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3、《美国刑事诉讼法(美国法律文库)》(译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4、《律师学》,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9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义与论证)》,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月。
6、《证据法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8月。 1、《关于构建有中国特色少年法院的若干思考》,《中国青年研究》(核心期刊), 2010年第1期;
2、《法国检察院刑事职权初探》, 《唯实》, 2009年第10期;
3、《法国检察体制变革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9年第8期全文收录),2009年第2期
4、《夹在雅各宾模式和欧洲模式之间的法国检察院》,《美中法律评论》, 2009年第3期;
5、《评熊振林案中的刑事程序缺失》,《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6、《对我国刑事审级制度的反思》,《法学评论》(核心期刊,CSSCI收录), 2007年第3期;
7、《档案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规则》,《北京档案》(核心期刊), 2007年第4期
8、《关于打击经济犯罪刑事立法政策的思考》,《经济经纬》(核心期刊,CSSCI收录) , 2006年第1期
9、《论影响死刑存废的公共观念及其调整》,《犯罪与司法心理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10、《论司法能力与法官素质》,《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1期。
11、《缺席审判中的事实认定》,《人民法院报》,2005年12月6日。
12、《中国的司法官应当年轻化》,《中国政法大学校报》, 2005年3月10日第84期
13、《品格证据初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核心期刊), 2004年第5期
14、《我国民事审级制度的重塑》,《南京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收录), 2004年第3期
15、《现代司法理念与法官制度》,《民主与科学》, 2004年第4期
⑶ 朱谦的学术论文
1.《跨区域水污染防治机制亟待完善》,《上海法治报:法治论苑》2013年4月3日。
2.《环评文件: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核心》,《上海法治报:法治论苑》2013年2月27日。
3.《环境保护法修订中的限期治理制度探讨》,《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4.《上市公司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探讨》,《法学评论》2012年第6期。
5.《上市公司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披露的制度约束与衔接——以“紫金矿业行政处罚案”为切入点》,载《法学》2012年第7期。
6.《城市规划环评中公众意见的表达途径——以厦门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座谈会为例》,载《城市规划》(CSSCI期刊)2012年第6期。
7.《上市公司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披露的重大性标准研究》,《法治研究》2012年第10期。
8.《地铁安检机环境安全的法律思考》,《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9.《环保法修订应该突出政府环境信息的主动公开》,《环境经济》2012年第11期。
10.《我国海洋溢油突发事件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之检讨》,《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年第3期。
11.《公众参与环境行政决策的困境及其出路》,《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年第1期。
12.《突发环境事件中企业环境信息通报义务之研究》,《中国环境法学评论》2012年版。
13.《理性对待海洋环境污染事件中的信息通报义务——从蓬莱19-3号油田溢油事件说起》,《法学》2011年第9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1期转载)。
14.《水污染防治法第73条与第74条选择适用问题探讨》,《公民与法》2011年第10期。
15.《架空的环评制度》,《中国改革》2011年第8期。
16.《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环保部门需要公开吗?》,《环境保护》2011年第2期。
17.《水污染防治法第74条法律适用之一:直接排放污染物超标如何进行行政处罚?》,《环境保护》2010年第17期。
18.《水污染防治法第74条法律适用之二:间接排放污染物超标如何进行行政处罚?》,《环境保护》2010年第18期。
19.《对特定企业集团的环评限批应谨慎实施——从华能集团与华电集团的环评限批说起》,《法学》2009年第8期。
20.《环境公共决策中公众个体参与之缺陷及其克服》,《法学》2009年第2期。全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9年第5期转载。
21.《公众环境公益诉权属性研究》,《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22.《企业环境信息与银行信贷风险之保障》,《东方法学》2009年第1期。
23.《抗争中的环境信息应该公开——厦门PX项目及其城市总体规划环评的法律思考》,《法学》2008年第1期。全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8年第5期转载。
24.《环评法第31条法律适用之困境分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全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2008年第7期转载。
25.《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及其例外分析》,《学习论坛》2008年第2期。
26.《透视环境法中的权力与权利基础》,《公法评论》2008年第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27. 《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生态补偿问题探讨》,《动物福利法治:焦点与难点》,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8. 《环境民主权利构造之价值分析》,《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5期。
29. 《环境民主权利构造的路径选择》,载《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30. 《突发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中环境信息公开法律问题研究》,《法律科学》2007年第2期,
31. 《环境法的权利基础——以财产权、生命健康权为中心的考察》,载《江海学刊》,2007年第2期。
32. 《反思环境法的权利基础——对主流环境权观点的一种担忧》,载《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33. 《清洁发展机制国内立法中的法律问题探讨》,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34. 《企业环境信息强制性公开法律问题研究》,《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35.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立法缺陷与执法困境——从法律责任的角度审视》载《中国环境法治》第一卷,2006年版。
36. 《环境知情权的缺失及其补救——重开县井喷事故切入》载《法学》2005年第6期。
3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及其法律正当性干预》,《中国农村土地》2006年第2期。
38. 《股权分置改革与中小投资者利益自保护》载《21世纪法学评论》2005年第3期,(境外刊物)独著。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海外财政与金融》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
39. 《环境知情权的制度构建》载《环境与资源法论丛》第六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0. 《论环境知情权的价值基础》,《政法论丛》2004年第5期。
41.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环境信息公开之价值分析》,《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42. 《限期治理决定权中的法律问题研究》,《法律适用》2004年第9期。
43. 《环境权问题:一种新的探讨路径》,《法律科学》2004年第5期。
44. 《公开发行股票核准的撤消法律问题研究》,《法律科学》2003年第5期。
45. 《公开要约收购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之保护》,《法学》2003年第8期。
46. 《环境科学对环境法的影响分析》,《环境保护》2003年第11期。
47. 《环境保护中的权力与权利配置》,《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全文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9期转载。
48.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立法的缺陷及其补救》,《法学》2002年第7期。
49. 《内幕信息接受人法律规制的比较研究》,《东吴法学》2003年号。
50. 《论环境权的法律属性》,《中国法学》2001年第3期。
51. 《公司对外担保无效的法律责任探讨》,《当代法学》2002年第12期。
52. 《我国环境行政程序立法之现状透视》,《东吴法学》2002年号。
53. 《股东会罢免董事法律问题研究》,《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3期。
54. 《短线交易法律问题研究》,《法商研究》2000年第5期。
55. 《虚假陈述的表现形式及其认定》,《政法论丛》2001年第2期。
56 《论董事的罢免》,《经济法论丛》,方正出版社,2001年第4卷。
57. 《中美反倾销制度比较》,《比较法在中国》,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卷。
58. 《对公众环境权私权化的反思》,《中国环境管理》2001年第4期。
59. 《论环境权与环境行政权的关系》,《中国环境管理》2001年第6期。
60. 《我国公司对外担保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民商法论丛》,2002年第23卷。
61. 《公司不能为本公司股东的债务担保——也谈对〈公司法〉第63条第3款的理解》,《法律适用》2003年第11期,独著,并获《法律适用》“南通杯”有奖征文三等奖。
62. 《论对从属公司债权人的法律保护》,《外国经济与管理》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1999年第5期全文转载。
63. 《美国环境法上的公民诉讼制度及其启示》,《世界环境》1999年第3期。
64. 《守住无形资产——中美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比较》,《国际贸易》1997年第1期。
65. 《中美反倾销法律制度比较》,《国际贸易问题》1997年第12期。
66. 《英国的银行抵销权制度及其启示》,《国际金融》1997年第4期。
67. 《美国银行的抵销权制度及其借鉴》,《国际金融研究》1996年第10期。
68. 《亦谈我国商业银行是否有权直接扣划存款人的存款──兼与凌新同志商榷》,《上海金融》1996年第7期。
69. 《中国内地与香港上市公司收购制度之比较》,《港澳经济》1996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1997年第1期全文转载。
70. 《略谈商业银行的保密义务》,《现代金融》1996年第6期。
71. 《大型基础设施利用外资存在的若干问题探讨》,《法学论坛》1996年第4期。
⑷ 上海政法学院是几本院校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一本,二本的概念。上海政法学院,简称“上政”,是上海市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丝绸之路”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培养院校、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
学校师资概况
截至2022年5月3日,学校有教职工800余人,专任教师6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近5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160余名教师具有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资格。
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上海市中青年法学家(杰出青年法学家)、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浦江人才、曙光学者等一批优秀教师。
一批专家在国内外重要学会、国际组织担任会长、主席等重要学术职务。此外,学校还聘请了国内外学术界、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200余人为客座、兼职教授。
⑸ 法治论丛 是2014北大核心吗
不是北大核心的,北大核心目录可以到原上草论文查询,电子版的。相关期刊论文发表可向原上草论文了解。
⑹ 孙放的独立发表学术论文
1.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政府投资法价值取向,载《行政与法》2010年第2期;
2.论政府投资法价值取向,载《安徽法律评论》2009年第12期;
3.次债衍生品市场的“信息溶散”与法律监管制度,载《法治论丛》2008年第6期;
4.金融衍生品的本质特征及其监管制度,载《财经科学》(CSSCI)2009年第4期;
5.我国会计信息话语权的法律完善路径再思考——以权力的配置为中心,载《审计与经济研究》(北大核心)2009年第4期;被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 财务与会计》2009第10期;
6. “信息溶解性扩散”的特征及应对,载《中国国情国力》(CSSCI 拓展版)2009年第3期;
7.我国开征物业税的土地理论分析与法律建构,载《改革与战略》((北大核心)2008年第1期;被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财政与税务》2008第05期;
8.从《物权法》谈我国开征物业税的法律基础,载《财会月刊》(北大核心))2007年第11期,被引频次5;
9.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法律制度构建初探,载《特区经济》(北大核心)2007年第10期;
10.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法律制度设计,载《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被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投资与证券》2007第12期;
11.我国长三角技术转移体系法律制度构建,载《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2.试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话语权的配置—一种建设创新型国家与经济安全体系的思考,载《创新型国家与经济法研究》2006年第1期;
13.长三角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之法制架构,载《法治论丛》2006年第2期;此文荣获2005年11月第二届长三角法学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
14.新“两法”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话语权法律制度配置,载《美中经济评论》2006年第10期;
15.我国商业银行衍生品创新的法律规制,载《金融经济》2005年第10期;
16.《我国发地产相关法律关系的和谐构建初探——以房地产证券化为研究视角》,载《和谐社会与制度构建——2007年上海政法学院学术论坛》,2007年12月第1版。
(上述科研数据来源于“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⑺ 杨小军的主要科研成果
主编《行政法》,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主编《行政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杜1989年版。
副主编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独著《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
主编《行政法学基础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主编《行政诉讼法学》,陕西旅游出版杜1999年版。
主编《行政法治探索》,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主编《行政强制与行政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副主编高等法律职业教育教材《行政法原理与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独著《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版。
独著《行政处罚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合著《法定行政程序实证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6月版。
分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独著《国家赔偿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独著《重大行政案件选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独著《行政诉讼问题研究与制度改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
主编《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年10月。
“二十世纪西方国家行政权的扩张”,《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
“法院主持行政诉讼中的几个问题”,《政治与法律》1987年第1期。
“试析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差异”,《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
“关于检察机关参加行政诉讼的探讨”,《法学与实践》1988年第2期。
“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思考”,《法律科学》1991年第2期,该文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转。
“内外行政法律关系的理论与实践”,《法学研究》1993年第1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1993年第6期全文转载。
“关于建立与完善行政法学分论体系的思考”,《法律科学》1994年增刊。
“行政诉讼补证问题探析”,《当代法学》1998年第3期。
“析行政诉讼上的授权与委托”,《法商研究》1998年第3期,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199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行政处罚量化理论探析”,《法律科学》1998年增刊。
“政府机关推行合同管理应当遵守的若干法律规则”,《经济改革》1998年第4期。
“我国行政法治的发展——制度与理论”,《人文杂志》1998年增刊。
“关于仲裁与第三人的法律思考”,《经济改革》1998年仲裁专刊。
“论行政合同的特征、法律性质”,《行政法学研究》1998年第2期。
“试论行政强制措施与刑事强措施的区别及其与行政诉讼的关系”,《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199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依法行政的概念新探”,《东吴法学》1998年号,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经验的民主与理性的宪政”,《法治研究》,1998年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正确认识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基本模式”,《中国法学》1999年第6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
“关于行政认定行为的法律思考”,《行政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
“行政强制设定权的原则与规则”,《求是学刊》2000年第4期。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与归责标准”,《法学研究》2003年第2期。
“怠于履行行政义务及其赔偿责任”,《中国法学》2003年第6期。
“行政被告资格错别“辨析”应该改成“辨析””,《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司法制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程序违法撤销与重作行政行为的限制”,《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对行政复议书面审查方式的异议”,《法律科学》2005年第4期。该文被在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5年第10期上全文转载。
“怠于履行职责的国家赔偿责任”,《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国家赔偿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法学》2005年第1期。
“和谐社会与纠纷解决制度”,《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5月号
“行政诉讼案件理论的发展与检讨”,《政法论坛》2005年第5期。
“中国国家赔偿法的立法与实践”,《中国法律》2005年12号。
“行政法律规范的冲突”,《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会议纪要’与行政诉讼”,《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6期。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影响与利害关系”,《法治论丛》2006年第4期。
“完善纠纷解决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完善纠纷解决机制,构建和谐社会”,载于《和谐社会建设与纠纷解决法律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5月版。
“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资格认定标准之检讨”,《法商研究》2007年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
“契约与依法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
“我国刑事赔偿范围辨析”,《人民检察》2007年第18期。
“契约对行政职权法定原则的影响及其正当规则”,《中国法学》2007年第5期。
“政府应急法制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中国应急管理》2007年第11期。
“从兰州牛肉拉面最高限价看政府如何依法行政”,《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第2期。
“国家赔偿制度革新与国家赔偿法的修改”,载于《宪法与行政法治演讲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坚持科学发展观,完善行政立法”,载于《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拒绝签字致孕妇胎儿双死亡案件的法律分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从法律视角看服务型政府”,《法治论丛》2008年第6期。
“市民要看政府‘账本’的法律分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第1期。
“试论行政作为请求权”,《北方法学》2009年第1期。
“行政不作为形式及其违法性”,《重庆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行政不作为问责的性质与构成要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独著。
“论公民的政府信息知情权”,《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若干法律问题”,《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反思”,《法商研究》2009年第4期
“创新体制机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载于《政府法制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的作用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10月。
“校园绑架案引发的‘公开’讨论”,《人民法院报》2009年12月20日。
参编法学研究生精品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22章,行政赔偿,5万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5月版。
“消费券的法律问题”,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2009年3月10日。
“扩大住房公积金用途的法律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2009年4月23日。
“重视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宣传教育的建议”,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52号。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建议”,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59号,2009年11月11日。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家经济权益”,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46号,2010年5月18日。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潜伏’性缺陷”,《海峡法学》2010年第1期。
“城管执法机构性质与城管执法体制”,《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全裸’乡政府所公开的信息”,《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4期。
“契约与依法行政”,《全球时代下的行政契约》,2010年6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契约与行政职权法定原则”,《全球时代下的行政契约》,2010年6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国家赔偿法修改问题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城管执法机构性质与城管执法体制”,《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全裸’乡政府所公开的信息”,《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4期。
“官员问责从风暴走向常态 2009年被问责官员超7000”,2010年01月2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规范执法裁量权的制度建设”,《学习时报》2010年5月3日。
“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载于《科学发展与行政改革》,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年出版。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家经济权益”,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46号,2010年5月18日。
“民族地区矛盾纠纷调处的问题与建义”,国家行政学院送阅件第84号,2010年10月28日。
⑻ 林维的专著
1:《间接正犯研究》,独立著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2:《妨害对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罪的认定与处理》,独立著作,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论文:
1:《选择性罪名适用的探讨》,《人民检察》1997年第8期;
2:《共同混合过错新探》,《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第8期;
3:《间接实行犯概念和构成的比较研究》,《法商研究》199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
学复印资料《法学》199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4:《论前科的定罪价值》,《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第6期;
5:《论我国单行刑事立法对没收财产刑的发展》,《河北法学》1996年第1期;
6:《毒品累犯辨析》,《法学杂志》1994年第5期;《刑法问题与争鸣》2001年第4辑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论罪名的层次》,《法商研究》1994年第五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199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8:《略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犯罪的罪名》,《法学与实践》1994年第2期;
9:《刑法预期成本略论》,《法学》1994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学》1994年第5期全文转载。
10:《法定刑新探》,《法治论丛》1995年第六期;
11:《侵犯著作权探微》,《法学》1994年第12期;
12:《论我国单行刑事立法对罚金刑的发展》,《法治论丛》1995年第2期;
13:《台湾公平交易刑法浅析》,《广东法学》1994年第3期;
14:《〈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适用若干问题研究》,《法治论丛》1995年第4期;
15:《犯罪学理论的新透视》,《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第5期;
16:《刑法中致人伤、亡规定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第3期;
17: 《抢劫罪特别类型研究》,《人民检察》1999年第1期;
18:《论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新刑法施行疑难问题研究与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
19:《加重抢劫罪内容的理解和适用》,《新刑法施行疑难问题研究与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
20:《贪污罪主体研究》,《刑事司法指南》2000年第1期,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1:《海峡两岸金融犯罪比较研究》,获中国犯罪学会1996年年会论文一等奖,《中国当代的罪与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怎样学好刑法各论》,《学习辅导》(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1999年第2期;
23:《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研究》,《刑事法判解》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4:《刑法归责构造的欠缺----以丢失枪支不报罪为中心》,《刑事法判解》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5:《刑法学1999年会研究综述》,《新刑法的理论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26:《有错的不是测谎仪》,《南方周末》2001年5月24日;
27:《宪法的生命》,《中国青年报》2001年9月5日;
28:《论未成年人犯罪刑罚适用的原则》,《青少年犯罪研究》2001年第3期;
29:《论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适用----以晚近司法解释为中心》,《法商研究》200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0:《法也容情》,《法律与生活》2001年10期;
31:《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研究》,《刑事法判解》2001年第四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2:《论准刑事司法解释的形成与发展》,《刑事法评论》第11卷;
33:《对台湾法院刑事判决之认可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3期;
34:《略论自由裁量权及其判决展示和控制》,《人民司法》2003年第1期(获年度论文二等奖);
35:《抢劫罪对象研究》,《检察业务指导》第五辑;
36:《走进前南国际法庭》,《法制日报》2003年7月3日;
37:《保护弱者不能违背客观公正》,《检察日报》2003年12月29日。
⑼ 王利荣的发表论文
1.《罪犯改造价值与冲突》,载《法学研究》,(被高校文科文摘转载),2001年第01期
2.《对常见犯罪量刑基准的经验分析》,载《法学研究》,2009年02期
3.《简论未成年人教养体制改革与立法》,载《现代法学》,1993年02期
4 .《论刑罚配置中的法官裁量权》,载《中外法学》,2005年04期
5.《多维视角下的犯罪评价 》,载《犯罪研究》,2003年第02期
6.《秩序整合与法律示范》,载《中外法学》,2000年04月
7.《论行刑教育化》,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02期
8.《刑法理性与规则意义》,载《人文杂志》,2002年第02期
9.《制度性教养的命运与立法选择》,载《中外法学》,(《理性与秩序》转载,储槐植,陈兴良主编),2001年06月
10.《依法治国与法文化传统.》,载《 探索》,1998年第02期
11.《对推进中国法治的几点思考》,载《探索》, 1998年06期
12.《中国社会转型期间的犯罪对策》,载《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1年01期
13.《百年狱制改良的两大历史关联》,载《犯罪与改造研究》, 1999年05期
14.《以权力制约权力》,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2年04期
15.《完善并处罚金执行规则与制度的基本思考》,载《财产刑执行的调查与研究》,赵秉志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11月
16.《论行刑权的两种走势》,载《政治与法律》, 2001年第03期
17.《劳教制度执行管理研究》,载《法学》, 2001年第06期
18.《完善犯罪预防的重要尝试》,载《人民检察》, 2003年1月
19.《寻找行刑法的原动力》,载《法学评论》, 2000年1月
20.《关于“重返社会”的再探讨》,载《中国监狱学刊》,(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 2001年02期
21.《只有创新,才有特色》,载《中国监狱学刊》 , 2000年01期
22.《再谈假释适用》,载《中国监狱学刊》 , 2002年04期
23.《宋代劳役监初探》,载《中国监狱学刊》,(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 1997年02期
24.《我国行刑法制的现状与趋势》,载《刑事法评论》,陈兴良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06卷
25.《暂缓不起诉,并无不当》,载《社会科学报》,2003年4月17
26.《从个案尝试看法律的生长点》,载《社会科学报》, 2003年7月13
27.《也谈管制刑的法律调整》,载《中国刑事法杂志》,(被中国监狱学刊转载),2000年第04期
28.《检察权与执行权的互动研究》,载《金陵法律评论》 ,2002年4月
29.《减刑运作与刑罚的合理弹性》,载《云南法学》, 2002年2月
30.《对非法经营罪的认定与处罚》,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2年3月
31.《自由刑执行中的若干法律问题》,载《山东法学》,(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999年第01期
32《减刑运作与刑罚合理弹性》,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年01期
33.《论刑事执行制度与法律的完善》,载《北京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0年04期
34.《完善未成年人教养制度的思路》,载《青少年犯罪研究》 ,(刊于《青少年犯罪问题》),1997年05期
35.《抗日根据地的狱制特色》,载《现代法学》,1991年06期
36.《劳动改造是中国行刑理论的核心》,载《探索》,1993年05期
37.《关于非法经营罪的认定与处罚》,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38.《从传统劳役刑看中国行刑制度的发展》,载《中外监狱史研究文集》,法律出版社,2002年07期
39.《人性与刑罚 刑法适用问题研究》,长安出版社,2002年10月
40.《关于金融犯罪认定的若干思考》,载《犯罪认定与刑罚研究》,重庆出版社,2000年07月
41.《也谈完善刑事执行法制的基本思路》,载《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2.《刑事执行中关键技术的运用和创新》(与聂宁、宗雄信合著),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3.《我国行刑权的合理构建》,载于《刑事法评论》,陈兴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09卷
44.《关于假释适用的若干认识》,载《广西政法干部管理学报》,2003年01期
45.《论刑事执行监督的法律根据》,载《司法改革与理性选择》,重庆出版社2002年7月
46.《完善犯罪预防的重要尝试——谈我国第一个“社会服务令”》,载《人民检察》,2003年03期
47.《从司法预防视角谈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思路》,载《法治论丛》,2004年02期
48.《什么影响了我们的评判?——对一桩刑事案例的调查分析》,载《金陵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9.《刑罚、行刑法新解》,载《现代法学》 , 2001年第04期
50.《社区矫正制度化的若干建议》(与万菁合著),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1.《普通累犯制度的法律解析》,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06期
52.《犯罪学理论研究的现实困境》,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3.《加强自由刑执行监督之我见》,载《人民检察》,2005年23期
54.《推进社区矫正制度化的若干重要问题》,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5.《罪犯改造新模式的法理基础》,载《法学论坛》,2006年第04期
56.《是历史清算,还是范式转换》,载《理性与秩序》,储槐植,陈兴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08月
57《论量刑的合理性 》,载《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03月
58.《解释犯罪与价值中立》,载《现代法学》,2004年02期
59《 犯罪与法律责任的均衡之义》,载《法治论丛》,2008年05期
60.《强制戒毒的现制调整与合理定位——实施<禁毒法>的两大要点》,载《犯罪学论丛》(第七卷),王牧主编,2009年09期
61.《<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法案理应搁置》,[司法部重点课题《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刑法热点问题研究——惩治毒品犯罪的理论与实践》(07SFB1005)的部分成果],载《法学论坛》,2009年04期
62.《也是犯罪与责任相均衡——对附条件“犯罪赔偿”的价值分析》,载《法律科学》,2009年04期
63.《场所强戒由谁监督?》,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9年05期
64.《案外情节与人身危险性》,载《现代法学》,2006年04期
65.《“组织涉黑”性质的界定及其引申》,载《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66.《利用职务便利承揽设计业务获利的行为如何定性》,载《人民检察》,2010年14期
70.《国际社会处罚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基本经验》(与范玉合著),载《中国审判》,2011年02期
71.《社区矫正应向何处去——以重庆市试点情况为切入点》,载《刑事法评论》,陈兴良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01期
72 .《再谈社区矫正制度方案的调整——以〈刑法修正案〉(八)的公布实施为视角》(合著),载《社会科学战线》(与郝川合著),2011年第04期。
73.《涉黑犯罪财产之没收与追缴》,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05期
74.《限制死刑适用的司法途径――对内地某中等城市死刑裁量的考察分析 》,载《刑法评论》(第8卷),赵秉志主编 ,法律出版社,2005年12月
75.《我国刑罚体系结构再协调问题之思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为分析样本》,载《中国检察官》,2011年13期
76.《刑事执行中的检察监督》,载《中国检察》(书名),检察出版社,2003创刊卷
77.《应确立常见犯罪的量刑规则——以许霆案为视角》,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4期
78.《我国刑罚体系结构再协调问题之思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为分析样本》,载《法商研究》,2011年03期
79.《未成年人收容处遇的现实阻却——从向度关系视角》(与蔡伟文合著),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02期
80.《划分盗窃犯罪圈的基本规律》,载《现代法学》,2011年第04期
81.《简谈劳教强戒模式》,载《犯罪与改造研究》, 2003年02期
82.《合理调整长期自由刑执行的杠杆》(合著),[2010年教育部重点项目“文本何以承载其重——破解量刑合理性的路径”](项目编号:10XJA820004)的阶段性成果),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05期,转载《刑罚体系结构的改革与完善》,赵秉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07月
83.《建立量刑规则体系与判罚说理机制》,载《检察日报》,2013年01月25日
84.《记载量刑经验的制度方式——以〈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为分析样》(与张孟东合著),载《人民司法》,2012年23期
85.《再谈监禁刑执行变更范式的转换.Reconsideration of the Conversion of Change Type of Imprisonment Enforcement》,载《政法论丛》,2012年06期
86.《开启理性判罚之门——由公诉人建议量刑谈起》(与娄永涛合著),载《理论月刊》,2013年02期
87.《社区戒毒康复机制研究——以贵州“阳光工程”为分析样本》(与张凯伦合著),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8.《专家学者谈瘦肉精与食品安全监管》(与李洁等合著),载《中国审判》,2011年05期
89.《“慎罚”的当代诠释——由《刑法修正案(八)》展开.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of Cautious Punishment:Comment on 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8)》,载《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90.《为重构刑罚学说寻求新方法》,载《法学研究》,2013年01期
91.《新增禁令于管制的理性诠释》,载《当代法学》,2013年06期
92.《改写历史的两种手法:再论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合著),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93.《修法视阈:证据犯罪罪名体系的重构》(合著),载《江苏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94.《社区矫正语境中的观护与观察》(与程炀合著),载《海峡法学》,2014年01期
95.《完善审判权运行机制 着力化解涉诉信访》,载《人民法院报》,2014-05-01
96.《检视“打黑”对策》,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03期
97.《判罚结论的理性证立——由量刑说理切入》(与张孟东合著),载《法律科学》,2015年06期
98.《论量刑情节的侦查取证》(与揭萍合著),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99.《后劳教时代预防犯罪资源的再利用》(与张凯伦合著),载《法律适用》,2016年03期
100.《毒品消费与供给关系实证分析——以江西省毒情为样本》(与揭萍合著),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101.《对“运动式”治理毒品的反思——由N市“百城禁毒会战”的开展切入》(与揭萍合著),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