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个道德难题
1. 关于道德难题的小故事有什么
1.路上捡到钱包,是你选择揣自己兜里?还是选择揣自己兜里?或者还是选择揣自己兜里?
2.看到有人偷东西,你是假装没看到?还是假装没看到?或者还是假装没看到?
3.坐车时看到有9个月的孕妇,你是不让座?还是不让座?或者还是不让座?
4......................
2. 101个道德难题的内容简介
《101个道德难题》是真事和虚构的故事的混合,也是哲学理论和哲学沉思的混合。所以,这不是一本书后带着答案的逻辑谜题集——因为伦理学不是干这个的。这里提供的,实际上是101个想法、理念、主意,或者甚至是101个思想实验。所以,这书要想看得有意义,就得慢着来;另外,如果你想完全抛开后面的讨论自己来琢磨这些问题,那可千万别犹豫,立刻动手。因为,虽然说这些讨论也可以充上一充问题的解决方案,但它实际上并不是这种东西:它们在那里,只是想为对话——读者与这本书的对话——做一点贡献。所以,如果你在书里看到什么“政治”主张或者事实方面的陈述结果“不为它们所容”(也许是放在括号里偷偷溜进来的),读者也完全无需因此就生了厌恶之心,然后拿它来砍猫——砍猫毕竟是一种不符合伦理的行为。何况,说到底,对于伦理学来说,最无用也最自乱阵脚的事情,其实是退化到某种“看起来人模狗样-实际只不过在交流俏皮话-结果没有任何实际用途(所以也没人会真拿它用到实践中去)”的状态。帮助别人可能是件好事,伤害别人可能是件坏事,可是,单单说一些“好就好”“坏就是坏”这样的句子,尽管听起来很是不错,却肯定满足不了任何一个不在哲学圈子里的人,而且,最关键的,也肯定不能满足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必须超越这些“分析的”真理,进入到伦理争论真正的地基上。
所以,使用这本书的最好办法,就是把问题部分当成是头盘,把读者讨论当成是甜品,而把最主要的活动,也就是解决疑难,当成是你自己的事情。因为,那才是最重要的——和最有趣的——事情发生的环节。
3. 四道诡异的道德难题,至今也无人能够给出最佳答案,快看看是什么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面临道德绑架。
面对不给老人,孕妇让座的青年,人们总会站在道德高度上去谴责他,而却忘记了帮助他人是情分,不帮助他人,自己也并没有做错什么。
实际上,道德绑架的本质就是逼迫他人服务于自己的思想价值体系。
但往往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被道德绑架了,甚至认为是自己的原因。
这里有四道诡异的道德难题,当你身处于这个情境之中,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电车难题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中最经典的问题之一。
这个问题设想了以下的情景:这里有两组孩子,第一组有五个孩子,另一组只有一个孩子。
这个难题强调了整体与部分关系的领域,人类全身细胞大约七年会更换一次,而七年后的你,是否还是从前的你的这个身体呢?
以上这四个难题让人不断的进行思考,却无法给出具体的定论。
心理学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如此,它可以让人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并且它也同时告诉人类:世界上很少有非黑即白的东西,也很少有真正能够确定的东西。
4. 谁能推荐几本适合大学生看的书,小说,电影等。积极向上,不世青春偶像剧呀,谢谢。
《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狼图腾》......
5. 聊一聊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样的道德难题
宿舍的一个舍友晚上有的时候不回来睡觉,但是我们有的时候查晚修,要是我们被查到我们会遭殃,要是不帮他掩饰,就显得我们不够仗义,特别为难。
6. 说说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难题
初中我们班里有一帮孩子很坏,然后他们在老师面前很乖,但是对别人的同学很坏,经常欺负班里的人,说的话会被他们欺负,不说又咽不下这口气。
7. 一根铁轨上站着一个人,一根铁轨上站着五个人,火车来了
……格林纳无意发现的一些有趣结果。比如说,同情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具有双重特性,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一为理性版,一为感性版。
已故哲学家菲力帕.弗特(Philippa Foot)最先提出了下面这个道德难题(案例一):一辆火车沿着轨道飞驰。在它将要经过的路线上,有5个人被困在轨道上无法逃脱。幸好你可以扳动铁轨,让火车驶入另一条支线,从而避开这5个人。然而这样做要付出的代价是:另一个人被困在这条支线上,他将死于非命。那么你该不该扳动道岔呢?
在这样一种场合,大多数人不费什么事就能决定怎么做。虽然扳动铁轨带来的结果算不上好,但这个实用主义的选择牺牲了一个人却保全了5个人,也算是下签中的上上签了,对不对?
现在来看看下面这个稍加改头换面的道德两难问题(案例二)它是哲学家朱迪斯.贾维斯.汤姆逊(Judish Jarvis Thomson)提出的。同样是一辆失控的火车沿轨道飞驰而来,同样是5个人困在铁路上命悬一线。但这次,你处在轨道上方的人行天桥上,身前有一位体形魁梧的陌生人。挽救那5个人的唯一办法是把陌生人推下去。他掉下去以后必死无疑,但他庞大的身躯可以挡住火车。你应该推他下去吗?
现在你或许会说,我们碰到一个“真正”的两难问题了。虽然这个例子中的生死帐算起来与案例一完全相同(都是牺牲1条生命挽救5条生命),但这次抉择我们更谨慎紧张。原因何在?格林纳认为他已经找到了答案。答案与大脑中的不同区域有关。
他认为,案例一属于所谓“与个人感情无关”的道德两难问题,它涉及的是大脑、前额叶与后顶叶皮质(特别是前额扣带回皮质、颞额和颞上沟)中那些主要与冷静客观体验有关的部位,也就是与推理和理性思维有关的部位。而案例二则属于所谓“与个人感情有关”的道德两难问题,它猛烈冲击大脑的感情中心大门——杏仁核,在这个部位掀起轩然大波。
同绝大多数普通人一样,精神变态者遇到案例一的道德两难问题时,都相当干脆利落。然而,重点在于,对待案例二的问题,精神变态者与普通人完全不一样,他们没有丝毫犹豫,会泰然自若地把那个胖子扔下桥去,连眼睛也不眨一下。
令事情更加复杂的是,这一行为上的差异也在大脑中相当清晰地反映出来。当面临与个人感情无关的道德两难时,精神变态者与正常人的神经元激活模式基本上是吻合的,然而,一旦涉及个人感情的两难困境,二者的反应就大相径庭了。
想象一下,我把你推入核磁共振成像仪,然后向你提这两个道德难题。当你在感情与理智间挣扎的时候,我会从大脑成像图上观察到什么呢?当问题从与个人感觉无关转向与个人感情有关的那一刻,我会看到你的杏仁核及相关的大脑回路亮起来,就像赌博机上的灯一样。换言之,我会看到感情起作用了。然而对于精神变态者,我只会看到一片黑暗。仿佛空荡荡的神经元大门紧闭,已被废弃。当道德两难问题的性质从与个人感情无关转向有关时,精神变态者完全不为所动,心中不会掀起一丝波澜。……
————《杀人狂与领导者:个性相似 命运不同》
8. 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样的道德难题
1、救助弱势群体问题
救助弱势群体的善举,在产生善果的同时也可能会在两个方向上造就恶果:可能救助了不该救助的懒汉、懦夫,使之不劳而获;可能诱发不劳而获的依赖思想。
2、救死扶伤问题
医院或医生在遇到一个身无分文的病人时,如果救治的话,费用自己出,这种情况一多,则医院或医生无法承受;如果不救,则是不人道的。按照传统道德观念,医生或永远应该救治;但这种以牺牲一方利益为代价而保全另一方的利益是不能够作为普遍的道德规则坚持的。
3、分苹果问题
两个人分一大一小苹果。从道德角度看,谁先拿,并拿了小的,就是道德的;另一方就是不道德的。但是先拿的人把善名留给了自己,而把不道德的恶名留给了对方。
4、拾金不昧事件
辽宁本溪市一位小学生金妮拾到巨款,还给失主,但是她希望失主能够送给她一面锦旗。失主安英淑不但没有这样做,还振振有词:锦旗我是不会送的,我一分钱也不给,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她不还给我就是犯法,我可以告她。
道德的目的
“道德”一词的存在,目的在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与精神发展,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宽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于并高于法律,没有任何强制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对模糊的“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扎根于人的本性之中。
且不论社会对“道德底线”和“道德临界点”的所在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线” 一词本身概念极其模糊,哪怕一个人跨越了“道德底线”,但凡他的行为还在法律范畴允许之内,其行为就可以被接纳和理解。仅有对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社会才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其行为为“错误”。
但在一般情况下用“个人道德标准”或是毫无明确定性的所谓的“社会道德标准(公共善)”,即“道德底线论”对没有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对“不给老弱病残让座”进行批判),从根本上即是“道德绑架”。
所以,正因为“道德”本身并不存在“义务”属性,“道德义务”一词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本身不应存在。
9. 问大家一个道德的问题
这就的类似于电车难题,是杀十救一千,还是救十杀一千一样。首先,从完全客观角度来看,第一种情况牺牲十个护士可以救这一万人,护士该不该牺牲。我认为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去要求护士去牺牲,因为生命的意义绝不只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这时候没有说护士该不该牺牲 而是这十个护士愿不愿去做这个救世主。那如果不牺牲这十个护士这一万个人都得死,该不该牺牲呢?我想起了蝙蝠侠电影里的一个场景,也是面临同样的道德困境,一船是罪犯,一船是公民,两船都有一个遥控器,按下按钮则另一条船爆炸,剩下的一条船安全,如果都不按,则两条船都会爆炸。那电影里很令人动容的是两条船的人把遥控器都扔掉了。我认为站在人性的光辉上,站在人类始终追求真善美的立场上,这种非要牺牲特定人才能使另一方活下来本身就是在一个不公平的体系上,我们要做的不是去考虑牺牲不牺牲,而是反抗,为我们最后的正义而反抗。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0. 看了有所成长和领悟的哲学电影和书籍有什么
哲学电影和书籍 目录
————————————
敲门类:
1、《丧家狗——我读<论语>》,李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2、《101个道德难题》,(英)马丁科恩,新华出版社,2005。 3、《伦理学的邀请——做个好人》,(西)费尔南多·萨瓦特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信仰之旅》,林语堂,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5、《渴望生活——梵高传》,(美)欧文·斯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 6、《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 《我的精神家园》,1997。
入门类:
7、《伦理学导论》,程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自我、他人与道德——道德哲学导论》,徐向东,商务印书馆,2007。 9、《伦理学与生活》, (美)雅克·蒂洛,基思·克拉斯曼,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10、《中国伦理思想史》, 陈瑛,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11、《中西方人生哲学比论》, 姚新中、焦国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原著类:
12、《尼各马科伦理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3、《法哲学原理》,(德)黑格尔,商务印书馆,1961。 14、《追寻美德》,(美)A.麦金泰尔,译林出版社,2003。 15、《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韦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6、《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爱”的推荐书目:
(1)《为什么男人不听,女人不看地图》和《为什么男人爱说谎,女人爱哭》,(澳) 亚伦·皮斯、芭芭拉·皮斯著,罗玲妃、陈丽娟译,中国城市出版社。
【对“异性密码”生动而深刻的剖析,在有趣的例子中直面“男女有别”之别,发现 “男女大同”之路】
(2)《我爱问连岳》和《我爱问连岳II》,连岳著,作家出版社。
【两本书收集了连岳对各种爱情疑问的回答。读了那些问题,我们会更冷静而包容地看 待爱;读了那些回答,我们会更理智而耐心地面对爱】
(3)《谁在我家——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德)伯特·海灵格、根达·韦伯、[美] 更特·博蒙特著,张虹桥译,世界图书出版社。
【心理学书,揭示家庭中爱的隐藏动力,让你发现你面对亲密关系时那些困惑的真正来 源】
(4)《亲密关系》(第三版),[美]莎伦·布雷姆等著,郭辉、肖斌、刘煜译,人民邮 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