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行为偏差

道德行为偏差

发布时间: 2022-08-31 07:21:49

道德怎样衡量,标准是什么

道德终极标准是由若干标准构成的道德标准体系:一个总标准和两个分标准。总标准是在内任何情容况下都应该遵循的道德终极标准:增减每个人的利益总量。分标准:(1)在人们利益不发生冲突而可以两全情况下的道德终极标准,亦即所谓的帕累托标准:无害一人地增加利益总量;(2)在人们利益发生冲突而不能两全的情况下的道德终极标准,亦即“最大利益净余额”标准,说到底,亦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标准。

❷ 学生的失范行为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仅供参考
失范,也叫违规、越轨,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社会准则或道德规范的行为,主要是指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负面作用的破坏性越轨行为。在社会的变迁中,传统的道德观念已经逐渐失落,新的道德标准还没形成,这难免使人无所适从,在这种困惑下,有些人就会做出一些越轨行为,甚至犯罪。而对中学生来说,他们该遵守的不止社会道德,更应该包含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因此,笔者把学生表现出来的违背道德、违反纪律的行为称之为道德失范。
一、学生失范行为的主要表现
当前社会面临转型,新旧道德观念正在交替,社会出现一些道德失范的现象,而这些现象也影响了在校的学生。由于他们收到各种原因的影响,也表现出一些与道德、纪律相悖的思想和行为。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
第一,不懂礼貌,没有公德。有些学生,见老师,不打招呼,背后揶揄;对同学,谩骂嘲讽,大打出手。出门在外,随地吐痰,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江湖义气,称兄道弟。
第二,目中无人,自私自利。面对父母,妄自尊大;面对师长,桀骜不驯;与同学交往而缺乏诚挚友谊,把互帮互助看成交换功利。
第三,弄虚作假,奢侈虚荣。考试作弊,不以之为耻,反倒见人就说;虚报成绩,避免责骂;挥金如土,追求时髦。传统美德,抛诸脑后。
第四,纪律涣散,好逸恶劳。追求自由,放纵自己;上课东张西望,下课玩物丧志;作业马虎应付,考试交头接耳;追求享受,逃避劳动。
二、学生失范行为的成因
造成当前中学生这些道德失范的原因很复杂,归结起来主要有两大原因。一个是客观原因,即学生外部环境的因素。另一个是主观原因,即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中学生道德失范的客观原因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家庭教育的失策。
首先,父母的某些恶习对子女的影响。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子女的道德行为。有些父母满口脏话、行为粗鲁、作风不正、表里不一、言行相左,这些都会给子女带来不良的影响;有些父母吸烟、酗酒、赌博、打架,这无形之中给孩子一些暗示作用。久而久之,孩子也模仿起来,在学校当然也视这些不良行为为正常之事了。
其次,家庭结构残缺也成为学生道德失范一个重要的原因。家庭结构残缺是指父亲或母亲亡故,父母离异或长期分居的一种家庭现象。这类家庭得家长往往无法悉心照顾子女,子女也因此得不到家庭应有的温暖而变得郁郁寡欢、自甘堕落。
最后,家庭教育方法的不当也会促使学生道德的失范。家庭教育往往出现两个极端,要求过宽或过度严格。家长无原则的溺爱、包庇、袒护,帮助子女隐瞒错误,藏匿赃物。孩子犯错误,家长却把责任推向别人。据调查,不少道德失范的学生,都是由于家长过分宠爱,从小娇生惯养造成的。他们也因此变得好逸恶劳,自由散漫。由有些家庭只养不教或重养轻教,也给子女道德失范埋下隐患。他们只知满足子女的物质需求,而忽视对子女的道德行为规范教育,形成无人管教的局面。甚至有的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情,放松甚至放弃家庭的严格管教。有些家长在子女犯错时只是一味的指责,态度粗暴,方法单一。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一旦出现,学生也就会变得我行我素,目中无人了,同时也会视社会公德、学校纪律为儿戏而玩世不恭。
第二,学校教育的疏忽。学校是影响学生道德行为发展的重要集体,这种影响通过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师的素质等因素来完成的。学校教育的疏忽也直接造成学生道德失范。首先,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了“一长一短”的现象。其次,教育工作的不到位。有些学校看起来很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系列性和阶段性。不能深入学生,不能因材施教,不能持续教育,这些都直接地促使了学生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最后,教育工作者的低素质也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道德失范行为。事实证明,教师的素质高低决定教育效果的优劣。不可否认,有些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学生动辄训斥、挖苦、嘲讽、体罚。转化后进生缺乏耐心。甚至有些教师不能为人师表,教育学生居高临下,这些做法恰恰违反了“一致和真诚”的教育原则,很容易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第三,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导向的模糊和新的伦理道德建设的相对疲软,出现了道德滑坡,处在这种环境中的中学生难免或多或少地受其影响,同样出现道德失范;社会变迁必然带来人生观、婚姻观、性观念、金钱财产观等一系列价值观的巨大变化。价值观变化的显著特征是较之物质形态的变化更复杂更多元,对失范行为的产生更具深刻影响,因而在学生群体中也出现了不良的价值取向;城市化引起社会解组力量的扩大,即原有社会控制力削弱,疏远的人际关系取代亲密的人际关系,社会规范及道德出现迷失状态。面临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中学生难免出现冷漠待人,自私自利的行为;社会上某些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不良刊物、影视、网络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毒害作用,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打架斗殴、不讲礼貌、逃学旷课、考试作弊、随意挥霍等道德失范行为。这种负面影响无疑加快了学生道德失范的速度;还有,当前出现的一些非正常群体活动,比如说,农村土地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过激行为,也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无形中给学校教育增加一定的难度。
造成中学生道德失范的主观原因包括两个方面。即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第一,生理因素方面主要表现在学生中发育的差异性。大家知道,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剧变时期,其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都产生广泛的变化。但是,就个体而言,这种生理变化从何时开始却有极大的差异。比如,同是初一学生,有人在生理上已经达到成年人的水平,有的还处于儿童的水平,而这些差异必然带来某些行为上的差异。因此,有些学生为什么会出现道德失范,而有些不会的问题就不难回答的。
第二,心理因素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认知的偏颇。由于学生缺乏道德经验,因而出现认识上的差距,产生了错误思想,出现行为与道德要求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常常是会出现无知心理、从众心理和侥幸心理,而这些心理正是造成道德失范的原因。二是情感的异常。由于不良环境的感染和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部分学生就会形成了情感上的异常反应。加之他们还处于心理发展的半成熟期,可塑性大,情绪不稳定,情感易冲动,还有部分人由于特殊的神经类型与特殊经历而造成异常心理,对教育规范的接受构成情感障碍。他们往往因此而混淆黑白、颠倒是非,不明事理,个性的调节结构极不稳定,缺乏理智。三是意志的薄弱。这是由于青年学生道德自控能力不强,未能履行教育规范的要求而出现的行为。如有的学生尽管懂得到的行为的准则,但不能付诸行动,在道德观念与个人欲望发生矛盾的时候,由于意志的薄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出现粗鲁、过激、被动、消极的行为。更有些学生因为意志的薄弱而屡错屡犯,那是常见之事了。此外,有些心理障碍,比如冷漠、孤独、抑郁也会直接地影响他们的道德行为。
三、从教育的角度提出矫治学生失范行为的措施。
基于当前中学生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针对出现的原因,学校工作应该有的放矢地采取矫治措施,以达到纠正学生的道德偏差的目的。具体工作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丰富教育内容,使学校德育保持鲜明的针对性,确保能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次教育。要树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努力抓好教育与教学两条生命线。重点做好校风班风建设,以健康的集体舆论来正面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同时也要注重提高教师素质,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宽广的服务观,顺应时代变化,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及方法,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进取。可以说,提高教师素质是预防中学生道德失范的有力保障。
第二,要建立德育立体网络。建立德育立体网络是矫治学生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的保障。学校教育是德育的主导力量,社会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外部环境,是学校德育的扩展和延伸,而家庭教育则是德育的重要基础。只有把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佳的德育整体效果。加上造成中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情况复杂。所以必须建立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具体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家庭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要从思想角度出发,积极向家长传播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子女健康的人格源于健康的家庭教育;要从参与的角度上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让家长从“形式上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诸如学校设立开放日,召开家长会,举办学生功课展览等。二是让家长从“人际上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比如经常性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通过这些手段,使学校与家长能够及时沟通,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双向交流和信息反馈,经常性地进行家庭教育的经验交流和
问题讨论,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其次要加强校外教育。校外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措施。加强校外教育,使学生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都能够得到有益的熏陶。加强校外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完成。首先建立校外活动阵地,如夏令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其次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外活动,如校外专题报告、现场教育、军民共建文明学校等。通过以上形式,形成一个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层层衔接的 校外教育网络,最大程度动用社会力量,纠正学生的道德失范行为。
第三,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在日常教育中渗透学生的心理教育,主要做好学生的认知教育、情感疏导、意志磨砺等方面的工作。全体教育工作者要行动起来,学习并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班主任结合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耐挫能力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心态。任课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
同时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墙报和广播进行广泛宣传,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热线,开设心理辅导讲座,开展心理训练,使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其次,尽可能创造条件,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有专门教材,有专任教师和专门课时。另外,还可以设置一个心理健康问题信箱,请专家定期对学生讲课辅导并解答有关问题或印刷介绍常见心理障碍的自我调节的材料等。通过以上种种形式的活动,来矫治学生的逆反心理、盲从心理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从而有效地矫治他们的道德失范行为。
总之,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良好品德行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社会、家庭要全方位抓紧这个时期对青少年学生的行为道德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以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只有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最大程度矫治当前中学生出现的种种道德失范行为,培养出一代健康的有道德的人才。

❸ 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为什么出现偏差

知难行易,我们的行为要和意识保持同步的话,潜意识和显层意识也要同步,通常我们显表意识希望自己做好道德,但是深层意识受到长期以往的秉性暗示,这个秉性它是以刺激性感触较强的习气构成,你如果不是真正使它认识到,它自然会依随固有的习惯,所以要不断暗示,不断说服,只有深层意识认可,才可以做到心行合一。这要真正的格物致知,开悟,而不是强求道德。人性自然的特性决定必然易浊难清,性近而习远。

❹ 伯尔尼市民与广州市民道德行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伯尔尼市民与广州市民在道德行为上的差异,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经济的原因教育和管理的原因、传统文化的原因。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道德是法律的补充。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法律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复杂而广泛的社会关系纳 入其调控的范围,因为其发挥作用的范围是有限的。道德能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外部条件;

道德还能提高个体的道德素质,为法律的实施创造内部条件。 总之,必须综合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4)道德行为偏差扩展阅读

一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 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已成为无偿献血、捐献骨髓、环境保 护等公益活动的主力军。但是,少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表现出的某些陋习,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大学生的评价,同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不相符合,也有损大学生自身的形象。

❺ 不良道德倾向的表现有哪些

不良职业道德的主要表现

(1)价值观念发生错位。在职业道德领域表现为拜金主义盛行,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抬头,权力部门的青年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冷、硬、顶、推、托、吃、拿、卡、要、报”,不给好处不办事、给好处乱办事等不正之风以及衙门作风。

(2)价值趋向比较庸俗。在职业道德上,表现为部分人认为市场竞争就是金钱、利益的竞争,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等不道德现象见怪不怪,特别是有人表示个人拿多少钱、干多少事,还有人认为“只要赚钱,可以不讲原则和手段”,将人际关系庸俗化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3)道德评判出现偏差。表现在职业道德上,评判是非的标准模糊,对哪些靠钻政策空子而一夜暴富的人,一些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4)社会道德心里失衡。表现在职业道德领域是部分教师对主人翁地位出现失落感,认为自己是雇工,没了地位,少了保障,还谈什么职业道德。在思想观念上,淡化了集体观念,忘掉了集体利益,导致了职业道德的倒退。

❻ 违反道德的从众行为是如何发生的

违反道德的从众行为是在个人心理不坚定的情况下受到公众的错误引导而发生的,当专事人容易受到环属境的影响,而且是非观不明确,意志不坚定。

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从众性是人们与独立性相对立的一种意志品质;从众性强的人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意见并付诸实行。

(6)道德行为偏差扩展阅读

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

1、生理本能

人在大众中与众人的利益和价值联系在一起,如此一来,就把个人的力量转变为大众的力量,从而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其他人的侵害。

2、缺乏责任感

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一般说来,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消费从众:别人的选择为什么会成为自己的选择。

❼ 什么是偏差行为

偏差行为又称越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人们在遵守社会规范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指背离、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是由于不良的社会环节、教育方式和功能失调的家庭影响而形成。

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将青少年偏差行为分为一般偏差行为和严重偏差行为。前者通常指轻微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包括不道德行为和轻微违法行为;后者则是指犯罪行为。

偏差行为产生原因

1、气质因素:气质虽是生而具有的,却不是遗传所致。有的人活动性强,适应性差、规律性低、坚持度高、注意力涣散,以致产生各种反社会的行为。这些气质倾向很可能从小就有,而且持续下去。

2、环境的因素:出身于破碎家庭的学生,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往往造成一生人格发展上的创伤。社区环境较差的孩子,孕育于庸劣的次级文化里,所以动作粗鲁、满口三字经,教人听了生气,有时被误以为对师长不敬。

3、机遇:这与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有关。所谓关键人物与关键事件是一生中对自已影响重大的人或事,此二者通常不是个人所能掌握的。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偏差行为

❽ 什么叫行为偏差

行为偏差,又称越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人们在遵守社会规范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指背离、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是由于不良的社会环节、教育方式和功能失调的家庭影响而形成。

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将青少年偏差行为分为一般偏差行为和严重偏差行为。前者通常指轻微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包括不道德行为和轻微违法行为;后者则是指犯罪行为。

(8)道德行为偏差扩展阅读:

偏差行为产生原因

1、气质因素:气质虽是生而具有的,却不是遗传所致。有的人活动性强,适应性差、规律性低、坚持度高、注意力涣散,以致产生各种反社会的行为。这些气质倾向很可能从小就有,而且持续下去。

2、环境的因素:出身于破碎家庭的学生,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往往造成一生人格发展上的创伤。社区环境较差的孩子,孕育于庸劣的次级文化里,所以动作粗鲁、满口三字经,教人听了生气,有时被误以为对师长不敬。

有的以替人取绰号为乐,使被取绰号者愤怒。其实这些都可能是在次级社会文化中的自然反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在学校清纯文化中潜移默化下,可望使其行为逐渐改善。

3、机遇:这与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有关。所谓关键人物与关键事件是一生中对自已影响重大的人或事,此二者通常不是个人所能掌握的。

人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也很难自由选择其师长或同学,若遇到的尽是良师良友,则一生光明;若尽是遇到不好的友伴,就可能变坏。

4、学习的因素:即由于没学到或学坏了,这是纯后天的因素。例如打架,可能因为被打时不知如何应付,所以就诉之于反击的本能以求自卫。如果曾经有人告诉他如何处理,他就可能不会用此下策了。



❾ 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偏差会使社会沦落到什莫地步

道德不会一尘不变,每个社会有每个社会的道德,现在是新旧交替的时代,社会内在秩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乱局(注意,我说的是内在秩序,你不要乱理解,不然中央会找我麻烦)
所以你的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不存在什么道德偏差一说,只有是否稳固和谐,这种和谐可以是两种形式,一种是大一统,一种是各种价值和道德并行不悖,和谐共处,当然这种和谐共处也是有一个大一统的价值理念作前提,那就是“自由”。

因而当前社会的问题不是什么道德沦丧,而是没有一个道德的局面。各种价值冲突太厉害。
试想,如果不主持公道成为一种主流道德,那么你也见怪不怪,觉得很正常了,相应,社会也不会因为不主持公道而成为你想象的一个什么样子,因为一个好的局面总有一个好的秩序来对应,当不主持公道成为人们普遍的价值,那么可以想见,这个社会的法律和制度必然在主持着高度的公道 ,以致于人们根本无须去主持公道,如果乱主持公道,反而可能给社会带来不稳定。 我打个简单的例子:曾几何时,路见不平,拔刀杀人,会被作为为民除害,作为时代楷模,但现在,随着人们的观念变化,法律也相应的变化(当然,二者的变化是相辅相成,不存在先后问题)这种行为就已经成为被法律所不允许,也不被目前主流道德所承认了。
所以,道德和价值的乱局会严重扰乱社会良性发展,但道德不存在什么偏差一说。如果坑蒙拐骗成为常态,那么他一定是在法律和制度的范畴内作着公平的游戏,如果集体淫乱成为人们普遍的憧憬,那么你也不会为世风日下而感慨(比如现在就有很多人搞“换妻”)。 最可怕的是道德的严重冲突,直接带来的后果是社会矛盾突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中国现在就表现得很明显(当然中国的矛盾不光是道德问题,大部分是制度问题),这与现行体制,文化传统有很大关系,上层建筑缺乏道德基础,传统文化根深蒂固。

热点内容
法院强制执行的影响 发布:2025-01-20 15:27:19 浏览:106
行政法思维pdf 发布:2025-01-20 15:03:16 浏览:718
西林县司法局 发布:2025-01-20 15:02:14 浏览:742
东城法院主审法官 发布:2025-01-20 14:58:43 浏览:693
吉林法院司法改革 发布:2025-01-20 14:48:53 浏览:362
银行法治课件 发布:2025-01-20 14:45:44 浏览:378
廊坊市法院 发布:2025-01-20 14:30:41 浏览:693
书面协议签字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0 14:10:18 浏览:611
劳动合同法关于违纪的条款 发布:2025-01-20 14:04:43 浏览:451
劳动法赔偿11个月工资 发布:2025-01-20 13:39:19 浏览: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