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坚持法治建

坚持法治建

发布时间: 2022-08-31 18:08:03

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法治建设五项原则是什么

摘要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2. 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1、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2、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要严格执法资质、完善执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

防止行政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基本措施就是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把决策、执行等环节的权力全部纳入监督制约机制之中,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律化的轨道运行,防止行政权力的异化,确保法律公正、有效实施。

三、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律师制度,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要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坚持法治建扩展阅读:

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3.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在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进程中,从本国的专法治国情出发属,适应国家的根本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要求,坚持走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与法治发展模式,这对于坚持法治建设与发展的正确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充分表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也是我们党对执法规律的基本经验总结。

(3)坚持法治建扩展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治国安邦的基本法治观念,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规律,彰显了建设法治中国、实现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基本法治价值取向,因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基本遵循与基本准则。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4. 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什么,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5. 为什么必须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领导

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既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最根本的保证。
首先,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在中国,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那样经历过为人民利益流血牺牲、英勇奋斗的艰苦光荣历程,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那样拥有着丰富的领导、组织人民为人民自身利益奋斗的政治经验,也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那样能够吸引和凝聚社会各界英才,更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那样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严肃的纪律性,能够成为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可以说,正是由于党的先进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既有资格、也有能力来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其次,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国的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特别是其先进分子都曾历经千辛万苦,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但都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1921年,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实现了历史性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革命事业才取得了成功,建设和改革事业才不断发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今天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其中也包括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就,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最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是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如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如何与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相适应?如何与复杂繁重的社会治理和建设相适应等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面对着法治建设的艰巨任务和复杂环境,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二、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问题上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倾向
在我国法治事业要不要坚持党的领导这一问题上,始终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实践中也存在某些不正确的偏向。如在认识上,有人认为,依法治国要在党的领导下实行,就是执政的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可以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不受宪法的制约。如在实践上,有人在党对法治事业领导问题上持怀疑态度和错误认识,认为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违反了法治运行的客观规律,影响了法治的权威性。之所以形成这些错误认识,根源有三个方面。
首先,这种错误认识源于用西方国家的政治和政党制度与我国的政治与政党制度比较的简单化。西方国家大多实行“三权分立”和“多党制”,但事实证明,法治并不必然与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尤其是特定的政党制度相联系,“三权分立”和“多党轮流执政”并不是实行法治所必要的政治基础。就基本事实而言,在实行多党轮流执政体制的国家,不同政党的确有着不同的执政纲领与方针,因而司法与执政党之间需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尽管事实上很难做到)。但在我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存在因政党更替而变化的问题,法治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党的执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这种错误认识源于没能弄清西方国家政党与法治的真实状况。事实上,即使是在标榜“司法独立”的美国,政党对司法的影响仍然是十分突出的。影响的方式主要有:一是执政党选派自己党派的人员担任法官。美国最高法院法官中,绝大多数是由执政党选派的。根据美国著名法学家波斯纳的统计,美国联邦法院法官中,通常有90%来自执政党的委任。二是执政党利用改组法院构成的权力,强行贯彻其施政纲领和政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罗斯福任总统期间,由于最高法院不配合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罗斯福便计划用改组最高法院人员构成的方式向法院施压,最终迫使最高法院改弦易辙,积极配合新政的实施。三是党派观念深刻影响甚至支配着司法人员的行为。很多西方学者都承认,党派意识对于法官等司法人员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
最后,这种错误认识源于对社会主义法治有关党的领导观念的内涵没能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治观强调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但同时又明确强调党必须依法领导。党的领导决不意味着不尊重法律原则和制度,不尊重法治运行的规律,不尊重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恰恰相反,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维护法律权威。在中国,任何人无论地位如何、职务多高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把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与严格遵守和遵循法律的要求对立起来,事实上是对加强党的领导的错误理解。
三、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怎样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同样主要体现在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这三个方面。
首先,党对法治建设的思想领导。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推进,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法治思想领域出现了如下一些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一是缺乏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盲目崇拜、片面宣扬西方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价值观念,成为西方学术的“传声筒”和“留声机”。近年来“宪政民主”思潮甚嚣尘上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另外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一些人故意歪曲党的领导与法治之间的关系,提出“党大还是法大”的伪命题,其实质是用西方的法治模式来否定我国宪法及其确立的制度,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二是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封建主义特权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官本位”思想、等级意识和特权观念在个别地方甚至大行其道。三是敌对势力在法治思想领域制造混乱,通过恶意炒作我国思想领域热点话题、炮制社会事件质疑责难国家治理、挑拨破坏民族关系等手段,企图否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搅乱当前安定有序的发展环境,进而遏制中国的发展。因此,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其次,党对法治建设的政治领导。要求法治建设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决策等方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是必须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适应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既大胆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又积极借鉴国外法治建设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抄照搬西方的法律制度。党的政治领导的根本途径,就是用政策来指引立法方向,把党的政策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根据党的政策和立法建议,我国已先后四次对现行宪法的部分内容和条款进行了修改,使宪法不断适应了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党的政策与法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取向,以“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最后,党对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在法治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党依法推荐立法、执法和司法机关的领导人选,使事关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重要职位始终由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人担任。党的各级组织是实施党对法治建设领导的具体载体。为保证和发挥党在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加强党在各级司法机关的组织建设,保证党的意志、人民的利益在法治领域得到充分的体现。
参考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8/10/c_128112186.htm

6. 如何坚持依法治国

1、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

2、行政机关回要严格依法行政。

3、司答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4、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

5、要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6、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秩序和风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注:在最新的政治人教大纲课本上只有1、2、3、5点

选自 人教大纲政治课本高三全一册第二课我国的国家制度(下) 此书很稳健

7. 什么是法治建设的目标

法治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这个总目标中,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我们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则为我们绘制出路线图,指明了具体路径。

注意事项

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就是要求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切实把党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有机结合起来,使各项工作都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党和国家的团结统一。

各级党组织要发挥好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的组织保证作用和领导核心作用,健全重要会议、重大事项、重点工作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8. 如何认识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

持符合中国国情,坚持依法执政,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的法治建设。

第一,我国法治建设是以党作为政治领导的法治建设。我国法治建设这一鲜明特点,古今中外从未有过,是无可否认也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这一特点客观上提出了重大的问题,那就是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坚持党的依法执政。

第二,我国法治建设是以中国国情作为现实基础的法治建设。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治建设要从我国实际出发,首先必须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国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量有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总体上依然较为落后的国情,决定了法治建设必须服务发展,赶超型与跨越式的发展目标更要求我们必须服务于科学发展。

第三,我国法治建设是以中国历史文化作为思想背景的法治建设。我国的历史文化总体上不利于现代化,但又必须正视并以之作为出发点。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重视经济之外的社会、文化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历史文化基础具体实在,特点鲜明。加之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很好的梳理,而历史文化并不因为这些而不影响法治建设,且必然是在这种历史文化作为背景的前提下进行的。

第四,我国法治建设是以社会主义作为社会道路的法治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根本所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这就是与资本主义法治彻底相区别。这就决定了它伴随并保障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最终要以人为本,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切实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就必然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使命。

第五,我国法治建设是以我国现代化作为发展载体的法治建设。我国法治建设无论从何时起算,几乎都是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纠织在一起的。它们相伴而生,相随而行。我国现代化的后发性质也决定了法治建设的后发性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严重受制于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也在于解决这个问题,只是解决起来困难很大。包括农村在内的法治建设,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构成部分。重庆市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在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农村与城市的法治一体化与其现代化是同步的。

9. 法治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1、目标: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2、要求: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3、任务: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4、强调: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中国法治建设的最高目标:

中国法治建设的最高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10.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怎样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一切的核心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从宪法这个根本法看,我国宪法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党的领导地位。从历史角度看,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可以说,坚持党的领导,事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事关党和国家的命脉。 一、党领导立法。 就是根据党和国家大局、人民群众意愿,党提出立法建议,制定体现人民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法。要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党保证执法。 就是党通过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和工作领导,监督和促进执法部门严格执法。要在党的领导下,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不断推进行政机关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三、党支持司法。 就是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不得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 四、党带头守法。 就是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带头遵守宪法法律。要强化各级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强化法治思维,严格遵循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保持对宪法法律的忠诚之心、敬畏之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法律红线、不得逾越法律底线。 可以说,要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办好,最关键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这样才能有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旗帜鲜明地讲、理直气壮地讲。要向干部群众讲清楚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让人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做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热点内容
法院强制执行的影响 发布:2025-01-20 15:27:19 浏览:106
行政法思维pdf 发布:2025-01-20 15:03:16 浏览:718
西林县司法局 发布:2025-01-20 15:02:14 浏览:742
东城法院主审法官 发布:2025-01-20 14:58:43 浏览:693
吉林法院司法改革 发布:2025-01-20 14:48:53 浏览:362
银行法治课件 发布:2025-01-20 14:45:44 浏览:378
廊坊市法院 发布:2025-01-20 14:30:41 浏览:693
书面协议签字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0 14:10:18 浏览:611
劳动合同法关于违纪的条款 发布:2025-01-20 14:04:43 浏览:451
劳动法赔偿11个月工资 发布:2025-01-20 13:39:19 浏览: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