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立法
❶ 义本无价
1998年长江的抗洪斗争,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几百万军民英勇奋斗,取得了全面胜利。当前,全国人民关注的是,如何进一步整治长江。这不仅关系到长江流域人民的长治久安,也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巨大项目。为此,两院组织部分有关院士和院外专家,对有关资料和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以下报告。
一、对1998年长江洪水和抗洪斗争的认识
1998年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本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据初步资料,1998年和1954年相比,上游的洪峰流量和洪水量与1954年接近;由于中游洪峰流量不具备可比性,以最集中的30天洪水量相比,1998年汉口以上总来水量较1954年少300多亿立方米;下游的洪峰流量较1954年少1万多秒立方米,洪水量少500多亿立方米。1931年由于资料不足,只能作粗略比较,上中游可能较1931年略大,下游较1931年小。
应当说明,在上个世纪和更早的时期,长江都发生过比本世纪更大的洪水。据考证,自1153年以来,宜昌站洪峰流量超过8万秒立方米的有8次(1998年为6.36万秒立方米,1954年为6.68万秒立方米),其中1860和1870年的洪峰流量分别达到9.25万和10.5万秒立方米。
当前,大家更为关心的是,虽然洪水没有1954年大,但为什么1998年的长江干流洪水位,除武汉、黄石段外,都高于1954年。洪水位抬高的因素当然可以列举很多,但是最关键性的还是分蓄洪量比1954年大量减少。1954年,由于中下游堤防围垸的抗洪能力较低,许多堤防围垸自然溃口,为了降低洪水位,保住重点地区,除了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外,又在很多地方扒口分洪,总计分洪和溃口的水量达1023亿立方米,其中起到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约为700亿立方米。根据1998年的洪水来量,如果要维持1954年的水位,需要有效分蓄洪量约为400多亿立方米。但是1998年的分洪溃口总量仅约100亿立方米,其中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估计约50多亿立方米。这样,减少分洪量约350亿立方米,约相当于减少洪水淹没面积700万亩。换言之,1998年的抗洪斗争,是通过加强防汛抢险,争取抗御较高洪水位,以加大泄洪量,减少洪水淹没损失。例如:1954年,在运用荆江分洪工程的情况下,荆江大堤沙市的最高洪水位为44.67米。按长江防洪规划,为减少荆江分洪工程的运用机遇,将荆江大堤的设计洪水位提高到45.0米。1998年,为了避免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将荆江大堤超设计标准运用,沙市洪水位达45.22米。又如:洞庭湖的出口莲花塘站,洪水位比1954年超过达1.85米,这是因为,在1954年,莲花塘以上洞庭湖区的绝大多数围垸、莲花塘以下长江干流两岸的绝大多数堤防包括洪湖大堤,都已溃口或扒口分洪,而1998年,莲花塘上下溃口和分洪的堤垸远比1954年少。
应当说,这是1998年抗洪斗争中的一个重大决策,也是在1998年特定条件下作出的十分艰难的决策。1998年抗洪斗争的工程基础是:按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完成了部分水利工程。除建成了汉江、清江、沅水、资水、修水等支流的控制性水库外,还按提高了的设计洪水位(较1954年提高0.5米左右),完成了荆江大堤、武汉市围堤、无为大堤等长江干流重点堤防和洞庭湖区、鄱阳湖区重点围垸的加高加固工程。这些都为1998年抗洪斗争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堤防没有按规划完成,特别是平原分蓄洪区工程的安全设施,在原规划中考虑不够,在实施中又没有落实,给抗洪斗争带来了极大困难,使抗洪斗争的决策处于两难困境:如果按原定规划分洪(按提高了的设计洪水位,仍需有效分洪量200亿立方米),将遭受很大损失;如不按原定规划分洪,将使堤防经受超过设计标准的洪水位,承担极大风险。考虑到1998年洪水比1954年小,以及军民团结抗洪的巨大潜力,中央毅然决心进一步抬高洪水位、严防死守、力争减少溃口和分洪损失。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策,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当然,也应当说明,这是在1998年超额洪水比1954年少300多亿立方米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做到。如果1998年发生的洪水和1954年洪水相当甚至更大,不分洪还是不行的。
关于1998年长江流域的灾情。根据卫星和航空遥感对长江中游地区所进行的多期和系统的监测与分析:湘、鄂、赣三省最大受淹面积约为1586万亩,由于统计口径不同等原因,比三省统计数小很多。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统计,中下游五省共溃口分洪1705个围垸,淹没耕地295万亩,受灾人口230万。以上数字表明,溃口分洪的多是较小围垸,平均每个围垸不足2000亩,灾情统计中绝大部分受灾农田是由于内涝。1998年的死亡人口为1432人。这与1954年除保住荆江大堤和汉口围堤外,其他地区大多受淹,死亡人口33169人的灾情,是差别很大的。与1931年中下游一片汪洋、汉口街道行舟、南京市区被淹、死亡人口14.5万人的惨况,更是完全不同。因此,1998年的抗洪斗争,确实取得了巨大成绩。
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长江洪水位的抬高是否是由于长江河床的淤高。根据长期观测资料,长江干流河槽基本稳定,与黄河根本不同。由于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冲淤变化,最明显的是荆江以下的监利-洪湖河段,这一段受下荆江裁弯工程影响,裁弯河段以上有冲刷,以下有淤积。据长江水利委员会资料,其代表站螺山站,低水位时由于泥沙淤积,水位有所抬高,但高水位时,因淤积面积占行洪面积的比例不大,抬高趋势并不明显。螺山站1998年的洪水位比1954年超过1.78米,据查证主要是由于1954年在螺山以下蒋家码头扒口分洪和老湾等处溃口,使洪水位大幅度降低。
关于湖泊淤积情况。洞庭湖1949年以来因淤积减少的湖泊容量约40多亿立方米,由于1949年以来围垦了1600平方公里,大约减少容量近100亿立方米。鄱阳湖的淤积量很小,但1949年以来围垦了1400平方公里,损失湖泊容量约80亿立方米。湖北省的两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闭,减少面积5700平方公里。1949年以来,湘、鄂、赣连同苏、皖五省,因围垦共增加耕地估计约1400万亩。
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情况。在长江上游10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范围内,根据调查统计,地面固体物质的年均侵蚀量为15.68亿吨,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均输沙量为5.3亿吨,输移比为0.33。这与黄河有所不同。因为长江上游主要是岩石山区,其地面侵蚀物质主要是岩石风化物,颗粒较粗,一般以山前坡积、洼地淤积、沟口洪积扇以及塘库和中小支流的淤积等形式,在短距离沉积,不能被河流远距离输送;而黄河的地面侵蚀物质是黄土,颗粒极细,几乎可以全部输送到黄河干流。宜昌以下,汉口站的年均输沙量为4.3亿吨,下游大通站为4.68亿吨。宜昌和汉口间的差值,在平水年主要淤在洞庭湖区,洪水年淤在洞庭湖区、河道的州滩及溃口的围垸内。大通站的输沙量,绝大部分送入东海。宜昌各年的输沙量,因暴雨分布情况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例如,1990~1997年8年的年均输沙量仅3.8亿吨,属于少沙年;而1998年6~8月的输沙量即达6.05亿吨,超过1954年的同期输沙量(5.27亿吨),属于多沙年。据初步分析,1998年泥沙的主要来源是金沙江和嘉陵江,这是很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现象。
以上情况说明,长江流域的水旱灾害所以严重,除了气象方面的客观原因外,主要的还是由于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失调,集中表现为: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在山区,毁坏森林、陡坡开荒;在平原,盲目围湖造田,占用行洪洲滩。这些都招致自然界的报复。在长江流域,山区水土流失对当地的危害,比黄河更大。这是因为,长江流域为岩石山区,表土层很薄,经过一定时期的冲刷,表土冲光,岩石裸露,形成“石化”,使当地人民完全失去生存条件。贵州省已有不少“石化”山区,令人触目惊心。
平原的盲目围湖造田和占用行洪洲滩,是近几年来长江洪水位抬高的主要原因。从长远的自然规律看,江河的冲积平原就是由江河挟带泥沙淤积而成。中华民族的经济也是在开发七大江河冲积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或开发过度,就会受到洪水的惩罚。现在,在开发利用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土地上,就面临着这个问题,不仅洪水位越来越高,防汛负担越来越大,而且防汛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我国生态系统失调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要进行生态系统的重建,必须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相结合,以综合提高生产力为目标,并注意发展、改革和稳定三方面的协调。我们认为,中央提出的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是完全正确的。
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根据以上认识,从生态系统、林业建设、工程措施、新技术运用、加强领导及统筹全国水利等六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重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失调,是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不能简单地恢复原状,而是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人口分布结构,在综合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以1998年的抗洪斗争为契机,大张旗鼓地宣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必要性;同时,又要制定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具体规划、步骤、政策和措施,使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平垸行洪真正落到实处。
1.通过全面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对全流域的土地进行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农林牧业结构,把整治河山、重建家园纳入流域生态系统重建的总体框架,因地制宜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在山区,退耕还林要和积极发展生产结合起来。
退耕还林的关键是真正解决当地职工和群众的生产出路。要具体划定必须退耕还林的地区,制定解决生产出路的具体规划,定期限、定步骤,并确定责任单位,予以实施,并定期检查和验收。当前,要首先制止和防止新的毁林开荒和陡坡开荒。特别要注意防止在三峡移民中造成新的生态破坏,严格按照“三峡库区的生态功能分区”,规划安置移民。
对可以不退耕还林的山区农田,要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农业。推广坡地改梯田、坡地绿篱、横坡种植等措施。有条件的地方,扶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开展山区的小流域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布局,综合开发,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起来,这是改善和恢复山区环境,使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在雨量和湿度较高而坡度较陡的山地、海拔过高的高原区、不宜造林的坡地和干热河谷,应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这也是改善生态环境、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3. 在湖区,退田还湖要和保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
长江中下游1949年以来开发湖区耕地1400万亩,连同过去一千多年来已开发的共计数千万亩土地,不仅是中下游五省的农业基地,而且发展了工业和交通,建设了繁荣的城镇,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要看到,根据长江洪水的规律,对于这些已开发的数千万亩土地,不可能在任何洪水情况下都不被淹没。洪水不太大的年份,可以全部或大部保住;特大洪水年份,必须牺牲相当部分才能保住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实施退田还湖的难度很大,因为围垸内的大量人口需要迁移安置。就蓄洪的有效性来说,控制蓄洪比自然蓄洪更能有效地削减洪峰流量,需要的蓄洪容量也少得多。因此,湖南省提出的,对蓄洪垸实行“空垸待蓄,低水时耕种,高水时蓄洪还湖”,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合理的。但必须切实做好蓄洪围垸内的安全建设,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保险制度,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得到可靠保障;同时,还要制定与“低水耕种,高水蓄洪”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针和加强管理的具体措施,才能保证高水时及时开放蓄洪。对一些地势低下、排水困难、1998年水毁严重的围垸,应坚决退田还湖,或将封闭型的围垦种植改为半封闭型的筑圩养殖,实行“退田还渔”。
5.要坚决平垸行洪。这些围垸建在长江和洞庭湖洪道的洲滩上,成为行洪障碍,保护面积不大,但对大局影响很大,应当坚决清除,退田还河。
建立生态经济核算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鉴于生态工程的长期性和全局性,要通过政策和立法,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进行扶持。国务院正在建立林价制度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这些都是必须的,应尽快加以实施。同时,对草地和湖泊、洲滩和湿地的管理也应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定。
难忘98抗洪
98年,那是个难忘的夏日....................
虽然,我并不在九江抗洪,而是在离之不远的南昌
虽然,南昌的水势要比九江的小些,但是,南昌的兵力却比九江少的太多........
还记得我们部队从7月到9月一共出动过13次,最长一次在外面驻守了14天
也还记得两百多号人挤在一个极不通风的粮仓里睡觉,那个蚊子是我见过最多的一次
天天抗沙包,人都麻木了,烧档、皮肤溃烂、中暑.......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了!!
队长天天说的最多的就是:堤在人在,堤亡人亡!坚持到底...........
最气人的就是,在进贤县,那的人竟然卖我们矿泉水5元一瓶,还说什么穷当兵的没钱还喝什么矿泉水...............当时那个气啊,真是想K他一顿
最好笑的也是,当9月份,抗洪进入尾声了的时候,也许是因为九江的部队已经撤走了的缘故,大批的矿泉水和慰问品全部送到南昌的各个部队来了,而一开始基本上没有,全部靠自给自足,至今还记得压缩饼干的味道是那么的难吃!!
导致我们矿泉水喝不完,最后竟然有人在抗洪一线用矿泉水洗澡,以为井水实在太脏了!
总之,98年的那个夏天,留给我的记忆有酸,有甜,有苦也有乐.......... 我找到了这个不知有没有用:
义本无价是不是国际歌(感觉是)
李向群生前所在连:“千万个英雄在成长”
●本报记者 洪文军 本报特约记者 钟友国
迎着和煦的春风,记者来到李向群生前所在的广州军区某团九连采访,所见所闻,令人欣慰。英雄虽然远去了,但他爱党爱国爱军的理想信念,却在这个连队深深扎根。官兵们沿着英雄的足迹,续写出新的篇章。
李向群生前所在连有一个“规矩”:每天必唱一首李向群的歌,每半月组织一次学习实践李向群精神故事会。新兵一到连队,看的第一本书是《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看的第一部影片是反映李向群精神的《义本无价》和李向群事迹报告会光碟。耳濡目染,使“向群精神”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官兵的心灵。连长张虎家庭困难多,家里无房,爱人下岗,母亲长期卧病在床,亲友几次来信催他转业回去,但在李向群精神鼓舞下,他矢志军营,无怨无悔。去年,带领官兵苦练军事技术,在上级组织的高科技知识竞赛和军事比武中一举夺魁。排长守海兵是地方大学生,刚到部队时“很不适应”,几次想打退堂鼓,在李向群精神感染下,他克服不足,虚心学习,先后担负了两个团的战术示范教学任务,被评为“ 李向群式的标兵干部”。
提起九连,师团领导都说,他们的奉献牺牲精神特强。今年元月,部队在广西岑溪市进行国防光缆施工时,九连担负的任务是最为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艰巨的任务,连队官兵发扬李向群奉献牺牲精神,连续奋战十多个昼夜,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前不久,安平林场突发山火,全连官兵闻讯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火灾现场,勇蹈火海,奋不顾身地与火魔殊死搏斗近6个小时,终于将火魔制服,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连队指导员肖海告诉记者,矢志报国、舍生取义,这种自觉牺牲奉献精神,是李向群精神的本质特征。近两年,我们在抓好全连官兵学雷锋、学李向群专题教育的同时,针对少数官兵尤其是新战士中奉献意识淡化、利益观念增强等现象,紧紧围绕“学向群,找差距”、“等价交换对不对”、“当兵亏不亏”和“学习向群,勇于奉献”等主题,组织开展座谈讨论,帮助官兵领悟精神实质,强化奉献意识,使官兵自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奉献牺牲蔚然成风。
九连十分重视用李向群精神培养官兵高尚的道德风尚。连队定期开展以“读健康书、唱奋进歌、看优秀电视、做有为青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进行读书演讲、影评书评和歌咏比赛,营造陶冶官兵高尚道德情操的良好环境;大力开展“ 四不一有”活动,营造勤俭节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浓厚氛围;广泛开展官兵互助和拥政爱民活动,培养官兵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情操。长期的培养熏陶,使官兵心灵更加纯洁、情操更加高尚。连队驻地宾馆酒家、歌舞厅、按摩院、洗脚屋多,环境复杂,官兵没有一个涉足不健康场所。九连官兵自觉抵制金钱诱惑,份外之财不贪,不义之财不要。广东番禺籍战士李文伟,探亲归队时,一名老同学请他捎带几件违禁物品到桂林销售,并承诺五五分成,小李断然拒绝了老同学的要求,并好言规劝老同学放弃做这种违法生意。不久前,一批军地领导到连队慰问,交口称赞连队官兵“个个都像李向群”。
桂电在线::新闻网:参观李向群纪念馆有感
李影 12月4日,作为积极入党分子,在系党总支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名字如雷贯耳的“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纪念馆...听着高亢嘹亮的义本无价之歌,我感到英雄人物是多么光荣和伟大。拌着震撼人心的歌曲看到英雄人物几度晕倒直到生命最后...
回答者: 飞天大猩猩 - 助理 三级 4-24 11:54
生命的延续,是我们义无旁贷的责任!
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2001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
(第130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2001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已经2002年3月19日市人民政府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市长包叙定
二○○二年四月十二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修改2001年底
以前发布的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
为了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的需要,市政府对自1997年至2001年底发布的120件政府规章进行了全面清理。经过清理,市政府决定:
一、继续执行的政府规章98件(目录见附件1)。
二、废止主要内容与新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新形势不相适应的政府规章2件(目录见附件2)。
三、按照规章制定程序修改部分内容与新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不相适应的政府规章9件(目录见附件3)。
四、统一公布已经被明令废止和被新的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代替废止的政府规章11件(目录见附件4)。
## 附件:1. 继续执行的政府规章目录(98件)
2.废止的政府规章目录(2件)
3.修改的政府规章目录(9件)
4.已经被明令废止和被新的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代替废止的政府规章目录(11件)
## 附件1: 继续执行的政府规章目录(98件)
1.重庆市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2号令,1997年发布)
2.重庆市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办法(9号令,1997年发布)
3.重庆市内部审计工作办法(10号令,1998年发布)
4.重庆市主城区公共停车库(场)建设管理办法(12号令,1998年发布)
5.重庆市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13号令,1998年发布)
6、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赔偿补偿规定(14号令,1998年发布)
7.重庆市食品卫生管理规定(16号令,1998年发布)
8.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通告(17号令,1998年发布)
9.重庆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18号令,1998年发布)
10.重庆市除四害管理规定(19号令,1998年发布)
11.重庆市控制中小学生流失办法(20号令,1998年发布)
12.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管理办法(21号令,1998年发布)
13.重庆市控制燃煤二氧化硫污染管理办法(23号令,1998年发布)
14.重庆市保护城市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规定(24号令,1998年发布)
15.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5号令,1998年发布)
16.重庆市城市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办法(26号令,1998年发布)
17.重庆市契税征收实施办法(28号令,1998年发布)
18.重庆市国家公务员考核办法(29号令,1998年发布)
19.重庆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30号令,1998年发布)
20.重庆市国家公务员辞职退规定(31号令,1998年发布)
21.重庆市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实施办法(32号令,1998年发布)
22.重庆市三峡库区移民档案管理办法(33号令,1998年发布)
23.重庆市村民委员会选举试行办法(35号令,1998年发布)
24.重庆市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36号令,1998年发布)
25.重庆市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37号令,1998年发布)
26.重庆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38号令,1998年发布)
27.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务管理改善投资环境的决定(39号令,1998年发布)
28.重庆市国家公务员退休暂行办法(41号令,1998年发布)
29.重庆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42号令,1998年发布)
30.重庆市城市维护建设税征收管理办法(43号令,1999年发布)
31.重庆市拥军优属工作若干规定(44号令,1999年发布)
32.重庆市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办法(48号令,1999年发布)
33.重庆市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隆办法(49号令,1999年发布)
34.重庆市国家公务员培训办法(50号令,1999年发布)
35.重庆市易制毒化学物品管理办法(52号令,1999年发布)
36.重庆市土地管理办法(53号令,1999年发布)
37.重庆市耕地开垦费、耕地闲置费、土地复垦费收取与使用管理办法(54号令,1999年发布)
38.重庆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55号令,1999年发布)
39.重庆市劳动争议处理实施办法(56号令,1999年发布)
40.重庆市劳动监察规定(57号令,1999年发布)
41.重庆市暂住人口治安管理规定(58号令,1999年发布)
42.重庆市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61号令,1999年发布)
43.重庆市液化石油气经营管理办法(62号令,1999年发布)
44.重庆市无线电管理办法(63号令,1999年发布)
45.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整治主城区非法营运车辆规范出租客运市场秩序的通告(64号令,1999年发布)
46.重庆市人民建议奖励办法(65号令,1999年发布)
47.重庆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66号令,1999年发布)
48.重庆市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与公务回避实施办法(67号令,1999年发布)
49.重庆市出租汽车治安管理办法(68号令,1999年发布)
50.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水路客运市场管理的通告(69号令,1999年发布)
51.重庆市三峡库区移民资金管理办法(70号令,2000年发布)
52.重庆市环境保护奖励与处罚办法(71号令,2000年发布)
53.重庆市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程序规定(72号令,2000年发布)
54.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菜园坝地区综合整治的通告(73号令,2000年发布)
55.重庆市营业性演出管理办法(74号令,2000年发布)
56.重庆市国家公务员申诉控告办法(76号令,2000年发布)
57.重庆市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办法(77号令,2000年发布)
58.重庆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78号令,2000年发布)
59.重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费征收管理办法(79号令,2000年发布)
60.重庆市法律援助办法(80号令,2000年发布)
61.重庆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办法(81号令,2000年发布)
62.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停止适用或废止一批地方性政策和规章的决定(82号令,2000年发布)
6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决定(83号令,2000年发布)
64.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停止施行一批许可审批项目的决定(84号令,2000年发布)
65.重庆市城市建设配套费征收管理办法(85号令,2000年发布)
66.重庆市人民警察巡警执勤规定(87号令,2000年发布)
67.重庆市港口管理办法(88号令,2000年发布)
68.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及其航空安全管理规定(89号令,2000年发布)
69.重庆市农业特产农业税征收实施办法(90号令,2000年发布)
70.重庆市行政赔偿费用核拨及管理办法(91号令,2000年发布)
71.重庆市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办法(92号令,2000年发布)
72.重庆市城区建筑渣土清运管理办法(93号令,2000年发布)
73.重庆市统一代码管理办法(94号令,2000年发布)
74.重庆市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实施办法(95号令,2000年发布)
75.重庆市外商投资企业用地管理办法(96号令,2000年发布)
76.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乱贴 乱挂 乱刻 乱画行为的通告(97号令,2000年发布)
77.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盘溪排水工程设施管理的通告(98号令,2000年发布)
78.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规定(99号令,2000年发布)
79.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再次停止适用或废止一批地方性政策和规章的决定(100号令,2000年发布)
80.重庆市税务机关拍卖所得抵缴税款办法(101号令,2000年发布)
81.重庆市生猪屠宰管理办法(102号令,2000年发布)
82.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停止施行第二批许可审批项目的决定(104号令,2000年发布)
83.重庆市水文管理办法(105号令,2000年发布)
84.重庆市最低工资保障规定(106号令,2000年发布)
85.重庆市预防控制狂犬病办法(107号令,2000年发布)
86.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拆除违法建筑的通告(108号令,2001年发布)
87.重庆市船舶修造业管理办法(109号令,2001年发布)
88.重庆市教育督导规定(110号令,2001年发布)
89.重庆市人民政府行政机构设置与编制管理办法(111号令,2001年发布)
90.重庆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条例实施办法(112号令,2001年发布)
91.重庆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113号令,2001年发布)
92.重庆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114号令,2001年发布)
93.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115号令,2001年发布)
94.重庆市建设用地监管若干规定(116号令,2001年发布)
95.重庆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117号令,2001年发布)
96.重庆市水域治安管理办法(118号令,2001年发布)
97.重庆市城市大桥管理办法(119号令,2001年发布)
98.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120号令,2001年发布)
## 附件2: 废止的政府规章目录(2件)
1.重庆市人民政府规章制定程序规定(1号令,1997年8月10日发布施行)
说明:2000年3月15日九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2001年11月16日国务院发布的《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已经明确规定了规章制定权限和程序,该规定已经没有继续执行的必要。
2.重庆市商品展销会审批管理办法(40号令,1998年11月19日发布,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说明:在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已经取消了对举办商品展销会的审批项目,行政管理方式已作调整,该办法已无继续执行的必要。
## 附件3: 修改的政府规章目录(9件)
1.重庆市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3号令,1997年10月25日发布,自1997年11月1日起施行)
2.重庆市电影管理办法(8号令,1997年12月2日发布,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3.重庆市企业招收职工规定(15号令,1998年6月2日发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4.重庆市牛奶管理办法(45号令,1999年1月25日发布,自1999年3月1日起施行)
5.重庆市种畜禽管理实施办法(46号令,1999年2月2日发布,自1999年3月1日起施行)
6.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办法(47号令,1999年2月2日发布,自1999年3月1日起施行)
7.重庆市物业管理办法(51号令,1999年2月13日发布,自1999年4月1日起施行)
8.重庆市资产评估机构管理办法(60号令,1999年4月30日发布,自1999年6月1日起施行)
9.重庆市乡镇农业机械管理服务站工作规定(103号令,2000年9月1日发布施行)
## 附件4: 已经被明令废止和被新的地方性法规或者
政府规章代替废止的政府规章目录(11件)
1.重庆市铁路口岸管理办法(4号令,1997年发布),已经被2000年市政府100号令明令废止;
2.重庆市航空口岸管理办法(5号令,1997年发布),已经被2000年市政府100号令明令废止;
3.重庆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6号令,1997年发布),已经被2000年市政府100号令明令废止;
4.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主城区道路交通管理的通告(7号令,1997年发布),已经被《重庆市道路交通管理处罚条例》代替,2000年市政府100号令明令废止;
5.重庆市城市危岩滑坡防治管理办法(11号令,1998年发布),已经被《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115号令,2001年发布)代替并废止;
6.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市容综合整治的通告(22号令,1998年发布),已经被《重庆市城市容貌管理条例》代替,2000年市政府100号令明令废止;
7.重庆市城市户外灯饰管理规定(27号令,1998年发布),已经被《重庆市城市容貌管理条例》代替,2000年市政府100号令明令废止;
8.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警备区1998年冬季征兵命令(34号令,1998年发布),已经被2000年市政府100号令明令废止;
9.重庆市人民政府稽察特派员规定(59号令,1999年发布),已经被2000年市政府100号令明令废止;
10.重庆市黄花园大桥交通枢纽工程设施管理办法(75号令,2000年发布),已经被《重庆市城市大桥管理办法》(119号令,2001年发布)代替并废止;
11.重庆市石板坡长江大桥、牛角沱嘉陵江大桥、石门嘉陵江大桥管理办法(86号令,2000年发布),已经被《重庆市城市大桥管理办法》(119号令,2001年发布)代替并废止。
❸ 如何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发达国家由于环境意识,技术,资金投入,法规制度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已使其曾十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得到基本控制, 而发展中国家则因缺乏足够的认识,技术水平低,资金匮乏等使得人 口,资源与环境等问题愈加严重,因此,可持续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有更 加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坚持经济;持续发展 ,坚持经济发展优先的原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坚持经济发展优先的原则是发展中国家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发展中国 家如果不能发展,仍停留在穷困和不发达状态,其可持续发展道路 上的种种障碍就不能被消除,贫困条件下人口与生态退化之间的 恶性循环就不能制止.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够积累资金,技术和 管理经验,才能够提高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能力."环境不可能 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发展本身应当是对此的部分答案." 在坚持发展优先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还必须遵循效益原则,即经济发展是效益型的而不是速度型的.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提高发展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愈低, 方面资源利用的效率低,浪费了资源.反之,经济效益愈高,则资源利用的效率高,节约了资源.其次,必须提高发展的社会效 益.发展所获得的利益必须得到较为平等的收人分配,使公众的 生活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教育,科技,文化和其他方面得到相 应的改善,以消除技术资源薄弱,法制滞后,公众观念和生活方式 上的传统性等各种阻碍持续发展的障碍.最后,必须提高发展的 环境效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相互推动及相互制约的关 系.根据现实的条件,发展中国家目前环境保护追求的目标主要 应是尽可能合理利用好本国的自然资源基础,尽可能减少发展过 程中的环境损失,避免难以逆转的环境恶化.美国西奥尔多?罗 斯福任总统时期的口号"明智的利用就是保护"对今日之发展中国 家颇为适用.以适度的环境损失换取高效的经济增长,意味着以 较小的环境损失换取较高的环境治理能力.实际上,经济,社会及 环境效益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只有三者的完美结合,才有可能 打破穷困与环境恶化间的恶性循环,并随着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 逐步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经济发展能力,形成经济,社会与生 态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 二,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情各异,因此它们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不是唯一的,但是,总的看来,发展中国 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如下几个方面: 1,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入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源是以劳 动力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是积累和创造物质资本,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最活跃最积极的主动性的生产力要素,是推动和促进社 会变革的主要力量.要做到:第一,控制人口的增长,实现适度人 口目标.发展中国家应采取多种措施控制人口的增长,尽快实现 适度人口目标.这些措施包括实施计划生育并建立一整套计划生 育奖惩制度,提高结婚年龄,并使避孕方法更方便,扩大妇女受教 育和就业机会,改善公共医疗卫生条件和儿童营养状况,建立和完 善老年保险制度,破除片面鼓励生育的传统观念等等.第二,努力 增加就业机会,减轻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状况.发展中国家应 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积极发展劳动密 集型产业,广拓就业途径;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支持农村剩余劳动 力的就地转移.第三,最重要的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 本投资的效益.发展中国家首先完全有必要大幅度提高教育经费 占GNP 的比重,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强度.其次要调整教育结构, 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率. 2,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是针 对过去的资源浪费模式而言的,是依靠科技进步,以较少的资源消 耗和能源耗费取得较多的产出效果和经济效果的发展方式.其主 旨是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单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实现资 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持续发展.它并不否定开发新的资源,创造 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资源等.提倡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 是发展中国家长期的战略性措施.为此,发展中国家首先要依靠 科技进步,通过引进国外的适用技术和增强自身的研究与开发的 能力来杜绝资源的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促进废弃物质的循环利 用.其次是尽量使经济发展和生活消费建立在可再生资源和能源 基础上,如利用太阳能,水能等取代矿物能源,反对超越经济发展 阶段的高消费等.还有,要建立生态农业.它对农村人口众多,农 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生态农业就是依靠农业生态系统来维持土壤肥力,促使农业稳定 持续发展,它能导致生态的良性循环,使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 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道路. 3,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应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 发展的体系之中,将政府干预和市场作用相结合,使环境与发展相 统一.其次要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实施污染控制的全过程管理,并 优先发展环保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及扶持环保产业同资源节约型 发展模式也是相通的,都是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经济效率,节约资 源消耗,减少废料以及污染物的生产与排放.在这方面,政府的经 济激励政策以及有关环保法规的建设应发挥较大作用,如征收"庇 古税",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等.再次,促进国际合作,通过多种形 式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事业.最 后,加强全民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需求.没有广大人民 群众的参与,实现环境保护是不可想象的. 4,充分发挥政府调控的作用.发展中国家是不可能自然而然 地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而必须在战略与政策上进行革新和诱 导,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改变传统的工业化产业结构与方式,尽 快促使自己的国家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其中,政府起着关键 的作用,它在立法,规划,土地利用,污染控制,环境保护,普及教育 等诸多方面有举足轻重的政策性影响.此外,政府还在对可持续 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宏观调控,各方面利益的协调上发挥主要作 用.因此,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应在以下 几方面充分发挥作用:第一,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和完善.市 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利用价格参数有效配置资源的机制,它使各种 稀缺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生产者得到最大的经济收益.发展中国 家应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特别是要建立资源价格体 系,对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进行计价,使资源费用在产品成本和价 格中得到合理反映,使公共资源使用的外部性内部成本化,以利于 有效地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第二,进行资源核算,完善国民经济 核算体系.资源存量增减,环境污染与治理等,都要与国民生产总 值紧密地联系起来,为生态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准确 有效的信息.第三,加快人口与环境立法进程,适时制定和修订各 项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和规章,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第四,实 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投资,信贷政策,在财政预算,投资渠道和信 贷方面对教育,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给予扶持.第五,在环境保护 与污染控制方面,要制定与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标准,并积极从 事或资助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开发,引进和推广.更重要 的是强化征收环保费制度,环境税收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以及环 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以实现对污染的最优控制. (上接第43 4,蔬菜品质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蔬菜生产环境日益恶化.2006 年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监测了我区蔬菜基地环境, 个乡镇进行了水样,土样化验,结果是重金属污染有加重趋势,环境条件有待保护和改善;二是安全检测体系有待加强.因投 入不足,运转困难,监测工作难于正常开展,与真正做到从田间到 餐桌的全程监控,倡导农改超,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还有很大差距; 三是特色蔬菜,高端蔬菜生产才起步,还没有形成较大规模.所占 面积,产量在总量中仍微不足道,需要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培育 消费群体,积极向外拓展市场. 四,发展蔬菜产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l,解决蔬菜产业发展定位问题.南充蔬菜看三区,三区蔬菜 看高坪.如何充分利用高坪的自然优势,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 以服务南充发展成为百万人口大城市为目标,制订蔬菜产业发展 规划.把自然优势,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出一 个响亮口号,指导高坪蔬菜产业发展. 2,解决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思路问题.以丰富市民菜篮子,增 加菜农钱袋子为出发点.大力发展尤公害蔬菜生产.积极推动绿 色蔬菜,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发展绿色蔬菜,有机蔬菜,满足不同层 次的消费需求."立足南充,补足成渝,突破港台";培育高端蔬菜 消费群体,拓展高端蔬菜消费市场. 3,解决蔬菜产业发展工作重点问题.在面临城市发展,重点 工程项目增加,沿嘉陵江流域一线传统蔬菜基地不断减少的情况 下,如何调整作重点,发展壮大蔬菜产业犹为迫捷,应将蔬菜产 业重点由嘉陵江流域向螺溪河流域转移,改善螺溪河流域的基地 没施,把螺溪河流域建成蔬菜产业一线基地. 4,解决蔬菜产业发展亮点问题.尽管我区蔬菜生产面积大, 产量高.但产业发展特色不突出,亮点不亮.要打造蔬菜产业发 展亮点,不能简单借鉴,克隆外地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发展自身特 色产业.走城郊型,休闲,体验,观光农业之路,发展盆栽蔬菜,水 果蔬菜.尤其应搞好"冬菜地理标志"保护,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及 产品认证,壮大品牌. 五,对发展蔬菜产业的建议 发展蔬菜产业中心是解决市民菜篮子和菜农钱袋子问题.是 地方市长,县长负责制.中央财政在农业项目中,用于发展蔬菜产 业的资金基本没有,应由地方财政在农业项目中安排解决. 1,区委,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把蔬菜基地建设纳入城市经济 发展总体规化,做到分级实施,分级负责.立足南充,保障供应. 用菜田基金解决占补平衡.加大对二线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 水利建设和土壤改造.把二线蔬菜基地建设成为一线基地,提高 蔬菜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要用新增财力解决新基地建设问题. 2,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业主,发展蔬菜专合经济组织.自 愿,依法,合理,有序促进土地流转.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 经营,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营销.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利益共同 体.注重扶持本地业主,企业,探讨不同的生产,经营机制,吸纳菜 农用土地,资金入股等形式加人专合组织,或共同组建生产型公 司,发挥整体优势,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3,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体系.重点放在良 种引进,示范试验,品牌创建,原产地保护,无公害蔬菜基地,产品, 绿色蔬菜,有机蔬菜基地,产品认证上面.做到产前良种引进,试 验示范;产中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建立专门机构,落实专门人员, 预算专项资金,开展专项工作;产后跟踪服务,搞好市场调研,把握 市场信息.扶持龙头企业建设气调库,旺收,淡贮,平抑物价,建立 加工厂,增加蔬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解决蔬菜产 业发展无资金,无人员,无职权问题. 4,建立蔬菜产业发展长效机制.业务部门区农业局,蔬菜办, 要向区委,区政府多汇报,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本级区委政府 的大力支持,争取政策支持,资金扶持.要加强同外地科研院所, 大专院校的联系与合作,探索院地,校地联系新模式,探索管理新 经验,发展新理念,在第一时间把最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增 加经济效益. 5,加强科技培训,提升科技含量.区人民政府每年应安排预 算资金,用于蔬菜产业技术服务培训,食品安全培训,以便提升菜 农素质.重点解决菜农产业发展认识问题,技术问题,销售问题, 进一步发展之路问题,农业环保问题和蔬菜安全生产问题.实现 从生产到餐桌全程监管,提升产业档次,提高蔬菜产量,增加效益. 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消费,身心健康.
❹ 大江保卫战资料
1998年夏天的长江的抗洪斗争,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几百万军民英勇奋斗,取得了全面胜利。当前,全国人民关注的
是,如何进一步整治长江。这不仅关系到长江流域人民的长治久安,也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巨大项目。为此,两院组织部分有关院士和院外专家,对有关资料和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以下报告。
编辑本段长江洪水
对1998年长江洪水和抗洪斗争的认识
1998年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以及1991年三次洪水后,本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据初步资料,1998年和1954年相比,上游的洪峰流量和洪水量与1954年接近;由于中游洪峰流量不具备可比性,以最集中的30天洪水量相比,1998年汉口以上总来水量较1954年少300多亿立方米;下游的洪峰流量较1954年少1万多秒立方米,洪水量少500多亿立方米。1931年由于资料不足,只能作粗略比较,上中游可能较1931年略大,下游较1931年小了很多。 应当说明,在上个世纪和更早的时期,长江都发生过比本世纪更大的洪水。据考证,自1153年以来,洪量比1954年大量减少。1954年,由于中下游堤防围垸的抗洪能力较低,许多堤防围垸自然溃口,为了降低洪水位,保住重点地区,除了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外,又在很多地方扒口分洪,总计分洪和溃口 抗洪场景
的水量达1023亿立方米,其中起到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约为700亿立方米。根据1998年的洪水来量,如果要维持1954年的水位,需要有效分蓄洪量约为400多亿立方米。但是1998年的分洪溃口总量仅约100亿米。按长江防洪规划,为减少荆江分洪工程的运用机遇,将荆江大堤的设计洪水位提高到45.0米。1998年,为了避免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将荆江大堤超设计标准运用,沙市洪水位达45.22米。又如:洞庭湖的出口莲花塘站,洪水位比1954年超过达1.85米,这是因为,在1954年,莲花塘以上洞庭湖区的绝大多数围垸、莲花塘以下长江干流两岸的绝大多数堤防包括洪湖大堤,都已溃口或扒口分洪,而1998年,莲花塘上下溃口和分洪的堤垸远比1954年还少呢。
重大的决策
应当说,这是1998年抗洪斗争中的一个重大决策,也是在1998年特定条件下作出的十分艰难的决策。1998年抗洪斗争的工程基础是:按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完成了部分水利工程。除建成了汉江、清江、沅水、资水、修水等支流的控制性水库外,还按提高了的设计洪水位(较1954年提高0.5米左右),完成了荆江大堤、武汉市围堤、无为大堤等长江干流重点堤防和洞庭湖区、鄱阳湖区重点围垸的加高加固工程。这些都为1998年抗洪斗争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堤防没有按规划完成,特别是平原分蓄洪区工程的安全设施,在原规划中考虑不够,在实施中又没有落实,给抗洪斗争带来了极大困难,使抗洪斗争的决策处于两难困境:如果按原定规划分洪(按提高了的设计洪水位,仍需有效分洪量200亿立方米),将遭受很大损失;如不按原定规划分洪,将使堤防经受超过设计标准的洪水位,承担极大风险。考虑到1998年洪水比1954年小,以及军民团结抗洪的巨大潜力,中央毅然决心进一步抬高洪水位、严防死守、力争减少溃口和分洪损失。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策,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当然,也应当说明,这是在1998年超额洪水比1954年少300多亿立方米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做到。如果1998年发生的洪水和1954年洪水相当甚至更大,不分洪还是不行的。
受灾情况
关于1998年长江流域的灾情。根据卫星和航空遥感对长江中游地区所进行的多期和系统的监测与分析:湘、鄂、赣三省最大受淹面积约为1586万亩,由于统计口径不同等原因,比三省统计数小很多。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统计,中下游五省共溃口分洪1705个围垸,淹没耕地295万亩,受灾人口230万。以上数字表明,溃口分洪的多是较小围垸,平均每个围垸不足2000亩,灾情统计中绝大部分受灾农田
是由于内涝。1998年的死亡人口为1432人。这与1954年除保住荆江大堤和汉口围堤外,其他地区大多受淹,死亡人口33169人的灾情,是差别很大的。与1931年中下游一片汪洋、汉口街道行舟、南京市区被淹、死亡人口14.5万人的惨况,更是完全不同。因此,1998年的抗洪斗争,确实取得了巨大成绩。
河床的淤高
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长江洪水位的抬高是否是由于长江河床的淤高。根据长期观测资料,长江干流河槽基本稳定,与黄河根本不同。由于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冲淤变化,最明显的是荆江以下的监利-洪湖河段,这一段受下荆江裁弯工程影响,裁弯河段以上有冲刷,以下有淤积。据长江水利委员会资料,其代表站螺山站,低水位时由于泥沙淤积,水位有所抬高,但高水位时,因淤积面积占行洪面积的比例不大,抬高趋势并不明显。螺山站1998年的洪水位比1954年超过1.78米,据查证主要是由于1954年在螺山以下蒋家码头扒口分洪和老湾等处溃口,使洪水位大幅度降低。 关于湖泊淤积情况。洞庭湖1949年以来因淤积减少的湖泊容量约40多亿立方米,由于1949年以来围垦了1600平方公里,大约减少容量近100亿立方米。鄱阳湖的淤积量很小,但1949年以来围垦了1400平方公里,损失湖泊容量约80亿立方米。湖北省的两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闭,减少面积5700平方公里。1949年以来,湘、鄂、赣连同苏、皖五省,因围垦共增加耕地估计约1400万亩。 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情况。在长江上游10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范围内,根据调查统计,地面固体物质的年均侵蚀量为15.68亿吨,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均输沙量为5.3亿吨,输移比为0.33。这与黄河有所不同。因为长江上游主要是岩石山区,其地面侵蚀物质主要是岩石风化物,颗粒较粗,一般以山前坡积、洼地淤积、沟口洪积扇以及塘库和中小支流的淤积等形式,在短距离沉积,不能被河流远距离输送;而黄河的地面侵蚀物质是黄土,颗粒极细,几乎可以全部输送到黄河干流。宜昌以下,汉口站的年均输沙量为4.3亿吨,下游大通站为4.68亿吨。宜昌和汉口间的差值,在平水年主要淤在洞庭湖区,洪水年淤在洞庭湖区、河道的州滩及溃口的围垸内。大通站的输沙量,绝大部分送入东海。宜昌各年的输沙量,因暴雨分布情况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例如,1990~1997年8年的年均输沙量仅3.8亿吨,属于少沙年;而1998年6~8月的输沙量即达6.05亿吨,超过1954年的同期输沙量(5.27亿吨),属于多沙年。据初步分析,1998年泥沙的主要来源是金沙江和嘉陵江,这是很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现象。 以上情况说明,长江流域的水旱灾害所以严重,除了气象方面的客观原因外,主要的还是由于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失调,集中表现为: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在山区,毁坏森林、陡坡开荒;在平原,盲目围湖造田,占用行洪洲滩。这些都招致自然界的报复。在长江流域,山区水土流失对当地的危害,比黄河更大。这是因为,长江流域为岩石山区,表土层很薄,经过一定时期的冲刷,表土冲光,岩石裸露,形成“石化”,使当地人民完全失去生存条件。贵州省已有不少“石化”山区,令人触目惊心。l由于人类的破坏,与栖息地的丧失等因素。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在工业社会以前,鸟类平均每300年灭绝一种,兽类平均每8000年灭绝一种。但是自从工业社会以来,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超出自然灭绝率的1000倍。全世界1\8的植物,1\4的哺乳动物,1\9的鸟类,1\5的爬行动物,1\4两栖动物,1\3鱼类,都濒临灭绝。
编辑本段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根据以上认识,从生态系统、林业建设、工程措施、新技术运用、加强领导及统筹全国水利等六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重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失调,是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不能简单地恢复原状,而是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人口分布结构,在综合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以1998年的抗洪斗争为契机,大张旗鼓地宣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必要性;同时,又要制定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具体规划、步骤、政策和措施,使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平垸行洪真正落到实处。 1.通过全面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对全流域的土地进行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农林牧业结构,把整治河山、重建家园纳入流域生态系统重建的总体框架,因地制宜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在山区,退耕还林要和积极发展生产结合起来。 退耕还林的关键是真正解决当地职工和群众的生产出路。要具体划定必须退耕还林的地区,制定解决生产出路的具体规划,定期限、定步骤,并确定责任单位,予以实施,并定期检查和验收。当前,要首先制止和防止新的毁林开荒和陡坡开荒。特别要注意防止在三峡移民中造成新的生态破坏,严格按照“三峡库区的生态功能分区”,规划安置移民。 对可以不退耕还林的山区农田,要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农业。推广坡地改梯田、坡地绿篱、横坡种植等措施。有条件的地方,扶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开展山区的小流域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布局,综合开发,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起来,这是改善和恢复山区环境,使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大力发展种草养畜
在雨量和湿度较高而坡度较陡的山地、海拔过高的高原区、不宜造林的坡地和干热河谷,应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这也是改善生态环境、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在湖区,退田还湖要和保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 长江中下游1949年以来开发湖区耕地1400万亩,连同过去一千多年来已开发的共计数千万亩土地,不仅是中下游五省的农业基地,而且发展了工业和交通,建设了繁荣的城镇,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要看到,根据长江洪水的规律,对于这些已开发的数千万亩土地,不可能在任何洪水情况下都不被淹没。洪水不太大的年份,可以全部或大部保住;特大洪水年份,必须牺牲相当部分才能保住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退田还湖的难度很大,因为围垸内的大量人口需要迁移安置。就蓄洪的有效性来说,控制蓄洪比自然蓄洪更能有效地削减洪峰流量,需要的蓄洪容量也少得多。因此,湖南省提出的,对蓄洪垸实行“空垸待蓄,低水时耕种,高水时蓄洪还湖”,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合理的。但必须切实做好蓄洪围垸内的安全建设,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保险制度,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得到可靠保障;同时,还要制定与“低水耕种,高水蓄洪”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针和加强管理的具体措施,才能保证高水时及时开放蓄洪。对一些地势低下、排水困难、1998年水毁严重的围垸,应坚决退田还湖,或将封闭型的围垦种植改为半封闭型的筑圩养殖,实行“退田还渔”。 要坚决平垸行洪。这些围垸建在长江和洞庭湖洪道的洲滩上,成为行洪障碍,保护面积不大,但对大局影响很大,应当坚决清除,退田还河。 建立生态经济核算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鉴于生态工程的长期性和全局性,要通过政策和立法,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进行扶持。国务院正在建立林价制度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这些都是必须的,应尽快加以实施。同时,对草地和湖泊、洲滩和湿地的管理也应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定。
编辑本段英雄事例
吴小红英雄事例
洪灾发生以来,吴小红副局长心里装的都是如何抗洪救灾;他每天都坚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组织开展救灾复产工作。 9月21日早上7点多钟,当他接获悉大坡发生灾情后,顾不上吃早餐,便立即动身出发前往大坡。由于洪水凶猛,他当天无法到达灾区。第二天一早,他又组织工作组,冒着大雨,不顾山体滑坡的危险,驱车直往灾区一线,深入了解灾情,参加抗洪救灾工作。 根据局党组的安排,他负责指挥大坡工作组的抗洪救灾工作。自9月22日工作组进入大坡灾区以来,他发扬连续作战、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八天八夜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主动挑起抗洪救灾中最重的担子;哪里最苦最难,他就出现在那里;哪里灾情险情大,他就紧张奋战在哪里,越是艰险越向前。9月23日晚,大坡工作组接到了负责赴白马村委会进行安抚群众、分发物资的工作任务。据了解得知,白马村委会离大坡圩有将10多公里远,在这次洪灾中遭受了惨重损失,通往村里的公路大部分已被冲毁,到达周敬过后有5公里左右的路段车辆无法通行,需要徒步进村;而由于这几天尚未得到有效救助,村民们情绪反应激烈,维稳难度大。接到任务后,吴小红副局长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身先士卒,主动请缨,亲自带领40多位干部职工顶着雨水,踏着泥泞的山路,冒着塌方的危险,扛着救灾物资连夜奔赴灾区,直到晚上九点多才进入该村,及时为灾民送上了“救命粮”。 吴小红同志还主动负重。9月25日,我局接到紧急赶赴马贵镇六塘村委会救灾的任务。该村离马贵镇20多公里,洪灾已导致该村对外交通、通讯全部中断,群众生命财产面临严重威胁。吴小红同志获悉后,不顾连日工作的疲惫,主动申请带领工作组深入马贵镇偏远的六塘村委会救灾。因为通往六塘的道路尚未抢通,工作组只能从古丁镇沿山路向六塘挺进。一路上,山体塌方不断,道路崎岖难行,原有的公路已经被洪水冲刷得只剩下一小部分狭窄的路基,脚边就是湍急的河水,时刻有掉进急流的危险。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吴小红副局长带领工作组徒步8个多小时,翻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艰难跋涉20多公里,终于在当天傍晚进入该村,成为自洪灾以来除解放军队伍外到达该村的第一批政府救灾人员,受到当地群众的涕零感激……半个多月过去了,吴小红同志一直紧张奔忙在六塘灾区,从未离开过抗洪救灾的第一线。连日的艰辛劳累,使他的身体消瘦了,嗓子也喊哑了,但他仍然一刻都没有放松,继续带领干部职工奋战在该村清理淤泥、建桥修路、重建家园、恢复农业生产等工作中。六塘的村民逢人都竖起拇指称赞“吴小红同志真是位心系灾区的好干部!”
李向群英雄事例
抗洪英雄李向群从一名普通的特区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士兵,继而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伴随着李向群迷茫中的烦恼和磨砺中的痛苦的,是他一步步攀登和追求的坚实脚印…… 陪着你走过春夏秋冬…… 1996年的冬天,团荣誉室迎来一群身着崭新军装的新兵。面对英雄部队的历史长卷,和那一张张微微发黄的英雄照片,一位新战士的眸子中闪烁着羡慕。凝视“群英榜”,他冒了一句:“我也会上去的!”新兵营长一愣:“你叫什么名字?”“李向群。”“从哪儿入伍?”“海南大特区!”李向群语气中露着自豪。“像特区的兵,好好干吧!”营长赞许中含着鼓励。 当晚,李向群给自己制订了这样的目标:“队列、射击、投弹……五项训练全部达到优秀成绩。” 真正的蓝图远非笔记本上就能画出。半月过后考核,五项课目中,李向群三项不及格,名列新兵连倒数第二。伏在大榕树上,心比天高的李向群抹起了眼泪。排长周建文使劲拍了他肩头一掌:“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是块当兵的料,明天就照着我的样子练!” 负重20公斤的5公里武装越野,是体能训练中最艰苦的一项。周建文让李向群紧跟着自己。跑着跑着,李向群的步子渐渐慢了,忽地瘫倒在地,喘着粗气说:“我实在受不了了,歇会吧。” “这就是运动中的极限,站起来,挺过去,超越它!”排长一把扯起李向群,命令道:“牵着我的衣服继续跑。” 李向群终于跑完了5公里路程。两个月的新兵训练,他成绩全优。一年之后,他的名字果真上了团里的军事训练标兵榜。 磨砺,岂止在训练场。部队提倡士兵不吸烟、不喝酒、不进发廊。从前每天要抽两包烟的李向群,入伍不久就郑重宣布:“今后谁见列兵李向群抽烟,可罚他一个月津贴。” 这一次,李向群真的感受到了锤炼意志的艰难:每当犯烟瘾,他坐立不安,竟将残留着淡淡烟味的手指放在鼻子上嗅。班长王绍心痛地说:“戒烟有个过程,实在难忍就抽一口吧。”李向群摇摇头:“定下的事,咋能说变就变。”他把戒烟的图案用红漆画在了右手食指上,再犯烟瘾时,抬手看到戒烟的图案,连指头也不嗅了。一个月下来,李向群硬是把烟戒掉了。 人生即选择。“选好目标铺好路,走好人生每一步”,不断给自己树立标杆,在艰苦的磨砺中一步步超越自我,就是李向群的选择。事实上,放弃经商赚钱机会和家中舒适的生活条件从军入伍,李向群也正是奔着这种人生的超越来的。 “李向群印名片啦!”不胫而走的传闻传到了连长陈海武的耳朵里。陈连长纳闷:李向群当过小老板,有名片不奇怪,可现在是军人,部队明文规定不准印名片,难道他? 李向群只好向再三查问的连长拿出了几个名片盒。打开一瞧,陈海武吃了一惊:一叠叠名片般大小的纸片上,密密麻麻抄记的是训练要则、军事知识、法律条文、文学常识、格言警句…… 军营浓厚的学科学文化氛围熏陶着李向群,也使他深切地感受到了自身文化素养与将要担负的使命的反差。他在日记中写道:“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每个人都要为走向新世纪作准备。” 参军不到两年,李向群记下了5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就在奔赴长江抗洪前夕,西南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中心,给他寄来了法律单科结业证书和优秀学员证书;军营20个月,李向群一步步实现着人生的最大值:两次被评为全团训练尖子,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一次荣立三等功……直至成为一名党员的8天后,永生在大堤上的他被追授“抗洪勇士”,并被追记一等功。 追寻这位同龄英雄走过的路,广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们感慨万千:“他的人生就像攀登一座山,一步步都在往上走,每一步都走得那么深沉、那么坚实。” 作为与改革开放一起长大的新一代,李向群与许多特区青年一样有着开放的个性,遇事喜欢表达见解。刚入伍那阵子,他对诸如不准留长发、不准进地方歌舞厅娱乐等部队规定硬是想不通,当众向连队干部提出质疑。一名班长调走,他甚至提出了民主选举班长的建议。 对李向群这样性格鲜明的年轻人,部队没有采取简单生硬的强制和说教,而是运用润物细无声的办法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一次强度训练小憩,指导员胡春林说:“谁表演个节目,轻松轻松。”“看我的!”李向群跳进大家围坐的圈子,即兴将手中的手榴弹当“话筒”,让战友们把冲锋枪作“吉他”,边舞边唱:“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战友们前仰后合,训练场上爆出阵阵欢笑声。指导员鼓着掌顺势说:“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有严格的纪律、严明的规定,因为我们穿着绿色的军装啊。” 这件事对李向群震动很大。他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军队就是军队,只有把开放的个性融入铁的纪律,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现代军人。 拉练中不慎碰掉群众一个桔子,他在树下的石头上压下了身上仅有的两元钱,担心不够,还把地址留了下来;战友家人遭了欺负,准备回家用拳头解决,他说服战友不要意气用事,并帮助起草了诉讼书,运用法律解决了纠纷。一天中午,连队积肥。李向群与新战士温宝添同一组,沿路扒拉着草丛中的牛粪。烈日当空,臭气熏人,温宝添捂着鼻子说:“脏兮兮的,干脆到老乡家买一担交差吧。”李向群擦着脸上汗水说:“连队规定是捡不是买,再说粪可以买到,艰苦奋斗的精神哪里买呀?你到树下透透风,我来捡。” 在军营大熔炉的不断冶炼中,烙着鲜明时代特点的李向群,思想和行动变得更加理性。 款式新颖的服装在游客纷至的桂林格外抢手,家里开着两处服装厂的李向群对时装很在行,聊天时不免常常议论一番。战友们见他谈得头头是道,好奇地问:你这么有经验,难道不想帮家里推销些服装?李向群一笑:“想倒是想过,可军人严禁经商,我不能犯纪律呀。”这两年,过去生意场上的几个朋友多次让他在部队驻地联系客户,许愿利润分成。可是李向群反复给他们讲部队纪律,就是没帮这个忙。 正是胸中装着铁的纪律,即使可以通融的特殊时期,李向群也决不违反规定。 战胜了长江第五次洪峰,团里安排连续奋战了4天4夜的九连就地休整。班长王绍带着全班,到南平镇打扫卫生,李向群负责的那一段正好有一家发廊。见解放军帮他们做好事,热情的老板非要免费给他洗头,李向群摆摆手。老板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劝道:“抗洪抢险特殊时期嘛。”尽管好几天没顾得上洗澡,头皮也痒痒的,但部队纪律不容他半点违犯。他谢绝老板的一片好意,又埋头扫了起来。
编辑本段编入教材中的课文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23课大江保卫战
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7月27日 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 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❺ 洪灾怎样治理
1998年长江的抗洪斗争,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几百万军民英勇奋斗,取得了全面胜利。当前,全国人民关注的是,如何进一步整治长江。这不仅关系到长江流域人民的长治久安,也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巨大项目。为此,两院组织部分有关院士和院外专家,对有关资料和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以下报告。
一、对1998年长江洪水和抗洪斗争的认识
1998年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本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据初步资料,1998年和1954年相比,上游的洪峰流量和洪水量与1954年接近;由于中游洪峰流量不具备可比性,以最集中的30天洪水量相比,1998年汉口以上总来水量较1954年少300多亿立方米;下游的洪峰流量较1954年少1万多秒立方米,洪水量少500多亿立方米。1931年由于资料不足,只能作粗略比较,上中游可能较1931年略大,下游较1931年小。
应当说明,在上个世纪和更早的时期,长江都发生过比本世纪更大的洪水。据考证,自1153年以来,宜昌站洪峰流量超过8万秒立方米的有8次(1998年为6.36万秒立方米,1954年为6.68万秒立方米),其中1860和1870年的洪峰流量分别达到9.25万和10.5万秒立方米。
当前,大家更为关心的是,虽然洪水没有1954年大,但为什么1998年的长江干流洪水位,除武汉、黄石段外,都高于1954年。洪水位抬高的因素当然可以列举很多,但是最关键性的还是分蓄洪量比1954年大量减少。1954年,由于中下游堤防围垸的抗洪能力较低,许多堤防围垸自然溃口,为了降低洪水位,保住重点地区,除了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外,又在很多地方扒口分洪,总计分洪和溃口的水量达1023亿立方米,其中起到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约为700亿立方米。根据1998年的洪水来量,如果要维持1954年的水位,需要有效分蓄洪量约为400多亿立方米。但是1998年的分洪溃口总量仅约100亿立方米,其中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估计约50多亿立方米。这样,减少分洪量约350亿立方米,约相当于减少洪水淹没面积700万亩。换言之,1998年的抗洪斗争,是通过加强防汛抢险,争取抗御较高洪水位,以加大泄洪量,减少洪水淹没损失。例如:1954年,在运用荆江分洪工程的情况下,荆江大堤沙市的最高洪水位为44.67米。按长江防洪规划,为减少荆江分洪工程的运用机遇,将荆江大堤的设计洪水位提高到45.0米。1998年,为了避免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将荆江大堤超设计标准运用,沙市洪水位达45.22米。又如:洞庭湖的出口莲花塘站,洪水位比1954年超过达1.85米,这是因为,在1954年,莲花塘以上洞庭湖区的绝大多数围垸、莲花塘以下长江干流两岸的绝大多数堤防包括洪湖大堤,都已溃口或扒口分洪,而1998年,莲花塘上下溃口和分洪的堤垸远比1954年少。
应当说,这是1998年抗洪斗争中的一个重大决策,也是在1998年特定条件下作出的十分艰难的决策。1998年抗洪斗争的工程基础是:按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完成了部分水利工程。除建成了汉江、清江、沅水、资水、修水等支流的控制性水库外,还按提高了的设计洪水位(较1954年提高0.5米左右),完成了荆江大堤、武汉市围堤、无为大堤等长江干流重点堤防和洞庭湖区、鄱阳湖区重点围垸的加高加固工程。这些都为1998年抗洪斗争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堤防没有按规划完成,特别是平原分蓄洪区工程的安全设施,在原规划中考虑不够,在实施中又没有落实,给抗洪斗争带来了极大困难,使抗洪斗争的决策处于两难困境:如果按原定规划分洪(按提高了的设计洪水位,仍需有效分洪量200亿立方米),将遭受很大损失;如不按原定规划分洪,将使堤防经受超过设计标准的洪水位,承担极大风险。考虑到1998年洪水比1954年小,以及军民团结抗洪的巨大潜力,中央毅然决心进一步抬高洪水位、严防死守、力争减少溃口和分洪损失。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策,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当然,也应当说明,这是在1998年超额洪水比1954年少300多亿立方米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做到。如果1998年发生的洪水和1954年洪水相当甚至更大,不分洪还是不行的。
关于1998年长江流域的灾情。根据卫星和航空遥感对长江中游地区所进行的多期和系统的监测与分析:湘、鄂、赣三省最大受淹面积约为1586万亩,由于统计口径不同等原因,比三省统计数小很多。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统计,中下游五省共溃口分洪1705个围垸,淹没耕地295万亩,受灾人口230万。以上数字表明,溃口分洪的多是较小围垸,平均每个围垸不足2000亩,灾情统计中绝大部分受灾农田是由于内涝。1998年的死亡人口为1432人。这与1954年除保住荆江大堤和汉口围堤外,其他地区大多受淹,死亡人口33169人的灾情,是差别很大的。与1931年中下游一片汪洋、汉口街道行舟、南京市区被淹、死亡人口14.5万人的惨况,更是完全不同。因此,1998年的抗洪斗争,确实取得了巨大成绩。
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长江洪水位的抬高是否是由于长江河床的淤高。根据长期观测资料,长江干流河槽基本稳定,与黄河根本不同。由于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冲淤变化,最明显的是荆江以下的监利-洪湖河段,这一段受下荆江裁弯工程影响,裁弯河段以上有冲刷,以下有淤积。据长江水利委员会资料,其代表站螺山站,低水位时由于泥沙淤积,水位有所抬高,但高水位时,因淤积面积占行洪面积的比例不大,抬高趋势并不明显。螺山站1998年的洪水位比1954年超过1.78米,据查证主要是由于1954年在螺山以下蒋家码头扒口分洪和老湾等处溃口,使洪水位大幅度降低。
关于湖泊淤积情况。洞庭湖1949年以来因淤积减少的湖泊容量约40多亿立方米,由于1949年以来围垦了1600平方公里,大约减少容量近100亿立方米。鄱阳湖的淤积量很小,但1949年以来围垦了1400平方公里,损失湖泊容量约80亿立方米。湖北省的两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闭,减少面积5700平方公里。1949年以来,湘、鄂、赣连同苏、皖五省,因围垦共增加耕地估计约1400万亩。
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情况。在长江上游10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范围内,根据调查统计,地面固体物质的年均侵蚀量为15.68亿吨,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均输沙量为5.3亿吨,输移比为0.33。这与黄河有所不同。因为长江上游主要是岩石山区,其地面侵蚀物质主要是岩石风化物,颗粒较粗,一般以山前坡积、洼地淤积、沟口洪积扇以及塘库和中小支流的淤积等形式,在短距离沉积,不能被河流远距离输送;而黄河的地面侵蚀物质是黄土,颗粒极细,几乎可以全部输送到黄河干流。宜昌以下,汉口站的年均输沙量为4.3亿吨,下游大通站为4.68亿吨。宜昌和汉口间的差值,在平水年主要淤在洞庭湖区,洪水年淤在洞庭湖区、河道的州滩及溃口的围垸内。大通站的输沙量,绝大部分送入东海。宜昌各年的输沙量,因暴雨分布情况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例如,1990~1997年8年的年均输沙量仅3.8亿吨,属于少沙年;而1998年6~8月的输沙量即达6.05亿吨,超过1954年的同期输沙量(5.27亿吨),属于多沙年。据初步分析,1998年泥沙的主要来源是金沙江和嘉陵江,这是很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现象。
以上情况说明,长江流域的水旱灾害所以严重,除了气象方面的客观原因外,主要的还是由于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失调,集中表现为: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在山区,毁坏森林、陡坡开荒;在平原,盲目围湖造田,占用行洪洲滩。这些都招致自然界的报复。在长江流域,山区水土流失对当地的危害,比黄河更大。这是因为,长江流域为岩石山区,表土层很薄,经过一定时期的冲刷,表土冲光,岩石裸露,形成“石化”,使当地人民完全失去生存条件。贵州省已有不少“石化”山区,令人触目惊心。
平原的盲目围湖造田和占用行洪洲滩,是近几年来长江洪水位抬高的主要原因。从长远的自然规律看,江河的冲积平原就是由江河挟带泥沙淤积而成。中华民族的经济也是在开发七大江河冲积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或开发过度,就会受到洪水的惩罚。现在,在开发利用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土地上,就面临着这个问题,不仅洪水位越来越高,防汛负担越来越大,而且防汛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我国生态系统失调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要进行生态系统的重建,必须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相结合,以综合提高生产力为目标,并注意发展、改革和稳定三方面的协调。我们认为,中央提出的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是完全正确的。
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根据以上认识,从生态系统、林业建设、工程措施、新技术运用、加强领导及统筹全国水利等六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重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失调,是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不能简单地恢复原状,而是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人口分布结构,在综合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以1998年的抗洪斗争为契机,大张旗鼓地宣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必要性;同时,又要制定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具体规划、步骤、政策和措施,使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平垸行洪真正落到实处。
1.通过全面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对全流域的土地进行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农林牧业结构,把整治河山、重建家园纳入流域生态系统重建的总体框架,因地制宜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在山区,退耕还林要和积极发展生产结合起来。
退耕还林的关键是真正解决当地职工和群众的生产出路。要具体划定必须退耕还林的地区,制定解决生产出路的具体规划,定期限、定步骤,并确定责任单位,予以实施,并定期检查和验收。当前,要首先制止和防止新的毁林开荒和陡坡开荒。特别要注意防止在三峡移民中造成新的生态破坏,严格按照“三峡库区的生态功能分区”,规划安置移民。
对可以不退耕还林的山区农田,要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农业。推广坡地改梯田、坡地绿篱、横坡种植等措施。有条件的地方,扶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开展山区的小流域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布局,综合开发,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起来,这是改善和恢复山区环境,使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在雨量和湿度较高而坡度较陡的山地、海拔过高的高原区、不宜造林的坡地和干热河谷,应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这也是改善生态环境、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3. 在湖区,退田还湖要和保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
长江中下游1949年以来开发湖区耕地1400万亩,连同过去一千多年来已开发的共计数千万亩土地,不仅是中下游五省的农业基地,而且发展了工业和交通,建设了繁荣的城镇,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要看到,根据长江洪水的规律,对于这些已开发的数千万亩土地,不可能在任何洪水情况下都不被淹没。洪水不太大的年份,可以全部或大部保住;特大洪水年份,必须牺牲相当部分才能保住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实施退田还湖的难度很大,因为围垸内的大量人口需要迁移安置。就蓄洪的有效性来说,控制蓄洪比自然蓄洪更能有效地削减洪峰流量,需要的蓄洪容量也少得多。因此,湖南省提出的,对蓄洪垸实行“空垸待蓄,低水时耕种,高水时蓄洪还湖”,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合理的。但必须切实做好蓄洪围垸内的安全建设,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保险制度,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得到可靠保障;同时,还要制定与“低水耕种,高水蓄洪”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针和加强管理的具体措施,才能保证高水时及时开放蓄洪。对一些地势低下、排水困难、1998年水毁严重的围垸,应坚决退田还湖,或将封闭型的围垦种植改为半封闭型的筑圩养殖,实行“退田还渔”。
5.要坚决平垸行洪。这些围垸建在长江和洞庭湖洪道的洲滩上,成为行洪障碍,保护面积不大,但对大局影响很大,应当坚决清除,退田还河。
建立生态经济核算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鉴于生态工程的长期性和全局性,要通过政策和立法,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进行扶持。国务院正在建立林价制度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这些都是必须的,应尽快加以实施。同时,对草地和湖泊、洲滩和湿地的管理也应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定。
❻ 在11月30日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2010年11月来30日 湖南娄底一中老自师下跪事件
1901年11月30日 溥俊被撤去大阿哥名号
1916年11月30日 奥地利执政68年的国王约瑟夫二世去世
1939年11月30日 苏联与芬兰战争爆发
1941年11月30日 英军在利比亚发动攻势切断敌供给线
1969年11月30日 陶铸在文革中含冤病逝
1969年11月30日 越战中的美莱村大屠杀被揭发
1986年11月30日 全国第一个舆论研究机构成立
1986年11月30日 影星加里·格兰特去世
1989年11月30日 德意志银行董事长赫尔豪森遇刺身亡
1991年11月30日 首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落幕
1994年11月30日 北京养犬有了法律说法
1998年11月30日 话剧演员谭宗尧逝世
1998年11月30日 柬埔寨王国联合政府成立
1995年11月30日 因拯救犹太人获罪的瑞士警察格吕宁格尔沉冤得以昭雪
1993年11月30日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成立
1951年11月30日 文艺界开展整风学习运动
1949年11月30日 重庆解放
1874年11月30日 英国首相丘吉尔诞辰
1835年11月30日 讽刺文学大师马克·吐温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