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外国行政立法

外国行政立法

发布时间: 2022-09-02 18:47:41

Ⅰ 西方国家具备产生依法行政的思想观念基础吗

西方现代法治是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它以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作为哲学基础,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价值多元的文化密切相关,成为西方现代治理社会、管理国家的主要治道。在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中,西方现代法治理论与实践对非西方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世纪的西欧各国,除了英国以外,主要是奉行神治的社会。代表人物如德国神学家尼古拉斯(Nicolas}。但是,至中世纪后期,有人开始主张法治,当然,在这一时期,相反的论调也不绝于耳,许多人主张君王有无限制的立法权。
关于社会应服从何种权威的统治,一些人开始主张法律权威至上,其核心问题在于君王是否应服从法律的统治。法国的格尔森主张,未经正当程序,国王不得处死任何人;国王应服从最高法院的管辖;君王虽不受法律的羁束,但出于为其臣民树立榜样之故,也应依据他们自己所立的法律活动在德国,尼古拉斯认为一切权力源自人民,并以耶稣为例指出:“耶稣服从法律,他不是废弃它,而是成就它”。意大利的马基亚维里也认为,法国的幸福状态在于人民确知国王在任何时候都不违法,那里“依法生活”,“如必要则由法院更新法律”,“甚至最高法院针对君王的判决,该判决也足以使君王就范”。在这一时期,关于法律权威高于君王的思想不断被提出,当然,君王无须服从法律的观点也十分流行。进入17世纪后,法律权威至上的主张日益占据了上风,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1612年发生的一场争论。在争论中,英王詹姆斯一世宣称自己是上帝之下的最高裁判者,有权对司法管辖权的冲突问题做出裁决。时任普通诉讼法院首席法官的柯克(Coke)与国王的观点针锋相对,以“王居万民之上,惟居神与法之下” (quo Rex non debet esse sub humane, sed sub Deo et lege)的古老名言回击国王。如果说其他人关于法治的主张还不够明确的的话,那么,在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在实践上已经提供了一个较明确的范例。经历这个过程的洛克,在总结英国实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法治的主张:“处在政府之下的人们的自由,应有长期有效的规则作为生活的准绳,这种规则为社会一切成员所共同遵守,并为社会所建立的立法机关所制定。”在洛克看来,法治就是“以正式公布的既定的法律来进行统治,这些法律不论贫富、不论权贵和庄稼人都一视同仁,并不因特殊情况而有出入”。可见,洛克明确主张一切人都应服从法律的统治,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他虽然存有某种保留,认为国王享有某些特权,但同意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在1609年的讲演中所表达的观点:国王一旦不依照“法律来进行统治,就不再是一个国王,而堕落成为一个暴君了”
实际上,在16至19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家虽然论证角度不同,例如有的从自然法出发,有的从历史角度出发,有的从功利角度出发,有的从哲理角度出发,但是,他们几乎都直接或间接、明确或隐含地主张实行法治。在他们看来,神治是现代理性主义所旨在攻破的传统堡垒,自然在摒弃之列;德治缺乏明确性和具体操作性,难以收到预期效果;人治不过是专制的代名词,启蒙思想家所极力反对的恰是披着神圣外衣的专制主义的人治。他们主张,人类应建立这样一种人间秩序: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既能享有自由又能实现群体合作,既能真实地表达民意又能进行有效的政府管理,既能享受增加的效率又能受到公平对待。为此,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寄望于法治。
对于西方现代启蒙运动各家各派的法治理论,难以一一尽述,以下拟以自然法学派的法治理论为重点阐述西方现代法治理论的形成,并分析它们对实践的影响。

(一) 社会契约论

这是西方现代政治和法律思想的重要论证基础。这种理论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一个自然状态,那时,财产共有,没有国家,没有法律,存在的是一种自发秩序,人们在交往互动中,依据自然法行使自然权利。在洛克看来,那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是一种平等的状态”,“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力”。在卢梭的描述中,自然状态是一种理想的黄金时代:人们享受着自然的自由和平等,如果说存在不平等,那是自然的不平等,而政治的“不平等在自然状态中几乎是人们感觉不到的”;人们遵照“你要人怎样对你,你就怎样对人”的“黄金规则”和朴素情感,维持一种自然的公平。那时,人们没有善恶之分,所以那里不存在恶行;没有荣辱之念和“你的”、“我的”之别,所以“不易发生十分危险的争执”[。霍布斯基于人性恶的前提,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受着欲望的驱使,自私自利,残暴好斗,“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慑服的时候”,出于竞争、猜疑和荣誉,人们便处在“战争状态”,即“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按照霍布斯的思路,自然不难理解人们何以要摆脱自然状态而进入社会状态。因为在那种毫无安全保障的状态下,人们在一种类似狼与狼的关系中,自然权利没有保障,而是如同其他动物一样,依照优胜劣汰的“丛林规则”生存或灭亡。于是,人们便达成社会契约,把自己的自然权利转让给国家,由国家负责保护人们的自然权利社会契约思想的意义在于:第一,它强调了人类联合、协作的必要性,指出了人的社会属性,即个人的自由只有通过群合才能实现。第二,它把社会的组成置于社会契约之上,认为政府以及国家的存在基础是社会成员的契约,即人们的同意,而不是神意或强权,从而拒斥了神治和人治。这反映出一种理性精神。第三,它认为政府或国家存在的正当性源于人们的协议,而不是基于神圣的安排或“克里斯玛”(charisma)的权威。这其中潜含着民主气质。第四,这种理论设定了政府或国家存在的目的,即更好地保障社会成员的自然权利。这隐含着人权高于主权的理念。第五,人们在达成这种社会契约时,每个人都处于平等的地位,即他们平等地转让了自己的自然权利,平等地参与了政府或国家的构建过程,那么,在政府组成之后,每个人的自然权利都应得到同等保护。这为人人权利平等的观念提供了逻辑前提。
二) 自然权利观

按照社会契约理论,人们通过订立协议进入社会状态后,自然权利并未损失,而是在政府或国家的保护下能够得到更好地实现。那么,自然权利包括哪些内容呢?这需要对自然权利的基础加以阐述,即,人们凭靠什么享有自然权利?自然权利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不同学者持有不同观点,格老秀斯认为,自然权利包括所有权、婚姻权、公平购买生活品权、父母照顾子女权、多数优于少数权、埋葬死者权等。在洛克看来,自然权利包括财产权、生命权、自由权、反抗权等,他尤其强调财产权利的重要性。杰斐逊认为,自然权利主要是指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自然权利观体现在他所起草的《独立宣言》中。卢梭没有明确列举自然权利,但从他的论述中,自然权利至少包括自由权、平等权和财产权等,其中自由权具有优先的地位。霍布斯认为,自然权利“就是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的自由。”这一定义中包括含了自由权、平等权和生命权。沃尔夫(Wolff)基于人性和人的自然平等,主张自然权利包括自由、安全和自卫的权利。从总体上讲,自然权利主要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平等权、财产权、追求幸福权以及反抗权等。1787年的《美国宪法》并没有直接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1791年的《人权法案》弥补了这一缺陷。作为《美国宪法》的前十条修正案即《人权法案》较为具体地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它们包括言论和出版自由、和平集会和请愿自由以及信仰自由,对于这些基本权利,国会不得制定法律加以剥夺。此外,还规定了以下四种权利:一是不可侵犯的权利,包括保护身体、住所、文件、财产的权利;二是程序和诉讼权利,包括正当程序权、被告的受陪审审判权、辩护权及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三是人道主义的处罚权,包括被告享有免受被课以过多保释金、过重罚款或被施以酷刑之权;四是自卫的权利,如公民有备带武器的权利;等等。在英国,基本权利和自由没有在成文宪法中予以规定,主要是在诉讼中通过程序的机制予以保护。在法国,1789年的《人权宣言》明确宣布了人民享有“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该宣言第2条明确规定:“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为了保护这些基本权利,这部宣言还确立了法治的基本原则,其中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正当程序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等。1791年的《法国宪法》明确规定,“宪法保障下列的自然权利和公民权利”:受平等保护权、言论、出版和表达思想的自由、信仰自由、迁徙自由、和平集会自由、请愿自由、财产权、正当程序权等。并规定,一般情况下,立法机关不得制定任何法律损害或妨害这些“自然权利和公民权利”。在其他西方现代国家的早期宪法中都直接或间接确认了某些基本权利,并由这些基本权利派生出许多其他重要的人权。保障这些权利不受侵犯,成为现代法治的主旨。
三) 主权在民思想

在17世纪中叶,英国下议院就提出了主权在民的观点,它宣称:“在上帝之下,人民是一切正当权力的起源。”稍后,洛克在理论上系统表达了主权在民的思想。首先,洛克认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都是由人民委托或授权的国家权力,人民是委托者,有权收回委托或授权。其次,基于人民同意和授权的立法机关在国家权力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余一切权力都是而且必须处于从属地位”,但是,对于立法权的行使,也必须服从四种限制:以正式公布的法律来进行统治,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法律必须符合为人民造福的终极目标;未经人民或其代表的同意,不得对人民的财产课税;不得转让立法权。这样,人民成为了终极权威。第三,他承认国王享有某些特权和豁免权,但是,国王也是受人民委托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如果滥用权力,滥施暴政,“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那么,“有什么办法能阻止人民不来控诉他这个已经丧失其国王地位的人,如同对待与他们处于征战状态的其他任何人一样呢?”甚至在国王与一部分人民发生了纠纷的场合,适当的裁判者也是“人民的集体”,而不是其他权威。最后,由谁来判定立法机关或国王是否辜负了人民的委托呢?洛克的回答是:“人民应该是裁判者”,因为人民是权力的委托者。主权在民思想通常具有以下含义:第一,人民享有的某些基本权利是自然权利,这些权利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任何人不能剥夺;第二,人民转让自己的某些权利是为了更好地享有这些权利,这些权利并不因转让而消失或缩减,而应增值;第三,政府存在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政府必须按照这一宗旨行使权力,否则,人民有权抵制政府滥用权力,有权更换政府,甚至有权以暴力推翻压迫人民的政府。

主权在民的思想对后来的法治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宣布,正当的权力源于民众的同意,人民享有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如果政府违背民意,人民则有权改变乃至推翻政府。1791年的《人权法案》第10条规定:“本宪法所未授予中央或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皆保留于各州或人民。” 法国1789年的《人权宣言》明确宣布了主权在民的原则。该宣言第3条明确规定,全部主权归人民所有,“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第2条规定,人民享有反抗压迫的权利;第4条和第5条规定,人民的自由只受自己制定的法律的限制,不受其他限制,法律未禁止的行为均不得妨碍,不得强迫任何人从事法律所未规定的行为。1993年的《法国宪法》专设“人民的主权”一章(第7—10条)。它规定,享有主权的主体是法国全体公民:人民直接选举代表;人民委托选举人选举行政官员、公共仲裁人、审判人员;人民负责议定法律。在英国,法律虽然没有直接宣布人民主权的原则,但议会主权的原则便是人民主权原则的间接体现。在1688年的“光荣革命”后,议会取得了不受限制的立法权。此前,议会立法要受到国王的限制。同时,议会有权对大臣进行质询和对政府的决策进行讨论和辩论,实行内阁责任制后,议会有权对内阁投不信任票,迫其辞职,主权在民思想在现代法治实践中通常以下列方式体现:一是在宪法中直接规定人民享有某些不可转让的基本权利,对于这些权利,政府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缩减或限制;二是禁止政府制定侵害基本权利或妨碍人民享有基本权利的法律,这类法律被认为是恶法;三是虽然宪法宣布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现代大型国家往往实行代议制,人民无法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只能将权力委托给选出的代表,由他们将人民的意志经过协调之后表达为法律,而法律至上和议会至上的原则间接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四) 分权制衡理论
卢梭心目中所向往的是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制。因而他极力反对分权主张,认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分权则是对生命有机体即主权的肢解。但是,其他一些启蒙思想家则主张分权。他们认为,在难以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地方,人民授权政府以符合民意的方式行使权力,在许多情况下难以保障人民的授权得以实现。为了防止政府滥用权力,滥用暴政,有效的方式是采取分权制衡的方式。洛克主张把政府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三种权力,其中立法权处于至上地位。孟德斯鸠则主张把政府的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

实际上,在分权制衡理论方面,孟德斯鸠的论述较为系统,且影响较大。首先,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是法律的重要精神之一,法律应尽可能体现自由和保障自由。为此,他探讨了法律与自由的关系,认为自由分为两种,一是哲学上的自由,二是政治上的自由。第二,与一些抽象论述自由价值的理论不同,他意识到了自由与政治体制密切关联,“政治自由”只有在“国家的权力不被国家滥用的时候才存在”。他精辟地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第三,在他看来,“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因为权力不受约束是可怕的,而法律的约束与人民的约束都远没有权力之间的约束来得更直接和更有效。他敏锐地观察到:“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这时,暴政可能与恶法并驾齐驱。“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因为在这种场合,或者法官会随意制定符合自己意志的法律,司法专断大行其道;或者立法者会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操纵司法,使司法失去独立、公正的气质;或者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一,行政机关会滥用司法权,使司法成为行政机关的玩物。当然,如果立法、行政与司法权三权合一,政治自由就更荡然无存了。第四,要保障政治自由,就必须实行三权分立,各司其职:立法机关负责制定法律,行政机关负责执行法律,司法机关负责实施法律。它们各自保持独立,彼此监督,互相制约,任何一个机关都不能绝对凌驾于其他机关之上,独断专行,从而达致政府权力的动态平衡。虽然分权理论的故乡在英国和法国,但是,它却在美国的法治实践中获得了典型体现。1787年的《美国宪法》充分体现了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思想。在美国,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会是联邦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以总统为首的行政当局是最高行政机关;联邦最高法院是联邦最高司法机关。根据宪法,国会作为民意代表机关,由选举产生,负责联邦事务的立法。国会对行政机关行使监督和制约权:总统与外国缔结条约和任命高级官吏,须经国会批准;对总统否决的议案,有反否决权;有权对行政行为进行调查并要求总统报告政务;有权对行政系统的高级官员涉及某些犯罪行为进行调查并弹劾他们。国会对司法机关也构成制约:对于国会的立法,只要不违背宪法,最高法院必须实施;有权对违法的法官进行弹劾;有权否决总统对联邦法院法官的提名。

作为行政机关首脑的总统对国会也构成了制约:总统行使国家元首职权,是陆、海、空三军总司令;对国会的议案有搁置否决权;可以通过“国情咨文”影响国会立法;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行政机关对司法机关也有制约的功能:总统有权提名联邦系统的法官人选,但须经参议院批准。

最高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1787年《美国宪法》并未赋予最高法院以制约国会的权力。后来,联邦最高法院在1803年通过“马布利诉麦迪逊案”(Marbury v. Madison)确立了司法审查权,即联邦最高法院对国会立法是否合宪行使审查权,对其认为违宪的法律,有权宣布无效。这种制约也适用于行政系统的授权立法。此外,对于行政系统的高级官员,如果受到国会弹劾,最高法院负责审判。这样,司法机关对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都构成了制约。

在法国,宪政中的分权体制虽然没有美国那样形成明确的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体制,但是,分权原则也成为其现代法治的重要内容。早在1789年《人权宣言》的第16条就明确宣布:“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1791年《法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体制下的分权模式。但是,1793年的《法国宪法》根据卢梭主权不可分割的思想,采用了“议行合一”的原则,由国民议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执行会议行使行政职权,但不是独立机关,而是从属于国民议会。该宪法虽然规定了法院体制,但是,它们并没有独立的地位,审判人员均是由每年选举产生,明显带有司法民主的特色。1814年以后的法国宪法都不同程度体现了分权的原则。在英国,宪法中的分权体制,与其说是由于法律的规定,不如说是历史传统的产物。在中世纪的英国,国王曾经一度独揽立法、行政和司法大权。但是,由于议会逐渐发展壮大,王室法院也逐渐脱离了国王的直接控制而自成一体。于是,形成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资产阶级革命后,王权受到了实质性削弱,议会成为最高权威,法院也更加独立,这种独立地位通过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获得了确认。因此,在英国,尽管分权不严格,行政机关、立法机关以及最高司法机关之间存有交叉关系,王权在名义上仍然与三种权力都相联,但是,根据传统,政府不同权力机关仍然不会发生职权不清的问题,且它们彼此之间形成了独特的相互制约关系。

综上所述,在西方现代早期,启蒙思想家反对神权政治,批判了君主专制的人治体制,探求了能够确保人民基本权利的秩序模式。最终,他们大都理性地选择了法治秩序。在他们构想的法治蓝图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其一,这种法治社会应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形成;其二,人生而自由、平等,所有人在订立社会契约时是自由、平等的,这种契约应是人们真实意志的体现;其三,人们所以同意订立社会契约转让或限制自己的自然权利,目的是为了在公民社会中获得可靠的权利保障和自由回报,政府作为人民的受托者代行管理权,必须以这一目标为归宿;其四,国家的法律必须把人们的自然权利作为基本权利加以确认和保护,只有这样的法律才是良法,只有这样的法治才具有正当性;其五,人民向整个社会而不是向政府或君王转让自然权利,政府或君王等管理者不过是人民的受托人,人民始终是主权的持有者,如果政府背弃社会契约,违背民意,人民有权收回授权,更换乃至推翻政府;其六,在小国寡民的国度,可采取直接民主制;在实行代议制的大型社会,为了防止政府滥用权力,践踏人民的基本权利,应在政府内部采取分权制衡的体制。这些要素在西方现代早期的法治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

Ⅱ 西方政治制度 1.行政制度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即:
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
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并以此限制
和制约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
也都通过立法保证资产阶级的利益。

种政治模式的建立,
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
维持稳定秩序、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具有局限性: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在德法等国民主制尚未成熟。

3.
简述总统制政府制度的特点
.
1

总统掌握国家最高行政领导权,
有权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对议会通过的法律行使批准权,
并负责贯彻和执行国家法律,
有权对有关国家行政的一切事项作出决定,
有权指挥和监督国
家一切行政机构执行行政决策,
有权任命法官,
作为国家武装部队总司令,
拥有最高军事统
帅权,拥有与外国缔结国际务约等外交权。

2
、议会由选民选举产生,行使国家立法权,并有权监督政府行政,对总统以及高级官员违
宪或渎队等行为可予以弹劾。

3
、总统领导下的行政机构设有内阁,但内阁作为总统的咨询机构,只对总统负责,而不对
议会负有政治责任,议会不能以通过不信任案的方式推翻内阁。

4.
西方国家文官制的特点有哪些
.
1
公开考试,择优录取,保证政策执行者产生的公平性;
2
严格考核和奖优罚劣,保证政府
行政的绩效性
3
、职务常任和权利保障,保证政府行政的稳定性
4
、严明职业道德与行为规
范,保证政府行政的廉洁性。

三、论述题(每题
30
分,共
30
分)

如何看待和评价当代西方国家的政府职能扩大问题?

西方的政府职能理论在国家与社会相对分离之后产生,
并随着国家向社会的扩展过程发展起
来。
其中,
国家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立足于市场的缺陷和社会的不自足性,
希望通过政
府社会职能和经济职能的发挥来弥补这些缺陷与不足;
自由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面对着国家
干预逐步加强的趋势,从个人自由和市场效率出发,强调对政府作用施以必要的限制;

西
方马克思主义

的政府职能理论则向人们展示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与资本主义国家职能拓展
之间的关系。

国家干预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是西方思想界的主流学说。
西方政府职能理论
的发展,
可以看作是这两种学说消长变化的历史。
就理论本身而言,
国家干预主义和自由主
义的政府职能理论无疑是相互对立的,
但同时又具有互补的因素。
因此,
这两大理论之间的
对峙,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政治统治者们把握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平衡提供依据。
在这种意义
上,
对西方政府职能理论的评价似乎不应仅仅言及理论内容,
而应更多地考虑到它们之间的
联系及其功效。事实上,在当代西方,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社会、市场和政府都具有自身
无法克服的缺陷与不足。
两种主要的政府职能理论之间也开始出现了相互吸收、
相互融合的
倾向:
国家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依然强调维护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自由主义的政府职
能理论也不再绝对地排斥国家干预,而是要求将这种干涉活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西方行政制度第二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
6
分,共
30
分)

1.

普遍选举原则

是指每个享有国家宪法规定的共民基本权力的人都拥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力。

2.
两党制

是指一个国家中两大代表不同政治集团利益的势均力敌的政党,
通过竞选获得议会多数席位
或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方式,
轮流执掌国家政权,
组织政府,
行驶国家权力的一种政党制度。

3.
共同参与民主制

也称半直接民主,是指代议民主制向完全的公民自治过渡过程中的一种政制形态。

4.
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亦称三权分治,
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
其核
心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互相制衡。

5.
内阁制

内阁制是指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又称

为议会
制政府或责任内阁制政府。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1.
简述西方国家司法民主原则的主要内容。

1
、司法独立原则
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3
、公平审判原则

2.
在内阁制国家和总统制国家国家元首的职权有何区别。

内阁制起源于英国,
是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府制度,
内客对议会负责并
爱议会监督。

总统制始于美国。在
1787
年,美国在制定国家

宪法时,采取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又
相互制约的原则。通过选举来确定总统,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
又是行政首脑,还兼任武装部
队总司令,总统具有极大的权力,同时又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

3.
简述西方国家“政府治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从西方国家各国政府的实践和宪法规定来看,
根据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一方面,
政府的职
权主要是行使行政权,即执行和维护宪法和法律,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使宪法和法律


原则和精神在全国范围内得以贯彻和实施,
另一方面,
政府在主要行使行政权的同时,
也具
有制约和监督立法和司法的权力。

4.
当代西方国家代议机关的职权有哪些?

1
、立法权:是各国议会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力
2
、财政圈:是指议会享有对国家的财政决
定权和对政府的财政监督权,财政圈是议会控制、监督政府的最总要最有效的手段。
3
、监
督政府权:
对政府的监督是各国议会的又一项基本职权,
议会监督政府的主要措施:
不信任
案、质询或询问、调查等。
4
、人事权和其他职权:议会人事权包括选举权、提名权和批准
同意权,其他职权如条约批准权。

三、论述题(每题
30
分,共
30
分)

如何看待西方法治主义原则确立的意义?

法治主义原则的确立对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它极大地促进了政治民主化
的发民。
不仅如此,
实现法治对一个社会首先体系的构建也是不可忽视的,
法治起到规范政
府政治行为的作用,
为合法与非法的社会行为划定界限,
通过对非法行为,
特别是对政府权
力机构可能出现的非法行为的就有制裁,
不仅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而且给予社会公众以最
好的首先是非教育,所以,古今中外很多学者都认为,在法治之中是包含了“德治”的,正
所谓“以法治国,德在基中”


西方行政制度第三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
6
分,计
30
分)

1
、两党制

是指一个国家中两大代表不同政治集团利益的势均力敌的政党,
通过竞选获得议会多数席位
或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方式,
轮流执掌国家政权,
组织政府,
行驶国家权力的一种政党制度。

2
、弹劾

一航指西方国家的议人对政府高级官员犯罪或严重失职行为进行控告和制裁的一种制度。

3
、人民代表制

是代表中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
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
是中国的
政体,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是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或国家象征,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竞选
P71
竞选是一种选举方式,
它是指候选人及其政党在选举过程中为了赢取选民的选票,
通过种种
努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展现自己的政治领导力,与其他候选人形成一定的政治竞争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计
50
分)

1
、按着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论,人民主权包含哪些基本原则?

1
主权是不可转让的
2
主权是不能分割的
3
主权是不受限制的
4
主权不可被代表

2
、当代西方国家政府职能扩大表现在哪些方面?

1
政府职能的优化;

2
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


3
分权;
4
引入现代化管
理技术;

5
人力资源管理改革;
6
机构的重组。

3
、简述俄罗斯“超级总统制”政府体制的特点。

1
总统成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总统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左右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方向。
2
总统的政治立场一定程度上决定相应社会政治力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3
俄罗斯总统选举由民选制趋向于提名制,
前任总统的意愿和行为不仅影响选民情绪,
也左右
了总统选举的结果。

4
、西方国家选举制度包括那些基本原则?

1
、普通选举权原则
2
、平等选举权原则
3
、直接选举权原则
4
、秘密投票原则

5
、当代西方国家议会的功能包含哪些内容?

1
立法权
2
财政权
3
监督权
4
弹劾权

三、论述题(
20
分)

如何看待西方国家的“司法独立”制度?

积极意义:


司法独立

是西方司法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渐发展,
为统治阶
级所推崇并最终得以确立。为此,

司法独立

原则有其自身积极的一面。首先,

司法独立

原则是新兴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为反抗封建专制斗争的一个有力武器。
它反对封建地主阶级
个人大权独揽、
一手遮天,
它要求民主与自由、
主张通过司法裁决不受来自行政权或立法权
的干预,而保障人民的自由。

司法部门既不像立法部门那样掌握钱包,也不像行政部门掌
握刀剑。因此,
只要司法部门保持独立,
不为其他任何一个部门所控制,就能成为人身和财
产权利的可靠保障。

其次,

司法独立

成为维护统治阶级内部各利益集团之间权力平衡的
一项重要政治准则,
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稳定。再次,
在普通民事层面,也就是在裁
决普通的民事、
经济等纠纷时,
法院很大程度上会遵循

司法独立

原则行使司法权,
基本能
做到客观、公正,使得裁决结果能为诉讼各方所接受。

局限性
:

1
、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制约。
2
、立法权对司法权的制约。
3
、法律本身的制约。
4
律师
度对司法权的制约。

5
、舆论对司法权的制约。
6
、自身阶级性对司法权的制约。

因此,西方的司法独立也是相对而言的,它从立法到法官的任免,再到案件裁决的整个过
程,无处不体现出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本质属性。

由此可见,

司法独立

原则既有它的历史进步意义,又在现实中适应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状况。但同时,

司法独立

原则又有它自身不可逾越的阶级局
限性,特别是在裁决那些涉及政治斗争或者触动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案件时,尽管

司法独


原则会给司法权这个政治

平衡器

披上华丽的外衣,但它的阶级属性也就暴露无遗了。

西方行政制度第四次形成性考核作业

1
、秘密投票原则

指选民遵循有关选举法规定,
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选票并进行秘密投票,
选票不向他人公开。

2
、法治

法治是指在某一社会中,
任何人都必需遵守法律,
包括制订者和执行者本身。国家机关
(特
别是行政机关)
的行为必需是法律或法规许可的,
而这些法律或法规本身是经过某一特定程
序产生的。即,法律是社会最高的规则,没有任何人或组织机构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3
、文官制度

又称西方公务员制度,是指有关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待遇、培训、晋升、
调动、解职、退休以及分类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4
、总统制

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
又是政府行政首脑,
总统领导的政府行政机构与
立法机构、司法机构权力分离,相互制衡。

5
、直接民主制

指公民直接参与、讨论、决定和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民主形式。

6
、分权制衡

分权制衡原则是西方国家政治思想家就限制政府权力而建立的一种理论学说。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计
50
分)

1
、总统制政府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
)总统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于一身。
2


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
3


政府与议会完全分

4


政府成员与总统是部署关系。
5


政府不对议会负边带责任

2
、现代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是实现主权在民的重要形式二是政府取得合法性的重要手段三是西方责任制政府权力交
替的方式

3
、代议制对现代民主的运作具有哪些作用?

1
使国家权力合法化
2
使阶级意志国家化
3
使权力运作程式化
4
使政治过程公开化

4
、西方国家政党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120
1
反映和聚合民意,整合政治体系
2
动员和发展政治力量,组织竞选以获取或参加国家政权
3
执掌国家政权,影响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过程
4
监督政府,防止和纠正政府损害社会和
公民的利益
5
通过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实现政治社会化

5
、西方国家执政党对国家主权的领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是现代政党拥有明确的政治纲领,
二是现代政党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
三是现代政党具备
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四是现代政党规定了一下的

三、论述题(
20
分)

如何看待和评价西方国家的“宪法”?

(一)
1
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是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根本原则

2
从效力上看,宪法作为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3
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度和修改通常是按一种特殊程序进行的

4
从宪法的解释和实施上看,宪法的解释和实施一般都在宪法中做了规定

(二)
1
宪河是国家的宣言书,宣告该国政治的建立,宣布该国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基本精神

2
它是国家的总纲领,规定一国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

3
它规定一国的基本原则,对个体宪法规范、普通法律原则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作用

Ⅲ 荷兰王国宪法的第五章 立法和行政

第八十一条议会法令应由政府和议会共同通过。
第八十二条
(1)法案可由国王或其代表,或议院第二院提出。
(2)凡依据第二章有关条款,需提交议会联席会议审议的法案应由国王或其代表,或由议院联席会议提出。
(3)应由第二院或议会联席会议提出的法案,由一名或一名以上议员分别在第二院或联席会议上提出。
第八十三条国王或其代表提出的法案应送交第二院,如需由议会联席会议审议者,则送交议会联席会议。
第八十四条
(1)国王或其代表提幽的议案在未被第二院或议会联席会议通过以前,如应一名或一名以上议员或政府之提议,第二院或议会联席会议得对该法案提出修正案。
(2)在第二院或议会联席会议上提出的任何法案在未被通过以前,应一名或一名以上议员,或提出该法案的议员的提议,第二院或议会联席会议得对该法案提出修正案。
第八十五条第二院通过一项法案或议决提出一项法案后,应将该议案立即送交第一院审议。第二院有权委派一名或数名本院议员至第一院为其所送交审议的法案辩护。
第八十六条
(1)任何法案在未被议院通过以前,提案人或其代表有权撤回提案。
(2)第二院或议会联席会议提出的任何法案在未被通过以前,负责介绍该法案的议员有权撤回提案。
第八十七条
(1)任何法案,经议会通过并由国王批准后,即成为议会法令。
(2)国王和议会应相互通报各自对法案的决定。
第八十八条一切议会法令的公布与生效均由议会法令规定。未经公布的议会法令概不生效。
第八十九条
(1)一般行政法规均以敷令制定。
(2)上述法规须依据议会法令规定方可包括惩处条款。处罚由议会法令规定。
(3)一般行政法规的公布与生效由议会法令规定。未经公布的行政法规概不生效。
(4)本条第二款和第三款规定同样适用于由国家制订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其他法规。 第九十条政府应促进国际法律秩序的发展。
第九十一条
(1)非事先获得议会同意,荷兰王国不受任何条约的约束,也不得宣布废除条约。但议会法令另有规定者不在此限。
(2)议会表示同意或默认的方式由议会法令规定。
(3)任何违反宪法或导致这一结果的条约条款须获得议会两院2/3多数赞成始得通过。
第九十二条在遵守第九十一条第(2)款规定的条件下,可以授予根据条约设置的国际机构以立法、执行及司法权。
第九十三条条约条款及国际机构决定中就其内容对任何人都有约束力的规定,均在公布之后生效。
第九十四条王国的现行法令法规,如果与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条约规定,或国际机构决定相抵触,不得施行。
第九十五条有关公布条约和国际机构决定的规则应由议会法令规定。
第九十六条
(1)非事先征得议会同意,王国不得宣布处于战争状态。
(2)如因实际战争状态业已存在,无法与议会举行磋商,则无须征得议会同意。
(3)议会两院应举行联席会议对这一事态予以讨论并作出决定。
(4)本条第(1)款及第(3)款规定同样适用于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第九十七条
(1)每一个有能力的荷兰国民均有同心协力维护国家独立和保卫国家领土的义务。
(2)在荷兰境内居住的非荷兰籍国民也得承担上述义务。
第九十八条
(1)为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应保持由志愿兵和义务兵组成的武装力量。
(2)政府对武装力量有最高权力。
(3)武装部队的义务兵役制由议会法令规定。并于非军事人员的保卫国家义务由议会法令规定。
第九十九条出于宗教等原因拒服兵役者得准其免服兵役,其条件由议会法令规定。
第一百条非依据议会法令不得雇用外国军队。
第一百零一条在战争、战争威胁,或其他非常时期,得以敷令征召全部或部分非现役之义务兵入伍服役;并应立即向议会提出法案,以规定此等应征人员在需要期间继续留在部队服役。
第一百零二条
(1)国家军队的一切费用均由中央政府基金支付。
(2)非依照议会法令规定的一般规则并给予补偿,国家不得要求居民或各市为军队或国防提供军队宿舍、日常给养、军需运输或任何类似的援助。
(3)在战争、战争威胁,或其他非常时期适用的非常措施由议会法令规定。
第一百零三条
(1)在议会法令规定的情况下,得以敷令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以维护对内及对外之安全。宣布紧急状态后的措施由议会法令规定。
(2)宣布紧急状态后,宪法中有关省、市行政机构及水事管理委员会的权力的规定,第六条关于在室外和公共场所行使基本权利的规定,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二条第(2)款、第十三条有关基本权利的规定,以及第一百一十三条第(1)款和第(3)款的规定,均得变通执行。
(3)在宣布紧急状态后,议会在它认为有必要时,应在教令宣布结束紧急状态以前,决定紧急状态的期限。议会两院应举行联席会议审议此事并作出决定。
第一百零四条非依据议会法令规定国家不得征课任何捐税。应由国家征收的其他捐税由议会法令规定。
第一百零五条
(1)国家财政收支预算由议会法令制定。
(2)总预算法案由国王或其代表每年在第六十五条规定的日期提出。
(3)关于国家收支的财务报告书应根据有关的议会法令规定提交议会。审计院批准的资产负债表应提交议会。
(4)有关国家财政管理的规则由议会法令制定。
第一百零六条货币制度由议会法令制定。
第一百零七条
(1)民法、刑法及民事、刑事诉讼程序均应在普通法典中以议会法令规定。但议会有权就某些事项制定单独的法律。
(2)一般行政法规由议会法令制定。
第一百零八条
(1)负责调查对政府机构行为的指控的独立机构的组成、权限和受理程序由议会法令规定。
(2)凡涉及对中央政府机构的行为进行调查的独立机构,应由议会第二院任命。非依据议会法令规定,不得免除上述机构成员的职务。
第一百零九条公职人员的法律地位由议会法令规定。有关公职人员职业保护及共同决定权的规则由议会法令规定。
第一百一十条政府机构在行使其职责时,应尊重议会法令赋予的公众了解情况的权利。
第一百一十一条荣衔尊号由议会法令规定。

Ⅳ 美国三权分立,三权:财政、行政、司法分由什么掌控管理

美国政府 联邦政府美国的国家组织是依据三权分立与联邦制度、二大政治思想而制定, 当初在起草宪法时因恐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某一部门将危害人民的自由, 因而将立法、司法, 行政三种权力分别独立, 互相制衡, 以避免政府滥权, 根据宪法: 立法机关是参议院与众议院并设二院制议会, 司法机关以联邦最高法院为首下设11个控诉法院, 95个地方法院及4个特别法庭. 行政机关是以由人民直接选举的总统为最高行政首长, 并以副总统辅之, 下设几个行政部门. 政府的权力有联邦政府、州政府之分, 宪法起草人根据政府必须接近百姓才不致剥夺人民自由的原则, 将有关各州自治权保留给州政府, 各州政府本身拥有立法、司法、行政诸权限, 联邦政府的权力系以一州政府无法单独行使者为限, 如课税、财政、国防、 外交、货币银行、出入境管理、对外贸易、国民福利、邮政, 以及科学艺术的发展援助等. 行政政府是由12个部门及根据法律设立之60余独立机关组成. 总统是国家的元首, 政府最高行政首长, 陆海空等各军种之最高司令官, 总统的任期是4年, 期间除了受到议会之弹劾, 不会因受反对势力而去职. 期满后可以连任一期. 总统与副总统候选人经全民投标产生, 总统在任期中因意外事故发生, 不克行事时, 其残遗任期由副总统自动递补. 白宫是美国的总统府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为了辅佐总统达成其肩负的重责, 白宫内设有十余个因应时代需要而成立的机构, 如国家安全委员会, 经济顾问委员会, 通商交涉委员会、能源委员会等, 此外白宫内还有十余名助理顾问随时辅佐总统. 联邦法律的日常执行和管理, 由不同的行政部门负责, 他们是由国会设立, 以处理各种国家和国际事务. 各部首长均由总统提命, 通常称之为总统的内 阁. 除了12个主要行政部门之外, 尚有很多独立机构, 它们之所以被称为独立之机构是因为它们并不属于那一个行政部门, 这些机构中有其独特的成立宗旨, 有的是管制机构, 如公务委员会, 会计总署, 总务署, 联邦储备局等, 有的为政府或人民提供特别的服务, 例如:州际商业委员会、退伍军人总署, 证券交易委员会、全国劳工关系局、国家航空太空总署、 国家科学基金会、武器管制及裁军总署、联邦邮政总局、美国国际交流总署等.司法 美国的司法权力, 赋予一个最高法院, 以及国会可以随时制定及设立的次等法院. ①最高法院: 为美国最高等法院, 也是宪法特别设立的唯一法院, 设立于首府华盛顿D.C., 法官人数为九位, 一位首席大法官及八位副手,在每年数千宗入禀案件中最高法院通常只审理约一百五十宗, 大部份案件涉及法律的解释或者涉及国针立法的用意. 这种司法监察的权力, 并非宪法特别规定, 而是法院根据它对宪法的解释得出的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一项违反宪法的立法不是法律, 并进一步指出对法律进行解释, 显然是司法部的职权和责任. ②上诉法院: 其设立目的是为了便利案件的处理及减轻最商法院的负担, 全国共划分为11个上诉区, 每区设有一个上诉法院, 每一上诉法院有三至十五名法官, 顾名思义, 上诉法院复审地方法院的判决. ③地方法院: 全国五十州划分有八十九个地方法院, 诉讼当事者能就近进行诉讼, 每一地方法院有一至廿七位法官, 这些法院所处理的大部份案件都是违犯联邦法律的行为. ④特别法庭: 除了联邦法院的一般裁判权外, 另有为了特殊目的而设立的法庭, 例如申诉法庭对那些向美国提出的赔偿申诉作出判决. 关税法庭对涉及进口货物的税款或限额的民事诉讼享有独家的裁判权, 另外还有关税及专利权的上诉法庭, 以聆讯不服关税法庭及美国专利局判决的上诉申请. 宪法为保障司法独立, 规定联邦法官可在行为良好期间任职, 实际上是直至他们死亡, 退休或辞职. 在职期间的法官犯法会像总统或其他联邦政府官员一样受到弹劾, 美国法官由总统任命, 并由参议院批准, 法官的薪水也是由国会核定, 年薪自地方法官的四万四千六百元至首席大法官的六万五千六百美元不等.立法根据美国宪法第一条, 联邦政府将所有立法权力赋予参议院及众议院组成的国会, 参议院由每州二名议员组成, 众议院议席按每州人中多寡而定, 每五十万人选举一名众议员, 但保障每州至少有一名, 目前有六州: 阿拉斯加、内华达、德拉华、北达科他、佛蒙特及怀俄明等只有一名众议员, 相反的加利福尼亚州就有四十三名众议员. 早期的国会议员并非由人民直接选举, 一直到一九一三年通过的宪法第十七条修正案才规定参议院由人民直接投标选举, 宪法规定, 美国参议员必须至少年满三十岁, 成为美国公民至少有九年, 众议员须至少廿五岁,成为美国公民至少七年, 二者均需属所代表之各州的居民, 州议会把州划分为数个国会选区, 每区的选民每二年选出一名众议员, 每逢双数年份便举行全国性的选举选出参议员. 由于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 故实际每二年仅改选参议院的三分之一议席以避免国会的功能因改选而中辍.州政府 早在联邦政府建立前便有个别殖民地的政府, 其后成为州政府, 在这之前又有县政府和较小单位, 甚至在一六○二年英国清教徒从船上登陆前, 他们已制定了五月花契约, 当这批拓荒者向西推进时, 在每一边远地区都建立起政府来处理事务, 美国宪法的起草人, 对此多层次的政府制度未加变动, 虽然他们使国家至高无上, 但他们也明智地认识需要有地方的政府, 更直接地与人民接触, 并且更热心于迎合人民的需要. 因此除了国防、外交、货币等全国性的事务划归中央处理外, 其他如教育, 卫生等地方性事务则划归地方政府处理, 美国的州政府与联邦政府一样, 设有行政、立法及司法三部门, 州长是一州的行政首长, 由民众投票选举, 除了少数州任期二年外, 大部分的州长任期为四年, 除了内布拉斯加州只有单一的州立法机关外, 其他的州都有两院制的州立法机关, 在大部分的州里, 州参议员任期为四年, 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 州立法程序与国会极相似, 州的司法组织并不附属于全国的法院体系, 它是由一组类似联邦司法机构形式的法院组成, 处理私人间或私人与州政府之间的民事诉讼并聆讯有关触犯刑法的案件. 许多州除了一般裁决权的法院外, 也有特别裁决权的法院, 例如:遗嘱检验法院, 监督遗嘱的执行, 青少年法庭处置未成年犯, 家庭关系法院处理家庭的不和案件;小额申诉法庭处理小额债款的纠纷. 市政府与其他地方政府:美国曾以农村为主, 但今天已成为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 有四分之三居民现居住于城镇, 大城市或市郊. 城市直接照顾市民需要的程度较联邦或州为大. 从警察、消防到卫生教育、公共运输及房屋无一不包. 市政府是由州特许设立, 市政府的组织在全国有极 大的差异, 不过, 几乎所有市政府都有某类由选民选举的市议会负责制定城市的预算, 订立财政课税率, 并拨款给各行政部门, 此外, 他们尚有权否决城市法令, 一位民选的市长担任行政部门的首长, 除了这类市长暨议会的市政府外, 尚有委员会和城市行政官的市政府组织形成. 此委员会是把立法和行政职务合并由一组官员负责. 这组官员的人数通常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由市民选举. 每一位委员监督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城市部门的工作, 其中有一位委员被任命为主席, 他往往被称为市长. 但他的权力与同僚相等, 城市行政官型的市政组织首先于一九○八年在弗吉尼亚州的斯坦顿实行, 在这种类型下, 由一个小型的民选市议会制订城市法令和拟订政策, 但雇用一名受薪行政人员执行这些政令.除了联邦政府、州政府、及市政府外, 美国尚有县、自治市、镇、学校区及特别区等行政单位, 县通常是州的再分区, 包括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镇及数个乡村, 县设委员或监督委员会负责征收、税款、借款、贷款、监督选举、建筑及维持公路和桥梁以及实施全国性、州和县的福利计划. 总统的选举总统的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 日期为11月第一个星期的星期二那天举行选举, 十一月大选举行后, 总统的四年任期就在次年的一日廿日开始, 宪法规定总统必须由一个在美国出生而年龄至少35岁的美国公民担任. 由各政党在总统选举之前几个月的提名大会上选出该政党的候选人. 并草拟一份称为政纲的声明, 对不同的问题表示其立场, 因此选民不但要决定赞成或反对竞选人, 而且要决定赞成或反对候选人所代表之政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哲学. 虽然每次选择的花费不赀, 美国人依然乐此不疲, 因为两个世纪下来, 人们确信选举能使政权得以和平转移.

Ⅳ 美国立法流程急!悬100!

美国的立法程序
美国国会是美国政府的立法机构,故美国的立法程序,实际上就是美国国会的立法程序。美国国会分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众议院议员有435人,每一名议员代表一个国会选区,任期为两年。众议院里议员的席次是以每一个州的人口依比例计算,比方说加利福尼亚州人口众多,选区也多,所以在众议院里就有53名众议员代表加利福尼亚州;相反的,怀俄明州虽然面积广大,但是人口稀少,所以整个州就算一个国会选区,在众议院里只有一个席位。参议院则不同,不管州的面积和人口多少,每一个州都有两名参议员,所以参议院里总共有100席位,每一名参议员的任期为六年。美国国会的立法程序大体如下:
1.立法提案
美国国会的立法程序从拟定立法草案开始。在美国,任何人都可以拟定立法草案,但是任何新立法只有国会议员可以正式在国会里提出。在通常情况下,立法草案是由国会议员和其助理拟定的,这些议员会在其选区竞选期间了解了选民对某些议题的想法,并向选民保证他如果选上将会在国会里提出其选民支持的立法草案。
参议员和众议员被选民选入国会,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制定法律。另外,议员的选民,不管是个人或组织,也可以把拟定的立法草案转交给代表当地选区的议员。与此同时,美国行政部门,包括美国总统和内阁成员等也可以向众议院议长或参议院议长提出立法草案。这种立法来源叫做“行政沟通”(Executive Communications)。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总统必须向国会报告“国家现况”,这就是为甚么每年总统必须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的原因。总统通常趁这个时候向国会提出法案建议,在国情咨文发表过后,总统会正式把他的立法草案送交给国会有关委员会,委员会主席通常会立刻以原本的形式或修改过的版本向国会提出。
2.提案类型
提案的类型有四种。这四种形式包括法案(Bills)、联合决议案(Joint Resolution)、共同决议案(Concurrent Resolution)和简单决议案(Simple Resolution)。在参议院和众议院里,大部份的立法都是以“法案”的形式提出。比方说,2001年到2002年期间,参众两院提出了8948 项法案和178项联合决议案。在这些法案中,众议院提出了5767项法案和125项联合决议案。“联合决议案”和“法案”两者没有很大的不同,两者都需要经过同样的立法程序,不过对美国宪法的修正案必须以联合决议案的形式提出。这种决议案得到众议院和参议院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后将直接送到总务管理局局长,让总务管理局局长送交到各州征求各州批准,不需经过总统批准。联合决议案成为法律的方式和法案相同。
至于共同决议案和简单决议案的处理方式则和法案或联合决议案的方式有所不同。这两种类型的提案通常和制定美国法律无关,而是和两院议事规则、运作和表达两院对事情的看法有关。所以当两院通过这种类型的决议案后,决议案不会递交给总统,要求总统批准。
共同决议案无约束力。众议院提出的共同决议案得到全院通过后将由众议院议事员签署后做为记录,参议院通过的共同决议案将交给参议院秘书签署,两院通过的共同决议案都不会递交给总统采取行动。在国会开会期间,任何议员都可以提出新的立法。众议院有关单位在收到新的立法后会给这个立法草案一个编号,然后把这个立法提案送交和这个立法有关的委员会(Committee)或小组委员会(Subcommittee),让小组成员对草案进行审议。
3. 委员会和听证会
根据国会图书馆的介绍,美国立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可能就是委员会的行动。委员会或委员会小组成员在这个阶段对提出的立法草案进行密集的考虑,仔细研究和辩论,如果立法议题有足够的重要性,委员会会通过举行公共听证会,来了解正反两方对这项立法的意见。接下来,委员会小组成员将对这项新的立法投票,来决定对这项立法采取甚么行动。委员会成员可以对提出的立法进行修改,委员会成员再投票决定是否赞成这些修改。如果这项立法没有在委员会审议阶段得到批准,这项立法的寿命就在这里结束了。
4. 全院表决到两院协调
得到委员会多数赞成通过的立法将被送到众议院全院,在众议院院会中让全体议员对立法进行审议,辩论和投票。这项立法通过适当议事程序在众议院全院表决后,将送到参议院审议。如果参议院对众议院的立法有修改,这整个修改后的立法必须再送回众议院审议。众议院和参议院有时会在同样一个议题上有不同看法,像最近在美国炒得沸沸扬扬的移民法案问题就是一个例子。
5. 总统签署
当会议委员会的成员达成共识后,同一个版本的立法草案将会分别在众议院和参议院表决,如果立法草案在两院都得到通过,这项草案将送交给总统,请总统签署,成为法律。
这五个步骤就是美国的基本的立法程序。

Ⅵ 哪些外国法律制度对当前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有借鉴启示的意义

我国对外国法律制度的借鉴是有传统的,早在80年代初中国法学会成立大会上,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主要奠基人彭真就要求中国的法学工作者“研究法学必须吸收古今中外的有益的经验……法学会要研究古今中外的法律,不管进步的、中间的、反动的,不管是奴隶主的、封建的、还是资本主义的,都要研究,取其有用的精华,去其糟粕和毒素。”我国借鉴外国法律制度主要体现为四种形式:一是与立法政策有关的借鉴,即对某一类立法或某一项立法带有指导性,或对其他立法有直接影响的规则;二是了解研究外国有关法律中的若干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以启发思路;三是法律结构和法律技术上的采纳;四是吸收某些具体规定和具体做法,以增加某一立法或制度的客观适用性。无论哪种借鉴,都要从中国客观实际出发,以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尚不完善的环节为重点,把是否符合我国实际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法律移植的评判标准。实践中,外国经济商务领域的法律和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借鉴的直接可能性较大,而有关人、婚姻、家庭、财产、劳动关系等领域的法律,由于基于根本不同的价值观念的,直接借鉴非常困难,更多的是理念或技术层面的借鉴。
回归主题,个人认为,以下外国法律制度对我国当前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有一定借鉴启示的意义:
1、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制度:如低保。德国于1957年颁布的《农民老年救济法》标志着德国逐步建成了独立的、全面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有效应对了欧洲一体化推进加剧农业领域的竞争压力与德国农业人员较低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此外,日本的低保制度相对完善,在法律层面上具有相当可操作性,也算得上是日本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成功建成的重要经验之一,其具有的显著特色和基本经验对构建与完善我国农村低保提供了可资借鉴之处。
2、地方立法程序方面的法律制度:一些国家(尤其是联邦制国家)在地方立法程序建设上颇有心得,以美国规章制定程序为例,其关于非正式程序、正式程序、例外程序、混合程序、协商程序等都有详细的规定,对我省地方政府立法有一定的启示。如在改革地方规章制定程序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法制理念要由重实体转向重程序,由重扩权转向重约权;修改规章制定规定,要增加公众参与的有关程序等。
3、基层自治方面的法律制度:以城市社区自治为例。当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订了城市社区自治的法律法规,在经历过一定时期的社区治理后,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居民主导型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的行政主导型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型模式和以我国香港地区为代表的服务导向型模式。探讨和比较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社区自治立法、总结其立法规律,对于当前修改《居组法》、完善我国城市社区自治法律制度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4、电子政务方面的法律制度:美国、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电子政务法规体系建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电子政务组织法,包括电子政务的主管部门及其职权职责,以及电子政务的设置及其法律地位;信息公开法,指政府在面向公众进行信息公开方面的法律法规;电子政务安全法;电子签名法;电子政务财政法,主要调整电子政务财政资金的来源、预算、使用及其监督等事项;电子政务监督法。为我国相关法律制度提供了参考来源。
5、农地征收补偿方面的法律制度:美国的农地征收制度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 其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积累的法治经验是人类优秀文明共同的成果,对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行新一轮的农地征收制度改革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我国可以参考其农地征收的宪法准则、农地管制性征收和补偿机制,并借鉴成熟的市场机制和法制框架下的农地征收经验,对中国当前农地征收制度的改革提供有益建议。
6、公民申诉(信访)方面的法律制度:在国外,与我国信访制度相类似或相近似的制度统称为公民申诉制度.信访制度是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在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普遍存在于民主法制发达的国家。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法制的健全而完善,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外公民申诉制度在法制化建设的程度与水平上具有一定的领先经验,为我国建设改革和完善信访法规提供启示和借鉴。
7、反腐败方面的法律制度:国外的监督监察机构和反腐败组织已经形成了比较严密的体系。以《俄罗斯联邦反贪污贿赂法》为例,该法的公布实施,使俄罗斯联邦实现了从“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从“分散反腐”向“系统反腐”的转变。了解俄罗斯联邦反贪污贿赂法的立法进程及其特点,分析俄罗斯联邦反贪污贿赂法的主要内容,对我国反腐败法治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美国的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体系也十分值得借鉴。
8、计划控制方面的法律:以预算为例。美国预算法律制度体系已有二百多年的构建历史,深深地烙印着美国权力制衡、预算法定、程序规范和顺势而变的特征。学习其在理顺预算管理职责分工,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制约等方面的法律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严格政府债务管理,控制和防范财政风险。
9、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制度:以反恐为例。与法治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反恐立法尚处于发展阶段,法律法规的专门规定稀疏零散且可操作性不强,反恐立法进程任重而道远。鉴于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反恐斗争的特殊性,以及反恐与人权保障之间的复杂关系,决定了反恐立法并非易事。我国应在借鉴俄罗斯、德国、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的立法经验基础上,探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反恐立法之路。
10、教育方面的法律制度:依法治教是一个国家对教育实施较为成熟管理的标志。20世纪中后期以来,各国更加关注教育法制的健全和完善,把其视为对教育进行宏观控制和管理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国外教育法制发展,成文教育法日益占据主体地位,教育法律体系日趋完善,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监督制度日趋成熟,教育司法制度比较健全。我国应在广泛借鉴的基础上建立对教育法律法规适时的立、改、废制度,在国家法制统一原则前提下,扩大地方教育立法权限,健全并完善教育执法与监督机制,加强教育法学的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教育法制实践。
11、环境方面的法律制度: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我国环境法律的覆盖面已经相当广泛,几乎所有已知的重大环境问题都处在环境法律的覆盖之下,就环境法律的覆盖面而言,我国环境法律已经比较完备。在全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下,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面临下一步的战略突破口,学习国外相关法律制度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帮助,如美国的《国家环境政策法》对美国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型和行政决策程序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大推动作用,深入研究该法将有助于我们确定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突破口。

Ⅶ 美国的司法体系

美国的法院体系和司法原则

一、双重的法律体系和司法体系
在美国打官司,首先得知道哪些案件应该向州法院起诉,哪些案件应该向联邦法院起诉。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有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州宪法和州法律两个法律体系,但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具有最高地位。法院同样存在联邦法院系统和州法院系统,联邦有最高法院,各州也有州的最高法院(有的州称为州最高上诉法院或上诉法院)。州法院是州政府的司法部门,联邦法院则是联邦政府的一个部门,这两套法院之间没有上下级关系,但在司法管辖的范围上有所分工。绝大多数的案件,既可向州法院起诉,也可以向联邦法院起诉。但州法院审判案件时,在适用法律方面不仅受州宪法和州法律的限制,也要受联邦宪法和法律以及联邦所签定条约的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
联邦法院的管辖权受联邦宪法和法律的限制,只能行使由联邦宪法赋予和由国会立法规定的联邦司法权力。根据美国宪法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合众国司法权适用于以下范围的案件:①合众国作为诉讼的一方的案件;②涉及到州的案件,具体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州之间的诉讼案件、一个州与另一个州的公民之间的争执案件、不同州的公民之间的诉讼、同一个州的公民之间关于不同州的土地的所有权的诉讼;③涉及大使、公使和领事的一切案件;一州或其公民与外国或外国公民或属民之间的诉讼;④所有涉及到联邦宪法、国会通过的法律和根据联邦权力缔结的条约的一切案件,以及关于通航水域的法律一切案件。
宪法让联邦法院有权审理上述案件,但并没有禁止州法院审理这些案件。但是,美国国会可以规定某些案件由联邦法院独自行使管辖权,如反对合众国的犯罪所引起的案件,以州为诉讼当事人的案件,涉及大使和其他外交官员的案件等。这样,在任何一个州里,都既有州法院系统,也有联邦法院系统。对有些案件,两种法院都可以受理;另一些案件,只有州法院才能受理;还有些案件,只有联邦法院才能受理。事实上,联邦法院审判涉及联邦法律的一切案件,但宪法对初审管辖权和上诉管辖权作了区别,如联邦最高法院只拥有有限的初审管辖权,但最高法院拥有广泛的上诉管辖权。因此,在美国,一场官司可能从州法院开始,但如果涉及到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就可以从州最高法院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

二、司法独立原则
司法独立是法治原则在司法领域的体现。司法机关的基本任务和职责,就是根据宪法和法律裁决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各类纠纷和争执,法官做出裁决,只服从宪法和法律,必须独立进行审判。司法独立,首先是指独立于行政机关,法院和法官行使司法权,不受行政机关的干涉,不接受行政机关的领导和指示,行政机关不得因法官的判决不符合其意愿而将法官撤职。但在美国,由于实行所谓“严格的”三权分立,司法独立还强调法院独立于立法机关。由于独立后的13国普遍奉行“立法至上”的原则,一段时间里,议会任意侵占侵占行政和司法部门的权力,议会甚至宣布法院关于财产争议的裁决无效。因此,制宪会议有意让联邦政府的三个部门相互独立,相互平行,国会也不能干涉和干扰法院的审判活动,法官如果认为国会制定的法律违反宪法,就可以拒绝执行。
为了保证司法独立,保证法官不会因为做出某项裁决而受到政府或国会的报复,美国在宪法和法律上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⒈法官如无过失得终身任职。第三条第一款中就明确规定,“最高法院和下级法院的法官在行为良好期间得继续任职”,这就意味着联邦法院的法官实行终身制。现在,美国联邦法官在年满70岁且任职满十年的情况下可以退休。美国有些州法院的法官是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任期制,但在任期届满之前,除非经过弹劾不得被免职或令其提前退休。无论实行终身制还是任期制,在退休前或任期届满之前,法官的职务都是有保障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法官应受弹劾的监督,即法官如犯有“叛国、贿赂或其他重罪和轻罪”,经弹劾应被免职。不过,也有人主张对法官的弹劾与总统及其他文职官员应有所不同,如违反“行为良好”的原则也应受到弹劾。事实上美国历史上对法官的弹劾也多一些。
⒉不相容原则和政治中立。不相容原则也适用于法官,即法官不得同时担任政府职务,不得兼任议员,不得兼任其他盈利性职务。政治中立则要求法官不得以政党身分从事政治活动。
⒊待遇保障。法官享有高薪待遇和退休保障,宪法第三条第一款还规定,联邦法官“应在规定的时间得到服务报酬,此项报酬在他们继续任职期间不得减少”。这条规定的目的,是使法官任职期间免遭报复和刁难。因此,法官任职时,他的薪金可以增加,但不能减少。现在,合众国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的年薪与副总统相同。年满70岁并担任联邦法官10年以上,或年满65岁并担任联邦法官15年以上,可以领全薪退休。为了确定联邦公职人员的薪金标准,建立了一个由九名“不担任公职的人员”组成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人员薪金委员会”,由总统任命的三人(并指定一人担任主席)和参议院议长、众议院议长和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各任命二人组成。该委员会的职责是对包括国会议员在内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人员的薪金标准进行审查,并向总统提出报告和建议,总统再根据此报告向国会提出建议,建议在提出30天后自动生效,除非参众两院在30天期限内以联合决议否决此建议。

三、遵守先例原则
美国属于英美法系,其重要特点就是存在判例法。所谓判例法,不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而是产生于法官的判决,即可以从法官判决中推导出来的法律原则。法官判决不仅是根据制定法,也具有宣示法律原则、解释制定法的作用。因此,在美国的司法制度中,实行“遵守先例”的原则。法官的判决不仅适用于所判决的案件本身,而且成为一种先例。法官们在判决时,都要考虑所有的判例,其中不仅包括遵守上级法院的所有判决,也要遵守他们自己法院先前的判决。因此,一个判决一旦做出,这个判决就对做出判决的法官本人也有了约束力。当然,先例并非绝对不能改变,但应该有“明显的理由”。但是,在先例面前,法官们也仍然有他们的主动性,因为在同样的问题上,总会存在可供法官挑选的许多相互冲突的先例。尤其是联邦最高法院,可以根据社会情况的变化来撤消它不再愿意遵循的先前的判例。如1954年,由沃伦担任首席法官的最高法院在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中的判决,就推翻了普莱西诉弗格森案确立的“隔离但平等”的原则,裁决隔离使用教育设施的作法本身即为不平等。

四、法官的挑选和任命中的政治与法官的“政治中立”原则
由于联邦法院的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两党主要是通过影响对法官的任命来影响司法过程。根据法治原则,司法系统应严守公正、中立的准则,超越于党派政治之上,但“实际上在选择最高法院或联邦法院法官时,政党倾向或司法哲学是其中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曾经试图通过任命有本党背景的法官改变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的党派构成,目的就是使之更有利于“新政”的实施。后来,尽管对司法任命的非政治化作了努力,使司法决策更多来自法官个人而非党派倾向,但是“法官并未完全摆脱政治性考虑,他们仍然和行政、立法机关中的重要政治人物保持着松散的联系,他们必须依靠政党的立法者为其制定预算”。
在各州,州法院法官的挑选办法有较大差别,大多数州实行选举产生的办法,而选举又有党派选举和超党派选举之分。
具体情况如下:在党派选举中产生法官的有13个州;实行超党派选举的10个州;有4个州由州议会选举产生;由州长任命的有7个州;另外有16个州实行功绩制。
但是,法官不论是选举产生还是任命产生,也不论他在担任法官之前有何党派背景,不论曾经担任过什么公职,一旦成为法官,他就不得再参与党派活动,而应保持“政治中立”。因此,行政首脑(总统和州长)实际上不可能控制由他们任命的法官。例如,1952年,最高法院在“杨斯顿钢铁和钢管公司诉索耶案”中拒绝了杜鲁门总统接管钢铁厂的理由,裁决总统的接管违反宪法,而当时的最高法院九名法官中,五名是由罗斯福总统任命,四名是由杜鲁门总统任命的。又如,尼克松总统在他的任期内有机会任命了四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其中包括首席法官沃伦·伯格,然而,正是这个包括四名由尼克松本人任命的法官的最高法院,在“合众国诉尼克松”案中全体一致通过,拒绝了尼克松所提出的理由,裁决尼克松总统应该交出水门事件特别检察官贾沃斯基所要求的录音带。而播放这些录音带揭露了尼克松曾参与掩盖水门事件,导致尼克松面临必然被弹劾的结局,他因而只好选择辞职。这一事件说明,“通过法官的任命来控制最高法院是极为困难的”。

美国的联邦法院

一、1789年司法条例
美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和国会随时规定和设立的下级法院”,这意味着制宪会议共同同意的是要建立一个最高法院作为联邦司法系统的最高审判庭,但对于联邦司法系统如何组成,是由各州法院组成还是由联邦下级法院组成,对于是否需要设立联邦下级法院等问题,未能达成一致,因此把所个问题留给国会去决定。
第一届国会开始工作不久就通过了1789年司法条例,建立了联邦法院体系,确定了联邦法院的组织和各类法院的管辖范围。当时规定最高法院由一名首席法官和5名大法官共6人组成,建立的下级法院包括13个地区法院,每个州为一个联邦司法区,每个地区法院设一名法官,三个巡回法院,每个巡回法院由两名最高法院法官和一名地区法院法官组成,从而构成了联邦法院体系。不过,自那以后,美国的司法条例经国会做过多次修订,增设和撤消各类法院、改变各类法院的管辖权、制定和修改程序规则、为各类法院设置官员和雇员的职位等。其中最重要的修改有两次,一是1891年通过的司法条例,为减轻最高法院的负担建立了上诉法院,在此之前各巡回区的上诉案件是由最高法院法官承担审理的。二是1925年的条例赋予最高法院调阅下级法院案卷的裁处权。
1789年的司法条例及后来的修订,显示了美国的国会拥有规定包括最高法院在内的联邦法院的组织结构、管辖权限和办案程序的权力,体现了立法部门对司法部门的制衡。但反过来,最高法院是由宪法直接设立,它的存在不以国会的意愿为转移,并拥有宪法所规定的初审管辖权,正是最高法院在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中裁定1789年司法条例的某些条款违宪,确定了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
1789年司法条例第25条明确把州法院置于联邦法院的上诉管辖权之下,规定州法院所判决的以下几种案件可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州法院的判决违反了合众国宪法、法律和条约;州法院的判决所维护的州法律与合众国宪法、条约、或法律相抵触;州法院的判决否定了联邦宪法和法律所肯定的权利和特权。这样,就把联邦至上条款所体现的原则贯彻到了司法制度中,使得凡是被认为违反了宪法第六条关于联邦宪法、法律和条约为全国最高法原则的案件都可以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赋予了联邦法院复审州法院判决的权力,并使联邦最高法院对于各州成为宪法最后解释者,从而“解决了州和联邦权力的范围之争问题”。

二、联邦法院的体制
现在,美国联邦法院系统由94个联邦地区法院、13个联邦上诉法院和一个最高法院组成。

1、联邦地区法院
每个州至少有一个地区法院,较大的州可能设立2至4个地区法院。现加利福尼亚州设有四个地区法院,办公地点分别在旧金山、萨克拉门托、洛杉矶和圣迭戈。纽约州和得克萨斯州也有四个地区法院。美国全国50州共设有89个地区法院,另外哥伦比亚特区和波多黎各领地各有一个地区法院。每个地区法院至少有一名法官,共有576名地区法官。设在纽约市的纽约州南部地区法院法官最多,有27名法官。联邦地区法院法官都是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终身任职。地区法院是初审管辖法院,也是联邦司法系统中“工作最重的”的法院。这91个联邦地区法院只有联邦的司法管辖权。但联邦地区法官审理的案件可能涉及不同州的公民,这时,他们也要应用有关州的法律。经联邦地区法院判决的案件,大多数可以上诉到联邦上诉法院,有少数几种可以直接上诉到最高法院。
地区法官可以任命书记官、法警、法律书记员、法庭报告发布官、法庭记录员等协助他的工作。但最重要的角色是联邦执法官。联邦执法官分专职和兼职两种,全国现共有287名专职执法官和168名兼职执法官。他们也是由地区法官任命,但需要经联邦司法地区的居民组成的陪审员小组审查。执法官任期八年,其职责是发布逮捕状、决定被捕者是否应由大陪审团起诉。每个地区法院还有一名联邦执行官,他由总统任命并受联邦司法部长的监督,他的主要职责是维持法庭秩序、实施逮捕、执行法院命令,传唤证人等。

2、联邦上诉法院
美国全国50州划分为11个司法巡回区,此外,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作为一个巡回区,每个巡回区设立一个联邦上诉法院,共12个上诉法院。每个巡回区所管辖的范围大小不同,如第二巡回区只辖纽约和康涅狄格两州,第九巡回区则辖加利福尼亚等太平洋沿岸及夏威夷、阿拉斯加九个州并加上关岛和北马里亚纳群岛。
另外还有一个特别的“联邦巡回区”,其上诉法院称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由12名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任命的法官组成,办公地点也设在哥伦比亚特区。该上诉法院与其他12个上诉法院地位相同,但其管辖的地理范围涉及全国,而管辖的案件限于审理由各联邦地区法院及有关联邦独立管理机构转来的涉及专利、商标、版权、合同、国内税收的案件,以及索赔法院和国际贸易法院的判决。因此,在哥伦比亚特区有两个上诉法院,一个为哥伦比亚特区上诉法院,一个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两者是不同的。
每个联邦上诉法院有6至28名法官,也都是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皆为终身职。上诉法院审理案件,一般由三名法官组成法庭,但特别重要和有争议的案件要求全体法官出席。上诉法院只有上诉管辖权,受理经辖区内联邦地区法院判决的案件的上诉,也审查联邦贸易委员会之类的独立管理机构的行动。
最高法院、联邦上诉法院、联邦地区法院是根据宪法第三条设立的,因此被称为“宪法性法院”,又称“宪法第三条法院”,但它们都属于一般管辖权的法院。另外,还有国会设立的特别宪法性法院,如合众国国际贸易法院、合众国索赔法院。
此外,还有一类不是根据宪法的第三条设立而是由国会为某些特别的目的而设立的法院,或者说是由国会为行使宪法第一条所赋予的立法权而设立的法院,被称为“立法性法院”,或者“宪法第一条法院”。立法性法院的法官一般由国会规定了明确的任期,并被授予非司法的职能,其挑选和任命程序也与宪法性法院的法官不同。如合众国军事上诉法院审判案件应用军事法,由三名文职法官组成,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任命,但任期为15年;破产法院专门审理有关破产的案件,法官由联邦上诉法院任命,作为联邦地区法院的附属机构。

Ⅷ 行政立法有什么效力

行政立法的生效时间:行政立法通常自发布之日起生效,但有时相应立法另定生效日期。
行政立法的失效时间:行政立法失效有四种情况:
1、授权法规定的授权时效届满;
2、新法废除旧法;
3、相应立法规定的社会事实已消灭或效果已完成;
4、法规清理中宣布废止相应立法。
三、行政立法效力的地域范围:行政立法的效力一般有及于相应立法主体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在行政区域外则适用冲突法规范。
四、行政立法对人的效力:行政立法的效力不仅及于本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而且及于在本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组织。
五、对行政立法的监督:权利机关有权撤销行政机关制定的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上级行政机关有权撤销或改变下级行政机关违法或不适当的规章;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发现行政立法违法,可向有权机关提出撤销或改变的司法建议。
所有的立法与行政权限分配方式都可以总结为分离型与下降型两种模型,其中分离型又可以细分为双重分离型、立法与行政分离型和立法分离型。“分离”意味着要么是限制下游,要么是限制上游。
拓展资料:行政立法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简言之为行政机关立法。所谓立法与行政的权限分配即是理顺法的制定与执行之间的上下游关系,本质是权力等级序列问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

Ⅸ 如何认识和对待西方的行政监督思想和实践

1、西方行政监督思想的理论成果

“分权制衡论”也称权力制约论,他是西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种权力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和均衡的理论。“人民主权论”是西方思想家基于社会契约论和主权论提出的民主理论,是近代西方政治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认为人民拥有主权,国家的主权源于人民的让渡。人民对国家政府有天然的监督权。

它们对行政监督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起着思想支撑作用,行政监督体系是由立法行政监督、司法行政监督、社会及舆论监督和行政申诉监督这四种外部监督形式和行政监察这一种内部监督形式所组成。西方国家的行政监督机制要有效地发挥作用,离不开其构成要素的彼此配合和相互协调。

2、西方行政理论的实践成果

西方一些思想家认为权力不受制约、没有监督、至高无上是导致政治腐败的主要原因。于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腐败和权力滥用,提出了分权和制街的思想,并把它们运用到许多国家的政治实践中,使相互制约监督的“三权分立”成了这些国家的根本制度。

西方的这些思想和实践是有道理的,相对于封建专制制度来讲,具有进步意义。像美国、瑞典在加强行政监督方面的一些做法,如监督机制、监督网络和监督独立等,对于我国行政监督制度都有一定的借鉴。当然,西方的“三权分立”是不适合我国国情的,“三权分立”在我国是行不通的。

改革产生腐败原因:

1、政府官员经不起腐败思想的侵蚀和金钱物质的引诱是产生腐败现象的主观原因。改革开放敞开国]接受外国现代科学和文明的八面来风,同时有污浊之气带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党员干部经受不起新的历史性变革的考验,丧失了理想和信念,世界观发生蜕变,腐化堕落等。

2、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是产生腐败现象的重要条件。现有的制衡机制是靠命令、政治教育和不完善的纪检监察制度进行制约,刚性不足,柔性有余。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带来的环境复杂多变,再加上轻视思想作风建设,个别人蜕变变质,用人不当,裙带关系,以钱买官、买权的腐败现象,使个别品质恶劣的人混进公职人员的队伍。

3、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体制、法制和政策的完善需要一一个过程, 在教育、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中存在着薄弱环节。

Ⅹ 外国法制史的司法制度

1、法院组织。在封建社会,法国已有独立的法院系统,即王室法院、领主法院和城市法院,后来设立了终审法院即巴黎高等法院及其所属是省高等法院。在诉讼程序上,先适用控告式诉讼,后来采用纠问式诉讼。
2、民事诉讼制度。1806年《法国民事诉讼法》于1807年1月1日公布实施。法典共2篇1042条。法典的特点有:第一,实行诉讼自主原则。第二,规定国家机关在某些情况下应干预诉讼。第三,对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作了详细的规定。第四,在立法技术上,该法典缺乏法国民法典那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806年的法国民事诉讼法典施行了长达170年久,至1976年新民事诉讼法典正式生效,这部法典的基本特征有 :在其形成上,是在对1806年民事诉讼法的不断修改的基础上成就的;在其结构上,是一般规定与特征规定、抽象与具体的双重结构体系;在其模式上,实行的是当事人主义,诉讼主导权在诉讼当事人;在其内容和制度上,有特色的如民事裁判机构的多元化和程序多元化、诉权的制度化和具体化、事前程序与审理程序的分离、书证优先原则、审级的多元化、紧急的审理程序的设置等等。
3、刑事诉讼制度。1808年法国刑事诉讼法典公布实施于1808年11月27日。法典由总则和2篇组成,共643条。这一法典的内容特点为:
(1) 法典兼采纠问式与控告式的诉讼程序。
(2) 确立了起诉、预审 和审判职能分立的原则。
(3) 关于审判管辖,是按照法定刑来划分法院的案件管辖的。
(4) 法典的许多内容和制度来源于1670年的刑事诉讼法令。
1957年法国颁布了新的刑事诉讼法典,这也是法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典,分卷首和5卷共802条。新法典保留了旧法典中的基本原则和不少的制度,同时,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规定了许多新的原则和制度。 1.法院组织。德意志帝国建立后,于1877年1月17日颁布没《法院组织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规定审判权由独立的法院行使,审判只服从法律,法官施行终身制。设置了由区法院、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和帝国法院构成的普通法院体系,帝国法院为全国的最高司法审级。
2.民事诉讼制度与刑事诉讼制度。1877年2月1日颁行了《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分别规定了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的程序和原则。《民事诉讼法》共10编,1084条。主要规定了总则、第一审程序、上诉、再审程序、证据制度、强制执行和仲裁程序等。《刑事诉讼法》共7编,474条。主要规定了总则、第一审程序、上诉、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的再审、特种形式的诉讼程序、刑罚的执行和诉讼费用等。 1.法院组织。明治维新初期,日本还没有系统的法院组织体系,司法与行政部分。1871年成立司法省,民事裁判权统一由其监管,地方则由地方行政官兼任司法官。1875年制定《大审院各级法院职制章程》,规定大审院为全国最高司法机关,下设上等法院、巡回法院、府县法院,废除了地方兼任司法官的制度,初步实现了司法与行政的分离。
明治宪法颁行后,按法国的德国的模式建立了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两个系统,并于1890年颁行了《裁判所构成法》和《行政裁判法》。《裁判所、构成法》参照德国法院组织体系制而成,规定全国设区法院、地方法院、控诉院、大审院,实行四级三审制。《行政裁判法》规定了行政法院组织以及行政诉讼原则和制度,共4章47条。法律规定在东京设立行政法院,只负责审理依法律、勒令及有关行政裁判文件所规定的 行政违法案件。
2.诉讼制度。1890年日本政府参照德国刑事诉讼法,制定《刑事诉讼法典》,1890年10月公布,同年11月实施。
1885年日本政府在德国人铁肖指导下,完成民事诉讼法典草案,经法律调查委员会几度修改,于1890年月公布,次年1月实施。这是日本第一部《民事诉讼法典》,

热点内容
上海市法院文员 发布:2025-01-20 05:17:23 浏览:320
法院执行情况 发布:2025-01-20 05:12:55 浏览:475
新浪微博法院 发布:2025-01-20 04:56:08 浏览:697
公司与股东的法律关系 发布:2025-01-20 04:54:37 浏览:956
婚姻法的出台时间 发布:2025-01-20 04:54:35 浏览:992
保证法规 发布:2025-01-20 04:37:28 浏览:259
行政法学历年试题 发布:2025-01-20 03:46:34 浏览:516
法官和律师座谈 发布:2025-01-20 03:38:35 浏览:220
劳动法就是个 发布:2025-01-20 02:46:29 浏览:599
行政法姜明安百度云 发布:2025-01-20 02:37:57 浏览: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