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政法学院学年论文
A. 甘肃政法学院侦查学专业
甘肃政法学院侦查学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而献身的坚定信念,有服务至上的理念,人文关怀精神,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意识,有面向基层的责任感;熟练掌握从事本专业必须的法律知识、熟悉我国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系统掌握侦查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扎实,专业精湛,知识面宽,有一定研究能力;能在相关部门从事刑事执法、行政执法及社会服务等实务工作和理论研究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提前单独录取。学生毕业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犯罪学、公安学基础理论、公安管理学、治安学、侦查学原理、讯问学、现场勘查、刑事案件侦查、经济犯罪侦查、物证技术学、法医学、自卫擒敌、射击、汽车驾驶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实验、课堂作业、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操作训练、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公安勤务、法律咨询、公安政策法规宣传、便民服务、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撰写等。
甘肃政法学院是甘肃省属的唯一一所政法类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1956年创建的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1984年组建为甘肃政法学院,开办普通高等教育。1985年开办专科教育,1989年开办本科教育,2006年取得硕士研究生授予单位资格,2007年开展研究生教育,2009年取得法律硕士授权资格,2010年获批法学、工商管理两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14年获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是首批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院校、全国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试点院校、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院校和教育部确定的地方院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院校,2015年学校成为全国政法院校“立格联盟”成员。经过60年的建设,特别是开办普通高等教育以来的快速发展,学校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政法类高等院校之一。
学校现有安宁区和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80亩,校舍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100余万元,图书馆现有各类图书150余万册,数字资源1.6万GB,是甘肃省重要的政法类文献资料信息中心。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00余人。
B. 林亚刚的学术论文
林亚刚教授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评论》、《法律科学》、《法学家》、《现代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商研究》等国内核心刊物以及其他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1、《绑架勒索罪若干问题的探讨》,载《法学家》,1996年第4期。
2、《泷川幸辰刑法思想介评》,载《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
3、《国际反洗钱犯罪与我国的刑事立法》,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5期。
4、《关于绑架及相关犯罪的几点探讨》,载《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5、《论特别刑法的立法特点及在分则修改中的吸收》,载《中外法学》1997年第1期.
6、《论犯罪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载《社会发展与犯罪新论》武汉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
7、《危害税收征管犯罪若干问题探讨》,载《法律科学》1998年第2期。
8、《犯罪过失新探》,载《刑事法学专题研讨》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8月
9、《世纪之交的中国刑法理论研究之精品——读赵秉志主编的《刑法争议问题研究》,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10、《立功制度的价值评判与规范分析》,载1999年《刑法论丛》(第三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12月
11、《暴力犯罪的法律规定与社会原因分析》,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12、《试论危险分配与信赖原则在犯罪过失中的运用》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2期。
13、《犯罪过失的理论分类中若干问题的探讨》,载《法学评论》1999年第3期。
14、《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理解与执行》,载《西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15、《刑法功能的价值评价》,载《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第3期。
16、《信用证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载《新刑法施行疑难问题研究与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4月。
17、《论过失中的违法性意识》,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2期。
18、《论我国刑法强制猥亵妇女罪的立法及规范评价》,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2期。
19、《德、日刑法犯罪过失学说介评》,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
20、《共同正犯相关问题研究》,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2期。
21、《我国古代刑法中的犯罪过失概念剖析》,载《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22、《论侵犯商业秘密罪》,载《刑事实体法学》群众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23、《侵犯商业秘密罪再探》,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1期。
24、《论期待可能性的若干理论问题》,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2期。
25、《试论德、日刑法中犯罪过失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26、《犯罪过失中的注意能力与与注意义务之研究》,载《刑事法评论》第6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27、《金融犯罪罪数形态的探讨》,载《法商研究》,2000年第4期。
28、《认定抗税罪的若干问题》,载《刑事司法指南》第3辑,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
29、《金融犯罪的概念与构成中若干问题研究》,载《珞珈法学论坛》第一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30、合作:《斡旋受贿罪的立法及其完善》,载《新刑法研究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5月。
31、合作:《金融诈骗犯罪防治法律对策研究》中国法学会、武汉市法学会科研项目2000年3月。
32、合作:《浅议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33、《破坏交通设施罪新解》,载《岳麓法学论坛》,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34、《论持有、使用假币罪的若干问题》,载《中国刑事法学》2001年第2期。
35、译西原春夫《日本与德意志刑法和刑法学--现状与未来展望》,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1期。
36、《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规定――兼评的若干规定》,载《法学家》2001年第3期。
37、《论集合犯》,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3期。
38、《论共同过失正犯及刑事责任的实现》(上)(下),载《江西安全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2期、第3期。
39、《共谋共同正犯问题研究》,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4期。
40、合作:《论片面共犯的理论基础》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5期。
41、《暴力犯罪的内涵与外延——兼论几种暴力犯罪行为》,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6期。
42、《罚金刑易科制度探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1期。
43、《如何理解犯罪中止自动性条件》,载《检察日报》2002年3月4日。
44、《对象错误与打击错误——与倪培兴同志商榷》,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3期。
45、《论“共谋”的法律性质及刑事责任》,载《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46、《结果加重犯共同正犯刑事责任的探讨》,载《郑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47、《片面共同正犯刑事责任的探讨》,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4期。
48、《犯罪中止形态若干争议问题的再探讨》,载《法律科学》2002年第5期。
49、《承继共同正犯探讨》,载《法学家》2002年第4期。
50、《论犯罪过失本质的学说与责任根据》,载《刑法论丛》第5期2002年1月法律出版社。
51、《论刑罚适度与人身危险性》,载《人民司法》2002年第11期。
52、《论犯罪预备的若干问题》,载《楚天检察》2002年第1期。
53、《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有组织犯罪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载《犯罪研究》2003年第3期。
54、《身份与共同犯罪关系散论》载《法学家》2003年第3期。
55、《主犯若干问题的探讨》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5期。
56、《继续犯的若干争议问题的探讨》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4期。
57、《论犯罪中止的若干争议问题》载《法学评论》2003年第6期。
58、《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阴谋犯》载《国家检察官学报》2003年第4期。
59、《论共同犯罪的若干问题――以共犯为中心》,载(日)西原春夫主编:《共犯理论和有组织犯罪》(21世纪第2次日中刑事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成文堂2003年版。
60、《论共同犯罪的若干问题――以共犯为中心》,载马克昌、莫洪宪主编:《中日共同犯罪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1、译佐久间修《共同过失和共犯》,载(日)西原春夫主编:《共犯理论和有组织犯罪》(21世纪第2次日中刑事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成文堂2003年版。
62、《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构成及刑事责任中的若干问题》,载赵秉志、张军主编:《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第2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3、《金融诈骗犯罪防治的法律对策研究》,载《珞珈法学论坛》第三卷,2003年版。
64、《论想象竞合犯的若干问题》,载《法律科学》2004年第1期。
65、《论恐怖主义犯罪的内涵及其认定》,载《江西公安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66、《犯罪未遂意志以外原因的分析》,载《检察日报》2004年2月25日第3版。
67、《论吸收犯的若干问题》,载《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2期。
68、《论结果加重犯的争议问题》,载《法学评论》2004年第6期。
69、《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若干规定的检讨》,载陈兴良、胡云腾主编:《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第二卷《实务问题研究》(上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0、《单位犯罪法律适用中的若干问题-对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理解》,载《中国监狱学刊》2004年第6期。
71、《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疑难问题研究》,载《楚天检察》2004年第2期。
72、《共犯关系的竞合》,载《当代法学》,2004年第3期。
73、《论我国经济犯罪废止死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国际人权公约和废除死刑的实践为视角》,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74、《竞技体育中伤害问题研究》,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2期。
75、《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若干规定》,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3期。
76、《自首、立功若干规定的理念及反思 》,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6期。
77、《科技手段真能杜绝刑讯逼供吗? 》,载《学习月刊》2005年第6期。
78、《酌定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研究 》,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
79、《论妨害公司、企业管理秩序、侵犯公司、企业利益犯罪的若干共性问题 》,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6期。
80、《析侵犯著作权行为与侵犯著作权罪的衔接》,载《法学评论》2006年第6期。
81、《我国<反恐怖法>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第一作者,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82、《刑法修正案(七)“组织、领导传销罪”的解读 》,载《政法论丛》2009年第6期。
83、《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若干问题的探讨》,载《法学评论》2010年第4期。
84、《论非法组织卖血罪的几个争议问题》,载《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
C. 甘肃政法学院怎么提前毕业
你好,尊敬的政法学院领导,我是一名2012年您校毕业的学生的家长,我们属于贫困地区,我孩子在你们大学四年学习期满,家长和孩子都很不容易,花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可我孩子一次考试有点违纪,他刚拿出书就被教务处发现了,不听任何解释就按作弊处分:留校察看。我们当时当头一棒打晕了,我孩子一向是品学兼优,这件事对孩子和家长压力很大,说毕业时不发学位证,这种处分是不是太严重了?我是一名教师,我也查了有关国家学位证的规定,成绩全部合格,学术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应该颁发学位证,与学生的处分没有关系,你们的这种处分太严重了,我问了几所大学,像这种情况,毕业时都给了学士学位证,比如交大,我同事的一个学生受了处分又休学一年,照样颁发了学位证,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没有学位证,很多考试不能参加,你们这样做也太没有人情了,将来谁来敢报考你们的学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应该严而有度、严而有格、言而有情,家长在这里恳请校领导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不要坏了你们学校的声誉、影响生源,大多孩子还不懂事,不小心会犯错的,这样严厉处罚,谁还敢送孩子来你校学习呢?恳请领导取消这个决定,罚款也行!
D. 王学俭的学术论文
1.《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构建》,《社会·科学·经济》1996(4) 1/1
2.《论通货膨胀问题与对策》,《兰州大学学报》1997(3) 1/1
3.《我所了解的美国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3)1/1
4.《试论高校德育教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兰州大学学报》1997、5 1/1
5.《美国高等教育简介》,《甘肃高校发展研究》,1997(2) 1/1
6.《试论南巡讲话历史地位和作用》,《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7(4) 1/2
7.《试论跨世纪人才素质的构建模式》,《甘肃日报》1997-11-3 1/1
8.《试论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与十五大依法治国》,《兰州大学学报》1998(1) 1/2;1998年5月被《中国改革发展文库》全文转载
9.《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刍议》,《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3)1/1
10.《十五大文化建设的新构想》,《兰州大学学报》1999、4 1/1
11.《大学德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高等理科教育》1999、8 1/4
12.《浅谈十五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构思》,《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第27卷,1999年德育版1/1
13.《知识经济与21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1999(4) 1/2
14.《强化人文素质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高等理科教育》1999(3) 1/1
15.《德育如何面对素质教育》,教育部全国高校第三次邓小平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百年大计纵横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 1/1
16.《“形势与政策”课是高等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兰州大学学报》2000、4 1/1
17.《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以德治国》,《甘肃日报》 2001-3-25 1/1
18.《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高等理科教育》2001(3) 1/2
19.《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实效的途径》,《高等理科教育》2001、6 1/1
20.《西部地区文化素质教育要重视文化的多元性》,《兰州大学学报》,2001(5)并收入2001年9月天津大学“海峡两岸人文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出版 1/2
21.《<纲要>的颁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党的建设》,2001(2)《甘肃日报》2001-12-1 1/1
22.《时代呼唤新的思想解放》,《社科纵横》,2002(4)1/1
23.《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与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论文集2002、8 1/1
24.《党在新时期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的客观必然性》、《社科纵横》2003(12) 1/1
25.《21世纪国际环境与中国外交》,《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4(9) 2/2
26.《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4-8 1/1
27.《执政能力与党的建设》,《党的建设》 2004(11) 1/1
28.《邓小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的和平崛起》《兰州大学出版社》论文集2005-3 1/1
29.《试论陈云的反腐倡廉思想》,《甘肃日报》2005-6-13 1/2
30.《陈云的反腐倡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4);并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毛泽东思想》2006(1)全文转载 1/1
3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思考》《光明日报》2005-3-30 1/1
32.《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理论战线》 2005(5)1/1
33.《浅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变化新思路新方法》《兰州大学学报》2005-6 1/1
34.《浅析高校贫困生存在的问题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兰州学刊》2005(6) 1/2
35.《欧洲发达国家的青年就业政策及其启示》《当代青年研究》2006(3) 1/2
36.《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甘肃日报》2006-3-28 1/1
37.《直接双向全面“三通”对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展望》《社科纵横》2006(3) 1/2
3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1/2
39.《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思考》《清华大学学报》2006(2)1/2
40.《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增刊
41.《新时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点问题》《发展》2006年第11期1/2
42.《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构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5)1/2
4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机制创新的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8(2)1/2
44.《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兰州大学学报》2008(1)1/1
45.《当代正义观构建对先秦儒家和谐思想的借鉴》《中国德育》2008(2)1/2
46.《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高等理科教育》2008(2)1/5
47.《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教学机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4)1/2
48.《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8(8)1/1
E. 于文轩的主要论文
主要中文论文:
1. 于文轩:“典型国家能源节约法制及其借鉴意义——以应对气候变化为背景”,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
2. 于文轩:“论我国石油储备法律机制之构建”,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3. 于文轩:“我国环境监察立法的问题与完善”,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年第2期。
4. 于文轩:“环境健康损害赔偿:美国的实践及其借鉴意义”,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5. 于文轩:“国外环境保护立法经验借鉴”,载《环境保护》2013年第16期。
6. 于文轩:“设立气候资源所有权不利于可再生能源产业健康发展”,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7. 于文轩:“美国能源安全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8.于文轩:“自然资源物权:政策倾向与调整手段”,载《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9.于文轩:“环境法的价值追求与个性表达”,载徐祥民主编:《中国环境法学评论(第七卷)》,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10.于文轩:“我国综合性石油天然气立法初探”,载肖国兴、叶荣泗主编:《中国能源法研究报告》,法律出版社2010年8月版。
11.于文轩:“石油天然气法基本原则探析——以应对气候变化为背景”,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法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研究室:《中国环境法治2009年卷(上)》,法律出版社2010年3月版。
12.于文轩:“环境行政处罚:规则完善与困境破解”,载《环境保护》2010年第6期。
13.于文轩:“论生物安全法的风险预防原则”,载薛达元主编:《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4.于文轩:“生物多样性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观点和中国应对”,载徐祥民主编:《中国环境资源法学评论(2008年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版。
15.于文轩:“环境损害赔偿无过错责任原则及其与相关机制的协调”,《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16.于文轩:“生物安全法的秩序价值探析”,载《中国环境法治2008年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6月版。
17.于文轩:“生物安全法之效率价值探析”,载《清华法学》2009年第3期。
18.于文轩,王灿发:“我国环境法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探索”,载《当代法学》2009年第2期。
19.王灿发,于文轩:“论我国环境法学的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载《当代法学》2008年第6期。
20.于文轩:“中国动物遗传资源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载常纪文、Paul Littlefair主编:《动物福利法治:焦点与难点》,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1.于文轩:“我国生物安全应急处理制度现状与完善”,载徐祥民主编:《中国环境资源法学评论(2007年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2.于文轩:“生物安全法之正义价值探析——以罗尔斯正义理论为视角”,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
23.于文轩,沈晓悦,陈赛:“保障与监督:改进环境执法工作的必经之途”,载《环境保护》2008年第2A期。
24.于文轩:“生物安全损害赔偿国际立法研究”,载《环境保护》2007年第7A期 。
25.于文轩:“物权法相邻关系制度之环境保护功能分析”,载《研究生法学》2007年第3期。
26.于文轩:“论转基因生物安全应急处理制度”,载王树义主编:《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法治:生态安全及其立法问题专题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7.王灿发,于文轩,李丹,李俊红:“我国环境立法的困境与出路——以松花江污染事件为视角”,载《中州学刊》2007年第1期。
28.于文轩:“论环境损害赔偿专门立法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载《法学论坛》2005年第5期。
29.王灿发,于文轩:“‘圆明园铺膜事件’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拷问”,载《中州学刊》2005年第5期。
30.赵红梅,于文轩:“环境权的法理念解析与法技术构造”,载《法商研究》2004年第3期。
31.王灿发,于文轩:“论生物安全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4期。
主要英文论文:
1.Wenxuan Yu: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Law, Qin Tianbao: Research Handbook on Chinese Environmental Law,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May 2015.
2. Wenxuan Yu, Jingjing Liu and Po Do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indigenous populations inChina and legal remedies, see Randall S. Abate & Elizabeth Ann Kronk: Climate Change and Indigenous Peoples: The Search for Legal Remedies,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 2013.
3. Wenxuan Yu, Jason Czarnezki: Challenges in China’s Natural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Biodiversity Legislation, Environmental Law (Lewis & Clark Law School) Vol. 43, No. 1.
4. Wenxuan Yu, Canfa Wang: Agro-GMO Biosafety Legislation in China: Current Situation,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Vermo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 2012(13).
5. Wenxuan Yu: Low-Carbon and More: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of China's Coal Instry Legislation, Vermo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 2011(13).
6. Wenxuan Yu: Biosafety Legislation in China, Berkshire Encyclopedia of Sustainability, Vol. 7: China, India, and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Assessing Sustainability, Berkshire Publishing Group, May 2012.
7. Wenxuan Yu: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Legislation in China, Berkshire Encyclopedia of Sustainability, Vol. 7: China, India, and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Assessing Sustainability, Berkshire Publishing Group, May 2012.
F. 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的科研成果
1 褚宸舸 论立法语言的语体特点 非立项成果 论文 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9年第7期(原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9年第2期) 独著,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2 褚宸舸 “宪政”与“民主”的表达(1940—1947)——基于数据库统计的中国宪法思想史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论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cssci和北大版核心,独著
3 褚宸舸 中国宪法学说史研究的难题与对策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论文 《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cssci和北大版核心,独著
4 褚宸舸 中国式“宪政”的概念发展史 非立项成果 论文 《政法论坛》2009年第3期 cssci和北大版核心,第二作者
5 褚宸舸 宪法学教学如何适应国家司法考试?——以西北政法大学宪法学教学改革为例 陕西省教研重点课题 论文 《西部法学评论》2009年第1期 第一作者,与张佐国合作
6 褚宸舸 立法语言中的两对矛盾 非立项成果 论文 浙大公法所编《公法研究》(第7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第一作者
7 褚宸舸 董必武人民司法理论述要 非立项成果 论文 载孙琬钟主编:《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8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10月 第一作者
8 褚宸舸 立法监督三题 非立项成果 论文 俞荣根主编《天宪》(第四辑),西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独著
9 褚宸舸 网络政治化是不可避免的 非立项成果 学术评论 《二十一世纪》(香港)2009年第6期 独著
10 褚宸舸 临潼信访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专著 人民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合著 个人负责全书35万字统稿
11 褚宸舸 立法学 非立项成果 合著教材 法律出版社2009年2月
12 褚宸舸 为什么要同情“史上最牛抄袭者” 非立项成果 文章 《中国青年报》2009年6月3日“青年话题”栏目
13 褚宸舸 《惩罚吸毒的根据——〈禁毒法〉(草案)引发的思考》 省市自治区社科研究项目 论文 2009年6月9日陕西省教育厅“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14 褚宸舸 《“宪政”与“民主”的表达:以1940-1947 中国社会政治运动为视阈 非立项成果 学位论文 2008年12月31日获重庆市教委、重庆市学位委员会“2008年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表彰
15 褚宸舸 《中国禁毒立法三十年——以立法体系的演进与嬗变为视角》 论文 2009年4月获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学法律网合作机制举办“中国法治三十年网络征文”三等奖
16 钱锦宇 一个法律人眼中刘少奇 非立项成果 论文 《博览群书》2008年11月 独立成果
17 钱锦宇 清代刑案审谳的法律发现 非立项成果 论文 《法律方法》2009(第九卷) CSSCI独立成果
18 钱锦宇 规范性语词的法理意义与范围 非立项成果 论文 《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第5期 CSSCI第一作者
19 钱锦宇 国家法与民间规则互动的必要性及其实现方式 论文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CSSCI第二作者
20 尹权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问题与对策 非项目成果 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1月 一般刊物
G. 甘肃政法学院刑事科学技术是什么学院
刑事科学技术就属于甘肃政法学院的公安分院(刑事司法学院)。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与时俱进的意识;全面系统掌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基础扎实,专业精湛,知识面宽;能在相关工作岗位从事物证的发现、提取、分析及检验鉴定等实务工作和理论研究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
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招收理科学生。提前单独录取。学生毕业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专业课程:公安学基础理论、逻辑学、心理学、证据学、侦查学、光学仪器检验与分析、刑事科学技术总论、刑事摄影、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刑事化验、计算机图像处理、现场勘查、法医学、自卫擒敌、射击等。
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实验、课堂作业、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操作训练、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公安勤务、法律咨询、公安政策法规宣传、便民服务、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撰写等。
甘肃政法学院是甘肃省属的唯一一所政法类普通本科院校,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其前身是1956年创建的甘肃省政法干部学校,1984年更名为甘肃政法学院,开办普通高等教育;2007年开展研究生教育。经过60年的建设,特别是开办普通高等教育以来的快速发展,学校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政法类高等院校之一。
截止2016年4月,学校现有安宁区和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80亩,校舍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100余万元,图书馆现有各类图书150余万册,数字资源1.6万GB。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1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近500人。现有教职工933人,其中专任教师608人,高级职称教师300余人,博士(含在读)125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出站人员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496人。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和3个教学部(中心)。有33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法学理论、刑法学等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
H. 战术学 研究生 论文 什么方面
学院简介:公安分院现设有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边防管理、治安学、禁毒学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侦查学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边防管理专业为甘肃省特色专业;有侦查学、物证技术学、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等3个硕士研究生点;有省级重点学科1门,校级重点学科3门;有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分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教师中有甘肃省优秀专家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人。分院教学设施完全能够满足公安本科专业教学需要,现设有物证技术实验中心、司法鉴定中心等2个实验教学、社会服务机构,每年面向社会司法鉴定案件1000余件;设有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警务技能、公安基础等5个教学研究室;设有警体训练馆、室外体能·技能·心理综合训练场、十靶道自动报靶装置地下射击训练场和金盾驾驶培训公司等实训场馆。公安分院管理严格,特色鲜明。分院在甘肃政法学院内实行警务化管理,组建有学生金盾服务大队、大学生警乐团、国旗护卫大队、蓝剑摄影协会等10余个具有鲜明警察文化特色的学生社团;分院创办有简报《警苑动态》和学生刊物《未来警官》,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实战型公安专门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分院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分院现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体改生、计划外学历教育生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2800余人。建院20余年来,分院先后向社会输送毕业生五千余名,就业覆盖全国公安、国家安全、海关、司法、军队、边防等系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侦查学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而献身的坚定信念,有服务至上的理念,人文关怀精神,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意识,有面向基层的责任感;熟练掌握从事本专业必须的法律知识、熟悉我国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系统掌握侦查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扎实,专业精湛,知识面宽,有一定研究能力;能在相关部门从事刑事执法、行政执法及社会服务等实务工作和理论研究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提前单独录取。学生毕业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主要专业课程: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犯罪学、公安学基础理论、公安管理学、治安学、侦查学原理、讯问学、现场勘查、刑事案件侦查、经济犯罪侦查、物证技术学、法医学、自卫擒敌、射击、汽车驾驶等。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实验、课堂作业、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操作训练、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公安勤务、法律咨询、公安政策法规宣传、便民服务、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撰写等。刑事科学技术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与时俱进的意识;全面系统掌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基础扎实,专业精湛,知识面宽;能在相关工作岗位从事物证的发现、提取、分析及检验鉴定等实务工作和理论研究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招收理科学生。提前单独录取。学生毕业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主要专业课程:公安学基础理论、逻辑学、心理学、证据学、侦查学、光学仪器检验与分析、刑事科学技术总论、刑事摄影、痕迹检验、文件检验、刑事化验、计算机图像处理、现场勘查、法医学、自卫擒敌、射击等。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实验、课堂作业、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操作训练、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公安勤务、法律咨询、公安政策法规宣传、便民服务、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撰写等。治安学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而献身的坚定信念,有服务至上的理念,人文关怀精神,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意识,有面向基层的责任;熟练掌握从事本专业必须的法律知识、熟悉我国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系统掌握治安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扎实,专业精湛,知识面宽,有一定研究能力;能在相关部门从事行政执法、刑事执法及社会服务等实务工作和理论研究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提前单独录取。学生毕业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主要专业课程:刑法、刑事诉讼法学、公安学基础理论、犯罪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侦查学、治安学总论、治安业务管理、治安案件查处、公安人口管理、道路交通管理、安全防范技术、公安管理学、自卫擒敌、射击、汽车驾驶等。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实验、课堂作业、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操作训练、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公安勤务、法律咨询、公安政策法规宣传、便民服务、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撰写等。禁毒学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而献身的坚定信念,有服务至上的理念,人文关怀精神,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意识,有面向基层的责任;熟练掌握从事本专业必须的法律知识、熟悉我国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系统掌握禁毒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扎实,专业精湛,知识面宽,有一定研究能力;能在相关部门从事毒品预防、戒毒、禁毒及社会服务等实务工作和理论研究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提前单独录取。学生毕业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主要专业课程: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公安学基础理论、侦查学、治安学、禁毒学原理、禁毒法律制度、毒品及其检验、毒品治疗技术、毒品犯罪侦查、公安文书、易制毒化学品及其管制、毒品预防、毒品治安案件查处、国外禁毒概况(双语)等。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实验、课堂作业、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操作训练、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公安勤务、法律咨询、公安政策法规宣传、便民服务、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撰写等。边防管理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而献身的坚定信念,有服务至上的理念,人文关怀精神,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意识,有面向基层的责任;熟练掌握从事本专业必须的法律知识,熟悉我国边防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系统掌握边防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扎实、专业精湛,知识面宽,有一定研究能力;能在相关部门从事边防管理、刑事执法及社会服务等实务工作和理论研究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本科,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文理兼收。提前单独录取。学生毕业时授予法学学士学位。主要专业课程: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国际法学、公安学基础理论、侦查学、治安学、边防法律制度、边境管理学、边防勤务学、边防战术学、边防情报学、边防检查学、护照签证制度、自卫擒敌、射击、汽车驾驶等。主要实践活动:本专业结合课程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实验、课堂作业、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操作训练、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公安勤务、法律咨询、公安政策法规宣传、便民服务、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撰写等。和当兵体检的一样啊·
I. 孟庆瑜的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1、《论分配关系中的法律》,《河北法学》2005年第12期;
2、《论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河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3、《论中国经济法的特殊使命及其完善》,《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4、《社会分配关系的经济法调整:“需要国家干预说”的具体适用与例证》,单飞跃等:《需要国家干预:经济法视域的解读》,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5、《分配关系的法律调整论纲》,《法律科学》2004年第2期;
6、《论国家分配权》,《河北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7、《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王先林主编:《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第2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老年弱势群体的法律救济》,《学术论坛》2003年第5期;
9、《法律在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人民日报》2003年8月8日,第9版;
10、《反贫困法律问题研究》,《法律科学》2003年第1期,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2期转载;
11、《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1期;
12、《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思考》,《经济论坛》2003年第24期;
13、《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立法完善》,《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年第6期;
14、《中国经济法发展中的国家主义之克服》,《东方论坛》2002年第5期;
15、《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经济法制的互动关系》,《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16、《西部开发的经济法思考》,《河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7、《论中国经济法的诉讼保障机制》,《法学论坛》2002年第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2年第9期转载;
18、《西部大开发与区域法制建设》,《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19、《论综合性自然资源立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第1期;
20、《西部开发中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思考》,《当代法学》2000年第6期;
21、《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法与环境保护法的比较研究》,《河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1年第2期转载;
22、《综合性自然资源立法——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法律保障》,《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
23、《自然资源法基本原则新探》,《河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24、《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与计划立法》,《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25、《论自然资源立法及法律体系构建》,《当代法学》1998年第4期;
26、《自然资源基本法立法可行性研究报告》,《兰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律史学》1998年第9期转载;
27、《论我国自然资源法制及其立法完善》,《河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1年第9期转载。
J. 杨凯的主要论文
1. 大陆与台湾诬告陷害罪之立法的比较研究,载《法学家》 (cssci 期刊 )2001 年第 3 期,独著;
2. 单位普通累犯理性研究,载《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期刊 )2001 年第 6 期,该文后来被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学》复印资料 2002 年第 2 期,独著;
3. 新刑法第 403 条第 2 款罪疑点探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期刊 )2005 年第 3 期,独著;
4. 泄露国家秘密犯罪的司法抉择,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期刊 )2005 年第 3 期,独著;
5. 析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定义与构成要件,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 年第 1 期,该文后来分别被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学》复印资料 2001 年第 7 期和被编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文摘卡》 2001 年第 2 期,独著;
6. 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法律适用,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4 年第 5 期,该文后来分别被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复印资料 1995 年第 3 期,合著;
7. 论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无罪推定原则,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年第 5 期,独著;
8. 单位毒品累犯认定的刑法根据与适用,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 年第 4 期,独著;
9. 二元罪过选择型犯罪之罪名探究,载《人民检察》(法律核心期刊) 2002 年第 7 期,独著;
10. 论我国区际刑事管辖冲突解决的原则, 2000 年中国刑法研究会年会暨新千年刑法研讨会提交论文,载《新千年刑法研讨会论文集》,法律出版社 2001 年 8 月版,独著;
11. 新刑法中单位累犯之认定,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1 年第 3 期,独著;
12.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刑法协调中的立法抉择,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2 年第 4 期,独著;
13. 论渎职罪的刑事立法完善,载《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年第 1 期,独著;
14.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刑事立法必须完善,载《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报学报》 2001 年第 3 期,独著;
15. 论新刑法中的单位累犯,载《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3 期,独著;
16. 尼日利亚联邦防治法人犯罪的新举措,载《经济与法》 2001 年第 3 期,独著;
17. 新刑法第 30 条之价值分析与立法完善,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年第 4 期,独著;
18. 论国际刑法的概念、性质、功能,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5 期,独著;
19. 二元罪过形式选择型犯罪之罪刑适用, 2001 年中国刑法研究会上会提交论文,独著;
20. 单位危害国家安全罪累犯刍议, 2002 年中国刑法研究会年会提交论文,该文后来发表于《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2003 年第 2 期,独著;
21. 南非刑法的渊源与罪刑法定原则,载《河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年第 4 期,独著;
22. 论刑法规范协调原则的两个派生原则,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6 期,独著;
23. 刑法规范结构分析的基点初论,载《河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年第 4 期,独著;
24. 当代中国区际刑事管辖冲突解决原则检讨,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 年第 2 期,独著;
25. 刑法规范的结构模式新探,载《当代法学》 2004 年第 3 期,独著;
26. 刑事义务基本问题初论,载《湘江法律评论》,检察出版社 2004 年版,独著;
27. 当代中国内地死刑案件再审的根据与完善,“死刑的正当程序”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载《死刑的正当程序论文集》,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5 年 1 月版,独著;
28. 当代中国内地死缓的根据、适用与完善探究——以一体化的刑事法为视野, 2004 年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北京年会提交论文,独著;
29. 论科学的单位犯罪刑事司法理念——以当代中国为中心,法人犯罪理论与实践问题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
30. 刑事责任定义再认识,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 年第 5 期, 11.0 千字,独著;
31. 刑法规范的配置解构,载《马克昌教授八十华诞祝贺文集》, 31.8 千字,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年版,独著。
论文
1. 刑事义务基本问题初论,载《湘江法律评论》,检察出版社 2004 年版,独著;
2. 刑法规范定义之检讨 ,载《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年02 期 ,独著;
3. 渎职罪立法缺陷与完善 ,载《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 2005 年03 期 ,独著;
引文索引(杨凯的论著被以下论文引用仅限本网不完全收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商品房买卖中的适用问题 /刘京柱,,
矛盾与和谐:司法公正与媒体监督 /唐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