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依法治国六大问题

依法治国六大问题

发布时间: 2022-09-03 08:26:01

Ⅰ 对照中央提出的六大顽'瘴痼疾你认为自身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整改落实

Ⅱ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什么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意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人民民主,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
表现为:1国家政权使得大多数人享有民主的权力,主要体现在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上。
2 公有制的基础主体使得人民当家做主有了实现的可能,社会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而国家政治权力最终是归属于人民。
3 民主集中制为民主建设确立了新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一方面能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能够听取人民的意见,使国家机构同人民保持联系,另一方面又能在民主的基础上把意见统一,采取其中最有益的作为国家意志。
4 党的领导就是作为执政的领导核心,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并且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各个利益主体的不同民主诉求统一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当中,实现人民民主。

依法治国简单说就是执政主体依照宪法和法律来行使政治权力。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实现现在政治民主的制度保障。只有实现了依法治国,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侠好的基础。

政治体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而决定。经济基础也就是生产关系,是有生产力决定的,当生产力发展了之后,生产关系必须紧跟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否则将束缚其发展。所以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评价国家政治体制,机构,政策的正确··这个··问题太大了。。首先政治体制和机构属于制度范畴,看其是否合理,首先要有其合法性的基础,也就是它的权力是谁授予的。 然后才是看它的权力行使的范围和方式,以及效率等等
至于政策,主要是看其是不是具有正义性,是不是能够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不是经过了法律和民主的程序,是不是具有科学性,等

Ⅲ 推进依法行政的整体目标是什么六项措施是什么

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整体目标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

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主要措施有:

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2、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3、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4、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5、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6、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3)依法治国六大问题扩展阅读:

准确把握依法行政的衡量标准:

一、坚持合法行政。

合法是依法行政的首要也是最基本的内容,它意味着行政权的存在和行使都必须于法有据。“法无授权不可为”就是合法行政的直接表述,它包括主体合法、职权合法、内容合法。主体合法是指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二、坚持合理行政。

合理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

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三、坚持程序正当。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四、坚持高效便民。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五、坚持诚实守信。

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

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六、坚持权责统一。

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权责统一意味着权力和责任必须是一体的,问责、追责、赔偿都是行政权力运行的必要内容。

Ⅳ 我国法治政府的六大特点是什么

建设法治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各地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方面采取了许多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要看到,一些人对法治政府的理解还比较简单,致使法治政府建设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上进一步把握法治政府有哪些特征。

建设法治政府目标的提出,在我国经历了一个过程。上世纪90年代,国务院提出了依法行政的要求,这是我国政府治理理念的一大进步。2003年,国务院法制办召开的全国依法行政理论研讨会首次提出了法治政府的概念。在此基础上,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从建设法治政府目标提出的过程看,法治政府中的“政府”是指狭义的政府,主要包括各级行政机关。法治政府的内涵主要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在行政理念、行政体制、行政规范、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监督等各个环节贯彻法治的原则。建设法治政府,是基于行政权在我国政治架构中的重要地位和行政权易于扩张的特性,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法治政府的内涵决定了法治政府必须是守法政府、民主政府和透明政府。

法治政府是守法政府。法治,在逻辑起点和制度目的上均在于通过法律制约公权力。因此,法治政府必然是在实体和程序上都严格遵守法律的守法政府。守法政府的内涵包含两方面:一方面,它必须是有限政府。有限政府的核心不在于权力的大小,而在于政府权力是受到法律严格限制的,其边界是确定的、明晰的,政府行使其权力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当前,一些地方政府行使权力的边界不够明确和清晰,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政事不分,这些都不符合法治政府的要求。另一方面,它应当是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强调法律权威至上,政府违反法律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实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在违反法律后不承担法律责任或者以政治责任、道义责任代替法律责任,也不符合法治政府的要求。

法治政府是民主政府。法治的重要价值在于实现民主、保障公民权利。因此,法治政府必须是民主政府,其权力的行使要充分、真实地代表民意,成为人民意志的执行者。这一方面要求行政立法和行政决策必须民主。在重要行政立法和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应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或者向社会公布草案等方式,广泛听取有关专家、社会公众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实现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在重要行政立法和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发扬民主,行政行为看似有法可依,其实并不符合法治政府的要求。另一方面,行政执法也必须民主。行政机关在作出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不利的行政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并给予其陈述和申辩的机会,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

法治政府应当是透明政府。只有透明的政府才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政府权力依法行使,成为法治政府。这就要求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事项外,政府作出什么样的决策以及如何决策都要向公众公开,行政执法的依据、程序和结果都要及时公布,以方便公众监督政府是否依法行使权力。信息公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准确、及时。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对信息采取“选择性公开”,对自己有利的就公开,对自己不利的就隐瞒,这也不符合法治政府的要求。

Ⅳ 依法从严治党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
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
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10月23日 新华网)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作为主要议程,并将“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纳入法治建设的“五大体系”之列,将
“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之一,深刻诠释了党的建设与法治建设相辅相成、共生共存的密切关系,凸显了
从严治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进一步昭示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极端重要性。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前途和民
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党也在自己《章程》总纲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其相关章节更是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
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要求党员“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这无疑是从制度的层面规定和保
障了从严治党与依法治国的并行不悖。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表明党是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体现的是执政党履行使命的自律与
担当;但法律从来都不是只管老百姓的,彰显法律的尊严与效力,执政党带头践行法治的率先垂范至关重要。如果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
法”。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党纪国法”相提并论,缘于两者的主旨同归,立意同向。鉴于党的许多干部肩负引领社会、管理一方的重要职责,从严治党更有依法
治权、依法治官的深层含义。从严治党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以健全党规、铁腕反腐的吏治成效,破除“以言代法”、“权大于法”的惯性思维,才能为全民
守法、践行法治营造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是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更是对依法治国的有益探索。期待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能够成为深化从严治党成果、开启依法治国新局的新圭臬。

Ⅵ 如何看待从严治党保证依法治国的落实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作为主要议程,并将“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纳入法治建设的“五大体系”之列,将“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之一,深刻诠释了党的建设与法治建设相辅相成、共生共存的密切关系,凸显了从严治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进一步昭示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极端重要性。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党也在自己《章程》总纲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其相关章节更是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要求党员“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这无疑是从制度的层面规定和保障了从严治党与依法治国的并行不悖。
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表明党是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体现的是执政党履行使命的自律与担当;但法律从来都不是只管老百姓的,彰显法律的尊严与效力,执政党带头践行法治的率先垂范至关重要。如果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党纪国法”相提并论,缘于两者的主旨同归,立意同向。鉴于党的许多干部肩负引领社会、管理一方的重要职责,从严治党更有依法治权、依法治官的深层含义。从严治党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以健全党规、铁腕反腐的吏治成效,破除“以言代法”、“权大于法”的惯性思维,才能为全民守法、践行法治营造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

Ⅶ 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的工作意见

法律分析:为深入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全面整治六大顽瘴痼疾及其他突出问题,进一步贯彻落实防止干预司法 “三个规定”,强化法纪意识,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公正廉洁司法。

法律依据:《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关要求,防止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根据宪法法律规定,结合司法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带头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司法权威,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任何领导干部都不得要求司法机关违反法定职责或法定程序处理案件,都不得要求司法机关做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

第三条 对司法工作负有领导职责的机关,因履行职责需要,可以依照工作程序了解案件情况,组织研究司法政策,统筹协调依法处理工作,督促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为司法机关创造公正司法的环境,但不得对案件的证据采信、事实认定、司法裁判等作出具体决定。

Ⅷ 如何看待十八大提出的六大原则

依法治国要依宪治国 法治首先是宪法之治。依法治国的“法”,指的是以宪法为核心由各种法律规范组成的完整法律体系。其中,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是所有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我国所有的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都是对宪法精神、原则和制度的具体化。因此,依宪治国不仅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首要之义。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规定了国家公权力的组织体系、职责权限和行为标准,确立了国家权力的分工和相互监督机制。依宪治国,就是要按照宪法的要求,规范国家公权力的良好运行,加强对公权力的有效监督。由于宪法的许多规定主要是依靠国家机关去执行的,因此强调依宪治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带头学好宪法,熟悉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严格依照宪法办事,真正把宪法作为根本活动准则。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只有做到这三个“善于”,才能真正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优化依法执政基本方式,更好地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核心在理念,关键在能力,重点在落实。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提高能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另一方面,我们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宪法的至上地位,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从宪法出发,我们就会走上建设法治国家的通衢大道;以宪法为基石,我们就能获得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蓬勃伟力。

Ⅸ 十八届四中全会 依法治国 规划了怎样的路线图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会议主题。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内国各族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容方略。
附改革开放以来‘依法治国’路线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6字方针;
1997年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002年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007年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定为会议主题。

热点内容
法院黄院长 发布:2025-01-20 07:01:50 浏览:301
上海市法院文员 发布:2025-01-20 05:17:23 浏览:320
法院执行情况 发布:2025-01-20 05:12:55 浏览:475
新浪微博法院 发布:2025-01-20 04:56:08 浏览:697
公司与股东的法律关系 发布:2025-01-20 04:54:37 浏览:956
婚姻法的出台时间 发布:2025-01-20 04:54:35 浏览:992
保证法规 发布:2025-01-20 04:37:28 浏览:259
行政法学历年试题 发布:2025-01-20 03:46:34 浏览:516
法官和律师座谈 发布:2025-01-20 03:38:35 浏览:220
劳动法就是个 发布:2025-01-20 02:46:29 浏览: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