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名片
Ⅰ 哪位朋友知道这尊雕像在什么地方雕像的人物又是谁呢谢谢!
这尊雕像是著名的老君岩,位于泉州市清源山景区。雕像的人物是老子,也就是道教里的太上老君。石像天成,宋人略作雕琢而成,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道教石刻。曾于2015年登上过国家名片。
Ⅱ 老子的出生地是在哪里
涡阳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曾为“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老子出生于此,尹喜、伍子胥、范蠡、黄石公、张良、嵇康等灿若星辰的历史名人,先后在涡阳活动过,创造了不朽的古代文化,尤以名胜古迹闻名遐迩。位于老子故里的天静宫老君殿,规模宏大,建筑辉煌,庄严肃穆,气势非凡,大殿正中供奉着道家文化的创始人老子、文始真人尹喜和东华帝君三位先哲的巨型铜像。天静宫周围有老子出生地古流星园和九龙井遗址,有被称为圣母亲尹氏的墓冢,还有恳请老子著书立说的函谷关关令尹喜之墓。位于西阳集西侧的范蠡墓,高若土山,古柏翠绿,湖水环绕,是越国大夫范蠡与西施合葬之所。三国时,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墓,位于石弓镇东嵇山南麓。而石弓山附近的遗履桥,则是黄石公为考验张良气量,三次将鞋丢于桥下,均被张良拾起,为其穿上。黄石公将《阴符兵法》授于张良的故址。涡阳县境内还有陈抟老祖的卧迹,捻军首领张乐行故居和捻军会盟旧址、城隍庙、英公祠、马家公馆、嵇康阁等文物古迹。
Ⅲ 老子李耳的详细资料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重视房中术。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
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谥曰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一说安徽涡阳)
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
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一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Ⅳ 罗大伦《道德经》120
第二十三章5 我们的一生,除了自己,能给予众生多少?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们看看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智慧了。今天聊的这话很简单,叫“少则得,多则惑”,就这六个字。就这六个字里边却有很大的智慧,大家自己体会一下。
“少则得,多则惑”,迷惑的惑,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子这话讲的原意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老子这下文马上就讲领导者,他马上就说“所以领导者怎么怎么样”,所以这话跟下文是有关系的,因为老子加了“是以”,所以的意思,老子后边讲的什么意思?后边讲的是领导者放下自己的欲望,不要为自己的利益去争取。所以前边的“少则得,多则惑”,老子的原文的意思就是领导者如果你把自己的欲望去掉、减少,这叫“少”。“少则得”什么意思呢?你把欲望减少了,你才能有所成就,才能有所获得,有成就,这叫“少则得”。
“多则惑”什么意思?你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把自己的欲望无限制地增加,因为您有资源了,您平台高了,平台大了,这时候您的欲望本能的会增加上来,这是人的本性。这时候如果你任由欲望去增加,结果是你会更加困惑的,你就不知道方向是什么了,你做事就没有章法了,您就会出问题的。所以老子讲这话的意思,作为一个领导者,一定要把自己的欲望减少,因为这时候你的本能会让你欲望增加的,老子是直指人性,告诉你这时候要减少,你只有减少欲望了,大家才愿意追随您,您才能有所成就,您的企业才能越来越大。
大家看日本的企业家稻盛和夫,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少则得,多则惑”的典型。“少则得”怎么回事呢?一般的企业家赚钱是为了我买别墅,为了生活更好等等,稻盛和夫从27岁开始创办企业,是为了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去努力,您看他的想法不一样,27岁的起点很高,什么起点?无我利他,把自己放下,为所有员工去负责。我有20个员工,我对你们20个员工的物质、收入和精神幸福去奋斗。如果有2万个员工,我就负责这2万人,所以我就照顾好你们,我无我利他,利的就是你们。我把自己欲望减少,我不是为自己怎么样,结果大家看到您真是为我们怎么样,大家都来追随你,所以他的企业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最后成为世界500强。
稻盛和夫中年出家,出家修行以后,心里变的更加纯粹,然后创办了第二个企业。第二个企业创办的时候他说,每天晚上都在想,我有没有私心在里边,我有没有为自己的私心,他说如果有为我私心的话,那我这个企业就不要办了,他仔细问自己,他说问自己长达半个月的时间,确认这里边没有我的私心,我是为了所有员工去努力的,然后才办这企业。办这第二个企业以后,很快又成为世界500强了,为什么?因为你为员工奉献,员工就觉得这老板对我们太好了,我也上你公司去干活吧,你公司越来越大,结果“少则得”,您把欲望减少了,反而您的企业是世界500强了,这叫“少则得”。
“多则惑”什么意思呢?您的欲望多了,好多企业办着办着企业开始搞股份了,这股份把自己亲属搞来一个,企业开始分公司剥离等等,再把这个给亲属,都让我亲属把它给填充进去,这是为自己考虑多了,结果这样的企业怎么样?您说员工看不出来吗?您觉得员工傻,所以这时候大家就不愿意追随您了,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大家离开您了,您的企业就做不好了,所以叫“多则惑”。您的欲望多了,您就会困惑的,这是老子讲的领导者法则。
但是“少则得,多则惑”提出来以后,除了对领导者有启发之外,对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其实也有很大的指导性。“少则得,多则惑”,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有一个好朋友,这个朋友他们全班同学毕业以后观察,这朋友他的发展特别好,怎么回事呢?这人特别“笨”,他毕业分配到一个公司里去,一个船务公司,分配到公司里去以后,他一直坐那办公桌,就坐在那不动,就一直努力干努力干,因为他这人很简单,就是我没有那么多欲望,我把眼前工作扎扎实实做好,我只做一件事做到底,就这么做。
这个班级别的同学,他的同学们就是很聪明,别人都很聪明,那个行业好跳到那个行业去了,干着干着干两年觉得那个行业更好,这个情况变了,经济形势变了,于是又跳那个行业去了,干了两年刚有点基础,另外那个行业更好,就这么跳。越聪明的人跳的越多,您这来回跳的过程中,您是在累积您经验吗?没有,往往都是从头做起,前边所有做的事归零,您看似聪明,总是找世界的潮流,您其实在不断地给自己的归零。很多人的欲望很多,想法很多,很聪明,结果反而把自己给耽误了,跳着跳着最后发现,40岁以后你发现跟20岁大学毕业的时候,没什么大的改变,没有本质的改变,有点提升,但也就是解决生活的温饱而已,能挣钱养家糊口了,但是绝对没有进入到成功那个境地去。
这个人很有意思,就是我说这朋友,他一生只做一件事,在别人电话号码不断换,名片不断换,一会儿这个总监、那个总监来回换的时候,他只做一件事,我就把我这公司的位置做好,大家反映说他的电话号码,就这办公桌号码没变过,毕业十年没变过,毕业二十年还是这号码,只不过因为城市的号码升级添了个号而已,一直就是这个号码、就这号码。因为这人也不是笨蛋,人家是不断地想怎么去做好的一个人,很聪明的一个人,人家就从普通职员做到部门经理,做到公司的老总,然后整个公司开始改制,改制以后股份制,所有人都有股份了,结果他拥有了一些股份,每年年终分红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然后事业越做越好,现在带领公司越走越往前走。相比之下,他就走到了事业成功的位置,这叫什么?一生只做一件事,最后终于成功。
那些来回跳,不断归零,把自己以前的人生归零的这些人,您看似聪明,看似本领多多,但是最后反而困惑了,因为不断给自己归零,您不知道方向,东走西走,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很多人没有想好自己的人生方向是什么,其实所有工作都是您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一定要想到我这辈子能做什么,为这世人带来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贡献,什么幸福,有了这个以后,您就不至于来回这么跳了。
所以我经常对年轻人的职场生涯提出建议,这是我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果。什么建议呢?就是我认为有三个要素,必须要去具备的,您才能做好这事业。什么要素呢?
第一,就是我这件事是对众生有益的,这是方向。方向是第一的,好多人今天干这行,明天干这行,他看到都是暂时的利益,他没有看到方向,他想的是我在这行能得到多少,我在这行能得到多少,没有想到我这辈子要为世人带来什么样的贡献、什么样的价值,这是第一的,就是我做这事对众生有益,这是第一的。
第二,这是我擅长并感兴趣的。也就是说这事我不是特别笨,我怎么都不入门,而是我感兴趣,我在里边做的时候有乐趣。你会想我到老的时候,我做这么一件事,回头一想不后悔,就是绝对不是干了一个特无聊的事,我觉得很后悔,都没意思,不会这样的,觉得有意思,这是很重要。就是有兴趣,有快乐很重要,这是第二条。
第三,是坚持十年以上。这就是大家说的,就是多少个小时、几万个小时的法则。任何事,我的观点,你认真的做,你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自己,坚持十年以上,您都是这个行业的专家,这是我的观点,对这个我自己的体会比较深。我曾经讲过,我有连续十年的时间没有旅游过,全部时间用来看书,用来提高自己,不断地去看病、看书。这十年让我一下就改变了,如果没有这十年,我绝对不会像今天这样,能给大家讲中医,这十年给我打下了非常牢固的基础,所以什么事坚持十年以上一定成功。
像我说的这个朋友,他在这坚持了二十年,终于走上了这个行业几乎是顶峰的位置了,这叫“少则得”,一生只做一件事。很多人认为自己聪明,认为自己我的能力无限,所以他想多多捞取,多多去争取,结果他反而困惑了,所以这叫“少则得,多则惑”。
这句话在企业经营方面也是如此,除了说稻盛和夫那样的境界之外,在企业经营的思路上,也是有用的。比如说美国有个吉列公司,吉列公司生产这剃须刀的,它就集中精力专门研究剃须刀,就做这一个产品,别的不做。您说它剃须刀做到什么份上呢?美国90%的市场是吉列剃须刀占领的,全世界范围内剃须刀70%被这一家公司给占领了,这就是专心做一件事。您说吉列要是明天做什么微波炉了,明天做电烤箱了,后天做电视,后天做手机了,您说还能有吉列剃须刀吗?没有,人家就把这个剃须刀给你做到极致,所以全球70%市场人家给占领了,这叫“少则得”。
我就在刚才看了一个任正非的采访,华为任正非。华为现在做的很好,采访华为任正非。他说我们怎么成功的,他说我们就是阿甘精神,专注做一件事,他说其实手机市场专业性非常强,适应性非常窄,竞争对手很多,您看苹果、三星都在那放着,但是我们就是傻子,一直做一件事,我们今天没有想去做电冰箱,明天去做什么电烤炉,后天搞个华为电脑什么,没搞这个,我就专职做手机,专心做手机,只做好一件事,结果华为就杀开一条血路。任正非自己形容的,他说像攻城一样,我们派的尖刀部队,所有力量就集中在这,找最薄弱的地点把这个城给它撕开一个突破口,然后我们再往前冲,他说这叫尖刀精神。这种状态结果让华为越做越好,越做越好,现在华为几乎威胁到三星和苹果手机了,到这份上了,说明华为的思路是正确的,就是“少则得”。
“多则惑”什么意思呢?就是一旦在一个行业做好了,觉得我这法则太好了,我在所有行业都会成功的,于是开始欲望多了,欲望多以后开始什么行业都要涉足,手机我也要做,电冰箱我要做,洗衣机我做,彩电我做,电脑我做,什么行业您都擅长吗?微波炉您也做,都做吗?结果力量分散,每一个上面本来有可能做成精品的,也没做到精品,没做到极致,只不过做出了大陆货,所以这样的企业往往就困惑多多,所以我不说哪个企业了,大家都知道的,这叫“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的这个思想就这六个字,我们放在我们人生里面,放在我们企业管理中是非常有用处的。所以这老子的大智慧我们拿来学一学,你发现每天读这么一点,其实对人生是都有启发的。
朋友们,那么我们今天就聊到这,明天接着来聊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智慧了。我们明天见,谢谢大家。
注:本文章来自“罗大伦频道”
Ⅳ 这个老子的名片怎么做
去专业名片店,他们会排版给你看。
Ⅵ 72行祖师爷或保护神
七十二行祖师爷
锦绣中华五千冬,勤劳的华夏儿女创造文明,历史车轮被推动,
对人类,集大成,东方腾飞一条龙,看今天国家强盛民族振兴。
世上百业有分工,普天下老百姓从业不相同,五行八作图兴盛
各行业,谁发明,留在人间得传承,咱们炎黄子孙不忘老祖宗。
大中华,五千年,古老的文明史空前,七十二行出状元,
三教九流相关联。咱说历史,查根源,各有祖师代代传。
说行业,农为先,都说民以食为天,农业不兴百业艰,
农民安定天下安。老农民,最辛酸,风里来了雨里钻,
脸朝黄土背朝天,人们才有吃和穿。你是民,你是官,
别忘农业是靠山,五谷丰登万民欢,记住神农老祖先。
有炎黄,立华夏,开辟农耕大文化,文明产生亚细亚,
炎帝神农贡献大。种五谷,布天下,尝遍百草他不怕,
知道香甜苦和辣,至今留有神农架。说黄帝,是轩辕,
开天辟地大圣贤,留下渔网和车船,狩猎捕鱼度饥寒。
看世界,几千年,中国农业在史前,人为衣食种庄田,
开垦土地建家园。说来世上谁可怜,顶数为农最艰难。
你这话,说得对,天下农民最受罪,刀耕火种了多少辈,
缺少温饱没地位。流不完,血汗泪,缴不完皇粮与国税,
压断了脊梁压弯背,只剩苦水吞腹内。看今天,受尊贵,
农民真正得实惠,种地从此不收费,炎黄有灵他也敬佩。
这一篇,翻过去,接下来行业说教育,人不读书不成器,
国没教育不自立。立学说,定法律,写下了春秋有史记,
治国立家能延续,没有了教育扯儿戏。黄金屋,颜如玉,
书中一切都有的,教育的祖先说根据,还要听你讲仔细。
教书匠,读书人,祖师爷本是孔圣人,春秋时代鲁国人,
山东的曲阜有家门。教弟子,三千人,七十二位大贤人,
他周游列国教育人,忍饥挨饿付辛勤。孔夫子,办学堂,
定下来三纲和五常,做人道理说其详,立下学说得传扬。
两千年,历代帝王,儒家思想撑脊梁,一部论语有辉煌,
文化宝库永留藏,可惜哥们我不要强,没有成为读书郎。
说道教,它形成,汉朝有个张道陵,生在江苏是神童,
入过太学在朝廷。传说他,成仙翁,七岁遇见河上公,
得了老子道德经,聪明无师他自通。到中年,离皇宫,
不愿做官受加封,进了四川大山中,创立道教受欢迎。
说老道,能驾云,楞说修炼成的神,后来道教为超群,
抬出老子做掌门。道德经,是奇文,道家立说属经纶,
民间传说可查询,道教还有后来人。张三丰,吕洞宾,
陈抟老祖是真君,邱处机的道法深,千百年来说到今。
听瞎话,别当真,都是白话别上心,宗教迷信要区分
七十二行接着唠,木匠烧香哪座庙,祖师都有啥创造?
说木匠,和石匠,还有棚匠泥瓦匠,都是兄弟体格壮,
互相连带有依仗。建筑行,人丁旺,追根朔源看祖上,
多家供奉没二样,都是鲁班一张像。鲁班爷,住山东,
传说父亲鲁昭公,从小立志为民生,一身手艺贼拉精。
在都市,建王宫,民宅修在乡村中,打造农具把地耕,
架起桥梁路路通。造飞鸟,能升空,造的木马能骑兵,
赵州桥上过仙翁,载过五岳日月星,神仙服气老祖宗。
说鲁班,多才气,发明创造用心计,锛凿木钻和斧锯,
世代工匠都借力。祖师爷,传手艺,门下收了仨徒弟,
石瓦木匠成莫逆,尺杆划线分的细。五尺杆,是瓦匠,
干活都把白线放,三尺杆的是木匠,墨斗黑线打边框。
二尺杆,小石匠,红线划在石头上。手艺人,一露相,
大家见面很谦让,字号名片不用亮,一说啥线知行当。
老铁匠,拜师祖,农历二月二十五,烧香净宅扫尘土,
磕头上供来祈福。左青龙,右白虎,前是朱雀后玄武,
太上老君一辈古,说他祖师也靠谱。这都是,传说中,
老君炼丹在天宫,八卦炉中把火生,
降妖拿住孙悟空。
五味火,借神风,炼出火眼和金睛,铜头铁臂有神功,
铁匠说的老祖宗,道家说的是上清,一个老君两家争。
在过去,铁匠铺,不能碰的一件物,要是外人来光顾,
记住规矩心有数。铁砧子,有来路,不能坐上蹭屁股,
谁要坐上坏了醋,铁匠生气贼忌妒。铁匠炉,香火盛,
说是老子心高兴,豁出脑袋来奉送,做了砧子梆梆硬。
砧子沉,搬不动,徒子徒孙要恭敬,从此留下一个令,
后人不许随便碰。祖宗脑袋挨了腚,铁匠跟你要玩命。
打铁匠,补锅匠,烧砖瓦的是窑匠,认的祖师是同样,
供上老子炉火旺。补锅巧,打铁棒,都是行商四处逛,
挑着风箱去游荡,烧窑人家盘火炕。手艺人,讲义气,
同在江湖为兄弟,补锅来了铁匠去,窑匠迎送二里地。
用焦炭,修工具,不讲价钱不讲利,白吃白喝是情意。
有的铁匠要装屁,窑匠大哥闹计计,铁匠铺子要关闭。
新时代,开新路,社会发展大进步,锔缸补锅成绝户,
手工打铁黄了铺。砖瓦窑,无其数,机械生产高速度,
祖师牌位在何处,没有几人能记住。谈民俗,说典故,
民间文化是财富,哥们今天来讲述,都是知识小宝库。
在人间,众生相,五行八作说工匠,说了木匠说铁匠,
窑匠石匠泥瓦匠。凭手艺,论行当,百家工匠手艺棒。
问到我,这不难,听我一一表周全,各种行业在何年,
说出祖师理当然。吴道子,在画坛,名字也叫吴道玄,
画匠祖师上金銮,时间就在唐开元。绘丹青,史无前,
画山画水画梯田,飞禽走兽真容颜,可惜名画早失传。
说鞋匠,不用问,祖师那是燕孙膑,才高八斗有威信。
可惜后来不太顺。有庞涓,把他恨,害他不死更发奋。
他看士兵光脚拼,兽皮制鞋量尺寸。马陵道,摆兵阵,
庞涓无奈被围困,逼的落马寻自尽,鞋匠供他说走运。
白铁匠,铜锡焊,手工作坊有人干,白云老祖心慈善,
走在民间修破烂。挑着挑,担着担,一头火炉一头炭。
大街小巷到处转,焊活手艺贼熟练。后来人,做纪念,
北京修了白云观,千年香火都不断,如今行业已不见。
小炉匠,锔缸瓮,锔盘锔碗和兴称,他们都把祖师敬,
胡顶真人要供奉。磨刀匠,到处蹭,祖师有名没有姓,
马上皇帝有道令,穿朝玉马坐板凳。这行当,也兴盛,
找活就要四处碰,走江湖的遭罪命,干活都是撅着腚。
扎柳匠,供范丹,柳罐簸萁是他编。竹匠铺子供泰山,
竹席家具有尖端。皮匠铺,供比干,妖女妲姬把心剜,
可惜皇叔死的冤,皮匠供他奉神仙。扎彩活,扎画圈,
至今手艺传民间,致公禅师受香烟,列在庙堂掌旗幡。
做贼的,供时迁,神偷快手心眼尖,当年结义上梁山,
偷鸡盗甲连窝端。做木梳,供张班,苏杭二州手艺专,
豆腐匠子供刘安,做出豆腐包不沾。说的我,嘴巴酸,
七十二行面面观,哪行都有老祖先,要说全了得三天。
什么人鱼钩都不弯,什么人钓鱼什么滩。什么人,看得穿,什么人出面把他搬,什么人拉车把礼参,他为什么人打江山?
男要我说,你是听,你说这是姜太公,七十三岁道法精,世事变幻看的清。渭水滩,做钓翁,鱼钩不弯悬在空,文王得知来接迎,大礼参拜尊先生。拉上车,把腰弓,八百多步劲不松,太公坐车说也中,保你周朝八百冬。
女说百行,是风景,遍布九州十三省,有的行业已绝种,今天再说听不懂。做豆腐,摊煎饼,打茶炉的砸水桶,都有祖师给要领,师傅还要弟子捧。咱哥俩,别瞎整,突出重点分几等,细说细唠别造拧,还是哥们你先请。
男不用请,不用让,哥们就说豆腐匠,提起豆腐真叫棒,天下美食牌子亮。从山寨,到边藏,城镇大街和小巷,五洲四海生意旺,工艺传到世界上。豆腐好,豆腐鲜,千年留下在人间,提起它的老祖先,西汉才有豆腐官。
女有黄豆,养分大,除了干炒就油炸,就是太硬难消化,不吃心里还牵挂。有道人,说不怕,想出办法献御驾。用水泡了上磨拉,点上卤水麻布压。豆之腐,真不差,吃着美味不作罢,从此豆腐传天下,世人震惊当神话。
男说豆腐,了不得,孝敬老人能敬佛,百姓有它好生活,四川豆腐有麻婆,做臭豆腐王致和。传九州,传外国。德国洋人更缺德,抢先注册把它讹,我们坚决要反驳。
女王致和,交游广,清代举人进科场,康熙八年落了榜,自叹学问不渐长。要吃饭,没银两,困在客栈床上躺,不知将来去何往,猛然他把豆腐想。在考试,数天前,半块豆腐没吃完,切成小块撒上盐,放到床下装进坛。这时候,饿又馋,打开坛子放眼前,豆腐长毛绿又蓝,勉强下饭好可怜,豆腐坏了也香甜,一项发明很偶然。
男 臭豆腐,水汪汪,闻着臭来吃着香,叫他心里有亮光,就像
打开一扇窗。王致和,心不慌,反复研究制秘方,招来伙计把他帮,淹制豆腐坛子装。发酵后,打开缸,致和酱菜开了张,传遍九城闹洋洋,从此京城变富商。
女多少事,人去忙,机遇难得不寻常,有心栽花花不放,无心插柳柳成行。说酿酒,杜康王,祖师当年管皇粮,只因粮食没处藏,装进树洞作仓房。天气热,大雨狂,树洞灌水难预防,粮食发酵变酸糖,流出浆水在路旁。
男醉倒牛,醉倒羊,醉倒老虎卧山旁,杜康自己亲口尝,一股香气透脊梁。从此后,开酒行,达官显贵把福享,庆功设宴坐喜床,缺酒成席白捞忙。有刘伶,好酒郎,他向杜康逞刚强,一醉三年上天堂,天下好酒美名扬。
女酒文化,数千年,流传广泛有内涵,它与生活紧相连,有人爱它有人烦。杜康酒,发明权,人们争了多少年,到底何处是酒源,直到现在属谜团。在陕西,在河南,都说杜康属于咱,不是为了敬先贤,为的卖酒能赚钱。
男人活着,要吃饭,要想减肥多锻炼,姑娘大了美如愿,都是为了嫁俊汉。有了病,要诊断,没有医药就完蛋,中医号脉把病看,草药对症去病患。中医药,有贡献,医学史上多灿烂,后人从医千千万,几辈祖师要称赞。
女说医药,咱细表,中医中药是国宝,自从神农尝百草,历代医圣不得了。有内科,发明早,唐朝就有孙思邈,长安城里名不小,疑难杂症诊断巧。传医术,民间跑,宫廷看病把他找,他说没治准拉倒,神仙他也治不好。
男说外科,医术高,三国华佗美名标,刮骨疗毒一把刀,他和关羽成至交。为治病,给曹操,诊断脑瘤有个包,开颅要用斧头敲,曹操奸诈心更刁。说华佗,是做妖,关进牢房家被抄,医书全被大火烧,惹来杀身祸难消。
女针灸学,有根基,北宋年间王惟一,铸铜做成人身躯,标出经络实和虚。画穴位,知点滴,三寸银针治病愈,千年颂扬是神医,中华医学贯东西。有洋人,将它批,说是骗局把人欺,经过验证把头低,承认科学不自居。
男说医术,讲医学,狗皮膏药是一绝,铁拐李是祖师爷,可惜自己单腿瘸。接生婆,助产妇,隋唐五代陈靖姑,顺天圣母下天都,说是菩萨顶上珠。性教育,早产生,男女房事讲的清,要说这行老祖宗,玄女娘娘素女经。
女这些人,本事多,有些神话是传说,要说中药广传播,一代医圣留颂歌。大明朝,李时珍,老家湖北在蕲春,二十七年苦用心,本草纲目最精深。写著作,传子孙,世界医学成至尊,中医中药留下根,英名盖世贯古今。
男走上台,面带笑,全凭胆大不害臊,毛驴拉磨上了套,不下鞭子它也跳。新玩意,要火爆,插科打诨加佐料,七十二行很奇妙,都有祖先来创造。上一本,说医药,各位祖师都说到,咱们哥俩接着唠,大姐你开头一炮。
女人在世,很平常,俩腿支起肚皮囊,吃啥都比吃药强,最好五谷和杂粮。睁开眼,起了床,且把烦恼扔一旁,吃饱不饿有福享,人为吃喝去奔忙。做食品,在厨房,留下厨师这一行,他的祖师叫詹王,乞丐出身在隋唐。
男说詹王,有地位,侍奉皇帝在大内,要饭花子成权贵,身为祖师名不愧。隋文帝,称万岁,吃遍山珍尝海味,海参鲍鱼和扇贝,皇宫天天大宴会。厨师多,挺受累,十分用心来调配,皇帝吃啥都不对,各个都给判死罪。
女隋文帝,脾气暴,埋怨吃喝没味道,就把厨师都杀掉,弄得没人身边靠。御膳房,倒了灶。气得天天嗷嗷叫,发出皇榜贴布告,詹王应聘面带笑。他言说,有好料,做啥吃喝都没冒,三天操作最有效,皇上不能急着要。
男人是铁,饭是钢,皇帝三天饿塌腔,詹王端来饭和汤,眨眼之间一扫光。隋文帝,喜洋洋,知道饿了才是香,加封詹王换新装,御膳主灶他担纲。厨子们,逃四方,又回宫廷免祸殃,磕头作揖拜上苍,祖师詹王保安康。
女说厨师,中国菜,川菜鲁菜和粤菜,江浙上海杭邦菜,满汉全席宫廷菜。传子孙,留万代,开着馆子做买卖,只要好吃全都踹,有些流传到国外。洋人吃,也不赖,伸出拇指喊O K,狼吞虎咽不装派。有的觉着很奇怪。
说糕点,多色彩,品种无数街上摆,有人卖就有人买,
大连说话很好逮。这发明,有名姓,商朝太师叫闻仲,
创造糕点他劳动,一代祖师后人敬。
诸葛亮,手艺硬,包子馒头是见证,发明现在都管用。
说完馒头再说茶,说茶道,来品足,唐代陆羽是圣徒,
一部茶经古人无。三卷书,万字文,十篇茶说是经纶,
茶叶行里供茶神,祖师陆羽启后人。
说人杰,说地灵,中国古代多发明,人有衣食和住行,
织布机,大开发,世界纪录全被刷,它的祖师我们夸,
说织布,建功德,中国元朝开先河,留下庙堂不供佛,
供的祖师黄道婆。织布业,刚兴盛,道婆见了心高兴,
广泛接触与民众,聪明能干受尊敬。教会百姓纺织布,
带动千家和万户,农民看到新事物。开作坊,成衣铺,
天下客商来光顾,经济发展上高速。
在上古,无纪元,混沌初开天气寒,上天嫘祖降临凡,
嫁给黄帝配夫男。嫘祖娘,心良善,她看人间多苦难,
树叶兽皮串一串,不遮身体也难看。她经常,山里转。
发现桑蚕吐丝线,蚕丝长长扯不断,织在一起连成片。
做衣衫,一件件,这才有了丝绸缎,丝绸之路在西汉,
从此世界都传遍。养蚕人,绸缎行,供奉祖师是蚕娘,
蚕神嫘祖有庙堂,千年香火求吉祥。咱祖先,多贤良,
创造文明远流长。
仓颉老祖画太阳,汉字发明是先王。刻甲骨,在河床,
春秋竹简写书藏,文房四宝不寻常,笔墨纸砚著辉煌。
看文房,这四宝,第一毛笔不可少,它的发明那很早,
秦朝大将是元老。说蒙恬,他手巧,造出毛笔撰文稿。
说发明,更超群,造纸祖先是蔡伦,东汉王朝是大臣,
历史记载写功勋。造纸术,得留存,人类瑰宝用于民,
四大发明出国门,民族骄傲中华魂。用纤维,造纸浆,
伟大发明传友邦,后来传播到西方,中华造纸是故乡。
祝融氏,火神庙,有了烟花有火药,指南针,属于咱,
海上航行做指南,印刷术,早生产,毕升发明活字版,
讲典故,道奇闻,千年历史经风云,五行八作留印痕,
三教九流有家门。说妓院得兴盛,行业祖师叫管仲。
这齐国,在都城,妓院官家来经营,管仲治国有才能,
娼妓祖师留下名。
唱鼓书,演大戏,说相声的木偶剧,皮影道情耍杂技,
变戏法的玩猫腻。吃的苦,卖的艺,都是师傅传徒弟,
祖祖辈辈来延续,自有前人来开辟。
说相声,能逗乐,祖先本是东方朔,皇帝面前玩幽默,
历朝历代没二个。
鼓乐行,喇叭匠,红白上活为婚丧,行业至今也兴旺,
五音六律拜师匡。杂技巧,戏法棒,撒豆成兵会打仗,
用的招数不能亮,行业都供吕祖像。驴皮影,照油灯,
汉武帝时李少翁,周庄王供曲艺厅,评弹大鼓认祖宗。
唱大戏,一股风,梨园行当盛唐兴,生旦净末和武生,
戏曲界,梨园行,梨园弟子供三郎,三郎就是唐明皇,
说到今,讲到古,七十二行按个数,各行都有各行谱,
哪行哪业不离祖。胡子凶,乞丐苦,跟头把式要练武,
瞎子算命拿棍杵,保媒拉纤两头堵。八宝菜,咸盐卤,
说商业,纳百行,行行为了赚钱忙,它的祖师列殿堂,
范蠡大夫西施娘。飞鸟尽,良弓藏,范蠡改名陶朱公,
用心研究生意经。
批八字,看风水,抽帖算命说原委,阴阳八卦一张嘴,
鬼谷子,是真仙,传授道法鬼谷山,弟子孙膑和庞涓,
苏秦张仪做高官。用六爻,查事端,天文地理知大千,
留下算命在人间。
刘伯温,会掐算,呼风唤雨有灵验,洪武称王他奉献,
大明王朝是骨干,相面祖师他为冠,一代宰相后人赞。
锦绣中华五千冬,勤劳的华夏儿女创造文明,历史车轮被推动,
对人类,集大成,东方腾飞一条龙,看今天国家强盛民族振兴。
世上百业有分工,普天下老百姓从业不相同,五行八作图兴盛,
各行业,谁发明,留在人间得传承,咱们炎黄子孙不忘老祖宗.
Ⅶ 孔子的经典故事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
磐对问项橐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好学。
司马迁《史记》有云:“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强,更伐陈。”公元前489年,楚、吴两国陈兵陈国,两军对峙、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负函(今河南信阳)成为前线。居于负函的孔子师徒不得不告别于对他们礼遇有加、勤于问政的楚大夫叶公,接受楚昭王之聘,准备前往楚国都城郢都。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麦浪翻滚,稻谷金黄。孔子带着子路、子贡、颜回等高足,沿大别山经邾国准备前往郢都。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古栈道上。沿途风光,饱览无余:农夫在田间荷锄劳作,牧童在山间牧牛牧羊。一条条河流弯延曲折,清澈见底;一行行树林绿荫遮日,一片片竹林随风摇曳;一座座村庄紧密相连,阡陌交通,鸡犬之声相间,间或听到悠扬的笛声在空中回荡。天黑了,他们便寄居在附近的村庄,或者找村民了解当时的历史掌故、风俗人情,搜集民歌、民谣,或者举办讲坛,探讨宣讲高深的“仁、义、礼、智、信”之道。有时也在某个村落驻足二、三天以采风。
一天,伴随着阵阵蹄声,漫漫尘烟,他们来到了新洲道观河南面的旧街境内。只见大崎山似美女横卧于蓝天白云之下,风高林茂;沙河漪澜清清流水潺潺;狮子岩如猛狮踞伏,气吞日月。这里山色迷蒙,湖光潋艳,鸟语花香,好一片人间仙境。走出街南不远,车夫突然勒住缰绳,马儿长啸一声,车子停下了。
孔子问道:“何故停车?”
车夫答道:“前面有一群小孩挡道,夫子。”
“让他们让道。”
“小孩,你们见马车来了,为什么还不让道?”子贡跳下车,没好气地说。
“凭什么要我们让道,你们不能走其它的道吗?“一个似乎是领头的小孩答道。
子贡怒目圆睁地吼道:“你知道这是谁的车吗?告诉你,这是孔夫子的车!”
听到子贡与小孩发生争执,孔子无奈只得亲自下车瞧个究竟。见到仪表堂堂、儒衫飘逸\举止优雅的一位长者,小孩们毫无惧色,不以为然,继续用石块垒筑他们的“城池”。
孔子抚摸着一个俊俏的小男孩的头,和颜悦色地说:“小公子,请你们将石块搬开,让我们过去行吗?”
小孩仰望着孔子说:“我们正在筑城,恕难从命。”
“那好,我出一个问题,如果你答不出来,你就给我们让道。”孔子思忖,要以“礼”服人,对小孩一视同仁。
“你出吧,”这个小孩心想,我是东周守藏史老子的高足,你还能难倒我?
“你听好了,”孔子问:“父母与夫妻熟亲?”
“夫妻亲。”小孩答道。
“不对,父母亲。没有父母哪有后代!”
“夫妻亲,没有夫妻,哪有父母!”
他们各执一理,谁也说服不了谁。“父母亲”、“夫妻亲”反复了二遍。
子曰:父母者,衣食也。父母从小抚育儿女,衣食住行、吃喝拉撤、教育成人、传道授业,那样不操心!父母当然亲。
项橐还之以颜色:夫妻也,恩恩爱爱,男耕女织,同眠共枕,相濡以沫,爱意绵长,白头偕老,永不分离。一日夫妻还白日恩呢!当然夫妻亲。
……。
孔子想,我孔丘名闻天下,称圣华夏,今天还说服不了一个小孩,“是可忍,熟不可忍!”转念一想,“君子无所争”,我气度如海,有容乃大,不与小孩一般见识。便拿掉大儒的身价,搭躬施礼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礼了。我们有要事在身,万望高抬贵手,给我们借道。”
小孩理直气壮地说:“请问先生,自古以来,是城应让车,还是车应让城?”
子路说:“你这是什么城池,只是小孩的游戏!”
“就是城池!”
缰持了一会儿。小孩自知理亏,便问道:“你们有什么要事吗?”
“周游列国,传道授业啊。”孔子说。
“传道授业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学,那您知道一些什么呀?”
孔子答道:“不是老夫夸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么事我都略知一、二。”
小孩说:“天文地理无所不知。那我问您,您有多少根眉毛?”
孔子说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见,怎么能知道有多少根呢?”
小孩灵机一动,接着问:“嫌看不风,天上的星星能看见,您说有多少颗?”
“天上的星星浩如烟海、多如牛毛,怎么数得过来呢?”孔子为难地说。
小孩笑道:“啊,您又嫌多,那太阳只有一个,早晨像冰盘,晌午赛玉环,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
孔子想了半天,喃喃地说:“这个,这个……还真不知道。你乃神童,惟楚有才!还望多多指教。”
小孩说:“指教不敢,我现在正忙着呢,咱们后会有期。”
这时弟子们都在嚷道:“师傅,咱们走吧!”孔子只得朝小孩躬躬首:“后会有期!”心里想着,这些知识还真没好好研究过呢!随即令车夫调转车头,绕道而行。
不料,行进约一公里后,因刚才转弯过急,车轱辘折断了。孔子无奈,让子路到前边的村庄去借一把斧子修理。
子路急步来到前边的村庄,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屋里织布。子路恭敬地说:“大婶,请向你借一件东西。”那女子还未等子路把话说完,已转身从里屋拿出一把锃亮的斧子,“给你!”子路惊呀不已,她怎么知道这是要借用斧子!妇人微笑着说道:“你不是要借一个“东西”吗?‘东’是东方甲乙木,‘西’是西方庚辛金,斧柄是木做的,斧子是铁做的,‘金’乃铁也。你是要借斧子吧!”子路拿着斧子跑回停车处,并将刚才的事情诉与孔子。
孔子听后,慨叹不已。刚才遇一聪颖孩童,现又遇一村妇,不仅乐于助人,还十分聪敏。不禁赞曰:楚乃藏龙卧虎之地也!
那个难倒孔圣人的小孩乃是项橐。《战国策•秦策》云:“甘罗曰:项橐七岁为孔子师。”俗文学作品《孔子项橐相问语》流传神州大地,也在很早的时候就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俄罗斯等国。《三字经》中亦载:“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好学。”
因之,孔子与项橐对问系千古美谈。因湖北鄂东方言言某人喜欢巧舌争辩为磨嘴皮子 故将孔项对问之地命名为磨嘴磐将孔子绕道修车的地方称为回车埠,以纪其事。
2、孔子使子路问津
问津遗迹今尤在, 镌得丰碑立古岑。
约一个小时后,马车修好了。带着“惟楚有才,楚地藏龙卧虎” 的喟叹,孔子师徒一行继续往旧街的东南方向驰行。约走了3公里,前边一条山谷河流挡住了去道。河流水深岸阔,不知津口在哪儿。孔子一行踌躇岸边,忽见河的上游有两名身材高大颀硕的男子正在田间并头而耕,便叫子路去问渡口之处。
子路来到那两人的身旁,恭敬地揖揖手,问道:“先生,请问这条河流的渡口在何处?”
一农夫答非所问,反问道:“车上坐着的执辔的人是谁呀?”
“是孔丘。” “是鲁国的孔丘吗?” “是。” “那么,他应该知道渡口在何处。” 另一农夫又问道:“你又是谁呢?” “我是子路。” “是孔丘的徒弟?” “是。”
农夫说:“你看,天下哪儿都是一样的动荡不安,谁可以改变它呢?你与其跟着这种避人之人四处奔波,不如跟着我们这种避世之人还更安逸自在。”
子路不仅未问到津口,反而还遭一番奚落、教训,沮丧地回告孔子。孔子听说后,怅然长叹。说道:“人是应该有社会责任的,怎么能够隐居山林,置天下的黎民苍生于不顾,而终日与鸟兽为伍呢?如果天下太平的话,那也用不着我孔丘四处奔波了。”
这两位在田间耕作的农夫便是当时有名的隐者长沮和桀溺。人各有志,儒家一直主张入世,匡时济世,“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隐者认为天下大乱,已无可救药,只能自保。因为孔子曾在此地使子路问津于长沮与桀溺,人们便将那条挡住孔子去路的河流称作孔子河。在河流的两旁,长沮、桀溺耕种过的那片呈梯形的田垄,一边称之为长沮冲,一边称之不桀溺畈。
《论语》、《史记》对子路问津均有记载。
《论语•微子》载:“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史记》载:“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并进行了一番对话:“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与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据钱穆《论语新解》注:“长沮、桀溺两隐者,姓名不传。沮,沮洳。溺,淖溺。以其在水边,故取以名之。桀,健义,亦高大义。一人颀然而长,一人高大而健。”
孔子是否在新洲使子路问津于长沮、桀溺,众说不一。河南新蔡城南二十余里的关津,亦传说是当年子路问津处;罗山县有子路村,拓城县、叶县亦传说有子路问津处,山东鱼台亦有此说。子路到底在何处问津,无史籍记载。《史记》记载孔子自叶返蔡,见沮、溺耦耕使子路问津,其在叶在蔡,还是在新洲,也未详细道明。《圣贤冢墓记》载:“黄城山即沮溺所耕处,下有东流,子路所问津处也。”明万历《黄州府志》云:“按史记孔子自蔡如叶,注云,叶有黄城山……古志载,县以北十里有永安城,为楚所筑,楚因当都之矣。今淋山河(今团风县地,与孔子河村南北毗邻)正当官道,亦有黄山。”清光绪《问津院志》云:“黄山,在孔子河北,一名黄山铺,一名黄林墅。”按府志之说,叶有黄城山,而孔子河这个地方也有叫黄山的地名。黄城山、黄山仅一字之差,也许是后来简称之,且附近又有楚城,本地又是官道,孔子由此到楚似在情理之中。明《统一志》、清《湖广通志》均载:“相传孔子自陈蔡适楚,至此问津。”
据史料记载,约于西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至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间,邑人在孔子山旁挖掘出“孔子使子路问津处” 石碑,淮南王刘安为纪其事,遂在当地建亭立碑,修孔子庙,以供人祭祀,并征召学士在庙内讲学著书。石碑仍在,虽经年历月,字迹依昭然,明代进士、书院主持人萧继忠有诗云:“雾暗秦碑涩,云生汉殿荒。”由此推断,问津碑为秦时所立。原碑不知毁于何时,现仅存明人书写的同文碑一块。
3. 渡河落水山间晒
一时风欺竹,
连江雨送秋。
鱼游浪影沉,
晒书佚事留。
长沮、桀溺虽归隐山林,但并不闭目塞听,他们知道:鲁哀公曾问过孔子:“鲁国之乱,源于季氏,大家都明白,然而,为何越明白越乱呢?”请孔子指点“迷津”。 孔子当时答道,“因为你只是明白一国、一人,而不明白天下。”可见孔子是知而不迷。长沮的话中隐语:孔子既知鲁之“迷津”, 也必知楚之“迷津”, 故不以渡口相告。孔子一行只好找别人打听。他们来到渡口,见有一老翁在摆渡。子路说:“船夫,请将我们渡过河。”
“行,请驾好马车,都上船。”船夫用竹杆吃力地撑着,马儿在水中随着木船过河,马儿会游泳。
船到河心,突然大风骤起,木船在波涛中颠簸摇晃,船儿忽高忽低,象一个醉汉似地立不稳,一船人都失去了重心。整船人和马车经不住这种颠簸,伴着风吹浪涌,船一歪,就翻落到河中。孔子师徒等人众都成了落汤鸡,掉入水中,衣服全湿透了。人落水问题还不太严重,这时的南方还不冷。可惜了我的那些书,孔子喊道:“快救我那些书!”
民间有谚:孔夫子搬家??全是书。孔子一生发奋好学,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走到哪儿都携带着很多书。
古时的书,其实都是一些竹简上刻或书写的篆字,东汉蔡伦发明造纸,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都在其以后许多年。
在众人的一番折腾下,马车被推上了岸,书也被捞上来了。但是,那些书全被水浸湿了。孔子心中焦急,四处张望,欲找一个晒书之所。还是颜回年轻,眼尖,“瞧!对岸有一座山丘。”那座山有300多米高,四面无倚,独凸而立,顶部平坦洁净,足有二亩见方。孔子憋皱的眉头舒展了,此时秋高气爽,阳光直照山头,很好晒书。弟子们很快将被打湿的书搬到山顶,铺开晾晒起来。周边也没有什么人,子路、子贡、颜回也不顾斯文,脱掉长衫,拧干晾晒。
经历了刚才的一番折腾,孔子站在山顶,俯瞰潺潺流水,不禁仰天长叹道:“美哉水,洋洋乎!可惜的是这儿没有桥,此处要是有一座桥就好了,过往行人就不会如我等受涉水之苦了!”
随后,孔子师徒落坐于两丈多长的长石上,稍事休息,以等书晒干。子路回想起近段的行程,种种不幸,不禁发起牢骚,口里念叨:在宋国的一棵大树下习礼时,宋司马桓魑欲杀师傅;在于野被陈蔡大夫围困三日,粒米未进,很多人都饿病了;上午在旧街让项橐毛孩戏弄,下午又人车落水,真是不幸,可谓“风刀剑树严相逼”。
孔子宽解道:“天降大任于我等,实现周礼,天下归仁,任重而道远。忍饥挨饿,受苦受难,在所难免。我们必须坚韧弘毅,矢志不移,死而后已。”
孔子师徒当年晒书的山就在今问津书院的后边,山势平坦,有茂林修竹,茵茵庄稼,被称之为晒书山。孔子当年坐过的那块长石被称为“坐石”,周边还有后来他们驻足讲学时供研墨行文之用的墨池、砚石。墨池即离坐石不远处的小溪,溪边石黝如墨,故名墨池。临池石刻上刻有“墨池” 两字,尽管年代久远,仍依稀可辨。池边一石,形如砚台,如天作之合。每遇天气变化,即有“墨水” 浸出,池水久旱不涸。
4.千年一叹孔叹桥
气节如山,千秋仰止宫桥近;
文章似海,百代渊源俎豆磬。
公元前489年,孔子站在孔子河岸边,望水兴叹,说此处若有一座桥就好了。孔子后来被称之为圣人,但圣人不是神仙,孔子也不信神。“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孔子不言“乱、力、鬼、神” 即是证明,神可以点石成金(当然,神是不存在的)。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建一座象样的桥是不容易的。
孔子河发源于大别山东南支的五云山 是一条绵长十多公里的山间小河 周边山岗林立 林茂竹密 松涛阵阵 鸟语声声 田垄纵横 村庄聚落。她流经清清沙河、举水,汇入万里长江,奔向无涯大海。千百万年来,流水潺潺,不舍昼夜,从上古流过春秋,又从春秋流到如今。她因为曾留下孔子的足迹,因孔子发出过千年一叹,而更加令人神奇向往,而承载着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千八百多年后,孔子的夙愿,以及世世代代一河两岸民众的期盼变成了现实。明万历年间,孔子及儒学思想的崇拜者、归安进士、黄冈知县茅瑞徵遂孔圣人之愿,在此修筑了一座大桥,并命名为孔叹桥。茅瑞徵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知县,县志称他“于水利、邮传备极经画,有大功于民”。
茅瑞徵及孔子河周边的民众慷慨捐资,请来最好的工匠准备动工,促成此义举。四百年前,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还未发明,从哪儿去弄上好的建筑材料呢?这里又发生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就在众人踌躇之际,一位白发飘飘、有仙风道骨的长者来到了村庄。他对村民指点迷津道:“要修成此桥,非用龙骨不可。”村民诧异,“从哪儿找龙骨呢?”只见他拿起罗盘依地而卦,随即指着南方一块长形垄岗说:“此地似龙形,必可得龙骨。”众人依言,来到垄岗,掘地一瞧,果见一块块的青石,天然生成,坚硬硕长,每根长逾十米,重约万斤。抬出地面后,一数,共十六根。
据当地的村民讲,垄岗就是现在的麻石山,离此有十来里远。当时既没有拖拉机,更无起重机,要将十米长、五吨重一根的石块搬运到工地,并使其不受损,谈何容易!修桥补路,行善积德,附近的年轻后生踊跃来到垄岗,个个虎背熊腰,身强力壮,都是干重活的好手,一点数,正好有三十二人。
十六根石块,三十二个壮汉,也是一种天缘的巧合,再多一个人则嫌拥挤,再少一人则嫌力量不足。说来也怪,其中有一根石头,众人使出浑身力气怎么也搬挪不动。这时,地仙又飘然而至,向众人解释道:“此乃龙脊,不可妄动。”众人依言而行,留下龙骨,重新填埋好,将其余的十五根抬走,而此桥的造型为四墩三孔,每孔上面铺陈五根石梁,正好只需十五根。
大桥修筑告竣,孔子之愿遂矣。乡民因此得益,再也不用涉足过河,再也不用摆渡了。至今,村民们还说,孔叹桥托圣人之福、沾龙体之光,故持有神灵,失足和落水者很少,就是偶有人失水,也未见摔伤和溺死者。
如果你沿着当年孔子的足迹,来到孔叹桥游览观光,你会为400年前的工程而惊叹。
整座桥全为青石垒砌而成,块块青石,棱角分明,大而沉,稳而牢。长22.8米宽2.25米高2.52米.其造型为四墩三孔每孔之间铺装五根石梁一共十五根。令人称奇的是这根根石梁每根都是一整块硕长厚实修凿整齐。以当时的科技水平和设备搬运和起吊最令人不可思议也是一个谜。可以想象当时的工匠的智慧是很高的桥的质量是超凡的历经几百年承载过几多人和物她依然巍然耸立。
传说归传说,无神论者只相信科学。旧街本身建材资源丰富,有大理石厂。建设京九铁路新洲段,石材都是就地取材。风水学中也有科学的成份,只是用古老的方法作过一些勘探罢了,外加一些神玄。就当时的搬运设备而言,重达5000公斤的石块,应是集众人之力,并辅之以马车、人力车之类的设备而一块块搬运到工地。中华民族是文明古国,长城、故宫、都江堰等浩大工程都体现了先人的杰出智慧,孔叹桥也是其中一例。
5、之乎也者之字山
一望穹窿气象殊,辙环曾此暂驰驱。
苍松夜撼蛟龙影,怪石朝蹲虎豹躯。
气压东山堪小鲁,灵通泰岱可观吴。
登临不尽中秋兴,到处春风是舞雩。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仁者寿”(《论语•雍也》)。仁者爱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他在推行其学说和思想的同时,也十分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立志以仁,寄情以山,怡情以水,要象高山那样崇高伟岸,象水那样悠然安详,洗涤着世间的污浊。孔子在新洲度留期间,就曾多次流连于山水之间,思考着匡时济世的伟业,欣赏着风光无限的美景。
一天早晨七、八点钟,孔子师徒来到晒书山散步,他们一边哼着美妙的韶乐,一边欣赏着周边的景致:近看孔子河流水潺潺,白浪直挂。秀丽的村姑在河边挥舞着木杵,有节奏的捣衣声和着哗哗的流水声,仿佛在演奏着一曲动人的乐声;四溅的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象晶萤惕透的珍珠自天而降。远看阡陌人家,鸡犬之声相闻,吹烟四起,直入云霄。往东边的山脉一瞧,只见青翠的山峦自北向南,绵延千里,透着一种灵气,恰似一个“之” 字,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上面的一“点”。
孔子念叨:“之、乎、也、者、矣、焉、哉,缺点不为之,缺之不成文。”就地掬起一捧泥土扔向那个山头,只见那捧泥土飞向空中,越变越大,飘落在那座山顶上,形成了之字的一点。子路等人惊叫道,“这下就似一个完整的之字了。”
之字山的传说,美妙而神奇。汉字是象形文字,大自然又鬼斧神工,山形地势,似牛、似马,象文、象字,充满着美感。亲临其境,登高眺望,揣摩揣摩,你就会顿悟之字山的奥妙与神奇。
十月上旬的一天上午,孔子在孔子河畔的孔子山讲经台上讲学,听者有五、六十人,众学子正听得入迷。孔子吟道:
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
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
……。
突然,一辆马车驰来,从车上下来两名信使,他们径直来到孔子面前。孔子见官差来到,便停止了讲学。官差带来了叶公的信函。孔子拿着阅读,函云:
孔夫子敬启:吾国国君不幸于昨日崩殁,楚国政局有变,前昭王聘书不便践约,深祈海涵。特遣使以告,并顺送旅资五千,万望笑纳。
夫子高深学问,道德文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吾辈将永远尊崇。
后会有期,他日定当觐见拜教。
即颂时祺!
楚人沈诸梁顿首
楚昭王二十七年十月八日
其实,楚国的失约,昭王逝世是原因之一,主要是楚令尹子西嫉贤妒能,从中作梗之故。读罢叶公的信函,孔子深感悲痛和惋惜。他一直视楚昭王为明君,泱泱楚国,若能有楚昭王推行仁政,以拯救乱世的民众,将是天之大幸。为了谒见楚昭王,他们师徒长途跋涉,历尽艰辛,在陈国居住了四年。未曾想,郢都未至,知遇之君却已仙逝,已成故人。
未久,孔子师徒结束了在新洲的旅程,辞别楚国,来到了卫国,在卫国又居住了三年,为卫出公参政。
Ⅷ 世界名人排行榜孔子进了前五,为何老子在七十开外
孔子是中国人的一个代表,不光两千年的封建史绕不开他,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宣言中说道:“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提倡他,孔子学院开遍全球,可见中国文化能往外推的非孔子莫属。不丑陋,没缺陷,是最接近完人的人,是一张很好的中国名片。
看来这次会面双方都有交锋,而且可以从史料可以看出老子对孔子看的很明白,从老子送别孔子时送的话可以看出端倪,《史记-孔子世家》提及了这几句话,老子送之曰: ‘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
曰: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是在给孔子忠告,认为博辩广大,好议人者都很危险。很委婉的表达了看法。
Ⅸ 老子是什么年代的人
老子 网络名片 老子像 主要指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另老子一词在口语中有多种用法。中文名:李耳别名:老聃国籍:中国(春秋·楚)民族:华夏族出生地:苦县(今河南鹿邑,一说安徽涡阳)出生日期:约前571年逝世日期:前471年主要成就:道家学派创始人
辩证法思想代表作品:《道德经》目录人物简介 老子著作 老子传说 老子出生 钟馗与老子老子哲学 老子轶事 老子出生 聪颖少年 入周求学 孔子问礼 高论生死 函谷著书 点化阳子居 论养生经 再授孔丘 老子出关 圣人辞世老子后裔 老子文化 道教老子 口语用法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贴吧相册 人物简介老子著作老子传说 老子出生 钟馗与老子老子哲学老子轶事 老子出生 聪颖少年 入周求学 孔子问礼 高论生死 函谷著书 点化阳子居 论养生经 再授孔丘 老子出关 圣人辞世老子后裔老子文化道教老子口语用法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图书信息内容简介贴吧相册 展开编辑本段人物简介李耳[1](约前571~前471),字伯阳,又称老聃(dān),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安徽涡阳,河南鹿邑互有争论)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老子标准像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后人称其为“老子”(古时“老”字的读音和“李”字相同)。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按:①东汉边韶《老子铭》:“老子,姓李,字伯阳,楚相县人也。……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在,在濑乡之东,涡水处其阳。”《水经注》卷二三载:“涡水又曲东,迳相县故城南。”②东汉桓帝永兴元年谯令长沙王阜所立碑说:“老子生于曲涡间。”曹丕《临涡赋》提到了曲涡:“荫高树兮临曲涡,微风起兮水增波。”③晋葛洪《神仙传》载“(老子)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大明一统志载:“流星园,在亳州天静宫南,碑云:有星突流于园,老子因而降诞,即此。元有圣母殿,遗址尚存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或《老子》或《老子五千文》)。相传老子在此关点化了函谷关总兵尹喜。后一路西行至盩厔,观此处依山傍水(终南山田峪河)、峰峦起伏,遂在此驻足,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沿传至今世称楼观台。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内存历代文人骚客墨迹碑石三百余座。史称道教发源地。老子去世后葬于距此八公里的西楼观,现存老子墓。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道教称其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 老子,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有人认为是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跟孔子同时,曾著书十五篇宣传道家之用;还有人认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的《老子韩非列传》中即说明了当时对老子何其人有过此两种猜测。“或曰:老莱子亦老莱子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当时司马迁也疑老子即为老莱子。现在很多学者都采用第一种说法,认为老子就是李耳,春秋末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