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刘燕
① 刘燕的学术论文
《试论保险法的基本原则》,发表于《法学家》,2002年第2期。
《政府采购合同的性质及其纠纷解决机制》,发表于《中国财政》,2002年第10期。
《政府采购中供应商权利保障制度初探》,发表于《财政研究》,2003年第4期。
《论债权让与通知的效力》,发表于《政法论坛》,2003年第2期。
《政府采购中的信息公开》,刊载于《财经法律论坛》第一卷,中国法律出版社。
《财经法律论坛综述》与曾筱清共同整理,发表于《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担保物权体系中的建筑工程优先受偿权——比较法的视角》,发表于《政法论坛》2004年第3期。
《从保险法的近因原则看机动车第三者险》,发表于《中国保险报》,2005年7月29日第二版。
② 湖北自考法律类专业,需要购买那些书
请问是专科还是本科?根据计划好选择教材,大多为全国统一教材,个别专业课除外!
③ 北大法学研究生导师和专业
你去北大法学院的网上岂不是更快吗,呵呵。只提供几个比较有名或是口碑好的的吧。剩下的自己去www.law.pku.e.cn查吧。
北大太难考了,统招名额只有40个,看见流星的几率都比这大。所以你慎重吧。
法学理论:朱苏力(院长、法治的本土资源,法学生的入门,厉害了)、周旺生(立法学)、巩献田(马克思主义法学)、强世功(法社会学)、张骐(研究法律解释等,有专著)
法制史:贺卫方不招硕士研究生,有名气的法制史老师都仙去了。徐爱国(写过不少书,西方法律思想史也编过,英美侵权法也编过,不知道专擅哪方)
刑法:陈兴良(北大的陈兴良、清华的张明楷、北师的赵秉志)、梁根林(听过他的课,很不错)、郭自力爷爷、王新、白建军(关系犯罪学、金融犯罪,好像也带金融法的学生)
刑事诉讼法:汪建成、陈瑞华(两位老师都很不错,汪建成老师的课很棒,极棒,有机会推荐一定听听,陈老师著作等身,学术领军人物)
民法:尹田(物权法制定组长)、钱明星、葛云松、魏振瀛(德高望重,不过似乎不带学生)、刘凯湘(合同法、也带商法的学生)、佟强(大师佟柔的儿子,精于实务,尤善债法)、
民事诉讼法:潘剑锋(长得很帅,很像尔冬升)、傅郁林
经济法:吴志攀(北大常务副书记,似乎不带硕士)、张守文(经济法理论、财税法)、郭雳(北大博士,哈佛JD,据说人长得很帅,研究金融法的)、肖江平(研究竞争法和经济法学说史)、甘培忠(公司法)、蒋大兴(去年从南大挖来的副院长,研究商法和公司法,据说颇有成就)、叶静漪(社会法)、洪艳蓉(金融法,资产证券化颇专)、彭冰(证券法)、刘燕(金融法、会计法)、邓峰(课讲得很好,而且学术上也很有新意,98年还只有27岁就编了一本至今很牛的书。公司法,经济法,跟经济学院的张维迎做过博士后,应该经济学的东西也十分擅长)
商法:楼建波(房地产法)、金锦萍(信托法)、郭瑜(海商法)
财税法:刘剑文(财税法的领军吧),自己单独开一个方向,不招统招生。
国际法:白桂梅(资深美女,五十多岁了,还很见当年的美貌,王铁崖的高徒,国际条约法)、龚刃韧(国际人权法,有日本研究背景)、李红云、饶戈平
国际经济法:吴志攀(不知道带不带)、邵景春(贸易)、王慧(国际私法)、张潇剑(国际私法)
宪法行政法:罗豪才(似乎也不带,忙嘛)、姜明安(厉害了,就是方言有点……呵呵)、王锡锌(讲的很不错)、沈岿(讲义不错,最近一两年发的文章也基本是核心中的核心级的)、张千帆(书和课都极好,可惜到北航了,说是还兼带,很难讲了)、王磊(宪法司法化)、湛中乐、陈端洪(口碑不错的年轻老师)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汪劲。好几年不招统招生了,一个保送名额
知识产权法:张平(知识产权学院也带,网络著作权、域名的)
④ 这辈子你最后悔的事是什么
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对那个叫燕子的女孩,再也没有机会和她亲口说出“我爱你”三个字了。
人这一生,遇到一个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不容易。茫茫人海,两个人从相遇到相知再到相爱,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爱她,千万别吝啬说出“我爱你”三个字,只有最纯粹最真挚的表白,才能让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和燕子认识了五年,燕子是我高中补习班认识的插班生。她长得虽然不是很漂亮,但很有气质。她为人平和、乐于助人的性格与我不谋而合,我有时都觉得我们相见恨晚。燕子第一天入学时,老师问全班同学:“男生有谁愿意和燕子同桌?”我们班是文科班,男生不多,在这群稀有动物里,大多数男生都属于婉约派,偶尔一两个豪放派都被我用眼神制止了。所以,我才“厚颜无耻”地争取到与燕子同桌的机会,虽然得到全班男生赤裸裸的嘲笑,但我这个人,向来不吃这一套,他们以为我会知难而退,而最后事实证明我与燕子相处很好,这让他们大跌眼镜。
还好,燕子拒绝了张军,我的心突然松了一口气。我躲在角落里擦干了眼泪,暗自窃喜。
张军告白被拒的事告一段落后,我和燕子又重新回到了以前自由的日子。为了终结提心吊胆的日子,我决定向燕子告白。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或许,丘比特之箭已经射中了我。大三那年,我在情人节那天给燕子发了一条短信:“燕子,能做我女朋友吗?”发完后我心里砰砰直跳,我害怕被燕子拒绝,如果拒绝了,我们还有机会做朋友吗?就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我收到了燕子的短信,我颤抖地点开了屏幕。燕子的回复是:“好的!”两个简短的汉字让我如释重负,我高兴地哭了。
与燕子在一起后,我开始慢慢努力学习了。为了获得一个较好的实习机会,我拾起了被我丢弃多年的书本,希望通过今年的司法考试。
燕子需要备考国家计算机二级,而我需要备战司法考试。我们每天的日子,就是食堂、宿舍、图书馆,好像回到了高中时期“三点一线”的生活,忙碌但充实。唯一不同的是燕子已经是我的女朋友了。
后来,燕子顺利通过了计算机二级考试,而我最终还是败了,与A证还是相差几分。燕子安慰我说:“明年再来。”我点了点头,但我心里明白,再来一次我与燕子肯定是聚少离多。
大学毕业后,燕子回老家工作了,而我还留在南昌备战司考。转眼间,我们成了异地恋,我们时常打电话、写信,只是不希望距离淡化了我们的感情。
在忙碌的日子,我每天过的很幸福。后来连续几天,燕子与我断了联系,好像在世界上消失了一样。我感觉很奇怪,心里有种不好的感觉油然而生。我连夜买了一张动车票,去燕子的城市找她。却没有想到,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燕子。她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脸色苍白,身体十分虚弱。我见到了她父母,她的父母告诉我燕子出了车祸。我把我与燕子的事告诉了她父母,就走到了她的身旁,握着她的手说:“燕子,对不起,我来晚了,我没有好好照顾你……”我哭的稀里哗啦。燕子最后还是没有醒过来,这次,燕子和我彻底永别了!而我还欠他一句“我爱你。”
处理完燕子的事后,我回到了南昌。每天无精打采、浑浑噩噩地过着。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我才从那份伤痛中走了出来。
所谓刻骨铭心的爱情也许不过如此吧?三年后,我交往了一个新的女朋友,开始了一段新的恋情。但在我心里,还是觉得亏欠了燕子一句话,只是希望她在另一个世界能够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对于燕子,这句从未开口的“我爱你”,成了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也是我最后悔的事。
⑤ 2009年内蒙古法律自考考的科目
法律(本科)专业考试计划:
专业代码:030106 主考院校:内蒙古大学 开考方式:全国统考 总学分:66-69 启用时间:2008年10月调整
序号
课程代码及名称
学分
考试方式
备注
使用教材
作者
出版社
版本
1
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笔试
必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王顺生 李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2
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笔试
必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卫兴华 赵永祥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3
0015 英语(二)
14
笔试
任选1门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
高 远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0016 日语(二)
14
笔试
新编日语(1-2册)
周 平 陈小芬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
0017 俄语(二)
14
笔试
新编大学俄语基础教程(1-2册)
应用天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4
0262 法律文书写作
3
笔试
必考
法律文书写作
宁致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5
0249 国际私法
4
笔试
必考
国际私法
李双元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6
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6
笔试
必考
国际经济法概论
陈 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7
0230 合同法
5
笔试
必考
合同法
王利明 崔建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8
0227 公司法
4
笔试
必考
公司法
顾功耘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9
0167 劳动法
4
笔试
必考
劳动法学
贾俊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10
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4
笔试
必考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金瑞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11
0226 知识产权法
4
笔试
必考
知识产权法
吴汉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12
5680 婚姻家庭法
3
笔试
必考
婚姻家庭法(一)
杨大文 马忆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13
14
15
0263 外国法制史
4
笔试
任选3门
外国法制史
由 嵘 胡大展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0264 中国法律思想史
4
笔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
杨鹤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0265 西方法律思想史
4
笔试
西方法律思想史
张宏生 谷春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5678 金融法
4
笔试
金融法
吴志攀 刘燕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0257 票据法
3
笔试
票据法
付鼎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0258 保险法
3
笔试
保险法
覃有土
待定
0169 房地产法
3
笔试
房地产法
程信和 刘国臻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0233 税法
3
笔试
税法
徐孟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0259 公证与律师制度
3
笔试
公证与律师制度
陈光中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16
6999 毕业论文
实践
通过
0261 行政法学
5
笔试
专科加试
行政法学
罗豪才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0243 民事诉讼法学
5
笔试
民事诉讼法学
江 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专业及课程顶替说明:
1.非文史类专科毕业生加试"专科加试"中所列的课程。
2.已合格"中国革命史",可顶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3.已合格"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任意两门课, 可顶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两门课程。合格其中任意一门课,只能顶 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4.毕业论文答辩请与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李老师联系,电话:0471-4992909。
法律(专科)专业考试计划:
专业代码:030112 主考院校:内蒙古大学 开考方式:全国统考 总学分:66 启用时间:2008年10月调整
序号
课程代码及名称
学分
考试方式
备注
使用教材
作者
出版社
版本
1
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笔试
必考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钱淦荣 罗正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2
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笔试
必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刘瑞复 李毅红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3
4729 大学语文
4
笔试
必考
大学语文
徐中玉 陶型传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4
5677 法理学
7
笔试
必考
法理学
周旺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5
5679 宪法学
4
笔试
必考
宪法学
魏定仁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6
0223 中国法制史
5
笔试
必考
中国法制史
王立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7
0245 刑法学
7
笔试
必考
刑法学
张明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8
0242 民法学
7
笔试
必考
民法学
郭明瑞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9
0260 刑事诉讼法学
4
笔试
必考
刑事诉讼法学
王国枢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10
0243 民事诉讼法学
5
笔试
必考
民事诉讼法学
江 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11
0261 行政法学
5
笔试
必考
行政法学
罗豪才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12
0244 经济法概论
6
笔试
必考
经济法概论
张守文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13
0247 国际法
6
笔试
必考
国际法
黄 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专业及课程顶替说明:
1.已合格"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民族理论与民族 政策"中任意二门课,可顶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思想道 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只合格"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中的任意一门课,可 顶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只合格"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 修养"、"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的任意一门课,可顶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2.已合格"大学语文(本)",可顶替"大学语文"课程。
3.已合格"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公)"两门课,可顶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合格其中任意一门课,只能顶替"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
4.已合格"中国司法制度"、"法学基础理论"、"婚姻法"、"公证与律师制度",可顶替相同门数的专 业课。
⑥ 请问,要获得南大自考法律本科的学士学位需要什么条件。
申请学位要通过学位英语考试,要求通过全部的课程,部分院校要求达到某定的分值才能申请(一般每科要75分),而且论文答辩要一次通过良以上。
⑦ 江西自考法律需要什么教材。。最好有版本,作者的。。。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英语(二)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法律文书写作
《法律文书写作》,宁致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国际私法
《国际私法》,李双元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版)。
6.国际经济法概论
《国际经济法概论》,陈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版)。
7.合同法
《合同法》,王利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8.公司法
《公司法》,顾功耕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9.劳动法
《劳动法》,贾俊玲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版)。
1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金瑞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1.知识产权法
《知识产权法》,吴汉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2.婚姻家庭法(一)
《婚姻家庭法(一)》,马忆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3.外国法制史
《外国法制史》曲嵘、胡大展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4.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杨鹤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三版)。
15.西方法律思想史
《西方法律思想史》,张宏生、谷春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6.金融法(一)
《金融法》,吴志攀、刘燕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版)。
17.税法
《税法》,严振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8.票据法
《票据法》,付鼎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版)。
19.保险法
《保险法》,覃有士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公证与律师制度
《公证与律师制度》,陈光中、李春霖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
21.房地产法
《房地产法》,程信和、刘国臻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
⑧ 想问下湖北这里自考大专升本科具体考几门(法律)
该专业考试计划如下:
专业代号:030106
主考学校:武汉大学
课程设置及使用教材
序
号
课程
代码
课 程 名 称
学分
教 材 名 称
教材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备注
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王顺生、李 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2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卫兴华、赵家祥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3 00015 英语(二) 14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 高远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
4 00167 劳动法 4 《劳动法学》 贾俊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
5 00226 知识产权法 4 《知识产权法》 吴汉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 学位课程
6 00227 公司法 4 《公司法》 顾功耘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7 0022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4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金瑞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8 00230 合同法 5 《合同法》 王利明、崔建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9 00233 税法 3 《税法》 徐孟洲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10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6 《国际经济法概论》 陈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学位课程
11 00249 国际私法 4 《国际私法》 李双元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12 00258 保险法 3 《保险法》 覃有土 学位课程
13 00262 法律文书写作 3 《法律文书写作》 宁致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
14 05678 金融法 4 《金融法》 吴志攀、刘燕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15 05680 婚姻家庭法 3 《婚姻家庭法(一)》 杨大文、马忆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16 19999 法律毕业考核 不计学分
总 学 分 67
⑨ 北京大学法学考研的科目问题
除了外语和政治之外,北京大学法学硕士的专业课方面,考生不分报考专业,一律须通过覆盖 10 个考试科目的两门考试,两门考试分别以综合 A 卷和综合 B 卷来测验,满分各为 150 分。其中,综合 A 卷考试内容包括:宪法( 20 分)与行政法学( 30 分)、刑法( 40 分)、刑事诉讼法( 30 分)、国际公法( 30 分)。综合 B 卷考试内容包括:法理学( 20 分)、民法( 45 分)、民事诉讼法( 30 分)、经济法( 30 分)、国际经济法( 25 分)。以上各科目后面括号内所示分值为 2005 年至 2007 年这三年来的命题表现。报名时不填报专业,获得复试资格后再填报专业,复试阶段进行专业课笔试和综合面试,参加复试比例为 150% 至 200% 之间。
但有小道消息说,今年的法学考研可能会有变动,也许会变成在初试阶段就分专业。具体的要等今年的简章下来了。
参考书目
宪法学
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周叶中:《宪法学》;王磊:《宪法的司法化》;王磊:《比较宪法》。
行政法学
姜明安:《行政法学》。
刑法学
杨春洗、杨敦先:《刑法学》;陈兴良的教材与论文。
刑事诉讼法学
汪建成:《刑事诉讼法学》。
国际法学
王铁崖:《国际法导论》、《国际法》白桂梅:《国际公法》。
法理学
周旺生:《法理学》;沈宗灵:《法理学》。
民法学
魏振瀛:《民法》。
民事诉讼法学
潘剑锋:《民事诉讼法学》。
经济法学
张守文、肖江平:《经济法学》;张守文:《经济法的理论与重构》;甘培忠:《企业公司法》;刘剑文的教材与论文。
国际经济法学
陈安:《国际经济法学》;冯大同:《国际贸易法》;王慧:《国际私法》。
以上书目大多属于教材性质,先把它们融会贯通以后,接着开始重点阅读北京大学法学院各专业著名教授们的近三年期刊论文,以掌握最新的命题重点与趋势。法理学方面的巩献田、朱苏力与周旺生、强世功,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方面的姜明安、湛中乐与王磊,刑法学方面的刘守芬、陈兴良、郭自力、王世洲与白建军,民法学方面的刘凯湘、钱明星、尹田与魏振瀛,诉讼法学方面的潘剑锋、陈瑞华与汪建成,经济法学方面的刘剑文、甘培忠、张守文与刘燕,国际法学方面的李鸣、吴志攀、饶戈平、白桂梅、龚刃韧、李红云、张潇剑、刘东进与邵景春等老师的著作,绝对是准备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入学考试时一定要密切注意的。
今年的考试方式确实有变化了。初试两门专业课,一门是所报专业课程,另一门是综合试卷,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刑诉、民法、民诉。复试阶段进行专业面试,复试比例为150%。当然,上面所列的参考书目都是我们一些学生自己琢磨的,学校是不指定的,谈不上参考书目的变化。
⑩ 审计师为什么应对第三方负责
望
2004-1-2 9:52刘燕【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因为每一起针对会计师的诉讼,往往都演化为整个职业的一场危机。在会计职业1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样的场景、同样的诉讼、同样的争论不断重现,却因法律规则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结局。这既给对会计师民事责任问题的学术研究带来了困难,也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从历史角度进行观察的最好样本。本文对会计师民事责任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结果表明,在经过了合同法、侵权法、证券法、专家责任等多种路径的尝试后,在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下解决会计师民事责任的争议恐怕是一条必由之路。
「关键词」会计师民事责任;民事责任研究;文献综述
会计师的民事责任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的诉讼爆炸后,在许多国家都成为一个热点与难点问题。针对会计师事务所提起的诉讼往往成为媒体追逐的话题,它们大多与著名公司的破产或者原告的巨额索赔联系在一起,其情节之曲折甚至无法以“戏剧化”一言以蔽之。如域外的安然-安达信,本土的银广夏-中天,名声显赫的会计师事务所转瞬之间土崩瓦解。不仅如此,“几乎每一桩针对会计师个人的诉讼,都酿成整个职业的一场危机”。(Marc J.Epstein&Albert D.Spalding,1993.)
将会计师的民事责任问题视为一个难点问题,可能会引起一些非议。单纯从法律制度本身看,会计师的民事责任无非是法律责任之一种,或者再具体一点,属于专业人士的民事法律责任,因此追究会计师民事责任的法律规则似乎与一般的合同责任或侵权责任规则本质上并无相异之处。特别是,对于我国会计职业而言,有关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民事责任问题在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师法》(下文中简称《会计师法》)中早有明文规定。因此,会计师就其专业活动中的过失承担民事责任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法学界以及公众往往基于一种朴素的认识而简单地对待这一问题,强调不断扩大会计师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
会计职业界显然难以接受这一观点。注册会计师特有的执业形式——即对公司财务数据发表意见,其结果直接影响投资决策和股价波动,导致这个职业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更容易暴露在法律风险中。(1)因此,一般民事责任规则适用的结果,只是在会计职业中出现了大量的索赔,这一点可以与律师职业形成鲜明的对比,以至于出现这样的固定模式:只要客户破产或者遭遇财务困难,会计师就难以摆脱被诉或赔偿的命运,至少要经历一场伤筋动骨的法律争斗。不仅如此,由于上市公司破产或财务欺诈的案件往往影响到市场中众多中小投资人的利益,在诸如美国安然公司破产的场景中,更有数以万计的雇员劳动所得因公司的员工股权计划而血本无归。媒体的聚焦之下,芸芸众生如齑粉般的命运与大公司或大会计师事务所冷酷而强大的力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样的氛围中,法官对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理性思考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让位于保护投资人利益的热情和使命感。
长期以来,作为当事人的会计职业与法律界以及社会公众之间难以就法律责任的边界问题达成共识。这必然影响相关法律规则的确立,更不用说法律规则的稳定了。在会计职业最为发达、针对会计师的诉讼也最突出的英美法系国家,过去的四十年间,几乎每隔10年,判例法关于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规则就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射到会计职业10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就会惊讶的发现,相同的诉讼、相同的场景100年来不断再现,然而,由于法律规则的摇摆,几乎没有人能够确定地预期每一桩诉讼的结局。
法律规则的不确定性当然给学术研究带来了困难,但是不断重演的历史也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观察样本。本文试图对会计师民事责任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把握中外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脉络,以便为日后的研究探索一条可行的进路。
一、国外学者研究综述
1.合同法的传统。传统上,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问题是在合同法下处理和讨论的。这主要是因为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各国司法实践中处理的会计师法律责任、特别是民事责任的案件,主要发生在会计师与会计师为之提供专业服务的客户之间。这一司法实践的进程必然会反映到法学理论的总结上。当然,由于针对专业人士的诉讼普遍稀少,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在合同法领域进行的研究也是着墨甚寥。检索这一时期的文献,只有少数几篇英文论文。除Hawkins教授(1959)的《会计师的专业过失责任》一文对会计师执业过失的法律责任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外,其他论文的主题都是会计师是否应当对合同之外的第三人承担责任。这些学者大多对以卡多佐法官的Ultramares案判决为代表的传统规则进行批判,主张在侵权法下来处理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因此,这些研究,与其说是在合同法下的对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的研究,不如说是对合同法传统的一种挑战。
2.侵权法下的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进入侵权法领域。1968年发生在美国罗得岛的RuschFactorsv.Levin案,标志着普通法世界第一次要求会计师对合同关系之外的信息使用人承担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突破的同时,也出现了专门以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为对象的研究。1966年,加拿大会计师协会出版了第一本关于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专门著作,即《会计师与过失法》(Dickerson,1966),首次对散布于普通法中的有关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判例进行了整理、汇总与编纂,并提出:会计师基于执业过失应当对多大范围内的第三人承担责任的问题将成为会计职业与公众之间争议的焦点。此后近四十年的司法实践证明了这一预言的准确性。
3.证券法。不论是合同法,还是侵权法,基本上都是传统民事责任原理的应用,但会计师的职业活动并非一个抽象的民事行为,相反,会计师为公司客户提供审计以及其他会计服务,是公司法或证券法上的强制性制度安排。20世纪60年代后期英美国家相继出现的公司财务丑闻,将会计师在公司组织结构以及证券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和法律责任凸显出来。1968年美国纽约州法院对Escott v.BarChris Construction Corp.案作出判决,第一次在证券发行监管的框架下审查会计师的执业过失问题,开辟了依公司法、证券法处理会计师民事责任问题的路径。70年代中期,美国权益基金、运通公司、大陆售货公司等一系列大型金融机构和公司的财务欺诈案件,进一步导致会计师在民事责任之外承担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上述司法实践的发展刺激了会计师责任问题的研究,人们开始对会计职业的活动方式,特别是会计师在发现公司财务舞弊和欺诈阴谋中的责任,从法律的视角进行审查。学者与政府部门都加入了这一行列。其中,澳大利亚学者Baxt教授(1970)的《现代公司的审计师——19世纪的看家狗》,美国学者Fiflis教授(1975)的《会计师对第三人责任的前沿问题》,美国会计师协会委托的独立委员会在(1978)发表的题为《审计师的法律责任:报告,结论和建议》的科恩报告,以及美国国会Melcafe委员会(1979)的调研报告——《增强上市公司及其审计师的责任》,在会计职业界和法律界都有很大影响。这些研究第一次揭示了在揭露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上公众与会计职业界对会计师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认识,提出了公众与职业界对审计功能的“期望差距”。同时,Fiflis教授的文章还第一次展现了会计执业活动的两套基本行为准则——指导公司编制以及会计师的一般公认会计准则(GAAP)以及指导会计师具体审核财务报表的一般公认审计准则(GAAS)——在法律上的尴尬地位。
4.侵权法和公司治理结构。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会计师法律责任规则发展的主战场又转移到侵权法中。这一时期也正是西方国家侵权法发展的巅峰时期。受产品责任法的发展,特别是无过错原则的鼓舞,更多的学者加入到主张扩大会计师对第三人法律责任的行列,(2)对旨在保护会计师免遭诉讼风潮的mtramare,规则展开了猛烈的批判,主张以产品责任为基础构建会计师的专业过失责任。加州上诉法院Wiener法官(1983)的《会计师过失性不实陈述之普通法责任》成为此前一系列研究的总结,也代表了这一时期普通法世界学者对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基本态度。他们的理论最终被司法实践所接受,体现在JEBFasterners(3)、Rosenblum(4)等案件中。
随之而来的是80年代中期普通法国家针对会计职业的诉讼爆炸,这是侵权法规则的变化与新一轮公司财务丑闻的爆发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急剧增长的诉讼以及责任保险市场的迅速萎缩,也凸显了会计师法律责任规则过于苛峻的一面,暴露出在这一问题上理想主义者的局限。于是,一些学者开始探索合理界定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边界,这种努力一直贯穿于整个90年代。不同学者采取了不同的研究进路。芝加哥大学Fiscal教授(1988)用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指出了扩大会计师法律责任在发挥侵权法的预防功能、提高会计师的注意程度以及减少审计失败方面的局限性。康乃尔大学法学院John A.Siliciano教授(1988)对将会计师法律责任类比为产品责任的司法逻辑进行批判,指出侵权法改革中的工具主义倾向简单化地对待传统规则。
一个当时不太引人注目,但如今看来更具生命力的理论进路——虽然没有直接对法院处理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路。它最早由美国前SEc首席会计师Burton(1981)在《独立审计师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的变化》一文中提出,并由德国学者Ebke(1984)的《另辟蹊径:公司治理与独立审计师的法律责任的比较法视角》一文给予了比较全面的阐述。Ebke指出,解决会计师法律责任困境的出路在于优化公司财务报告的整个制度结构和法律环境,这需要立法者、证券市场监管者、公司管理层、会计职业界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公司治理结构的进路非常清晰地体现在此后会计职业的公关活动中,并逐渐被监管者或立法者所接受。1992年英国Caterbury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报告,美国2002年《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改革法案》(以下按国内的翻译简称为《奥克斯利法案》)都能发现它的影子。
5.专家责任的研究框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各国侵权法学者开始构筑的“专业人士法律责任”框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的研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英国学者Rupert M.Jackson与John L.Powell(1982)以及A.M.Dugdale与K.M.Stanton(1982)在80年代初分别出版的《专业过失》,他们的著作对普通法关于专业人士法律责任的案例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也作为单独一章位列其中。当然,这一研究进路对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主要是描述性的,而非研究性与建设性的。侵权法学者承认,由于会计师执业行为的标准在近30年来随着会计职业编纂一般公认会计准则和一般公认审计准则的活动而逐渐明晰化,传统的法律标准,特别是侵权法抽象的“过失”或“合理注意”等概念的作用,以及法官在这个过程中的创造性角色,都已经大大弱化了。
二、我国学者的研究综述
与普通法系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传统上属于大陆法系,习惯于用明确的法律条文确定法律责任一般原则。有关会计师民事责任的规定,可以从《民法通则》的基本原则中引申出来,也反映在《会计师法》具体条文中。然而,由于法律条文高度概括、抽象,也由于会计师执业活动作为一种专业服务的特点不为行外人熟知,因此,将法律原则机械适用于追究会计师的民事责任,导致实际运作中出现一些偏差。这不仅引发了会计职业与公众之间的矛盾,也促使会计界率先展开对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的研究。
1.会计界的研究。我国学者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研究,最早见于上海财经大学谢荣教授(1994)的专著《市场经济中的民间审计责任》。此时,我国年轻的会计师刚刚经历了第一次法律责任的洗礼,原野股份有限公司虚假出资案、长城机电公司非法集资案以及海南中水集团金融诈骗案等三大案件,导致为这些公司出具验资证明的会计师承担了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8)谢荣教授讨论的主要是会计职业的核心业务——审计所蕴涵的义务与责任问题(谢文统称为“审计责任”)。他指出,审计责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作为一个实践问题,审计责任包括审计职责与审计的法律责任,它应当以法律规则为依据。但是,对审计责任的界定必须有可靠的理论依据,如审计应当做什么?应当怎样做?审计工作的实施应具备哪些条件等?这就涉及到对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准则等理论问题的认识。谢文在研究西方审计实务,并对西方国家的法律责任规则进行概括介绍的基础上,指出审计职责范围问题是审计责任问题的最关键方面,并分别就审计责任与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准则、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我国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准则和审计程序的一些构想。客观地说,谢文并非以会计师法律责任为研究对象,而是以责任问题为引子,讨论审计本身的一些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但是,它比较全面地揭示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问题所特有的“专业性”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可以纳人会计师法律责任研究的范畴,甚至可以说是我国会计界学者对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进行的最有理论度的研究。
此后,许多会计学者和专业人士从不同角度对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毛岩亮的《民间审计责任研究》沿袭谢文的基本进路,对我国民间审计责任理论框架的建设提出了基本设想,李若山的《审计案例——国外审计诉讼案例》,编译了西方审计实务中的一些重大案件,着重从改进我国的审计实务和会计职业队伍建设的角度,揭示了这些案件所蕴涵的重要价值。这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进路,对于此后的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的研究有很大的影响。
1998年3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京召开了“会计师法律责任研讨会”,就验资业务中虚假验资报告的界定标准与机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第三人的赔偿责任及赔偿限额等问题广加讨论,在会计职业内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会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集结会议论文以及邀请法律界与会计职业界学者对典型案例所作的评析,出版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案例与研究》一书,是迄今为止国内有关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研究的最权威的文献。
2.法学界的研究。法律界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的研究是从注册会计师的验资业务入手的。武汉中级法院方广海法官(1996)在《法学杂志》和《人民司法》上发表的《会计师提供虚假验资报告的法律责任》,是笔者所检索到的法律界人士最早讨论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文章。刘燕(1998)的《验资报告的真实与虚假:会计界与法律界的对立》,第一次对验资诉讼爆炸(5)中凸显的会计职业与公众之间的分歧和期望差距进行了剖析,引发了一些讨论。(6)刘正峰(1999)的《会计师虚假验资证明民事赔偿责任研究》提出了验资业务与审计业务下法律责任应有区别,主张对二者适用不同的法律归责原则。
从2000年开始,受“琼民源”、“红光实业”等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表案件的刺激,法学界开始在“虚假信息披露”问题下考察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如陈洁(1999)的《会计师因提供不实信息而致第三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等。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进行的主要是审计业务,因此注册会计师基本执业方式——审计下的民事责任开始进入法律界的视野,出现了一些从传统民法理论的视角全面审视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论文。刘桥(2000)的《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研究》对注册会计师因审计业务而产生的与客户的合同关系以及对第三人的侵权责任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宋利国与曾宇熙(1999)的《中国内地与普通法地区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比较研究》,则以普通法关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基本规则作为参照系,对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各个侧面进行观察。
与此同时,一些民法学者在“专家责任”法律框架下也开始涉足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一些基本问题,如会计师民事责任的性质,侵权责任还是合同责任,会计师的高度注意义务等。(屈介民,1998)(张新宝,1998)这一专家责任的进路不仅成为此后学者研究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主要路径,(7)而且对司法实践部门产生较大的影响。2001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拟订《关于审理涉及中介机构民事责任案件的若干规定》(草案),就采纳了“高度注意义务”等专家责任框架下的概念。
三、对研究文献的一个简单总结
归纳起来,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中争议的焦点问题可以分为三方面,每一个方面在法律人的眼中可能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民事责任构成要件,但它实质上触及到注册会计师执业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属性。这些问题包括:
1.第三人责任范围问题。第三人范围问题即注册会计师基于执业过程中的瑕疵,究竟应当对多大范围内的第三人承担责任?注册会计师执业活动的结果是出具审计报告、验资报告等书面文件。这些文件作为财务信息的载体具有无限复制与传播的可能性。当注册会计师因执业过失而出具了有瑕疵的报告,是否需要对所有的信息使用人承担责任?还是仅仅对为审计服务支付了费用的客户负责?在司法实践,这个问题是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规则逻辑框架的起点。近40年来,域外会计师法律责任规则的演变主要体现在这个领域,法学研究文献也主要集中这个问题上。在国内,习惯于大陆法系思维的学者往往把它简单地视为合同责任还是侵权责任的定性问题。应当说,第三人责任范围问题并非单纯的赔偿范围或侵权责任性质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如何认识会计职业的社会定位。会计职业发现他们在这个问题上陷入了一个无法解脱的困境:一方面,为了提升职业的地位,需要不断强调审计以及其他服务对委托人之外的第三人、对整个社会所具有的价值;另一方面,为了减少现在的法律责任风险,又需要强调会计师不对第三人承担责任。在法庭内外,第三人范围问题都成为会计师的一个软肋。
2.注册会计师执业过失的具体认定。追究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应当实行何种归责原则,过错责任还是无过错责任?依据什么标准判断会计师执业行为中的过错,是传统民法理论中的抽象的“过失”概念还是会计职业所制订的技术规范?在追究法律责任的逻辑范式和操作程序中,这个问题似乎主要是一个事实发现问题。但是,它实质上关乎如何认识会计职业的主要活动形式——审计的作用,直接指向对会计职业所确立的行为规范的法律性质,特别是独立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的理解。
3.注册会计师的过错与报表使用人之间损失的因果联系。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活动主要是在资本市场中进行的,有诸多因素影响着报表使用人在资本市场中的决策行为,财务信息、市场的波动、个人的风险偏好等等。法律上应当如何认为会计师执业过失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与此相联系,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活动,特别是审计,存在着对公司财务会计行为的多方面依赖。在这种关系下,会计师如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才是公平合理的?
在所有这些争议背后,又都隐含着同一个政策性问题:应当如何确定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合理边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又取决于如何认识公司财务审计这一制度配置的作用。公众利益与职业利益之间的权衡成为每一个试图踏入这个领域的研究人员不容回避的问题。会计职业与公众之间分歧至少在目前还无法消除。梳理这些分歧对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制度的影响,成为本文探讨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问题的一条主线。
四、结语
会计职业与社会公众以及代表公众利益的法律界之间的分歧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在资本市场比较活跃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关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上的争议只是这种分歧的外在表现形式,根源在于对会计职业的基本活动方式——审计功能的不同认识。会计专业人士习惯于称之为“期望差距”(expectation gap),即公众期望会计职业扮演的角色与会计职业自己的认知以及专业能力之间存在的差距。尽管“期望差距”这一概念的出现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是它所指涉的现象却贯穿着会计职业发展的始终,成为会计师职业100多年历程中一个永恒不变的心结。这就使得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并非一个会计职业制度建设中的附属性的或边缘性的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整个职业的生存空间。
从历史源流来看,会计专业人士的执业活动与法律制度的运作之间有内生的、无法割断的联系。对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追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会计职业在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各方面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有关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的争议也已经在很多方面刺激了法律制度的发展。然而,任何法律责任的追究只有公平合理,才可能为当事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也才能发挥责任制度所特有的行为制导、积极预防、利益平衡、道德评价等作用。(王卫国,2000)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规则也不例外。如果其最终的结果是导致一个社会所需要的职业的覆灭,无法不让人质疑这样的法律规则的合理性。
笔者以为,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资本市场风险的公平与合理分配的问题。它必须兼顾会计师执业活动的制度价值与内在局限两个方面。过去40年间司法实践在合同相对人、已知第三人以及可预见之第三人等标准之间循环往复的变动表明,仅仅试图在会计师与公众之间寻求损失分配的公平合理是不现实的。必须把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置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下,在公司、会计师、报表使用人三方之间实现一种利益平衡。从这个意义上,2002年以来席卷西方国家的公司财务会计监管模式的改革,在改造会计职业的同时,力图重新塑造围绕着公司财务审计所发生的各种利益关系,可能是我们走出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困境的一条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