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治海南
A. 海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
第一条为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和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农民、社区居民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第四条法制宣传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一)普及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二)增强公民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引导公民自觉学法、守法和用法,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维护合法权益;
(三)提高国家工作人员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推进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公正司法,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第五条法制宣传教育应当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坚持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的组织领导,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确定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政府目标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制宣传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逐步加大对法制宣传教育经费的投入。法制宣传教育经费应当专款专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完善考核评估运行机制,对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考核、阶段性检查和专项督查。第七条县级以上司法行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制宣传教育的法律、法规、决议、决定;
(二)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指导、协调和检查本行政区域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的实施,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工作;
(三)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法制宣传教育年度计划;
(四)组织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和考试;
(五)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典型经验;
(六)其他法制宣传教育事项。第八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要求,将法制宣传教育列入工作计划,组织本单位、本系统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并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根据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需要,明确相关机构或者人员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第九条国家机关应当建立单位负责人集体学法制度,担任领导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带头学法、尊法、守法和用法。
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基本法律知识和与履行职责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习,并参加司法行政部门或者相关部门组织的学法用法考试,考试成绩作为年度考核依据之一。第十条负责国家工作人员选任工作的机关对拟提拔任用的人员进行考察时,应当将其法律知识水平和执法实绩纳入考察内容。
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国家工作人员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将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教育培训规划和教学计划。第十一条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司法、执法能力培训和考核,并结合司法、行政执法活动,向公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应当熟练掌握和运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坚持依法履行职责,做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第十二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把法制宣传教育列入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计划,保证学校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的落实。
学校应当通过课程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等途径,对学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当加强校长和教师的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工作。中小学校应当确定一名负责人负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或者聘请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法制工作经验的人员兼任法制副校长,指导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B. 海南省制定与批准地方性法规条例(2016修正)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方立法活动,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海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有关法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海南经济特区法规以及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适用本条例。
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本省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程序,可以参照本条例,由其人民代表大会规定。
三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适用本条例有关设区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权的规定。第三条地方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法制统一,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推进立法协商,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地方立法应当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体现地方特色。
法规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对上位法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一般不作重复性规定。第四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
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地方性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
本省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第五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决定,遵循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制定海南经济特区法规,在海南经济特区内实施。海南经济特区法规可以规定下列事项:
(一)海南经济特区体制改革需要制定法规的事项;
(二)海南经济特区对外开放需要制定法规的事项;
(三)法律规定应由国家制定法律的事项以外国家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事项;
(四)海南经济特区需要制定法规的其他事项。第六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发挥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第二章立法规划、计划的编制与法规案的起草第七条制定地方性法规、海南经济特区法规(以下简称地方性法规)应当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
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认真研究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广泛征求意见,科学论证评估,根据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确定立法项目,提高立法的及时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第八条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向省人大代表和有关单位征集立法项目建议,并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公开向社会征集立法项目建议。
一切国家机关、政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公民都可以向省人大常委会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建议。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建议应当说明理由。第九条有地方性法规议案权的机关应当在省人民代表大会换届后及时提出立法规划项目建议,并在每年第四季度提出下一年度立法计划项目建议。
提出地方立法计划项目建议的,应当报送立法项目建议书、法规草案建议稿、立法项目论证报告等材料。第十条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对各方面提出的立法建议和意见进行综合协调、研究论证,提出立法规划草案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列入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立法建议项目应当进行立项论证。
立法规划草案由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以下简称主任会议)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同意并向社会公布;年度立法计划草案经主任会议审议同意并向社会公布。第十一条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专门委员会)、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认真组织实施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未能按时提请审议的,提案人应当向主任会议报告并说明情况。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应当督促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落实。
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作部分调整的,由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提出调整意见,报主任会议审定。
C.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决议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决议
(2020年6月16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新招商引资,引进优质资本,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底线思维,牢牢把握“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要求,大力推进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制度创新,加快完善监管配套措施,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坚决防范化解贸易、投资、金融、数据流动、生态和公共卫生等领域重大风险,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行稳致远。紧紧围绕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人才需求,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广揽五湖四海人才,以更加灵活务实的机制促进本地人才茁壮成长,以更高水平的服务为各类人才各尽其用、各展其才创造良好条件,加快打造为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的人才队伍。
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紧紧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和任免职权,发挥好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在全力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按照《总体方案》要求推动建立便捷高效管用的调法调规工作程序和机制、加快请求国家调整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同时,用好用足“两个立法权”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相关立法授权,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紧贴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紧跟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展,统筹加强地方立法,加快构建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与国际惯例相接轨、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相适应的法规体系。坚持监督与支持相结合,扭住事关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改进监督方式,提升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监督刚性,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和省委部署落到实处。紧贴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展及时就相关重大问题作出决定,为制度创新提供法规依据。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大力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依法履职。
全省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总体方案》具体沟通落实、组织实施的行政职责,树立超常规认识,采取超常规举措,强化超常规行动,争取超常规实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推进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加强自由贸易港建设行政效能督查,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实施、取得成效。
全省各级监察、审判和检察机关要积极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保驾护航。把服务保障自由贸易港建设作为履行监察、审判和检察职能的重要任务,深入开展对贯彻落实《总体方案》情况的监察和法律监督,坚决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不良作风,坚决打击搅乱市场秩序、破坏营商环境的违法乱纪行为,为自由贸易港建设营造良好政治氛围和法治环境。
全省各族人民要万众一心答好“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考卷。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和“扎根守土、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椰树精神,积极参与“我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活动,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以“一天当三天用”的劲头拼搏实干,积极为海南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打造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标杆添砖加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D.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有哪些亮点
法律分析:第一,该法赋予海南更大的改革开放自主权。第二,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来进行各项制度设计。第三,特别强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顺利出台实施,有利于稳定各方面的预期,保障各项改革措施于法有据,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
第二条 国家在海南岛全岛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实现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管理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应当体现中国特色,借鉴国际经验,围绕海南战略定位,发挥海南优势,推进改革创新,加强风险防范,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
第四条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以各类生产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和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以特殊的税收制度安排、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完备的法治体系为保障,持续优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第五条 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E. 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已形成扎实研究成果
12月30日,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唐文弘在当日举行的商务工作会议媒体吹风会上表示,目前围绕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形成了扎实的研究成果,海南自由贸易港前景可期。
具体而言,商务部进一步突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重点,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增强产业竞争力,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人员的出入境和停居留政策,实现数据跨境便捷流动、建立自由贸易港法治体系,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殊税收制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监管标准和规范制度。
另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12月3日,商务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其他自贸试验区施行政策的通知》,提出了适用于海南自贸试验区的其他自贸试验区施行政策,包括四方面共30项政策内容。
一是在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方面,提出支持设立首次进口药品和生物制品口岸、允许外国律师事务所与中国律师事务所实行联营等12项内容;二是在扩大金融领域开放方面,提出支持民营资金进入金融业、加强与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战略合作等7项内容;三是在加快航运领域发展方面,提出允许特定条件下租用外籍船舶从事临时运输、进一步便利国际船舶管理企业从事海员外派服务等7项内容;四是在其他方面,提出探索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和金融信用信息互补机制、探索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等4项内容。
此外于12月1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将同有关部门和海南省一道,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抓紧开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关工作。
关于多双边自贸协定谈判,商务部将在已有的基础上,同更多国家和地区商谈高标准自贸协定。据他介绍,目前我国已经与2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7个自贸协定,正在与28个国家进行11个自贸协定谈判或者是升级谈判,自贸伙伴遍及亚洲、拉美、大洋洲、欧洲和非洲。商务部将与有关各方共同努力,加快完成签署RCEP各项工作;加快推动中日韩、中国-海合会自贸协定谈判的进程;积极推进其他在谈的自贸区,并同更多有意愿的国家和地区商谈高标准自贸协定,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新的动力。
F. 中国法治新闻杂志社新闻广告有限公司海南代表处怎么样
中国抄法治新闻杂志社新闻广告有限公司海南代表处是2006-12-11在海南省注册成立的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注册地址位于海口市海秀东路120号顺发新村27幢802房。
中国法治新闻杂志社新闻广告有限公司海南代表处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企外琼驻字第010602号,企业法人林明豪,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中国法治新闻杂志社新闻广告有限公司海南代表处,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中国法治新闻杂志社新闻广告有限公司海南代表处更多信息和资讯。
G.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七五”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
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要进一步普及宪法知识,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法治宣传月主题活动。坚持把深入宣传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国家安全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作为法治宣传教育基本任务,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深入宣传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我省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进一步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二、坚持全民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要接受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省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创新法治宣传教育的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公民努力学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培训总体规划,把依法办事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的重要标准,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加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保证在校学生都能接受基本法治知识教育。切实加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宣传教育,重点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特别是“两委”干部的学法用法工作,结合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对新任“两委”干部进行法治知识培训,提高农村干部的法治素质和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能力。三、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全面落实《中共海南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我省立法、行政、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的活动中,将法治实践的过程转化为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培育全民法治理念的过程。要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促进海南各项事业规范有序发展。深入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四、坚持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要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引导公民讲文明、崇道德、守诚信,建立健全公民和组织的守法信用记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省营造良好人文环境。坚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法治文化创作,陶冶人民群众的法治与道德情操,用法治文化引导公民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五、坚持法治宣传教育创新。积极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理念,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特点和需要,不断探索法治宣传教育模式,切实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戒形式主义。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运用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要加强互联网、新媒体、新技术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运用,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微电影、客户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公共活动场所电子显示屏、服务窗口触摸屏、公交移动电视屏、手机短信、电视和报刊公益广告等传播法治知识。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讲师团和志愿者的作用,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进一步强化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载体阵地建设。六、坚持实行普法责任制。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都负有履行法治宣传教育的职责。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体制机制。要贯彻实施《海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健全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清单制度,落实好各部门行业及社会单位的法治宣传教育责任。健全媒体公益法治宣传教育制度,落实大众传媒和新媒体的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推动媒体公益法治宣传教育“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
H. 《形势与政策》论海南问题的中国立场及策略1500字论文
形势政策论文十七大报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十七大报告中,一些关键词语和新提法引起了人们强烈关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饱含深刻内涵。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无可争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须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地完善自己。 科学发展观 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着眼于国内外形势,着眼于中国建设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必须不断探索拓宽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相适应的政治渠道。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将有机会当选人大代表。 和谐社会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大同世界”、“协和万邦”、“亲仁善邻”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梦想。在中华民族为伟大复兴而奋力开拓的今天,我们党提出了和谐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现实目标。 和平协议 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充分证明,两岸分则两害、合则两利。共同的血脉和文化,共同的两岸关系前途,共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远景,把两岸同胞紧紧联系在一起。只要两岸同胞团结携手,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光明未来。 改善民生 “中共十七大主打民生牌”,这是《亚洲周刊》推出的一组封面文章的总题。文章说,中共坚持“人民本位”的政治取向,将加大力度、加快速度解决人民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一词首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增强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公民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无疑是扩大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支撑。 人均GDP翻两番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与十六大相比,增加“人均”两个字。人均GDP反映的则是国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在讲综合国力的同时,注重国民富裕程度,既是从百姓视角来衡量发展质量,也是要求经济发展摒弃片面追求数量和规模的方式。 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 十七大首次提出,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这一理念变革,意在遏制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政策是改革开放后党代会报告的重要内容。 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现在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大约占到70%左右。财产性收入占比位置较小,占比大约在2%左右。 全面小康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这些新要求体现了十大“亮点”, 顺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加符合时代潮流,更加顺应民意。 生态文明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反腐倡廉 对腐败现象,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对反腐倡廉工作,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据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05年,共有11071人因为贪污贿赂行为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其中7279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腐败行为,不管涉及到谁,不管级别有多高,我们都会一查到底,依法给予惩处。 共建共享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翻一番”目标的提前实现,人民群众必然会有更多、更高的追求目标,我们党自觉顺应人民的新期待,满足人民的新要求。把“共建”内容拓展的同时,把“共享”的对象延伸到全社会各个阶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