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内功
Ⅰ 怎么修炼内功
入静,是修炼内功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断精进。入静也就是进入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气功态。在这种状态中,练功者以一念代万念,浑浑沌沌,恍恍惚惚,没有区分,没有差别。道家称之为守一,佛家称之为入空。老子的哎道德经》中有一段活描述了这种状态:“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这两个字,非常有学问,历来许多学者都在解释它。南怀瑾先生认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诂学来解释这两个字,单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字,惚是竖心旁加一个忽字,意谓心地光明,飘然自在,活活泼泼,根本不是颠三倒四,昏头昏脑。”这里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入静的状态就是恍兮惚兮,没有区分,没有差别,也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逻辑思维。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状态中,JL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泼泼,这也就是说其中有象,其中有物。这种内景是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气作用于人之内气的结果。
它对身体机能进行非常有益的调理,以致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静状态下,气机才能发动,真气才能勃勃生发。人的下丹田就像一个熔炉,只有入静才能点起熊熊火焰:又像一个蒸锅,只有入静才能引起沸腾。
入静的姿式
静功主要以坐姿为主,当然也包括卧姿。但卧姿只是在练功者身体太弱,实在坐不住的情况下采用,一般人尽可能采用坐的姿式练功。坐的方式有平坐式、散盘式、单盘式和双盘式。这些姿式也反映了功夫的深浅不同。初学者以平坐式为宜,这样四肢舒畅不受压迫,有利于入静。随着功夫的加深,修炼者必须逐渐过渡到盘腿式,特别是进入高层次的法门时.必须以双盘才能出功夫。因为这种姿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收慑心神,而且下盘稳固有利于气机在躯千部位发动,而且一旦真气充盈寸,下盘坚固的阻力也有利于锻炼内气的力量,不管哪种姿式,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自然放松,放松全身才有利于入静。放松不是松松垮垮,而是要求脊柱竖直的情况下,全身的叽肉放松,既凝静而又不僵。太极拳有一名词叫“虚灵顶劲”,头住上顶,脊椎自然就竖直了绍过。不过一个初学者是不可能注意得太多的,否则反而会引起紧张。其实只要牢记放松,再随时注意调整身体的紧张部位,保持全身舒适就行了。 入静的方法
Ⅱ 小无相功被金庸定位为道家初阶内功 那么高阶有哪些
道家的功夫不是用来打人而是用来养生的,金庸误解了道家的内功,如老子所说,《道德经》为道家主要的经典代表,有道德才是核心,而不是打人,金庸把佛家和道家理解为打人的武学,这是极为愚蠢的,比如金庸笔下的乔峰,声称学会了少林寺七十二绝技之一的降龙十八掌,曾以降龙十八掌结束了一场战争,打死这么多人,当是地狱罪业,和佛法正宗不符,建议学佛人避免看《天龙八部》、《霹雳布袋戏》、《西游记》这类野书,其文化内涵可能让人迷失佛法正道,陷入世俗道的人天法乃至往下修,譬如霹雳布袋戏中,僧人以大神通力打架,还是混战,荒唐至极,《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次将白骨精活活打死,却被读者奉为心目中的英雄,其价值观和佛教历史也不相同,譬如佛教正史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想要救释迦族,却救得一盘血水出来,云,神通不敌业力,而《西游记》中,悟空可谓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不合佛法正宗慈悲、因果、忍辱等法相,悟空自始至终嚣张桀骜,这种人是不可能成佛的,成佛谓死心化性,业尽情空,去除个性,保留佛性的一个过程,并且,《西游记》中,悟空一路杀过来,被封佛,这也不合佛法正流,成佛要自己发心求道证悟,而不是杀的人越多成佛越快,此外《西游记》中,大迦叶尊者居然开口向唐玄奘一行人求取钱财,方才给经,这仍然不符合佛法教义,大迦叶尊者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示现苦行头陀,怎么可能贪财呢?此外《西游记》中,将玉皇大帝和佛祖两教神明搞得同台亮相,玉皇大帝是道教的,如来佛祖是佛教的,这就好像,我们把哈姆雷特和哈利波特拿到一块谈论,他们并不是一宗神明,怎可妄加定夺。
总而言之,信佛,要皈依《大正藏》,以正净觉为基准,不要相信一些佛法相关的衍生艺术作品。
不服来辩。
Ⅲ 《道德经》的主要哲学思想和意义
,《道德经》首先应是抄一部哲学著作,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老子的思想产生于春秋末期,此时社会正处于奴隶所有制向封建所有制变革过渡阶段。政治上周天子已经失去统治天下的权势,出现了不贵而富的新兴阶级;经济上赋税制度改变,刑书、刑鼎等一类反映阶级利益的法律随之出现;生活上的尊卑有序的观念、准则和伦常等也发生变化并开始走向破裂;特别是由于阶级斗争、生产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大的变动和变革,迫使一些先哲贤达,开始了先注意“身外之物”,然后再认识自己的有利本阶级利益的哲学思考。古今中外,哲学的产生发展,大都是从“天道观”开始,而后“天人合一”,各抒己见,导致各种学派林立,争斗也十分尖锐。从老子的“天道观”来看,也客观说明了万物起源产生、运动争斗、变化更新以及万物相互转化等一系列哲学的基本问题,应该说是沉重打击了“天道有知”的神鬼迷信思想的,这也就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本原、基石即“道”。我以为,老子的“道”和“德”同属于哲学范畴,
Ⅳ 哪个内功大师的书解释《道德经》说的比较好
道德经是不错的,不过还有更为圆满的经典,就是众多的佛教大乘经典,既然您想探索宇宙人生,那还不如看大乘经典呢。推荐您看下净界法师的开示,网络视频搜索就有了。
Ⅳ 想学道家内功
道家精华:老子《道德经》或者去武当求教
Ⅵ 怎样练内功
入静,是修炼内功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断精进。入静也就是进入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气功态。在这种状态中,练功者以一念代万念,浑浑沌沌,恍恍惚惚,没有区分,没有差别。道家称之为守一,佛家称之为入空。老子的哎道德经》中有一段活描述了这种状态:“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这两个字,非常有学问,历来许多学者都在解释它。南怀瑾先生认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诂学来解释这两个字,单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字,惚是竖心旁加一个忽字,意谓心地光明,飘然自在,活活泼泼,根本不是颠三倒四,昏头昏脑。”这里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入静的状态就是恍兮惚兮,没有区分,没有差别,也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逻辑思维。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状态中,JL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泼泼,这也就是说其中有象,其中有物。这种内景是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气作用于人之内气的结果。
它对身体机能进行非常有益的调理,以致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静状态下,气机才能发动,真气才能勃勃生发。人的下丹田就像一个熔炉,只有入静才能点起熊熊火焰:又像一个蒸锅,只有入静才能引起沸腾。
入静的姿式
静功主要以坐姿为主,当然也包括卧姿。但卧姿只是在练功者身体太弱,实在坐不住的情况下采用,一般人尽可能采用坐的姿式练功。坐的方式有平坐式、散盘式、单盘式和双盘式。这些姿式也反映了功夫的深浅不同。初学者以平坐式为宜,这样四肢舒畅不受压迫,有利于入静。随着功夫的加深,修炼者必须逐渐过渡到盘腿式,特别是进入高层次的法门时.必须以双盘才能出功夫。因为这种姿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收慑心神,而且下盘稳固有利于气机在躯千部位发动,而且一旦真气充盈寸,下盘坚固的阻力也有利于锻炼内气的力量,不管哪种姿式,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自然放松,放松全身才有利于入静。放松不是松松垮垮,而是要求脊柱竖直的情况下,全身的叽肉放松,既凝静而又不僵。太极拳有一名词叫“虚灵顶劲”,头住上顶,脊椎自然就竖直了绍过。不过一个初学者是不可能注意得太多的,否则反而会引起紧张。其实只要牢记放松,再随时注意调整身体的紧张部位,保持全身舒适就行了。 入静的方法
呼吸人静法
呼吸入静法又称随息法,也就是意念集中在呼吸上,随呼吸上下出入,以达到一念代万念的方法。对初学者来说,呼吸入静法是一个方便法门。呼吸入静可以只注意吸气,而呼气不着意随之而出,也可以只注意呼气,不注意吸气,或随呼吸上下出入。
练功者有了一定基础,全身经络已经畅通的情况下,可以着意于全身皮肤上,用皮肤的毛细孔吸进天地宇宙间的清灵之气,呼出全身的病气,浊气,用这种意念配合呼吸一段时间善,然后放松,什么都不想,呼吸自然,保持头脑空白和身体松弛舒适的状态,一旦杂念上来,再用皮肤呼吸法排出杂念,这样一念代万念,就能逐步进入入静的深层次。
意守人静法
这是最常用的入静法,意守的穴位主要有上中下丹田、会阴、命门、涌泉(穴位见图5)。意守法的优点是容易聚气,得气较快,但缺点是火候不容易掌握。所谓火候就是指神意于穴位的轻重程度。一般要求似守非守,轻轻着意,勿忘勿助,或者呼气时放开,或者吸气时放开。千万不可死死守住,否则就会出现阳气上亢、气滞的现象,引起全身各方面的不适,特别是头昏脑胀。意守穴位,一般以意守下丹田为普遍(肚脐下一寸五分),因为下丹田为真气生发之海,一般练周天功多以意守下丹田为主。
体感人静法
练功一段时间以后,全身经络都已通气,这时体内出现各种感触。佛家有“八触”之说,即动、痒、轻、重、凉、热、涩、滑。
实际上,体内的感觉不止“八触”。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会完全相同。归纳起来,最重要的感觉是真气在体内发动的感觉,如真气的流动、窜动、跳动感,还有全身通气时真气的颤动感(类似通电的感觉)和气场感,还有真气生发时的热感。总之,练功者可以细细地体会这些感觉,仔细地在全身搜寻这些感觉,不知不觉也就把各种杂念排除了,从而达到入静的目的。以笔者的体验,体感入静法的效果比较好,——方面这种入静法比较轻松,不会带来任何流弊,或者引起紧张,一方面这种方法能提高内省的功力,为日后的现想法以及出现一些高功能打下基础。
Ⅶ 道家练内功的方法
道家内功是强身健体的无上神功,武当是道家的重要流派之一。其所传功法更是神奇奥妙。
武当有道门五行养生秘功、秘传五形功、天罡气功、十二段锦、武当祖师功等等。
此次为 123RMB 提供“中国道教秘传养生强身术——武当祖师功”。
武当祖师功:
一、前言�
武当祖师功属道教秘传养生强身术,是一种内外兼修、动静合一的内家功夫。这套古老功法全国流传很少,其渊源无从细考。据传一百多年前,湖北省均县(今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附近的樊城西边有个叫竹筱铺的小镇,镇上有家药店,药店里有名叫熊楚的佣工。其人沉默寡言而身怀武功绝技,世人也不知他的身世。常有患痨病来店求医者,医生无法医治熊楚就代为医治,一经其手莫不妙手回春。熊楚还传给病人一套练功法,病人习练后不仅身体越来越强壮,且日久身体经得起外力排打。人多惊奇问他这是什么功夫?他说:“这个功夫是从武当山真武祖师那里传下来的,传到我手里也不知是第几代了,反正我师父授功于我时说这叫武当祖师功。”熊楚后来把这套功法完整地传给了竹筱铺附近孙家营的一位名叫孙洪斌的拳师。�
1917年,张子野先生在襄阳鹿门中学读书,因患肺结核不能升学,为了治病拜武术名师孙洪斌先生为师学习了这套武当祖师功。经过锻炼不仅病愈而且身体健壮。一直坚持习练,张子野先生很少患过大病,整个腹肌、腹内壁坚实,经得住外力击打,几个壮小伙子对其腹部重拳重脚冲击也无损伤。1988年张子野先生病逝,享年89岁。� 这套功法是1987年张子野先生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健康老人时,安陆市武术协会主席杨国友先生为了搞好武术气功的挖掘整理而根据张子野先生的述录整理的。十余年过去了,武术界各期刊未见有此功的撰写者,遂由我整理并将功法拍摄成照片奉献给《中华武术》杂杂的读者朋友们。本功法曾得到杨国友先生的鼎力指导,好友朱朝彬配合动作示范,在此一并致谢!�
二、功效�
(1)通过该功的习练可以祛病强身,防治许多慢性病。�
(2)抗老益寿:凡是通过武当祖师功锻炼的人大多数能享有高寿。孙洪斌先生本人活到92岁,张子野活到89岁。�
(3)功成后腰腹部能承受外力较大冲击,而且功夫上身后永不消失。�
三、练功要领�
(1)循序渐进。武当祖师功共二十一个把子(气功术语即动作姿势也叫势子、式子),每一把子练两天后加一新把子。讲究从易到难。排捶(即用拳头排打),也是由轻到重,由下到上;下重上轻,由少至多;排捶腹部重两肋轻。排捶之前,先用手指探测功夫的深浅及其达到部位,只能在功下面排不能在功上面排,排捶的声音实而脆就加重,空如鼓声就轻排。这种循序渐进逐步加重的方法使练功者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运动强度,提高了人体抗击打能力,功夫也就一天一天地加深。�
(2)整体锻炼。武当祖师功锻炼的范围全面。从身体的上至下,从左到右,从内而外,全身肌肉、肌腱、韧带、关节、骨胳、内脏及神经系统都受到锻炼。�
(3)功法特殊。练功时既不意守丹田,也不气沉丹田,而是讲究气不沉而自沉,意不守而自守,自然而然地达到调心、调息、调意、调神的目的。很多把子只注意腹部肌肉及内脏的收缩而使气下沉,实际上它包含意念、气血、力量都在下沉,比调心的效果要大,范围也广,而且不会出偏差。�
(4)内外兼修。在整体锻炼的基础上,内部修持与外部排打借以增强机体抵抗和修复的能力,达到内外双修。�
(5)每一把子多拗武、拗劲,借以增加运动量和效果。如虎爪势、金线运斗、云里背剑、天台贯顶、云里担枪、千斤坠等都是采用这一方式。�
四、功法名称�
全套功法共有二十一个把子、一个帽子。�
功法名称开列于下:�
(一)帽子——金线运斗。在练每一把子之前,做金线运斗一次,因而叫做帽子。�
(二)把子即每一功法的动作姿势。 1贯膀、2锁喉、3腰穴、4锁肋、5云里背剑、6手脉平挺、7天台贯顶、8云里担枪、9平步、10步、11织女渡河、12尾子、13脊干、14千金坠、15九步蹲下、16顶功、17息功、18捧珠、19仙人打坐、20坐默丹田、21总功。每一把子,先做一次帽子 ,接着做七次把子,共做七次帽子 ,四十九次把子。每一把练两天,加新把一次,按上列顺序依次加练,四十二天加完。每加一新把子,新旧一起练。�
五、功法解析�
(一)帽子——金线运斗�
1、自然站立,头上顶,身体上部与下端成一直线,两眼平视,口微闭,舌尖舔抵上颚,含胸拔臂,松肩垂肘,两手成半握拳垂于体侧。�
2、两手成虎爪向上弯屈,手心向下,两成虎扑向内屈指相对。从小腹前两膀伸直下按至脚背,两爪指转向前方脚尖沿两腿如拉物状,慢慢上拉至丹田翻向左右分开,两掌复拳停于两腰际。
3、两拳变爪,屈指相对,两膀伸直向上至印堂;两爪变掌左右向下拍打大腿外侧,向上拳拍胸部(乳上部)。�
4、接着两手变爪置于丹田下边,两爪相对,手心向下;两手伸直上举至印堂,两爪变掌向下旋转后翻掌变拳,拳心向上,迅速甩至丹田前面,两拳相碰,同时上体前倾,腹肌收缩气下沉。� 要领:上身微倾,腹肌内收下沉,两拳向内旋转迅猛甩至丹田,各动作要协调一致同时进行。�
(二)把子�
1、贯膀:自然站立,两掌相交于胸前。左手变拳向左平直冲击,右手变拳向右屈肘如拉弓状,与肩相平。右边动作相同。�
2、锁喉;自然站立,右脚震脚下踏左足向左跨一步;右手成爪置左肩上侧,左爪置左后右腰际处,手心向后;以两脚尖为轴上身向右转180度,左膀右旋置于右肩侧。左右旋转相同,互成弓步。�
3、腰穴:自然站立,右手仰掌置右上方,左手成俯掌向右下方迅猛按去,同时上身前倾,腹肌内收,腹下隔膜和气血随左手猛按而下沉。左手仰掌右手俯掌向左下方迅猛按去与左同,只是方向相反。�
4、锁肋:动作与腰穴相同,只是变掌成拳,向左移时左拳心向下,右拳眼向上。向右移动做法相同,只是拳势相反。� 5、云里背剑:右脚震脚,左足向左跨一步,两掌成虎爪掌心向下屈指相对约七厘米,由右腰际向左移动至脐右上方双爪向左下迅速猛下按。两爪过脐后向左后移动至180度与肩同高,成左步。向右动作与左同。�
6、手脉平挺:自然站立,左脚向前跨一步,同时两手成虎爪,屈指相对,手心向前猛向前推出;双爪用力后拉至胸部两侧,同时左腿后撤与右腿靠拢。右边动作与左相同。要领:双手推拉与两腿同时进行,手脚要协调一致。胸腹一开一合,一弛一张,使胸腹得到锻炼。�
7、天台贯顶:两脚尖相接近成倒八字,两腿弯曲,双膝靠拢;两手在头顶相叉交,上身向左右尽力弯曲但不能前俯后仰。起练功壮腰之作用。�
8、云里担枪:手腿脚与天台贯顶相同,只是向左右后面扭动腰部,眼看后方。�
9、平步:左脚向左跨一步,屈左腿成左弓步,两手在头顶部上方相叉交;身体向左弯曲,但不可前俯后仰。右边动作与左同。�
10、陟步:动作与平步相同,只是左右运动时脚尖上翘,上体左弯翘左脚尖,上体右弯翘右脚尖。� 11、织女渡河:马步与肩略宽,左手在头上绕三圈(顺时针),右手同时在右胸部向内绕三圈(逆时针);三圈绕毕两手成虎爪相对如蟹鳌状,身体向左后转动180度成左弓步;上身右转恢复原状。右边与前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
12、尾子:左脚向左前方跨一大步,右手握拳从右胯旁划弧向左脚掌内侧打去,左手握拳置左臀后方。右边动作同左,唯势子相反。�
13、脊干:自然站立,右脚比左脚前出一脚,两手握拳,左前右后相接,拳眼向前,拳上举, 两手腕向上弯屈成拳心向上;两手伸直,两拳下按直达右脚尖。左边动作相同,唯左脚置右脚尖前不同。�
14、千金坠:动作同脊干相同,唯右脚前至左脚掌中端,即1/2处习练。右边与左同。�
15、九步蹲下:左脚向左前方跨一大步成弓步:两手变爪上举过头顶,伸腰:两爪随着身体向左前弯屈,下扑直达左脚尖两旁,右与左同。�
16、顶功:墙脚斜放木板一块,上放布垫。头顶木板上,全身倾斜伸直,两手放脊背上,舌舔上颚,力注头顶。待口中津液满后缓缓吞下,顶1至2分钟起立。做帽子一次再顶,共顶七次。时间长短以各人体力为转移,逐渐延长决不勉强(患高血压者不做此功)。�
17、息功:左手握拳放在地上,全身侧卧伸直使身体重心压在左拳上,右手置于右侧上举。头与上体向下倾接近地面,嘴唇以接近左拳为度。初学者不易做到,右足可以放在腿前面,头部和上体下倾适可而止,不要勉强。换右拳练习。(注:此动实象单手卧撑)。�
18、捧珠:左脚向左前方跨半步成虚步,两手变剑指相对上举与印堂同高;左脚回撤成屈膝为马步,两手下按击撑。开始要轻,逐步加重。右边相同,唯右脚向前回撤成马步。
19、仙人打坐:前面栽两木桩横穿一棍,约四指高两足宽,后放板凳,人坐凳上两脚伸入横棍下;两手握放小腹上,上体后仰头部距地约二寸。�
20、坐默丹田:坐默丹田,设备与上同,只是后仰时双掌背后拍掌,坐起时前面拍掌。�
21、总功:自然站立,两手握拳,左拳在下右拳在上,拳眼均向上,两拳向下伸直,同时上体向后弯,两拳上下相互变换。�
收功:还原成并步,全功完毕。
也可以到 网络 > 武当祖师功(http://ke..com/view/1063711.htm) 详细阅读。
(呵呵! 网络 > 武当祖师功 的创建者也是在下)
Ⅷ 如何练内功
内功:主要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打开身心内力,所谓内力由内心感触发自感觉一股气道,如把握住这股气到可以控制的为所欲为你已经迈开一大步。第二阶段,人体腰背部穴位:大椎 陶道 身柱 神道 至阳 脊中 治喘 肩井 曲垣 天宗 命门 腰俞 腰阳关 上仙点 六华灸穴把气道一一巡游每个部位每日3次支持半年已然达到小成境界。迈开小成开始第三阶段练内识意念:就是科学家所说的精神力,分别把气道分股为5~10分由人体承受差异分配每日温养大脑细胞从而产生意识力可观察人体心灵反映俯视起脑可观察思想但却然不可控制他人思想负责可能会走火入魔,本门禁忌很多造成内家心法很多都失传,这编分为刘家内功心法始篇。切忌看完马上删除。
Ⅸ “吸天地之灵气,收万物之精华”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把自己和天地融为一体。在采集的过程中,观想把天地日月精华之气,从天顶的百会穴进入体内,然后顺身体的主要穴道流通,最后进入小腹丹田中化为全身的力量。
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9)道德经内功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
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
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