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散法治胃痞
❶ 得过胃痞病的朋友看下
本病的基本病变是胃粘膜固有腺体的萎缩,在治疗上要抓住二个方面的关键:一方面阻止腺体的进一步萎缩;一方面促进胃粘膜和腺体的生长和再生。这二种方法都是根本性的治疗。 阻止胃粘膜腺体萎缩 胃粘膜腺体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胃粘膜的慢性炎症,而在腺体萎缩出现后,胃粘膜的慢性炎症依然存在,所以抑制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就能够阻止腺体的进一步萎缩。按笔者个人的见解,本病腺体萎缩是正气虚弱的表现;而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病变在中医看来则属于湿浊、火热、凝寒、瘀血、水饮、气滞、宿食等邪实现象。根据这一认识,在抑制胃粘膜的炎症时,就要根据具体病情,分别应用祛湿、清热、化瘀、散水、行气、消食的方法。笔者习惯应用芩、连、姜、夏、枳、芍等物,增损剂量,随症治之。药物不多,但一药多效,对其病变的作用可谓面面俱到。无论胃粘膜炎症的原因是什么,都有能产生较好的抑制效果。若再根据邪气轻重酌加药味,可以更臻熨帖。 促腺体再生 促进胃粘膜和腺体的生长和再生更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本之法。抑制胃粘膜炎症可以消除导致腺体萎缩的原因,阻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却难以使已经萎缩的腺体再生,难以促进腺体增生。腺体萎缩是正气虚弱的表现,应该用扶正之法。四君、理中、益胃、归脾、黄芪建中等方剂,都可以随症选用。笔者在临床上习惯应用黄芪、党参、甘草、白术、当归、地黄等物。根据笔者的经验和认识,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当归、地黄等药所组成的方剂具有非特异性的促组织再生作用,对机体所有组织细胞,包括皮肤、肌肉、神经、骨质、粘膜、血细胞,它都具有促生长、促再生活性。临床观察到,它对萎缩变薄的胃粘膜和萎缩的胃壁腺体有促再生作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一定不要忽略了选用这些药物,不要为可能存在的湿、热、瘀等邪实的标象所迷惑,弃而不用。在应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注意剂量,既要注意其绝对剂量,也要注意其相对剂量。古人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某处方中用没用某种药物,这只是决定疗效的一个方面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方面的因素是用够了没有,用了适当的剂量没有。在该补气的情况下,芪仅10克,草仅3克,何用之有?在用补益药物促腺体再生时,如何应用监制药物也很重要。参、芪、术、草、归、地等物若用之不当,有可能导致“补而致壅”或“气增而热”等副反应。如果谙熟配伍之妙,选用适当的药物监制之,患者服起来便无不适。仲景用苓制术,东垣用橘制芪,古人经验甚多,值得学习和借鉴。妥善处理兼挟的邪气也能避免负反应。有湿祛湿,有水消水,有热清热,有寒散寒,补药之用,何弊之有。如何增损药物剂量,如何选用祛邪药物和监制药物,凡此俱与医者辨证以及用药水平相关。 脉诊、色诊、舌诊等四诊结果对于准确辨证大有帮助。面无热色、面色萎黄、恍白,舌色淡,脉软、细、弱,形气不足,这些脉症和都高度提示要注重补益。它们的存在不仅是局部的现象,而是全身状况在局部的反映。年龄大者,正气多虚。一般来讲,这些征象说明整个机体的修复、与再生机能都是相对低下的,应该补而助之。 对症治疗 再说说本病的几个常见症状的对症治疗。疼痛可以选用金铃子散、良附丸、左金丸、芍药甘草汤、桂枝甘草汤、草豆蔻等;痞满可以选用木香、砂仁、枳实、厚朴、茯苓、丁香、白豆蔻;大抵辛香药物都具有促胃动力作用、促消化作用。反酸、烧心可以选用煅瓦愣子、乌贼骨、茯苓、瓜蒌、左金丸、芍药甘草汤、栀子甘草汤等;纳差可以选用丁香、木香、砂仁、生姜、二芽,以及三棱、莪术等。适当的对症治疗对于治本大有帮助。 编辑本段几点补充体会 治疗本病要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坚持辨证论治原则绝不是为了维护对中医的感情,而是对患者的责任。人皆说本病多阴虚,宜滋阴而忌温燥,这种认识很片面。笔者观察到,本病阴虚者有之,气虚者恒多,阳虚中寒者亦复不少。笔者常常用理中汤为基本方治疗本病之属于胃家虚寒者,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效果颇佳。如果不讲四诊八纲,用一张固定的方子治疗所有的病例,一成不变,效果是不会好的。其过不在中医,亦不在方药,过在医者本人的偏执,在于其观念和认识水平。还有一点应该强调,治疗本病要坚持用药简洁、平和勿伤的原则。胃粘膜已为炎症所伤,腺体萎缩,一定要注意保护,勿使更为药物所伤。
❷ 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药材有哪些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如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食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长期大量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吸烟;细菌尤其是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免疫因素;继发于其他疾病等。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返酸等。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出血等。
该病属中医学“胃痛”、“胃痞”等范畴。其病位在胃,与肝、脾、肾等脏腑有关。本病病因繁多,饮食所伤、情志不遂、脾胃素虚、失治误治等皆可引发。
【方一】加味香苏饮(董建华经验方)
【出处】《中国名老中医经验集萃》
【组成】香附10克,橘皮10克,枳壳10克,炒鸡内金5克,香橼皮10克,佛手5克,大腹皮10克,砂仁5克,焦三仙各10克,木香6克。
【功用】调气和胃,疏肝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胀多气,时伴隐痛,反复发作,食后脘胀尤甚,不思饮食者。
【方解】本方以香附、橘皮为主药。香附入肝,解郁理气止痛;橘皮理气和胃化湿,为脾胃宣通疏利之要药,具有能散、能燥、能泻、能补、能和之功,与香附相配,既能调气和胃,又可舒肝止痛。配枳壳以破气消积,利膈宽中,能消胃脘胀满、通大、小肠;佐大腹皮下气行水,调和脾胃;香椽皮、佛手宽胸除胀止痛。诸药相伍,共奏行气、和胃、通降、舒肝、止痛之功。
【药理】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鸡内金可增高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使胃运动加强、排空加快。砂仁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可排除消化道积气,故能行气消胀。木香、佛手能调整胃肠运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如伴见胁肋胀痛、口苦泛恶、肝郁不舒症状者,可加柴胡、青皮、郁金等味以舒肝解郁;若伴便秘、腹胀、腑行不畅者,可入酒军或瓜蒌、莱菔子以导滞通腑;如伤食生冷,胃寒作痛者,可加良姜或毕澄茄等品以行气散寒止痛;如顽固腹胀,反复不愈,则可配用鸡金散(鸡内金、沉香或木香、砂仁、香橼皮等量研末,每服3克,日2次),健胃消胀化滞(亦可用于汤剂)。
【方二】平胃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苍术15克,厚朴9克,陈皮9克,甘草4克,生姜3片,大枣2枚。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嗳气吞酸或口苦无味,肢体倦怠,胸闷气短,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腻而厚者。
【方解】苍术除湿运脾;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煎加姜枣,其调和脾胃之功益佳。诸药相合,使湿浊得化,气机调畅,脾气健运,胃得和降,则诸症自除。
【药理】苍术、厚朴可调整胃肠运动。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生姜可止吐,促进胃液分泌,松弛肠平滑肌。甘草对胃平滑肌有解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楂梅益胃汤
【出处】《江西中医药》
【组成】沙参30克,麦冬、玉竹、生地黄、木瓜各10克,山楂、山药各15克,石斛、乌梅、白芍各12克,甘草6克。
【功用】养阴益胃。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嘈杂,似饥非饥,似痛非痛,口干舌燥,少苔、
无苔或花剥苔。证属脾阴不足、胃土燥热型者。
【方解】方中用乌梅、山楂、木瓜、白芍之类以酸甘化阴,配沙参、麦冬、玉竹、生地黄、石斛等养阴益胃,伍山药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沙参、麦冬、生地黄具有增强免疫,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木瓜似有缓和胃肠肌痉挛的作用。山楂促进消化,对胃肠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乌梅煎剂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白芍与甘草合用,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镇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一贯煎加味(赵清理经验方)
【出处】《中华名医名方薪传胃肠病》
【组成】辽沙参15克,生地黄12克,麦冬12克,枸杞子15克,太子参12克,焦山楂30克,乌梅肉15克,鸡内金12克,广木香6克,甘草3克。
【功用】甘寒养阴,和中益胃。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灼痛,嘈杂干呕,不思饮食,食后胃脘痞满胀痛,口燥咽干,体倦乏力,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无力。证属胃阴不足,胃失濡养。
【方解】本方取太子参、枸杞、山楂、乌梅、甘草之酸甘以化阴,助沙参、生地黄、麦冬滋阴生津之力;鸡内金补胃体;广木香理气,防酸甘之滞,助生生之机。以上诸药合用,益胃阴、养胃体。
【药理】沙参、麦冬、生地黄、枸杞多糖具有增强免疫,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乌梅煎剂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鸡内金可增高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使胃运动加强、排空加快。木香能调整胃肠运动,促进胃的排空。
【用法】水煎服,日再服,早晚各一次。
【方五】温阳健胃汤(张继泽经验方)
【出处】《中华名医名方薪传胃肠病》
【组成】潞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白芍10克,炒枳壳10克,高良姜5克,陈皮6克,法半夏10克,桂枝3克,木香5克,炙甘草3克。
【功用】温运脾阳,健胃和中。
【主治】萎缩性胃炎,伴灶性肠腺化生。症见胃脘隐痛,胃胀嗳气,大便或干或烂,脉细,舌苔薄白。辨证为中虚气滞者。
【方解】方中党参、白术益气补中,桂枝温经通阳,白芍缓急止痛,良姜温中祛寒,木香行气止痛,陈皮、半夏理气化痰降逆,枳壳破气宽中,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温运脾阳,健胃和中之效。
【药理】党参具有保护胃黏膜功能。炒枳壳水煎液能明显促进小鼠胃肠蠕动。高良姜低浓度水煎剂对离体肠管有兴奋作用。陈皮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木香能调整胃肠运动,促进胃的排空。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方六】砂半理中汤(宋孝志方)
【出处】《名医方证真传》
【组成】清半夏9克,制香附9克,高良姜9克,炒枳壳9克(或炒枳实),砂仁9克(打碎)。
【功用】理气散寒、和胃止痛。
【主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证属寒凝气滞者。症见胃脘疼痛,泛酸嗳气,或吐涎沫,脘腹胀满,痛引胁背或胸中,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或弦紧。
【方解】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中健脾,砂仁健胃理气止痛、化食积;枳壳(或枳实)能消心下痞塞之痰,泄腹中滞塞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消腹内连扯之积,故做为脾胃病之主药。香附舒肝理气,良姜温中祛寒。
【药理】半夏促进胃肠运动,抗实验性胃溃疡。香附可促胆汁分泌,抗炎镇痛。高良姜低浓度水煎剂对离体肠管有兴奋作用。砂仁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可排除消化道积气,故能行气消胀。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
【按语】若口苦吐酸,为胆火较盛,加生栀子6~9克;胁痛较重者,可加川楝子9克;若兼大便干燥或不能,为大肠有热,可加大黄2~3克;若腰酸小腹胀甚,可加沉香末2克(另冲);同时有小便不利者,可加肉桂末2克(另冲);若中焦痞满,上下不通,此乃兼有三焦症状,可加黄连2~3克,肉桂末2克(另冲)。
【方七】补中消痞汤(李寿山方)
【出处】《名医方证真传》
【组成】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枳实10克,桂枝10克,炒白芍15克,丹参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
【功用】益气温中,导滞消痞。
【主治】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弱、气滞偏寒、升降失调之胃痞证(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白术、桂枝益气健脾温阳;枳实破气除痞;丹参活血化瘀;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姜枣调和脾胃。
【药理】黄芪提高机体免疫力。党参抑制溃疡形成,保护胃黏膜。丹参、桂枝改善血液循环。枳实对胃肠平滑肌有兴奋作用。白芍与甘草合用,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镇痛。生姜可止吐,促进胃液分泌,松弛肠平滑肌。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饭前或饭后2小时温服。
【按语】对噫气、矢气不畅加佛手;脘中隐痛明显者加元胡、香橼皮;胸腹拘急、气逆咽哽者加香附、苏梗;胁背胀痛加广木香、郁金;食少难消加鸡内金、炒谷麦芽;大便溏泻加茯苓;大便秘结加肉苁蓉;贫血、头眩加当归、枸杞子。
【方八】舒胃和中汤(张志坚方)
【出处】《名医名方录》
【组成】柴胡10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炙甘草5克,川连3克,淡吴萸1.5克,蒲公英30克,佛手片10克,生麦芽30克,炒神曲10克,炙鸡内金5克。
【功用】舒胃和中,疏肝清化。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症见上腹痞胀、疼痛,胁肋胀痛,嗳气吞酸,纳差泛恶或大便溏泻,舌质红、苔薄腻或黄腻,脉弦滑或细弦。
【方解】本方系化裁经方四逆散,为肝郁犯胃,食滞化热证而设。取枳壳之降气消痞,合柴胡之轻举疏达,引“脾胃之气行阳道”;用白芍、甘草之酸甘化阴,缓急止痛;蒲公英之苦寒清热,入肝胃二经,并散滞气;配川连、吴茱萸之苦寒泄降,清肝火而泄胃热,辛热开郁,暖脾而散寒邪;佛手片疏肝胃之滞气,滞气破则上下气机畅通,胃舒肝达;合生麦芽、神曲、内金之消食和胃。诸药配伍,合力舒胃和中,疏肝清化,升清降浊,旨在“以平为期”。
【药理】四逆散能够抑制胃酸分泌,改善黏膜的血液循环;其中柴胡枳实合煎有明显增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功能的作用。麦芽煎剂对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似有轻度促进作用。蒲公英有健胃作用。鸡内金使胃运动加强、排空加快。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于饭后1.5小时温服。症状缓解,病情稳定后,可按上方剂量比例研末,每取5克,分2次于饭后1.5小时开水调服,以资巩固,以20~50天为宜。
【按语】本方为张志坚主任医师多年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方剂。该方紧扣肝气犯胃、食滞郁热之病机,在四逆散基础上去破气之枳实,增入行气消痞、苦辛清化、舒胃消滞之品,熔升降有序、辛开苦降、清热消滞于一炉,俾胃气舒而中焦和。慢性胃炎如能按法施治,常可应手取效。
【方九】舒胃饮
【出处】《新中医》
【组成】白芍9~15克,姜半夏、黄芩、川厚朴各9克,干姜4~6克,黄连3克,蒲公英15~30克,炙甘草9克。
【功用】和胃降逆,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不舒,满闷饱胀,时作疼痛,嘈杂嗳气,呕泛吐酸,心下痞满,肠鸣泄泻,舌苔薄黄而腻。
【方解】本方乃半夏泻心汤合芍药甘草汤两方加减化裁而成。半夏泻心汤可和胃降逆,开结除痞;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加厚朴苦辛温,以其燥湿散满,行气导滞;蒲公英苦甘而寒,取其清热解毒,消积散结。共奏辛开苦降,理气消痞,缓急止痛之功。
【药理】姜半夏促进胃肠运动,抗实验性胃溃疡,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干姜具有解痉镇痛、抗炎止泻作用。黄连、黄芩可拮抗回肠痉挛。芍药甘草汤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镇痛。
【用法】水煎服。
❸ 2022-4-18胃病辩证方药配伍
2022-04-18
选方重要,还有重要的是我们对自己所开方剂剂量和配伍的把握,以及服药的多少,也就是掌握分寸。
当代医家方药中曾专门撰文《关于掌握分寸问题》,提到临床掌握分寸的重要性。
李东垣的书读得越多,你用药会越谨慎,你会知道什么叫王道,包括平淡的茯苓、苡仁,常用的神曲、山楂,在他眼里都是需要谨慎使用的。
不读张仲景的书不会救死扶伤,不读李东垣的书不知道王道安天下,读张仲景能打天下,读李东垣能安天下。
肝气犯胃。“气得胃疼”,用柴胡疏肝散,它是四逆散加味来的,用四逆散也可以;
如果是偷偷生气,缓慢起病,疼得不厉害,用逍遥散。
逍遥散证是缓慢起病的,柴胡疏肝散证是突然起病的,化热可用丹栀逍遥散。
若平时老生气突然出现胃疼或经常性地疼,可以有逍遥散证、丹栀逍遥散证、越鞠丸证。
越鞠丸在中焦,中焦的郁不比肝郁见得少。
如果是越鞠丸证而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可以有效,但明显是治错了。
朱丹溪和李东垣都非常重视中焦的郁,实际上是李东垣先重视的,朱丹溪学了李东垣后通过自己的悟把治疗中焦郁推广开了。
人体一身气机正常升降出入就不会有郁,郁住了更多见的是中焦不升不降,越鞠丸主要是恢复中焦正常的升降。
后世的医家对肝郁很重视,认为肝是主一身气机疏泄的,慢慢地我们把气郁定格到了肝上,反而把中焦郁给忘了。
郁滞时间长了,往往能化热,这种情况用丹栀逍遥散。
还有一张方剂是朱丹溪的左金丸,黄连清胃热,吴茱萸暖肝散寒,本来不应该有解郁的作用。
但吴茱萸有一个作用是降逆,有本草书上说“吴茱萸降浊阴最速”,可以降胃逆、降肝逆,于是这两个药组合起来就有治肝胃郁热作用。
还可以从辛开苦降角度理解,吴茱萸是辛散的、辛开的,黄连是苦降的,一开一降能恢复中焦的升和降,也有解郁的作用,因此一般提到肝胃郁热的时候想到左金丸。
但丹栀逍遥散和左金丸的适应证是不一样的,从舌苔来说,丹栀逍遥散证的舌苔不应该多,但左金丸证的舌苔不应该少。
张景岳有一张方剂叫化肝煎,方中有特殊的两对药,丹栀和青陈皮。
陈皮是调中焦气机的,青皮是调理肝胆气机的,丹皮是治疗肝经血分郁热的,栀子是治疗肝经气分郁热的。
久病入络,胃病时间长了可以出现气滞血瘀,在慢性胃病里面治疗血瘀的方剂,丹参饮的名气最大,这里面有三味药,丹参、檀香、砂仁,治心胃诸痛,包括治疗胸痛都是常用的。
失笑散是活血止痛的,临床上胃痛考虑有瘀血的时候可以用。
单纯见到瘀血引起的胃痛不多,我们经常见到在其他情况下夹有瘀,可能会有胃虚、痰滞、湿热等,治疗的时候丹参饮、失笑散经常会合到其他的方剂里使用,单用的机会不多。
湿热中阻或痰热中阻可以引起胃痛。温胆汤治疗痰热中阻,三仁汤治疗湿热中阻,两方证都会见到舌苔偏腻。
如果是湿热,脉象会见到濡、数、缓等这些“无定体”的脉象,痰热会见到滑脉。
当见到一个舌苔偏腻的慢性胃病患者,如果考虑湿热的时候,还有另一张方剂可供选择,半夏泻心汤,可以治疗湿热中阻的胃痛、胃痞,包括胃脘部的胀满。
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里本来是治疗中焦痞证的,由于前面的医生误治后,表邪已经解了,出现了中焦气机的痞结。
究竟是什么痞结住了,后世的医家有不同的意见。有认为痰气痞结了,方中有化痰药、散结药;
有认为寒热阻结了,方中既用了干姜又用了黄连,老百姓说的寒火胃疼可能就是这种情况。
但是有人不同意,有人说寒和热都是无形的邪气,怎么可能两个性质相反的无形的邪气结在一块呢?
这部分医家认为这里面应该是湿热。戴元礼说过“泻心诸方取治湿热最当”,当代的伤寒大家陈亦人特别赞成这种观点。
他说就不应该是寒火,就应该是湿热,他说历史上善于使用泻心汤的除了张仲景可能就是叶天士了。
叶天士在他的《临证指南医案》里以泻心法主治的医案就有60多例,他说不论外感内伤凡属消化系统湿热阻滞的病证均用泻心汤化裁。
这种提法可以是合适的,我们见到的舌象往往是偏腻的,如果舌象不腻用泻心汤效果很差,当然他说的是消化系统的病证。
实际上临床体会,我的感觉,泻心汤证的部位就是在胃脘部,张仲景说的“心下”,“心下”的病变不管胀、满、痞、痛,只要见到舌苔偏腻,首先考虑用泻心汤。
1、要允许这个世界上存在错误的思想和错误的人,但忌讳去叨扰他们。
你很难改变一个成年人,除了你自己。
2、拥有独立人格的人,懂得照顾自己,在事情处理妥帖后能尽情享受生活。
他们不常倾诉,因为自己的苦难自己有能力消解。
也很少表现出攻击性,因为内心强大而有一种体恤式的温柔。
更不被廉价的言论和情感煽动,坚持自己的判断不后悔。
这种人很容易让别人喜欢,也因为他们并不在乎别人是否喜欢他们。
3、如果我们不尊重孩子,而只是以奖赏引诱他,或以惩罚威吓他,那么我们便是助长了他获得利益的观念和恐惧感。
由于我们自己所受的教养,是为了有所收获才采取行动,所以,我们不知道有一种不含有获取利益之欲望的行动。
正确的教育,鼓励孩子对他人尊重体谅,而无需任何的诱饵和威吓。
4、人长大以后,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三观,一切过程和结果,都是与自己博弈。
自己想通了,全世界都会绕路。
自己画地为牢,便会万劫不复。
所以,一定要心大,一定要想得开,一定要放过自己。
要学会坦然面对,学会自己和自己和解。
这世界一贯都冷漠,要先给自己温暖。
5、心态稳的一个心法:
永远别自证!
记住一点:谁质疑谁举证。
如果谁质疑你,让他去拿证据跟你说话。
不要主动去当解释的那个,不要为了向谁证明就搭上自己的时间精力,自证的后果往往就是陷入对方要求你的逻辑,被人降位成讨好方。
稳一点,别慌乱。你就是你的中心,C位的人无需自证。
❹ 我是一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我的问题是吃什么中药
生源中药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学胄脘痛、胃痞、痞胀等范围。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胃蠕动功能失调等,从而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面是生源老中医介绍的膳食疗法
紫花苦菜汤
取紫花苦菜15g洗一遍(一遍即可),放入锅(一般锅即可),加水约1000毫升;煮开后多煮5分钟左右,然后去渣,剩余汤入暖瓶或容器置入冰箱保存;饮用紫花苦菜汤时,必须温服。每次50-100毫升,每天三次,先把红糖放入杯内,把烧好的紫花苦菜汤 倒入杯中充分搅拌,待温时喝下,红糖(最好是百货店里散装深颜色的普通红糖),红糖加两三勺。饭后30分钟服。
胡萝卜炒陈皮瘦肉丝
配方: 胡萝卜200克,陈皮10克,瘦猪肉100克。
制法: 胡萝卜切丝,猪肉切丝后加盐、黄酒拌匀,陈皮浸泡至软切丝。先炒胡萝卜至成熟后出锅,再用油炒肉丝、陈皮3分钟,加入胡萝卜丝、少许盐、黄酒同炒至干,加水少量焖烧3~5分钟,撤入香葱即成。
功效: 宽胸理气。
丁香鸭
配方: 公丁香5克,肉桂5克,草豆蔻5克,鸭子1只(约1000克)。
制法: 鸭子洗净,公丁香、肉桂、草豆蔻用清水3500毫升煎熬2次,每次20分钟,滤出汁,约3000毫升,将药汁倒人砂锅,放入鸭子,加葱、姜,用文火煮至七成熟,捞出晾凉。在锅中放卤汁,将鸭子人卤汁煮熟,捞出,卤汁中加冰糖10克及少许盐、味精,再放入鸭子,用文火边滚边浇卤汁,皮色红亮时捞出,抹麻油即成。
功效: 理气温中止痛。
陈皮油淋鸡
配方: 公鸡1只(约1500克),陈皮20克。
制法: 清水1000~1500毫升,加入一半陈皮及姜、葱、花椒、盐少量,把洗净的鸡放入煮至六成熟,捞出。卤汁入锅,烧沸,再入鸡,用文火煮熟,捞出待用。锅内留卤汁少许,放入10~30克冰糖及少许味精、盐收成汁,涂抹在鸡表面上。菜油入锅内,烧熟,另一半陈皮,切丝炸酥。将鸡倒提,用热油反复淋烫至颜色红亮为度,再往鸡的表面抹上麻油,然后切成小块装盘,撒上炸酥的陈皮丝即成。
功效: 理气开胃。
二绿茶
配方: 绿萼梅6克,绿茶6克。
制法: 上二味,沸水冲泡5分钟即可。
功效: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金橘饮
配方: 金橘200克,白蔻仁20克,白糖适量。
制法: 金橘加水用中火烧5分钟,再加入白蔻仁、白糖,用小火略煮片刻即可。
功效: 疏肝解郁,调和脾胃。
丁香姜糖
配方: 白砂糖50克,生姜末30克,丁香粉5克,香油适量。
制法: 白砂糖加少许水,放入砂锅,文火熬化,加生姜末、丁香粉调匀,继续熬至挑起不粘手为度。另备一大搪瓷盆,涂以香油,将熬的糖倒入摊平。稍冷后趁软切作50块。
功效: 温中降逆,益气健脾。
猪肚猴头菇莲肉红枣汤
做法:猪肚1只,猴头菇100克,莲肉30克,红枣10枚。先将洗净的猪肚在高压锅里煮10分钟,捞起后用清水洗净泡沫,切成条状。同时用温水泡发猴头菇,莲子去皮、心,红枣去核,将四物放入沙锅,加黄酒、酱油、糖适量,烧开后加水,再用文火炖至猪肚酥烂,佐餐食用。
该菜醇香软糯,味美营养,方中猪肚能健脾和胃,猴头菇则是一种药食两用真菌,能益气养血,利五脏,助消化,还有抗溃疡和抗炎作用,可治慢性胃炎。再加上帮助消化的红枣、莲子,是一种很好的调治胃病的的食疗佳菜。我现在每隔十天半月吃一次,使胃得到调补,胃病很少复发了。
民间常用“以脏补脏”的食疗方法来防治疾病,虽然不一定有科学依据,但只要做得可口,就算没有立竿见影的疗效,也饱了口福,何乐而不为呢?我患有慢性胃炎,就是抱着这样的心理,探索出一个好吃又治病的食疗方,这就是猴头菇炖猪肚。现代医学进一步证明,猴头菇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抑制胃痛的良药。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铁、磷、钙、胡萝卜素、碳水化合物、热量等,还含有十六种天然氨基酸,其中有七种是为人体所必需。我们在临床上用猴头菇片剂来治疗胃炎和溃疡,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尤其是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十分明显。
猴头菇含硫非常高。硫是对人体是不可缺的重要的营养元素。进入人体的硫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绝大部分最终成为无机硫酸盐、硫酸酯及中性硫进入血液循环,功效之一就是健脾益胃,增进食欲,增加胃黏膜屏障机能,对各种慢性胃炎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人参煨猪肚
猪肚1个,人参15克,干姜6克,葱白7根,糯米150克。将猪肚洗净,葱折去须切段,糯米洗净,一起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沙锅内加水,将猪肚放入锅内,先用武火烧沸,撇去汤面上的浮泡,改用文火煮至极烂熟。空腹温食。具有治疗胃虚寒症,胃脘冷痛,食欲不振,大便泻泄。送下,连服一周,共服二十一粒即愈。对男女老少各种胃病,特别是胃酸过多患者更有疗效。
【验方十二】 有一患者,肠胃老是不舒服,只要多吃一些,肠胃就不正常,少吃,又挨不住饿,却用老萝卜干治好他的病。 每餐煮饭时,切三四片(约一两左右)之陈年萝卜干,洗净蒸瘦肉,瘦肉约二两左右,放少许水,吃饭时吃,持之有恒,不但可强化肠胃,而且体力亦增加不少。
偏方
【偏方一】甘蔗汁、葡萄酒各一盅合服,早晚各1次,治疗慢性胃炎。
【偏方二】生姜200克,醋250毫升,密封浸泡,空腹服10毫升,主治慢性胃炎。
【偏方三】鲜萱草根30-60克,水煎服,主治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论其病因如何,均应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粘膜的药物,特别是NSAID,如阿斯匹林.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和辛辣食物,积极治疗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保持良好的心情状态。避免高脂肪食物,因为高脂肪食物、酒、糖类、巧克力会使括约肌放松,造成回流,所以如果你有胃灼热的症状,就应避免这些食物。同时细嚼慢咽助消化,细嚼慢咽对消化绝对有帮助,你应该彻底咀嚼食物,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用餐时避免有压力,可以使你的消化作用有一个好的开始。饮食有规律,注意饮食调理养护,有规律地定时定量进食,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切不可饥一顿饱一顿或不吃早餐,尤其应避免暴饮暴食。
❺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反复侵袭而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由于粘膜的再生改造,最后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
病因病机
西医认识
病因
一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免疫因素为主要因素。饮酒、饮食不节、精神因素、可致胃粘膜损伤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及胆汁反流等为其诱发因素。
病理
浅表性胃炎的炎症限于胃小凹和粘膜固有膜的表层,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及固有的膜细胞浸润,引起粘膜充血、水肿、渗出。多发于胃窦,有时有少量糜烂及出血,部分患者在胃窦有较多的糜烂灶,或伴疣壮凸起,称慢性糜烂性或疣状胃炎。
萎缩性胃炎,炎症深入粘膜固有膜,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使粘膜层变薄,粘膜皱襞平坦,甚或消失,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部分患者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使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由于该内容物有胆汁的返流,而引起胆汁返流性胃炎。
慢性胃炎多合并胆结石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认识
脾胃虚弱为其内在因素,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劳逸过度为其诱发因素。
饮食不节,积滞不化,郁遏气机;忧思恼怒,肝失疏泄,气滞胃腕;过度辛劳则耗耗伤气血,过度安逸则气机不舒。
脾胃素虚,加之以上诸因素致气机不畅,郁滞胃脘,升降失常是本病的基本病机。
症状 辨证
慢性胃炎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出现上腹饱胀不适、胃脘隐痛、嘈杂嗳气、厌食恶心等。一般胃体胃炎可见厌食、体重减轻,或伴贫血;胃窦胃炎或伴胆结石,尤其是胆汁返流较多者,可引起急性糜烂而出现明显疼痛、嘈杂、灼热等,严重时可出现小量上消化道出血,如呕血、黑便等。
慢性胃炎在中医书籍中多属胃痛、痞满、嗳气、嘈杂等范畴。
本人经多年探索,归纳出脾胃虚弱、睥虚积滞、胃气上逆、肝胃不和等证型,可合并肝胆火胜、肠腑湿热等。
中医治疗
以健睥消积、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主。
以枳实消痞丸为主加减
枳实消痞丸系金元时代明医李东垣所创,“治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开胃进食。”原方为丸剂,我经多年探索,用本方加减做汤或浓缩加工做丸散剂,治疗慢性胃炎,效果很好。
枳实 黄连 生姜 半夏
厚朴 人参 炙甘草
白术 茯苓 麦芽
用量、加减和煎服法:视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个体差异和辨证结果而定。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见胃痛、胃胀、痞满、嗳气、嘈杂、泛酸、恶心、食欲不佳等症状者均可用本方辨证加减治疗。
虚寒者,减黄连加砂仁、吴茱萸;肝胃不和者,合柴胡疏肝散;肝火犯胃者,合金铃子散加黄芩;胃气上逆明显者,加苏梗,肝胆火甚者,加柴胡、黄芩;肠腑湿热者,加木香;用量可按寒热虚实增减。
保健常识
(1)合理饮食,以防积滞伤及脾胃;(2)戒烟酒,忌过食辛辣,以避免对胃粘膜的反复刺激;(3)保持心情舒畅,以免情志刺激;(4)劳逸结合,以调和胃肠功能。
注意:请在中医执业医师指导下选择治疗。
❻ 胃痞病怎么治疗该如何预防
胃痞病是中医中的一个概念,它相当于一组症状而不是一个疾病。按照他的症状推论,他应该相当于西医中的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胃下垂产生的一些症状。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都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攻击因素超过防御因素而引发的炎症,胃内的攻击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胃酸、胃蛋白酶、酒精、药物、胆汁等。
萎缩性胃炎是否能够治愈较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病程和临床上的表现来进行判断。因为黏膜萎缩后会表现出胃酸分泌下降功能下降,在临床上很难治。现阶段临床的治疗方式一般是使用增强胃黏膜修复能力的药物,也可以选择使用中成药辅助治疗。首先,要少吃,多餐,少吃精细的米,面,肉类,多选择一些粗粮,如杂粮,肉糜粥,多吃粗纤维的蔬菜,新鲜水果,多饮水,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其次,避免进食寒凉,辛辣,刺激,油腻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功能。如果症状加重,配合针灸,推拿,火罐等方法调理治疗。
❼ 萎缩性胃炎吃什么药好
您好。传统的萎缩性胃炎都是以抗生素为基本的治疗方案的。但抗生素的治疗会对人体有很大的副作用。本文为您提供一些目前美国比较流行并有效的自然疗法。本文也为您介绍一些关于萎缩性胃炎的基本常识,让您能够对这种疾病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采摘并翻译于美国健康医疗网站Healthline.
什么原因导致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这种细菌感染最常发生在儿童期,如果不治疗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
直接接触受感染者的粪便,呕吐物或唾液可使幽门螺旋杆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食用受到细菌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也会导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还有一种萎缩性胃炎是当您的身体产生的抗体错误地攻击体内健康的胃细胞时,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就会发展。抗体是帮助身体识别和对抗感染的蛋白质。它们通常会攻击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然而,患有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的人的抗体会错误地向负责产生帮助消化的酸性汁液的胃细胞攻击。但这种疾病一般在亚裔人群很少,亚裔多患有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会造成那些并发症?
萎缩性胃炎的抗体也可能攻击一种称为内因子的物质。内因子是由胃细胞释放的蛋白质,有助于吸收维生素B-12。缺乏内因子可导致称为恶性贫血的疾病。在这种疾病中,B-12缺乏会使您的身体难以或不可能制造足够健康的红细胞。
萎缩性胃炎的症状有哪些?
1)有许多得萎缩性胃炎的病例都未被诊断,因为通常没有症状。 但是如果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常见症状包括:
肚子疼
恶心和呕吐
食欲不振
意想不到的体重降低
胃溃疡
缺铁性贫血(健康红细胞水平低)
2)萎缩性胃炎还可能导致B-12缺乏,可导致贫血症状,包括:
体弱
头晕
胸痛
心悸
耳鸣
3)长期B-12缺乏也会导致神经损伤,这可能导致:
肢体麻木和刺痛
走路时不稳定
精神错乱
萎缩性胃炎怎么治疗?
一旦萎缩性胃炎得到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都会改善。治疗通常侧重于使用抗生素消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抗生素的副作用就是也杀除了消化系统内的帮组消化益生菌,这就为你的消化系统带来更大的压力,严重影响到你的消化能力。因此目前许多自然医师会建议以下治疗方法:
1)清除幽门螺旋杆菌:使用药理营养的地中海乳香胶强胃胶囊。乳香胶是一种源于地中海一带的传统治疗胃病的天然补充剂,有治疗胃病的尽千年的历史,目前的临床医学也证明了它的有效性。您可以在京东的初蓝海外专营店找到。
预防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难以预防,但您可以通过良好的卫生习惯来降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 这包括在使用浴室之后立即洗手,准备或吃食物之前和之后一定洗手。 幼儿的父母或照顾孩子的长者在处理弄脏的尿布后应确保洗手。 教你的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避免细菌的传播。
但愿以上信息为您提供帮助。希望点赞或采纳以鼓励我们继续为您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多谢!
❽ 久痞是什么意思
痞满
痞满是由表邪内陷,饮食不节,痰湿阻滞,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成的以胸脘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压之不痛,视之无胀大之形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病证。本证按部位可划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即胃脘部,故心下痞又可称为胃痞。本节主要讨论胃痞。 胃痞是脾胃肠病证中较为常见的病证,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症状体征
1.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痞按之柔软,压之不痛,视之无胀大之形。
2.常伴有胸膈满闷,饮食减少,得食则胀,嗳气则舒等症。
3.发病和加重常与饮食、情志、起居、冷暖失调等诱因有关。
4.多为慢性起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治疗方法
疼痛可以选用金铃子散、良附丸、左金丸、芍药甘草汤、桂枝甘草汤、草豆蔻等;痞满可以选用木香、砂仁、枳实、厚朴、茯苓、丁香、白豆蔻;大抵辛香药物都具有促胃动力作用、促消化作用。反酸、烧心可以选用煅瓦愣子、乌贼骨、茯苓、瓜蒌、左金丸、芍药甘草汤、栀子甘草汤等;纳差可以选用丁香、木香、砂仁、生姜、二芽,以及三棱、莪术等。适当的对症治疗对于治本大有帮助。
胃痞的基本病机是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因此,其治疗原则是调理脾胃,理气消痞。实者分别施以泻热、消食、化痰、理气,虚者则重在补益脾胃。对于虚实并见之候,治疗宜攻补兼施,补消并用。治疗中应注意理气不可过用香燥,以免耗津伤液,对于虚证,尤当慎重。
饮食保健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预防护理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病理病因
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共司水谷的纳运和吸收,清升浊降,纳运如常,则胃气调畅。若因表邪内陷入里,饮食不节,痰湿阻滞,情志失调,或脾胃虚弱等各种原因导致脾胃损伤,升降失司,胃气壅塞,即可发生痞满。
1.表邪入里外邪侵袭肌表,治疗不得其法,滥施攻里泻下,脾胃受损,外邪乘虚内陷入里,结于胃脘,阻塞中焦气机,升降失司,胃气壅塞,遂成痞满。如《伤寒论》所云:“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人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2.食滞中阻或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粗硬,或偏嗜肥甘厚味,或嗜浓茶烈酒及辛辣过烫饮食,损伤脾胃,以致食谷不化,阻滞胃脘,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成痞满。如《类证治裁?痞满》云:“饮食寒凉,伤胃致痞者,温中化滞。”
3.痰湿阻滞脾胃失健,水湿不化,酿生痰浊,痰气交阻于胃脘,则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成痞满。如《兰室秘藏?中满腹胀》曰:“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
4.情志失调多思则气结,暴怒则气逆,悲忧则气郁,惊恐则气乱等等,造成气机逆乱,升降失职,形成痞满。其中尤以肝郁气滞,横犯脾胃,致胃气阻滞而成之痞满为多见。即如《景岳全书?痞满》所谓:“怒气暴伤,肝气未平而痞。”
5.脾胃虚弱素体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或饥饱不匀,饮食不节,或久病损及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调,胃气壅塞,而生痞满。此正如《兰室秘藏?中满腹胀》所论述的因虚生痞满:“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胀满,或脏寒生满病。”
胃痞的病机有虚实之分,实即实邪内阻,包括外邪人里,饮食停滞,痰湿阻滞,肝郁气滞等;虚即中虚不运,责之脾胃虚弱。实邪之所以内阻,多与中虚不运,升降无力有关;反之,中焦转运无力,最易招致实邪的侵扰,两者常常互为因果。如脾胃虚弱,健运失司,既可停湿生饮,又可食滞内停;而实邪内阻,又会进一步损伤脾胃,终至虚实并见。另外,各种病邪之间,各种病机之间,亦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形成虚实互见,寒热错杂的病理变化,为痞证的病机特点。总之,胃痞的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密切关系。基本病机为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
疾病诊断
1.胃痛
胃痛与胃痞的病位皆在胃脘部,且胃痛常兼胀满,胃痞时有隐痛,应加以鉴别。胃痛以疼痛为主,胃痞以痞塞满闷为主;胃痛者胃脘部可有压痛,胃痞者则无压痛。
2.鼓胀
鼓胀与胃痞同为腹部病证,且均有胀满之苦,鼓胀早期易与胃痞混淆。鼓胀腹部胀大膨隆,胀大之形外现;胃痞则自觉满闷痞塞,外无胀大之形。鼓胀按之腹皮急;胃痞胃脘部按之柔软。鼓胀有胁痛、黄疽、积聚等疾病病史;胃痞可有胃痛、嘈杂、吞酸等胃病病史。B型超声波和纤维胃镜等检查,有助于二病证的鉴别。
3.胸痹
心痛胸痹心痛可有脘腹满闷不舒,胃痞常伴有胸膈满闷,但二者有病在心胸和病在胃脘之不同,应予区别。胸痹心痛属胸阳痹阻,心脉瘀阻,心脉失养为患,以胸痛,胸闷,短气为主症,伴有心悸、脉结代等症状;胃痞系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所致,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多伴饮食减少,得食则胀,嗳气则舒等症状。心电图和纤维胃镜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检查方法
纤维胃镜检查、上消化道X线检查、胃液分析等的异常,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并发症
病程迁延,并可渐渐发展为胃痛、胃癌等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