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立法
A. 奥巴马的医改具体是怎么样的对美国社会有何利弊
奥巴马政府医改的主要内容
(一)奥巴马的政策主张
奥巴马主张,对于那些已有保险并且感到满意的民众,这部分人的保险不必作任何改动;而是为那些对现有的制度不满意或者没有保险的人提供帮助。同时,奥巴马还极力主张加强由雇主来承担的医疗保健计划。
在医保覆盖方面,奥巴马明确提出要确保所有美国公民都能获得适当的医保覆盖,让医疗保健成为每个美国人都负担得起、享受得到的服务,但保留患者的选择权;并且要建立一项全美健康保险交换制度和一项新的公共卫生计划,提供一定程度的私人保险,比如没有提供医疗保险的小型公司员工,未受雇佣的个人可以通过美国联邦政府的这一制度获得保费合理的医疗保险。政府设立一个医疗保险计划市场,各个家庭可以在私人计划或是美国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等政府新推出的计划中选择。
在医疗保险的可及性与公平性方面,奥巴马主张向低收入家庭提供补贴用于保险成本,向重病患者提供补贴帮助投保。家长必须为孩子投保,大公司必须提供保险,或是成立基金用于支付保险费。消除癌症患者和癌症幸存者之间的医疗保险差异,确保所有的人能够公平地购买到合理保费的私人保险。在医疗保健方面,奥巴马主张通过扩大贷款还款资助力度,提供适当的赔偿,保证培训课程开展,加强医疗保健工作队伍,加强基础建设以改善工作环境。奥巴马还承诺5年内支持癌症研究的预算将翻倍,有必要扭转近年来对该领域资助的停滞状态。
(二)医疗改革的目标
2009年9月9日,奥巴马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讲话,阐述其医疗保健政策改革计划,呼吁推动这项改革措施,以拯救已经陷入危机多年的美国医保体系。奥巴马宣布,他的医疗改革计划要达到3个目标:一是给已有保险的人提供更多安全保障, 病人自费的额度将受到限制,这将通过对保险公司的严格立法实现。因为在新的改革方案下,保险公司因为投保人有既往病史而拒绝赔付,或因投保人生病而取消其保险计划或限制他们的保险范围均是违法行为。二是给没有保险的人提供在他们经济支付能力范围内的选择,新的医保计划要求每个人都有保险,这是权利,也是责任。如果个人和小企业负担不起现有的最低价格保险,政府将按照所需数额提供税收抵免。三是缓解医疗保健体系给美国家庭、企业和政府带来的开支增长。
(三)医改资金来源
2009年6月,奥巴马宣布了一项进一步投资3130亿美元的计划,以推动美国的医疗改革。这笔资金来自于削减现行的联邦针对老人和贫困人口的医疗照顾计划开支,而遭受这一变革冲击最大的是美国医院。而在此之前,还曾在递交给国会的财政预算中制定了总额为6350亿美元的医疗改革计划。这笔从联邦医保系统中削减出来的资金将用于老年人和穷人的医疗保健。
医疗改革实施后,在第一个十年内预计耗资9000亿美元,主要通过减少现有医疗保健体系资金浪费或滥用来筹集,其他费用则来自医药和保险公司的税收,不会增加纳税人的经济负担。
(四)政府在医疗服务市场的作用
奥巴马政府医保改革的焦点是要建立由政府主导的公共保险公司,奥巴马认为这是引进竞争、降低医保费用的关键。提供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共保险公司,主要是为了防止私营保险公司的滥权行为,其服务对象只针对那些没有保险的人。
(五)舆论评价
奥巴马虽然承诺扩大医疗覆盖面,改善医疗服务。但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经济和医疗政策高级学者亨利.埃龙认为:虽然奥巴马政府的医疗改革目标明确,但也是困难重重。当前美国健康保健体系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人还没有健康保险, 以及在这方面花费太多。以目前的情况看,这两大问题的解决很难取得进展。
利弊:
奥巴马医改对美国人生活的影响和改变是比较大的,从医改当中受益最大的显然是之前没有医疗保险的3200万美国民众。在医改过后,从2014年开始美国要求所有人都购买医保,如果不购买医保就会遭到罚款,弱势群体还能够得到政府的补贴。根据医保法案规定,年收入在88000美元之下的四口之家都能够得到政府的补贴,补贴的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
同时政府还会成立医疗保险费管理局这样一个机构来监管保险公司的行为,他们可以否决保险公司的不合理保险条款,让保险公司不得拒保和任意提高保费等。
政府也会牵头建立50个保费交易市场,实现保费透明化,民众可以在这样的“大集市”上自由选择自己的保险计划,政府还将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各州和部分企业提供补贴。最直接的影响是,最早到2011年美国的老年人都能享受保费优惠计划。所以改革后对美国人生活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B. 新医疗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现实意义
新医疗改革基本内容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实现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制度创新,就是把过去福利型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改为社会化管理的医疗保障制度。机制转换,就是要建立新型的医疗保险费用筹措机制、支出制约机制和医疗保险基金监督机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合理负担的共同缴费机制;二是建立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制度;三是建立经帐分开、范围明确的支付机制;四是建立有效制约的医疗服务管理机制;五是建立统一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制;六是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
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立足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坚持公平效率统一,实行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与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
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四大体系: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五大重点: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医疗体制改革的意义
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思路反映了我国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但是当前医改基本不成功的现状并非是立法缺失导致的。此前偏重于“市场化”的医疗体制改革忽视了“疾病”的基本特性,但法律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更加明确了医疗机构从事药品经营时的义务,“三级十等”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确立了不同层次医疗机构的行为规则及管理标准与目标等等。然而,这些法律与政策的先后出台并没有防止和控制医疗行为失范、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等等引起社会公众强烈不满情形的产生和发展。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可以说与淡化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的价值取向有关。
总之,在当前,政府和社会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在反思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医疗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定位等问题。
完毕
C. 奥巴马医改计划的具体内容
奥巴马医改的主要内容 一、保证选择性。每个美国人都能选择自己的医疗保险计划和医生;二、控制成本。减少只增加成本不改善医疗作用的无效行为。三、保护家庭财政健康。必须减少医疗保险费用和其他医疗支出,保证人们在患重病时不会破产。四、在预防疾病和保健方面增加投入。五、医疗保险的可流动性。人们的医疗保险不能再锁定在一个就业岗位上。六、全民普遍原则。每个美国人都应享受医疗保险。七、改善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由于医改涉及的头绪过多,许多公众对于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也模糊不清,公众对于医疗改革立法的细节问题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奥巴马随后又把其医改政策提炼为三个原则:削减成本、保证质量和公立保险选项。 奥巴马说三种人应该支持我的医改: 第一,对于已有保险的人,医改将提供更稳定、更多的医疗保障。我的医改不仅仅是为那些没有保险的人。首先针对的是你们这些有保险的人,因为现在你拥有的保险不稳定,随时有可能被保险公司拒付,我的改革要求这种现象不再发生,基本上我要推行的是社区定价,在一个社区内保费一个价。同时要取消预防性地服务的额外收费,同时限制保险公司管理费用的比例等措施来保证已经有的医疗保险能够更有财务可持续性。 第二,针对没有保险的那15%的人群,我给你提供一定质量的,价格便宜让你付得起的医疗保险。奥巴马医改最大创新是创造一个新的保险市场交易所,就像我们的股票交易所一样的,让所有的保险计划在一种非常透明、公开的交易所里面进行买卖,让消费者可以货比三家,提供什么样的补偿,要什么样的价格,各个保险公司公开亮相,供消费者选择。现在引起很大争议的是应不应该有政府计划在里面,这一点与中国恰恰相反,现在中国医改辩论的是允不允许商业医疗保险在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里面有一席之地。共和党人说不行,因为这样的话肯定用纳税人的钱搞补贴,从而使得很多保险公司破产。奥巴马解释说我只不过是提供一个安全网,如果你商业保险公司的价格仍然很高,我可以保证那些没有保险的人有一个选择。最后他做出一个让步,说政府要有限制地参加,就是不随便用纳税人的钱来办这个机构,同时政府也跟付费方进行协商。 第三,对于所有人,无论是有保险的,还是没有保险的,我都要有效控制费用。奥巴马说,美国最大的症结在于其医疗系统里面,像华尔街的金融市场一样,泡沫太多,我要挤出来。但政府并不来决定哪些是浪费,哪些是低效的,政府也不来直接地检查,而是让专家来检查,看看在现在提供医疗服务这些环节里面哪些是可以省的,哪些是可以完全去掉的,这样节约出来的钱就足够大家用了。 我们知道医患冲突的解决在一个法律社会里面成本是非常高的,医疗诉讼造成的赔款给医疗从业者造成的经济压力是非常大的。举一个例子,美国的妇产科医生和脑科医生,个人人均支付每年投保费20万美金,这些医生和医院怕病人来告状,经常不必要地用药,不必要的检查都做,就是搞所谓的“防卫医学”,为了今后你不再找我的茬,这种双成本的增加也是美国医疗费用上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奥巴马也要改革医疗事故诉讼制度,它主要的目的是对于医疗赔偿限额限时,不仅是对赔款限额,对于代理律师费也限额。 这就是奥巴马三项主要计划:对于有保险的人提供更加稳定,质量更有保障的保险;对于没有保险的人通过交易所提供物美价廉的保障;同时要加强对美国医疗费用的控制和效率的提高。但坦率地说,现在很难断定奥巴马医改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虽然包括电子病历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可以提高医疗系统的效率、减少浪费,但与此同时,为更多的人提供保险覆盖又势必刺激医疗需求上涨,从而增加医疗的总支出。这也是奥巴马医改引起巨大争议的重要原因。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与健康促进法具体实施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于2020年6月1日起施行。
卫健法分别从医疗机构配置、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下沉、医疗卫生人才建设、边远贫困地区保障等四个方面对促进基层医疗卫生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力推“强基层”的基本政策,回应了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立法目的。整个法律的着力点或亮点,一是保基本,二是强基层,三是促健康,四是促改革。卫健法明确规定医疗卫生事业应当坚持公益性原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由国家免费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坚持以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政府举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在基本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主导作用,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卫健法继续重申“鼓励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明确规定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科研教学、等级评审、特定医疗技术准入、医疗卫生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同等的权利。
基本医疗与健康促进法意义?
我国卫生与健康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问世!专家认为,这部法律充分体现“大卫生、大健康”和“保基本、强基层、促健康”理念,及时出台有利于巩固医改成果、发展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提升公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对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表明了国家坚持以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在保持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独立性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发展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基本态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一百一十条本法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
E. 美国医疗保险改革的介绍
亦即Health Insurance Reform,或称为美国医疗保健体系改革(Health Care Reform in the United States)。1912年,美国第26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谋求连任的竞选中提出了建立全民医保体系的构想,成为该议题首次露面。2010年3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签署了医疗保险改革法案,是奥巴马执政以来最重要的立法成果之一,被称为美国社会保障体系45年来最大变革,将对个人、企业和政府产生深远影响。然而同时该法案也是奥巴马执政以来最有争议的一项,自签署生效以来,医改法案面临的法律诉讼接连不断。美国民众在医改问题上也存在严重分歧,《纽约时报》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2012年3月26日公布的民调显示,47%的人支持医改,36%的人反对医改。
F. 奥巴马政府为推行医改做出了哪些举措
奥巴马政府推行医改计划 (要英文版的,在线翻译啊~~~)
对于沉疴已久的美国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呼声一向很高。从罗斯福到杜鲁门,从约翰逊到克林顿,美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推行全民健保的运动,但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失败。
而于今年宣誓就职的奥巴马总统又一次向这一体制发起了进攻。
根据奥巴马政府的健康美国计划,其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二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1、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
第一,扩大Medicaid和SCHIP计划,把更多的穷人纳入医疗保障的安全网。
1月14日,在“提前入主”白宫的奥巴马的推动下,美国众院已经以289票对139票通过扩大州儿童健保计划(SCHIP),为实现总统当选人奥巴马的全民健保承诺跨出第一步。然而,该法案4月能否通过参议院审议尚存悬念。
第二,要求大中型企业必须给职工购买医疗保险,或者给职工补助让他们自己在市场上购买医疗保险,对不愿意向雇员提供健康保险的大中型企业课税。
第三,政府对小企业为职工提供医疗保险给予补助。在这一计划下,小企业为其员工参保费用的50%将以退税的形式返还,为实现退税,小企业就必须为所有雇员提供有质量的医疗计划并把员工保费提高到一个显著比例。
第四、由政府出面提供一套医疗保险计划,实现全国保险交换,允许民众可以从国有和私有公司中自由转换或购买保险,从而帮助没有医保或想换医疗保险的个人购买新的负担得起的医疗保险。
第五、加强对保险业的监管,不允许他们因为健康因素而拒绝客户,也禁止把保费和相关的年龄以及健康状况挂钩。
2、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第一、推广标准化的电子医疗信息系统,包括电子健康记录,并扩大比较研究,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在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医疗保健成本。
第二、确保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尽可能好的医疗服务,包括预防和慢性病管理服务;
第三、改革市场结构以促进竞争。奥巴马政府认为,美国家庭支付飙升的保费时医药和保险业却收益颇丰,这些公司通过当前不合理的现状得到他们大部分的收益,这是改革的最大障碍。为此,新计划呼吁通过增加保险和医药市场竞争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四、联邦为雇主提供再保险,降低灾难性疾病医疗费用。灾难性医疗花费占了私人保险较高比例的费用,对于小企业来说,一个雇员的灾难性医疗花费就会造成无法负担其他职员的保险,为此,当灾难性医疗费用达到一定标准时,由政府提供一部分补助,但雇主要保证这些补助用在降低员工保费上。
四、钱从哪来
奥巴马的医疗改革计划大大强化了政府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责任。然而,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如此大范围的改革,钱从哪里来呢?
根据有关人士的估计,奥巴马的医改计划至少需要一万亿美元以上。 勒维医疗集团副主席甚至认为,大约1.5至1.7万亿美元的资金才能够覆盖所有美国公民。
奥巴马2010财年预算于2009年2月26日出炉,这并非最终敲定的政策,4月份还将向国会递交一份多卷宗的请求,随后国会开始审议。
在其预算报告中,其中堪称大手笔的开支项目就是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内容,奥巴马要求国会同意建立一笔高达6340亿美元的医保储备基金,作为未来10年改革医保体系的首期资金。至于这笔钱要从哪里来,主要有两个途径----开源、节流。
1、开源
奥巴马医改准备金的一半将来自于税收的增加。
奥巴马在预算案中要求国会提高富裕人群的所得税,将这部分政府收入用于医疗保健领域改革,确保更多低收入人群享受到相关服务。增税措施将针对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上的个人或夫妇,从2011年开始实施。此外2011年还将终止布什总统针对富裕群体的减税计划。
另外,奥巴马还打算对企业实行“排污超标购买制”,即企业如果污染物排放超出限制标准,则必须向政府购买超标排污许可。这笔政府收入也将被用于改善低收入人群的医疗保健状况。
预计通过增税,联邦政府收入将在未来十年内增加约2万亿美元,其中3178亿美元将构成奥巴马在预算中提出的用于改革医疗保障体系的准备金的一半。
除了增税以外,该计划还通过其他方式将目标对准了高收入家庭,例如较富裕阶层的医疗保险受益人参加处方药计划时必须缴纳更高的保费。
此外,奥巴马政府计划于4月1日起提高香烟特许权税,将每包4.35美元香烟的特许权税从现在的39美分上调至1.01美元,所得收入将用于资助SCHIP计划。
2、节流
医疗改革的另一部分资金将来自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产生的结余。
一些可能的思路:
(1)允许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从其他国家以更低价格购买安全和有效药物。
美国医疗费用中增长第二快的是处方药。奥巴马政府认为,医药公司在以极端高价敲诈国内消费者。这些公司出售与加拿大和欧洲相同的药品时向美国人多加了67%的价格。奥巴马政府将允许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从其他发达国家进口低价且安全的药品。此前,布什政府以安全为由反对这种做法。
(2)医疗IT和电子病历。
奥巴马政府认为,由于较高的成本和专业技能的缺乏,美国医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落后了。他们希望通过提供津贴,贷款以及奖金鼓励医生使用新的信息技术。
兰得公司在2005年一篇题为《关于医疗信息技术节约与花费的推断证据》的报告中指出,如果大部分医院和医生办公室采用医疗IT和电子病历,这项投资每年将为美国节省770亿美元的医疗花费。
事实上,这项计划的目标和布什总统开始于2004年的医疗IT计划很相似。那项计划旨在创造一个能够在2014年前使大多数美国人拥有电子医疗病历的系统。不过,奥巴马在竞选中所承诺的对医疗IT的投资远远多于布什政府。
根据奥巴马的预算报告,通过采取从其他国家购买廉价药物及医疗记录电子化等措施,美国全国医疗保健成本将在2010年减少180亿美元,在2011年减少1620亿美元,直至2019年可以节省出6338亿美元,足以支付开展医疗改革的开支。
(3)缩减对参与联邦医疗保险中优先提供机构计划的民间医疗保险业者的补助。
据美国政府估算,民间加盟联邦医疗保险优先提供机构的医保业者所获补助,较一般联邦医保机构高出14%以上。这些保险公司为美国4400万Medicare受益者中的1千万提供广泛的保险。调整这项过度补助措施后,预估未来十年将可为美国当局省下1770亿美元的支出。
(4)修改Medicare处方药计划。
Medicare新处方药计划是为了向其收益人提供处方药的补贴而于200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一项联邦计划,该计划禁止联邦政府在药品价格上与制药公司进行谈判来降低处方药价格。
白宫监督与政府改革委员会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Medicare为同一处方药支付的费用比Medicaid平均高30%。在2006年和2007年,Medicare处方药计划分别花费美国政府470亿美元和490亿美元,预计未来10年,该项目将会花费9000亿美元。
奥巴马政府有意废除这一禁令,允许联邦政府在药品价格上与制药公司直接谈判,并用节省下来的预计达300亿美元左右的资金投入到改善医疗保险和医疗质量上。
(5)使医院为所有住院和非住院患者打包支付费用。
在这一计划下,医院将收到“打包支付”,不仅涵盖其自身提供的服务,还包括了病人离开医院后一个月内所需要提供的护理以及家庭保健。奥巴马总统同时建议削减Medicare向那些病人出院30天内又重新住院比例较高的医院的支付。这种重新住院往往意味着医院治疗不利或没有提供合适的治疗。如果使医院能够行动起来,白宫说这一计划将在10年内节省260亿美元。
(6)改革医疗保险付费方式。
美国的医疗体系是建立在服务支付的基础上的,在这一体系中,医生和医院根据他们提供的服务数量来从保险公司那里得到支付,而不是根据治疗的质量。医疗改革争论中任何一方的政策专家都认为这一体系是浪费的,低效的。他们认为,如果奥巴马能够改革Medicare和其他一些政府医疗项目的支付方式,就会对整个体系产生影响。
根据达特莫斯研究人员所做的一项调查,美国国内各地区在Medicare的花费差距很大。例如像迈阿密和达拉斯等城市其支出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旧金山以及匹兹堡等城市。根据这项调查,迈阿密的医疗费用上涨速度最快,从1992到2006年间平均每年增速为5%,而相比较旧金山只有2.4%。2006年迈阿密平均每个受益人的花费是16000美元,而旧金山只有它的一半左右。有关人士认为,费用支出增速在地区之间的这种差异暗示了医生通过更多的检查和将病人收治住院来推升医疗费用,而其诱因则是当前的支付方式。
奥巴马政府已经对于通过支付方式的改变来减少成本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麻省医学协会正与马萨诸塞州议会代表团和美国医学协会联合以开发出有效的国家医疗改革的举措。
(7)削减Medicaid的成本
奥巴马希望制药商能够在Medicaid方面提供更大的折扣。制药商目前对一些指定品牌的产品必须提供至少相当于平均制造成本的15.1%的折扣,奥巴马希望将这一折扣提高到至少22%。但是制药公司在以前就已经激烈地反对过这种提案。
五、面临的挑战
1、经济危机
按照奥巴马所描述的目标,为全美公众建立一个所有人可以支付的、可以得到良好服务的医疗保健体系,需要非常强大的政府财政支持,但现在的美国政府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财政赤字(当前年度的财政赤字预期达到1.75万亿美元,占美国GDP超12%,是二战以来财政赤字与经济总量的最高比例),能否支撑这一改革尚存疑问。
共和党把整个预算案称为是“就业杀手”,认为奥巴马政府试图于经济艰难之时点燃阶级战事、敲诈富人并施重负于企业。就连奥巴马所属民主党内部和曾支持新经济刺激计划或持观望态度的自由派及中间派选民也骤现裂痕。
2、相关利益团体的阻力
根据奥巴马政府的预算报告,一部分医改资金来自于削减联邦政府向医院、保险公司和制药公司的支付。因其牵涉到各方的利益,预计会引发较大的争议。而且这些利益团体全是强大的游说集团。
虽然到目前为止,大的医药、保险公司都对奥巴马政府的医保改革计划表示了支持。然而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利益受到很大的影响,便会反戈一击。克林顿时期的医改计划最后就是因为富有的健康保险公司和商业组织组成的强大利益团体反对而失败,富有的医生和医院在各个州的立法会议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
3、党派的阻力
数十年来,改革医保体系一直是民主与共和两党歧见最深的议题之一。尽管两党的目标都是要为美国人民提供可及的、高质量的、能够承受得起的医疗保险,同时抑制美国医疗费用的急剧上涨,但对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则是泾渭分明。
共和党一直强调医疗保险应以自由市场为基础,赋予民众更多的选择权,反对政府大包大揽。应该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改革计划而非以政府为中心的医疗改革计划。
而民主党则强调发挥政府的作用。根据奥巴马的计划,将使政府权力空前扩张。以奥巴马所预想的全国保险交换为例,出于经济考虑,最终的结果将是人们“自愿”退出私营公司提供的医疗保险,导致政府成为最大的(甚至可能是唯一的)医疗保险提供者。
由于重重的阻力,即便是奥巴马最乐观的支持者也觉得其医疗改革计划在参议院的顺利“闯关”不是那么容易。而分析人士则断言,改革这一庞大的产业,不可能仅仅通过一个法案就能完成,也不只需要一个总统任期。
G. 医改方案的总体目标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大体系相辅相成,配套建设,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并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确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明确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增加服务内容,细化服务和考核标准。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央规定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优化人员和设备配置,探索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形式。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建设。
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医疗卫生机构及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加强健康、医药卫生知识的传播,促进公众合理营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将农村环境卫生与环境污染治理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推动卫生城市和文明村镇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卫生环境。
加强卫生监督服务。大力促进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和农民工卫生工作。 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分工明确、防治结合、技术适宜、运转有序,包括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各类医院在内的医疗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以住院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村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乡村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有条件的农村可以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加快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健全各类医院的功能和职责。优化医院布局和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有条件的大医院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可以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
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城市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带动社区卫生健康持续发展。同时,采取改善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整合城市卫生资源,充分利用城市现有一、二级医院及国有企事业所属医疗机构等基层医疗资源,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充分发挥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联合攻关,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扶持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发达地区要加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城市大医院要与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国家、单位、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实现社会互助共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缩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覆盖就业人口,重点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及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到2009年全面推开,重视解决老人和儿童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水平,适当增加农民缴费,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困难人群参保及其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提供补助,筑牢医疗保障底线。有条件的地区要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系。
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鼓励和引导各类公益性组织发展社会慈善医疗救助。
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签订劳动合同并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要按照国家规定明确用人单位缴费责任,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他农民工根据实际情况,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务工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积极做好农民工医保关系接续、异地就医和费用结算服务等政策衔接。
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方便群众,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继续探索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经办管理的方式。 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产业、提高药品生产流通企业集中度、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强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建设规范化、集约化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执业药师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我国基本药物品种和数量。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体系,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在合理确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的基础上统一制定零售价,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用药。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制订基本药物使用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完善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严格市场准入,严格药品注册审批,大力规范和整顿生产流通秩序,推动医药产业优化升级和技术进步,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建立覆盖面广、体系健全、便民惠农的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支持用量小的特殊用药、急救用药生产。完善药品储备制度。规范药品采购,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药品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完善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的原则,合理确定不同层级政府之间、政府与医药卫生机构之间的职责范围,形成职能明确、定位清晰、综合协调、权责统一的管理体制。
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中央、省级可以设置少量承担医学科研、教学功能的医学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承担全国或区域性疑难病症诊治的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县(市、区)主要负责举办县级医院、乡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机构;其余公立医院由设区的市负责举办。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组织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科学制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卫生机构和各级医院建设和设备配置标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调整优化结构和布局,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医疗机构要逐步进行整合,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配置,鼓励共建共享,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新增卫生资源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卫生等薄弱环节。加强区域卫生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的衔接。建立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监督评价机制。
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卫生行政部门主要承担卫生发展规划、资格准入、规范标准、服务监管等行业管理职能,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
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中央统一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和政策,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创造条件逐步提高统筹层次。有效整合基本医疗保险经办资源,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行政管理的统一。 以维护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质为核心,逐步建立规范、科学、高效、有序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公共卫生机构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按照承担的职责任务,由政府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工资水平和经费标准,明确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人员准入,加强绩效考核,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界定服务功能,明确规定使用适宜技术、适宜人才、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为广大群众提供低成本服务,维护公益性质。要严格核定人员编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和激励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明确收支范围和标准,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并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的总额预付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严格收支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改革药品加成政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长效机制。
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探索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地方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健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运行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医疗保险经办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并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明显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
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卫生投入责任。地方政府承担主要责任,中央政府主要对国家免疫规划、跨地区的重大传染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以及有关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给予补助。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
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完善政府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对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地都可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
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逐步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贴政策性亏损等,对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形成规范合理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机制。对中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妇幼保健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
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相关经办机构正常经费。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抓紧制订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社会办医疗机构包括外资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完善公平公正的行业管理政策。鼓励社会资金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国家制定公立医院改制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制的试点,适度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比重,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依法加强对社会办医的监管。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医疗机构,或向医疗救助、医疗机构等慈善捐赠。 完善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客观反映市场供求情况和生产服务成本变化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及项目、定价原则及方法;省或市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劳动保障部门核定基本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扣除财政补助的服务成本制定,体现医疗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的服务,实行分级定价。规范公立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研究探索按病种等收费方式改革。建立医用检查治疗设备仪器价格监测、服务成本监审和服务价格定期调整制度。
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合理调整政府定价范围,改进药品定价方法,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上市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对仿制药品实行后上市价格从低定价制度,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行在药品外包装上标示价格制度。严格控制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收取药事服务费等试点,引导医院合理用药。加强医用耗材及植(介)入类医疗器械流通和使用环节价格的控制和管理。健全医药价格监测体系,规范企业自主定价行为。
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 完善监管网络,强化监管职责,创新监管手段,提高依法监管能力,逐步建立政府为主体、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体制。
强化医疗卫生监管。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快制定统一的疾病诊疗规范,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准入和运行监管。加强对生活饮用水、职业卫生、食品安全等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
完善医疗保障监管。加强对医疗保险经办、基金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医疗保险基金有效使用和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加强商业健康保险监管,促进规范发展。
加强药品监管。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完善体系建设,严格药品生产、流通、价格、广告和使用的监管。落实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加强对高风险品种生产的监管。严格实施药品经营管理规范,探索建立药品经营许可分类、分级的管理模式,加大重点品种的监督抽验力度。加强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监管,有效抑制虚高定价。规范药品临床使用,发挥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与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个人对政府部门、医药机构和相关体系的运行绩效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立足卫生事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健康,逐步建立层次完整、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可持续的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
推进医药科技进步。把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以防病治病为中心,努力攻克医药科技难关,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技术保障。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协调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深化医药卫生科技体制和机构改革,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加快实施医药科技重大专项,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在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的突破。针对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加强医学科研,开发生产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器械。广泛开展国际卫生科技合作交流。大力推广适宜技术,全面推进医药卫生科技进步。
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订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鼓励参加学历教育,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尽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加强高层次科研、医疗、卫生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逐步规范医院管理者的任职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
调整高等医学教育结构和规模。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完善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医学教育,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加大医学教育投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等医学本专科教育,采取定向免费培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农村培养实用的卫生人才,造就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合格医生。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精神。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良好风气,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
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合)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
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加强对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关键环节的监控。 进一步加强医药卫生立法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比较完整的卫生法律制度。
完善卫生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立法工作,明确政府、社会和居民在促进健康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健全卫生标准体系,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与协调。加快中医药立法工作。
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切实提高各级政府运用法律手段发展和管理医药卫生事业的能力。加强医药卫生普法工作,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法制环境。着力抓好五方面重点工作,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立足当前,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入手,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的宣传,总结推广好的试点经验,使这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改革深入人心,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H. 医改的本质是什么
终于在各方权力的“博弈”之下,新医改方案已经“理清”。
今天,当我看完“理清”后的新医改方案,我明白了它的本质,也就知道它的未来。
也许你正在幻想着未来“看病容易,看病不贵”,幻想着“公益性医疗”的社会主义成果。但我相信你看完我给你的推演的未来,你就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1、把医药和医院分离
新医改要切断“以药养医”,所以把药分离出来,建立“医药集团”,这是一家类似“中石油”那样的“垄断性”医药国企。
一开始可能这一家医药集团是按照和坚持便宜的“医药目录”进行亏损经营的,但这不是它的目的。
看看“垄断性”“中石油”所作所为,你会享受便宜的药吗?
2、放开医生独立行医
医生要独立行医首先需要上岗证,因此在“管办分离”的宗旨之下,未来卫生局之下将会产生无数的“第三产” -- 各种“考证”的服务培训机构和众多的考证书籍,你还没有行医就要先被他们的“产业化”赚走了无数的“证书”费用。
3、每个地方一家“公益性”的医疗中心。
这一家“公益性”的医疗中心需要依靠“财政投入”才能运转,可是“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医疗中心只能自己想办法,否则自生自灭。
所以,这一个“公益性”的医疗中心就会和众多合法独立行医的医生“合作”,把“财源”介绍出去给私人医生,这是一家“公益性”的医疗中心,保证“人人都可以享有公益性医疗”,但是它将会永远“治不好病”,而私人的医生就会形成“医疗产业”竞争格局。
4、一种极其畸形的香港医疗模式浮出水面
看完“理清”后的新医改方案和前面3点,你大概已经明白这是“搞活市场”方式的“香港医疗模式”。
一点不奇怪,中国几乎所有的“改革”其实都是“香港模式”,一种“产业空心化”的极端模式。
“香港医疗模式”在香港是政府负责免费医疗的公立医院,再加上收费的私立医院,医生需要“执照”,我们称之为“证书”,医生不隶属于任何医院,天天在各家医院“走穴”行医。
你再看看前面三点和“理清”后的新医改方案,是不是打算建成这种模式。
但是,在香港它的公民看病是不花钱的,只有特殊需求的人才需要花钱上私立医院。而中国的这个新医改模式,将会是建立起一个“医疗市场”,公益性医疗中心就会“永远看不好病”,只有这样它的人员工资才会很低,医生需要出去独立行医才能养活自己,只有这样政府的财政支出才会得到有效的“减负”。
这样的结果就是“医疗市场”极其“繁荣”,拥有权力的和拥有技术的“医务人员”出来“创业”,然后逐步演变成“掏空”现有公立医院的资源,直到某一天在这些原有的公立医院边上完全建起了同样水平的私人医院为止。
更有甚者,直接就在原来的公立医院上完成MBO变身成为私人医院。
5、完成“掏空”后的“垄断性”特权登场
一旦完成从公立医院的“改革”变成自由市场似的“医疗市场”之后,权力完成“去公有化”的第一步骤。
紧跟着的是权力需要完成“垄断化”的第二步骤。这个过程就会是“加强立法”“规范化医疗市场”,然后各种限制性规则纷纷登场,个体行医的“医疗市场”开始 “规范化”,类似“出租车公司”那样的“管理性医院”开始形成,“坚决取缔”各种“不规范行医”,而这种收“份钱”的“无本生利”的“管理性医院”开始变成权力的私人产业。
同时,已经“过时”的便宜的“医药目录”已经严重制约垄断性“医药集团”的利润,所以按“市场需要”及时上调医药价格就是必须的盈利手段,这是类似发改委及时上调油价那样的“宏观调控”,从而保证中石油是“亚洲最赚钱”公司,这是有力的保障。春运过年及时上调火车票价格也是同样道理的事情。
最后的最后,国家公布:“经过改革,现在中国的医疗产业首次突破xxx万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市场”!中国的“医药集团”取代成为中石油成为“亚洲最赚钱公司”!
你还指望你能“看病”吗?
换一个角度,如果你是医院或者卫生部门的“领导”,你“大展宏图”的历史性时刻已经到来!
I. 医疗体制改革立法的意义
自从医疗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被公布之后,人们开始了深入的反思。有观点认为,目前医院面临生存和尽责的两难困境,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一部法律对此作出规范和界定,因此建议,要尽快制定统一的《卫生法》,从法律上解决当前医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思路反映了我国持续推进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人们已经有了对法律更多的信赖,并因此对法律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很好的事情。然而,具体到医疗体制改革,特别是基本不成功的现状,尽快出台一部《卫生法》这样的法律就能解决问题吗?笔者认为,在当前情况下,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并不能急于立法。
首先,当前医改基本不成功的现状并非是立法缺失导致的。应当说,在此前的医疗体制改革中,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比如:执业医师法规范了医疗从业者的资质和责任,修订后的药品管理法更加明确了医疗机构从事药品经营时的义务,“三级十等”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确立了不同层次医疗机构的行为规则及管理标准与目标等等。然而,这些法律与政策的先后出台并没有防止和控制医疗行为失范、药价虚高、看病难、看病贵等等引起社会公众强烈不满情形的产生和发展。所有这些问题的产生,可以说与淡化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的价值取向有关。
其次,此前偏重于“市场化”的医疗体制改革忽视了“疾病”的基本特性,但法律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怎能无病,也就是说,疾病的产生一般与患者的贫困和富裕没有必然的关系。而市场化的改革目标必然导致医疗机构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推动下,追求医疗资源收益的最大化,这些年的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就能证明这一点。与此相对应,经济并不宽裕的人就不可能真正关注疾病预防和保健,甚至在有病时因经济困难可能就不去治疗,或是选择正规医疗机构以外的人员诊治。很自然,非法医疗机构和不具备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就获得了存在的可能,同时,贫者多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不正常状况就出现了。对此,有观点认为,用法律规范政府在公共卫生中的责任就可以解决问题。很显然,可能性不大,因为政府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如果一定要通过法律规定政府的投入义务,估计这样的法律根本没有出台的可能。
再者,立法前应当解决“立什么、怎么立”的问题,而在目前这些问题并没有解决。从立法技术上说,创制法律的基础在于社会对该法律存在广泛需求,立法机关对该项立法的目的、原则、规范、执法和法律适用、违法责任等等都有了一定的基本准备,而完成这些准备首先要有相关的调研、分析。具体到医疗改革的立法,在完成前述基本准备的情况下,关键在于医疗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政府责任定位,以及政府责任定位的形成。很显然,这些问题并没解决,对医改基本不成功的反思还没有出现有立法意义的结论性意见。
总之,在当前,政府和社会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在反思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医疗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定位等问题。
J. 奥巴马医改的内容是什么
医改背景: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没有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达国家;医疗开支
增速快于经济增速,也高于收入增速和通货膨胀率;3000万美国人没有医疗保险。
医改要点:在2014年前所有美国人实现"人人有医保"。
争论焦点:众议院版"国营医保"内容被删除;在如何筹资支付医改法案上,参众两院有不同方案。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谈判和辩论,美国国会参议院终于在当地时间24日投票通过了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医疗改革法案。这标志着奥巴马的医改立法闯过了关键的一关,随后参众两院将协商并形成医改法案统一文本,交由总统签署生效。
意在“人人有医保”
参议院的医改法案旨在将3000万不享受医疗保险的美国人纳入医改范畴。在生效后的第一个10年内,该法案预计将耗资8710亿美元,但会将政府预算赤字减少1320亿美元。
法案首次明文规定,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应在2014年前拥有医疗保险。对于年收入低于43320美元的个人和低于73240美元的三口之家,联邦政府将给予医保补贴。法案还规定,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奖惩措施敦促企业向雇员提供医保,禁止保险公司因投保者本身存在健康问题而拒绝其投保要求或抬高保费。
参众两院有分歧
与众议院通过的医改法案文本相比,参议院文本与之存在很大差异。可以预见,在法案统一文本送交奥巴马总统签署前,国会两院还要经历艰难的磋商和妥协。
案统一文本送交奥巴马总统签署前,国会两院还要经历艰难的磋商和妥协。
对比两份文本,最突出的差异在于有无“国营医保”内容。众议院文本包括这一内容,目的是让政府保险机构与私营保险公司展开竞争,向投保人群提供廉价保险产品。但参议院文本没有这一内容,只规定政府可选定私营机构承包经营国家保险计划。
另一个争议点集中在联邦补贴能否用于堕胎。在一些保守派民主党众议员的强烈要求下,众议院医改法案严格禁止将联邦医保补贴用于堕胎手术。然而,参议院在这一问题上采取较为宽松的立场。
此外,在如何筹资支付医改法案上,两院也提出不同方案。众议院提出向富裕阶层增税以弥补资金缺口,参议院对增税办法有自己的主张,同时更坚持通过向高额保单征税的方式获得资金。
成败得失尚难料
从政治角度上看,作为奥巴马政府的施政重点,医改法案如果能够顺利出台,无疑是他执政生涯一大亮点,也能彰显国会民主党人推行立法的能力。从经济角度看,医改也能对美国经济产生积极作用,有助于减少财政赤字。从民生角度看,该法案如能在保证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切实降低医保开支和扩大医保覆盖面,也会给美国医疗体制和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变化。
但专家指出,医疗改革是一个逐步展开的过程,短期内无法判定其成败。就目前而言,面对经济危机、高失业率和不断上升的财政赤字,已有不少民众表示难以接受“先赔后赚”的医改方案。
围绕医改,民主党和共和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民主党内部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分化也日益严重。由此可见,就算医疗改革立法顺利完成,该方案对奥巴马政府是“福祸相依”,对美国政局、经济和社会将产生何种影响,短期内还难以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