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实质法治寻求行政判决的合法性
① 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的区别
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的区别如下:
1、含义不同
实质法治就是要求统治者在法治框架内必须允许人民对法律内容进行评价。
2、代表意义不同
形式法治以追求法的安定和"法律统治"为目标的法治,它是法律实证主义思想的反映“法的统治”的法治,它最大限度地信奉法律的权威和作用,而不是以君王权威、道德教化或神的旨意为政治统治的圭臬。
实质法治立足于中国当代行政法的背景,对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做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在论证上具有浓厚的法理学色彩。这有助于深化行政法学基础理论,也足以与法理学和其他部门法展开对话。
3、基本要求不同
形式法治下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但这种审查仅仅局限在行政行为的形式合法性上,只要有法律、法规的依据,行政行为便是合法有效的。至于法律、法规本身是否符合法的精神,法院无权进行审查。
实质法治意味着除了要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之外,还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
2、行政决策的内容合理。
3、程序正当。
② 形式行政与实质行政
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的区别如下:
1、含义不同:
形式法治就是要求统治者以建立法律为法治内容的核心;
实质法治就是要求统治者在法治框架内必须允许人民对法律内容进行评价。
2、代表意义不同:
形式法治以追求法的安定和法律统治为目标的法治,它是法律实证主义思想的反映法的统治的法治,它最大限度地信奉法律的权威和作用,而不是以君王权威、道德教化或神的旨意为政治统治的圭臬;
实质法治立足于中国当代行政法的背景,对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做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在论证上具有浓厚的法理学色彩。这有助于深化行政法学基础理论,也足以与法理学和其他部门法展开对话。
3、基本要求不同:
形式法治下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但这种审查仅仅局限在行政行为的形式合法性上,只要有法律、法规的依据,行政行为便是合法有效的。至于法律、法规本身是否符合法的精神,法院无权进行审查。
实质法治意味着除了要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之外,还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
2、行政决策的内容合理;
3、程序正当。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第四条 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第五条 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第七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行政强制权为单位或者个人谋取利益。
③ 什么叫实质行政法治范畴
合理行政﹢程序正当
与之对应的是形式行政,涵盖合法行政
区分标准是:是否符合正义!
④ 行政合法性原则与合理性原则的关系
一、含义不同:
行政合法性原则,又称依法行政原则或行政法治原则。指所有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行政法律的规定,一切行政活动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
行政合理性原则指的是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行为,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行为要做到合情、合理、恰当和适度。
二、要求不同:
【行政合法性原则】
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任何行政主体都不得自己设立行政权力,也不得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行事。
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不仅要遵守实体法规范,而且要遵守程序法规范。
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行政合理性原则】
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行政目的。凡有悖于法律目的的行为都是不合理的行为。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行政行为不得违背社会公平观念或法律精神,不得存在法律动机以外的目的或追求。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活动时必须出于公心,平等地对待行政相对方。
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即应符合事情的常规或规律。
三、地位不同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基本原则的首要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的扩展与延伸。
四、性质不同
行政合法性原则体现的是形式行政范畴,而行政合理性原则体现的是实质行政范畴。
⑤ 形式意义上的行政和实质意义上的行政的具体区别在哪儿
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的区别如下:
1、含义不同
形式法治就是要求统治者以建立法律为法治内容的核心。
实质法治就是要求统治者在法治框架内必须允许人民对法律内容进行评价。
2、代表意义不同
形式法治以追求法的安定和"法律统治"为目标的法治,它是法律实证主义思想的反映“法的统治”的法治,它最大限度地信奉法律的权威和作用,而不是以君王权威、道德教化或神的旨意为政治统治的圭臬。
实质法治立足于中国当代行政法的背景,对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做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在论证上具有浓厚的法理学色彩。这有助于深化行政法学基础理论,也足以与法理学和其他部门法展开对话。
3、基本要求不同
形式法治下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但这种审查仅仅局限在行政行为的形式合法性上,只要有法律、法规的依据,行政行为便是合法有效的。至于法律、法规本身是否符合法的精神,法院无权进行审查。
实质法治意味着除了要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之外,还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
2、行政决策的内容合理。
3、程序正当。
(5)pdf实质法治寻求行政判决的合法性扩展阅读
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本质区别
1989年我们建立了行政诉讼制度,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但这种审查仅仅局限在行政行为的形式合法性上,只要有法律、法规的依据,行政行为便是合法有效的。至于法律、法规本身是否符合法的精神,法院无权进行审查。在此种情况下,披着合法性的外衣,公平正义的原则可能被无情地践踏,有时可能演变为“法制下的新专制”。
良法之治是法治的真谛所在。要实现良法之治,法律本身应当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而不是行政意志的体现,更不是部门利益的体现,法律要保护公民的权利。惟有此,公平正义才能实现。法律保留原则便是良法之治的保障。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应当由全国人大制定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法律的授权不能逾越。
基于这样的立法权保留,《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得以废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因与《物权法》相违背而引起要求修改的广泛呼声,劳动教养制度的合法性也被质疑。
在形式法治面前,行政机关寻找的仅仅是一种法律依据。没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固然不得增加公民负担,剥夺和限制公民权利,但只要找到法律依据,行政行为便是合法的。
在贯彻《行政许可法》的过程中,法律为行政许可设定了严格的主体、条件和程序,根据《行政许可法》的精神,原来由各部门实施的一大批审批项目属于取消之列,如手机生产牌照制度,但有关部门采取了规避法律的做法,将许可纷纷改为了核准、非行政许可的审批、登记、备案,尽管其核准、登记的程序与许可无异,但由于没有用“许可”两个字而置身于《行政许可法》的规范之外。
就北京市一而再、再而三地实行尾号限行的交通管制措施是否合法进行的论争中,从形式合法性上而言,显然,《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北京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赋予了其采取包括限制时间通行的管制措施的权力。但问题是,在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今天,对政府行政行为的要求再也不能简单地满足于形式合法性了,行政行为不仅形式上要合法,而且实质上要符合法律的精神,体现法律的意图,保护公民的权利。
⑥ 什么是实质法治,什么是形式法治 回答内容全面 论述题
形式法治就是要求统治者以建立法律为法治内容的核心。
实质法治就是要求统内治者在法治框架容内必须允许人民对法律内容进行评价。
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法治,都旨在建立一种理性的法律秩序。两者都区别于依靠明君或先知才能的人治和借助宗教的“神治”以及尊奉道德的德治等治略。但两者在价值取向上有明显不同。
(6)pdf实质法治寻求行政判决的合法性扩展阅读:
法治实际上包含了许多层面的含义,它是指一种治国的方略、社会调控方式,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法治强调以法治国、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
亚里士多德就明确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法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
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
⑦ 何海波的学术成果
1.《通过判决发展法律:评田永案件中行政法原则的运用》,载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3卷,2000年;
2.《行政诉讼撤诉考》,载《中外法学》2001年第2期;
3.《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一页司法权的实践史(1990-2000)》,载《北大法律评论》第4卷第2辑,2002年;
4.《法的合法性:中国的经验和问题》,载高鸿钧主编《清华法治论衡》第2辑,2002年;
5.《举证责任分配:一个价值衡量的方法》,载《中外法学》2003年第2期;
6.《形式法治批判》,载罗豪才主编《行政法论丛》第6卷,2003年;
7.《我国行政法的渊源:反思与重述》(与应松年合作),载浙江大学公法与比较法研究所编《公法研究》第2辑,2003年;
8.《通过村民自治的国家治理》;
9.《依据村规民约的处罚:以明堂村近25年情况为个案》,载沈岿编《谁还在行使权力?――准政府组织的个案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The Legitimate Foundation of Judicial Review》 (杜伦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年;
11.《没有宪法的违宪审查:英国故事》,载《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12.《“越权无效”是行政法基本原则吗?——英国学界一场未息的争论》,载《中外法学》2005年第4期;
13.《英国行政法上的听证》,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4期;
14.《行政法学的新面相:2005-06年行政法学研究述评》(与应松年合作),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1期;
15.《具体行政行为的解释》,载《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第4期;
16.《中国行政法学的外国法渊源》,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6期;
17.《中国行政法学研究范式的变迁》,载姜明安主编《行政法论丛》第11卷,法律出版社2008年;
18.《行政行为对民事审判的拘束力》,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2期;
19.《司法判决中的正当程序原则》,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
20.《正当程序原则的正当性:一场模拟法庭辩论》,载《政法论坛》2009年第5期;
21.《何以合法?对“二奶继承案”的追问》,载《中外法学》2009年第3期;
22.《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兼议行政行为司法审查根据的重构》,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4期;
23.《地方建设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能》,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24.《多数主义的法院: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司法审查的性质》,载《清华法学》2009年第6期;
25.《中国行政法学若干关键词的英文翻译》,载《行政法学研究》2011年第3期;
26.《公民对行政违法行为的藐视》,载《中国法学》2011年第6期;
27. “The Dawn of the Due Process Principle in China,” 22 Columbia Journal of Asian Law 57 (2008);
28. “Litigations without a Ruling: The Predicaments of Administrative Law in China,” 3 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 257 (2011);
29. 1.参与应松年、袁曙宏主编的《走向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法律出版社2001年),撰写第六章“制度变迁中的行政执法”;
2.参与应松年主编的《中国行政诉讼法教程》(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初版,2001年第2版,2003年第3版),撰写第二章“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和第五章“行政诉讼证据”;
3.参与应松年主编的《当代中国行政法》(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撰写第二章“行政法的渊源”;
4.《法治的脚步声:中国行政法大事记1978-2004》(编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
5.《司法审查的合法性基础:英国话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
6.《实质法治:寻求行政判决的合法性》,(法律出版社2009年);
7.《行政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11年)。 在《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中国改革》等报刊上发表《判决书上网》、《“我们有权知道”》、《为正当程序原则辩护》、《变革时代的法治保守主义》、《为专家评审设计程序》等随笔十数篇。
⑧ 我国行政法中行政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1、内容。
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三项:
第一,正当性。即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在主观上必须出于正当的动机,在客观上必须符合正当的目的。
第二,平衡性。即行政主体在选择作出某种行政行为时,必须注意权利与义务、个人所受损害与社会所获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之间的平衡。
第三,情理性。即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合乎情理。不能要求行政相对人承担其无法履行或违背情理的义务。
2、范围。行政合理性原则的适用范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合法行政。即行政合理性原则应在合法的行政行为上体现。换言之,在行政行为合法的前提下,应该也必须贯彻合理性原则。行政行为不具合法性,这一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原则便无从谈起。更不能强调行政行为的合理性原则而不顾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合理是指合法范围内的合理。
2、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行政合理性原则根据其确立的特点,既适用于具体的行政行为,亦适用抽象的行政行为。因为不但特定的行政行为要合理,而且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包括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决定和命令也要合理。
3、纯行政领域。行政合理性原则仅适用行政领域,即只能在合法的行政行为上体现。并且这一原则只适用行政自由裁量权范围以内的行为。合理性原则不适用司法主体的行为。这一点应特别注意。
4、实体与程序。行政法有行政实体法与行政程序法之分,它们是行政法律制度的两个方面。行政合理性原则既是一个行政实体法原则,而且更是行政程序法原则。
5、行政、司法审查。从法律救济上说,自由裁量行政行为要接受行政审查和司法审查。如对造成显失公正结果的行政滥用职权,《行诉法》第54条第(四)项规定:“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所谓显失公正的认定,靠的是行政合理性原则。
(8)pdf实质法治寻求行政判决的合法性扩展阅读:
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三方面:
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行政目的。凡有悖于法律目的的行为都是不合理的行为。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行政行为不得违背社会公平观念或法律精神,不得存在法律动机以外的目的或追求。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活动时必须出于公心,平等地对待行政相对方。
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即应符合事情的常规或规律。
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共同构成行政法治原则。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行政合法与非法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行政是否适当的问题。
我国行政法学家王周户在《行政法学》中对这一原则的论述为: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政府的行为应当符合法律的意图或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这里的“理”不是指“社会道德”“伦理”而是指法的精神,即法理,其具体内容包括:
1、政府的行政行为应符合法律的立法目的。
2、政府的行政行为应有正当的动机。
3、政府的行政行为应考虑相关因素。
4、政府的行政行为应符合客观规律。
5、政府的行政行为应符合公正法则。
总之,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要求行政机关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情况有三种:
1、在法律没有规定限制条件情况下,行政机关在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2、法律只规定了模糊的标准,而没有规定明确的范围和方式,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和对法律的合理解释,在不违背常规情况下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3、根据法律明确规定的范围、幅度和方式,由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行政合理性原则
⑨ 简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及具体内容
法律分析:行政合法性原则,又称依法行政原则或行政法治原则。就是说所有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行政法律的规定,一切行政活动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任何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不得享有法外特权,越权行为是无效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应导致相应的法律后果,一切行政违法主体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和具体要求: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运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行政主体必须严格遵守行政法律规范,不得享有行政法规范以外的特权。违法行政行为依法应予以追究,违法行政主体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的内容。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任何行政主体都不得自己设立行政权力,也不得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行事。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不仅要遵守实体法规范,而且要遵守程序法规范。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根据行政合法性原则的要求,任何违法行政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违法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第四条 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