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辽宁省立法计划

辽宁省立法计划

发布时间: 2022-09-17 11:32:07

①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科学有序做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

一、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决服从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挥,在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具体领导下,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坚持依法依规、有序规范、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确保疫情防控、患者救治、物资保障、市场供应、企业复工复产等各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二、省和各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应当聚焦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相关地方性法规及配套制度。主动跟进疫情防控进程,深入分析研究疫情防控有关的立法需求,对实践急需且符合立法机关权限的立法事项及时纳入立法计划、启动立法程序。抓紧开展传染病防治、野生动物保护、突发事件应对等地方性法规评估,推进地方性法规内部关系更加完善协调。

各级人大常委会应当切实履行法定监督职权,通过执法检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备案审查、代表视察和检查等方式,加强对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各项命令执行情况的监督,督促有关方面落实医疗救治、生产生活、奖励补助等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汇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对本级选举或者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疫情防控职责情况的监督,对没有依法履行职责或者履行职责不力的,可以依法启动质询案或者组织开展特定问题调查,对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可以依法启动撤职案。三、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全面依法履行职责,逐级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等防护网络,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防控体系,落实全省联防联控机制。

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实施疫情防控措施。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加强风险较大的地区疫情防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依法惩处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哄抬价格、囤积居奇、非法猎捕交易滥食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加强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强化医疗物资等的供应,推动疫情防控物资企业复工达产,规范捐赠、受赠行为;按照法定内容、程序、方式、时限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信息;以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为抓手,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省、市、县(市、区)统一部署,坚持力量下沉,发挥群防群治力量,组织指导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做好辖区管理,采取针对性防控举措,切实做好辖区内防控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充分发挥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引导推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四、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不与地方性法规基本原则相违背的前提下,在医疗卫生、防疫管理、隔离观察、交通运输、道口管理、社区管理、市场管理、场所管理、生产经营、劳动保障、市容环境、野生动物管理等方面,规定临时性应急行政管理措施,并依法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五、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大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给的统筹力度,优先保障病人救治和一线医护人员、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对疫情防控物资的需要;加大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供给力度,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活需要。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优化工作流程,建立绿色通道,为疫情防控物资的生产、供应、运输和使用以及相关工程建设等提供便利。六、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制度,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布疫情信息,不得缓报、漏报、瞒报、谎报。加强对信息传播渠道的监管。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发现虚假有害信息后,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发现发布或者传输虚假信息的,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防止危害扩大,并及时通过主流媒体、融媒体向社会发布有关警示信息,切实做好辟谣工作。七、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做好经济形势分析研判,以县域为单元,确定不同县域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支持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发挥国内市场拉动作用,着力稳外贸稳外资,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② 鞍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鞍山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决定(2018)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了规范地方立法活动,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二、将第二条修改为:“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及相关的活动,均适用本条例。”三、将第三条修改为:“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省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下列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和省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市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

(二)属于本市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

(三)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条规定的国家专属立法事项外,其他事项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而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四、将第二章的章名修改为:“年度立法计划及五年立法规划的编制”。五、将第七条修改为:“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编制年度立法计划,根据需要可以编制五年立法规划。

常务委员会通过年度立法计划、五年立法规划等形式,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

提报立法计划应当遵循谁提出立法议案,谁报送立法项目的原则。”六、将第十二条修改为:“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负责编制年度立法计划和五年立法规划的具体工作,督促年度立法计划和五年立法规划的落实。

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编制年度立法计划和五年立法规划时,应当认真研究代表的议案和建议,公开征集意见和建议,科学论证评估。

年度立法计划和五年立法规划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讨论通过。

年度立法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确需调整的,提案人应当写出书面报告,说明理由,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进行研究,提出是否调整的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七、删除第十三条第二款。八、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六条:“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单位应当建立工作责任制度。

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单位应当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

起草单位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参与起草工作,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也可以委托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等起草。”九、将第十九条改为第二十条,修改为:“提出地方性法规制定、修改案,提案人应当同时提出下列材料:

(一)地方性法规草案文本;

(二)地方性法规草案说明;

(三)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法律、法规依据和说明;

(四)其他必要的资料。

提出地方性法规废止案,提案人应当同时提出废止案的说明和其他必要的资料。”十、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条:“交付市人民代表大会表决未获得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案,如果提案人认为必须制定该地方性法规,可以按照本章规定的有关程序重新提出,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十一、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一条:“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地方性法规案,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先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经常务委员会会议依照本条例第五章规定的有关程序审议后,决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由常务委员会或者提案人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

常务委员会依照前款规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征求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意见,并将有关情况予以反馈。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立法调研,可以邀请有关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十二、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三条:“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由主任会议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交付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前,主任会议根据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情况,可以决定将个别意见分歧较大的重要条款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单独表决。

单独表决的条款经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后,主任会议根据单独表决的情况,可以决定将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交付表决,也可以决定暂不付表决,交法制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审议。”

③ 营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2019修正)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方立法活动,健全地方立法制度,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营口市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市人民代表大会)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废止、解释地方性法规以及地方立法相关工作,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基本原则:
(一)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二)坚持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起草、修改、审议地方性法规案的主体作用;
(三)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体现人民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地方立法;
(四)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体现地方特色,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引领和推动深化改革与社会发展。第四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五条除依法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以外的事项,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地方性法规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第六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工作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第二章地方立法规划、计划和法规草案的草拟第七条常务委员会通过地方立法规划和年度地方立法计划等形式,加强对地方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第八条编制地方立法规划和年度地方立法计划,应当认真研究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和建议,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科学论证评估,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确定地方性法规制定项目,提高地方性法规的针对性、及时性和系统性。第九条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拟定地方立法规划草案和年度地方立法计划草案。第十条本市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可以提出制定、修改或者废止地方性法规的书面建议,建议主要内容包括,制定、修改或者废止的地方性法规名称、必要性、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采取的具体措施及依据等。第十一条法制工作委员会对提出的立法建议项目进行审查,并与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协调后,形成地方立法规划草案和年度地方立法计划草案。
法制工作委员会应当组织专家对地方立法规划草案和年度地方立法计划草案进行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第十二条地方立法规划草案和年度地方立法计划草案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以下简称主任会议)通过后向社会公布,并送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第十三条法制工作委员会应当按照常务委员会的要求督促地方立法规划和年度地方立法计划的落实。
地方立法规划和年度地方立法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对个别立法项目进行调整的,由法制工作委员会提出意见,报主任会议决定。
法制工作委员会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向主任会议提交上一年度地方立法计划实施情况的报告。第十四条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地方性法规案,由提案人组织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第十五条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法制工作委员会应当提前参与有关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工作;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地方性法规草案,可以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法制工作委员会组织起草。
专业性较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可以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起草工作,或者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起草。第十六条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广泛听取国家机关、组织、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第十七条提出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同时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文本及其说明,并提供相关资料。修改地方性法规的,还应当提交修改前后的对照文本。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说明应当包括制定或者修改的依据、必要性、可行性和主要内容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各方面对重要问题有意见分歧的,应当就征求意见和协调处理情况予以说明。

④ 鞍山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2018修正)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方立法活动,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及相关的活动,均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省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下列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和省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市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

(二)属于本市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

(三)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条规定的国家专属立法事项外,其他事项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而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第四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地方性法规制定权。

规定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除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以外的其他地方性法规。

常务委员会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有权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地方性法规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第五条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包括修改和废止,下同),应当遵循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原则,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第六条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应当从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突出地方特色,具有可操作性;应当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公民的意见,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第二章年度立法计划及五年立法规划的编制第七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编制年度立法计划,根据需要可以编制五年立法规划。

常务委员会通过年度立法计划、五年立法规划等形式,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

提报立法计划应当遵循谁提出立法议案,谁报送立法项目的原则。第八条提案人向常务委员会提出下一年度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计划建议项目时,应当同时提交该项目的草案初稿,以及对草案初稿必要性、可行性、合法性的说明。第九条市政府提出的立法项目,应当由市政府法制部门汇总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意见,经过协调、筛选,提出立法项目草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报送市人大常委会。第十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专门委员会)提出的立法项目,应当是重大的全局性的又是政府不宜提出的项目。第十一条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公民可以向常务委员会、市人民政府、专门委员会提出立法建议。

立法建议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明确立法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第十二条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负责编制年度立法计划和五年立法规划的具体工作,督促年度立法计划和五年立法规划的落实。

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编制年度立法计划和五年立法规划时,应当认真研究代表的议案和建议,公开征集意见和建议,科学论证评估。

年度立法计划和五年立法规划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讨论通过。

年度立法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确需调整的,提案人应当写出书面报告,说明理由,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进行研究,提出是否调整的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第三章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起草和法规案的提出第十三条地方性法规草案由提案人组织起草。第十四条主任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确定常务委员会工作部门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第十五条由市人民政府组织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及其工作机构应参与调查论证,提出建议和意见。第十六条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单位应当建立工作责任制度。

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单位应当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

起草单位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参与起草工作,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也可以委托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等起草。

⑤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规定》的通知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地方立法步伐,提高地方性法规草案(以下简称法规草案)和规章的质量,实现立法工作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辽宁省制定和批准地方性法规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法规草案,是指省人民政府在法定权限内制定、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公布的,在全省施行的规范性文件。法规草案按《辽宁省制定和批准地方性法规条例》确定名称。
本规定所称规章,是指省政府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发布的,在全省施行的规范性文件。规章使用规定、办法、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名称。第三条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编制省政府年度立法计划草案,监督年度立法计划的执行及审核法规,规章草案。第二章年度立法计划的编制第四条省政府的年度立法计划根据改革和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编制。
立法年度从当年3年起到次年2月止。年度立法计划包括法规草案和规章两部分。第五条省政府年度立法计划的编制,应由各副省长根据分管工作的需要和有关部门的立法建议,提出年度立法意向,经省政府法制办汇总,秘书长综合协调后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的法规草案计划由省政府办公厅报省人大常委会。
省政府有关部门于每年11月末前向省政府法制办提出下一年度的立法建议。第六条按照年度立法计划承担法规、规章草案起草任务的部门,必须按年度立法计划组织实施。因特殊情况确需追回或不能按时完成起草任务的,必须提前3个月向省政府法制办作出说明,并报省政府批准。
省政府法制办每半年向省政府报告一次年度立法计划的执行情况。第三章法规、规章草案的起草第七条起草法规、规章草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原则,符合省情,不得与宪法、法规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第八条法规、规章草案应对制定目的、适用范围、主管部门、具体规范、奖惩办法、施行日期等作出规定。
法规、规章草案的内容用条文表达,每条可以分为款、项、目,款不冠数字,项和目冠数字。法规、规章草案条文较多的,可以分章,章可以分节。法规、规章应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用词准确、文字简明、语言规范。第九条起草部门应将法规、规章草案送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对合理的意见予以采纳,并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对分歧意见难以协调一致的应作出书面说明。各部门不得通过立法维护旧体制及部门的局部利益。第十条法规、规章草案必须经起草部门领导集体讨论通过、主要负责人签发后方可上报。第十一条省政府法制办对列入省年度计划的法规、规章草案,应提前介入,参与调研、论证并指导起草工作。第四章法规、规章草案的送审程序第十二条法规、规章草案初稿以正式文件形式,连同下列材料,送省政府法规办审核:
(一)法规、规章草案一式40份;
(二)法规、规章草案起草说明;
(三)有关部门的意见及分歧意见的协调情况;
(四)起草法规、规章草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以及有关参考资料。第十三条省政府法制办应将法规、规章草案初稿发有关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及单位征求意见,被征求意见的单位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函复。逾期未函复的,视为无意见。对重要的法规、规章草案,省政府法制办应当征求专家学者和基层单位的意见。第十四条审核法规、规章草案的重点是:
(一)内容是否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及政策,是否与其他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相衔接;
(二)行为规范是否切合实际;
(三)文体是否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四)实施的环境和条件是否具备。第十五条分歧意见由省政府法制办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进行协调。协调过程中有关部门的领导之间应加强沟通。
未协调一致的意见直接提请省政府有关副秘书长或分管副省长组织协调。对涉及两位以上副省长分管的部门分歧意见难以协调一致的,可提请秘书长或常务副省长组织协调。秘书长或常务副省长仍难以协调一致的,可提请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未经协调的,不得提交常务会议讨论。
经省政府法规办审核修改的法规、规章草案送审稿起草部门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应签署意见。

⑥ 大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方立法活动,完善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废止和解释地方性法规,以及相关立法活动,适用本条例。
市政府规章的备案审查等活动,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三条地方立法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基本原则,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地方特色,一般不重复上位法的规定。第四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对地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健全立法工作机制,发挥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第五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地方立法专家顾问制度建设,完善立法论证、立法听证、立法评估等制度,健全向区(市)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征询立法意见、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沟通等机制,推动民主立法进程。第六条地方性法规应当符合立法技术规范的要求,采取适当、简约体例,用语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第二章立法权限第七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辽宁省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八条本条例第七条规定范围内的下列事项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一)规定本市特别重大事项的;
(二)规定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的;
(三)对市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等作出具体规定的;
(四)其他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作出规定的。第九条常务委员会可以就本条例第七条规定范围内的下列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一)为了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和辽宁省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的;
(二)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作出规定的;
(三)国家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
(四)其他应当由常务委员会作出规定的。
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部分修改和补充,但不得同该法规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第十条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市人民政府可以先制定规章。
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市人民政府应当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市人民政府未提出地方性法规议案的,以及议案未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该规章规定的行政措施自动失效。第十一条地方性法规要求有关单位对专门事项作出配套的具体规定的,有关单位应当自地方性法规施行之日起一年内作出规定,并报常务委员会;地方性法规对配套的具体规定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有关单位未能在期限内作出配套的具体规定的,应当向常务委员会说明情况。第三章立法准备第十二条常务委员会应当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编制本届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第十三条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负责编制本届立法规划草案、年度立法计划草案等具体工作。
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可以采取专题调研、听取汇报等形式,掌握年度立法计划实施进展情况,适时向有关单位通报;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督促年度立法计划的落实。第十四条编制本届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应当认真研究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下简称市人大代表)的议案和建议,广泛征集意见。
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可以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委托第三方评估等形式,对立法项目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开展科学论证评估。第十五条本届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以下简称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并向社会公布。
年度立法计划通过后,应当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

⑦ 辽宁省政府规章制定办法(2021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制定省政府规章行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制定省政府规章(以下简称规章),适用本办法。第三条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
(二)本行政区域具体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制定规章的;
(三)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且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制定规章的。第四条制定规章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符合宪法、法律、法规规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
(二)保障公众有序参与立法;
(三)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科学合理规范权利和义务、行政职权与责任;
(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符合我省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第五条省司法行政部门负责规章年度立法计划草案的编制和立法审查等工作,督促、协调、指导省政府工作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省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法制部门,做好规章的立项申报、调研论证、征求意见和起草等工作。第六条制定规章的工作经费列入省财政预算。
承担规章起草任务的省政府工作部门应当为其立法工作提供财务保障。第七条建立专家咨询论证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省司法行政部门应当遴选不同领域的专家,经省政府同意聘任为立法咨询专家,并设置立法咨询专家库;选取有代表性的基层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等,经省政府同意确定为立法基层联系点。第八条规章的名称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对行政管理事项作比较全面、系统规定的,一般称“办法”;
(二)为实施法律、法规作具体规定的,一般称“实施办法”;
(三)规范的事项比较单一、内容较少的,一般称“规定”;
(四)规范的事项没有直接上位法,有一定试行性的,一般称“暂行办法”或者“暂行规定”。第九条除调整事项复杂的外,规章一般不分章。
规章内容应当明确具体、逻辑严密、结构合理、条文明晰,用语准确、简明,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规章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第十条规章的表述形式应当遵循下列立法技术规范:
(一)章的序号,用中文数字依次表述;
(二)章内条的序号,用中文数字依次表述;
(三)条内分款的,不编序号,另起一行;
(四)条款内设项的,序号用中文数字加括号依次表述;
(五)项下设目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表述;
(六)条款内容中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表述;数目万以上的,用阿拉伯数字加汉字表述。第二章立项第十一条省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于每年10月1日前,通过官方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下一年度规章立法项目建议,并向省政府工作部门印发编制规章年度立法计划草案的工作安排。
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建议的时间一般不少于30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或者书面信函,向省司法行政部门提出立法建议。第十二条省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将公开征集的立法项目建议交付相关部门研究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建议的采纳情况,可以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反馈。第十三条省政府工作部门认为需要制定规章的,应当先行开展调研论证和起草等立法前期工作,在规定期限内向省司法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立项申请;
(二)起草说明;
(三)规章初稿:
(四)立法依据及参考资料对照表。
起草说明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解决公共管理突出问题的主要制度措施、征求意见和争议处理情况,以及起草工作的组织和经费保障情况。
对上一年度立法计划确定的预备项目申请下一年度立项的,可以只提交立法项目论证报告和修改后的规章初稿。论证报告应当说明论证修改工作情况。第十四条省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对申请立项的立法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审查评估、汇总研究,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务实精当和立、改、废并举的原则,拟定规章年度立法计划草案。

⑧ 辽宁省政府规章制定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制定省政府规章行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制定省政府规章(以下简称规章),适用本办法。第三条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
(二)本行政区域具体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制定规章的;
(三)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且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制定规章的。第四条制定规章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符合宪法、法律、法规规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
(二)保障公众有序参与立法;
(三)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科学合理规范权利和义务、行政职权与责任;
(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符合我省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第五条省政府法制部门(以下简称法制部门)负责规章年度立法计划草案的编制和立法审查等工作,督促、协调、指导省政府工作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省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法制部门,做好规章的立项申报、调研论证、征求意见和起草等工作。第六条制定规章的工作经费列入省财政预算。
承担规章起草任务的省政府工作部门应当为其立法工作提供财务保障。第七条建立专家咨询论证和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法制部门应当遴选不同领域的专家,经省政府同意聘任为立法咨询专家,并设置立法咨询专家库;选取有代表性的基层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等,经省政府同意确定为立法基层联系点。第八条规章的名称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对行政管理事项作比较全面、系统规定的,一般称“办法”;
(二)为实施法律、法规作具体规定的,一般称“实施办法”;
(三)规范的事项比较单一、内容较少的,一般称“规定”;
(四)规范的事项没有直接上位法,有一定试行性的,一般称“暂行办法”或者“暂行规定”。第九条除调整事项复杂的外,规章一般不分章。
规章内容应当明确具体、逻辑严密、结构合理、条文明晰,用语准确、简明,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规章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第十条规章的表述形式应当遵循下列立法技术规范:
(一)章的序号,用中文数字依次表述;
(二)章内条的序号,用中文数字依次表述;
(三)条内分款的,不编序号,另起一行;
(四)条款内设项的,序号用中文数字加括号依次表述;
(五)项下设目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表述;
(六)条款内容中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表述;数目万以上的,用阿拉伯数字加汉字表述。第二章立项第十一条法制部门应当于每年10月1日前,通过官方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下一年度规章立法项目建议,并向省政府工作部门印发编制规章年度立法计划草案的工作安排。
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建议的时间一般不少于30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或者书面信函,向法制部门提出立法建议。第十二条法制部门应当将公开征集的立法项目建议交付相关部门研究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建议的采纳情况,可以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反馈。第十三条省政府工作部门认为需要制定规章的,应当先行开展调研论证和起草等立法前期工作,在规定期限内向法制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立项申请;
(二)起草说明;
(三)规章初稿:
(四)立法依据及参考资料对照表。
起草说明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解决公共管理突出问题的主要制度措施、征求意见和争议处理情况,以及起草工作的组织和经费保障情况。
对上一年度立法计划确定的预备项目申请下一年度立项的,可以只提交立法项目论证报告和修改后的规章初稿。论证报告应当说明论证修改工作情况。第十四条法制部门应当对申请立项的立法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审查评估、汇总研究,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务实精当和立、改、废并举的原则,拟定规章年度立法计划草案。

⑨ 营口市人民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程序规定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程序,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和《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市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的程序,适用本规定。第三条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应当遵循立法原则,依法保障公民有序参与,立足本市实际,突出地方特色,注重立法质量,维护法制统一。第四条市政府可以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就下列事项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省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市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的事项;

(二)国家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本省未制定地方性法规,根据本市具体情况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三)属于本市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四)需要进一步提升规章法律效力的。第五条市政府限于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就下列事项制定政府规章: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

(二)属于本市具体行政管理的事项。第六条市政府法制部门负责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的指导、监督和综合协调工作,具体职责包括:

(一)编制市政府规章年度立法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组织实施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立法计划中确定由市政府负责起草的项目;

(三)起草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以及市政府交办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草案;

(四)组织、督促、指导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草案的起草工作;

(五)对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草案进行合法性审查,协调相关争议;

(六)政府规章的备案、解释、清理、修改、废止等工作;

(七)翻译、审定、编辑政府规章外语版本;

(八)其他与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有关的事项。第七条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承担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草案的具体工作,配合市政府法制部门做好立法的相关工作。第八条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所需经费,列入年度市财政预算。第二章立 项第九条市政府法制部门应当于每年10月向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征集下一年度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项目,并通过市政府网站或者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第十条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认为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的,应当在每年10月31日前,向市政府法制部门报送立项申请,同时提交下列材料:

(一)立项申请表,内容包括立项说明,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立法进度安排、需要解决的问题、拟规范的主要内容、调研论证及征求意见情况;

(二)地方性法规草案或者政府规章草案的初稿;

(三)相关立法依据文本和有关参考资料。

立项申请表应当经申请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第十一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书面或者电子邮件形式向市政府法制部门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的建议。立法建议应当包括立法的必要性、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等。第十二条市政府法制部门对收集的立项申请和立法建议,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要求进行科学论证,拟定年度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制定计划,报市政府批准。

年度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制定计划,应当明确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的名称、起草部门、主要负责人等。政府规章制定计划应当明确报送市政府的时间。第十三条年度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计划,应当与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立法计划和五年立法规划确定的项目相衔接。在上报市政府批准前,应当征求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和法制工作委员会的意见。第十四条经市政府批准的年度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计划,由市政府法制部门报送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政府规章制定计划由市政府公布执行。第十五条已经列入年度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制定计划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变更。承担起草任务的县(市)区政府或者市政府部门,应当按照计划组织实施。

未列入年度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制定计划的项目,实践急需追加列入计划,或者已经列入立法计划但不能实施的,应当向市政府提出书面报告,并抄送市政府法制部门。追加制定政府规章项目的,应当经市政府批准。

⑩ 辽宁省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程序规定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地方性法规(以下简称法规)草案和规章制定程序,提高法规和规章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和《辽宁省制定和批准地方性法规程序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法规草案,是指省政府在法定权限内拟定、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规范性文件草案。法规草案使用条例草案、规定草案、办法草案、实施条例草案等名称。
本规定所称规章,是指省政府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并以省政府令形式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规章使用规定、办法、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名称。第三条 制定法规草案的程序包括法规草案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提请审议和应用解释。制定规章的程序包括规章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解释。
制定法规草案和规章按照本规定执行。
违反本规定制定的规章无效。第四条 制定法规草案和规章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确定的立法原则,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其他上位法的规定。第五条 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具体负责法规草案和规章的制定工作。其职责是:
(一)法规草案和规章的立项审核;
(二)拟定立法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涉及重大改革措施或者涉及多个管理部门的法规草案、规章的起草;
(四)法规草案和规章的审查;
(五)法规草案和规章的协调;
(六)规章外文译本的审定;
(七)具体负责法规的应用解释及规章的解释;
(八)其他与制定法规草案和规章有关的事项。第二章 立项第六条 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拟定省政府年度立法计划。省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省政府法制办公室的要求及时申报立法计划项目。第七条 报送立法计划项目,应当对制定法规草案或者规章的必要性、可行性、立法依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拟确定的主要制度、立法依据等作出说明。第八条 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对有关部门提出的立法计划项目进行汇总、研究,拟订省政府年度立法计划,经各分管省长审定,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由省政府发布。
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法规草案计划,由省政府办公厅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立法年度从当年的3月起至次年的2月止。第九条 按照年度立法计划规定,承担法规草案、规章起草任务的部门,必须按照年度立法计划组织实施。因特殊情况,不能完成起草任务的,必须向省政府提交书面报告,并抄送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追加立法项目,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并经省政府批准。第三章 起草第十条 法规草案和规章由省政府组织起草。省政府可以确定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具体负责起草,也可以由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起草或者组织起草。
起草法规草案、规章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和组织参加,也可以委托有关专家和组织起草。第十一条 起草法规草案、规章,应当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借鉴国内外的立法成果,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第十二条 法规草案、规章应当对制定目的、适用范围、主管部门、具体规范、法律责任、施行日期等作出规定。
法规草案、规章的内容用条文表述,每条可以分为款、项、目,款不冠数字,项和目冠数字。内容简单的法规草案、规章一般不分章、节。
法规草案、规章应当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用词准确、文字简明、语言规范。第十三条 法规草案、规章涉及其他部门职责或者与其他部门关系紧密的,起草部门应当充分征求其他部门意见。起草部门与其他部门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充分协商。第十四条 法规草案、规章送审稿必须经起草部门领导集体讨论通过,主要负责人签署后方可上报。几个单位共同起草的,应当由该几个起草单位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第十五条 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对法规草案、规章的起草工作进行指导,并参与调研、论证工作。第四章 审查第十六条 法规草案、规章送审稿由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统一审查。第十七条 起草单位应当将法规草案、规章送审稿以正式文件形式,连同下列材料,报送省政府法制办公室:
(一)法规草案、规章送审稿一式10份;
(二)法规草案、规章起草说明;
(三)相关部门的会签材料;
(四)起草法规草案、规章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有关参考资料。
起草说明应当对制定法规草案、规章的必要性、规定的主要措施、有关方面的意见及协调情况等作出说明。

热点内容
输入法立法 发布:2025-01-19 06:59:25 浏览:325
尔雅律师 发布:2025-01-19 06:58:15 浏览:583
卫生行政法律与法规比较 发布:2025-01-19 06:58:12 浏览:457
法律援助青年志愿 发布:2025-01-19 06:03:46 浏览:293
道德经托尔斯泰 发布:2025-01-19 05:39:14 浏览:269
法院招聘最新信息 发布:2025-01-19 05:25:09 浏览:950
有关行政法案例分析 发布:2025-01-19 05:00:00 浏览:309
云签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19 03:52:01 浏览:830
魏龙律师 发布:2025-01-19 03:32:57 浏览:893
嘉定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9 03:29:07 浏览: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