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应急车道立法

应急车道立法

发布时间: 2022-09-24 04:00:15

① 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还需怎么管理

首先,政府监管部门、立法机构要从法理上进一步留出依法治理的“应急通道”。在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安全是基础价值。不同于其他事物,平安、安全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单凭个人无法提供,必须由政府提供、保障,个体积极配合参与,进而打造“个人、社会、国家”三位一体的交通安全格局。这不仅需要顶层的谋划设计,更需要各地、基层的实践探索,有效地增加公共安全品供给;不仅需要执法队伍的努力,也需要各级组织、乃至全社会的参与支持。

最后,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现代社会,诚信是对社会最好的馈赠。前段时间我去深圳,看了天安云谷社区管理新样态,其中的云运算、云社区、云治理震撼无比。按照此方法、做法,对高速公路上的违章行为治理,完全可以通过智能+、互联网+的渠道进入政府管理平台、个人征信系统,既能对违法者形成震慑,也能规避有关部门息事宁人、选择性执法的空间。

各部门还需加强管理,起源还是素质有待提升啊。

② 小车停在应急车道睡觉酒驾追尾怎么判

我认为两车都有责任,应急车道不能乱停车,违者扣分罚款,酒驾的人更不应该,要重罚,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每个驾驶人都知道,已立法。

③ 闯红灯扣分多久之内处理

机动车在行驶中被道路上的监控拍下的违法行为,例如超速、闯红灯、压实线、占到转弯、逆行等等违法行为,在网上查到或者在交警队查到的。这个没有时间要求,什么时候去处理都可以,但也要在机动车年审前处理完毕,否则不予年审。其他车辆违法处理:

1、车辆违法后,被交警抓现行的,交警会当场出具罚单。这样的罚单,必须在15日内到指定银行交罚款,超过15天未交罚款的,每天收取3%的滞纳金,但滞纳金的总额不能超过罚款总额。

2、发生交通事故后,交警根据事故发生的综合情况划分责任后,对有违法行为的一方要进行处罚,这个处罚单也是必须在15日内交罚款的。

4、机动车停车时,停在了违停的路段,被交警贴条的。这个也可以暂时不处理,等到检车前一并处理。

(3)应急车道立法扩展阅读:

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有两个红灯交替闪烁或者一个红灯亮时,表示禁止车辆、行人通行;红灯熄灭时,表示允许车辆、行人通行。

驾驶机动车行经无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未减速行驶的,处两百元罚款;遇行人正在通过时未停车避让的,处五百元罚款。发生轻微交通事故不执行“快处快赔”,以至于造成交通阻塞的,处五百元罚款。

此次立法中各方意见争议最大的冲红灯罚款,最终定格在五百元,但一年内三次以上的,第三次起每次罚一千元;五次以上的,除罚款外每次扣驾驶证三个月。

另外,在快速路、高速路上若有下列四种情况也要被罚五百元:逆行或者倒退行驶的;遇紧急情况临时停车未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的;非紧急情况时在应急车道、路肩行驶的;正常情况下低于规定的最低时速行驶的。一年内五次以上者每次扣证三个月。

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④ 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全文「解读」

2017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全文「解读」

《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最大的亮点是建立了“禁止与倡导分设”的文明行为基本规范体系和与之相对应的“惩戒与奖励并举”的处置措施。《条例》重点对社会普遍关注的30类不文明行为、10类倡导性文明行为和6种高尚道德行为,以爱心公园(荣誉墙)展示、文明行为积分奖励、不文明行为曝光、社会服务“折抵”罚款、信用信息记录等多样化方式予以褒扬或惩戒。目前,宁波已建立起市、县两级的不文明行为投诉举报统一受理平台。

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2017年3月9日宁波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通过 2017年3月30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批准)

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十四届第二十二号)

《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已报经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于2017年3月30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7年4月24日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决定

(2017年3月30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对宁波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进行了审议,现决定予以批准,由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基本行为规范

第三章 鼓励与支持

第四章 实施与监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引导和规范公民文明行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文明行为的促进工作。

第三条 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社会共治、奖惩结合、系统推进的原则,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形成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第四条 市和区县(市)政府及其行政管理部门、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第五条 市和区县(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推进本行政区域内的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市和区县(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导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并定期对本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通报。

市和区县(市)应当建立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有关重大问题。

第六条 国家机关、基层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应当参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国家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公众人物等应当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

第二章 基本行为规范

第七条 倡导下列文明行为:

(一)文明节庆、文明婚丧嫁娶、文明祭扫;

(二)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各类污染物排放;

(三)节约粮食、水、电力、燃油、天然气等资源,合理消费,不铺张浪费;

(四)遵守公共礼仪,在公共场所衣着得体,轻声接打电话,不大声喧哗,不说粗话脏话,不以侮辱性语言、动作挑衅他人;

(五)等候服务时依次排队,使用电梯时先出后进,使用自动扶梯时靠右侧站立;

(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幼和怀抱婴儿的乘客让座;

(七)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或者人行道被占道的,靠路边行走;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时,按照交通信号指示从人行横道快速通过或者从行人过街设施通过;

(八)旅游观光时,遵循文明旅游规范,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爱护文物古迹;

(九)遵循职业道德和商业道德规范,勤勉敬业,恪尽职守,诚信友善,团结互助;

(十)遵循敬老爱幼、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相互扶持等家庭美德,培育良好家风。

第八条 公民应当遵守公共环境文明行为规范,不得实施下列不文明行为:

(一)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医疗服务场所、教学活动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公共电梯间和其他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内吸烟;

(二)在建筑物、构筑物的外墙、楼道、楼梯和树木、电线杆、户外管线及其他户外设施上非法从事张贴、涂写、刻画及挂置宣传物品;

(三)在饮用水水源地或者市和区县(市)政府公告确定的主要景观河道内实施洗涤、游泳、捕鱼等危害水体、妨碍市容的行为;

(四)随地吐痰、便溺或者违反规定倾倒、丢弃垃圾;

(五)露天焚烧秸秆、落叶、木柴、树木、垃圾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

(六)违反规定燃放烟花爆竹;

(七)其他损害公共环境的行为。

第九条 公民应当遵守公共秩序文明行为规范,不得实施下列不文明行为:

(一)违反规定在限养区内饲养烈性犬、大型犬,携犬出户时不束犬链,不由成年人牵领,不及时清除所携犬只在公共场所产生的排泄物;在非限养区内携烈性犬、大型犬出户时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二)在建筑物的阳台外、窗外、屋顶、平台、外走廊等空间堆放、吊挂危害安全的物品;

(三)从建筑物、构筑物内向外抛掷危害安全的物品;

(四)在公园、公共绿地、广场、道路等场所开展集会、娱乐、广场舞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时,产生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噪声,干扰周围生活环境;

(五)在互联网等媒体上发布和传播违背公序良俗的信息;

(六)损毁、侵占交通设施、市政设施、道路附属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体育设施、旅游设施、景观设施、绿化设施等公共设施;

(七)违反规定占道经营、占道施工;

(八)其他危害公共秩序的行为。

前款第一项规定的烈性犬和大型犬的.体型标准及种类,由市公安机关确定并公布。

第十条 公民应当遵守交通文明行为规范,不得实施下列不文明行为:

(一)驾驶或者乘坐机动车时,向车外抛掷物品;

(二)酒后驾驶机动车;驾驶机动车时,手持使用电话、超速行驶、随意变道;违反规定使用远光灯、鸣喇叭、停车和占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消防通道、应急车道;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不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不停车让行;

(三)驾驶非机动车时,违反交通信号指示行驶,逆向行驶,超速行驶,在机动车道、人行道上和公园、广场内行驶,违反规定占用机动车道、人行道,违反规定停车和载人载物;

(四)行人违反道路交通信号指示横穿道路,违反道路通行规定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上行走或者跨越交通护栏;

(五)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不避让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

(六)违反规定在公共交通工具内饮食、大声喧哗;

(七)其他违反交通文明规范的行为。

第十一条 公民应当遵守社区公共文明行为规范,不得实施下列不文明行为:

(一)违反规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搭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

(二)擅自占用、损坏物业的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及附属设施,在物业共用部位、设施设备上乱涂写、乱刻画、乱张贴;

(三)不在依法设置或者划定的车库、车位内有序停放车辆,阻碍物业管理区域内交通道路或者将车辆停放在消防通道口;

(四)违反规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饲养家禽、家畜、食用鸽、信鸽等动物;

(五)不按照规定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六)房屋装修产生妨碍他人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噪声、粉尘、臭气等环境污染;

(七)其他违反社区公共文明行为规范的行为。

第三章 鼓励与支持

第十二条 市和区县(市)政府应当加强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支持和加大对文明建设基础设施的投入。

市和区县(市)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文明行为表彰奖励制度,并对生活有困难的文明行为先进人物给予帮扶。

第十三条 鼓励和支持公民参加扶贫、济困、助学、助医、赈灾等慈善公益活动。

公民参加慈善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由市和区县(市)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其本人或者家庭生活遇到困难的,慈善组织在开展慈善活动时,应当优先给予帮助。

第十四条 鼓励和支持公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和依法设立志愿服务组织。

市和区县(市)政府应当建立志愿服务保障和激励机制,维护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合法权益,并依照有关规定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组织给予表彰、奖励。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便利和保障。

第十五条 鼓励和支持公民采取合法、适当的方式实施见义勇为行为。

市和区县(市)政府应当依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对见义勇为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并给予相关保障待遇;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及时为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属提供法律服务和生活保障。

第十六条 鼓励和支持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或者遗体、人体组织、器官。

献血者、捐献者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在临床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人体组织和器官移植等方面有权依法获得优先或者优惠待遇;对表现突出的献血者和捐献者,市和区县(市)政府或者卫生主管部门和红十字会应当依法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七条 鼓励公民对需要急救的人员拨打急救电话呼救,并提供必要帮助。

鼓励具备急救技能的公民,对需要急救的人员实施紧急现场救护。

前款规定的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紧急现场救护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市和区县(市)政府及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鼓励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备。

第十八条 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基层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利用本单位场所、设施设立爱心服务点,为环卫工人和其他户外工作人员等需要帮助的人员提供饮用茶水、加热饭菜、遮风避雨等便利服务。

符合相关标准条件的机场、车站、码头、医疗机构、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和女职工集中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备独立的母婴室。

道路广场、交通设施、公园绿地、商业经营场所、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体育活动场所、医疗卫生机构、住宅小区等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并保持开放。妇幼保健医院、儿童乐园等学龄前儿童集中活动场所的公共厕所和其他有条件的公共厕所,应当设置方便儿童使用的厕位或者亲子共用厕位。

第十九条 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利用市内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和设施建立爱心公园、荣誉墙等,作为道德荣誉发布、展示和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基地,并可以通过树碑刻名等形式,表彰和纪念慈善公益人士、见义勇为人员、遗体或者人体组织器官捐献者等文明行为模范人物。

各区县(市)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建立爱心公园、荣誉墙等文明行为模范人物表彰和纪念设施。

第二十条 市和区县(市)应当建立文明行为记录制度,按照当事人自愿原则,由相关单位和组织对公民参加慈善公益、志愿服务等活动和实施文明行为宣传教育、不文明行为举报劝导等予以记录,并作为实施荣誉表彰奖励、积分入户加分等措施的依据。

第四章 实施与监督

第二十一条 公安、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卫生、环保、建设、旅游、民政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检查监督、投诉举报、教育指导、奖励惩戒等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制止和纠正不文明行为。

市和区县(市)政府应当根据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实际需要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建立由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违法行为信息共享和执法合作工作机制。

第二十二条 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类教育机构应当将文明行为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并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培养师生的文明习惯和文明风气。

第二十三条 新闻出版、文化广电、宣传、普法、通信管理、城市管理等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移动客户端、户外广告设施等媒介和文艺团体宣传文明行为规范,传播文明行为先进事迹,批评和谴责不文明行为。

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和户外广告公共设施经营管理单位应当通过开办文明行为宣传栏目、专题节目和刊登、播出文明行为公益广告等形式,开展文明行为宣传教育活动。

第二十四条 互联网信息管理部门应当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对网络不文明行为的监测,协助公安机关查处网络信息传播违法行为。

第二十五条 国家机关、基层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应当根据本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文明行为规范引导措施与行业文明行为标准,并将文明行为培训纳入本单位入职培训、岗位培训内容。

第二十六条 鼓励居(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其他单位制定文明行为公约,动员居民、职工参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建设文明社区(村)和文明单位。

鼓励公民依法开展文明行为宣传和不文明行为劝导等活动。

承担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职责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单位,可以在公民中聘请文明行为义务劝导员、监督员,协助做好文明行为宣传、教育和不文明行为制止、纠正等工作。

第二十七条 鼓励业主通过共同制定管理规约等形式,约定本物业管理区域内文明行为管理的权利和义务,由业主共同遵守。

物业管理区域内发生违反管理规约约定的不文明行为的,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应当及时予以劝阻、制止,按照管理规约进行管理;劝阻、制止无效的,应当及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镇(乡)政府报告。

对多次劝阻、制止无效的,业主委员会可以根据管理规约的约定或者业主大会的决定,将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有关不文明行为采取适当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予以公示。

第二十八条 国家机关、基层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应当对其工作场所、营业场所或者服务区域范围内发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制止;对其中属于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告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对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违反本条例的不文明行为和相关部门、单位不履行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职责予以投诉、举报。

市和区县(市)政府应当依托当地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建立不文明行为投诉、举报工作机制,受理不文明行为的投诉、举报。政务咨询投诉举报机构受理投诉、举报后,应当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及时移交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依法及时处理和告知投诉人、举报人处理结果,并为投诉人、举报人保密。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将违法行为事实证据采取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和时限内予以曝光。

有关部门和单位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履行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职责,情节严重,社会反响强烈的,可以对其不履行职责的违法情形采取适当方式予以曝光。

市和区县(市)设立不文明行为曝光平台,由市和区县(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导机构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三十一条 市和区县(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等方式,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监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实施不文明行为,其他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一项规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医疗服务场所、教学活动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公共电梯间和其他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内吸烟的,由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处五十元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前款规定的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对违反规定的吸烟行为不予劝阻、制止,不及时告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由当地卫生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二项规定,在建筑物、构筑物的外墙、楼道、楼梯和树木、电线杆、户外管线及其他户外设施上非法张贴、涂写、刻画及挂置宣传物品的,由当地城市管理部门或者区县(市)政府确定的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处五十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罚款。


⑤ 如何看待司机走应急车道被罚,发文威胁举报者的举动

对于这件事情,其实是发生在2000年9月29号的,有个人他开车去上班,结果有点堵,他就走了应急车道。结果没有想到的是居然被人给举报了,后来被罚款200元记6分。对这样的处罚非常的不满,所以才会发文威胁举报者,但他也并不知道举报者是谁,他只是发了一个自媒体的内容而已。

当然了,我呢,还是非常支持那些举报投诉者的,应急车道本来就是突发状况,需要占用的通道,而不是给社会自然车辆占用的。交通规则,立法规矩,那么本来就是应该要遵守的,要不然要这个规矩来干什么呢?所以我奉劝那些喜欢铤而走险,抱有侥幸心理,对法律法规置若罔闻的人,希望你们能够吸取教训,好好遵守交通规则。

⑥ 如果占用应急车道“入刑”你怎么看

虽然听起来惩罚有那么一点严重了,但是你仔细想想,加重惩罚可以起到更大的威慑作用,并且保证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如果一个人,突然变相闯入应急车道,那么真正需要的人可能就没有地方,然后就会造成停在外面的现象,停在外面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交通事故,高速上每一个车的行驶速度都相当的快,根本不可能说在10米20米的距离之内,一下子停下来可能引发连环的事故,这是对每一个人安全的一个保障,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

热点内容
合同法司从合同的效力 发布:2025-01-18 16:27:45 浏览:469
职业道德自查自纠 发布:2025-01-18 15:33:54 浏览:125
环境政策法规 发布:2025-01-18 15:32:32 浏览: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发布:2025-01-18 14:58:08 浏览:840
公司法律风险解决方案 发布:2025-01-18 14:45:04 浏览:605
两项新民法 发布:2025-01-18 13:43:27 浏览:491
民法115条 发布:2025-01-18 13:40:23 浏览:128
人民法院错案追究 发布:2025-01-18 13:21:33 浏览:81
治安处罚条例新 发布:2025-01-18 12:48:20 浏览:573
占用红树林保护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8 12:14:06 浏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