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言论自由立法
Ⅰ 关于网络隐私的法律条文.
201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正式实施,该法第36条对互联网侵权责任有专条规定版:权
第三十六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该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从立法来讲,该法案明确了侵权的法律责任及承担责任的方式,是公民民事权利保护的重大进步。然而,我担心的是模糊地规定互联网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对公民言论自由的滥用负“连带责任”,不仅约束了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行使,同时也限制了网络平台作为公共领域的合法权利。
现实中,有些贪官利用自己职权,想方设法地向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施加压力,让他们删贴;有些不法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采用各种手段,要求网站删除对他们负面的贴子。此条款的规定,可能被这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
Ⅱ 网络无疆言行有界,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网络无疆言行有界,正确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
1.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2.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责。
Ⅲ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思考
下面是我整理的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思考的论文,欢迎各位法学毕业的同学借鉴哦!
摘 要 网络言论作为言论在网络空间的自然延伸,使其兼具传统意义上的言论和网络的双重特性。网络言论的这些特点使公民在行使其权利时易发生权利的滥用,这主要以侵权为表现形式。权利的滥用必然导致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权益的侵害。本文主要从网络言论的现状作为出发点,试图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及其特点有较深入的分析,只有在对网络言论自由概念有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网络言论自由及其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 言论自由 表达自由 网络 权利冲突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自从有了网络人们便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人们可以在各种BBS、论坛上畅所欲言,无所顾忌。然而,网络在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便利的同时,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它给数百年来人类形成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无意或者有意间导致了对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及权利造成侵害。于是就有人认为,对于网络言论要严加限制,不能让网民随便发言,否则就会侵犯别人的权利。针对这种看法,笔者不禁有了疑问,让人既爱又恨网络言论自由到底是什么?是否需要对其限制?该如何限制?本文将从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入手,并对网络言论自由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对网络言论自由的保障及限制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一、网络言论自由的界定
自由,它不仅是一个哲学或政治学意义上的概念,而且是一个法律概念。法律上所说的自由是“人的权利,即自由权” ,具体到本文的网络言论自由概念上,是指人通过网络工具(或途径)表达自己观点或看法的权利。在弄清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之前,笔者就一组概念进行厘定,即言论自由与表达自由的概念辨析。有人认为,表达自由就是指的言论自由,两个概念是可以互换的;且一般人经常对这二者混同使用 。但是二者还是存在区别的,笔者认为尤其在进行学术讨论时应将二者进行严格界定。
首先,我们来看表达自由的概念,在英文中用freedom of express表示。有人认为它是“公民享有的受法律规定、认可和保障的,使用各种媒介手段与方式公开发表、传递自己的意见、主张、观点、情感等内容而不受任何他人或组织干涉 限制或侵犯的权利 。”这种意义上的表达自由不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言论自由,还包括出版自由,游行自由结社自由等。著名法学家郭道晖认为表达自由中的“表达”形式是多样化的,“不限于由语言、文字形成的言论,还包括象征性语言……以及其他某些表达内心意愿的行为等等 ”。这两个定义说明,言论只是表达方式的一种,而不是全部。
其次,我们来看言论自由的概念,其用英文表示为freedom of speech。它是指公民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的权利。比如说话,在纸上写文章等都是形式言论自由的表现。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将言论自由定义为“公民在任何问题上均有口头、书面、出版、广播或其他方法发表意见或看法的自由 。”
从以上定义对比可以看出,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二者有重合的部分,言论自由“是表达自由的主要形式和基础,是所有其他形式的表达自由不可分离的核心和母体 。”且表达自由的范围要大于言论自由,表达的形式多于言论的形式,言论自由包含于表达自由。
在弄清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的概念之后,具体到本文的主题,即我们在使用概念时是用网络言论自由好,还是用网络表达自由合适?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笔者认为用网络言论自由较为合适些。这是因为,前面分析到,表达自由不但包括言论、出版等自由,还包括游行集会等自由,而公民能通过网络这一途径行使地表达自由,仅包括与语言、文字等形式相关的自由;对于游行集会等表达自由,公民则无法在网上行使。若简单地使用“网络表达自由”这一概念,则会出现概念与概念所体现的内容不相符的情况,所以本文采用“网络言论自由”这一称法,使得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与所述内容相匹配,不至于使之范围过宽而不利于讨论。
因此,本文所称网络言论自由,是指公民有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网络这一途径使用语言、文字等形式表达自己观点或者看法的自由 。
二、网络言论自由的两面性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其对公民意识的提高、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等有非常重要作用。本文所要讨论的是,网络言论自由作为言论自由的特殊形式,网络这一工具使其具有了传统意义上的言论自由所不具备的作用或者功能(或者说传统意义上的言论自由虽然有此功能作用,但是网络言论自由能将这一功能或作用发挥第更好)。比如,网络的虚拟性以及传播迅速性等特点使得言论的影响范围不易控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我国的网民规模已达到3.84亿 ,由此可见网络公民的言论对社会、国家、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而网络言论的这些特点有好也有坏,本文所讨论网络言论自由的两面性,就是指其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1.网络言论自由的消极影响
网络言论自由的消极方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于个体权益的影响,另一个是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1)网络言论自由会造成对他人权益的侵犯
近年来,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人肉搜索,就是人们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可以通过他人的人力来找人、找物、回答问题等网友之间的互动活动。这一活动作为一种公民言论自由在网络上的表达在网民的网络生活中比较常见,然而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民在搜索时很少注意对他人信息、隐私的保护,这就使得人肉搜索经常伴随着对其他公民权益的侵害,这主要表现为对他人名誉权及隐私权造成侵害。在2009年5月份发生的“杭州七十码事件”中,有网友称肇事者胡斌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找了一个替身,并出示各种证据证明这名替身的存在,一时间网络舆论压力直指杭州公检法司等机关,网友们也开始人肉搜索这个替身……事实最终证明替身是不存在的,是有人捏造的,而网友们的人肉搜索给所谓的“替身”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作为法律上的'人,每个公民的自由都是相等的,若某人的自由多一分,则其他人的自由就少一分。
(2)网络言论自由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
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公民比较关注官员贪腐、公权力的行使等问题,个别人利用人们对这些问题关注编造一些虚假信息,鼓动人们的情绪,进而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近些年来,网络群体性的事件频发,在一些事件中,问题本身并不严重,但是事件通过网络被扩大化了,进而对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2011年3月11日,日本由于大地震而发生核泄漏,核辐射影响周边各国,网络上传食用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于是国内民众开始疯狂抢购碘盐,商贩也借机囤积碘盐以期谋取暴利,一度造成国内大小超市碘盐脱销,这严重干扰了人们的生活秩序。在类似的事件中,网络言论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网络言论自由的积极影响
(1)网络言论自由可以对政府的公权力进行监督,遏制贪腐
由于受官僚作风及“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我国公权力在行使时很少受到约束,有时甚至肆无忌惮,城管暴力的执法、地方政府暴力拆迁等现象目前在我国普遍存在,而人大机关作为权力监督机关其对行政权的约束是有限的,而目前我国司法机关存在司法不公、贪腐等现象,这又使得行政权的另一个约束力不起作用或者起的作用不大。这两个权力制约力量的式微,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兴起与强大。2009年的“周久耕事件”,2011年的中石化广东分公司天价酒事件,等等。这些都是通过网络言论反腐的结果。前面提到我国现在网民的数量是庞大的,这些网民在网络上言论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政府在决策时不得不考虑到网络上的民意,这样公民和政府之间通过网络这个途径进行互动,使得公权力的行使更加谨慎,进而减少公权力的滥用,以及遏制贪腐现象。
(2)网络言论自由可以释放社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
由于目前我国权力滥用、贪腐贪腐等问题严重,人们对这些现象深恶痛绝。老百姓积蓄了大量的怨气,如果不及时释放出去,很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召公对周厉王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比多,民亦如之 。”如何能排除人们心中的怨气及不满,除了对贪腐进行惩治,及对公权力国家机关进行制度改革之外,网络言论的自由是目前释放社会压力成本最小,效果最好的方法。而事实上确实如此,网络言论自由使得民意得以自由表达,排解不满情绪,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3)网络言论自由可以促进民主
民主的主旨是自由、平等。在没有网络的时候,公民发表言论所波及的范围是很有限的,公民与公民之间的观点看法也无法进行充分及时有效的沟通,往往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权利的不对称;而网络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允许各种声音的存在,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人们可以平等地、自由地交流信息、探讨问题、发表对政府行为的观点看法;“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些自由的言论无论对公民来说还是对政府来说都是有益的,网络言论的这种平等、自由精神就是民主的,这对于没有网络的时代无疑是一种进步。
三、网络言论自由的保障及限制
人们经常把网络比作一把“双刃剑”,既有好的一面,又坏的一面,网络言论亦是如此。从网络言论自由的消极影响及其积极影响可以看出,我们既需要对其加以限制又需要对其进行保护。
笔者认为,对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制和保护是相对的,不能仅仅对网络言论自由进行限制,否则会影响和限制其积极作用的发挥。那么如何保护网络言论自由呢?笔者认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制和保护是相对的,若限制的过多了,公权力部门就会借法律知名打压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这就不是对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了。对于公民等私主体来说,法不禁止即自由,而对于政府等国家机关来说,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这也就是说,保护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就是要谨慎的对网络言论加以限制。
因此,对于网络言论的限制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从技术层面对网络言论进行限制,针对一些危害国家安全、民族歧视等言论,通过过滤等技术使这些言论得到限制。
其次,进行法律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加强网络行业的自律,使得公民认识到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是有可能侵犯别人权益的,侵犯了别人的权益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最后是从法律层面进行规制,即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增加关于网络言论自由的相关规定。目前我国关于网络言论的限制没有系统的立法,有人认为全国人大应该制定一部系统的法律来规范网络言论,笔者认为,系统的立法是没有必要的。这是因为,网络言论自由属于宪法中言论自由,并且若因网络言论而引起的纠纷,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可由我国的民商事法律、行政法律、刑事法律依次解决,仅需对这些完善相关的网络言论的就可以规范网络言论自由,我们不能因为一有新事物、新问题的出现就想到制定新的法律,应该尽可能的在现有的法律体系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Ⅳ 对于网络言论有什么法律
对于网络言论的相干法律有:
1、《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此外,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4)网络言论自由立法扩展阅读:
1、2013年,中国最新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该司法解释子2013年9月10日起实施。
2、一般来说,中国有关网络诽谤的民事侵权成立,须具备以下两个要件:
(1)要有损害行为。就是指行为人为通过网络传播了有损特定人名誉的文字、图片或语言。
(2)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行为人明知传播内容必然或可能会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却希望和放任结果发生的,为故意。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损害他人的民事权利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结果导致他人的名誉受到损害的,为过失。
Ⅳ 如何规制网络中言论自由对隐私权的侵害
首先,要在法律中明确规定隐私权的概念和范围,及侵犯隐私权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明确隐私权限制的法定情形,明确普通公众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不同保护规则。
其次,大力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树立对隐私权尊重的普遍意识。
再次,网络服务商应加强行业自律和技术手段研究,采取技术手段防止、避免、减少言论自由对个人隐私权的侵害。同时网络服务商应重视对隐私权的保护,对当事人提出的要求删除侵害隐私权的网页内容及时处理。
最后,在法院司法实践中,正确平衡言论自由与个人隐私权的关系,既保护公民合理的言论自由,又保护涉及普通公众基本人格尊严的隐私权。在公众人物隐私权与言论自由相冲突的情形下,对言论自由较为倾斜;而对于普通公众隐私权与言论自由相冲突时,则应更多地保护公民隐私权。
Ⅵ 关于美国的网站法律
简单说,你要注意:
1、服务器在美国,美国任何一个法院根据长臂管内辖原则都对你的行为容有管辖权
2、你提供软件下载,但是没有说明是什么性质的软件,如果涉及侵权,除了民事赔偿责任外,还有刑事责任。美国的刑事责任绝对跟中国不一样,对于知识产权的处罚相当严格,一旦有软件公司针对你进行刑事追诉,美国法院绝对会认真对待。所以千万小心不要侵犯软件著作权。
3、光在下载页面上注明“仅供学习参考,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自觉删除”这类话,是免除不了你的任何责任的。
4、不要认为你即使触犯美国刑事责任,只要不去美国就没有事情。一旦美国法院签发逮捕令,在任何一个与美国有引渡或司法协助条约的国家,当地警方都可以逮捕你。
5、所以,如果你的网站业务量大的话,建议你必要时咨询美国当地律师,或者可以咨询你当地的外国律师办事处中的美国律师。
Ⅶ 目前我国法律对网络言论自由的管制情况
普通人有不当言论无非就是论坛发言被删、号被封、被关小黑屋被警告,顶天了治安拘留15天。
身负专业知识,敏感事件当事人、能造成一定影响力的人如记者、法官、律师、官员或者明星不当言论则会被封杀、污名化,甚至接受调查而负刑事责任。
Ⅷ 有人认为,网络是自由的,网民言论不受约束。请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密不可分的。公民在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Ⅸ 网络言论的尺度限制是怎样的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社会前进的每一步都与言论自由密不可分。互联网时代给社会政治领域带来了许多根本性的变革,言论自由在互联网时代中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如何限制网络言论的危害,又不会影响公民言论自由权的行使,如何在国家公权与公民私权、本人言论自由权与他人私权的博弈中寻找一个平衡,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言论自由限制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的第一部分阐述的是网络言论自由的一般理论,首先由言论自由引入网络言论自由,然后分析网络的特点以及网络表达的特征,从而得出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接着分析网络言论自由的功能,最后归纳介绍普通网民的四种网络言论表达方式。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网络言论自由限制的正当性。在这一部分先从网络言论自由限制的法理基础谈起,然后分析网络言论自由的负面价值与危害性,接着分析网络言论自由与其他权益的冲突,最后归纳出限制网络言论自由的两个正当性理由。文章的第三部分的主题是网络言论自由限制的原则、手段和方法。这一章首先从限制网络言论自由的基本原则谈起,然后讨论网民四种表达方式的限制尺度的差异,最后通过对美国与德国网络言论限制的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文章的最后部分对“人肉搜索”、网络诽谤以及“绿坝”软件等有关网络言论自由的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