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全覆盖
A. 中石化胜利油田普法平台实现社区全覆盖,求详情
图书室、阅览室、法律咨询室、普法长廊……近年来,胜利油田通过积极整合社区普法教育资源,因地制宜,构筑普法教育平台,把法制教育全面融入社区硬件和软件建设之中,实现了普法教育平台在社区的全覆盖。
普法教育平台,就是利用人、物等手段,让法治教育通过一定的渠道辐射周围。相对于主营生产单位错综复杂的法律风险,社区的管理相对单一。法律事务处处长马清彪介绍说,社区作为油田的家园,其和谐稳定是保油上产的坚强后盾,法律风险防控工作不可或缺。
一直以来,胜利油田社区普法教育平台建设没有形成完整的规范体系。对此,胜利油田在强化生产单位普法教育的同时,从2011年开始,油田将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作为维护油田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社区的物业站、党员服务社等平台,构建普法教育体系,以此来强化新形势下社区居民普法教育,提高居民法律素质。
提升社区普法工作管理水平,首先要有一支普法骨干队伍。胜利油田各社区及所属物业公司设立了专兼职普法干事和普法宣传员,定期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一大批普法工作者走进社区,通过举办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和开展法律咨询、法制征文、法律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居民学法用法。
在组织建设上,胜利油田积极探索在居民小区设立“律师服务站”模式,组织社区内律师开展“律师进小区”活动,为居民义务提供法律服务,现场解答员工群众的法律问题,指导和帮助化解民间纠纷。据法律事务处的统计,三年来,油田分别在胜北、胜中、孤岛、胜南等社区建立“律师服务站”,为居民义务法律咨询服务1万余人次。
在教育的同时,胜利油田更加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利用通俗易懂的宣讲及展板,共举办法制讲座500 场次、法律知识竞赛
70次,编印《防诈骗典型案例手册》等各类法律法规宣传手册7万余册、宣传单10万余份。
社区各单位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有的单位利用晚上时间,通过广场大屏幕播放法制宣传片;有的单位组建了“百人法制宣讲团”,开展“百人法制宣讲”活动,活跃在各居民小区,向居民宣传防诈骗、防盗等各类法律小常识。据了解,截至目前,胜利油田共创建法制宣传一条街(路)16条,建立法律咨询服务站、普法文化长廊和宣传橱窗等30余个,实现了每个社区有普法平台,每个社区有法律工作人员。
B.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
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推进全民普法工作。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民普法的头等大事,以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为抓手,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以服务“十四五”时期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推动普法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水平治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突出重点内容,深入宣传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深入开展“宪法宣传周”等集中宣传活动,加强宪法实施案例宣传和宪法文化建设,阐释好宪法精神和“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础;深入宣传民法典,推动全市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带头学习宣传民法典,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全面提升民法典普法质量,让民法典深入人心。深入宣传促进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宣传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我市更高水平平安建设等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法治德治深度融合,推动川渝法治文化共建共育,加强我市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宣传转化,注重培育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重庆法治文化品牌,引导全社会树立权利与义务、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观念。三、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深入实施市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努力保持我市先行优势,重点探索公民法治素养提升的理论体系、落实机制、评估标准,推动教育引导常态化、实践养成规范化、制度保障体系化。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重点抓好“关键少数”,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逐步实现全市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理论知识考试与旁听庭审一体化全覆盖。大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严格落实法治教育课时,构建全市国家机关普法进校园统筹协调机制,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四、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加强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加大普法力度,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深化法治乡村(社区)建设,持续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建设行动;深化医疗、物业服务、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依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依法治企,推动企业合规建设;深化依法治校,落实法治副校长工作制度;深化依法治网,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深化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促进全社会在应急状态下依法行动、依法行事。坚持依法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大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五、着力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把普法深度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开展实时普法。加大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力度,健全以案普法长效机制,强化以案释法主体责任。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健全政府购买、社会投入、公益赞助等相结合的社会普法机制,发展和规范公益性普法组织,深化惠民金融服务与普法宣传结合的创新实践,畅通社会参与普法的渠道途径。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强化普法平台建设,优化普法产品供给,创新普法传播方式,使普法更为群众喜闻乐见。注重分层分类,坚持集中宣传教育与经常宣传教育相结合,推动普法制度化常态化融入法治实践、基层治理和日常生活。六、加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强化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等普法责任制,健全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并实施动态管理,严格落实年度普法计划申报评审实施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机关普法依法治理联系点制度,促进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履行普法责任,推动形成党委领导下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健全和落实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大融媒体普法力度。推动制定我市法治宣传教育地方性法规,为全民普法工作提供有力法律保障。坚持将普法宣传教育纳入区县和市级党政机关考核指标体系,制定符合重庆实际的普法考评验收标准,做好中期评估和终期检查,加强检查结果运用。加强普法队伍素质能力建设,强化对各级普法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提升普法工作水平。强化各级财政对普法工作的经费保障,按规定把普法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普法经费的支持力度。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市、区县(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要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促进本决议有效实施。
C.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
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全民普法工作。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紧围绕服务“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普法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二、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学习教育,加强国旗法、国歌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学习宣传。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持续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推动宪法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深入宣传民法典,全面提升民法典普法质量,让民法典深入人心。深入宣传与国家安全、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三、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把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与法治实践、诚信建设相结合、相衔接;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不断提升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严格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重点抓好“关键少数”,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考评干部的重要内容。强化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加快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四、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坚持依法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专项治理有机结合,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大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法治乡村(社区)建设,深化依法治企、依法治校、依法治网,加大普法力度,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应急状态下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京津冀法治宣传教育协同发展,促进区域普法效能和社会治理水平提升。五、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把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各环节,开展实时普法,制定分领域精准普法工作指引。加大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力度,使典型案事件依法处理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精准普法,推进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普法品牌。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坚持集中宣传教育与经常宣传教育相结合,重在常态化、制度化,把普法融入法治实践、基层治理和日常生活。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法治文化建设纳入全市文化发展大局,推动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基本实现乡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覆盖。丰富法治文化产品,支持创作和传播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培育富有天津特色的法治文化精品。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七、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严格落实普法责任清单,开展普法责任制落实履职评议。充分发挥落实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的作用,逐步形成清单管理、跟踪提示、督促指导、评估反馈的管理模式,压实普法责任。八、推动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组织实施好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强普法工作队伍建设,强化能力培训和人才培养。健全普法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奖惩制度,做好中期评估和终期检查,加强检查结果的运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促进本决议有效实施。
D. 如何开展 职业教育 政策法规和制度标准的宣传
(一)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
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宣传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和党内法规建设的生动实践,使全社会了解和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二)突出学习宣传宪法。
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深入宣传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理念,宣传党的领导是宪法实施的最根本保证,宣传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我国的国体、政体,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宪法基本内容,宣传宪法的实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市和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表决通过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认真组织好“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推动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教育引导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观念,坚决维护宪法尊严。
(三)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坚持把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任务,系统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大力宣传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律法规,提高人民有序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和水平。大力宣传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促进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大力宣传依法行政领域的法律法规,推动各级行政机关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意识,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大力宣传市场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树立保护产权、平等交换、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意识,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健康运行。大力宣传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宣传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扶贫、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宣传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提高全民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和预防能力。大力宣传国防法律法规,提高全民国防观念,促进国防建设。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民族地区繁荣稳定,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谐。大力宣传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动美丽天津建设。大力宣传互联网领域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网民依法规范网络行为,促进形成网络空间良好秩序。大力宣传诉讼、行政复议、仲裁、调解、信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宣传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破除“法不责众”、“人情大于国法”等错误认识,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四)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
适应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加大党内法规宣传力度。突出宣传党章,强化党章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尊崇党章,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决维护党章权威。大力宣传各项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和协调,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五)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以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实践为主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使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繁荣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推广,通过影视剧、舞台剧、文学等艺术形式来表现法治文化,把法治文化作品纳入各级文化作品评奖内容,纳入艺术、出版扶持和奖励基金内容,培育法治文化精品。发掘和传承天津历史上法律先贤的法治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法治精神和法治实践相融合,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法治文化产品。组织文化科技卫生法律下乡活动,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法治文艺展演展播、法治文艺演出下基层等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把法治元素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设计,积极参加全国法治文化示范点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中心、法治广场、法治公园等阵地,加强各类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完善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推动社区(村)法治宣传橱窗和街道(乡镇)电子显示屏全覆盖。
(六)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把法律条文变成引导、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则,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深化法治区县等法治创建活动,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开展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村)创建,继续组织市级民主法治社区(村)创建工作,健全律师担任居(村)法律顾问制度,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教育引导基层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发挥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
(七)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促进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高市民思想道德水平,为建设法治天津创造良好人文环境。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
E. 怎样理解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历史的深刻启示。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较好地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相反,一些国家陷入这样那样的“陷阱”,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门槛,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不少国家没能解决好法治和人治的问题,没能跳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人治怪圈。从我们自己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既吃过破坏法治的苦头,也尝到了法治昌明的甜头。
历史深刻启示我们,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
全面依法治国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当前,中国正经历空前深刻的社会变革。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稳定的秩序,在各方竞逐的市场领域维护公平的规则,在意见碰撞的观念世界坚守文明的底线,必须织密法治之网、强化法治之力。
“以律均清浊,以法定治乱。”只有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才能顺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全面依法治国是长远的战略谋划。现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5年时间,只有靠法治,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我们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民族复兴筹、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应该从这样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高高扬起依法治国的旗帜。
(5)法治宣传全覆盖扩展阅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丰富内涵,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
一是奠定了法治中国大厦的“三大基石”。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这三句话,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力量、制度基础、理论指导,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实现总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的最根本的东西。
二是构筑了法治中国大厦的“五大支柱”。这就是形成五大体系,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这个“4+1”组成的五大体系,涵盖了法律制定与法律实施、法治运行与保障机制、依法治国与从严治党等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展开和有力支撑。
三是设计了法治中国大厦的“施工方案”。这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谋划,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更加重视法治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更加重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法治中国的新航标——怎样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F. 2020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总结范文精选2篇
工作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间有一条规律: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具体如下:
1、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出的重大决策。年1月下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在全国部署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我局迅速对标中央部署和省、市要求开展一系列工作。
在市委成立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中,我局作为成员单位,肩负着会同市委组织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严格规范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的重任。
按照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期三年的部署,年度,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扫黑除恶统一部署安排,在省厅的有力指导下,局党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年度以深入宣传发动为扫黑除恶工作的重点任务。
以“法治宣传全覆盖,教育入脑入心,群众自觉维护社会稳定,抵制黑恶势力”为思路,全力开展扫黑除恶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我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在“扫黑除恶”中的作用,有效推动“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大法治宣传力度,营造“扫黑除恶”氛围。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充分利用“三下乡”、“法律六进”等法治宣传活动开展扫黑除恶宣传工作。
同时,司法所以发放宣传资料、开展集中教育学习等方式,组织对辖区社区矫正刑满释放人员进行专门的宣传,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广大村民参与扫黑除恶的意识,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创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二是积极排查化解矛盾,防止民间纠纷激化。定期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坚持普遍排查、突出重点排查、加大排查密度,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公众号逍遥文稿整理,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犯罪线索,全力配合做好“扫黑除恶”工作,进一步巩固基层防控阵地,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防线”。
三是加强特殊群体管理,杜绝参与黑恶势力。社区矫正中心和各司法所每个月定期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和安置帮教对象全面排查、走访活动,摸排“两类”人员涉黑情况。结合扫黑除恶专项工作,以社区服刑人员及安置帮教人员为重点,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其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鼓励其检举、揭发身边涉黑涉恶线索。
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精神,并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
(6)法治宣传全覆盖扩展阅读
工作总结注意事项:
1、调查研究
总结的对象是过去做过的工作或完成的某项任务,进行总结时,要通过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全面情况和了解整个工作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全面总结,避免以偏概全。
2、热爱
热爱本职工作,事业心强,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搞好总结的基础。写总结涉及本职业务,如果对业务不熟悉,就难免言不及义。
G. 云南省实施法治宣传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将会给农村有何改变
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的社会,什么事情都要在法律的约束下进行,否则这个世界可能就要乱套,可见法律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一些偏远或者是文化普及低的地方很多人对于法律还是不是很懂,有些人甚至在出现一些事情的时候都不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如今云南省实施法治宣传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将会给农村带来很大的改变,第一个改变就是农村群众对于法律的认识会有很大的提升;第二个改变是在法律的认知上农村将要实现真正的“脱贫”;第三这也会让大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三、最后则能够让农村人懂法用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提高农村人民的素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云南的这个计划最后对于农村的最大的影响就是会让这些地区的人民懂法,并且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会让一些违法的行为被认识并且改正,从而形成一股文明发展的优良作风。
H.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
宪法的基本特征:
第一, 宪法的内容不同于普通法律。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根本性、宏观性、全面性的特点。而一般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具体问题。
第二,宪法的效力不同于普通的法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一切组织、个人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第三,宪法的制定和修改不同于普通法律。需要按照特别的程序来进行,比普通法律更加严格。
今天,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颁布了一个宪法性文件和4部宪法,即1949年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后来又以修正案的方式经过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4次修改。2001年开始,我国将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开展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为重点的广泛的普法活动。
根据党的第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决定,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具体日期定为12月4日。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利于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南京进入法治建设“快车道”
拥挤的公交车里,两名乘客发生碰擦,继而大打出手。结果,伤者住院,打人者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这是南京秦淮区一社区正在表演皮影戏上的剧情,法律工作者和民间艺人一起,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各个社区进行普法宣传。
在南京,类似皮影戏这样生动、有趣的“普法课堂”还有许许多多。也正是因为多年来全面深入的普法宣传,这座城市法治氛围浓厚。
普法“四连冠”,副省级城市独此一家
我国的全面普法工作是从1985年开始的。从1986年起,我国连续组织实施了6个五年普法规划。通过从“一五”到“六五”近30年的普法实践,以宪法为核心的240多部法律、近千部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得到全面普及,全社会95%以上的公民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法治教育,营造了全民学法、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
从1991年“二五”普法开始,到2010年“五五”普法结束,法治宣传教育被纳入市委市政府的年度工作目标,且不断加大推进力度,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南京市连续4次获得全国普法先进城市称号(5年评选一次),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全市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逐步增强,城市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南京已进入法治建设“快车道”。
法治宣传亮点纷呈
在法治宣传实效上全国领先,在普法品牌创建上全国领先,在城市法治化整体水平上全国领先,是南京市“六五”普法的总体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要求,南京市司法局把“普法不仅是传播知识,更是文化建设”作为创新法治宣传的工作理念,强化部门合作,搭建联动平台,凝聚工作合力,在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宣传品位上寻求新突破。
一是不断在普法宣传覆盖面上寻求新突破。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工作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到2015年,全市将形成组织健全、机制完善、协同有力、运行有序、富有实效的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工作体系,全市法治宣传教育社会知晓率、满意度将分别达到97%、92%。深入整合资源,加强联动,充分发挥传统普法品牌的影响,对“法律人在行动”传统法治宣传品牌进行提档升级,积极发挥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鉴定人、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等法律服务人员的普法“主力军”作用,积极开展各类普法活动,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程,拓展普法宣传覆盖面。注重充分发挥现代电子传媒优势。与移动、电信、联通3家通讯公司深度合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手机短信普法活动,对全市800万手机用户每年发送两次普法短信,已经连续发送3年,实现手机短信普法4800万人次的效果。还开拓“宪法知识问答”有奖明信片征答等普法新平台,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平台资源,开展面向广大群众的法治宣传活动,实现在“法制宣传实效上全国领先”的目标任务。
二是不断在普法品牌创建上寻求新突破。为深化全市“六五”普法工作,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品牌,全面推进法治城市建设,2012年2月全市组织实施了“六五”普法品牌建设“百花齐放”工程。所有普法品牌创建工作全部实行“项目化”管理,通过“1+X”联办模式,搭建区、部门联动平台,市各有关部门与相关区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共同打造,共同推进。历经3年的努力,全市推出了100多个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品位的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特色普法教育品牌,打造了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法治文化精品,使“六五”普法工作充满活力,呈现“花团锦簇,春色满园”的生动局面。
“法治快车”是我市“六五”普法以来创建的法治宣传特色品牌。该栏目从2011年12月3日开播,覆盖南京地铁和公交车辆等11000个终端,主要设置法治新闻、法治动漫、民生常识等子栏目。吸引了几十个部委办局、有关单位加入进来,共同开展法治宣传活动。目前,“法治快车”已播出160余期,日受众超过50万人次,正成为各单位部门宣传工作职能、展示工作形象、传播法律知识、实施法治惠民的有效平台,品牌效益日益显现。
三是不断在提升重点普法对象法律素质上寻求新突破。
积极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积极推行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考核制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南京市非人大常委会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办法》。现已成功举办两次全市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共有89 名领导干部参加。每年定期举办“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和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法治讲座。在全市公务员学习网上开设法治思维和法治实践专题课程、组织公务员参加全省公务员学法比赛。近期,又推出市管领导干部旁听法庭庭审的意见,定期组织市管领导干部旁听法庭庭审活动,组织撰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法治实践工作的心得体会或论文等,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的主动性,促进法治信仰的养成。
不断强化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把青少年作为法治教育对象的重中之重,着力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和公民意识。利用多种形式推进法治进校园、进课堂、进家庭,努力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的法治教育网络。出台了《“法治与青奥同行”行动计划》,举办了青奥法治建设专题讲座、“迎青奥、亚青”网络法律知识竞赛、迎青奥青少年法律知识电视大赛等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并编写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研发青少年网络学法闯关游戏。雨花台区普法儿童团、六合区大鼻子校车法治故事等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经验被教育部、司法部在全国推广。
不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宣传教育。积极落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把法律知识纳入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内容,把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作为考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业绩的重要依据。举办了“服务软件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科技创业企业与金融”等多场法治报告会和“诚信守法经营”企业学法用法演讲比赛等活动,促进企业自觉守法意识和防范法律风险能力的提升。
深入开展城乡基层群众法治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推进依法治国”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组织开展“送法下乡”、“法律拥军”等工作,每年集中开展“农民工学法周”、“普法惠民村村行”等活动,深入实施“法律书籍送农民、法律服务到农家、法律文化进农村”工程,完善“农家书屋”和“农村法律图书角”建设。深化大学生村官担任法治宣传员的做法,加大律师事务所与司法所、律师与“大学生村官”的结对帮扶工作,增强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法律服务卓有成效
法律援助惠民,关爱弱势群体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始终把开展法律援助作为履行政府应尽责任、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不断出台法律援助惠民政策,通过拓展网络、降低门槛、提升质量,实现了法律援助的“应援当援、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应援共援”。全市每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数在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率先突破1万件。积极加强与工、青、妇、老、残、军等部门沟通协调,完善维权机制。大力开展农民工维权月活动,对进城务工人员实行优先服务。开展法律援助进社区、村活动,与南财大法学院合作,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组成小分队,开展法律援助进百个社区活动,开展需求调研和法律援助宣传。组织开展法律援助进监所活动,栖霞区司法局在龙潭监狱设立了全国首条监狱12348法律援助专线电话。农民工夫妇车祸双亡交通事故赔偿案等法律援助典型案例,产生较大社会反响,并入选全国、全省优秀案例。市司法局先后多次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先进单位、全国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市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被全国老龄委授予全国首批“敬老文明号”荣誉称号。
专业团队服务,助力青奥盛会
紧紧围绕“共建平安南京,共创平安青奥”主题,整合司法行政系统内法律服务资源开展系列化组合式法律服务。组建了青奥赛时知识产权应急工作组、青奥安保维稳律师法律服务团、青奥法律服务指导团以及百名律师公证员志愿者服务团等队伍,实行24小时值守制度,全力服务青奥。
圣典律师事务所凭借自身综合实力被国际奥委会确认为青奥会法律服务签约供应商,组成专门服务团队,做到随时为青奥的需求提供咨询和跟踪服务,圆满完成了青奥合同审查等工作,为青奥提供了超过100万元的免费法律服务,受到多次赞扬。全市公证行业以办理招投标公证、青奥重大活动现场公证为主要服务形式,广泛介入青奥筹备及举办期间的相关工作。为涉青奥的大中型工程项目就提供了数千项工程招投标服务,有力地保证了青奥工程的阳光运行,多次收到相关单位写来的感谢信。全程参与了南京青奥会网络火炬传递活动、南京-国际体育雕塑大赛和青奥歌曲最终评选的公证工作,保证了相关活动的圆满顺利进行。
实施便民举措,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
市司法局将原法律援助服务专线提升为12348司法行政公共服务平台,升级后的专线平台在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服务的基础上,融入法制宣传、法律服务、矛盾调处以及各类司法行政业务办理等各方面的职能,向社会提供法律咨询、公证办理、法律援助预申请等各项司法行政在线服务。使该平台的服务内容更加全面、服务功能更加强大、服务形式更加多样,体现方便群众、司法为民的社会需求和发展需要。今年5月份平台正式运行后,12348专线月电话量成倍增加。截至目前,接听电话已超过22000次,司法行政业务咨询和投诉建议1300人次,接通率在98%以上。
全市公证行业广泛开展“六个一”公益活动:每个公证处每年至少走访慰问一次社会福利机构、开展一项扶弱助困结对帮扶活动、每季度组织一次进社区(乡村)或企业(园区)法制宣传活动,每位公证人员每年至少要参加一次义务法律咨询活动、参加一次扶弱助困结对帮扶活动、办理一件公证法律援助案件。对八类公证事项减免公证收费,并将三月份定为“公证公益服务月”。坚持开展“公证助残月”、“公证敬老月”等活动,对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实行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出证的“三优”服务,为特殊困难人群开辟办证绿色通道,缩短办证时间。并采取远程视频咨询、社区预留电话、预约办证时间等多种方式搭建便民服务平台。
以全市法律服务专业队伍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辅助,探索通过创建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镇(涉农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法律服务站点、农村配备法律顾问等方式,整合资源,完善机制,优化服务,提升效能,着力打造城市半小时、农村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打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满足群众需求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体系,已取得初步成效。
开展“法企对接”,服务保障经济发展
组织全市法律服务人员,积极主动,靠前服务,围绕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改革,拓展法律服务范围,研发法律服务产品,跟进实施法律服务,为南京在新的起点上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今年以来,全市律师共走访企业20000多家次,制定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办法、措施3300多条;向企业发送“联系卡”或咨询函33985个;办理企业转型升级法律事务涉及金额38.5亿元,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近70亿元;帮助企业建立健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预案328件,有效化解了一批企业发展难题和劳动纠纷。
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5月21日,市政府成立了由11名执业律师组成的首届市政府法律顾问团,标志着我市法治政府建设的进一步推进。顾问团成员将为政府重大决策提供法律建议,为重大经济项目提供法律服务,为地方立法和行政规章的制定建言献策,为法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市政府出台了《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的意见》,要求到2014年底,全面建立健全各级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组建由执业律师为主的政府法律顾问团,形成市、区、街镇三级政府法律顾问网络体系。各级政府、园区和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工作部门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到2015年底,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包括厂矿、学校、卫生、文化单位,以及社会矛盾纠纷与群体诉求较为集中的单位,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目前,全市1211个社区(行政村),已有1135个配备了法律顾问。
法律保障促进和谐
人民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人民调解和大调解工作在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方面发挥着独特而有效的作用,我市诉调、公调对接和医患纠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等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大调解机制和专业调解模式日益完善,网格化排查和分级预警报告制度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调委会建设全面启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一。今年春节期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行动,重点对征地拆迁、土地流转、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纠纷进行排查调处。共组织矛盾排查3200多次,受理调解纠纷6500多件,调解成功6479件,其中,群体性纠纷108件,防止矛盾激化和“民转刑”案件116起。开展“迎青奥调解维稳200天专项行动”、迎青奥人民调解百日会战活动。以贴近民生、服务群众为主题,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员与社区群众面对面”宣传月活动,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突出作用。
社区矫正,坚守安全阵地
社区矫正是对在监外服刑人员进行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为了使服刑人员更好地在社区改造,我市司法行政系统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制定矫正个案,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完善与相关部门的交付衔接机制,实现无缝衔接,防止发生脱漏管;启用社区矫正安全监管指挥中心,创新监管方法,提升管理安全水平;落实各项制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确保刑罚有效执行;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确保防范有力、处置迅速、应对有效;开展帮困扶助活动,为其融入社会创造了条件。今年,还在全市开展了社区矫正百日集中整治行动,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我市所有在册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在1‰以内,未发生重大恶性重新犯罪案件。
“‘六五’普法以来,我们封存已取得的成绩和荣誉,总结并发扬成功的经验,以一个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市司法局局长黄永祥说。2015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着力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为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南京做出积极贡献。
I. 您在疫情防控中承担哪些工作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单位和个人主要有以下义务:
一是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二是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三是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四是服从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做好本单位的疫情防控工作,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所在地的疫情防控工作;
五是公民个人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社会秩序。不履行上述法律法规规定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张宏发还介绍,疫情发生以来,全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攻坚战提供有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一是畅通复议渠道,优化行政复议案件办理方式。对于当事人受疫情影响无法及时提交行政复议申请的,采取“电话+网络”方式受理;对已经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原则上以书面方式审理。复议期间,申请人及其代理人不能参加行政复议审理的,建议申请人提出中止行政复议申请,待中止原因消除后,及时恢复审理。
二是排查化解纠纷,护航疫情防控期间社会稳定。积极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统筹协调指导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全面推行“非接触式”调解服务模式,把因疫情引发的劳动关系、薪资报酬、房屋租赁等经济纠纷,以及其他涉疫受损群体帮扶等作为涉疫矛盾纠纷排查的重点,主动开展线上排查,采取“即时答、马上调”的服务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自8月中旬以来,线上排查涉疫矛盾纠纷253次,调解26件,调解成功率100%。
三是优化服务模式,精准提供疫情防控法律服务。通过西藏司法厅官方抖音账号、西藏司法微信公众号以及西藏律协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在线开展“律师说法”,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关心关注的劳务纠纷、房屋租赁等法律实务以及造谣传谣法律处置等进行“以案释法”。截至目前,在线发布疫情防控法律知识91条,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解答群众法律咨询616人次,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四是开展普法宣传,着力营造疫情防控法治氛围。坚持“依法防控 普法先行”,依托“报、网、端、微、屏”等线上宣传渠道,及时编印汉藏双语《新冠肺炎防控法律知识问答》《疫情防控以案释法手册》等宣传资料,收集整理违反防疫法律法规和防控措施的典型案例以及因突发疫情造成的合同履行、房屋租赁、务工用工等民生领域热点问题,制作各类防疫知识宣传短视频和疫情防控法治动漫,通过普法媒体矩阵、微信群推送转发。同时,积极发动村居“两委”,驻村、驻寺干部及公安民警、下沉干部、志愿者等一线防控力量,利用户外LED屏、移动小喇叭、乡村(社区)广播站、流动宣传车等阵地,全覆盖开展疫情防控法治宣传,营造良好的防疫法治氛围。
J. 派出所全民反诈宣防工作实行什么负责制
摘要 一是扩大宣防广度“讲反诈”。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双报到工作的契机,将反诈宣传融入警格常态化工作,组织民警打造组团反诈单元,铺天盖地开展反诈宣传。通过在辖区人员密集场所悬挂反诈宣传横幅、张贴反诈宣传海报;借助运营商播放反诈提示彩铃、推送防范短信;在隔离护栏、公交站台、电梯楼道、银行柜台显眼处张贴反诈标语;在单位内部和辖区党政机关全员推广注册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及公众号、“熊猫反诈”公众号,最大限度实现反诈宣传“全覆盖”。二是加强宣防力度“学反诈”。乐至县公安局已与乐至融媒达成反诈宣传战略合作,针对县域特色量身定制反诈宣传方案,开展立体化反诈宣传防范工作;持续注重反诈宣传阵地建设,不断壮大宣传力量,在乐至县聘请3名本地达人授予“反诈宣传卫士”荣誉称号,利用粉丝影响力持续扩大宣传受众面;组建成立反诈宣传志愿服务队伍,将日常收集的真实案例和常见电信诈骗手法制作成VCR和宣传资料,通过组织志愿者发布短视频和进社区、与群众唠家常的方式,及时宣传最新案例、防范对策和注意事项等,第一时间让群众掌握最新最实用的防诈知识。三是提升宣防精度“教反诈”。一方面,按照户籍地和流入地双重负责制,责任民警亲自上门对辖区户籍的缅北回流人员、被拦截劝返的拟出境人员和缅甸诈骗窝点人员(高危人员)进行法治宣传教育,要求本人及其家属签订不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承诺书,注重对家属的宣教工作,使其配合警方劝返滞留在境外的涉诈人员回国投案;另一方面,定期对辖区内发生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受害人的职业特点、工作属性、文化程度进行分析研判,指定专门民警主动与受害人对接,吸取经验教训并在辖区同类案件高发区域和场所开展“点对点、一对一”反诈宣讲。如针对辖区内刷单类、投资类等高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组织民警多次深入学校举办反诈知识专题讲座,向全体师生讲解如何识别、预防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以及受骗后的自救途径,切实提高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再进一步发动亲朋和学生家长群防群治,构建“全社会”防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