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与幸福

道德与幸福

发布时间: 2020-12-17 12:44:15

⑴ 幸福和道德之间有一致性吗

我觉得幸福和道德之间还是有一致性的。幸福与道德密切相关,但幸福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令人困惑。社会上有许多好人没有幸福的现象。还有一句民间谚语说“好人不长寿”。幸福和道德之间是什么关系? 首先,道德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是人类自我实现的一部分。道德显示人性的善良和状态。道德人格直接反映了个人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幸福来自于在生活中展现自我的满足感。道德本身是生命本质的体现。

如果一个人不择手段地获得了权力,即使他生活得很好,说他很幸福总是很遗憾的。因此,尽管幸福是我们生活的最终目标,但我们在生活中以尊严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生活,这是生活的基础。因此,当我们谈论幸福时,我们必须与道德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完整,更值得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我觉得幸福和道德之间还是有一致性的。

⑵ 为何说道德是人生幸福的源泉

圣人云:“人无德,天灾人祸;地无德,万物凋落;天无道,地裂天崩,苍穹尽空。”

老子的《道德经》,短短五千言,却世代传诵影响至今。

“缺德”、“损德”、“积德”等,老人总是用这样的理念教育自己的子孙,我们哪个不是在这样的传统氛围下成长的?但不知从何时起,周围的人热衷于金钱,一切都用金钱来衡量,谈论起道德,也是说那“德”值多少钱。

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善良和宽容日渐冷漠,真是“人人相见如敌,事事都难如意”,有的人甚至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如今,不能说我们的物质生活不丰富,可以说,只要有钱,可以尽情地享受、放纵自己,但这样就幸福吗?问过许多人,答案是否定的。

仅仅能满足自己的一时欲望,却满足不了内心那份渴望宁静、祥和与爱的感受。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面对层出不穷的生活烦恼,面对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现代人在享受物质的同时,在心灵上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何去何从?是金钱第一,还是诚信重要?是手段第一,还是道德重要?有这样一样故事很有含义:

有一次,一个印度人看见一只蝎子掉进水中团团转,他当即就决定帮它。

他伸出他的手指捉它,想把它捞到岸上来。

可就在他的手刚够到蝎子的时候,蝎子猛然蜇了他一下。

但这个人还是想救它,他再次伸出手去试图把蝎子捞出水面,但蝎子再次蜇了他。

旁边一个人对他说:“它老这么蜇你,你还救它干什么?”

这个印度人说:“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爱是我的天性。

我怎么能因为蝎子有蜇人的天性就放弃我的天性呢?”

不要放弃爱,不要放弃你的美德,哪怕你周围的人都要“蛰”你!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那个印度人未免有些傻,那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得失,然而当人人都因为别人的不义而放弃或降低道德的底线时,我们每个人从这个越来越没有诚信的社会环境里得到的回报将会是什么呢?我们左右不了别人,但能够改变自己。

如果一生中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善良而改变了曾经交往过的十个人的话,那么那十个人又用自己的善行影响十个人,那么这个世界能不变得美好吗?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应该把她变得更美好,只有信守心灵中的那份善良才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光明,只要遵守道德才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

也许我们没有金钱,也许我们没有财产,也许我们没有学问,也许我们没有权势,但只要我们拥有高尚的灵魂,拥有精神财富——真诚、善良、宽容、尽职尽责,无论是谁,都能赢得人们的尊重,都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⑶ 发个道德与幸福的关系的论文

人的幸福与道德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领域中的古老问题,其核心在于如何解决道德与人的幸福的不一致问题,尤其是二者之间的冲突,即德福冲突问题。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公正问题,是一个应该按照德行分配或享有幸福的问题。 综观先哲们的论述及基于现实生活的思考,得出幸福的涵义:幸福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历史环境中,在创造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对一生具有重要意义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依照需要、欲望、目的的类型,把幸福划分为物质幸福、社会幸福、精神幸福、利己幸福、利他幸福、过程幸福、结果幸福等。幸福不是一种天赋的观念,也不是人们的意识和情感所固有的,其观念来源于社会生活,实现条件是由社会的经济关系所提供的。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要使社会安定,秩序正常,除法制手段外,还有道德手段,从古今中外道德的发展变化中得出伦理学界较为接受的道德定义: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关于善恶是非的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并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指导人格完善与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规范体系。道德规范和德性是道德的两种基本形式。 人的幸福与道德的关系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网址 http://dlib.cnki.net/kns50/detail.aspx?filename=2006144011.nhdbname=CMFD2006filetitle=%E8%AF%95%E8%AE%BA%E4%BA%BA%E7%9A%84%E5%B9%B8%E7%A6%8F%E4%B8%8E%E9%81%93%E5%BE%B7%E7%9A%84%E5%85%B3%E7%B3%BB

⑷ 道德与幸福之间有无一致性为什么

以老子的观点是这样的:

人之性称之为“德”,天之性称之为“道”。徳道合内一就是天人合一了容,天人合一才是最大的道德。修人道合天道,守天道修人道,先言人再言天,人道不满天道远矣。一个行人道守天道的人也就称得上是得道之人了。

以道为本,以德为先,天人合一就是“德”和“道”的结合。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不违背自然发展,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

“道”是在昭示一切,德是在承载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

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对人而言,便是品德。

⑸ 道德与幸福有关系吗

什么是道德?因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人们最终的追求是幸福,所以道德就是为了维护我们的幸福而逐渐约定俗成的一些行为规范。按照这个定义,陈景润求证哥德巴赫猜想,聂文涛解析谷物保护曲线,都是一种职业道德和个人对幸福的追求。
从物质和意识的领域来理解,信仰就是一种意识,道德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⑹ 幸福与道德的关系

幸福是主观感抄受,道德是社会要求。

⑺ 幸福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和幸福之间还掺杂着意识的因素。

人的道德素养的高低往往取决于自身品质、家内庭环境、教育程度诸如此类容。通常来讲,高尚道德的培养需要坚强的意志,而道德的提高又反作用于意志的增强。

(7)道德与幸福扩展阅读:

道德与幸福本是两个不同走向的形态,只是其中千丝万缕的如藕断丝连般的相交让人不得不细细思考。有人说:有德之人未必有福,有福之人未必有德。这样的说法既是形而上的,又是错误的。错误表现在没有深入地去认识道德与幸福的本质关联。

马克思说: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道德与幸福都是由物质衍生出来的意识,共同存在,并且相互影响,但据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所以,上述说法有其局限性。

⑻ 如何看待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幸福的关系

我们知道,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劳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通过这一规范的遵守所表现出来的修养水平;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
将教师德福关系可以一分为二地看:
1、幸福与德行的一致
第一,从总体上说,德福一致具有必然性。教师幸福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幸福范畴是所有教师道德范畴如教师的公正、仁慈、义务、良心、人格的起点、归宿以及联系它们的扭结。第二,从雅福的角度看,德与福是一种等同关系,具有一致性。实际上就是从幸福的精神性这一立场出发看问题,德行本身就具有自我肯定、超越牺牲的性质。
2、幸福与德行的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实际生活中德福矛盾的例子应当说比比皆是。同样,在教育生活中也存在德福矛盾的一面。比如,教师为了教育事业,牺牲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其中。
我认为,德福矛盾的一面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俗福”方面。为了学生,教师可能失去很多物质上的内容,劳心劳力。但是,教师的幸福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性的“雅福”,因为它超越了一己之私。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不仅满足了个人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能满足自己精神方面的需要,特别当精神道德需要得到满足时,教师就会产生一种愉快舒畅的体验,感到幸福。例如,每天早上学生的一声“老师好”就能令我一天精神抖擞;学生们在周记中对我敞开心扉,无话不谈,作为班主任的我有一种被信任的自豪感;同事们的帮助更是给了我良好的工作氛围。虽然我身体疲惫,但感觉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同样,学生的道德成长,学业进步,进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都是教师生命意义的确证。
因此我有理由认为,德福矛盾是相对的,德福一致却是绝对的。师德首先是“人”的师德,赋予教师真正内在的尊严、幸福感和生命价值。这时的教师就不是一个“教书匠”,而是一部活生生的、具有教育力量的教科书,能够传授给学生许多无法物化在书本中的人生智慧。教师的道德素养,不是体现为低效的付出,更不是牺牲性的付出,应建立在“分享”与“共度”的生命历程里,应包含作为“人”的“自然生活”的幸福享受。教师不仅仅是为生计而工作,更是为追求生命的增值而工作。只有把工作当作生活追求,才能在不断增值的生命历程中,体验到幸福和充实。对于德福矛盾,教师应当将心态放平,努力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高超的教育能力和审美的素养,在“分享”与“共度”的生命历程里寻求最大限度的德福一致。

⑼ 道德与幸福是否一致

你好楼主,这个关联不大的,你可以去搜一搜他们各自的定义。这两个几乎没有什么关系的,不要搞在一起了,加油

⑽ 遵守道德和人生幸福有关系吗

甚至抛弃做人底线,为了物语而疯狂,比如贩卖假冒伪劣的,哄抬房价的,他们往往身价亿万,版其权实是表面的,是我们用世俗的、欲望的、贪婪的眼光去看待这样的人,那么他们自己积累这么多物质财富,而得出的肤浅结果,有德之人心平气和,但名誉甚高,外界都认为这样的人无德德为福之基,福为德之体。
有德之人未必幸福,是说有德之人往往严于律己,内心就不会煎熬痛苦吗?
有福须先有德,心安理得。
有福之人未必有德,是说某些人为了个人利益,违背良心道德,善于修身养性,他们的内心往往比较满足,何来不幸福只说?而有福之人未必有德,说明社会虽然在不断变化,但对道德的追求恒古不变,试想,但内心却是不折不扣的小人。
有德之人未必幸福,借机钻营,获得利益的手段光明正大,一点一滴都来之不易,甚至为了道德而牺牲个人利益,结果往往自己清贫,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的制约,他们不会钻空子、占便宜,不会投机倒把

热点内容
公司保本合作法律性质 发布:2024-09-20 23:13:17 浏览:523
司法娇心得 发布:2024-09-20 19:59:46 浏览:402
价值取向道德 发布:2024-09-20 19:53:32 浏览:903
寺庙更換法人法规 发布:2024-09-20 18:51:31 浏览:841
四所法学院 发布:2024-09-20 18:37:34 浏览:927
民政局的离婚协议书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09-20 18:32:40 浏览:322
家司法解释 发布:2024-09-20 17:37:18 浏览:281
支付宝转账法院 发布:2024-09-20 16:23:57 浏览:578
社会工作中级法规试题 发布:2024-09-20 08:01:39 浏览:13
每个月休息八天符合劳动法吗 发布:2024-09-20 08:01:05 浏览: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