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地理标志权立法现状

地理标志权立法现状

发布时间: 2022-09-25 06:03:37

A. 简述地理标志权的特征

法律分析:地域性知识产权都具有地域性,只有一定范围内才受到保护,但地理标志的地域性由显得更为强烈,因为地理标志不仅存在国家对其实施保护的地域限制,而且其所有者同样受到地域的限制,只有商品来源地的生产者才能使用该地理标志。

集团性地理标志可由商品来源地所有的企业、个人共同使用,只要其生产的商品达到了地理标志所代表的产品的品质,这样在同一地区使用同一地理标志的人就不止一个,使得地理标志的所有者具有集团性。

独特性地理标志作为一种标记与一定的地理区域相联系,其主要的功能就在于使消费者能区分来源于某地区的商品与来源于其它地区的同种商品,从面进行比较、挑选,以找到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最佳切合点,购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是影响地理标志的主要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是指原产地的气候、土壤、水质、天然物种等;人文因素是指原产地特有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配方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

第一条 协定范围

一、 本协定适用于原产自双方领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产品相关合作,以及对此种地理标志的保护事宜。

二、 双方同意在考虑双方立法发展的情况下,在本协定生效后, 考虑将本协定覆盖的地理标志范围延伸至第一条所列各项法律规定的范围并未覆盖的地理标志类别,特别是手工艺品。

为第一条第二款第一项所指之目的,双方在附录七中确认的原产自其领土范围内并受到保护的产品,在本协定保护范围扩大后,应根据本协定第三条所列程序给予优先保护。

双方应在本协定生效后两年内审查扩大本协定保护范围的进展,并于此后每两年审查一次。

B. 地理标志权法律特征

法律分析:地理标志权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对地理标志所享有的权利。地理标志权具有主体的有限性、客体的特定性、内容的限定性、保护期限的差异性、转让的限制性、地域性具有双重含义六个特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十六条 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误导公众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但是,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继续有效。前款所称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C. 地理标志的保护措施

我国现行立法对地理标志的私法性也即当事人的权利保护不足、所立法律的层次偏低、经济法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仅停留在“产地”的概念,未规定地理标志的明确概念,刑法则更是对地理标志只字未提、我国《商标法》明确规定了地理标志的概念,但在经济法中非但没有地理标志的准确概念,甚至对地理标志四个字也未曾提及,而仅有简单的“产地”一词,使我们只能从广义的货源标志的角度对地理标志加以保护。我国现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对地理标志的保护: 地理标志的转让及许可他人使用,是地理标志私权属性的重要体现,只有如此才能与地理标志的性质保持一致,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地理标志权利人利益,激发他们的工作,生产经营热情。然而,地理标志的转让也应有它与其它知识产权不同的地方,有其特殊性,如明确要求其受让人必须在该地域内生产或经营,并且其产品要具有该地域地理环境而生的特定品质等等。
TRIPS协议要求各成员国保护的地理标志,实际上属于较特殊的地理标志,它更接近原产地名称。
*与商标相似,地理标志的主要功能是区分商品的来源。虽然可以想象地理标志用于服务,但地理标志如此宽泛的适用范围在还未用于由WIPO管理的国际条约或TRIPS协议中。与商标不同,地理标志区分商品是通过对其生产地的标示,而不是通过对其制造来源的标示。对制造或生产的地方的标示是地理标志的本质。地理标志与商标不同,不是主观随意选定的,并且地理标志的标示不可替代。
*一般来说,地理标志在一地理标志所指的地方所处的国家被认可。这一国家通常称为“原属国”。里斯本协定“原属国系指其名称构成原产地名称而赋予产品以声誉的国家或者地区或地方所在的国家”。
*原则上允许所有的制造商使用某一地理名称,只要带有该地理名称的商品是原产于所标示的地方,或者符合产品的可适用的一些标准(如果有的话),视情况而定。
*地理标志的合法使用者有权阻止其商品并非来源于该地理标志所标示的地方的任何人使用该地理标志。与商标一样,地理标志适用“特殊性”原则,即:所受到的保护仅限于其实际使用的产品种类上;还适用“领土”原则,即仅仅在一定领土范围内受到保护,并受该领土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享有声誉的地理标志是特殊性原则的一个例外。由WIPO管理的条约和TRIPS均未对地理标志提供这种扩大保护。

D. 地理标志权的法律属性

在以往的学术研究中,多将地理标志等同于地理标志权,将探讨地理标志权的法律属性多表述为地理标志的法律属性。这其实不利于对地理标志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把握。从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的角度来审视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尤其是国际法的保护,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对地理标志权的认识问题。所谓地理标志权,是指附着在来源于特定地区的特定商品上的权利束。
从《巴黎公约》开始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地理标志一直都是作为一种民事法律事务中知识产权的内容加以规定,所以也造就了一批学者直接将地理标志权的法律属性武断地界定为一种私权利。如TRIPS协议明确规定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进而作出“虽然地理标志的使用人不能是某地域内的一个企业或个人,但是这种使用主体的扩大丝毫也不能改变地理标志的私权属性”。依协议规定,赋予利害关系人享有禁止第三人以任何不正当手段使用地理标志的法律救济属于其财产权利的行使和保护。成员域内法为地理标志提供的法律救济不管是民事司法程序还是行政程序,都是对民事权利的保护。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民事法律制度,一方面是财产法领域有形财产法律规范和无形财产法律规范分离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知识产权领域私法与公法、实体法与程序法综合的产物,然而公权力的介入,公私法的相互渗透,并未改变知识产权是民事权利的本质属性。上述两种典型的论断都将地理标志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私权利。但不能简单的从TRIPS协议的规定和财产权的浅显认识出发将地理标志权认定为一种私权利。相反,地理标志权兼具私权和公权的特征。如果遵从现行学术研究的态势和公法、私法以及第三法域的分法,它这种法律属性当属于经济法或第三法域性质的权利。 地理标志权同时蕴含了对特定地域环境权的保护。根据《里斯本协定》和TRIPS协议对“原产地标记”和“地理标志”的定义中,不难看出地理标志至少涉及三个标准或内涵三个构成要件,即(1)用于标明商品地理来源的标志;(2)与特定地域有关;(3)商品的质量、信誉或其他特性主要归因于特定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所以一项地理标志的构成与当地特定的自然环境因素是密切相关的。如法国的香槟酒,主要就是因法国东北部一个省的名称,该地区特定的自然和地理因素决定了该种加汽葡萄酒盛名于世。再如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的Basmati大米产于印度次大陆的最北端,其产区横跨印度和巴基斯坦。该地区气候独特,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20F;土壤肥沃,因为含有丰富磷元素的恒河水和印度河水灌溉这片沃土,从而汇聚了具有独特品质的Basbati大米。所以在特定地理地区的商品,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地理条件的约束,也就是说自然因素在地理标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因素。一旦特定地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该地域内具有特定自然因素的产品及其地理标志就不再具有给予特别保护的必要。反过来,地理标志的保护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或者说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本身就蕴含着对特定生态环境的一种间接保护。地理标志权应当包括一定程度的环境权益,即意味着地理标志权人负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维护当地独特生态环境的权利。
从生态意义的角度来理解地理标志权:(1)地理标志权具有生态性。享受地理标志保护的特定产品主要取决于特定地区的生态环境因素,如法国香槟、印度的Basmati大米。再加上当地人民的聪慧,最终形成具有地理标志的特定产品。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之间仍然具有层次性,即自然因素前置于人为因素,并最终决定了人为因素的作用效果。因此,一项地理标志的形成是以自然因素为前提,辅以人为的智力创造。所以在对地理标志的保护过程中,不能过分的夸大人为的作用,主张只保护当地部分生产者的权益。实际上,更应当注意的是在保护当地生产者权益的同时,强调他们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义务。以生态环境质量的维持或提高作为保护生产者其他地理标志权益的限制性标准。(2)地理标志权不仅仅是私法意义上的私权,而且更应当是整个社会本位乃至全球本位上的介于公权与私权之间的一种权利。我们不能只仰赖于私权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它的作用被私的利益之上的原则和优先的保护对象所限制。相反,获得保护的特定群体会利用这种所谓的私权对生态环境进行盘剥,造成整个生态利益的降低。如果将地理标志权当作一种私权之外的权利加以保护的话,既有利于对特定生态环境的保护,又有利于保持特定自然品牌的维持,从而最终有利于该地域特定产品的生产者的长久利益,包括后代的利益。 从地理标志的商标法律保护途径来看,地理标志权也不单纯属于私权的范畴。根据地理标志保护的立法模式的不同,一般可将地理标志的保护分为专门法保护和商标法保护两种。专门法保护以法国和爱沙尼亚为典型,商标法保护以美国、德国和意大利为典型。在商标法的保护中,各国又通常以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的形式来达到保护地理标志的目的。《美国商标法》第45节、《美国注释法典》第15篇第1127条讲集体商标定义如下:所谓集体商标是由合作社、协会、团体或者组织的成员使用,也可以由这些合作社、协会、团体或者组织善意地商业使用或者将其申请注册于本法规定的主注册簿上的商品商标或者服务商标,包括用以标志集体、协会或者组织成员之间关系的标记。另外《美国商标法》第4节,《美国注释法典》第15编第1054条也允许证明商标,包括低于来源标志的注册。其将证明商标定义为:是指所有人以外的其他人使用,或者所有人具有善意的允许他人进行商业使用的意图,并申请注册于主注册簿上的字词、名称、符号、设计或者其组合,以证明某人商品或服务的地域或者其他来源、原材料、生产工艺、质量、精确度或者其他特征,或者商品或服务上的工作或者劳务由联合会或其他组织的成员完成。我国新商标法对地理标志也规定了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的保护形式,并对其内涵作出解释,即:“ 本法所称集体商标,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 本法所称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由于地理标志权主体的多元性,为了更好的保障相关权利主体的利益,保证地理标志中财产权益的公平合理分配,维护地理标志中特有的生态权益,适用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两种商标保护形式的根本法律宗旨就在于:(1)克服各独立权利主体的私利的、无序的、甚至是恶性的竞争;(2)倡导在行业协会或相关政府行政监督机构在维护公平竞争和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虽然各国对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的定义各有不同,但在实体上和维护上述宗旨上是明确而统一的。另外,即使有了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的保护,但仍然无法使权利人阻止第三人在工商业活动中善意使用这样的标记或标志,尤其这种商标不能对抗第三人合理使用地理名称。
因此,地理标志的商标保护从立法的层面很好的说明了地理标志权的非私法性和非公法性,而是基于二者之间的一种法律权利。首先,权利主体的多元性表明,地理标志权不能完全归属于某一个单一的个体,相反是属于在一定范围内被共有的一种权利,这种共有的权利不能使用所谓的私权至上,所有权绝对等私法上的传统原则。其次,如果将地理标志权赋予特定的部分生产者或经营者,那么它们那种私的价值取向会最终衍生不正当竞争、侵害消费者权益和无休止的向大自然攫取资源或利益的结果。从学理上来讲,这种结果正是市场乃至国际市场失灵的产物。根治这种市场自由就必须从宏观的角度对市场进行适当的干预,而这种干预正是通过政府或者中介组织来实现的。地理标志商标保护中的团体协会和监督组织等就是这种意义上的适当干预组织,从而也明确了地理标志权是具有经济法属性的或者说是第三法语性质的权利。

E. 地理标志权的主体

首先,地理标志权是基于特定地理标志之上的权利,这些地理标志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构成要素,符合法律保护的宗旨和目的,由此产生的相关权利即受法律的保护。
其次,这种法定权利的产生缘于两种途径:
一是法律对地理标志权部分权能的确认。确认的过程就是对某些具有自然属性的权利上升为法定权利的过程。因为使用特定地理标志的特定产品,其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本身归属于该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是当地人民利用智慧和劳动所创造出来的。在这种情形下,法律所能起的作用就是对具有自然属性的权利用法定的形式加以确认,类似于法定权利的原始取得。如:该地域生产者的财产收益权、保护该特定标志的完整权、保护使用地理标志产品的不受侵犯和仿冒权以及该特定地域生态权等;
二是法律规定一些相应的与地理标志保护相关的权利。
这种方式主要区别于第一种的确认方式,如果说第一种是权利的原始取得,那么第二种方式就是基于对原始自然权利的某些限制或约束而后继取得的由法律规定的权利。两种方式的结合就表明地理标志权的所有权能应当建立在一个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之上,目的在于保护所有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包括生态权益的维护。
基于上述论述,地理标志权的主体就不应当是某些学者所主张的,仅仅局限于有权使用该地理标志的特定地域范围内的产品生产者。如所谓地理标志权,是指产地内产品生产者对原产地名称享有的专用权。从对地理标志权的法律属性的分析中可以明确得知,地理标志权的主体应当是一个包括所有利害关系人的主体范围,它是一个介于公权和私权之间的权利主体性质。如果仅仅从私权的角度强调特定生产者的权利,那么其他相关主体的合法利益将不能从地理标志的法律规定当中得到切实保护。从这个角度来说,地理标志权的主体应当包括: 地理标志权作为一种新型知识产权,具有知识产权的一般性特征,但同时又体现了其自身的独特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地理标志权有一个由公权和私权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内容丰富的权利体系,是一种对国际市场失灵和国家间政府失灵进行双重矫正的产物,是市场调节和国际宏观调控关联耦合的结果。从社会契约的角度来看,地理标志权作为一种介于公权与私权之间的独有权利类型,也是在社会契约二次缔结的理论背景下,由第三调控主体——社会中介组织协调上述两种失灵的最终权属类型。社会契约法认为,当社会发展至一定程度时,原有的社会控制方式和权力分配方式不再能够满足解决现有的社会纠纷和权利冲突,即在所有权绝对和契约自由的纯私法的环境下,权利之间的矛盾已经不能在原有的法律和社会框架下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急迫的期待另外一种控制力量的产生来平衡原有的国家和私人之间的权利失衡,既不能过分的强调国家的权力,那样会淹没并吞噬个体的权利,也不能过分的强调私权,那样不会拥有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社会契约的二次缔结就应然而生,主张将原来由国家享有的部分权力赋予给一种社会中间组织,构成国家—社会中间组织—私人这种三足鼎立相互制衡的社会权力结构。
地理标志权的产生及其法律属性的界定,正是基于上述对国家权力和个人私权的追逐经济利益的经济人特性的克服而产生的介于公权和私权之间的权利类型。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由于各个国家享有各自独立的经济自主权和法律制定权,各国必定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制定各国对地理标志权的法律。然而,要想达到自己产品所享有的地理标志权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并受到该国的法律保护,就必须克服生产者的纯私的利益目标和国家利用公权力的自我保护,因而在国际范围内形成一种国际社会的中介组织在各国的授权下平衡和协调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达到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就非常必要。地理标志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依赖于国际组织的协调,最终形成了一个拥有独立的法律属性,并独具特色的权利内容: 地理标志作为一种商品的独有标志,为商品的流通和最终消费提供了一种可供识别的符号,并最终提升商品的市场价值。所以,地理标志权从一开始就有财产权的内容。任何一个国家的生产者都是为了增强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才热切的希望自己的产品的地理标志得到法律的保护,其最终极的目标就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所以,地理标志权具有财产权的内容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地理标志权最客观的一项权能。
当然生产者的权利,相对于地理标志权来说,既体现在使用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也突出的表现在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即销售和消费过程中。具体来说就是:(1)为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独具特色的自然属性,生产者应当注重产品生产过程的特定生产工艺和技术,尤其是在产品质量和自然特色上做到精益求精,以最终体现给予特别保护的法律价值和社会价值。(2)当产品投入流通以后,生产者的权利首先就体现在两种权利属性上,即形成权和请求权。所谓生产者地理标志的形成权,就是生产者单方享有的、无需得到相对方特定意思表示的权利,主要体现为销售权、广告宣传权、地理标志保护权等(其中又可分为标识权、警告权、纠纷解决权或称为诉权等)。在形成权之外,生产者还享有地理标志的请求权,从一般意义上来讲,这种请求权以形成权为基础,在形成权的行使不能达到保护地理标志权的目的时予以适用。按照一般的民法理论,形成权具有不可撤销性,其在对方当事人提出形成权抗辩时,形成权的效力即告恢复。在地理标志权情况下,一旦生产者发现自己享有的权利被侵犯而不能在行使形成权的情况下得到解决,就应当赋予生产者相应的请求权,要求其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保证不再重犯或者赔礼道歉等。(3)地理标志产品进入消费渠道以后,生产者的权利没有在流通过程中那样明显,也不享有针对消费者的特定权利,最主要也就是一种追偿权的行使,这种权利实现的前提条件就是,消费者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向生产者主张权利,生产者在承当相应法律责任之后对真实侵权方的追偿权。实际上,这种权利并不是地理标志权的原始权利,而是一种继受权。 很多学者把地理标志权单独归属为生产者的权利,而忽视其中消费者的权利。笔者认为这种理论倾向是很危险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加,权利的属性也出现了分化和限制,即从所有权绝对到所有权相对,从契约自由到契约相对自由,从过失责任原则到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发展,无不印证了法律对权利本身的控制。在民法理论上也出现了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禁止过度行使权利原则等。20权利约束的背景之下,蕴含着对他项权利的维护和支持。就地理标志权而言,对生产者的权利约束就是对地理标志权的权利客体的相关权益人的保护。因为地理标志产品不能独立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消费者而独立存在,否则该地理标志的保护也就没有任何社会和法律意义。
从地理标志权的价值目标来看,其根本宗旨在于维护该独具特色产品的市场信誉和社会信誉,这一点也可以从不同的国际条约中窥见一斑。而特定的市场信誉和社会信誉首先必须依赖于该特定地理环境的长久维护,其次就是长久地保障消费者对该项产品的青睐,从而最终维护生产者的利益。所以很明显地理标志权断不可缺少对消费者权利的保护以及下述的公民环境权的保护。
从各国对消费者权利的保护情况来看,消费者的权利首先体现在消费者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权,其次是为保证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延伸权利,主要体现在知情权、选择权、人格尊严权等。因此,地理标志权也无一例外的应当体现消费者权利的合法保护。该权利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消费者购买地理标志产品并在消费的过程中,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并赋予消费者对地理标志的建议权和监督权。没有消费者的支持,地理标志权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就毫无意义。笔者认为,地理标志权中消费者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生命健康权、财产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人格尊严权、建议权和监督权等。 环境权的概念在地理标志权中尤为重要,而且应当摆在优先保护的地位。以往的著作中,都无视环境在地理标志中的地位,也不曾提出将环境权纳入地理标志权的保护范围。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重大而又严重的失误,是一种法律理念上的重大欠缺。其实,各种有关地理标志的国际条约中都在强调地理标志的自然属性,但上升到各种理论著述中却片面的将其当作一种纯粹的私权予以理解。本文的前半部分已经对地理标志权的法律属性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无论论及其法律利益还是其社会利益,都不能掩盖其中环境权的重要性。
环境权理论自上个世纪60年代被提出,作为一个从国际法到国内法都广泛使用的概念,一开始就存在着这种或那种的争议,比较有典型意义的两种理解是“环境的权利”和“对环境权利”。21根据传统法学理论对权利的“主客”二分法,为了排除对环境权理解上的分歧,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强调权利的主体是自然人,客体为物,那么我们将环境权理解为“对环境权利”。《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将环境权的理解表述为:“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的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证和改善这一代和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22很明显,环境权的产生缘于人类对环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并同时对各传统法律的研究产生变革性的影响。就地理标志而言,环境对于特定产品获得法律保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葡萄酒、各种独具特色的农产品等。但是这种含有环境因素的地理标志权不赋予给对该地域环境共同享有权利的公众,而仅仅确定为部分生产者所独有,明显不符合法律的公平原则。虽然生产者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智慧创造和成本投入是不可忽视的,但如果欠缺该地域的环境因素,生产者就不一定能够获得市场的完全认同。
当然,环境权的存在不等于其它公众享有与生产者同等权利内容。所谓地理标志权中的环境权,是指特定地域的公众享有维护该地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和保持自身享受优越环境的永久性权利,以及阻止生产者肆无忌惮的攫取环境资源的权利。具体来说,地理标志权中的环境权应该包括:环境资源永久利用权、环境事务参与权、环境状况知情权、环境监督权以及环境利益补偿权等。为保证特定地域产品的永久特性,防止生产者只顾及自身利益而忽视环境利益,在立法上可以专门成立一个地理标志环境委员会,其主要职责在于监督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维护生态环境,做好环境保护宣传。并同时赋予当地政府针对地理标志产品征收一定环境税,以达到地理标志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F. 地理标志权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法律分析:(1)地理标志证明产品的来源地。使用地理标志的产品必须出产于其所标示的地区。所以地理标志是由地理名称命名的,按照国际惯例,可以作为地理标志名称的地名包括:地方行政区划和特定地点及其他要素。(2)地理标志证明产品的特殊质量。使用地理标志的产品不仅必须出产于其所标示的地区,而且产品质量或特征完全或主要取决于当地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产品质量或特征与地理环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产品,不可以使用地理标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十六条 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示的地区,误导公众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但是,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继续有效。

前款所称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G. 地理标志权的介绍

所谓地理标志权是指为国内法或国际条约所确认的或规定的由地理标志保护的相关权利。 在法律层面上对地理标志予以保护不仅仅是对地理标志的一种技术上的鉴别和判断,更主要的是注重对地理标识进行法律保护的终极目标,明确附着在地理标志上的权利特点和权利内容,从而最终指导立法的方向。

H. 请举出并分析我国关于地理标志权的事例,需从哪些方面完善地理标志权制度

(一)法律术语的使用不统一
目前,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在法律及国际公约、国际条约中使用的与地理来源标志有关的概念主要有原产地 (the Origin of Goods)、原产地证书(Certificate of Origin)、货源标记(Indication of Source)、原产地名称(Applications of Origin)、地理标志(Geographical Indications)等。原产地和原产地证书主要用于贸易领域,货源标记、原产地名称和地理标志是在法律领域中使用的术语。[3]原产地是指商品的生产或者制造地,原产地证书是证明商品原产地的证明文件,原产地和原产地证书不表示商品的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更不表示商品的质量与产地之间的联系货源标记是指标示商品来源国或者来源国的某地区的标记。货源标记是指标示商品来源国或者来源国的某地区的标记。原产地名称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地方的地理名称,用于指出一项商品来源于该地,其质量或特征完全或主要取决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地理标志这一术语最早被用于WTO的国际谈判中,概称货源标记和原产地名称。根据货源标记、原产地名称和地理标志的内涵,地理标志的外延大于原产地名称的外延,小于货源标记的外延。由于WTO的巨大影响,地理标志这一概念的出现,将取代有关国际组织在国际公约、国际条约中曾经使用的与地理来源标志有关的概念。在法律术语的使用上,我国保护地理标志的商标法律制度采取了与《TRIPS协议》相一致的做法,使用的是地理标志这一法律术语,保护地理标志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使用的是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这一法律术语。
(二)未规定地理标志应具备的条件
从理论上讲,地理标志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地理标志是由特定要素构成的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的区别性标志。凡是能够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的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都可以构成地理标志。世界各国虽然对地理标志中的地理名称没有限制,既可以是一个场所、地方、地区或国家的现有名称,也可以是一个场所、地方、地区或国家的历史名称,但必须是确实存在的地理名称,不能是随意虚构而从来就不存在的地理名称。[4]在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地理标志是由地理名称、商品名称和图形三部分构成的,如“章丘大葱”、“信阳毛尖”等。
第二,使用地理标志的商品必须具有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应当说明的是,地理标志虽然具有标示商品特定质量的功能,但该商品的质量是好是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与该地理标志的保护没有必然的关系,因为一个涉及商品的质量是否合格,一个涉及地理标志的保护,这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5]
第三,使用地理标志的商品的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是由该地理标志所标示的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自然因素包括水质、土壤、气候等,人文因素包括当地的传统技术、特殊工艺和制造方法等。
我国《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虽然都没有规定地理标志应具备的条件,但我们可以根据《商标法》对商标构成要素的规定及地理标志的定义推出地理标志应具备的三个条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未规定地理标志应具备的条件,根据该《规定》对原产地域产品的定义,我们只能推出地理标志应具备的后两个条件。
(三)在先权制度不完善
我国《商标法》第9条第1款、第31条和第41条第2款对在先权制度作了原则性规定,上述规定对防止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权或者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权与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权发生冲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均未规定在先权的范围,致使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地理标志权是否属于在先权的范畴存在不同的认识,对地理标志权能否阻止将该地理标志注册为集体商标或者证明商标存在不同的认识,对能否撤销已注册的损害地理标志权的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或者证明商标存在不同的认识。
由于《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对在先权制度未作规定,致使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权或者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权能否阻止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审批存在不同的认识,对如何处理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权与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权或者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权之间的冲突存在不同的认识,对能否撤销已经批准的损害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权或者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权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存在不同的认识。
(四)地理标志权的限制制度不完善
为了平衡地理标志权人与有关当事人之间的利益,需要对地理标志权进行适当的限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
》对地理标志权的限制未作规定,《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虽然对地理标志权的限制作了三项规定,[6]但未规定对涉外地理标志权的限制。
(五)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申请主体和审批程序不完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I. 地理标志权的特征

特征:具有主体的有效性、客体的特定性、内容的限定性、保护期限的差异性、转让的限制性、地域性具有双重含义六个特征。地理标志权是指为国内法或国际条约所确定的或规定的由地理标志保护的相关权利。在法律层面上对地理标志予以保护不仅仅对地理标志的一种技术上的鉴别和判断,更主要的是注重对地理标识进行法律保护的终极目标,明确附着在地理标志上的权利特点和权利内容,从而最终指导立法的方向。

热点内容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发布:2025-01-18 14:58:08 浏览:840
公司法律风险解决方案 发布:2025-01-18 14:45:04 浏览:605
两项新民法 发布:2025-01-18 13:43:27 浏览:491
民法115条 发布:2025-01-18 13:40:23 浏览:128
人民法院错案追究 发布:2025-01-18 13:21:33 浏览:81
治安处罚条例新 发布:2025-01-18 12:48:20 浏览:573
占用红树林保护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8 12:14:06 浏览:15
北京刑事没输过律师 发布:2025-01-18 12:09:11 浏览:643
司法所法律援助与扶贫 发布:2025-01-18 11:55:00 浏览:887
黑子林律师 发布:2025-01-18 11:23:10 浏览: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