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优抚法治
『壹』 中央是否出台最新优抚政策
2009年是建国60周年,是小平同志视察黄山30周年,也是争创新一届“全省双拥模范城”的关键之年。为认真做好我区2009年的优抚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优抚工作理念,努力实现积极的优抚政策,以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和保障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为重点,按照“巩固基础抓管理,完善制度抓落实,加大力度抓难点,积极探索抓创新”的工作思路,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优抚工作,着力解决优抚对象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升优抚工作水平,以促进构建和谐屯溪、和谐民政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推进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不折不扣兑现优抚政策。
1、认真抓好优待金的评定与(兑现)工作。各镇要在4月中下旬前完成2009年优待金的评定工作,并列入镇财政预算,优待面、优待标准严格按全区统一的标准执行;“八一”前,各镇要采取有效措施和各种形式使优待金的发放落实到位。
2、认真做好抚恤定补工作。各镇、各街道办事处要认真执行国家2008年10月1日调整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要加强抚恤补助经费的管理使用,严禁截留、挪用和漏发错发现象;要准确掌握优抚对象人数,认真填写季度报表中的人员增减数,确保优抚对象按时、足额领到抚恤定补款。
(二)积极推进重点优抚对象“健康工程”建设。
3、认真贯彻落实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制度。各镇、各街道办事处要严格贯彻执行《关于印发〈屯溪区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民优〔2008〕48号)文件精,确保重点优抚对象医疗参保率达100%。在参保的基础上,落实好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补助制度,使重点优抚对象享受到更多实惠,真正体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三)加快推进优抚工作规范管理进度。
4、做好优抚政务公开工作。各镇、街道要将各类优抚对象享受抚恤、补助、优待的国家和当地规定的标准对社会公开。采取公开栏、公示牌和通过新闻媒体、民政网站、热线等形式,对社会公开,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的知情权。同时,给享受抚恤、补助、优待的各类优抚对象发放明白卡,告之享受国家各项抚恤补助的标准、兑现时间、领取地点。
5、突出做好伤残抚恤工作。加大公务员评残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评残政策的认知度,严格评残程序,加大评残工作透明度,确保评残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切实维护伤残人员的合法权益。
(四)以建国60周年大庆活动为契机,做好“爱心献功臣”活动。
6、深入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各镇、各街道办事处要以建国60周年和小平同志视察黄山30周年之际,深入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要深入到在乡老红军、在乡老复员军人、重残军人和“三属”等重点优抚对象家中和驻军了解情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送去温暖,要改进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活动效果。同时开展好“八一”走访慰问活动。
(五)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7、维护社会稳定。今年是建国60周年大庆,维护社会稳定是头等大事。各镇、各街道办事处要时刻关注涉军群体的动向,要与有关部门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齐心协力,积极主动地做好稳定工作,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不能发生大规模去京去省集体上访事件。
『贰』 社会优抚法的立法原则有哪些
社会优抚复,又称军人保制障,是指政府和社会组织,对革命烈士家属、军人及其家属、革命残废军人及其家属、参战致残的民兵民工,通过资金和服务等形式所给予的优待和抚恤。社会优抚是一种带有褒扬性质的社会保障,它不仅可以保证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的标准,还有利于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稳定和壮大国防力量。
所以社会优抚法是调整社会优抚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立法原则就是法治平等的态度和观点
望采纳
『叁』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优抚涉军维稳工作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根据我市具体情况,武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抚对象维稳工作,把优抚对象信访维稳列入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一是成立了复退战士问题工作组,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成员由市政法委、公安局、民政局、信访局、财政局、人社局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市信访局,并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确保领导有力,经费到位。二是建立了维稳工作责任机制。我市按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了“市包乡(镇)、乡(镇)包村、村包到人”,24小时零报告等信访联动工作机制。把责任分解到各有关单位,实行层层包干制,把对象包干到单位、到人。为强化责任,市政府将涉军维稳工作列入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三是建立了定期约访制度。对涉军群体中重点上访优抚对象,由市团领导带队,协同有关职能部门,邀请信访代表定期约谈,面对面宣传政策,做好解释说服工作。有力的领导,为做好我市优抚对象维稳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加强培训,提升能力
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关键是优抚工作人员的素质与业务能力。我市优抚群体人员复杂,诉求不一,要求工作人员素质高,能力强。我市乡镇民政工作人员较多、素质参差不齐,因此,我们每年要对各乡镇的优抚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每月组织局机关优抚工作人员集中进行业务学习,并针对优抚对象所提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多年来通过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培训、经验探讨,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对优抚对象所提出的问题做到定性准确,答复有据,处理恰当。业务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是做好优抚维稳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三、宣传到位,教育到位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优抚政策的宣传,采用广播电视、横幅标语、宣传栏、印制优抚政策宣传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了优抚对象的思想教育工作。近年来我市共印制优抚政策宣传册3万余份,由各乡镇、街道发至优抚对象手中,并在乡镇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公布了优抚相关政策法规,在市政府网站和民政网站对所有享受优抚待遇的人员、类别、金额进行了公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做到让全市广大优抚对象懂政策、守规矩。宣传教育工作为优抚对象的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组织严密,措施得力
信访工作非小事,我市各级领导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把信访维稳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我市各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满怀拳拳爱心,认真做好信访工作。一是做到每件信访事项都有回音,都有结果,着力解决信访对象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保证优抚对象抚恤待遇及时落实到位,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解释工作。民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挑起了优抚对象维稳工作重任,在信访工作中,建立了信访责任制,责任到人,包案到人。建立了信访接待日制度,由领导集中接待和处理信访事项,做到解决问题不撒手,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确保优抚对象不越级上访和群体上访。
五、加强联系,掌握动态
要做好信访维稳工作,解决问题,必须获得信访信息,民政信访现象同其他事物一样,都有一个酝酿、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我们做到及时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准确掌握信访先兆,牢牢把握信访维稳工作主动权,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及时把信访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源头,解决在萌芽状态。我市从实际出发,建立了民政信息网络,一是乡镇民政所明确专人,负责信息管理工作;二是注重加强与邻县民政横向信息联系;三是在高危信访涉军群体中确定信息员,获取信息,及时掌握涉军群体信访动向;四是利用“八一”、春节座谈会召集优抚各个群体代表座谈,倾听优抚对象心声,了解对象需求,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达到确保稳定的目的。
六、建立制度,严把政策
优抚对象不比其他社会成员,整体素质高,政策水平高,信息灵通,组织严密,诉求特殊,一旦出现办事不公,不依法依规按程序办理,整个群体就会集结上访。因此,我局在解决优抚对象待遇问题上,严把政策关,并制订了一系列长效管理制度。一是严把政策关,绝不乱开口子。优抚对象连续不断上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少数地方执行政策不一,乱开口子,导致互相攀比,比如:临战入伍人员,我市有208人,他们与其他省份、地区攀比,强烈要求解决参战待遇,但我市严把政策关,因其无政策依据不予办理;二是制订了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由专人管理,明确职责,设立查档审批程序,确保档案材料的真实性,从源头上控制了退伍军人落实优抚待遇不弄虚做假;三是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优抚对象待遇审批制度。设立了民政局内部审批程序,纪检、监察全程监督,分管局长审核,局长审批后方可上报,坚持谁审批谁负责,层层把关,增强了审批透明度与准确性;四是建立了岗位绩效考核制,年初局里与优抚股全体工作人员签订了绩效考核责任状,确保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确保优抚对象的待遇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在这种严格的管理模式下,我市在优抚对象评残、带病回乡、参战涉核等人员待遇的落实上都非常公正、透明,未发生一例因解决待遇不公而上访的情况。
七、精神抚慰为主,物质照顾为辅
近几年来,我市按照上级政策,全面启动了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工作,建立了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结算平台,实施了优抚对象住房困难优先解困制度,特困优抚对象临时救助等制度。近几年,邵阳市宝庆精神病医院每年来我市2至3个乡镇开展重点优抚对象免费送医送药义务巡诊活动,为优抚对象送去了温暖,此项工作深得人心。我市三年来坚持开展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活动,对50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进行了短期疗养,优抚对象反响良好。优抚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广大优抚对象提供了方便,优抚对象得到了其他社会人员得不到的医疗待遇,为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以上举措有力地说明了优抚对象过去有功于国家和人民,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他们得到了国家的特殊优待和社会的认可,他们自身的荣誉感、幸福感明显提升,虽然物质照顾是有限的,但精神上得到了极大抚慰,这种自豪感和满足感稳住了他们的人心。
『肆』 中宣部2007年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有关工作的宣传教育提纲》
关于进一步做好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有关工作的宣传教育提纲
新华社
中宣发[2007]9号
2007年7月30日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最近,国家有关部门针对当前优抚对象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存在的实际困难,本着需要解决而又能够解决的原则,统筹研究出台了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给予部分参加作战和核试验军队退役人员生活补助、完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以及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再就业、住房、社会保险接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统揽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和关爱广大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的又一具体体现。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对进一步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激发广大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性,激发全社会爱国拥军的政治势情,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对广大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作出的积极贡献应予充分肯定
伴随着我军诞生、成长、壮大的80年光辉历程,广大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为民族独立解放和新中国的创建、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维护主权统一、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革命战争年代,广大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在党的领导下,同日本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经过半个多世纪血与火的洗礼,取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丰功伟绩,建立了卓越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坚决履行《宪法》赋予的神圣职责,担负起保卫祖国、抵御外来侵略等急难险重任务,在历次作战中,他们不怕牺牲、冲锋陷阵,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志气和威风,夺取了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在雪域高原、边防海哨,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带来了祖国和人民的生活安定祥和;在研制“两弹一星”过程中,他们扎根戈壁荒滩,艰苦创业,为国防科研事业贡献了青春,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在开拓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奋战中,他们舍己为国、舍家为民,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始终牢记党的教诲和部队的培养,不计名利,不计得失,坚决服从组织安排,顺利实现由国家安全捍卫者向国家经济建设者的转变,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他们继续保持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扎实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事实证明,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和平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广大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都是党和人民培养的优秀儿女,都是国家和军队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军建军80周年之际,大力弘扬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身上所体现的自强不息、勇往直前、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顾全大局、珍惜荣誉、为国分忧的思想境界,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做好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工作
做好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工作,是一项直接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工作,是党和政府一项长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历来高度重视做好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工作,政治上予以关心,待遇上予以照顾,使他们得到妥善安置,基本保障了他们退役后的生活和就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财政先后14次提高残疾军人抚恤金标准,17次提高烈属定期抚恤金标准和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生活补助标准,5次提高在乡复员军人的定期定量补助标准,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出台完善了《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烈士褒扬条例》等政策文件;开展了“爱心献功臣行动”和“关爱功臣活动”等一系列全社会大行动。
三、尊重关爱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尊重、关爱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从激发全社会爱国拥军热情、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要认真落实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国家最近出台的有关政策。要按照中央精神,准确把握政策实质,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落实措施。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筹措资金,并连同中央财政安排的相关补助资金,及时拨付到位。各级党委、政府和军地有关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实行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确保有关政策按时限要求落实到位,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取得良好社会效果。要加大督促检查和指导力度,认真分析研究和协调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要对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的生活、医疗、住房、就业和社会保险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以为优抚对象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解决实际困难为主要内容的“关爱功臣活动”。要走访慰问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中的特困人员,及时将其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予以帮助扶持,充分借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的力量,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优待。要把开展“关爱功臣活动”、为优抚对象和部分军队退役人员排忧解难的情况,列为评比表彰双拥模范城(县)的重要内容。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宣传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进一步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拥军优属意识,不断激发社会各界关心爱护、扶持帮助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的热情,营造拥军优属的良好氛围。
四、发挥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优抚对象为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和牺牲,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军队退役人员多年受党和军队的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纪律观念和较强的吃苦精神、适应能力,是国家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他们都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为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关爱、支持、帮助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的良好氛围。要把做好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认真抓好,积极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尽可能使他们各得其所、各尽其才。要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帮助具备劳动能力的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要善于发挥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的特长和优势,引导和组织他们参与城乡基层管理、社区服务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引导他们在平安创建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真正成为促发展、促稳定、促和谐的积极力量。
五、做好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组织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对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的组织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是政治上关心他们的具体体现,是做好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结合贯彻落实有关政策,对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的组织关系、组织生活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调查摸底,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加强组织管理的具体措施,建立健全依靠基层组织进行有效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
要坚持不懈地做好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细致地开展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把党和政府的关心爱护原原本本传达到每一个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帮助他们认清形势、理解政策,真切了解党和政府对他们的特殊关爱和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要教育、引导广大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识大体、顾大局,继续保持革命军人的优良品质,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要鼓励、支持他们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掌握新的本领,自立自强、创业致富,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真正使落实政策的过程成为教育人、团结人、凝聚人、鼓舞人的过程,促进全社会的和谐稳定。
当前,我国政治安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大好形势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和维护。广大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受党培养教育和部队大学校锻炼多年,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全面过硬的素质。希望广大优抚对象和军队退役人员继续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珍惜和保持自己的光荣历史和荣誉,讲政治、讲团结、顾大局,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保持清醒头脑,坚定政治信念,明辨是非,带头遵纪守法,抵制各种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言行,自觉维护社会稳定。要继续保持革命军人甘愿牺牲、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自觉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大潮,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谐稳定的言行自觉维护社会稳定。要继续保持革命军人甘愿牺牲、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自觉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大潮,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伍』 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会对改善生活提出了怎样具体的目标与号召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师德水平和也未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确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
(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
『陆』 上海市优抚对象优待办法的条例条款
第一条为了保障国家和社会对优抚对象的优待,激励部队士气,巩固国防,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优抚对象是指: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及其家属、革命伤残军人和复员军人、退伍军人。
本办法所称的家属是指:军人的父母、配偶、子女和依靠军人生活的18周岁以下的弟妹,以及军人自幼曾依靠其抚养长大现在又必须依靠军人生活的其他亲属。
第三条优抚对象应受到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尊重和优待。各级人民政府和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均应做好拥军优属工作。
第四条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在接到军人立功或获得荣誉称号的喜报后,应向其家属庆功报喜;接到军人牺牲、病故的通知书后,应对其家属进行抚慰。
第五条区、县人民政府应对无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的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和病故军人家属,发给定期抚恤金;对未参加工作,生活有困难的复员军人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发给定期定量补助费。
第六条在义务兵服现役期间,按规定发给优待金。对家居农村的义务兵及其家属,由乡、镇人民政府采取根据本年度所需优待金总额和平均负担的办法,对乡、村办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按职工人数进行征收,优待金标准不低于本乡(镇)乡办企业职工年均工资和奖金(含各种补贴)之和的60%。对城镇入伍的义务兵及其家属,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征收和发给优待金。
第七条义务兵超期服现役的,凭部队团级以上机关的通知,对义务兵及其家属继续发给优待金;服现役期满后无部队通知的,停发优待金。
义务兵在服现役期间被招收为军队院校学员的,可按其军种的服役期限,对义务兵及其家属发给优待金,但从地方直接招收的军队院校学员和军队文艺体育专业人员除外。
义务兵在服现役期间立功受奖和超期服现役的,增发一定比例的优待金。
第八条在职入伍的义务兵在服现役期间,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仍享受原单位职工供养直系亲属的劳动保险福利待遇。
第九条家居农村的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和病故军人家属,由乡、镇人民政府采取平衡负担的办法给予优待,优待金标准不低于义务兵家属。
家居农村生活有困难的领取伤残抚恤金的革命伤残军人、未参加工作的复员军人和带病回乡的退伍军人,视其困难程度,由乡、镇人民政府采取平衡负担的办法给予适当优待,保证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农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第十条各地区、各单位应指定工作部门负责拥军优属工作,从组织、制度、经费等方面保证拥军优属工作的开展,经常关心并帮助本地区、本单位优抚对象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实际困难。
第十一条街道、乡、镇应建立和健全群众性的拥军优属服务组织,为社区内的优抚对象提供各种优待、服务。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优抚对象,应实行定人员、定时间、定内容的服务。
有条件的街道、乡、镇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拥军优属工作;也可设立爱国拥军奖励基金,对立功或作出重大贡献的现役军人和家属以及拥军优属先进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二条各部门、各单位应根据各自的工作,对优抚对象分别给予优待:
(一)劳动部门对革命烈士和因公牺牲军人的直系亲属,应按有关规定安排一人就业。企业事业单位在招工时,对符合招工条件的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二等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的子女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二)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因病就诊时,医疗单位应当优先治疗。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以及带病回乡的复员退伍军人,因病治疗无力支付医疗费的,区、县卫生部门应当酌情给予减免。对二等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就诊,凭《革命伤残军人证》,免付挂号费。
(三)粮食部门对革命伤残军人,按其伤残等级,在粮、油、豆制品等方面给予照顾供应。
(四)供销、物资部门对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和革命伤残军人的建房材料,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供应。
(五)影剧场馆应优先照顾革命伤残军人购买电影票和戏票。
(六)革命伤残军人乘坐国营的火车、轮船和国内民航客机以及国营、集体、个体工商户的长途客运汽车,凭《革命伤残军人证》,按规定享受减价优待,交通部门应照顾其优先购票。
(七)革命伤残军人游览公园,凭《革命伤残军人证》免购门票。
(八)革命烈士子女在国家举办的学校上学,免交学杂费,入国家举办的托儿所、幼儿园的,免交托费、管理费中由家长承担的部分。革命烈士子女和革命伤残军人报考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的,录取的文化和身体条件应适当放宽。
(九)各部门、各单位在分配住房时,应将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现役军人计为分房人口。对革命烈士家属、二等以上革命伤残军人住房困难的,所在单位应从优解决;所在单位无房源的,由主管部门统筹解决。无工作单位或非正式职工的,由共同生活的亲属所在单位解决;全家无工作单位或均非正式职工的,由区、县人民政府统筹解决。对现役军人家属、三等革命伤残军人和复员退伍军人的住房困难,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
(十)煤气公司对革命烈士家属和三等甲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申请安装煤气、液化气的,应给予优先照顾。
(十一)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革命伤残军人,应享受所在单位因公(工)伤残职工相同的生活福利和医疗待遇。
第十三条乡、镇人民政府应优先安排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有劳动能力的革命伤残军人和复员军人进乡办、镇办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应积极扶持优抚对象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并纳入重点户、专业户、经济联合体的规划。供销、银行、物资、粮食、工商、科技等部门应在资金、物资供应、技术辅导、
信息提供、颁发工商执照和产品收购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第十四条义务兵入伍前的责任田和自留地,在其服现役期间应继续保留。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应帮助缺乏劳动力的优抚对象,种好承包责任田和口粮田。
对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和现役军人的父母、配偶,免除义务工。
对家居农村的复员军人,由乡、镇人民政府采取适当提高退休、退养金待遇的办法,保障他们的生活。
第十五条保护现役军人的婚姻,对破坏军人婚姻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在优抚对象被判处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或被通缉期间,停止抚恤和优待。对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取消其抚恤和优待。
第十七条对模范执行本办法,成绩显着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八条由市人民政府按照《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的规定批准的革命烈士,其家属的优待参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区、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贯彻实施办法。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1991年8月1日起施行。1986年1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上海市优待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和革命残废军人办法》同时废止。本市过去其他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关于本市加强拥军优属工作的若干规定
为了进一步做好本市拥军优属工作,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促进国防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国务院《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优抚对象,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
本规定所称家属,是指军人的父母、配偶、子女,以及依靠军人生活的18周岁以下的弟妹、军人自幼曾依靠其抚养现在又必须依靠军人生活的其他亲属。
本规定所称随军随调家属,是指驻沪部队军官、高级士官的随军随调配偶。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的有效证件,是指国务院、中央军委,武警总部、各类军事院校、民政部和省级以上民政部门制发的证明个人身份的有效证件。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和公民,依照本规定履行拥军优属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条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拥军优属工作的领导,把拥军优属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切实保障拥军优属工作得到落实。
第五条 各级政府和各单位要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为重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维护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风尚。
第六条 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要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警备区关于推进驻沪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的意见》(沪府[2003]2号)的要求,支持驻沪部队的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
第七条 各级政府及其土地管理部门要依法及时办理因国防建设需要征用土地及进行项目建设的审批手续。
第八条 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协助部队管理和保护国防设施,维护营区安全。
第九条 公路和市政部门要做好通往部队驻地道路的修建和养护工作。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组织不得向部队集资、摊派。地方公益事业或建设项目确需部队支持的,必须报经市或区(县)双拥办统一协调安排。
第十一条 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科教拥军工作。
要积极支持驻沪部队开展官兵学历教育和人才培养;为部队的科技练兵提供技术指导和器材、设备等方面的帮助;组织拥军志愿者队伍为驻军部队及其官兵服务;对驻沪部队的科研立项等给予支持,并将其纳入地方科研成果评比范围。
第十二条 各级政府要落实和完善征兵工作责任制,动员和鼓励适龄青年履行征兵义务,并确保兵员质量,完成征兵任务。
第十三条 各级政府及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落实维护国防利益的责任。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指导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为军人、军属提供法律服务;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增设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法律援助中心,会同驻军单位法律顾问处、各区县人武部法律咨询站为本辖区内涉军案件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四条 对军用机动车通过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路(含高速公路)、桥梁、隧道、渡口(轮渡)以及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公共收费性停车场停放,由有关部门制定具体政策给予优待。
第十五条 民航、铁路、水运和公路长途客运等部门要坚持设立军人售票窗口,开设军人候车(船)室。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优先购票、优先乘车(船),并享受国家规定的优待。对革命伤残军人、革命烈士家属乘坐市内公共交通车辆,由有关部门制定具体政策给予优待。
第十六条 本市各类向公众开放的收费观瞻场所对持有效证件的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和革命烈士家属实行优待;各类文化和体育场所对上述人员观看电影、演出和体育比赛实行优惠。各类观瞻场所和文化、体育场所需张贴优待、优惠告示,简化接待手续。非国有资本投资经营的观瞻场所和文化、体育场所接待上述人员,可参照本款有关规定办理。
政府部门出资兴建的体育场馆和运动场所,应对部队有计划组织的军事训练给予支持。
第十七条 本市公安、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为准予进沪的随军随调家属办理落户等相关手续。
第十八条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做好随军随调家属的就业、培训和生活保障工作。
(一)坚持以市场就业为主导、政府安置重点对象为辅助、保底就业为基础的原则,为随军随调家属的首次就业创造条件。同时,鼓励随军随调家属通过市场推荐方式实现就业。对驻沪部队中的飞行员、潜艇干部、从事舰艇工作满10年的军官或荣立二等功以上的军官或因战因公致残(二等乙级以上)、牺牲等军官的配偶,每年由市政府下达计划给予安置;对经过培训及二次推荐仍无法实现就业、但本人有就业需求的随军随调家属,给予就业帮助,安排其参加公益性劳动。
(二)本市出台的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均适用于随军随调家属。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安排专人,为随军随调家属开展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要为随军随调家属安排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各级政府要对驻岛及驻扎在市外监狱、劳教场所等处和其它艰苦地区的部队在当地的随军随调家属的就业给予帮助;各有关部门要对随军随调家属从事个体工商经营、创办非正规劳动组织、创立微小型企业给予支持,并按本市有关规定予以优先办理开业指导及小额贷款的担保贴息。
(三)凡有用工需求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优先录(聘)用随军随调家属;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鼓励企事业单位主动接收军官配偶就业并与其签订两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为随军随调家属参加本市的人才引进、人才招聘创造各种便利条件,并鼓励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随军随调家属。
(四)对未实现就业的随军随调家属,可按照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对户口已报入本市的军队随军随调军官配偶享受失业保险若干问题的通知》(沪劳保社[1999]1号)的规定,予以享受相应的失业保险待遇;失业救济期满后仍末实现就业且生活确有困难的,由民政部门参照本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其实施最长不超过一年的临时生活困难救济。
(五)对来沪后有工作的随军随调家属,所在单位要按本市规定,及时为他们办理各项社会保险等接续手续。对其中年龄偏大、在本市实际缴费年限满5年、已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其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连续工龄)不满15年的,可按照市劳动保障局、市人事局、市公安局、市医疗保险局《关于外省市转移进沪人员若干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沪劳保社发[2003]9号)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配偶随军末就业期间社会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3]102号)精神,做好随军随调家属的社会保险工作。
第十九条 企事业单位在改制、改革中,对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现役军人配偶就业岗位要保持相对稳定,并确保优抚对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上岗;各有关部门、主管单位和街道(镇)对下岗失业的优抚对象要优先进行技能培训、职业介绍,为他们重新就业创造条件。
第二十条 对分居两地的现役军人配偶,其所在单位在安排工种、班次等方面应予照顾;对按规定探亲的,应安排假期,准予报销路费,并按公休假处理其工资、福利待遇。
第二十一条 革命伤残军人、复退军人(复退一年内)、现役军人(含其子女)报考本市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学校的,在录取时分别给予适当的优待。革命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军人子女,长期在边海防、高山海岛、舰艇部队、特殊艰苦岗位工作的军人和军队飞行员子女报名就读和报考本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在录取时分别给予不同类别的优待。现役军人工作调动,其未成年子女随调转学的,由区(县)教育部门及学校及时予以妥善安排。
按国家有关规定,对革命烈士子女入国家办的托儿所、幼儿园,托费中由家长承担的部分予以免除。
第二十二条 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给予优抚对象适当的房租及购房优待。优抚对象申请廉租房时,对其认定标准可适当放宽。对涉及动拆迁的优抚对象,给予购买中低价商品房等的优待。
第二十三条 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
有关部门要采取带编分配、先进后出、按规定增加非领导职数等方法,安排好师团级职务军队转业干部的职务;机构编制部门要按照党和国家机关安置军队转业干部计划数,相应增加行政编制,主要用于安排师团级职务军队转业干部;招聘录用公务员时,经考试合格后,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用已被安置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军队转业干部。
对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创办企业、从事个体经营的,有关部门要优先核发营业执照、行业经营许可证,优先办理开业贷款;其日常服务管理工作纳入街道、社区管理服务体系。
第二十四条 各类医疗机构要对重点优抚对象和现役军人就医实行优先、优惠服务。
第二十五条 各级政府要着眼于双拥工作的发展,按照编制合理、协调有力的要求,加强本级双拥办的机构建设。
第二十六条 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支持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的发展。本市各级“拥军优属社会保障金”按市、区(县)、街道(镇)三级进行管理,专项储存,用于支持部队建设,解决优抚对象的特殊困难。
第二十七条 对在拥军优属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政府或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本市过去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有关职能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柒』 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办法
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人民警察的抚恤优待工作,激励人民警察的奉献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国家有关优抚法规、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人民警察,是指公安机关(含铁路、交通、民航、森林公安机关和海关缉私部门)、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
伤残人民警察、人民警察烈士遗属、因公牺牲人民警察遗属、病故人民警察遗属是本办法规定的抚恤优待对象,依照本办法的规定享受抚恤优待。
第三条 人民警察抚恤优待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接受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的监督。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对人民警察抚恤优待事业提供捐助。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现行优抚法规、政策,根据人民警察的工作性质,准确、及时办理人民警察的伤亡抚恤事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和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各级政法机关)要做好抚恤优待政策的执行、宣传工作,关心抚恤优待对象的工作和生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
第六条 各级政法机关的政治工作部门负责办理人民警察抚恤优待的具体工作。
各级政法机关的政治工作部门应当严格管理伤亡人民警察的有关材料,按烈士、因公牺牲、病故、伤残分类建立档案,长期保存。 [1-2]
第二章 死亡抚恤
第七条 人民警察死亡被评定为烈士、被确认为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其遗属依照本办法规定享受抚恤。
第八条 人民警察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评定为烈士:
(一)在依法查处违法犯罪行为、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执行反恐怖任务和处置突发事件中牺牲的;
(二)抢险救灾或者其他为了抢救、保护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公民生命财产牺牲的;
(三)在执行外交任务或者国家派遣的对外援助、维持国际和平任务中牺牲的;
(四)在执行武器装备科研试验任务中牺牲的;
(五)其他牺牲情节特别突出,堪为楷模的。
人民警察在处置突发事件、执行边海防执勤或者抢险救灾任务中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烈士对待。
第九条 人民警察死亡后,申报烈士的,按照《烈士褒扬条例》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条 人民警察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确认为因公牺牲:
(一)在执行任务或者在上下班途中,由于意外事件死亡的;
(二)被认定为因战、因公致残后因旧伤复发死亡的;
(三)因患职业病死亡的;
(四)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医疗事故死亡的;
(五)其他因公死亡的。
人民警察在处置突发事件、执行边海防执勤或者执行抢险救灾以外的其他任务中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因公牺牲对待。
第十一条 人民警察因公牺牲,由所在单位的县级以上政法机关审查确认,由同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复核,实施监督。
国家安全机关人民警察因公牺牲,由省级以上国家安全机关审查确认,由同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复核,实施监督。
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监狱和司法行政戒毒场所人民警察因公牺牲,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审查确认,由同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复核,实施监督。
第十二条 人民警察除第十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情形以外,因其他疾病死亡的,确认为病故。
人民警察非执行任务死亡,或者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病故对待。
人民警察病故,由所在单位的县级以上政法机关确认。
第十三条 对烈士遗属,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证明书》。对因公牺牲和病故人民警察的遗属,由所在单位的县级以上政法机关分别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因公牺牲证明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病故证明书》。
证明书的持证人应由烈士、因公牺牲、病故人民警察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协商确定,协商不通的,按照下列顺序确定一名持证人:(一)父母(抚养人);(二)配偶;(三)子女。有多个子女的,发给长子女。无上述对象,发给兄弟姐妹,有多个兄弟姐妹的,发给其中的长者。没有遗属的,由证明书发放机关存档。
确定持证遗属后,原则上不再更改持证人和更换证明书。
第十四条 人民警察死亡被评定为烈士的,依照《烈士褒扬条例》的规定发给遗属烈士褒扬金,其标准为烈士牺牲时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倍。
第十五条 人民警察死亡,根据其死亡性质和死亡时的月工资标准(基本工资和警衔津贴),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标准是:
烈士、因公牺牲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40个月的工资;
病故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40个月的工资。
第十六条 获得荣誉称号和立功(含死亡后追记、追认功勋)的人民警察死亡后,按以下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
(一)获得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英雄模范荣誉称号的,增发35%;
(二)获得中央政法机关及省级党委、政府授予英雄模范荣誉称号的,增发30%;
(三)立一等功的,增发25%;
(四)立二等功的,增发15%;
(五)立三等功的,增发5%。
多次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按照其中最高等级奖励的增发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
离退休人民警察死亡,增发一次性抚恤金按上述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烈士的一次性抚恤金、增发一次性抚恤金,由颁发烈士证书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放;因公牺牲、病故人民警察的一次性抚恤金、增发一次性抚恤金,由所在单位的县级以上政法机关发放。
第十八条 一次性抚恤金发给烈士、因公牺牲、病故人民警察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没有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未满18周岁的兄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人民警察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
第十九条 对符合享受定期抚恤金条件的烈士遗属,由遗属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定期抚恤金。
对符合享受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条件的因公牺牲和病故人民警察遗属,由人民警察所在单位的县级以上政法机关按照因公牺牲、病故军人遗属定期抚恤金标准发给生活困难补助费。
第二十条 享受定期抚恤金或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的人员死亡,停发定期抚恤金或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并由原发放单位另外增发6个月的定期抚恤金或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作为丧葬补助费。
第二十一条 对生前作出特殊贡献的因公牺牲、病故人民警察,除按照本办法规定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外,政法机关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发给其遗属一次性特别抚恤金。
第二十二条 人民警察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在其被评定为烈士、确认为因公牺牲或者病故后,又经法定程序撤销对其死亡宣告的,由原评定或者确认机关取消其烈士、因公牺牲人民警察或者病故人民警察资格,并由发证机关收回有关证件,终止其家属原享受的抚恤优待待遇。
第二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因公牺牲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病故证明书》由民政部统一印制。证明书的管理,按照民政部的规定执行。 [1-2]
第三章 伤残抚恤和优待
第二十四条 人民警察伤残,按致残性质分为:
(一)因战致残;
(二)因公致残。
第二十五条 因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之一导致伤残的,认定为因战致残;因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之一导致伤残的,认定为因公致残。
第二十六条 伤残的等级,根据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确定,由重到轻分为一级至十级。伤残等级的具体评定标准,参照《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执行。
第二十七条 人民警察因战、因公负伤,符合评定伤残等级条件的,应当在因战、因公负伤3年内提出申请。
伤残人民警察的残情医学鉴定,由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指定的伤残医学鉴定机构作出;职业病的残情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指定的鉴定机构作出。
第二十八条 人民警察伤残等级评定程序按照《伤残抚恤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办理。
申请评残的人民警察所在单位应把评残情况逐级报至省级政法机关政治工作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 人民警察符合评残条件,并经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通过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并通过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发给本人所在单位,由所在单位转交本人。
第三十条 人民警察被评定伤残等级后,伤残情况发生明显变化,原定伤残等级与现伤残情况明显不符的,应按规定调整伤残等级。
第三十一条 伤残人民警察,按照伤残等级享受伤残抚恤金。伤残抚恤金由发给其伤残证件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其标准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伤残人民警察旧伤复发住院治疗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经批准到外地就医的交通食宿费用,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按照工伤保险有关规定执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所在单位负责解决。
伤残人民警察需要配制假肢、轮椅等辅助器械的,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按照工伤保险有关规定执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按照规定的标准,由其所在单位负责解决。
第三十三条 对符合相关规定的一级至四级伤残人民警察按月发给护理费,护理费的标准为:
(一)一级、二级伤残的,为上年度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
(二)三级、四级伤残的,为上年度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
伤残人民警察的护理费,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按照工伤保险有关规定执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所在单位负责解决。
第三十四条 伤残抚恤优待关系转移时,当年的伤残抚恤金由迁出地民政部门发给,从第二年起,由迁入地民政部门发给。
第三十五条伤残人民警察凭《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优先购票乘坐境内运行的火车、轮船、长途公共汽车以及民航班机,享受减收正常票价50%的优待。
伤残人民警察凭《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工具。
第三十六条伤残人民警察本人、烈士子女、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一级至四级伤残人民警察子女按照有关规定享受教育优待。 [1-2]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未列入行政编制的人民警察的抚恤优待,参照本办法执行,其抚恤费由所在单位按规定发放。
第三十八条 公安机关边防、消防、警卫等现役编制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待遇,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规定的抚恤优待对象被判处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或者被通缉期间,中止其抚恤优待待遇;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取消其抚恤优待资格。
第四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法机关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会同同级民政等部门制定对伤亡人民警察及其遗属抚恤优待的具体办法。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民政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1996年11月19日公安部、民政部颁布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抚恤办法》、1997年8月20日国家安全部、民政部颁布的《国家安全机关人民警察抚恤办法》、1998年5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民政部颁布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抚恤办法》、1999年11月16日司法部、民政部颁布的《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抚恤办法》同时废止。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