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立法听证会
❶ 杭州市实施立法听证会制度的规定(2015修改)
第一条为规范立法听证活动,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杭州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草案涉及下列事项之一的,可以组织立法听证会进行听证:
(一)涉及本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
(二)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有较大影响的;
(三)涉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
(四)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有明显利益冲突的;
(五)对制定、修改或者废止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必要性有较大争议,或者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草案的内容有较大争议的;
(六)地方性法规草案中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
(七)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事项。第三条立法听证会由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组织并主持。
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人为听证人。必要时,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可以委托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为听证人。
听证主持人由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指定。听证主持人可以指定听证秘书负责有关具体事务工作。
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可以指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的起草单位为解答人。第四条立法听证会应当公开举行。
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在举行立法听证会20日前,通过新闻媒体或者网站等向社会公告下列事项:
(一)立法听证会的时间、地点;
(二)听证事项;
(三)立法听证会参加人及旁听人员的人数、报名条件、报名期限、报名方式和产生方式;
(四)其他事项。第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可以按照公告的要求,向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提出担任立法听证会参加人或者旁听人员的申请。
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根据行业特点、专业知识、报名顺序等,以及持不同观点的各方人数基本相当,且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原则,确定立法听证会参加人。必要时,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可以指定与立法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作为立法听证会参加人。第六条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在立法听证会举行的3日前通知听证参加人参加听证会,并提供与立法听证会相关的资料。
立法听证会举行的日期确需变更的,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提前通知有关人员。第七条听证参加人接到参加立法听证会的通知后,应当就有关事项进行准备并按时参加;因特殊情况无法参加的,应当提前1日告知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听证参加人可以将陈述内容形成书面材料或者视听资料等提交给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第八条立法听证会旁听人数由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根据会场可容纳程度确定。第九条立法听证会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宣布立法听证会开始,并宣布立法听证会的内容和纪律;
(二)解答人陈述意见和理由;
(三)听证会参加人在听证主持人的主持下进行发言;
(四)听证主持人宣布立法听证会结束。第十条解答人应当对听证事项进行说明,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第十一条听证会参加人应当按照确定的顺序发言。
听证会参加人应当围绕听证的内容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可要求解答人就有关问题进行解答。
听证会参加人的发言不得超过规定的时间;确需延长发言时间的,应当经听证主持人同意。第十二条听证会参加人对解答人的发言有不同意见的,经听证主持人同意,可以进行质疑和辩论。
听证会参加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详尽发表的意见,可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第十三条旁听人员有新的观点或补充性意见需要发言的,应举手示意,由听证主持人视情况安排发言。
旁听人员发言的内容,应当围绕立法听证会确定的听证事项进行,并不得超过听证主持人允许发言的时间。
旁听人员对有关问题有疑问或有意见、建议的,可在立法听证会后向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反映。第十四条听证人可以对听证会参加人、解答人提问,有关人员应当予以回答。第十五条立法听证会上的发言,由听证秘书进行记录、整理。第十六条立法听证会结束后,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对解答人、听证会参加人及旁听人的意见进行研究,并写出书面听证报告。
听证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立法听证会的基本情况;
(二)解答人陈述的意见和理由;
(三)听证会参加人的基本观点;
(四)立法听证会上争执的主要问题;
(五)听证人的意见和建议;
(六)其他有关内容。
❷ 杭州市实施立法听证会制度的规定
第一条为进一步发扬立法民主,增强立法透明度,提高立法质量,更好地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下列立法事项,应当组织立法听证会进行听证:
(一)创设审批、收费事项的;
(二)涉及企业、公民切身利益的;
(三)其他应当听证的事项。第三条立法听证会由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组织并主持。第四条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人作为听证人。必要时,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可以应邀作为听证人。
听证主持人由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指定,负责组织听证会。听证主持人可指定听证秘书,负责具体事项。
提出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的政府有关部门为解答人。第五条立法听证会应当公开举行。
举行立法听证会前,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采取登报或者其他方法公布举行立法听证会的通知。通知内容包括下列事项:
(一)立法听证会的时间、地点;
(二)听证会的主要内容;
(三)对参加立法听证会人员的要求;
(四)其他有关事项。第六条公民、有关单位和组织可以向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提出参加立法听证会的申请。
立法听证会的参加人应当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根据报名发言的主要内容和报名先后顺序以及不同意见的发言者大致对等的原则,确定听证会参加人名单。必要时,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可以指定与立法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单位、个人作为听证会参加人。第七条听证会参加人确定后,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及时通知其有关事项,并提供必要的资料。听证会参加人接到通知后,应当就有关事项进行准备,并按时出席立法听证会。经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同意,听证会参加人可以委托他人在立法听证会上代为陈述意见。第八条凡报名要求参加旁听的,一般应允许其参加旁听,旁听人数由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根据会场可容纳程度确定。第九条立法听证会应当如期举行。确需变更的,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事先公告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第十条立法听证会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宣布立法听证会开始,并宣布立法听证会的内容和纪律;
(二)解答人陈述意见和理由;
(三)听证会参加人在听证主持人的主持下进行发言;
(四)听证主持人宣布立法听证会结束。第十一条解答人应当对听证事项进行说明,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第十二条听证会参加人应当按照确定的顺序发言。
听证会参加人应当围绕听证的内容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可要求解答人就有关问题进行解答。
听证会参加人的发言不得超过规定的时间;确需延长发言时间的,应当经听证主持人同意。第十三条听证会参加人对解答人的发言有不同意见的,经听证主持人同意,可以进行质疑和辩论。
听证会参加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详尽发表的意见,可以书面形式提交给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第十四条旁听者有新的观点或补充性意见需要发言的,应举手示意,由听证主持人视情况安排发言。
旁听者发言的内容,必须围绕立法听证会确定的听证事项进行,并不得超过听证主持人允许发言的时间。
旁听者对有关问题有疑问或有意见、建议的,可在会后向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反映。第十五条听证人可以对听证会参加人、解答人提问,有关人员应当予以回答。第十六条立法听证会上的发言,由听证秘书进行记录、整理。第十七条立法听证会结束后,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对解答人、听证会参加人及旁听人的意见进行研究,并写出书面听证报告。
听证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立法听证会的基本情况;
(二)解答人陈述的意见和理由;
(三)听证会参加人的基本观点;
(四)立法听证会上争执的主要问题;
(五)听证人的意见和建议;
(六)其他有关内容。第十八条听证报告供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在审查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时参考。在向市政府常务会议提交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时,应作为附件一并提交。第十九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❸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杭州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等12件市政府规章部分条款的决定
一、杭州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2000年8月9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54号发布,根据2004年9月20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07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杭州市内河航道管理办法〉等18件市政府规章部分条款的决定》第一次修改,根据2011年2月1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62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杭州市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及处理办法〉等32件市政府规章部分条款的决定》第二次修改)
1.删除第九条第二款。
2.第十八条修改为:“市城市建设档案机构应当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目录,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二、杭州市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办法(2000年12月28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64号发布,根据2004年7月21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06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杭州市机动车辆清洗站管理办法〉等24件市政府规章部分条款的决定》修改)
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会同市有关部门、上城区人民政府编制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三、杭州市实施立法听证会制度的规定(2001年5月19日杭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68号发布)
1.第一条修改为:“为规范立法听证活动,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杭州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2.第二条修改为:“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草案涉及下列事项之一的,可以组织立法听证会进行听证:
(一)涉及本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
(二)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有较大影响的;
(三)涉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
(四)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有明显利益冲突的;
(五)对制定、修改或者废止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必要性有较大争议,或者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草案的内容有较大争议的;
(六)地方性法规草案中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
(七)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事项。”
3.第三条、第四条合并为一条,作为第三条,并修改为:“立法听证会由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组织并主持。
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人为听证人。必要时, 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可以委托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为听证人。
听证主持人由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指定。听证主持人可以指定听证秘书负责有关具体事务工作。
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可以指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的起草单位为解答人。”
4.第五条修改为第四条,第二款修改为:“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在举行立法听证会20日前,通过新闻媒体或者网站等向社会公告下列事项:
(一)立法听证会的时间、地点;
(二)听证事项;
(三)立法听证会参加人及旁听人员的人数、报名条件、报名期限、报名方式和产生方式;
(四)其他事项。”
5.第六条修改为第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可以按照公告的要求,向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提出担任立法听证会参加人或者旁听人员的申请。
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根据行业特点、专业知识、报名顺序等,以及持不同观点的各方人数基本相当,且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原则,确定立法听证会参加人。必要时,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可以指定与立法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代表作为立法听证会参加人。”
6.第七条修改为第六条:“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在立法听证会举行的3日前通知听证参加人参加听证会,并提供与立法听证会相关的资料。
立法听证会举行的日期确需变更的,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提前通知有关人员。”
7.增加一条,作为第七条:“听证参加人接到参加立法听证会的通知后,应当就有关事项进行准备并按时参加;因特殊情况无法参加的,应当提前1日告知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听证参加人可以将陈述内容形成书面材料或者视听资料等提交给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
8.第八条修改为:“立法听证会旁听人数由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根据会场可容纳程度确定。”
9.删除第九条。
10.第十四条修改为:“旁听人员有新的观点或补充性意见需要发言的,应举手示意,由听证主持人视情况安排发言。
旁听人员发言的内容,应当围绕立法听证会确定的听证事项进行,并不得超过听证主持人允许发言的时间。
旁听人员对有关问题有疑问或有意见、建议的,可在立法听证会后向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反映。”
❹ 为什么说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了浙江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浙江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着特殊的缘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就是在杭州起草的。
1953年5月,新中国成立以后浙江省首次基层民主普选开始,参加基层选举的选民有10836624人,占选民的83.94%。
1954年8月13日,浙江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杭州隆重开幕,它庄严地宣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省建立。
历史的镜头快速闪回。
2000年7月29日,一场由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在杭州举行的《浙江省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修订草案)》立法听证会,引起举国关注。这是立法法颁布实施后我省举行的第一次立法听证会。开门立法,依法维权,人民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不断畅通。
2002年12月24日,27岁的打工妹朱林飞赶到义乌市后宅街道第十选区,参加人大代表选举,成为全国农民工中第一位县(市、区)级人大代表。农民工走进人大代表的队伍,意味着他们的民主权利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障。
2005年,浙江率先通过网络视频全程直播省人大常委会会议。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网络视频直播时,点击率高达105万次,收看者22万人次。
……
这一串串的历史瞬间,反映了浙江人民充分实现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伟大进程,展现了浙江人民积极参与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画卷。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适应经济基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人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浙江不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根本政治制度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浙江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走在前列,而且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也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民主选举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基础。人民通过普遍、平等的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有力地保证了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广泛的民主、自由和权利。
近年来,各级人大中的基层和一线代表比例增加,人大代表结构进一步优化,代表的先进性、广泛性进一步体现。2008年,我省当选的636名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105名,占16.5%。比上届提高6个百分点。在宁波维科精华家纺有限公司担任质量员的杨晓霞,光荣地成为我省历史上第一位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外来务工人员。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省为发挥人大代表在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中的作用,不断加强代表工作。先后于1994年1月、2005年9月制定了《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办法》和《中共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省人大代表作用加强省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建立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工联系代表、主任接待代表日、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重大事项向代表通报、走访基层代表等制度,逐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经常性联系,让人民代表享有更多的知情权;重视组织代表开展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省五届人大常委会确定以市县为单位建立省人大代表小组,这种做法为历届所沿用,到省九届人大共建立了89个省人大代表小组、12个代表中心组。
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同时,浙江还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断丰富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
1988年7月,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首次邀请4名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列席,邀请省级群众团体负责人旁听;1989年4月,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首次邀请83名各界人士旁听会议;2003年,建立公民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15位公民首次旁听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开辟了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新途径。
“法之变与不变,操于国家之权,而实成于士民之心志议论也。”地方立法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部分,是人民当家作主、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保证。2002年,“地方立法网”正式在我省开通,不仅扩大了公民有序地政治参与,也开创省级人大主办立法类专门网站的先河。2004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在网上征集立法建议,一个普通公民的建议也有可能列入立法计划。从省五届人大开始,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就逐步重视通过组织广泛的调研和论证,公开举行听证会,广集各方意见等方式来加强地方立法工作,走出了一条“开门立法”的创新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民主政治建设的光辉历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充分显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它具有权利的保障性,人民代表大会的运行方式,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真正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它具有良好的协调性,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地运行,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地工作。
它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集中全体人民的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动员、组织人民方面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衡量一个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是不是优越,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
浙江的实践充分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民主实质,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可靠保证。
二、“法治浙江”建设推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民主与法治相辅相成,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没有法治保障的民主不可能是真正的民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1996年,省委九届七次全会郑重提出了依法治省方针,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精神,并结合浙江实际,研究和制定“依法治省”的意见。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方略以后,省委及时作出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定》。不久,通过了《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对建设“法治浙江”作出了总体部署。随后,省人大常委会也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的决议,有力地推进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浙江的法治化进程。
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把人大工作纳入工作总体布局,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人大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人大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坚持和完善定期听取专题汇报、通报重要情况、答复问题请示等制度。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努力营造人大工作的良好环境。
我省各级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历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认真坚持和努力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原则,切实有效地履行法定职责,不断健全和完善人大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取得积极的成效。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立法质量不断提高。从1979年12月至2008年12月,省人大常委会共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359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323件,其中省地方性法规174件,杭州市地方性法规72件,宁波市地方性法规75件,景宁畲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各1件,内容涵盖各个领域,使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到有法可依。
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人大监督工作实效不断增强。深入贯彻实施监督法和《浙江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完善监督方式,健全监督机制,不断提高监督实效。坚持对省政府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进行审议,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在全国较早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切实推进依法行政。深化预算审查监督,全面推行部门预算,推进财政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加强司法工作监督,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坚持把信访工作和全面履行人大监督职能结合起来,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努力化解社会矛盾。
重大事项决定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全省重大事项190多项,数量呈逐届递增趋势。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了《浙江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把这项工作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三、基层民主建设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了互促共进的格局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预算里面反映着国家的政策,因为它规定着政府活动范围和方向。2008年2月,温岭市泽国镇开展了公共预算的民众恳谈和人大代表恳谈工作,将“民主恳谈”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结合起来,推动了人民代表大会职能的发挥。
近年来,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修订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对基层民主建设的推动作用日益加强。而随着基层民主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也得到进一步巩固。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坚持和完善,必须立足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扩大基层民主,在基层实行直接民主管理,使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互为补充,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同时,通过基层民主实践活动,培养大批能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合格公民,又积极推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效实施。因此,基层民主制度越健全、活动开展得越广泛、越深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就越深厚、越巩固。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在坚持政治体制改革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尊重广大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总结经验,加以规范引导,有效地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努力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近年来,我省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保证农村基层民主健康发展,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自荐海选:基层民主选举的新探索。2005年3月,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唐家埭村在基层民主选举中首开先河,以“自荐海选”的方式选出村委会成员。2008年,余杭全区192个行政村自荐海选村委会一次选举成功的有137个,达71.4%,比往年有了大幅度提高。2008年,“自荐海选”作为一种新型选举方式在全省推广。此外,竞职演说、竞选承诺等制度也在许多地区推行,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在创新中不断深化。
民主恳谈:基层民主管理的新实践。发端于1999年的“民主恳谈”,是温岭市在乡村、城镇及市直机关开展的各种基层民主活动的统称。经过多年的实践,民主恳谈已经拓展到温岭市、部分机关和乡镇政府的公共预算和决策等领域。2004年3月,温岭“民主恳谈”获得第二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村务监督委员会:基层民主监督的新尝试。2004年,武义县在白洋街道后陈村开展完善村务公开与民主管理试点工作,创建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这是全国第一个在村民自治中专门从事监督的村级组织。现在,民主听证、重大事务票决等形式在全省普遍推开。
近年来,浙江还以推进社区居民自治为重点,探索社区居委会直选,建立和推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居务公开等制度。省里出台了关于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民主权利。宁波市海曙区在进行社区居民委员会直选中,实行了“选聘分离”制度,在社区管理模式上实现重大突破,被学者们称为“居委会运作模式的一种根本性变革”。杭州市下城区积极探索“现代和谐社区”发展新模式,依靠社区居民和民间组织的力量,实现共建共享,从而推进社区的民主管理。
进一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等制度,积极推进工会直选、厂务公开、工资协商、工会维权等企业民主管理实践。2000年,义乌市总工会成立职工法律维权中心(协会),一种全新的工会维权模式悄然启幕。该中心成功探索出一套运作机制,极大降低了职工维权成本,有效化解了劳资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近年来,温州等地为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劳务纠纷,还建立了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等制度,企业职工因工资问题上访的人次迅速下降。
30年来,我省基层民主遵循着内在需求拉动、政府有效规范的轨迹,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基层民主的发展路径。
这条道路充分证明,只有依靠人民,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才能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深得民心,才能真正将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
在人类社会政治制度发展史上,任何一种制度的发展完善都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面对新的时期,我们要进一步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切实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不断推进浙江的政治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大道上不断前行。
❺ 杭州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规定(2011修改)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包括市辖各县、市)内拟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以下称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以及与听证相关的单位和个人。
本条前款的较大数额罚款,是指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1000元以上、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30000元以上的罚款。行政机关拟订较大数额罚款标准高于或者低于上述标准的,应当报杭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局批准并予以公布,
公安机关的较大数额罚款限额标准,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确定。第三条听证程序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以公开的方式举行。
听证实行告知、回避制度,依法保障当事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第二章听证机关和听证人员第四条行政机关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由该行政机关组织听证。
受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组织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由委托的行政机关组织听证。
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机关或组织组织听证。第五条行政机关的听证人员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和书记员。第六条听证主持人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指定本机关内部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听证主持人一般由本机关法制工作机构人员或者专职法制人员担任。第七条听证主持人行使下列职权:
(一)决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二)决定中止、终止或者延期听证;
(三)决定听证员、书记员是否回避;
(四)决定证人当场作证。第八条听证主持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将有关通知按时送达当事人、案件调查人员、鉴定人、翻译人员等听证参加人;
(二)就案件的事实、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理由和依据进行询问;
(三)要求听证参加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四)维持听证秩序,对违反听证纪律的行为予以制止;
(五)对听证笔录进行审阅,并提出审核意见。第九条行政机关根据需要,可以指定1至2名本机关内部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听证员,协助听证主持人组织听证。
听证书记员1名,由行政机关内部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负责听证笔录的制作和其他事务。第十条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系下列人员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本案调查人员;
(二)当事人、本案调查人员的近亲属;
(三)与本案的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第三章听证参加人第十一条听证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案件调查人员、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第十二条听证参加人应当按时到指定地点出席听证,遵守听证纪律,如实回答听证主持人的询问。第十三条当事人是指被事先告知将受到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当事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要求或者放弃听证;
(二)认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系本规定第十条所列人员之一的,可以申请其回避;
(三)可以委托1至2人作为代理人参加听证,并出具委托代理书,明确代理人权限;
(四)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五)对听证笔录进行审核。第十四条案件调查人员是指行政机关内部承办行政违法案件调查取证工作人员。听证过程中,案件调查人员有权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建议,以及同当事人进行质证。第四章听证的告知、提出和受理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对于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向当事人送达听证告知书。听证告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主要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理由、依据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三)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四)告知提出听证要求的期限和听证组织机关。
听证告知书必须盖有行政机关的印章。
听证告知书可以直接送达、委托送达或者以邮寄挂号信方式送达。
❻ 听证会是什么意思一般如何进行
一、听证会就是立法听证制度的俗称,是指立法机关采取会议形式,就某项社会问题是否需要立法解决,或者在立法过程中就草案内容是否合理、可行,公开地、直接地听取公众意见的程序制度。具有公开、透明;公正、客观;程序性强的特点。
二、
听证依照以下程序组织:
(一)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
(二)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三)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四)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五)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
(六)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七)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❼ 听证会是什么
听证会就是立法听证制度的俗称,是指立法机关采取会议形式,就某项社会问题是否需要立法解决,或者在立法过程中就草案内容是否合理、可行,公开地、直接地听取公众意见的程序制度。
听证会具有公开、透明;公正、客观;程序性强的特点。
【法律依据】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42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更多关于听证会是什么意思,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60d5d11615839938.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❽ 杭州市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包括市辖各县、市)内拟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以下称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以及与听证相关的单位和个人。
本条前款的较大数额罚款,是指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1000元以上、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30000元以上的罚款。行政机关拟订较大数额罚款标准高于或者低于上述标准的,应当报杭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局批准并予以公布。
公安机关的较大数额罚款限额标准,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确定。第三条听证程序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应当以公开的方式举行。
听证实行告知、回避制度,依法保障当事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第二章听证机关和听证人员第四条行政机关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由该行政机关组织听证。
受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组织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由委托的行政机关组织听证。
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机关或组织听证。第五条行政机关的听证人员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和书记员。第六条听证主持人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指定本机关内部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听证主持人一般由本机关法制工作机构人员或者专职法制人员担任。第七条听证主持人行使下列职权:
(一)决定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二)决定中止、终止或者延期听证;
(三)决定听证员、书记员是否回避;
(四)决定证人当场作证。第八条听证主持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将有关通知按时送达当事人、案件调查人员、鉴定人、翻译人员等听证参加人;
(二)就案件的事实、拟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理由和依据进行询问;
(三)要求听证参加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
(四)维持听证秩序,对违反听证纪律的行为予以制止;
(五)对听证笔录进行审阅,并提出审核意见。第九条行政机关根据需要,可以指定1至2名本机关内部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听证员,协助听证主持人组织听证。
听证书记员1名,由行政机关内部的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负责听证笔录的制作和其他事务。第十条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系下列人员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本案调查人员;
(二)当事人、本案调查人员的近亲属;
(三)与本案的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第三章听证参加人第十一条听证参加人包括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案件调查人员、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第十二条听证参加人应当按时到指定地点出席听证,遵守听证纪律,如实回答听证主持人的询问。第十三条当事人是指被事先告知将受到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当事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要求或者放弃听证;
(二)认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书记员系本规定第十条所列人员之一的,可以申请其回避;
(三)可以委托1至2人作为代理人参加听证,并出具委托代理书,明确代理人权限;
(四)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五)对听证笔录进行审核。第十四条案件调查人员是指行政机关内部承办行政违法案件调查取证工作人员。
听证过程中,案件调查人员有权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建议,以及同当事人进行质证。第四章听证的告知、提出和受理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对于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向当事人送达听证告知书。听证告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主要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
(二)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理由、依据和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三)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四)告知提出听证要求的期限和听证组织机关。
听证告知书必须盖有行政机关的印章。
听证告知书可以直接送达、委托送达或者以邮寄挂号信方式送达。
❾ 听证会是什么意思一般如何进行
一、听证会就是立法听证制度的俗称,是指立法机关采取会议形式,就某项社会问题是否需要立法解决,或者在立法过程中就草案内容是否合理、可行,公开地、直接地听取公众意见的程序制度。具有公开、透明;公正、客观;程序性强的特点。
二、
听证依照以下程序组织:
(一)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
(二)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三)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四)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五)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
(六)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七)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❿ 立法听证会上 政府官员需要发言吗
不需要。
就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定于2005年9月27日在北京举行关于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听证会。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中首次举行立法听证会。
立法听证,是在法律规定的程序下,征求意见的特别方式。我国《立法法》规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法律委员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立法听证,不是代替立法机关决策,而是征求民意的一种方式。听证的结果无非是两种:一种是改变了立法机关原来的决定,另一种则是维持立法机关原来的决定。听证人员的安排,直接影响着听证的结果。此次
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听证,安排了四个方面的陈述人,他们分别来自中央政府机关、工薪阶层、全国总工会和地方财政税务部门。无论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还是地方财政或者税务部门的代表,都代表着政府的意见。事实上,这些人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属于工薪阶层,是国家的纳税人,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收税人,是国家的代表。这些人在听证会上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如果他们代表工薪阶层发表意见,由于他们大部分集中在首都北京或者大型城市,那么,其局限性显而易见。根据听证会组织者的安排,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代表可能仅仅介绍草案起草的情况,与其这样,不如事先将他们的意见整理成书面材料,印发给各位代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负责同志不再占用发言时间和出席代表名额。
考虑到个人所得税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听证会的组织者安排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省、自治区财政或者税务部门的代表3人,直辖市财政或者税务部门的代表1人,代表地方政府发表意见。作为全国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安排中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各个地方的代表名额分配问题,在听证会上最好不要邀请地方政府官员特别是财政或者税务部门的代表参加。按照人民主权原则,在涉及到财产分配的问题时,最好由选民或者纳税人直接参与决策,而不应当考虑地方政府部门的利益。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直接关系到纳税人个人财产的分配问题,尽管中央和地方之间存在着税收比例分配问题,但这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完善宪法或者制定专门的法律加以解决。换句话说,个人所得税法主要涉及到国家与公民之间的财产分配问题,地方政府不应参与其中。当个人税收法律关系确定之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再次立法或者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解决彼此的分歧和矛盾。地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参与讨论个人所得税法中起征点的问题,似乎是将不同的问题混淆在一起,容易转移视线,增加立法听证的复杂性。
众所周知,全国总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组织,广大的工薪收入者都是工会会员。但是,工会组织是一种政治或者社会性组织。在涉及到公民基本权利问题时,工会组织不能越俎代庖。诚然,个人所得税的增加或者减少,涉及到工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不过在讨论公民基本纳税义务的时候,作为政治和社会性组织的工会最好不要参与其中,因为工会的代表同时也属于工薪阶层,在听证会上工会代表同样会出现身份混同的问题。事实上,全国总工会不可能代表全国的工薪阶层拿出具体的立法方案,如果那样的话,个人所得税法修改中的立法听证也就不需要了。
在立法机关,没有政府的意志,没有地方部门的意见,只有全国选民的意见。直接在全国“年满18周岁,有工资、薪金收入的公民”中选举陈述人,并且“由听证会按照东、中、西部地区都有适当名额,工薪收入较高的、较低的行业、职业都有适当名额,代表不同观点的各方都有适当名额的原则,在申请报名的人员中选择确定”听证会的陈述人,更有利于广纳善言,制定科学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