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第三次会议依法防控
A. 如何理解“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
国奉圭臬抄,治依良法。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即便是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也绝不允许突破法治底线。“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蕴含着党领导广大人民应对历次重大挑战的实践智慧,疫情防控越到最吃劲的时候,就越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显著优势,以统筹各方力量,兼顾不同利益,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B.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疫情期间如何体现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原则,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科学立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组织编制法律体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是制定机构设置和组织编制方面法律的根本依据。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就要加快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组织编制法律法规体系,推动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改进机构编制管理方式。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制定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完善机构和编制方面的党内法规。协调发挥好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在规范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中的作用,把党政机构统筹起来考虑、设置,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党政机构新格局。要完善党政部门机构设置、职能配置、人员编制方面的规定,依法管理各类组织机构和编制,充分发挥法律引领、推动、保障机构改革的作用,保障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顺利、平稳、有序开展。通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实现组织法定,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奠定制度基础。
深化改革,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在行政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上,要做到职责明确;在履行职能和行使权力上,要做到依法行政。要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转变政府职能,解决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不够科学、职责缺位和效能不高问题。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需要。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精简整合办事机构,精干设置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简化办事手续环节,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整合精简执法队伍,完善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解决执法不作为、乱作为、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营造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全面提高政府效能。
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发挥法治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政府职能转变到哪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到哪一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把握好深化改革和推进法治的关系。实现改革与法治相向而行、同步双赢,要求立法要主动适应改革要求,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要按照改革方案和政策要求,全面清理与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相关的法律法规,该修改的修改,该废止的废止,该制定的制定,为机构改革扫清法律障碍,为改革后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提供制度保障。凡涉及法律设定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事项,应当及时启动法律修改和废止程序,确保在法治的框架内推动改革。只有将改革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以法治的方式推动改革,以刚性的制度管权限权,才能增强改革的合法性与权威性,顺利完成改革任务。十三届全国人大修改宪法,赋予国家监察委员会宪法地位,用一节五条的篇幅规定国家监察机关的产生、性质、组成、体制、权限和程序等重大问题,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就是为了确保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于宪有源、于法有据,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促进,既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用法治的方式促进改革,充分发挥法治规范和保障改革的作用;又要在改革中完善和强化法治,主动适应改革需要,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C. 党的第几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方略提出的历程:
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指出,到下世纪初要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7年10月,中共十五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1999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1982年宪法进行修改,将法治与法治国家予以宪法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原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容:
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二、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三、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五、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六、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七、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方略的重大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第六,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D. 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经历了那几次会议最终形成的
第一阶段:孕育阶段(1978年到1997年):“文革”十年,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十年动乱之后,在总结“文革”深刻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开始探索治国理政的新方法。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这段谈话,把健全法制的基本要求准确而简洁地概括为16个字,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民主与法制思想的基本精神,为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形成和发展阶段(1997年到2012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三阶段:完善阶段(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大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新任务和目标,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4)依法治国第三次会议依法防控扩展阅读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为解决司法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制约性、瓶颈性问题,要加强改革的系统性、联动性,加快司法体制的科技化、信息化建设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要更加注重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把法治宣传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E. 健康码如何更换现居住地址你好
疫情中的“健康码”应用可以看做是“数字治理”的一场大型试验。依托数据资源汇聚、数字技术支撑和产品思维驱动,传统基于科层上报制的管理模式演化为多方参与的、动态精准化的数字治理,通过“数据流”牵引带动真实世界中“人流”、“物流”、“商流”的复苏与回归,实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次跃升。
“健康码”治理模式,在未来将可能复用至其他政务管理议题,这要求我们深度反思“健康码”经验与不足,为数字治理的持续化发展塑造良好的规则框架。提出: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中,应将政府部门全面纳入制度体系,为政府部门发起数字治理提供正面法律指引,并参考国际通行做法,区分“数据控制者”和“数据处理者”角色,建立各司其职、权责有序的数字治理生态。
目前,关于“健康码”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讨论多止步于现象本身,包括: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信息不准确,如何保障用户申诉权,存在信息泄露风险等,但忽略了最为关键性的责任主体问题。明确这一问题,需要厘清“健康码”的性质与各方角色。
“健康码”最早孵化于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政务服务基础架构。在疫情发展初期,凭借对用户需求痛点的敏锐把握,企业快速响应政府需求,在政务服务平台入口开辟疫情相关功能服务。2020年1月31日,用户通过广州政务微信小程序“穗康”,可申报登记14天内离返情况及健康状况,并可预约购买口罩;2月9日,深圳成为全国首个疫情期间凭“码”出行的城市;2月11日,杭州实施绿、红、黄三色动态码管理。精准、高效的数字管理方式,很快在国家层面得到回应和推进。
2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广个人健康码等信息平台;2月29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推出“防疫健康信息码”,利用汇聚的卫生健康、民航、铁路等数据,提升“健康码”覆盖范围和准确度。3月20日,国家卫健委宣布:大力推动各地互认互通工作,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健康通行码可以实现一码通行。
从发端到全面推进,“健康码”深度卷入了政府部门(这里的政府部门涵盖了包括国务院、各地地方政府、以及深入到社区的街道办事处等各级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事业单位等诸多公、私主体,围绕“健康码”的个人信息保护职责如何在上述主体之间分配和界定,关系到相关问题能否得到根本性解决。
政府部门在“健康码”政务服务中处于“数据控制者”角色。同其他数字政务项目一样,“健康码”是政府部门在疫情特殊时期发起的数字化管理项目。政府在“健康码”中扮演了强有力的角色,是疫情和复工管理的需求方,发起方,推动方和最终实现方。政府部门决定了“健康码”应用中数据采集的类型、内容、使用方式、使用用途。
参与“健康码”应用的企业,为政府部门推进实施“健康码”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属于“数据处理者”。科技企业可凭借平台优势为用户提供快捷入口,如微信小程序、公众号以及各大主流APP均提供了健康码入口,让用户方便地获取“健康码”服务,并通过云计算技术为数据处理提供高效支撑。例如:在“防疫健康信息码”小程序界面提示:本防疫健康信息码服务由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提供了相关技术支持。在清晰厘定“健康码”各方法律主体地位后,将会更加明确自身义务和责任,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权利,保障数据安全。
作为“数据控制者”的政府部门,应当在“健康码”政务项目中践行数据保护基本原则,包括:
合法正当原则。当前在疫情特殊时期,为保护公众生命健康,政府部门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相关授权,收集并处理相关信息。2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目的明确、必要、最小化原则。政府部门作为控制者,在确立数据收集范围和使用方式时,应当限制在疫情相关的必要范围内。如工信部指导下的行程自主查询短信和“行程码”,不再收集用户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实现最小化收集和处理。透明原则。当前,政府部门在推行“健康码”过程中,正在探索各类透明公开的方式,保障用户知情权。如上海市“随申码”、广东省“粤省事”和贵州省“贵州健康码”在注册时需用户点击同意政府运营管理机构制定的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如深圳政府还专门编制了《操作指引》,向用户告知“健康码”汇聚分析的数据类型、申诉渠道等。质量原则。目前大部分“健康码”应用服务,都可以为用户提供查看和更新入口。因疫情动态变化等原因,可能会出现健康码并不准确的情况,目前大部分地方,用户可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投诉申诉。责任和安全保护原则。“健康码”汇聚了海量公民个人信息,并且有相当敏感的医疗健康信息、轨迹信息,这对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挑战。目前,各地所推行的健康码应用大部分采取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3级”以上的安保措施,引入了包括加密存储、加密传输、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作为“数据处理者”的企业主体,除了遵守上述数据保护基本原则外,还应根据自身的独特角色,贯彻以下法律义务,包括:严格在政府受托范围内处理数据,数据不得利用于企业自身运营目的。承担相应的技术服务时,不得未经政府同意,擅自转包。
本文部分素材源自:21财经南财快评
F. 什么是依法治国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说明了什么
什么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根本保证。
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说明了什么?
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G. 依法治国在哪次会议提出
依法治国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1997年10月,中共十五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7)依法治国第三次会议依法防控扩展阅读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H. 疫情期间法院如何判决
疫情期间,一般来说法院对于案件原则上是延期审理的,符合中止案件的就中止审理,但是对于紧急情况的案件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可以开庭,但是能视频审理的最好是视频审理。
【法律依据】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精神切实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审判执行工作的通知》
在诉讼程序方面,强调了疫情防控期间该延期审理的案件原则上延期审理,对于符合诉讼中止条件的案件,依法中止审理或执行,对于申请诉讼期间顺延的,要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对于情况紧急的案件,应当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开庭审理,有条件的可以采用视频开庭形式。
I. 党和国家为什么强调疫情防控要坚持依法进行
党和国家之所以强调疫情防控,要坚持依法进行,因为我们国家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因为党领导立法,行政机关坚持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