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55章

道德经55章

发布时间: 2022-10-15 00:25:41

A. 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是什么意思

语出墨子的《非攻》,总体思想是爱护人民,抵制大国间兼并战争。

“今若有能信效先利天下诸侯者,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小国城郭之不全也,必使修之,布粟之绝则委之,币帛不足则共之。”

今天如果有能先以信义相交而利于天下诸侯的,对大国的不义,就一道考虑对付它;对大国攻打小国,就一道前去解救;小国的城郭不完整,必定使他修理好;布匹粮食乏绝,就输送给他;货币不足,就供给他。

优,动词,优待优厚之意。”优之”,大国如果不义,(我们)要优抚小国(来抵制大国)。

B. 大国以下小国,乃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乃取大国。 这句话什么意思

此话原出自《道德经新解》第55章:
天下之牝,常以静胜牡,牝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本章论述的是国际外交政策。以天地阴阳之妙用,推论大国和小国的和平共处原则。大国守静处下,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倘若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就违背了自然法则,必被小国战胜。小国若不能尊守自然法则,躁动妄为,以小犯大,必国破人亡。所以,不论大国小国都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平共处,共同造就人类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C.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一、原文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chài)虺(huí)蛇弗螫(shì),攫(jué)鸟猛兽弗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二、各家解析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含德深厚的人,可比于刚出生的小孩。蜂蝎毒蛇等都不会刺咬他,猛兽不抓他,猛禽不攫取他。筋骨柔弱但小拳头握得很牢固,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但生殖器会举起,这是因为他精气充足。整天嚎哭但嗓子不会哭哑,这是因为他元气醇和。知道醇和、平和就是了解了道的规律、规则,了解这个事物规律、规则的人才是明智,让我们的生命有益才是一个吉祥,纵心任气,是强暴、强蛮的表现。强壮会趋于衰老,这叫做不合于道,不合于道便会早早灭亡。

2、南怀瑾《老子他说》

“含德之厚”,讲道德修养做工夫,就像是做到赤子这个境界。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一般婴儿的心理,是没有是非观念,没有善恶观念,没有好坏观念,没有香臭观念。不论坏人好人来逗他时,他一样都笑,因为婴儿没有后天的分别意识。对于赤子,据老子说“蜂虿虺蛇不螫”,这些毒蛇猛兽,像蝎子、蜜蜂、四脚蛇、毒蛇等等,爬到婴儿身边也不会咬,只有极少的例外。“攫鸟不搏”,空中飞的老鹰,会捉跑得快的兔子,并不来抓婴儿。

“骨弱筋柔而握固”,婴儿的骨头是柔软的,筋也是软绵绵的,婴儿生下来手就是这样握着,好像要抓一个东西。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朘)作”(有的版本用“朘”),婴儿没有男女的欲念,也没有男女的性别观念,生理的机能是自然发展,而“精之至也”,精是自然出生的。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号”就是哭,这是婴儿的境界,若哭起来,那不是真正的哭。婴儿哭起来很可爱,有时蛮好听,因为那是“号”,没有真正从喉咙里哭,没有把声音哭哑了。这个“嗄”字,是声音沙哑了。

“知和曰常”,就是有一个天然的灵知之性,这个“知”不是意识的知,而是神,神是永远的、恒常的。

要是真正懂得保养自己,便“益生曰祥”了,就是懂得自己的生命,以及这个精气神,而能祛病延年,也就是人生的大吉祥了。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天下万物由幼嫩变成强壮,强壮再转趋衰老,衰老以后就是死亡。这是物理自然的原则。

3、白云先生《老子之道》

(1)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含德,含天德。厚,德全则厚。比于赤子,为什么婴儿是德全之人呢?因为婴儿尚未受人德所污染、所戕害,所以婴儿才是德全之人。

(2)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本句讲的并不是陈述现实中的现象。而是以做类比的修辞手法,来阐述天人两道。阐述有常德者,不以人伤天、不以外伤内的道理。

(3)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握固,婴儿总是攥着小拳头的样子,就是握固。平时形容一个人的死亡,叫撒手而去,为什么人死了会撒手呢,因为肝气已绝。而婴儿则相反,他们攥着小拳头出生,人虽然很弱小,但是拳头的握力是非常大的,为什么呢,因为婴儿肝气足全。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朘作,婴儿阳具勃起之意。婴儿并不懂男女之事,阳具却会时不时不自觉地勃起。这说明,婴儿肾精足,肝气足。

(4)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

婴儿会成天成天地哭,但是并不会哭坏身体。小孩子,一会儿哭,一会儿转脸又会笑,他们哀乐都不入于心。因为他们还没有成心,还没有好恶,他们哭,只是如实地映照当时所感之物。他们并不自觉相异于物,所以才能时时刻刻地保持与万物同春共应。

(5)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天人本为一,天人不异,天人不搏,天人相合,是谓和。君王知和,方能有常德。君王知常德,方通达明澈于大道。

(6)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益生,积人之下德生生之厚,以人助天,为益生。祥,本意指吉利,也指凶吉的预兆,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既可以指吉兆,也可以指凶兆。这里是指灾异之象。天人相伤,德之不府,故天下必有灾异。心使气曰强,则是说,背离天道,积人道生生之厚,对天下行强梁之教。

(7)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物壮则老,失天道之柔,积人道之强,下场就是强梁者不得其死。失天之上德,积人之下德,则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合天道。不道早已,这样不合天道的人道之治,应该马上禁绝它。

4、罗大伦《道德经说什么》

(1)如何让别人对您放下敌对之心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老子说,把道的功德修炼得特别深厚,德行特别好的人就如同“赤子”。“赤子”的本义指初生的婴儿,因为婴儿的皮肤呈赤色。后来这个词引申为人的心地纯良。

老子说,那些功德深厚的人,就好像婴儿一样,毒虫、毒蛇不会咬他,凶禽猛兽也不会抓他。

老子用这种状态来比喻人,我们要尽量像赤子一样,修行自己的德行,引发对方善的那一面的心机,不要引发对方抢夺那一面的心机。

(2)生活中很多事强求不得:“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骨弱筋柔而握固。”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筋骨柔弱,但手却可以握得很紧。

在这个层面,老子讲的是做事不去强求外在的东西,您不用强力去争取,别人看您好像很柔弱,觉得您什么都不争,但如果您把自己的工作踏踏实实做好,您的工作一定会非常稳固。

(3)修德之人,精气神会特别充足

小婴儿不懂得雌性、雄性的交合之事,但是他的生殖器有时会立起来。为什么呢?老子认为这是“精之至也”,体内的精气特别充足,没有消耗,才会有这种表现。这句话也可以用来作为养生的指导,如果您能保持婴儿的状态,把欲望降低,保存精气,那您一定会健 康的。

(4)欲望是把双刃剑,警惕伤人

“终日号而不嚘,和之至也。”什么意思?您看刚生下来的小婴儿,总是“哇哇”地哭,但他无论怎么哭,都不会气逆,气都不会堵在那。而我们要是喊的时间长了,气就上不来,容易堵在那儿。老子说这是“和之至也”。“精”是人的根本,“和”是阴阳之和气,这种和气是和谐充满的,所以叫“和之至也”,就是它调和到极点了。

这句话也是老子在借孩子的状态来形容成人做事的两个维度,前边“精之至也”是您的实力雄厚,做得很好,但是对欲望不在意。您整天都在工作,但是也不疲惫,因为是阴阳相和的。

(5)学了《道德经》后,最忌讳挑别人的不是

“和曰常”,意思是这种阴阳调和的状态,心念和做事完美结合在一起的状态,是这个世界的常理。“知和曰明。”知道这种“和”的状态,您就是明智的。“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的“益生”,是帮您增益生命,让您的生命更加丰盛的意思。老子认为,如果您一直让生命不断旺盛、过早成熟,是有问题的。

“心使气曰强。”“心”就是心里的欲望,“气”可以当气血讲,我们做的事应该在内心欲望的范围内,但如果您内心的欲望特别大,这种状态就叫“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这句话的意思是,您强行地让一件事物由弱变强,强行地推动它的生长过程,是违反道的。

三、我之体悟——这一章不正是宫崎骏动画片人物的原版模型吗?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这段,不正是宫崎骏动画片里主角人物的原版模型吗?如果我没有看过这些电影,我可能会觉得这段写的很夸张,但其实一点不夸张,建议大家看看这些动画片,尤其是《风之谷》,看完就能理解老子说的这种“赤子之心”是怎样的一种状态了。这部电影我女儿特别喜欢,看了不下于二十遍。

《风之谷》里,小女孩娜乌西卡真的就是这样一个人性的完美模型,她性情纯朴,怀有真诚情感, 温柔有爱心,坚韧有勇气 ,充满好奇心,又敢于冒险,真的是拥有赤子之心!她仅凭这股内在的力量,就能让巨大的王虫平静下来避免与人类斗争的两败俱伤,她能驯服小松鼠当宠物,即使是敌国的人她也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解救,她能自由出入人们都不敢去的腐海与那里的巨大虫子和平共处。故事的最后娜乌西卡解救了小王虫,以身为盾来制止王虫群的愤怒,遭冲撞而牺牲。但当冷静下来的王虫群以特殊能力救活娜乌西卡。电影最终告诉人们,爱与和平才是万物共生的王道。

不光是电影里的人物,包括宫崎骏本人也具有老子形容的这种有德之人的特点,他常年专注于创作,生活非常简朴,他作品虽然不是特别多,但每一部都非常用心,非常打动人心!

D.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原文,译文,自解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鸟不搏击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头却握得很牢固。他虽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却勃然举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和气纯厚的缘故。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贪生纵欲就会遭殃,欲念主使精气就叫做逞强。事物过于壮盛了就会变衰老,这就叫不合于“道”,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地死亡。

【自解】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自解: 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好比初生的婴儿。
很多道家修炼的典籍里面都有婴儿姹女的说法。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自解: (新生的婴儿)毒虫不会蛰,猛兽不会伤害,凶恶的鸟不会捕捉。
这个说法应当和狼孩的传说有关。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观点可能是错的。有很多刚出生的小孩,被毒虫咬的情况,我自己知道的就是我有一个长辈是哑巴,就是在婴儿的时候被老鼠咬了脖子导致不能发声的。
这个也许和催产素的作用有关。有待科学界研究。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自解: 新生的婴儿虽然孤弱筋肉,但拳头却握得很牢固,不知男女交合之事,却能够勃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的原因。
这个应当是古人理解的错误,握固,应当是灵长类遗传的残留,猴子生下来,都是紧紧地抓住母亲的身体防止掉落的。猴子握得更紧。
勃起只是神经的自然反映罢了。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自解: 终日哭号而不会嗓子哑,是阴阳调和的原因。
这个就更不对了,孩子出生后,哭哑嗓子的情况不少。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自解: 知道调和就是明白了常,明白了常就是心明,利于生命就是吉祥,能够用心运作气息,就是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自解: 万物变得强壮后就会衰老,一直强壮是不符合道的,不符合道,就会早早结束。
另一种解法: 万物变得强壮后就会衰老,这是不符合道的,但不符合道的情况,很早很早就已经存在了。
那种对呢?

E. 老子的知和平常知常日和益生日祥心使气日强是甚么意思

意思是:认识醇和的道理叫作“常”,认识常叫作“明”。纵欲贪生就会引起灾祸。欲念主使精气就叫作逞强。

出自:《道德经》55章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睃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含“德”深厚的人,就好像天真无邪的婴儿。毒虫遇见不刺他,猛兽碰到不伤害他,巨鸟看见不搏击他。他的筋骨还很软弱柔嫩,但握成拳头却很牢固。他虽然不懂男女交合,但他的生殖器却常常勃起,因为他的精气充足。

他即使终日号哭,而嗓子并不因此嘶哑,因为他的元气醇厚。认识醇和的道理叫作“常”,认识常叫作“明”。纵欲贪生就会引起灾祸。欲念主使精气就叫作逞强。事物过于壮盛就会走向衰老,这就叫违反了“道”的法则,不遵守就会很快消亡。



(5)道德经55章扩展阅读:

道德经55章赏析:

本章重点说的是人的最佳状态。人的最佳状态,即一个人把无为大道修炼到最高黼,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进入到“无我”的赤子状态。本章中,老子以极其夸张的手法把得道之人比喻成了赤子,这是因为赤子无我、无为、无欲,不会伤害任何事物,因此也不会招致来自外物的伤害。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刚刚诞生的婴儿无知无欲,对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还不了解。实际上,初生的婴儿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他除了满足本能的需求之外,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所以他没有贪念,也没有欲望。在前面的章节中,老子曾说真正的富有就是无欲无求,这样说来,婴儿的状态可算是最富有的状态了。

要想达到婴儿的状态,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说来,成人是难以到达这个状态的,只有修炼得道的人才能像婴儿那样无欲无求,心无杂念。

F. 道德经第55章讲的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讲道德修养深厚的人,遇难不惊,遇惊无险,就好像是有如天助一般的通达无碍。
之所以有人道德深厚,是因为
尊道
修行得来的,有修行的人一身正气就好像和刚出生的婴儿一般的没有任何的杂质。

G. 道德经第55章讲的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讲道德修养深厚的人,遇难不惊,遇惊无险,就好像是有如天助一般的通达无碍。
之所以有人道德深厚,是因为尊道修行得来的,有修行的人一身正气就好像和刚出生的婴儿一般的没有任何的杂质。

H. 道德经【55】:高人都有“赤子之心”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一、原文(通行本)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pìn)牡(mǔ)之合而朘(zuī) 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二、译文

道德深厚的人,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害他,凶恶的大鸟不攻击他。

他筋骨柔弱,但拳头却握的很紧,他不知道男女交合之事,但小生殖器却常常勃起,这是精气充足的缘故。他整天哭闹,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元气和谐的缘故。

知道和谐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道理叫做“明”。放纵自己就会遭殃,拿欲念主使精气叫做逞强。

事物过于壮盛就会衰老,这叫不合于“道”,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死亡。

三、拓展思考

本章主要讲解了“德”的作用。

01、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老子将厚德之人比作初生的婴儿,这个比喻是十分恰当的。

一个初生的婴儿来到人世间,便具有最完善的“德”,后天受到社会习气的污染,便丧失了原本真朴的本性,他的“德”便逐渐减少。

婴儿无知无欲无求,也没有敌对情绪,所以能做到无忧无虑无为。他们看什么都是美好的,都是顺眼的;他们对一切都是友善的,因此能得到所有人的喜爱。

我们常说“天人合一”,其实初生的婴儿便是“天人合一”的最好表达。婴儿对万物都是友善的,万物也不会对婴儿怀有敌意。因此毒虫不螫他,猛兽不伤他。

02、老子认为厚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精气充足和元气和谐。

精气充足: 骨头柔弱而拳头很紧,寓意能守柔;无知无欲而小生殖器勃起,寓意能清心寡欲。对一个成年来说,如果能做到去强守柔、清心寡欲,他的精气是充足的,他的“德性”也是充足的。

元气和谐: 整天哭啼而嗓子不哑,婴儿哭的时候手足舞蹈,不是动用一个部位的力量,而是全身多个部位合力去哭,所以不会沙哑。这是“和谐”的道理。

03:知和曰常

“和”字出现过多次,如“冲气以为和”、“和其光、同其尘”。春秋时期,通常人与人不和、国与国不和,而社会欠缺的正是“和谐”。老子具有崇高的愿景,天下应该是和谐的、是不争的,人类应该是和平共处的。

现在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点,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是靠某一个国家,而是靠共同参与来完成的。

老子的学说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赤子之心,地球怎会千疮百孔?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I. 含德之厚什么意思

“含德之厚”是指“善于修养、保守道德的人”
补充:
出自《道德经》第55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翻译:
德行修养深厚的人,好比是才出生、毫无心机的婴儿。一切凶险的毒虫猛兽都不能把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筋骨柔软然而元气却极为充足,生命的根本很牢固,不懂得两性的交合而小鸟常常挺翘,先天的精气极为充足;整天哭叫喉咙始终不嘶哑,那是因为和气极为充足。懂得保守和修养和气就叫做认识了生命的规律,认识到这个规律就叫做成就了大智慧。有益于培养生机的事情叫做吉祥,纵欲肆恣任性妄为就会招致灭亡。主要以“含德之厚”者与“赤子”相似的形象和特征来揭示什么才是“德”的本质。 “含德之厚”其实说的就是善于修养、保守道德的人。

J. 道德经第55章写的是恒星的情景吗

纯属瞎解释。兄弟,你要是有一定的辨认能力就不用看翻译书。如果没有,要看也看多数人都专认为属比较好的书,他这种解释完全不能登上大雅之堂。我推荐几本你去看看吧。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高明的帛书老子,王弼注,河上公注。憨山大师注,苏轼注等。虽然这些注解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但也不至于偏离文本太远。你自己看完之后,还要行成自己的理解。不可能被其他解读者牵着鼻子一直走。

热点内容
关于法律援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 发布:2024-11-20 22:31:22 浏览:203
济南企业法律顾问哪家专业 发布:2024-11-20 22:22:11 浏览:92
宾阳县司法 发布:2024-11-20 22:04:55 浏览:399
在职法律硕士jm 发布:2024-11-20 21:27:33 浏览:471
2014年劳动合同法下载 发布:2024-11-20 21:17:10 浏览:924
合同法属于程序法 发布:2024-11-20 21:17:06 浏览:520
教师资格证政策法规 发布:2024-11-20 20:08:19 浏览:168
法治培训题 发布:2024-11-20 20:02:21 浏览:458
南京法官南通人 发布:2024-11-20 19:50:46 浏览:862
电商法假货 发布:2024-11-20 19:49:28 浏览: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