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学中性别

法学中性别

发布时间: 2022-10-22 21:52:43

1. 法律上是怎么定义男女性别的

我国法律没有对哪些是男性,哪些是女性,以及他们各自拥有什么生理特种进行规定。据我所知,也没有那个国家的法律会对这些进行规定。但是法律一般会对判定性别的标准进行规定。
我们国家的性别判定标准,是按照居民的户口登记上的性别来确定。如果一个男人变性了,户口仍登记为男性的,法律规定其仍为男性。
当然,以上的规定在法律实务界还存有相当大的争议。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2. 我国法律在男女平等方面有何规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男女平等的规定如下:

1、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第四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4、第四十九条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2)法学中性别扩展阅读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它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写进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写进了政府的发展纲要,并在党的十八大上首次写进了党代会报告。对妇女而言,男女平等又是现实权利,体现为现实生活中的生育权、受教育权、健康权、发展权等各种权利。从基本国策到现实权利,我们仍要在实际操作层面付出更多的努力。

基本国策,在一个国家的政策体系中处于最高层,它规定、制约和引导着具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这个角度讲,社会性别意识应当成为决策过程中必须考量的因素,即每颁布一部法律、出台一个政策、采取一项措施都要进行评估,看它是否会影响性别平等、损害妇女利益,从而建构起体现性别公正的法律政策体系,从源头上确保男女两性获得平等对待。

我们建立了男女平等的社会制度,但要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的文化认同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在全社会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这种文化以男女平等为核心,也承认和尊重性别差异;既把妇女看作重要的人力资源,创造条件让其性别优势和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也立足女性处于弱势地位的现实,给予她们必要的政策倾斜与保障。

只有基本国策真正落实到公共政策的具体环节、先进性别文化得到全面的普及与认同,妇女的现实权利才能得到全面实现,男女两性才能更加平等协调发展。让我们不懈努力,共同托举起一个男女平等发展、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网—人民日报评论员:男女平等是一种现实权利

3. 法律上判定性别是性器官还是染色体

在几乎所有问题国内外的胎儿性别鉴定是国家明令禁止做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目的是维持人口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如果仅仅是因为希望孩子和胎儿性别鉴定的“家长制”,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然而,如果孩子确实避免遗传病可以做,以确定胎儿的性别。因为只有通过男生或只通过了女孩一些遗传性疾病。这样做是为了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目前,中国已发现数百个遗传性疾病需要做胎儿性别鉴定,包括血友病,肌肉萎缩症,X染色体连锁的脑水肿,X连锁智力低下,先天性丙种球蛋白血症,黑朦性痴呆。现在,除了用B超检查的方法也有很多的性,例如,您可以检查X或Y性染色体绒毛膜细胞的孕妇的血液检查性染色体,或通过直接观察胎儿镜胎儿,这些方法可以早期预测胎儿的性别,从而阻断遗传病的发生。因此,孕妇的遗传家族史的要说明情况,医生检查胎儿性别如何避免遗传性疾病。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如果人们想通过一个男孩或一个女孩的身份来选择胎儿的性别,无疑会破坏人类的性行为的比例,这不仅是因为相关国家的自然平衡法律法规是不允许的,但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除了特殊情况下,一般不能进行胎儿性别鉴定。 ..

4. 法律上男女不平等的条例

法律上男女不平等的条例是不存在的。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写进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写进了政府的发展纲要,并在党的十八大上首次写进了党代会报告。对妇女而言,男女平等又是现实权利,体现为现实生活中的生育权、受教育权、健康权、发展权等各种权利。从基本国策到现实权利,我们仍要在实际操作层面付出更多的努力。
基本国策,在一个国家的政策体系中处于最高层,规定、制约和引导着具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这个角度讲,社会性别意识应当成为决策过程中必须考量的因素,即每颁布一部法律、出台一个政策、采取一项措施都要进行评估,看它是否会影响性别平等、损害妇女利益,从而建构起体现性别公正的法律政策体系,从源头上确保男女两性获得平等对待。
男女平等的社会制度,要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的文化认同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在全社会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这种文化以男女平等为核心,也承认和尊重性别差异;既把妇女看作重要的人力资源,创造条件让其性别优势和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也立足女性处于弱势地位的现实,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与保障。
只有基本国策真正落实到公共政策的具体环节、先进性别文化得到全面的普及与认同,妇女的现实权利才能得到全面实现,男女两性才能更加平等协调发展。让我们不懈努力,共同托举起一个男女平等发展、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第四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5. 为消除性别歧视,我国法律都做过哪些决定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1条规定:“‘对妇女的歧视’一词指基于性别而作的任何区别,排斥或限制,其影响或其目的均足以妨碍或否认妇女不论已婚未婚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它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以该公约的标准审视我国劳动法中的条款,发现我国对退休年龄的规定和女职工禁忌工作范围的规定并没有起到保护妇女作用,反而成了对妇女的制度性的歧视。
一、法定退休年龄

法定的退休年龄是指《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文件”)所规定的退休年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9年3月9日发布了《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规定: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这些构成了我国男女不同年龄退休制度的法律依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男、女公务员的法定退休年龄分别是60周岁和55周岁。”
男女不同年龄退休的法律制定的原目的在于保护妇女,但实践中,这种本意不但没有得到体现,反而构成了“逆反差别”。 “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女干部可以55岁退休,在实践执行中,“可以”变成了“应当”。 此外,随着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增加,女性开始就业的时间普遍推迟。依现在的退休年龄,女性参加社会劳动的时间比男性劳动者要短很多年。这就造成人才的浪费。
男女不同年龄退休制度,主要涉及的是女性劳动平等权,是妇女劳动权和妇女平等权的叠加。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男女平等。《劳动法》第13条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原则。”《妇女权益保护法》第22条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第24条规定“妇女在享受福利待遇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这些法律的立法目的在于对女性的特别保护采取的差别对待。这种差别对待是合理的,但是规定男女不同年龄退休,在实践中已经难以实现保护女性的立法目的,而造成了一种不平等。同时,这些规定在法律位阶上也低于法律,是与法律相悖的,而不能作为特别法。
所以这种关于男女不同年龄退休的规定应当及时予以更改,按照“严格合理性审查基准”,顺应时代的要求,提高女性退休年龄并采用柔性的规定,让女性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愿选择是否提前退休,是女性的权益真正得到保护。
二、职业禁忌条款
我国《劳动法》、《矿山安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都规定了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也保留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的职业禁忌条款。我国加入的1935年《妇女井下作业公约》也规定了“凡女性不论其年龄如何,概不得使用于任何矿场的井下劳动”。 不管是法律法规还是国际条约,其目都的在于对女职工的关心给予特别劳动保护。但是这种职业禁忌条款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初衷并没有得到体现,而是客观上剥夺了女性对这些工作的选择权。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1条对“妇女的歧视”做出了明确的解释。而我国法律法规中关于禁忌条款的规定,习惯性的将女性作为保护的对象,而忽略了女性的个体差异和自主选择权利,导致了女性从业范围的减小,这属于从立法上的歧视。

6. 请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学四个维度去分析性别不平等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学:

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学者有力地揭示了性别歧视的根源及危害。“性别歧视虽然源于原初两性的自然分工,却深深地根植于男权文化之中,并被男性统治的法律不断地发挥至极并予以制度化。

同时,男性统治的法律理论也不断地极尽其‘科学’想象之能事,掩盖社会性别,为法律披上了性别公正与性别中立的外衣,致使社会性别得以不断的强化。”

对两性不平等的现状的揭示,有助于正确认识性别歧视的严重性及其解决的必要性、紧迫性。一些现行法律条文中,没有加入性别意识,存在明显的“性别盲点”。

二、心理学

婚姻法为例,首先,该法规定了某些严重的性别歧视内容。例如,关于结婚年龄,规定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这种规定,肯定了传统的“男大女小”婚配习俗,现实生活中男性可以与比自己小几岁、十几岁、几十岁的女性结婚,而女性往往只能选择比自己年龄大的男性结婚,使男女两性形成了结婚对象的资源分配不平等。

三、法学:

运用社会性别理论考察妇女权益保障法,发现该法存在着缺乏救济途径的歧视。例如,在“法律责任”一章中,规定女性在就业、劳动待遇、保健等权益受到侵害时,“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或者给予行政处分

四、教育学:

公民在私人领域中的个人权利之一的隐私权保护,与公共领域中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的平等权保护,往往会发生冲突。

前者严格限制公权力的介入,后者则要求充分发挥公权力的作用。在公共领域当中,法律主体的地位平等成为公民社会得以延续的基本保障;而在私人领域中,面对家庭成员之间的纠纷,法律似乎应该退避三舍。

(6)法学中性别扩展阅读

重要性: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女性权益也通过各种制度和法律的完善而得到更多保障,但在公民个人层面,则更需要对这一国策的践行。

而践行的前提,离不开自始至终、正确全面的教育和引导。如果没有系统全面的性别平等教育,不仅无法满足社会对性别关系的认知和对性别平等的期待,也会对孩子们在未来处理婚姻家庭乃至社会关系方面产生影响。

7. 请从社会学,教育学和法学分析性别不平等的原因

无论是从社会学还是教育学法学分析性别。他都是不平等。无论从哪个现象看,男女之间都是有区别的。所以性别也就不平等。

8. 在法律上,变性人的性别应该如何确定

不应该也不能改,法律上的性别只看染色体,XX为女,XY为男性,变性手术改变不了染色体。

9. 消除性别歧视的法律有哪些

法律分析:消除性别歧视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第三条 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第二十七条 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十二条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第十三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第二十二条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

第二十三条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各单位在录用女职工时,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中不得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禁止录用未满十六周岁的女性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10. 法律对男女的区别

我国宪法,立法或法律的某些条文将男女区别开来,不是对妇女的歧视,恰恰是为了尊重妇女,保护妇女的人格尊严,和人身权利。
在立法上,专门制定了一部法律:《妇女权益保护法》
再譬如:《农村土地承包法》内容只提及保护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而没有强调男子的这一权利。正是为了防止社会上存在封建残余势力,歧视妇女的现象。
又譬如:《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
“……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之所以规定女性结婚最低年龄相对于男性,放宽了两周岁,也正是因为,正常情况下,女性身体发育先于男性,适当放宽是正确的。
在法律上所强调的男女平等,主要是指人格上、社会地位、政治权利方面,经济上的同工同酬等等。

热点内容
开江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1-17 05:51:57 浏览:470
新婚姻法2015房产 发布:2025-01-17 05:16:48 浏览:586
劳动法关于缴保险费 发布:2025-01-17 05:12:03 浏览:424
怎样在劳动法内调动员工工作 发布:2025-01-17 04:23:33 浏览:664
设区市政府规章设定行政处罚 发布:2025-01-17 03:53:46 浏览:96
法院处置网站 发布:2025-01-17 03:47:13 浏览:875
司法局民生 发布:2025-01-17 03:08:59 浏览:589
法院怎么转账 发布:2025-01-17 03:06:54 浏览:340
从经济法角度看校园贷 发布:2025-01-17 03:04:44 浏览:679
沈阳城市供热条例 发布:2025-01-17 02:42:54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