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韶涵道德
① 孝,没必要那么高尚
用双向爱代替单向孝
歌手明星张韶涵很小就出来工作了,担起了养一个家的重担,她还没有完全成年的时候就开始赚钱养家。后来工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歌唱得越来越好,一首《隐形的翅膀》响遍大江南北。张韶涵父母因为种种原因离婚,家庭关系就变了。渐渐的,家庭关系越来越差,更甚的是父母联合起来控诉张韶涵不孝,引发了“弃养”事件。从“弃养”“因钱失和”到爆料张韶涵酗酒、吸毒她与家人之间的矛盾一步步突破底线。不管中间的是非过错,父母的做法打算让张韶涵身败名裂,其用心不可谓不狠。在这个过程中,张韶涵面临的巨大压力,一度因心脏问题住院。作为公众人物,一点错误都会无限放大,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
作为子女,“孝”字利剑悬空。一旦有违父母,旁人不管个中原因,立即站在道德制高点横加指责。就如了那句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有错的都是子女。 社会 道德的巨大压力会让子女不得不慎重对待孝敬父母这件事情。一旦背上“不孝”的名声, 社会 首先做出反应,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贵都会遭到 社会 的唾弃。国家在法律的层面上规定了子女必须赡养父母,不赡养父母为国法所不容,可以由国家进行强制执行,这是国家层面对子女孝敬义务的规定,也是维系 社会 稳定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对子女而言,孝敬父母是理所当然的;对父母而言,不孝子女与禽兽无异。一代代父母都会向自己的子女说“百善孝为先”,即便有的父母对自己的父母也不是那么孝顺,但是却要求自己的子女对自己孝顺。孝一出现就展现了巨大的魔力,对所有人都是如影随形,不管你是原意或是不原意,都在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为了弄清楚孝这件事情,我们回望 历史 ,孝为什么会在中国 历史 上形成并生根发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主流。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诗经》中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之句。主要内容为尊祖敬宗及延续后代。西周正式形成孝的伦理观念,这说明在西周之前,孝的行动已经存在于我国古代活动文化中,西周对其进行了反思及系统梳理。从 历史 的角度看,周是处在夏商奴隶 社会 与秦汉封建 社会 衔接的阶段, 社会 的进步推动着文化层面空前发展。西周建国后,有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分封制,国君的子嗣都被分封到各地成为诸侯王,国君的家人成为这个国家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者。国君坐镇中央需要分封的各诸侯王听命中央,血缘关系基础确保家国天下,维持国君权威,体现国君意志就需要文化层面来支撑,孝文化就应运而生。国君家首先是家,以家庭为纽带组成整个王朝的基石,可以说孝文化在西周的形成是有其特定的 历史 意义的。国君分封土地给子嗣,子嗣理当听命于国君,这样的给与、遵从逻辑能清楚地展现孝文化其内在原始意义。家天下的思想也贯穿着中国古代整个 社会 ,维护着 社会 秩序及统治基础,这也是为什么孝文化在 社会 发展中壮大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同时也确定了孝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特别是以儒家为代表的孔子、曾子、孟子等对孝文化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孔子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不仅物资满足而且精神上给与慰藉;曾子将孝文化发展成为一种抽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准则,使其成为道德的总和,天经地义的原则;孟子认为事亲、尊亲成了人最高的道德表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儒家作为时代的文化大家与统治阶级密切的关系也是有助于推广自身的学说,将孝文化进一步政治化。孝治是孟子为君主设计的一种理想境界,他不厌其烦的向梁惠王反复宣扬孝治,“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梁惠王上》;曾子认为孝又适用于事君,成为政治原则。“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大戴礼记•曾子大孝》。可以说儒家思想将孝引入治理国家的方略中,为孝文化的快速推广增加了强大动力,也为后世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孝文化从诞生到被整个国家接受,所用的时间实际上并不长。首先是皇家对孝文化的接纳,也就是说上层建筑首先认同并践行孝文化,这利于当时对国家的统治。国君需要集中权利,孝文化更能保证集权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国君也是有家庭的,尽管这个家庭比任何家庭更为复杂。国君本人又是这个家庭的家长,他生下子嗣也是为了延续后代,保证自己的江山能够永续,这是出于可靠性的需要;他需要所有家人及子嗣听他的话,执行他的意志,这是出于稳定性的需要。国君不仅仅是一位父亲更是国家的拥有者,他的子嗣对他而言更多地担任臣子的角色,是臣子就要忠于国君。孝文化从思想上要求子嗣要对国君忠心,只有国君满意了,子嗣所做的一切是才有意义。忠实际上演化成为孝的最高准则,随着 社会 进步,国君选拔优秀人才到朝廷效力,这些人非国君的血脉,维系君臣关系的最高准则就是忠,是臣子就要忠于国君,服从国君。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伦理非常具体地搭建了古代统治自上而下的治理框架。君臣、父子、夫妻囊括了所有人,最终受益人都是指向国君一个人,所以孝不但构建了国君在顶端的金字塔 社会 模式,国君也为天下臣民做出了表率。就普通家庭而言,父为子纲就明确子女服从父亲,这是家庭孝文化的最高体现。
社会 经济的发展,人口迅速的增加,逐渐形成以家庭为单元的农耕 社会 。家庭成为 社会 功能最基础的单元,具有养育子女,赡养父母,维持基本生产生活的功能。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养育子女,而且成为子女具备农业耕种技能的老师,子女的未来就是对自己意志的继承。普通家庭是需要承担繁重的劳动任务的,只有获得了粮食才能照顾父母、养育好子女。同时父母很快就会进入老年期,一旦丧失劳动力,农业 社会 的单一性注定父母需要依靠子女的孝敬才能存活下来。家庭的组织结构慢慢变大,变成按照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家族,孝就作为处理家族关系的最高准则。中国古代重农抑商非常有利于家族稳定的生存发展,同时交通能力非常差,子女到成人后大都在父母周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代代人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大的家族。养育子女是为了延续家庭,同时也是在自己老去的时候有所依靠,这也是古代人虽然非常贫困却不停地生孩子,一方面是死忙率高,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自己在年老的时候有所养。一个家族辈分最高及同辈最有作为的人形成这个家族的核心,各家家长则为这个组织的重要帮手,大家带领整个家庭一起维护家庭利益,决定家庭的事情。孝不但是最根本的准则也是维系家庭功能最重要的手段。一旦有家庭成员违反孝道,家族管理者会对违反人员进行惩处,确保家庭父母的利益能够得到保证。国君的子孝是为了保证权力的集中;普通家庭的子孝则是保证老去的父母有所依靠,父母的意志能够得到延续。普通家庭的孝更具有纯粹性,没有权利的争夺,主要体现在养和敬这两方面。养就是现在的赡养,敬就是精神的慰藉,顺着父母的意思。不管是国君家还是普通家庭,孝都有其功能性的特点,是功能都有丧失的时候,只不过丧失是有条件的。
《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它十分明确地将行孝与“事君”结合在一起,把“事亲”与“事君”混同起来,“事君”成了孝道的不可或缺的内容,这是孝进一步政治化的表现。《孝经》还有一些独特的内容,用刑罚来维护孝道,“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孝经•五刑》认为不孝之人与要挟君主者和非议圣人者一样,都是大乱的祸根。《孝经》作为儒家专论孝道的一部经典,以其孝道理论的全面性、浓厚的政治化色彩,使儒家的孝道理论创造达到了顶峰。
孝是人为下的一个定义,本意是为了后代供养父母、遵从父母意志的基本含义。当与时间、欲望、权利、人性共同存在一起的时候,孝不停地被推倒,又不停地重新被竖立,这也反映出孝治本身存在问题。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国君高高在上,受所有人的顶礼膜拜。国君把权利、土地、财务赏赐给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恪守臣道。在传承上也是按照先来后到嫡长子继位模式。统治权的诱惑力太大了,包括国君子嗣在内的许多人都会虎视眈眈。嫡长子如果死掉,其它人就有机会获得权利,因此子嗣之间往往互相争斗,同室操戈。同时为维护自己权利国君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废立、杀戮,主要原因就是对自己不忠不孝,违反国君本人意志,甚至反叛。子嗣们作为有机会获得最高统治权的人,实际上在父爱这方面应该是缺失的。国君日理万机,教育陪伴子嗣、给与子嗣爱护的时间非常少。子嗣又很多,国君在对待每一个孩子的时候都充满了审视与评价,这些审视与评价决定了子嗣们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也就是未来的前途。本来是父亲的国君在子嗣眼中父亲的角色越来越少,变成跟天下人眼中一样的国君了。子嗣往往跟生母、奶娘、身边的宦官、老师更为密切,这些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些人比亲人还亲,所以今天看来,陪伴就显得特别重要。子嗣跟国君缺少真诚而有效的沟通,双方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子嗣背后的人就会就会为了主子的前途(实际上也是自己的前途)进行谋划,朝廷与后宫不可避免地与子嗣们结成利益体。如果国君 健康 或者权利巩固,国君发现子嗣不忠不孝的行为就废为庶人,甚至杀死;如果国君年老体衰或者权利不稳,羽翼丰满的皇子就会乘势而起取国君而代之,周幽王就是被儿子宜臼带领的军队在骊山下杀死。孝治在儒家的描绘蓝图中是美好的,但是在实际治理过程中不堪回首。
孝文化因为皇权的争夺而受到破坏,普通家庭则因为贫困与人性而崩塌。孝治从一推行开始,在法律层面都有相应的体现,也说明孝是需要用法律手段来进行维护的。《孝经》 “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各朝各代对于不孝的处罚是相当严厉的,忤逆之罪是仅次于谋反、叛乱的重罪,是要判死刑的。《唐律.名例》将不孝作为了独立罪名,并且规定了那些不孝的行为应当接受相应的处罚。相对于统治权的争夺,普通家庭的孝更为纯粹简单,子女只要自己获取足够的粮食,回报父母养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中国古代 社会 的巨大动荡性及地主阶级对普通家庭的剥削,让原本贫苦不堪的家庭更加羸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最真实的写照,养活自己、孩子、父母成为了家庭最大的课题。特别是战争或者灾难带来的饥荒,所有人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就像动物一样去寻找能养活自己的地方。活命都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更没有办法孝顺父母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给了父母多生孩子的权利,本意是为了在自己老的时候有人能养老送终,养儿防老。实际问题是生的孩子多了,家庭贫穷,父母都吃不饱穿不暖,又不得不节衣缩食把仅有的一点食物分给子女。父母是痛苦的,自己饥寒交迫,孩子哇哇待哺,上有自己的双亲要供养。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因为环境及自身的变化,子女的性情就会显示出不同的差异,孩子的秉性就不一样。这种差异会导致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不一样,有的会亲近一些,有的会疏远一些。俗语有言“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特别是儿子成家后,虽然在一个屋檐下,但是亲疏关系会被放大,导致家庭不和睦。 社会 的动荡与贫困让父母常常有一种不安全感或者担心被儿子所遗弃,他们期待自己辛苦长大的孩子记得并回报他们的养育恩情。通常父母都会用孝道来教育子女,甚至强行要求儿子们尽孝道。前有关系亲疏,势必引起兄弟失和,引发不孝事件。这种不孝没有国君家那样尖锐激烈,由孝引发的家庭悲剧却是不容忽视。民间故事24孝图很具有代表性,最典型的郭巨埋儿奉母(却也违反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道),这充分表明作为中国古代父母对儿女孝敬的呼唤,这种呼唤是一种痛也是时代的无赖。
国君的家庭与普通家庭是孝文化功能性的不同表现形式,也是中国古代 社会 最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统治者的功利性与时代的局限性,实际上让孝道在现实与理想中挣扎。不过孝道的践行在士大夫、地主阶层相对容易一些。这类阶层首先自己脱离了实际生产劳动,解决了贫困。其次没有天下统治权利的控制。这部分人的数量相对较少,虽然很具有先进性,但是无法成为 社会 的主流。
历史 的巨变,沧海桑田。当今的中国进入高度文明的小康 社会 ,政治结构、家庭结构、物质基础、交通基础、通信基础、 社会 分工合作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人性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人的权利能够得到伸张,人们不再局限于一地一隅,而是在地球范围内活动,甚至跨越外太空。时代都是与时俱进的, 历史 的真理,现在未必是真理; 历史 的不被接受的伦理,到今天可能恰如其分。因此新时代父子关系值得我们去探讨去升华,赋予时代新的意义。
国君家天下统治国家早已经不复存在,孝治当然退出 历史 舞台。中国 社会 经历了从奴隶 社会 到封建 社会 ,再到半封建半殖民的近代,然后进入如今这个新的时代。 历史 上朝代的更换,无非是一拨人推翻另一拨人,换个人当国君而已。王朝的建立者都摆脱不了帝王家天下的思想。每个国君都会被儒家的孝道思想所感化进而推行孝治,要求天下人对父母行孝,对国君尽忠。中国革命的成功应当是对国君孝治的否行,近代袁世凯复辟称帝,短短几十天就下台,也说明 历史 的进步不可阻挡。当今 社会 的政治结构早已经不再是家天下的 历史 传统,转而采用政党和职业政治家运行模式,权利继承人都是忠于政党的理念的人,经历各种岗位的历练,得到人民的拥护,接受权利的监督。权利的传承采用的是竞争及选举方式,政治传承的文明化程度极大提高。按照既有的规则运行,胜利者与失败者都能够安然接受,避免了权利传承的流血事件,杜绝因权利继承带来的巨大政治动荡。志同道合之人聚在一起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而努力,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践行政党先进的理念,服务于天下的百姓。这种服务精神,追求进步理想信念的行动是对孝治有力的反驳,不强求人民忠孝权利,而是用权利造福人民。
家族功能的弱化,小型家庭的大量出现也必将弱化孝道。孝不是从人诞生一开始就有的东西,而是因为国家统治以及农业 社会 家族管理依靠血缘关系而建立的一种 社会 关系,他本身的作用是维护 社会 统治、保证家庭秩序、兼具救济、养老等功能。当今 社会 已经是高度发达的 社会 ,家庭成员不再像农业 社会 那样家庭成员全部居住在一起相互扶持。所有家庭都是不停地在分散,不停地在重组,一旦成家立业就自己组建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家庭就会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在当今竞争激烈的 社会 ,经营好家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家庭成员精力都转向工作,“好男儿志在四方”取代了古时的“父母在不远行”的传统,人们不再偏居一隅,为了自己的家庭人生而奋斗取代了不离父母、床前尽孝的孝敬传统。三口之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巧。就算有的父母子女非常的多,当儿女长大成人天各一方的时候,父母很快都变成空巢老人,当其中一位去世的时候,父母所组建的家庭也就随之瓦解。 社会 福利的发展,养老、医疗、救济等古代家庭功能的部分逐步已经转移到 社会 ,父母的物质精神生活条件不比子女差,不但能够享受晚年的天伦之乐,当孩子们为自己的家庭奋斗的时候,反而过来帮助孩子照顾家庭。
进步的时代,繁荣的时代,人民生活水平升高的时代,对孝道的淡化可以看作是时代的进步。今天的子女摆脱了 历史 的政治动荡与 社会 的物资精神贫困,人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解放。他们对世界的 探索 ,追求内心世界的丰富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父母不能因为给与子女生命而主宰子女的发展。不过仍然有些思维僵化的人的父子关系思维仍处在父为子纲、强烈要求子女尽孝的形态中,他们或是受祖辈孝道的影响,或者是因为家庭的贫困担心自己不被供养、或者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子女施加压力。直到今天如果子女背上不孝的名声,依然会被 社会 所不认可,人们通常会想到一个对父母不孝的人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当面临这个问题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是子女的不对。但是我们没有去想过,父母有没有问题?这个家庭有没有问题?很多研究都要从孩子一出生的那一刻去追根索源。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来探讨。父母为什么会生育子女?夫妻双方因为爱与性的结合而有了孩子,孩子是夫妻亲密爱情的见证。现今越是发达的城市很多夫妻不要孩子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也说明生育是可以选择的。选择不要孩子的家庭认为夫妻没有精力与时间来养育孩子,养孩子无法追求自己人生想要的生活。同时自己老去的时候也不需要子女来供养自己。选择生育孩子的夫妻则觉得家庭的圆满是需要孩子的,孩子的到来让这个家庭得到延续,充满生命力。不管怎样,生与不生都是出于家庭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行为。这种需要包括家庭延续、爱的传递、家庭继承、子女的陪伴等等物质、 情感 的需求。就生育孩子而言,是父母的一种本能,是父母的一种权利,是父母的一种动机、也是父母的一种需要。所以生育孩子本身并不是孝的根本。再来谈谈养育。父母生了孩子,就要把孩子养育成人。这是义务,也是父母需要孩子,实现自己动机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不同于中国 历史 社会 的动荡与贫困,那时的普通父母自己辛勤劳动都缺衣少食,却不得不节衣缩食拿出一部分粮食来养 育儿 女,那时养育孩子是一种苦难。现在的养育更多的是父母爱的延续,父母在计划要孩子的时候就做好心理上的、物资上的、时间上的、养育上的准备,十月怀胎,生命降临的时候,父母更多地是欣喜,从那一刻他们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给了孩子,从孩子出生时无微不至地照顾、呀呀学语时的开心、为了孩子上学选择购买学区房、生病的时候的整夜难眠、反叛时候的内心煎熬、金榜题名时的兴奋、孩子成家立业后依然放弃自己的生活帮助孩子照顾家庭等等。可以说父母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的给了孩子。养育孩子是父母的爱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孩子在成长,父母也在成长,从养育孩子的成长中,父母明白给与孩子的爱,让孩子在父母的爱护中成长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父母从孩子的成长中收获到了内心得分快乐,寻找到家庭的真谛。聪明、睿智的父母会说谢谢你,孩子。
当父母抛却功利性,而是带着爱的延续去生育、养育孩子的时候,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会变成双向的爱,而不一方的付出,“孝”这个被 历史 定义的单一行为就被“爱”这个更具时代意义的、更有伟大内涵的方式所取代。爱是什么?爱是付出,爱是给与,并在此过程中爱与被爱的人都能收获巨大的精神愉悦。父母从爱孩子的过程中收获到了孩子的爱,爱并不是索求而是给与,当父母给与孩子所有爱的时候,孩子自然能够感受到。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成人的父母要用恬淡、发展的心态去看待成长路上遇到的问题,在爱意熏陶下长大的孩子不会没有爱。他们会跟父母学会如何爱护家人,他们知道父母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家长,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弱点,自己的快乐伤悲,父母也需要孩子的关心与慰藉。父母不再延续自己的意志,安排子女的一切,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行加在孩子身上。当今的 社会 的竞争非常激烈,孩子从读书开始就进入了激烈的竞争中,为了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通常要读书到25岁,甚至是30岁。工作后需要买房、成家、追求事业的成功,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与梦想,要走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路。父母对儿女的爱护支持越大,子女对事业的专注力就越高,子女所能取得的成就越大。子女取得成就的时候,反过来给与父母爱的能力就越强。岁月的流逝,父母一天天也在变老,在父母晚年的时候,把父母曾经给与我们的爱,作为子女的我们用同样的方式爱回去。
正确的爱孩子。如果养育孩子第一是抛却功利性,第二就是给孩子的爱要平等、平衡。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被爱。当父母给与孩子爱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孩子快乐成长所带来的愉悦。孩子把自己的爱给与父母时,父母一样会感到愉悦,这种爱与被爱就是亲情带来的幸福。在养育孩子的现实过程中,有父母从孩子一生下来就大包大揽,控制孩子的一切,不让孩子去尝试父母自己认为不能尝试的事物,孩子一旦有任何反抗,就采用各种方式压制孩子的自己的想法,常常以爱的名义干涉孩子自我的成长。孩子可能表现得很听话,但是这种听话在未来让孩子失去自我,或者在某一天全部爆发出来。这样的“爱护”并不是爱,而是父母控制欲望的延伸,这样的爱是不平等的,剥夺了孩子自己的空间,父母给与孩子的爱一定要保证孩子自我的成长。另一种父母就是什么都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一旦有什么不得到满足,孩子就会通过各种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这类父母没有给孩子设置边界,孩子没有掌握人际交往的相关规则,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有的父母为了孩子委屈自己,甚至失去了自己,但是孩子却越来越不懂得感恩,越来越让父母伤心,两代人之间形成了巨大的鸿沟,无法跨越。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只是得到满足并没有得到爱,其实这样的爱是不平衡的。父母不应该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一切,我们应当教会孩子什么是规则,什么是边界,教会孩子懂得分享懂得给与。父母应该尊重孩子,除了保证孩子基本生存的条件外,我们要去鼓励支持孩子自己所擅长的,孩子自己想表达的,孩子在认知这个世界的过程中的收获。对于错误认识,父母就要及时提出,按照自己的理解与出发点采取相应的手段帮助孩子改正。父母在与孩子不同的思想碰撞中,孩子学会了沟通,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爱的能力。
时代的变迁, 社会 的进步,我们是时候摈弃旧时的孝而要接受新时代的爱。孝道作为旧 社会 统治阶级用来维持 社会 秩序的手段,把本来是双向的爱,变成单一的孝,并从各个层面来维持孝道的地位,维持统治者的地位。孝道不是人类存在一开始就有的,随着 社会 的进步也不会一直存在下去。现在很多人在讲孝敬父母,我可以理解为陪父母的时间太少了,关心父母的次数太少了,给父母精神慰藉的时候太少了,给父母的爱太少了,自己内心有一种亏欠。现在父母不需要我们所谓的“孝”,不需要作为孩子的我们委屈自己成全他们。他们更需要我们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与他们爱。父母会老去,我们的父母会从成人状态,慢慢变成婴儿状态,我们只需要把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原原本本地还回去。
② 在娱乐圈当中,有哪些明星不对付,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冤家”
娱乐圈这口大染缸,聚集着形形色色的人。明星之间的利益冲突是盘根错节的,有的人为了外界的好评选择息事宁人,但总有那么几个性格刚烈的人,用实力诠释了什么叫“死对头”可不好惹。
③ 爆红时被亲妈伤透心,因“丑闻”消失10年,张韶涵终于翻身了吗
堪称“起死回生”的明星张韶涵,明明凉透了,却奇迹般再次走红!经过10年的沉淀,让张韶涵的歌声更加的有吸引力,又在天赐的声音不断挑战各种曲风,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她把一把稀烂的牌打出了王炸,令人佩服。
④ 张韶涵首谈当年事件,称我没做错为什么要道歉,对此你怎么看
我非常支持张韶涵的态度和决定,没有做错的事情不必道歉,就算自身的经济利益受到侵犯又如何,不能为没做错的事情道歉。
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对个人的成长和人生影响非常巨大,家庭和谐、充满爱意的原生家庭可以支持个人的决定,无论在社会上遇见任何困难都可以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度过难关。
出道不久之后张韶涵因为身体的原因暂别了娱乐圈,而她的母亲觉得这样下去张韶涵就不能带给自己经济来源,便和情夫卷走了张韶涵所有的存款。与此同时,张韶涵的父亲因为被戴上了“绿帽子”气愤不已,在网上和媒体爆料了很多张韶涵酗酒等丑闻。
公司高层考虑到经济利益,决定让张韶涵对外公开道歉,澄清事实后博取原谅和同情,可是被张韶涵拒绝了。
没有做过的事情为什么要认错?这就是张韶涵最真实的想法。
其实,家庭本应该提供的是温暖港湾,能够给在外拼搏的孩子一个可靠的依靠,可是张韶涵的家庭却给她带来遍体鳞伤。
人不能为自己没做错的事情道歉,这无关于个人面子,而是关乎于人的道德底线。
不能因为外部的经济利益就降低或者改变自己内心的底线,这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原则。
在张韶涵的坚决下,虽然事业遭受毁灭性打击,但是她赢得了自我尊重和内心的认可。
我也支持她的做法
⑤ 《王牌对王牌》中,张韶涵数度哽咽,内心的伤会不会放下呢
《王牌对王牌》中,张韶涵数度哽咽,小编觉得内心的伤可能放不下。因为在每个人的心目当中,父母一直和大家的关系非常好,张韶涵曾经也和妈妈的关系,非常好将自己工作赚来的钱全部交给妈妈来掌管,但是当张韶涵生病的时候,母亲却拒绝给钱,甚至将所有的款项都卷跑了,当时张韶涵的处境非常艰难,但还好她熬了过来,并且在娱乐圈当中的发展越来越好。
人们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但是张韶涵的妈妈却像是养母一样,对张韶涵特别残忍,在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父母居然卷款逃跑,这样的行为确实不太道德,她也不配是母亲。
⑥ 张韶涵和母亲反目,被闺蜜背叛,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张韶涵的歌是无数人的青春回忆,本以为她会越走越红,但她却被命运狠狠地拔掉了飞翔的翅膀。
被自己最亲的人诬陷,被好友范玮琪抢了她所有的代言,沉寂过后,她创立自己的品牌,开实体店当老板,学设计鞋子,空闲时间就去健身。那段时间她沉淀自己,等有一个机会再次飞翔。
结语
小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大大的能量和才华。还好这个世界依旧是美好的,会让善良的人儿终究得到自己的幸福。希望这位倔强的女歌手能够借着“隐形的翅膀”逆风翻盘,把未来的人生经营好。
⑦ 逆袭典范,怎么评价张韶涵暗讽范玮琪夫妇
张韶涵和范玮琪的恩怨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而如今张韶涵成为了逆袭典范,对于张韶涵暗讽范玮琪夫妇我个人有两个观点。
可能范玮琪夫妇也没有想到张韶涵可以再度翻红,也并没有想到自己会被大众唾弃,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为自己的将来多考虑。可能曾经的确做错了一些事但是只要愿意去改正,我始终觉得还是能够被原谅,而范玮琪夫妇能否重新获得大众的原谅,也要看他们的表现。
⑧ 阿娇再挺张韶涵,范玮琪哪里惹到了张韶涵
范玮琪和张韶涵从姐妹情深到现在的形同陌路,时隔8年,这些黑料还是再次被搬到荧幕,我们来盘点下,那些年,范玮琪哪里惹到了张韶涵。
以上三条,不管哪一条都足以让人愤恨,更何况两人曾经是如此要好,作为最亲的姐妹却在背后插到,只能说人心难测。只是风水轮流转,没想到张韶涵还有卷土重来之日,要报当年的仇也是情有可原,只是这件事情已经被网友扒烂了,继续撕下去毫无新意。既然两人都分开了,那些恩怨就随风去吧,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选择。
愈姑娘:自由撰稿人,写温暖理性的文字。
公众号:我是愈姑娘(id:yugu1604)
欢迎来撩。
⑨ 张韶涵是如何霸气回怼范玮琪的
:张韶涵霸气回应,坚决不原谅范玮琪,就是要“斤斤计较”到底!
对于张韶涵小编相信无几个人是不认识她的,不管怎么说她也算是我们8090后的一个回忆了,她以前拍的很多偶像剧都成为了经典,很少有人是没有看过她的剧的,除此之外她的另一个身份就是歌手。张韶涵如今也算是一个歌后了,她的唱功已经是非常了得,现在她的人气也是非常高的,可是又有几个人能想到她的经历有多惨呢?
⑩ 为什么说张韶涵是不孝女
因为他跟他妈的关系不好
而且不赡养父母
报道1【金报讯 艺人张韶涵年前遭母亲指控弃养,更被指叫唆友人至桃园打亲生父母,其舅舅10日再爆料称张父被其友殴打入院,张韶涵不闻不问,无情至极。
对于种种指控,张韶涵采取躲避不回应的态度。12日下午,张韶涵终于首度公开露面出席新书签书会,终于打破沉默,表示父母的一切指控都不属实,必要时她将采取法律行动。】
报道2
【相信大家都知道,随着今年全国高考的语文考题涉及到《隐形的翅膀》这首歌曲,这让演唱者的台湾歌手张韶涵再次风光了一下!而近段时间爆发的张韶涵抛弃父母事件,也让两岸三地的媒体及民众目瞪口呆,一时间舆论纷纷闹得沸沸扬扬,此事不仅涉及到道德伦理的激烈争议,也涉及到媒体舆论对张韶涵与父母之间,究竟谁对谁错的火爆对垒!那么这场著名歌星成名后抛弃父母的震撼事件幕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隐情衷曲,这话要从张韶涵的身世情况说起。
张韶涵生于台湾的某县区,自幼家境并不宽裕,年少时由于父亲心脏病等因素,张韶涵则前往加拿大居住,当时身为长女的她,为维持生活而从事过很多例如洗车和送外卖等工作。从小喜爱唱歌的张韶涵,在加拿大期间曾经参加华人歌唱比赛获奖,后来张韶涵跟随妈妈返回台湾谋求发展。返回台湾初期时,张韶涵并未得到赏识,遭遇过不少挫折,甚至应聘到服装店工作维持生计!几年后,在台湾音乐制作人林隆璇等人的协助下,最终张韶涵签约于环球唱片旗下的台湾福茂唱片。可以说在此期间,张韶涵的妈妈为女儿谋求事业发展而极尽奔波,母女的感情也非常好而情同姐妹。
在零二年影视剧《MVP情人》海选女主角过程中,张韶涵意外获选而拉开自己演艺生涯的序幕!而影视剧《海豚湾恋人》的市场成功,也使得张韶涵再次大放光芒。随后张韶涵不但推出很多优秀歌曲作品,还代言网络游戏及参加各类演艺活动,逐步张韶涵成为备受瞩目的演艺新锐!从张韶涵出道以来,可以说他们母女感情非常好,用张韶涵的话说;一直以来,我都是一家之主,我负责赚钱,收入全交给我最信任的妈妈管理,钱直接进她户头,我从不过问。
然而,此前张韶涵的父母及舅舅,却突然再次向新闻媒体爆出,张韶涵抛弃父母而拒绝履行供养父母的义务!在接受媒体采访期间,张韶涵妈妈向记者哭诉表示;原本自己和女儿情同姐妹,但是自去年尾牙后,张韶涵态度发生很大转变,不但疑神疑鬼而怀疑自己在食物中下毒,而且还向自己索要钱财,女儿甚至怀疑自己骗了她的存款,最后还更换了门锁,如此举动无疑是将自己赶出家门!
另外张韶涵妈妈说,当年女儿在舞台上风光无限之时,自己还在靠端盘子的收入来维持生活,同时张韶涵妈妈还说,导致母女两人反目成仇原因,主要由于张韶涵妹妹的越南籍女友珍妮,女儿在此人的怂恿和影响下,目前已经性情大变与自己感情破裂!与此前后,张韶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用母女缘已尽而无法再强求的说法来形容母女关系。 针对此事,新闻媒体报道说,当年张韶涵在母亲陪同下,从加拿大返回台湾闯荡演艺圈,原本母女情同姊妹,但自从零七年四月时,张韶涵妈妈与歌手张镐哲传出绯闻后,母女关系急转直下。另外新闻媒体还说,令人惊讶的是张韶涵父已返回台湾两年多,这与去年张韶涵表示返回加拿大探视父亲及养病甚有出入,去年张韶涵的父母已经离婚,父女之间关系出了什么问题,只能静待张韶涵冷静思考后说分明!针对此事,台湾福茂唱片向媒体表示,张韶涵确实几个月前就已经没有与母亲同住了,张韶涵妹妹已经接管了张母原先的工作!而张韶涵也向媒体表示;我没有赶她母亲出去,我不敢说孝不孝顺,但至少我已经尽了做女儿的责任!
随着张韶涵父母及舅舅向新闻媒体的控诉,再加上张韶涵向媒体表示母女缘尽无法强求的说法,一时间媒体报道及社会舆论展开火爆争议,围绕着张韶涵抛弃父母事件,掀起了一场跨越两岸三地的轩然大波!针对此事,也有部分媒体分析该事件为宣传炒作,而笔者则提出三个疑点,以供大家解析该事件幕后的真假虚实。
第一,此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今年几位台湾艺人疯狂炒作事件,其中包括男女艺人牵手导致婚变风暴,后来被其内地公司自行向新闻媒体爆出,此事涉及炒作而该艺人合约已高价转让!然而曾经付出同情的是众多网民。分析这次张韶涵抛弃父母事件,其中没有不共戴天的矛盾导致亲情离散,仅仅靠一个可能因为钱的猜测,不应该会闹到全家恩断义决的地步,如此大张旗鼓宣传此事堪称疑点之一!
第二,此事爆出的时间,刚好是台湾福茂唱片耗资千万,向市场推出张韶涵的新唱片之际,而此前已经休息一年多的张韶涵,竟然如此巧合在新唱片发布会前爆出此事,这不能不说确实是疑点之二!
第三,张韶涵自幼家境并不宽裕,母女两心相依而情深意重,在此基础上,能有几个狠心抛弃父母的女儿,又能有几个恶毒毁灭女儿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可以说这是此事疑点之三!一首歌曲《隐形的翅膀》不但词曲精细,而且经过张韶涵的演唱诠释,更显得情真意切而感动心灵,笔者不想去判定也不愿意相信这是一场炒作盛宴,毕竟父母的养育恩情是终身难报的。正如福茂唱片的负责人吴怡芬所言;我敢打包票,张韶涵不会不奉养父母亲,穷的时候都养了,现在弟妹也是她在养!
当然,无论此事是否是场炒作阴谋,或者是张韶涵与父母之间有着无法启齿的难言之隐,所引发的正常感情纠葛被宣传炒作者们所利用,但是相信外界所盛传的抛弃父母说法,都不会是张韶涵的真实意愿,因为张韶涵的情感已经蕴含在她委婉的歌声中。纵观刘德华等诸多演艺界大牌艺人们,全部是表里如一的尽孝楷模,而如果一个人失去最根本的孝道美德,或许也很难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偶像。当然,我们祝愿张韶涵未来的孝道形象,同样也能成为她巅峰腾飞的隐形翅膀!】
总之我是相信她是个好孩子的。因为她真的有养弟弟妹妹的。很多八卦杂志都报道说她跟弟弟妹妹关系还好,只是跟母亲关系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