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法学
⑴ 农行竞聘演讲稿
农行竞聘演讲稿锦集5篇
演讲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那要怎么写好演讲稿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农行竞聘演讲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行竞聘演讲稿 篇1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首先作一个自我介绍,本人,现年岁,在工行营业部工作,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助理会计师。
一、竞聘优势
1、首先我相信自己有信心也有能担负起这一重任。从自我素质方面来看,我是从部队回来的,经过部队这所大学校的磨练,养成吃苦耐劳、办事果断、令行禁止的好作风。在部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因工作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受嘉奖多次,去年,营业部创星级网点,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日报》对营业部进行的宣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行以来,能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认真学习各项业务知识,尽快适应银行工作。年通过全国高考并取得江苏省财经高等学校大专学历,目前正向本科进军,年通过江苏省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年通过国家人事部考试,被聘为助理会计师。
2、有着较强工作责任心和进取心。进行以来先后从事出纳、会计等岗位的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出纳点钞获省行级能手,所办理业务无一重大差错,年被评为支行“”。我总觉得作为年青人总该有点追求,更何况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想逃避是不可能的。历史的重任已经落在我们肩上,我们只有迎难而上,苦干实干,全面奉献自己。
3、我深刻懂得这一岗位的重要。将西门储蓄所升格为分理处,充分体现了行党委、行长室对该分理处的高度重视和对其寄予无限的厚望。作为新建分理处主任要一种吃苦耐劳和开拓精神,瞄准目标、不负众望,确保任务实现。
4、能够看到自己的弱点。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储蓄业务没有接触过,但我相信我有能力尽快适应。管理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不断地调整自己,虚心请教,加强学习,与时俱进,超越自我。
二、目标和任务
这次竞聘如果成功,我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带领各位同事提高结算质量,搞好优质服务,挖掘市场潜力,争取优质客户源,开创分理处新局面,全面超额完成行党委、行长室交办的各项任务,将分理处创办成三星级网点。
三、具体措施
作为新建分理处要确保目标任务实现,我认为主要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思想总揽全局,做好表率。作一个带头人要有全局观念,要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协调各方面关系,在行党委、行长室的领导下,向目标任务冲刺。在内务管理方面同样要兼顾全面,如制度执行、安全保卫、环境卫生等。管理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熟话说得好,正人先正已,自己要做好表率,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2、统一思想,发挥团队作战精神。以绩效考核为动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借分理处升格的东风,利用新业务系统的先进的硬件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揽存增存工作。鼓励员工找关系、拉关系、抓关系,献计献策,建立完善揽存信息网络,捕捉每条信息。作为我本人更要主动出击,寻找客户源、存款源。
3、挖掘优质客户源,寻找新的增长点。客户是农业银行发展的基础,没有一个稳定的“黄金”客户群,银行业务的开拓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在挖掘客户源上狠下功失,确保任务的实现。一是充分利用我行结算的优势,面向乡镇寻找开户单位。目前,信用社的结算功能相对比较滞后,不能适应用户的需求,而我行的网点主要集中在城里和少数镇,可以从中挖掘不少优质客户。二是挖他行存款,瞄准单位找关系,全面出击。加强服务,全面提升跃进路分理处的知名度。
4、服务是银行的生命线。要使第一位员工认识这一点,促进服务的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发展,增强银行在同业之间的竞争力,现代的银行不能在简单的停留在微笑服务,要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主动与客户建立一种良好的感情关系,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让客户真正感受到我们分理处的优越性。
5、内抓管理,外树形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员工政治思想理论和业务操作制度的学习,用制度来规范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找准客户需求与我行制度的结合点,服务好客户,锻炼出一支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队伍。充分利用宣传工具,鼓励员工反映好人好事在新闻媒体上进行报道,扩大社会影响。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我来参加这次竞聘是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不管成功与否,我将一如既往为工行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农行竞聘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你们好!我曾在座右铭中这样写到:我不能选择出生的时代,但可以用生命的灿烂为时代增光添彩;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用加倍的奉献拓展生命的宽度。此刻,我怀着这份对人生价值感悟的执着与信念,带着对农行事业的梦想与追求,走上这个舞台,接受大家的评判和组织的挑选。在此,我愿敞开心扉,对大家说说我要竞争某某业务部经理这个岗位的理由,能挑起这付重担的原因以及干好这份工作的思路。这个岗位,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参与竞争的自信,来源于对部门工作的驾驭力、锐意进取的创新力和以德服人的凝聚力。
我竞聘的理由及优势是:
第一,工作与管理经验丰富。我,35岁,毕业于广西工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经济师。于99年参加农行工作,分别从事过会计员、出纳员、统计员、电脑管理员、会计监管员、系统软件程序设计员、前台客户经理、机构业务部经理助理和副经理等岗位工作。
第二,工作业绩突出。在某某业务部任经理助理和副经理的18个月里,积极主动配合经理的工作,并取得很好的成绩:一是机构类存款净增14亿元,在对公存款中的占比迅速提升到42.25%;二是机构类贷款大幅增长,贷款业务基本上覆盖了柳州的三甲医院和本科类院校;三是代理保险业务累计实现保费收入超3.5亿、手续费收入达1545万元,两项指标连续两年在金融同业中位列首位;四是创新的银商通系统成为全国金融系统的楷模,通过银商通系统留存存款达 6.6亿元,比未创新前多增近6亿元;五是第三方存管实现4.3万户,托管资金近4亿,捆绑银行卡4.3万张,新增签约账户连续两年领先于同业,逐步缩小与工行的差距;六是“五险一金”归集额达到35亿元,为机构类存款稳定增长做出突出贡献。
第三,荣誉颇丰。我曾荣获总行20xx-2007年度代理保险业务“创利名星”称号、区分行20xx年度第三方存管业务营销先进个人、二级分行 20xx年度“营销之星”称号、银商通业务创新奖、计价考核办法创新奖,20xx年又喜获某某大学商业新锐奖。
第四,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通过多年的政治理论学习,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助人为乐、团结同志、任劳任怨、服从安排。
第五、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及业务策划、拓展、营销能力。一是能协调好上下级之间、机关与基层一线之间、农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二是协调好系统业务或系统客户与支行一线的关系;三是协调好系统业务或系统客户推广、培训及维护与深挖掘的关系。
第六、有吃苦耐劳、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精神。一是可以利用银行与信托公司的合作关系,来创新应收账款融资理财产品,努力盘活某某企业、某某企业等企业近80亿元应付账款;二是利用银行与租赁公司的业务合作关系,拓展银赁通业务,预计将可发放贷款近40亿元。如此多的创新项目,是他们推动着我一如继往地向前进。
金无足迹,人无完人,我对银行知识掌握得还不够,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金融知识,并于今年7月份考取了某某大学金融财务MBA,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假如我竞聘成功,一是向领导多请示,勤汇报,搞好与兄弟部门的协作配合。了解领导意图和思路,把工作的主动
性与针对性、实效性统一起来;虚心向兄弟部门学习,多交流,多协调,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搞好部门内部团结。生活上多关心同事,让同事有一种温暖感;工作上帮助同事多出成绩,让同事有一种成就感;在利益和荣誉面前多让同事,让同事有一种被承认感。
假如我竞聘成功,对待同事做到多理解,少埋怨;多尊重,少指责;多情义,少冷漠;多说服,不压服。力争在工作中显示实力,在压力中形成动力,在创新中增强活力,在与人的交往中凝聚合力。
假如我竞聘成功,树立“想支行之所想,急支行之所急,全力为一线服务”的经营理念。对支行或客户提出的业务要求,及时解决,落实到位,保证各主要客户的业务量稳中有升。
假如我竞聘成功,对党要忠诚、对农行要感恩,以实际行动化作对农行事业的不懈追求。
无论竞聘成功与否,我将严格按照“爱学习、能创新,守规矩、愿奉献,知感恩、善协作”的标准不断完善自己,用“想得更大一点,做得更实一点、管得更细一点”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开拓,扎实工作,努力取得更好的工作业绩。
谢谢大家!
农行竞聘演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推动你的事业,不要让你的事业推动你。今天我就是为了推动我的事业而来!
我叫陈丹,今年29岁,本科学历,现任城区营业部会计。今天之所以走上讲台,我认为已经具备了竞聘金融超市客户经理的许多优势。
我94年毕业于湖南省农村金融学校,科班出身,学校期间,掌握了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毕业后被分配到农行工作,至今已有10年。在这十年里,我先后担任过储蓄会计、综合会计、副主任、会计股副股长、主管财会、内勤主任等职位。不同的工作岗位,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农行的诸多业务都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10年来,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使自己具备了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多年的基层工作,大大锻炼了我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使我的前进的脚步更加稳健。因此,我认为,金融超市客户部经理我是有能力,有信心胜任的!
金融超市的开办,作为我行金融服务创新和加强个人金融业务的市场开发与营销的一项重要措施,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金融超市客户部经理,是农行和广大客户的纽带与桥梁,责任重大。如果领导信任我,让我走上金融超市经理的领导岗位,我将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做好两个服务。一是人性化服务,即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宗旨,让客户走进环境舒适、富有人情味的服务氛围里办理业务。二是差别化服务,就是引导客户通过不同的方式办理业务,如通过窗口办理、通过客户经理办理等,以达到快捷、高效,对个人贵宾客户可以提供的一对一的尊贵服务。
第二,在为客户办理业务时,我将力求做到热情、快速、准确,以此来解释农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让每一位客户从中体会到客户就是上帝的感觉,我将时刻铭记着这样的服务格言,力求用五星级的服务换得客户的微笑,赢得客户的满意。
第三,提升金融超市的服务层次。
我将打破传统银行营业网点封闭柜台式的服务模式,实行全新的分区服务、开放式服务和“一站式”服务,使客户感觉更受尊重,心情更舒畅,办事更方便。工作中,还将通过业务培训和人才引进,充实和壮大金融超市的人才队伍,为金融超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从而提高金融超市的服务层次。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愿意借这次竞聘的东风,扬起达到胜利彼岸的风帆,如果这次我有幸通过竞聘走上竞聘岗位,我一定会奋发有为、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为续写建设银行事业新的辉煌篇章而努力!
谢谢大家!
农行竞聘演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国际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过:“不要怕推销自己,只要你认为自己有才华,你就应认为自己有资格担任这个或那个职务。”凭着这句话,也凭着20年的农行工作经验,今天我满怀信心和激情的走到演讲台上参加个人业务部副经理的竞聘,自信有能力挑起这份重担。
下面,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
今天之所以走上讲台,参加竞聘,并非仅仅只是受到拿破仑那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名言所激励,更主要的是觉得作为一名有理想抱负和责任感的中青年,一名有志于农行建功立业的员工,我应该义不容辞地站出来,接受领导和同志们的挑选。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希望在新的岗位上施展才能,为推进农行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的竞聘条件有:
第一、我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工作二十年来,我先后从事过很多岗位,每个岗位上我都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绩。较为系统地掌握了个人业务部的业务种类及流程。在业务部工作的几年来,我主要负责负债业务、中间业务、新产品推介个人业务部所有的内务、综合、报表、存款计划、考核结账、先进评优、优质服务、客户投诉、网点装修前的准备等工作,由于工作量特别大,压力也大,所以,我总是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的状态,全新心的投入到工作中。通过多年的实践和锻炼,使我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积累,我自信,我现在已经具备了担任业务部副经理的工作能力和个人条件。
第二、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我知道,要做好本职工作光靠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专业扎实的理论知识。工作以来,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知识的学习,先后通过成人高考,取得大专学历,1996年我又通过专升本考试,考入江汉石油学院财会专业学习3年,并通过英语4级考试,取得学士学位。另外,我组织并参加了20xx年、20xx年农行系统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并顺利通过考试,获取了证券从业资格。在此期间我学习了证券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分析等课程。这对我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特别是基金业务的代销起了很大的作用,同事,我还参加了省分行组织的客户经理培训,在这里我看到了农行的希望与未来,学习了客户经理必读、商业银行营销技巧、房地产业务、信贷业务、保险知识与企业财务会计分析等知识。这些理论基础,都为我做好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第三、我具有较强的管理、组织、协调能力。我在市分行结算中心担任主管会计6年,经历了结算中心从起步、发展,到步入正轨的整个过程。1997年至20xx年在结算中心工作期间,我带领和团结全体员工,紧紧围绕全市农行不同时期业务工作重点,狠抓内部制度建设,结算中心组建构思、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工作职责、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积极当好市分行各部门、上下级行和同业之间的纽带,保证了全市网络生产和系统内资金划拨的安全、便捷、高效运行,基本做到了全年无差错、无事故。因此,从管理、组织、协调能力而言,作为个人业务部副经理,我可能算是一块可造之才。
各位领导,评委,业务部副经理不仅仅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岗位,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副经理是经理的助手,他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经理分配的各项任务,协助经理做好本部门的各项管理工作,使本部门能够顺利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指标。此外,他还必须协助经理做好部门人员的管理、培训、组织协调工作。
如果我有幸被当选为个人业务部副经理,我将不负众望,不辱使命,努力把领导和同事们的这种信任,化为在新起点上做出一翻事业的机遇。我将努力做好如下几点:
一是真诚讲团结,协助经理做好部门的管理工作。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认识到同事之间,支持、谅解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在团结方面,我一定要摆正位置,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在生活上多关心同事,做到多理解,多鼓励、多支持。努力协助经理把业务部的员工队伍带好,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使员工有章可循,知道自己干什么,怎么去干,使员工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二是使业务管理上进一步突破。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也是效益。工作中,我将对全行存款工作实施“扁平化”管理,强化精品网点建设,继续抓好低产网点改造,力争年内消除3000万元以下的分理处。
三是抓好营销到位工作。通过巩固现有客户为基础,积极扩展项目功能拓展新的客户。通过加强业务产品组合,实施综合营销锁定客户,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以高层次的服务为手段吸引客户,尽快促成金融超市开业。通过镀身定做设计理财方案,提供服务套餐,以优取胜壮大客户群体。另外,还将抓好深度营销大众客户。对个人储蓄从源头和网络锁定五大客户群体,重点抓好教育储蓄客户群,继续拓展打工经济客户群,努力提升城镇居民和高薪客户群,全面锁定个体工商户和民营经济客户群,决不放松其它类客户群。
四是加强学习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建设。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练,员工素质很大程度上就是农行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除自身学习外,还要组织各支行学习,学各种规章制度、指导性文件和进行新业务知识培训,是农行人自觉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更新知识结构,争当复合型员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记得香港首富李嘉诚说过,他在用人方面不喜欢“大材小用”,也不喜欢“量才适用”,而是喜欢“小材大用”。因为“大材小用”纯属浪费,“量才适用”容易让人自满、使人懒惰,只有“小材大用”才有利于激发员工的潜能,促进工作的创新,从而达到事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的目的。如果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仁给我一个“小材大用”的机会,我将尽我所能,做好个人业务部副经理的工作!
谢谢大家!
农行竞聘演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有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天,我要说,“农行兴盛,我/有责”。为了责任,为了农行梦,我走上了演讲台。首先,感谢市行党委打造这一“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让我一名基层农行人,有机会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展示自己,接受考验。同时,借此机会,向所有关心支持我的领导和同事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我××年×月出生,××年进入农行,20多年来,一直在基层一线工作。20xx年10月,我被聘为××支行行长。四年来,××支行在各级行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关怀呵护下,经过全行员工的通力合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业务发展进一步提速。到今年9月末,各项存款余额由20xx年的1.4亿元上升到2.3亿元,增长了64.3%,增速远远超过当地邮储银行和信用社,各项存款占××金融市场份额的43%;农户小额贷款余额近20xx万元,不良率一直控制在1%左右;金卡客户由216人拓展到近500人,还新增了4位白金卡客户。今年,完成代理保险500多万元,获市分行代理保险分组比赛奖;还先后2次获省行对公业务劳动竞赛优胜奖;××支行今年共吸收各类资金3700多万元(其中各项存款20xx万元、理财产品1200万元、代理保险500万元),占××金融市场的一半。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在争创一流服务窗口的同时,组织员工进企业、进市场、进小区,进村庄,打造“身边银行”,客户满意度不断上升。三、支行形象进一步提亮。近年来,××支行实施硬转型,网点面貌焕然一新,员工的办公、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相信自己,定能赢得胜利;相信自己,定能创造奇迹。20多年的学习和工作历练,让我具备了以下竞聘优势。
一是有钻劲。为了适应新时期农行工作,我不断学习金融政策和法规,钻研业务知识,金融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业余时间通过自学取得了法学本科学历,定期参加总行网络学院学习,接受最前沿的知识培训,获总行网络学院市分行优秀学员,还荣获全市农行零售业务转型知识培训三等奖。
二是有韧劲。参加工作以来,我做过柜员,客户经理,会计主管,
还有网点主任,不管在哪个岗位,我总是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这份事业中,磨炼自己,突破自己,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多次获先进工作者和优秀网点主任。
三是有闯劲。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我敢闯敢拼,勇于开拓,锻炼出了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能独挡一面开展工作,用十根手指弹钢琴。工作中,对内注重执行,对外注重协调,事前注重谋划,事后注重总结,积极稳妥处理好各种工作关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将凝心聚力弹好“三部曲”,为××农行的飞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首先,弹好“协奏曲”。就是要当“好”助手和参谋。切实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等职能,经常向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做到“未雨绸缪”而不是“亡羊补牢”,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雨后送伞”,更要做到责任不推,困难不让,功名不居,过失不诿,形成一种和衷共济的工作氛围。
其次,弹好“主题曲”。就是要把握“好”业务重点。一是加快推进县域业务、零售业务、对公业务“三大业务”转型,使“客户分层、功能分区、业务分流”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客户基础建设。维护好现有客户,拓展好基础客户,提升好优质客户。三是大力发展线上业务,加快互联网金融、零售银行发展步伐。四是加强风险防控,用前瞻性的思考化解风险, 打造平安农行,提高价值创造能力。
第三,弹好“合奏曲”。就是要打造“好”优秀团队。一要提高自身服务发展、资源配置、化解矛盾、推动工作、知人善任的五种能力。二是组建三支队伍,即:团结有力、思维敏捷、号召力强的中层干部队伍;善于学习、业务精通、执行力强的客户经理队伍;素养良好、责任心强、专业度高的大堂经理队伍。三是要努力提升队伍素质,促成复合型人才与专业型人才的结合;四是要落实”好”关爱员工的“六件实事”和“十项措施”。以情感人,待遇留人,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风乍起,正是扬帆之时!请大家支持我,请组织考验我。我定将献身农行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因为,“农行兴盛,我有责”,谢谢大家!
;⑵ 02年莆田市一中与市少体校联办用的是什么教材急急急
涵江区石庭中心小学座落在著名侨乡——江口镇石庭村。学校创办于1915年,于2003年8月升格为中心小学,下辖9所农村小学,共有学生3539人,教师169人。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办学理念,领导 “务实、求真、 开拓”,教师“爱岗、敬业、奉献”,学生“诚实、好学、活泼”,侨乡的父 老乡亲更是真情倾注,集资兴学,他们形成和谐向上的文化教育群体,齐心协力,将石庭这所“ 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装扮成福厦路畔璀璨的教育明珠。
1、学校现拥有一支知识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拥有教职工数62人。其中,小学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34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区级骨干教师3人。2位已取得本科学历、大专学历老师41位,可称教学队伍实力雄厚,人才济济。
2、学校占地面积13065平方米,建筑面积6016平方米。学校现有小学学生数989人,设有19个班级。幼儿学生234人,设有七个教学班。生均占地面积10.68平方米,建筑面积4.92平方米。
3、拥有一座600平方米的大礼堂,可供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举行文艺联欢会,用以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4、学校有34间符合标准的教室,采光、通风,照明符合要求。
5、学校生活用房1900平方米,师均30.65平方米。
6、学校体育、音乐、美术、电教设施达Ⅱ类标准。
7、图书丰富,现学校图书馆有存书达12500册,生均10.22册,可供学生阅览,补充课外知识。
8、设电脑教室,拥有66台电脑,培养学生现代科学知识的应用。
9、学校有两个近千平方米的水泥操场,一个3200平方米的大操场,一条80米的直跑道,150米的环形跑道供学生田径运动之需。
10、学校音乐室、少先队室、实验室、体育室、电教室一应俱全。学校环境达到“一禁、三化、五无、八有”要求。幼儿园的设备新颖,活动器械齐全。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洁净的学习环境;给教师创造了一个舒畅、安全的工作,生活条件。学校秉承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办学理念,领导“务实、求真、开拓”,教师“爱岗、敬业、奉献”,学生“诚实、好学、活泼”,学校面貌日新月异,永远向前。
地址:涵江区江口镇石东村 邮编:351117
[编辑本段]校规校训
校风:团结 勤奋 博学 务实 向上
教风:师风正 师纪严 师道尊 师学博 师业精 师心慈
[编辑本段]学校荣誉
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学校连续5届评为莆田县文明学校。
1993年黄琼英同学获全国小学生民族器乐“扬琴”比赛三等奖。
1997年10月四(2)中队评委全国文明雏鹰假日小队。刘少晗同学评为全国“手拉手”好少年。
1998年10月学校少先队评为莆田县红旗大队。
1998年12月,新加坡华侨黄锦龙夫妇捐建校门一座(福厦路口)。
2000年7月,林鸣凤老师指导的刘敏同学获全国青少年爱国读书活动“讲公德、守法纪”知识竞赛特等奖,并赴闽参加省教育厅、省少工委组织的夏令营和颁奖大会。
2000年学校被莆田县评为“莆田县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2001年9月因学校教学质量突出被中央莆田县委和人民政府评为“莆田十佳学校”。
2002年4月由于学校成绩优异,被福建省教育厅评为“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
2003年莆田市教育局对全市小学毕业生统一考核,我校本届毕业生成绩名冠涵江。在涵江区对所辖的133所小学共评选出的300名优秀学生中,本校就取得23名。
2003年7月,蔡黎红老师指导的黄琳同学获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走向世界的中国”知识竞赛优秀奖。
2004年3月,自升格为中心小学以来,莆田市教育局对全市小学毕业生统一考核,在涵江区评选的300名优秀学生中,本中心小学就取得53名,成绩名扬涵江。
2004年5月学校小学生篮球队获涵江区小学生篮球比赛第一名2004年6月黄玉麒老师指导的吴启航同学写的“公鸡过马路”获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三等奖。
2004年10月被中共莆田市委和莆田市人民政府评为“市文明学校”。
2004年12月被涵江区人民政府评为“涵江区素质教育合格学校”。
2005年1月由郭萍老师执教的《年月日》在涵江区开展小学数学优质课比武中荣获一等奖。由王珊老师执教的《五彩池》在涵江区开展小学语文优质课比武中荣获一等奖。同年6月份,在全市统一命题的毕业班素质教育质量检测中,我校本届毕业班的语、数科的综合成绩名列涵江区农村小学组第二名。
2005年7年,蔡黎红老师指导的罗威臻同学获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奋发有为建小康”知识竞赛二等奖。
2005年12月学校教师篮球队获涵江区教师篮球比赛第二名。
2006年1月学校被涵江区人民政府评为“治安保卫重点单位”。3月份,涵江区综合办、涵江区教育局、涵江区公安局联合评为“涵江区平安校园”、“涵江区学校安全先进单位”。
2006年3月学校被授予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改革重点课题——福建省“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研究”实验基地校。
2006年6月本届毕业班参加全市统一命题的毕业班素质质量检测中,语、数平均分和及格率均列涵江区农村小学组第一名。同月,被莆田市人民政府评为“莆田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优秀学校”。
2006年7月学校幼儿园评为涵江区优质幼儿园。
2007年3月学校评为涵江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先进单位。
2007年4月学校小学生乒乓球队获涵江区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女子第四名、男子第五名。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学校历史悠久,创建于1915年,由黄绍昌先生倡议创办。
黄绍昌先生毕业于福建政法大学及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及高等师范硕士。历经福建政法大学教授、福建省实业厅秘书长等职。由于关心家乡教育,深知石庭人口稠密而无一所正式学校,在海外侨胞的支持下乃毅然举家迁回石庭,自任学校校长,校名为莆田县第七区小学学校租用石庭旗杆厝衍庆堂上下厅及上厅左边厢房一间,内埕全部、黄禹友民房五间为校址,并舍自己房舍等为办学之用。黄绍昌为名誉校长(1915、10——1919、01),陈栋候为第一任校长(1915、10——1916、01),陈丹如为第二任校长(1916、02——1919、01)。学制四年,(为初级小学),低中二班为复式教学。四年级为学校最高年级,学生均由私塾转入,全校学生20多人。学校于1915年春成立首届校董会,设常年校董30人(每年年捐大洋20元)、名誉校董为:萨镇冰、黄培松、王兆培、江春霖、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等社会名流担任。其中萨镇冰系辛亥革命时名人,民国时期为海军上将,任海军总司令等要职。担任石庭小学董事可称马首是瞻,威望卓著。
1919年2月至1925年1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第七区石庭小学,校址照旧。黄绍昌为名誉校长(1919、02——1925、01)。学制六年(完全小学),一、二年级为单式教学(两班),中高年级为复式教学(两班)。学生数80多人。学校校董会有常年校董30人(每人年捐大洋20元),名誉校董: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
1925年2月至1934年1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第七区私立石庭小学,原有校址扩大。借用衍庆堂下厅左右前厢房两间,天云亭扩大租用右厢房一间,另租用黄绍昌私房之大厅、福堂及左右厢房,并在石庭黄氏宗祠增设分校。校长为黄绍昌,分校主任为虞番茹(1925、02——1930、01)。学制六年,一至四年级各一班,高小复式班一班。分校初小一年级一班,学校校董会于1925年2月扩大,常年校董37人(每人年捐大洋20元)。名誉校董为: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黄玉树、林兆燕、宋敏增。
1934年2月至1942年 7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第七区江口镇私立绍昌小学。校址照旧,黄氏宗祠分校停办,学校并入总校,但另在田滕松竹梅祠堂开办幼稚园(一班)。学校校董会推选黄篱秋为首任校长(1934、02——1934、07),黄璇为第二任校长(1934、08——1942、07),学校校董会有校董56人(每人年捐大米三百斤),名誉校董为;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黄玉树、曾傅云、林兆燕、宋敏增。
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江口镇石东石中联立国民学校。校址照旧,小学学制六年。田滕松竹梅祠堂幼稚园撤消。(幼稚园二个班级设在总校)。校长为黄璇(1942、07——1943、01)。学校董事会有常年校董76人,名誉校董为: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梁济川、黄祖汉、林兆燕、曾傅玉、黄景文。
1943年2月至1945年1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江口镇西南中心国民学校。校址照旧。校长黄璇。小学学制六年。学校开设幼稚园二个班级。学校校董会有常年校董76人。名誉校董为 :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梁济川、黄祖汉、黄兆燕、曾傅玉、黄景文、宋增敬。
1945年2月至1950年3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江口镇第二中心国民小学。校址照旧。校长黄璇。小学学制六年。学校开设幼稚园二个班级。学校校董会有常年校董76人。名誉校董为 :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黄祖汉、黄玉树、林兆燕、曾傅玉、黄景文、宋增敬。
纵观历史,石庭小学在1915年至1950年期间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简易到扩大,逐步拓展,迈步向前,黄绍昌、黄璇父子首创颙功。令人有口皆碑,赞之不绝。
绍昌先生英年早逝(详情见黄春元先生撰写的《怀念母校》全文中。俚人痛念绍昌先生半生心血艰难创学的功绩,经校董会开会决议改校名为石庭绍昌小学资以纪念。
绍昌殁后,子承父志,黄璇接任校长。黄璇先生毕业于福建省立师范,年青有为,管理有方,治学严谨。他注重寓教于乐,经常为学生举办文体活动,远足爬山;也时与其他学校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或举行测试时事比赛。他注重道德品质教育、亲绘壁画,在学校多处悬挂。抗战期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四十年代初期抗战紧要关头,他亲自演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他崇尚“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四维八德教育。
黄璇任校长后,身体力行,拆旧更新,自行动手,十分刻苦,厉行节约逐步扩展教室。学校因此从原无标准的校舍逐步形成一所初具规模,在江口镇颇具名气的中心小学校。
据黄文兰先生、黄春元先生回忆,学校30年校庆圣殿约在1945年8月上旬举行,张灯结彩,学校装点得一派喜气洋洋。巨幅横幅标语高悬“庆祝绍昌中心小学三十周年校庆及庆祝抗战胜利”。歌舞升平,十音八乐响彻四方,文艺节目丰富多彩,盛况空前。
“雄鸡一唱天下白”。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萧萧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人民政府接管了绍昌小学,学校更名为石庭小学。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石庭父老乡亲和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从此走上不断发展壮大的康庄大道。
1951年春,建新校前,因“绍昌小学”校舍不足,未能适应办学之需,1954年前俚人已酝酿建造新校事宜,经多方协商,确定在原址——“石庭绍昌小学”翻建新校舍——即现在涵江区石庭中心小学。建校时由石庭黄氏组建董事会,成员90名,常务董事16人。主席:黄文达(毛小丛),副主席黄文松(九尾)下设委员。接收海内外华侨俚人,黄氏家族的捐款,芳名立碑纪念。
1956年春,校长方燕荣,教导陈炳宗上书给毛主席请求提写校名。因毛主席国事繁忙,无暇提写,后由莆田军分区参谋长书写“莆田县石庭小学”校名,一直保存于今。
1956年秋,新校落成后,胡金凤为首任校长,时有学生600余人,因学校为完全小学,办学条件好,质量高,学生慕名而来,趋之若鹜。所以,每年都要举行高小招生入学考试。也因此,石庭小学也有中低年级的单班编制变成高小的多班学校。石庭小学的学生遍布江口镇半壁疆土。小学毕业报考初中,升学上线率达97%以上。
1956年,为了解决乡亲子女上初中难的问题,在校内又设“文化班”是属于民办自费办初中之形式。
1958年大跃进时,石庭设管理区,学校升级为“莆田县石庭中心小学”管辖19个基层校,包括江口片的五星小学。从石庭比江口早些时间设学区看,当时石庭文化比江口发达了。后来再派副校长温新江、方联荣、林春新三人从事学校领导班子。
1959年中央落实“华侨政策”石庭华侨办学有功,董事会主席黄文达应邀赴京参加十周年国庆观礼。
1959年后,石庭文化班改为“莆田石庭农业中学”
1960——1961年国家暂时困难时期,全校师生(包括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开荒种植活动。建立农业基地——南坡山,搞小副业,增加收入,共度难关。但又不耽误学习文化课,可以说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当时造就一大批乡里杰出人才。
1962年莆田县教育局正式批准把原“莆田石庭农业中学”改为“莆田石庭华侨中学”任命吴鸿生为石庭华侨中学校长。陈国祯任副校长、陈庆瑞为教导主任,黄清和人总务主任,李天宝任团支部书记。小学部不变,桥中使用“石庭小学”一半地方,小学又一次开始借用附近民房办学了。
1963年——1964年学校文化体育生活丰富,教师“篮球对”“十音队”经常外出参加比赛演出。“十音队”在江口地区首屈一指,64年石庭教工的器乐合奏,“苦尽甜来”参加县职工文艺汇演荣获特等奖。
1966年,“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精”文化革命浩劫,十年非常风雨,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一度停课,学生散流社会,教学荒废,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厥如,造成十年荒芜,令人嗟叹。
1968年把“莆田县石庭小学”改为“莆田县五七学校”,是非颠倒,学校一片荒凉“四人帮”祸国殃民,践踏文化,可见一斑。
至文革结束,使拨乱反正又恢复原校名。
1969年学校实行准军事化训练,那时学生无心读书。
1970年——1976年,学校几乎成半瘫痪状态,教师无心教学,学生无心学业。
1976年,打倒“四人帮”全校欢欣鼓舞。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学校教学,学生学习,正式走上正轨,社会青年又登校拜访老师,拾回文革期间遗落,荒废的文化知识。从此,石庭小学繁荣又振作了,又恢复了昔日的雄风。
1978年,胡金凤官复原职,主持石庭小学校长工作。正值全国恢复高考,中考的底二年,在江口镇党委的主持下,于江口马埕旧电影院举办补习班。石庭小学派林金标(番茹根)、陈庆瑞等教师义务为广大青年授课,时达数年之久。为将口地区培养大批大、中专人才。说到石庭小学业余免费为社会服务已有几十年光荣历史,早在新校建成后,胡金凤担任首任校长时,石庭小学积极协助业余教育,开展石庭片“扫盲”活动,提高全民素质。各生产队都有夜校,学生是农民。教师分配到生产队,负责夜校的组织和辅导,培训夜校教师,帮助夜校教师备课。
58年,在校内还办了夜校,由大队扫盲积极分子黄承祖、黄金富负责,学校指定黄玉祥老师专人协助。
1979年,胡金凤校长退休,陈天顺主持学校工作。
1980年——1981年,莆田县恢复小学毕业生初招统一考试,石庭又重鼓文革前积极拼搏的风格,教师忙着搜集复习材料,印发复习提纲,毕业班学生晚自修,上夜课,千方百计提高毕业班的学习质量。每年初招都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学生,送入省重点中学莆一中、二中就读。
1980年乘改革开放的春风,教师努力拼搏,教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生源越来越多,校舍拥挤为破于眉睫的问题,急待解决。1982年学校领导陈天顺、彭书锦等石庭宫董事会吁请海外侨胞筹资扩建学校教学楼,在爱国侨胞黄日昌、黄文华、黄文理、黄吓兴等海外侨胞的大力提携下,共筹集资金新币21.42万元.。1983年将大礼堂七间一层土木结构的教师及后操场两间石板教师拆涂,翻建成一座十四间教室的教学楼,用于初中部教学,小学仍租用棋花厝部分民房作为教室
1985年方中沛任校长,彭书锦任副校长,曾昭和、黄文书任教导。新领导班子为解决学校校舍紧张状态,决心继续打好侨牌,成立莆田县石庭学校国内董事会。正董事长暂缺,副董事长黄庆隆先生、孙忠孝先生、黄玉珠女士;常务董事黄庆隆、孙忠孝、黄玉珠、黄金寿、黄吓辉、黄吓松、黄文荣、方金荣、黄瑞麟等位先生担任;会计方金荣;出纳黄克亮。他们肩负对下一代教育发展的使命,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校领导与董事会不辞辛劳,拜访了一个个归侨。一片诚心,金石为开。打动了爱国爱乡的侨领黄文兰、黄文理、黄文华的心,海外华侨也专门为建校成立了“海外建委会”,以便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工作。海外建委会由印尼侨领黄文兰、黄文通、黄春元、黄文华、黄文衡、黄清云诸位先生;暨新加坡侨领黄文理、黄日昌、黄金华、黄克祥先生等组成。随着各方面工作的有序展开,国内也成立了监建组,由黄庆隆、黄玉珠、孙忠孝、黄瑞麟、曾昭和、黄克亮、方中沛、彭书锦、方金荣、李国珍诸先生组建。
1986年,在石庭牌兜脚下奠基兴工建造石庭侨中教学楼。
1987年,何远芳调入石庭小学任副校长。
1988年,石庭华侨中学教学楼竣工。
1989年,石庭华侨中学从原来拥挤的小学中搬迁到新楼。
1990年,何远芳调离,黄玉和任副校长。
1991年,方中沛校长荣休,黄玉和接任校长,李瑞芳任副校长兼江口学区会计;林光明主持学校德育处工作;李敏林、黄锦云主持学校教务处工作;黄绳涛主持学校总务处工作。
同月,“石西后埕村华侨为解决本地子女就学方便,筹资在后埕村新建了一座教学楼,后埕分校独立,正式命名为“江口后埕小学”
1992年,鉴于建设了近五十年的石庭小学教学楼教室已破烂不堪,学校领导会同石东、石西两村两委积极做好侨务工作,在爱国侨领黄文理、黄文华的大力支持下,筹资使万元,重建了二十间教室,便学生在宽敞明亮安全的教室内专心学习。
1992年,石西桥头外村华侨黄文兰、黄文华,惠及家乡子弟上学要横跨福夏公路,存在安全隐患,筹资将本村原生产队队址改建教学楼。
1993年9月,桥头外初级小学正式成立。
1993年香港同胞黄克绪先生,看到学校操场泥泞不堪,独资捐赠港币三万六仟元,修建了一块1000多平方米的水泥篮球场。
1993年9月后埕小学、西刘小学高小并入学校。1998年8月两校高小撤回原校。
1998年,侨胞黄锦龙先生感到以前驱车经福夏路时,一片原野,石庭小学红砖楼房远眺可见雄姿,而今两旁店铺林立,石庭小学已依稀难见,为海外归来游子能准确到达母校;乃费资十万余元,于公路旁建造牌楼一座,书“莆田县石庭小学”以资记认。
1992—1994年间,华侨黄文通、黄金瑞、黄锦文、黄玉添、黄志萍、黄富文、香港黄克绪、陈瑞凤、石西鸳鸯厝华侨基金会均踊跃献资为学校学生添置桌椅、教师办公桌,添置会议室桌椅,管乐队、礼堂音响设备,铺设石板路及浇灌幼儿操场均不遗余力。
1995年鸳鸯厝华侨为了家乡子女就学方便,集资建设了一座完整的小学,正式恢复为“陶青小学”。
1996年9月,鸳鸯厝子女返回“陶青小学”就学,减轻了石庭小学校舍不足的压力。
1998年,修建已五十多年的学校大礼堂,被白蚁蛀蚀严重,不堪重负。办公室所在的大楼前倾严重,办公大厅4根大梁裂痕明显,屋顶水泥瓦片年久变质松散,渗雨漏水,校舍已成危房。学校领导、石东村、石西村两委、学校华侨董事会十分重视,成立了石庭小学修建委员会(国内理事组)。由黄庆隆先生任理事长,陈瑞凤女士任副理事长,黄文同、黄崇书、黄中贵、黄玉水、黄德章、黄瑞麟、黄玉和、黄绳涛、黄玉明等诸位理事,并向海外发出了倡议书。董事长黄日昌先生得悉这一情况后,亲临学校视察,指示学校修缮要保持原貌,不宜更改。同时要求国内,充分发动群众力量。不管是一元还是一万元都是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支持。并冀望国内最少要有三百户人参与捐资,修缮的不足之数由海外侨胞负责。这一倡议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踊跃响应。爱国侨领黄日昌、黄鼎荣、黄春元、黄文通、黄文兰、澳门黄春水、香港黄赛峰、黄玉祥,国内黄庆隆、陈瑞凤等社会各界人事及石庭父老乡亲同心协力共集资69.11万元。
1999年学校修缮工作正式开始。教学楼、礼堂、大门、围墙、厕所均整修一新,再焕光彩,重振雄姿。
2000年2月12日(正月初八),学校隆重举行大礼堂、教学楼、校门重修竣工剪彩庆典。鞭炮齐鸣,鼓乐喧天。海外侨胞黄日昌董事长,黄文兰伉俪,黄春元伉俪,黄文华先生等均专程联袂返校参加盛会。莆田县政要:林文扬书记、卓金贤副书记、梁国镇副县长、陈文富人大主任、余文锦政协主席、教育局长程辉煌、江口镇党委书记王金炼、镇长邹荔平均莅临参加。校修建委员会理事长黄庆隆先生、陈瑞凤女士及所有捐资者应邀出席庆典。
会议由江口镇邹荔平镇长主持,黄玉和校长代表学校汇报修建工作情况,黄日昌董事长代表海外侨胞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卓金贤县委副书记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海外侨胞,各界人士的热心助学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学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县、镇领导对捐资一万元以上的优秀者颁发了荣誉证书。爱国侨领,著名企业家,县、镇领导为学校重修竣工剪彩并向所有捐资者颁发了纪念品。会后,江口镇政府设宴招待爱国侨领及著名企业家等热心助学人士。
2001年9月,莆田江口桥头外初级小学并为学校教学点,2002年9月“桥头外教学点”撤并入学校。
2002年5月莆田市行政区域重新规划,江口镇隶属涵江区。校名更为“涵江区江口石庭小学”。由黄玉和继任校长,陈国徽、黄文和任教导。
2003年9月,涵江区教育局将石庭小学从江口学区中分割出来,升格为中心小学,原校名“涵江区江口石庭小学”更改为“涵江区石庭中心小学”。新一届中心小学的学校领导班子到任:张君超任校长,李向华任书记,黄玉和(分管石庭中心小学)和吴元华任副校长,董国雄任副书记,林义良任工会主席,黄玉麒任工会副主席,陈伟业任教导主任,陈国徽和黄文和任副主任。下辖后埕小学、陶青小学、西刘小学、赤港小学、东楼小学、丰山小学、厚峰小学、刘庄小学、梁厝小学等9所农村小学,共有学生3539人,教师169人。同时学校也进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
2005年9月,学校将后埕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撤并入石庭中心小学。教职工多达64人。12月张校长和李书记调离,由黄玉和副校长升任为校长,吴元华副校长升任书记。
2006年9月学校领导班子换届,黄玉和继任校长,吴书记调离由林国祥接任书记,董国雄和林光明任副校长,其他学校行政人员不变。学校将厚峰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撤并入石庭中心小学。学校学生数增至998人,设有教学班二十个;幼儿学生数341人,幼儿设有教学班十个。
2007年3月董副校长调离,陈伟业升任为副校长。
校 名 变 更 历 届 校 长 变 更
莆田县第七区第二小学 陈栋侯(1915.10-1916.1)
陈丹如(1916.2-1919.1)
莆田县第七区石庭小学 方锡连(1919.2-1921.1)
郭玑庭(1921.2-1925.1)
莆田县第七区私立石庭小学 黄绍昌(1925.2-1934.1)
莆田县第七区私立绍昌小学 黄篱秋(1934.2-1934.7)
莆田县江口第二中心国民学校 黄 璇(1934.8-1950.1)
莆田县石庭小学 翁鑫柏(1950.2-1950.3)
林金康(1950.4-1950.8)
俞国琳(1950.9-1951.2)
肖庆琳(1951.3-1952.2)
方永恳(1952.3-1954.8)
方燕荣(1954.9-1956.8)
莆田县石庭中心小学 胡金凤(1956.9-1968.10)
莆田县石庭五七学校 林春新(1967.8-1968.9)
黄元斌(1968.9-1971.7)
黄中贵(1968.9-1971.7)
方联荣(1974.9-1977.2)
陈天顺(1977.3-1978.7)
胡金凤(1978.8-1979.11)
莆田县江口石庭小学 陈天顺(1979.12-1983.1)
黄文晋(1980.9-1983.8)
彭书锦(1983.9-1985.2)
方中沛(1985.3-1991.8)
黄玉和(1991.9-2002.4)
涵江区江口石庭小学 黄玉和(2002.5-2003.8)
涵江区石庭中心小学 张君超(2003.9-2005.12)
黄玉和(2006.1至今)
⑶ 安陆市德安中学的德安治校
李岚清同志曾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涉及的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我们既要有全面系统的政策导向,又要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他提出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一是积极推行课程改革,二是加强德育工作,三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怎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校在新的课程改革实施中,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为德育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在评价体系上,一改过去以教学质量一方面考核为德育工作优先考虑,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对人的培养,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都体现以“德”育人,为育人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线教师是新一轮课改的实施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要成为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做好表率作用,注重个人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怎样把德育教学工作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学校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地方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学校针对一些留守儿童,空巢学生性格内向,情感淡漠,悲观厌学,调皮贪玩的现状,不失时机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利用校广播站、班会、黑板报广泛宣传“感恩教育”内容。组织收集感恩故事和图片,开展感恩宣言和演讲比赛,让学生每周向家长汇报一次学习情况,问候一句长辈身体,体验一次感恩行动,真正理解父母的苦衷,尊重父母的劳动,常怀感恩之心。学校以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47周年和第11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契机,组织学生深入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学雷锋活动月志愿服务活动。学校以班为单位深入大街小巷,打扫清洁卫生,清理城市“牛皮癣”,清洗街道护栏及电话亭,使街道变靓了,生活变美了。
安陆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李先念曾率部在此留下深深足迹,“第四军五师建军”旧址、“五师司令部”、“五师政治部”、“五师医院”、“七七报社”旧址等一大批红色建筑依然青砖瓦砌,古风依旧。这里已成为德安中学爱国教育的基地,每年清明节,学生们都要来这里缅怀革命先烈,立下报国之志。
法制教育是学校实施德育工程的重要一环。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邀请市公、检法等司法部门的法学专家定期来校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座,学习《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等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学生加强防范,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学校实施多方联合,形成了学校、家长、社会全方位的德育网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从而实现了德育培养的目标。
碧山涢水,钟灵毓秀,李白故地,翰墨飘香,在楚文化的发祥地——安陆市,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就是德安初级中学,这所历经半个世纪的老校秉先哲之遗风,承先烈之弘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发展为本,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育人,培养特长”的办学理念。在激烈的教学竞争中长处不败之地,一批批雏鹰从这里丰羽起飞,展翅万里云天。从这里毕业的学子,有的进入北大、清华等学校深造,有很多成为祖国栋梁之材。近几年来,在以校长杨帆伟为首的校委会一班人的带领下,教育教研、师德校风新月乍现,学生成绩稳步攀升,社会好评如潮。让我们一起走进德安初中,共同感受这里的一切……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安陆白兆山隐居十年,对这里的美景赞口不绝,当我们走进位于安陆市古德安府所在地的德安初级中学,饱览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浏览内容翔实的文化长廊,聆听抑扬顿挫的琅琅书声,接触生机勃勃的教师队伍,顿感如浴春风,催人奋进,如饮甘醇,沁人心脾。对这所半世纪老校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今天的德安初中紧跟时代步履,与教育改革创新的脉搏一起跳动。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使之成为安陆市规模较大、师资雄厚的一所窗口学校。 时下,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改到了攻坚阶段。然而一方面,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应试教育“涛声依旧”,另一方面,由于受教师素质偏低、课改资源短缺的限制,致使很多地方遇到不少困难。怎样真正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素质和能力?德安中学集思广益,多次召开校长办公会、科主任会,大家一致认为:想推进新的课程改革,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中教师唯分而教,学生唯考而学的弊端,首先必须建立和谐的评价模式,在考试考核方法上,以“五育”评价代替单纯的“智育”评价,以全面能力评价代替单纯的分数评价,把“集中考试”改为“分项考试”,在对学生的评语上,应着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局限于思想品德及文化课学习上,还应评价学生的意志、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况,评价突出个性,凸显特点,给每一个学生指出努力方向。在激励评价上,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形成和特长的发展,对有特长的同学开设“闪光奖”,对助人为乐的学生设立“爱心奖”,对文体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设立“小孔雀奖”,“小健儿奖”、“金画笔奖”等等。让每一位学生树立自信,享受成功的喜悦。
基于这一理念,学校成立了构建高校课堂的领导小组,确立了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为指导,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合作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师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学校制定并实施了高效课堂的基本标准,即:教学设计精巧,讲课精炼高效、主体作用发挥、分层教学落实,师生关系和谐,教学任务完成。在具体实施中,学校十分注意高效教学的准备环节,要求每位教师备内容,除备教材重点难点外,还要备历史,备地理,备古今中外,增强知识的厚度和高度,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其次备学生,要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进行备课。
三是备训练,要求根据学生个体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怎样抓实集体备课?学校要求做到“四到位”,即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备课导学案必须提前一周完成,各科任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适当的补充和完善。这样提高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交流、教学手段、问题设计、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高效性。为让教师开阔视野,2009年11月28日,学校派出部分教师赴江苏海安中学、栟茶中学、洋思中学学习交流,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考察,赴荆州北门中学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回校讨论交流,全校教师受益匪浅。3月11日,在太白中学举行的安陆市初中英语展示活动中,学校青年教师陈丹获一等奖。青年教师赵俊翔在安陆市2010年九年级地理优质课竞赛中赢得全体听课教师的好评,目前,教师撰写课改论文激情高涨。校长杨帆伟撰写的《赴南京参加校长资格培训体会》一文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对新课改很有指导意义,受到教育同仁的首肯,迄今,学校教师撰写各类论文达200余篇。
五十载风雨轮回,几代人同心共创,德安初级中学走过了艰难与曲折,如今化蛹成蝶,向世人展示的卓约风姿和迷人魅力。作为安陆市明星学校,德中人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学校在校长杨帆伟为首的一班人的带领下,正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描绘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 安全无小事,抓好安全工作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怎样把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全面落实省、市相关会议精神,成立了以校长杨帆伟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首先,学校针对校舍、食品等家长、学生关注的问题,组织总务处、政教处等部门组成的检查专班,对所有校舍安全状况及食品安全情况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对校舍陈旧、场地狭小等安全隐患,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方案。从2009年开始,学校筹资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重点对北教学楼顶层进行维修,对教学楼实施防水工程,并对电教室进行维护,对校园老化的水、电路进行了改造。今年,学校决定对被鉴定为C级危房的北教学楼进行加固改造。工程规划、申报等前期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在抓好校舍改造的同时,学校根据市教育局创建“平安校园”的精神,成立“平安校园”领导小组,制定并落实《学生安全保障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为让安全工作制度化,学校派专人定期对教学楼楼梯、扶手、照明灯等设施进行检查维修,每天对食堂和超市进行检查,防止不合格食品进入校园,每天对进入学校人员进行审核登记,定期对教学楼进行消毒,针对春季流行疾病,认真做好晨、午检、日报告等日常工作。
为提高学生防范学校安全事故的意识和技能,学校围绕“学校安全教育”这个主题,利用专题报告、校园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班会、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安全知识,经常性进行应急逃生演练,提高学生防范安全事故的意识和技能。由于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一些安全隐患全部控制并消灭在萌芽状态,自2009年以来学校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⑷ 大冶一中2011年录取名单
报考号 姓名 性别 毕业中学 录取专业
00422828110169 范丽丽 女 鹤峰县一中 汉语言文学
00420602110844 刘家林 男 襄北监狱中学 汉语言文学
00421004110229 朱灵芝 女 江陵县郝穴中学 法学
00420501110278 曾超 女 宜昌市夷陵中学 英语
00422826110140 王鹏飞 男 咸丰县一中 英语
00420501110285 许杰 男 宜昌市夷陵中学 汉语言文学
00422822110115 陈渊 男 建始县一中 汉语言文学
00420222110038 陈欢 女 阳新县一中 法学
00421123110011 李游 男 罗田县一中 汉语言文学
00421002110336 段磊 男 湖北省沙市中学 英语
00420222110114 陈兆华 男 阳新县一中 法学
00420103110741 乔端 男 武汉市外国语学校 法学
00420802110076 张云 男 荆门市龙泉中学 法学
00421003151735 佘振定 男 荆州市荆州中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00420111150163 查勘 女 洪山区华工大附中 车辆工程
00429005150516 刘芳 女 天门市天门中学 生物医学工程
00420582150827 李亮 男 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水利水电工程
00429005155202 周晓舟 男 天门市岳口中学 工程力学
00420881150220 包晓玮 女 钟祥市一中 化学工程与工艺
00420201151880 杨芬 女 黄石二中 水利水电工程
00420902150164 万茜 女 孝感市孝感高中 水利水电工程
00420902150092 范本正 男 孝感市孝感高中 车辆工程
00420111150185 陈探 男 洪山区华工大附中 法学
00420922150072 刘栋梁 男 大悟县一中 水利水电工程
00420902150113 陈青 女 孝感市孝感高中 水利水电工程
00429001151339 石志松 男 随州市一中 测控技术与仪器
00420104151246 戢磊 男 乔口区市十一中 法学
00422827150086 丁凤波 男 来凤县一中 核工程与核技术(定向)
00420802150289 陈矛 女 荆门市龙泉中学 会计学
00420106152901 黄一菲 女 武昌区华师大一附中 金融学
00429001150684 徐松 男 随州市一中 热能与动力工程
00421127150018 陈杰 男 黄梅县一中 水利水电工程
00420582150058 韩晓凌 男 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车辆工程
00420124150061 涂彬 男 新洲区一中 水利水电工程
00420281150022 王?? 女 大冶市一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00420902150276 金正波 男 孝感市孝感高中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00421083150407 定翔 男 洪湖市一中 测控技术与仪器
00429001151562 朱明亮 男 随州市二中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
00429001152383 成彬彬 男 随州市二中 工程物理(定向)
00420105150209 李昊 男 汉阳区武汉市三中 化学工程与工艺
00420381150091 张婷 女 丹江口市一中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00422301150269 李西欧 男 咸宁市鄂南高中 建筑学
00420106152708 赵翔 男 武昌区华师大一附中 材料科学与工程
00420106152675 赵云川 男 武昌区华师大一附中 工业工程
00421127150020 黄炜 男 黄梅县一中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00429001152003 钱科 女 随州市二中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00420103151230 谭宁 男 武汉市外国语学校 热能与动力工程
00420106151058 廖慧 女 武昌区实验中学 热能与动力工程
00429004150396 周俊超 男 仙桃中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00420124150002 吴刚 男 新洲区一中 核工程与核技术(定向)
00421102150382 游欣 男 黄冈市黄冈中学 建筑学
00420602151056 亢翠 女 襄樊市第五中学 金融学
00420902150218 刘川 男 孝感市孝感高中 测控技术与仪器
00421003151892 谢立 男 荆州市荆州中学 车辆工程
00429001152382 徐晓霞 女 随州市二中 电子信息工程(定向)
00420881150075 伍晖 男 钟祥市一中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
00420501150657 陈君 男 宜昌市夷陵中学 热能与动力工程
00420881151909 李小辉 男 钟祥市社会青年 热能与动力工程
00421127150278 干林 男 黄梅县一中 材料科学与工程
00420602150056 李炎恒 男 襄樊市第四中学 工程力学
00420602150297 孔翔 男 襄樊市第四中学 工业工程
00421102150356 张驰 男 黄冈市黄冈中学 环境工程
00420902150427 周成 男 孝感市孝感高中 热能与动力工程
00420701150213 库逸轩 男 鄂州市高级中学 生物医学工程
00421023150001 郭天义 男 监利县第一中学 车辆工程
00420602150003 陈鹏宇 男 襄樊市第四中学 电子信息工程(定向)
00422302150408 饶红华 男 赤壁市一中 化学
00422801150055 王晖 男 恩施州高级中学 会计学
00421022150124 杨兵 男 公安县一中 数学与应用数学
00421102150401 李俊 男 黄冈市黄冈中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00421003151008 贺寓东 男 荆州市弥市中学 工程物理(定向)
00420105150123 秦姗姗 女 汉阳区武汉市三中 化学
00420103151235 黄柯 男 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00429004150203 汪进 男 仙桃中学 经济学
00421182150191 冯锡超 男 武穴市武穴中学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00429004150373 王东国 男 仙桃中学 工程力学
00421121150342 王艳林 男 团风县团风中学 核工程与核技术(定向)
00420102150001 江勇 男 江岸区市二中 数学与应用数学
00420501151083 杨璐 男 宜昌市一中 土木工程
00421022150067 杨远超 男 公安县一中 物理学
00420602150425 卢毅 男 襄樊市第四中学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00429006150653 陈继武 男 潜江市潜江中学 土木工程
00420281150001 张怀晟 男 大冶市一中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00421002150276 李知秋 男 湖北省沙市中学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00420602151046 汤炜伟 男 襄樊市第五中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00420521150051 周荣 男 宜昌县三峡高级中学 核工程与核技术(定向)
00420624150077 王威 男 南漳县第一中学 化学
00420106152677 陈裕 男 武昌区华师大一附中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00420104151033 梁玺 男 乔口区市十一中 经济学
00420301151644 郑利强 男 十堰市一中 自动化
00420624150104 朱大鹏 男 南漳县第一中学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00420602150949 赵涵 女 襄樊市第五中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00420902150220 曹恺 男 孝感市孝感高中 电子信息工程(定向)
00420115150036 陈丹 女 江夏区第一中学 环境工程
00420106153020 熊?? 女 武昌区华师大一附中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00420301150875 程刚 男 东风汽车公司一中 生物科学
00421023150301 邹川 男 监利县第一中学 土木工程
00420983150096 刘畅 女 广水市一中 生物科学
00421022150657 吴源远 男 公安县一中 土木工程
00420881150777 乔文平 男 钟祥市胡集高中 自动化
00420701150534 刘威 男 鄂州市高级中学 自动化
00429001150153 余志强 男 随州市一中 电子科学与技术
00420701150129 杜志鹏 男 鄂州市高级中学 环境工程
00420102150049 孙菁芬 女 江岸区市二中 建筑学
00421182150375 刘怀俊 男 武穴市武穴中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00420582150886 常晓东 男 社会青年 自动化
00420103150024 赵巍 男 江汉区市一中 电子科学与技术
00429005150251 倪达峰 男 天门市天门中学 环境工程
00420683150127 管志强 男 枣阳市第一中学 物理学
00420301150956 刘丰 男 东风汽车公司一中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
00429005150656 胡为敏 女 天门市天门中学 金融学
00420106152678 李江海 男 武昌区华师大一附中 自动化
00420802151476 伍伟恒 男 荆门市石化一中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00420106152696 向华 女 武昌区华师大一附中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00421022150654 雷军 男 公安县一中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00429005150603 郭雄波 男 天门市天门中学 土木工程
00420602151054 洪柳 女 襄樊市第五中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00420881150404 邵华 男 钟祥市一中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00420106152750 郭杰 男 武昌区华师大一附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0429001150237 郑将军 男 随州市一中 物理学
00420301151598 张林林 女 十堰市一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0429006150466 郭次荣 男 潜江市潜江中学 电子信息工程
00420923150064 冯新建 男 云梦县一中 电子信息工程(定向)
00420982150550 朱红艺 男 安陆市一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0420602151094 杨平 男 襄樊市第五中学 电子信息工程
00420501150909 吴超 男 宜昌市一中 电子信息工程
00422823150045 胡俦 男 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0420802150160 全舒 女 荆门市龙泉中学 生物科学
00429001152384 黄刚 男 随州市二中 法学
00429001150407 王刚 男 随州市一中 电子科学与技术
00420106152785 陈??华 男 武昌区华师大一附中 电子信息工程
00420201151868 李响 男 黄石二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0420301150409 董?潇 男 十堰市郧阳中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00429004150001 章勋 男 仙桃中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0420701150310 陈松 男 鄂州市高级中学 生物科学
00429005150210 陈雄飞 男 天门市天门中学 电子信息工程
00429005150045 张黎辉 男 天门市天门中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⑸ 石庭中心小学的历史沿革
学校历史悠久,创建于1915年,由黄绍昌先生倡议创办。
黄绍昌先生毕业于福建政法大学及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及高等师范硕士。历经福建政法大学教授、福建省实业厅秘书长等职。由于关心家乡教育,深知石庭人口稠密而无一所正式学校,在海外侨胞的支持下乃毅然举家迁回石庭,自任学校校长,校名为莆田县第七区小学学校租用石庭旗杆厝衍庆堂上下厅及上厅左边厢房一间,内埕全部、黄禹友民房五间为校址,并舍自己房舍等为办学之用。黄绍昌为名誉校长(1915、10——1919、01),陈栋候为第一任校长(1915、10——1916、01),陈丹如为第二任校长(1916、02——1919、01)。学制四年,(为初级小学),低中二班为复式教学。四年级为学校最高年级,学生均由私塾转入,全校学生20多人。学校于1915年春成立首届校董会,设常年校董30人(每年年捐大洋20元)、名誉校董为:萨镇冰、黄培松、王兆培、江春霖、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等社会名流担任。其中萨镇冰系辛亥革命时名人,民国时期为海军上将,任海军总司令等要职。担任石庭小学董事可称马首是瞻,威望卓著。
1919年2月至1925年1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第七区石庭小学,校址照旧。黄绍昌为名誉校长(1919、02——1925、01)。学制六年(完全小学),一、二年级为单式教学(两班),中高年级为复式教学(两班)。学生数80多人。学校校董会有常年校董30人(每人年捐大洋20元),名誉校董: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
1925年2月至1934年1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第七区私立石庭小学,原有校址扩大。借用衍庆堂下厅左右前厢房两间,天云亭扩大租用右厢房一间,另租用黄绍昌私房之大厅、福堂及左右厢房,并在石庭黄氏宗祠增设分校。校长为黄绍昌,分校主任为虞番茹(1925、02——1930、01)。学制六年,一至四年级各一班,高小复式班一班。分校初小一年级一班,学校校董会于1925年2月扩大,常年校董37人(每人年捐大洋20元)。名誉校董为: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黄玉树、林兆燕、宋敏增。
1934年2月至1942年 7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第七区江口镇私立绍昌小学。校址照旧,黄氏宗祠分校停办,学校并入总校,但另在田滕松竹梅祠堂开办幼稚园(一班)。学校校董会推选黄篱秋为首任校长(1934、02——1934、07),黄璇为第二任校长(1934、08——1942、07),学校校董会有校董56人(每人年捐大米三百斤),名誉校董为;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黄玉树、曾傅云、林兆燕、宋敏增。
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江口镇石东石中联立国民学校。校址照旧,小学学制六年。田滕松竹梅祠堂幼稚园撤消。(幼稚园二个班级设在总校)。校长为黄璇(1942、07——1943、01)。学校董事会有常年校董76人,名誉校董为: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梁济川、黄祖汉、林兆燕、曾傅玉、黄景文。
1943年2月至1945年1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江口镇西南中心国民学校。校址照旧。校长黄璇。小学学制六年。学校开设幼稚园二个班级。学校校董会有常年校董76人。名誉校董为 :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梁济川、黄祖汉、黄兆燕、曾傅玉、黄景文、宋增敬。
1945年2月至1950年3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江口镇第二中心国民小学。校址照旧。校长黄璇。小学学制六年。学校开设幼稚园二个班级。学校校董会有常年校董76人。名誉校董为 :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黄祖汉、黄玉树、林兆燕、曾傅玉、黄景文、宋增敬。
纵观历史,石庭小学在1915年至1950年期间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简易到扩大,逐步拓展,迈步向前,黄绍昌、黄璇父子首创颙功。令人有口皆碑,赞之不绝。
绍昌先生英年早逝(详情见黄春元先生撰写的《怀念母校》全文中。俚人痛念绍昌先生半生心血艰难创学的功绩,经校董会开会决议改校名为石庭绍昌小学资以纪念。
绍昌殁后,子承父志,黄璇接任校长。黄璇先生毕业于福建省立师范,年青有为,管理有方,治学严谨。他注重寓教于乐,经常为学生举办文体活动,远足爬山;也时与其他学校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或举行测试时事比赛。他注重道德品质教育、亲绘壁画,在学校多处悬挂。抗战期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四十年代初期抗战紧要关头,他亲自演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他崇尚“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四维八德教育。
黄璇任校长后,身体力行,拆旧更新,自行动手,十分刻苦,厉行节约逐步扩展教室。学校因此从原无标准的校舍逐步形成一所初具规模,在江口镇颇具名气的中心小学校。
据黄文兰先生、黄春元先生回忆,学校30年校庆圣殿约在1945年8月上旬举行,张灯结彩,学校装点得一派喜气洋洋。巨幅横幅标语高悬“庆祝绍昌中心小学三十周年校庆及庆祝抗战胜利”。歌舞升平,十音八乐响彻四方,文艺节目丰富多彩,盛况空前。
“雄鸡一唱天下白”。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萧萧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人民政府接管了绍昌小学,学校更名为石庭小学。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石庭父老乡亲和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从此走上不断发展壮大的康庄大道。
1951年春,建新校前,因“绍昌小学”校舍不足,未能适应办学之需,1954年前俚人已酝酿建造新校事宜,经多方协商,确定在原址——“石庭绍昌小学”翻建新校舍——即现在涵江区石庭中心小学。建校时由石庭黄氏组建董事会,成员90名,常务董事16人。主席:黄文达(毛小丛),副主席黄文松(九尾)下设委员。接收海内外华侨俚人,黄氏家族的捐款,芳名立碑纪念。
1956年春,校长方燕荣,教导陈炳宗上书给毛主席请求提写校名。因毛主席国事繁忙,无暇提写,后由莆田军分区参谋长书写“莆田县石庭小学”校名,一直保存于今。
1956年秋,新校落成后,胡金凤为首任校长,时有学生600余人,因学校为完全小学,办学条件好,质量高,学生慕名而来,趋之若鹜。所以,每年都要举行高小招生入学考试。也因此,石庭小学也有中低年级的单班编制变成高小的多班学校。石庭小学的学生遍布江口镇半壁疆土。小学毕业报考初中,升学上线率达97%以上。
1956年,为了解决乡亲子女上初中难的问题,在校内又设“文化班”是属于民办自费办初中之形式。
1958年大跃进时,石庭设管理区,学校升级为“莆田县石庭中心小学”管辖19个基层校,包括江口片的五星小学。从石庭比江口早些时间设学区看,当时石庭文化比江口发达了。后来再派副校长温新江、方联荣、林春新三人从事学校领导班子。
1959年中央落实“华侨政策”石庭华侨办学有功,董事会主席黄文达应邀赴京参加十周年国庆观礼。
1959年后,石庭文化班改为“莆田石庭农业中学”
1960——1961年国家暂时困难时期,全校师生(包括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开荒种植活动。建立农业基地——南坡山,搞小副业,增加收入,共度难关。但又不耽误学习文化课,可以说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当时造就一大批乡里杰出人才。
1962年莆田县教育局正式批准把原“莆田石庭农业中学”改为“莆田石庭华侨中学”任命吴鸿生为石庭华侨中学校长。陈国祯任副校长、陈庆瑞为教导主任,黄清和人总务主任,李天宝任团支部书记。小学部不变,桥中使用“石庭小学”一半地方,小学又一次开始借用附近民房办学了。
1963年——1964年学校文化体育生活丰富,教师“篮球对”“十音队”经常外出参加比赛演出。“十音队”在江口地区首屈一指,64年石庭教工的器乐合奏,“苦尽甜来”参加县职工文艺汇演荣获特等奖。
1966年,“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精”文化革命浩劫,十年非常风雨,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一度停课,学生散流社会,教学荒废,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厥如,造成十年荒芜,令人嗟叹。
1968年把“莆田县石庭小学”改为“莆田县五七学校”,是非颠倒,学校一片荒凉“四人帮”祸国殃民,践踏文化,可见一斑。
至文革结束,使拨乱反正又恢复原校名。
1969年学校实行准军事化训练,那时学生无心读书。
1970年——1976年,学校几乎成半瘫痪状态,教师无心教学,学生无心学业。
1976年,打倒“四人帮”全校欢欣鼓舞。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学校教学,学生学习,正式走上正轨,社会青年又登校拜访老师,拾回文革期间遗落,荒废的文化知识。从此,石庭小学繁荣又振作了,又恢复了昔日的雄风。
1978年,胡金凤官复原职,主持石庭小学校长工作。正值全国恢复高考,中考的底二年,在江口镇党委的主持下,于江口马埕旧电影院举办补习班。石庭小学派林金标(番茹根)、陈庆瑞等教师义务为广大青年授课,时达数年之久。为将口地区培养大批大、中专人才。说到石庭小学业余免费为社会服务已有几十年光荣历史,早在新校建成后,胡金凤担任首任校长时,石庭小学积极协助业余教育,开展石庭片“扫盲”活动,提高全民素质。各生产队都有夜校,学生是农民。教师分配到生产队,负责夜校的组织和辅导,培训夜校教师,帮助夜校教师备课。
58年,在校内还办了夜校,由大队扫盲积极分子黄承祖、黄金富负责,学校指定黄玉祥老师专人协助。
1979年,胡金凤校长退休,陈天顺主持学校工作。
1980年——1981年,莆田县恢复小学毕业生初招统一考试,石庭又重鼓文革前积极拼搏的风格,教师忙着搜集复习材料,印发复习提纲,毕业班学生晚自修,上夜课,千方百计提高毕业班的学习质量。每年初招都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学生,送入省重点中学莆一中、二中就读。
1980年乘改革开放的春风,教师努力拼搏,教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生源越来越多,校舍拥挤为破于眉睫的问题,急待解决。1982年学校领导陈天顺、彭书锦等石庭宫董事会吁请海外侨胞筹资扩建学校教学楼,在爱国侨胞黄日昌、黄文华、黄文理、黄吓兴等海外侨胞的大力提携下,共筹集资金新币21.42万元.。1983年将大礼堂七间一层土木结构的教师及后操场两间石板教师拆涂,翻建成一座十四间教室的教学楼,用于初中部教学,小学仍租用棋花厝部分民房作为教室
1985年方中沛任校长,彭书锦任副校长,曾昭和、黄文书任教导。新领导班子为解决学校校舍紧张状态,决心继续打好侨牌,成立莆田县石庭学校国内董事会。正董事长暂缺,副董事长黄庆隆先生、孙忠孝先生、黄玉珠女士;常务董事黄庆隆、孙忠孝、黄玉珠、黄金寿、黄吓辉、黄吓松、黄文荣、方金荣、黄瑞麟等位先生担任;会计方金荣;出纳黄克亮。他们肩负对下一代教育发展的使命,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校领导与董事会不辞辛劳,拜访了一个个归侨。一片诚心,金石为开。打动了爱国爱乡的侨领黄文兰、黄文理、黄文华的心,海外华侨也专门为建校成立了“海外建委会”,以便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工作。海外建委会由印尼侨领黄文兰、黄文通、黄春元、黄文华、黄文衡、黄清云诸位先生;暨新加坡侨领黄文理、黄日昌、黄金华、黄克祥先生等组成。随着各方面工作的有序展开,国内也成立了监建组,由黄庆隆、黄玉珠、孙忠孝、黄瑞麟、曾昭和、黄克亮、方中沛、彭书锦、方金荣、李国珍诸先生组建。
1986年,在石庭牌兜脚下奠基兴工建造石庭侨中教学楼。
1987年,何远芳调入石庭小学任副校长。
1988年,石庭华侨中学教学楼竣工。
1989年,石庭华侨中学从原来拥挤的小学中搬迁到新楼。
1990年,何远芳调离,黄玉和任副校长。
1991年,方中沛校长荣休,黄玉和接任校长,李瑞芳任副校长兼江口学区会计;林光明主持学校德育处工作;李敏林、黄锦云主持学校教务处工作;黄绳涛主持学校总务处工作。
同月,“石西后埕村华侨为解决本地子女就学方便,筹资在后埕村新建了一座教学楼,后埕分校独立,正式命名为“江口后埕小学”
1992年,鉴于建设了近五十年的石庭小学教学楼教室已破烂不堪,学校领导会同石东、石西两村两委积极做好侨务工作,在爱国侨领黄文理、黄文华的大力支持下,筹资使万元,重建了二十间教室,便学生在宽敞明亮安全的教室内专心学习。
1992年,石西桥头外村华侨黄文兰、黄文华,惠及家乡子弟上学要横跨福夏公路,存在安全隐患,筹资将本村原生产队队址改建教学楼。
1993年9月,桥头外初级小学正式成立。
1993年香港同胞黄克绪先生,看到学校操场泥泞不堪,独资捐赠港币三万六仟元,修建了一块1000多平方米的水泥篮球场。
1993年9月后埕小学、西刘小学高小并入学校。1998年8月两校高小撤回原校。
1998年,侨胞黄锦龙先生感到以前驱车经福夏路时,一片原野,石庭小学红砖楼房远眺可见雄姿,而今两旁店铺林立,石庭小学已依稀难见,为海外归来游子能准确到达母校;乃费资十万余元,于公路旁建造牌楼一座,书“莆田县石庭小学”以资记认。
1992—1994年间,华侨黄文通、黄金瑞、黄锦文、黄玉添、黄志萍、黄富文、香港黄克绪、陈瑞凤、石西鸳鸯厝华侨基金会均踊跃献资为学校学生添置桌椅、教师办公桌,添置会议室桌椅,管乐队、礼堂音响设备,铺设石板路及浇灌幼儿操场均不遗余力。
1995年鸳鸯厝华侨为了家乡子女就学方便,集资建设了一座完整的小学,正式恢复为“陶青小学”。
1996年9月,鸳鸯厝子女返回“陶青小学”就学,减轻了石庭小学校舍不足的压力。
1998年,修建已五十多年的学校大礼堂,被白蚁蛀蚀严重,不堪重负。办公室所在的大楼前倾严重,办公大厅4根大梁裂痕明显,屋顶水泥瓦片年久变质松散,渗雨漏水,校舍已成危房。学校领导、石东村、石西村两委、学校华侨董事会十分重视,成立了石庭小学修建委员会(国内理事组)。由黄庆隆先生任理事长,陈瑞凤女士任副理事长,黄文同、黄崇书、黄中贵、黄玉水、黄德章、黄瑞麟、黄玉和、黄绳涛、黄玉明等诸位理事,并向海外发出了倡议书。董事长黄日昌先生得悉这一情况后,亲临学校视察,指示学校修缮要保持原貌,不宜更改。同时要求国内,充分发动群众力量。不管是一元还是一万元都是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支持。并冀望国内最少要有三百户人参与捐资,修缮的不足之数由海外侨胞负责。这一倡议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踊跃响应。爱国侨领黄日昌、黄鼎荣、黄春元、黄文通、黄文兰、澳门黄春水、香港黄赛峰、黄玉祥,国内黄庆隆、陈瑞凤等社会各界人事及石庭父老乡亲同心协力共集资69.11万元。
1999年学校修缮工作正式开始。教学楼、礼堂、大门、围墙、厕所均整修一新,再焕光彩,重振雄姿。
2000年2月12日(正月初八),学校隆重举行大礼堂、教学楼、校门重修竣工剪彩庆典。鞭炮齐鸣,鼓乐喧天。海外侨胞黄日昌董事长,黄文兰伉俪,黄春元伉俪,黄文华先生等均专程联袂返校参加盛会。莆田县政要:林文扬书记、卓金贤副书记、梁国镇副县长、陈文富人大主任、余文锦政协主席、教育局长程辉煌、江口镇党委书记王金炼、镇长邹荔平均莅临参加。校修建委员会理事长黄庆隆先生、陈瑞凤女士及所有捐资者应邀出席庆典。
会议由江口镇邹荔平镇长主持,黄玉和校长代表学校汇报修建工作情况,黄日昌董事长代表海外侨胞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卓金贤县委副书记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海外侨胞,各界人士的热心助学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学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县、镇领导对捐资一万元以上的优秀者颁发了荣誉证书。爱国侨领,著名企业家,县、镇领导为学校重修竣工剪彩并向所有捐资者颁发了纪念品。会后,江口镇政府设宴招待爱国侨领及著名企业家等热心助学人士。
2001年9月,莆田江口桥头外初级小学并为学校教学点,2002年9月“桥头外教学点”撤并入学校。
2002年5月莆田市行政区域重新规划,江口镇隶属涵江区。校名更为“涵江区江口石庭小学”。由黄玉和继任校长,陈国徽、黄文和任教导。
2003年9月,涵江区教育局将石庭小学从江口学区中分割出来,升格为中心小学,原校名“涵江区江口石庭小学”更改为“涵江区石庭中心小学”。新一届中心小学的学校领导班子到任:张君超任校长,李向华任书记,黄玉和(分管石庭中心小学)和吴元华任副校长,董国雄任副书记,林义良任工会主席,黄玉麒任工会副主席,陈伟业任教导主任,陈国徽和黄文和任副主任。下辖后埕小学、陶青小学、西刘小学、赤港小学、东楼小学、丰山小学、厚峰小学、刘庄小学、梁厝小学等9所农村小学,共有学生3539人,教师169人。同时学校也进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
2005年9月,学校将后埕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撤并入石庭中心小学。教职工多达64人。12月张校长和李书记调离,由黄玉和副校长升任为校长,吴元华副校长升任书记。
2006年9月学校领导班子换届,黄玉和继任校长,吴书记调离由林国祥接任书记,董国雄和林光明任副校长,其他学校行政人员不变。学校将厚峰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撤并入石庭中心小学。学校学生数增至998人,设有教学班二十个;幼儿学生数341人,幼儿设有教学班十个。
2007年3月董副校长调离,陈伟业升任为副校长。
校 名 变 更 历 届 校 长 变 更
莆田县第七区第二小学 陈栋侯(1915.10-1916.1)
陈丹如(1916.2-1919.1)
莆田县第七区石庭小学 方锡连(1919.2-1921.1)
郭玑庭(1921.2-1925.1)
莆田县第七区私立石庭小学 黄绍昌(1925.2-1934.1)
莆田县第七区私立绍昌小学 黄篱秋(1934.2-1934.7)
莆田县江口第二中心国民学校 黄 璇(1934.8-1950.1)
莆田县石庭小学 翁鑫柏(1950.2-1950.3)
林金康(1950.4-1950.8)
俞国琳(1950.9-1951.2)
肖庆琳(1951.3-1952.2)
方永恳(1952.3-1954.8)
方燕荣(1954.9-1956.8)
莆田县石庭中心小学 胡金凤(1956.9-1968.10)
莆田县石庭五七学校 林春新(1967.8-1968.9)
黄元斌(1968.9-1971.7)
黄中贵(1968.9-1971.7)
方联荣(1974.9-1977.2)
陈天顺(1977.3-1978.7)
胡金凤(1978.8-1979.11)
莆田县江口石庭小学 陈天顺(1979.12-1983.1)
黄文晋(1980.9-1983.8)
彭书锦(1983.9-1985.2)
方中沛(1985.3-1991.8)
黄玉和(1991.9-2002.4)
涵江区江口石庭小学 黄玉和(2002.5-2003.8)
涵江区石庭中心小学 张君超(2003.9-2005.12)
黄玉和(2006.1至今)
⑹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的目录参考
2013年 10 期
浅析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政党制度建设 郭钰霞
中国梦实现路径探析 张燕斌,周国荣
论政府责任实现机制的“泛政治化” 薛佳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观对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启示 经理
论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引导--以扩大新社会阶层人士有序政治参与为视角 王平,丁先存,吴广
政治参与和现代政治文化发展 钟立华,李鹏飞
弘扬延安精神反对官僚主义 王敏
论传统思维方式对冷战之后中国外交的影响 王巍
当代跨国社会运动与政府间国际组织关系研究 徐步华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网络舆情管理的策略探析 张津民
机关文化的理论内涵与评价体系研究 杜慧,卢旖旎
公平正义:法治精神下的多维度分析 袁溧,余应坤
关于加强我国村级组织建设的法学探讨 柯凯鈇,柯麟彪
我国“直接适用的法”之进路与反思 李睿
农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辨析 江晓华
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法律缺陷及完善 田雨灵,赵德升
营业权归属问题及立法选择 张完连
论期货犯罪惩治的国际化与我国的法律应对 谢飞
从庇古与科斯之争看我国环境税的开征 赵亮
寻衅滋事罪犯罪客体新释义 黄佳
卢卡奇艺术的反拜物化思想浅析 张杰
阿伦特行动视域下的政治危机探寻 张静
布迪厄的实践逻辑 冯润,雷韵
中国非营利组织筹资能力建设研究 陈美华
基于非农就业视角的农民工农地退出意愿研究 林绍珍,徐淑慧,陈淼淋,尤燕霞
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农民工的就业困境探析 陈雅珍
农民科学素养的探析 张琨,孙超
流动人口在城市居留意愿的研究综述 赵琳华,杨磊
新媒体时代下安徽省体育文化发展策略研究 董成文,许大庆,祁国杰,吴敏
第三方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晓薇,祝捷,林泓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福建省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叶允清
基于游客感知的古村落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研究--以安徽宏村为例 邱燕,占辉斌
民营企业心本管理研究构想 徐莉
文化产业结构优化中的问题及成因 曲金华
日本企业跨文化经营面临的困惑--以中日就业观为研究对象 林丽华
文化定势及其三维归因分析 郭京帅
意识形态视域下的语言认知探究 杨洪武
苏轼诗词中自然意象的隐喻研究 洪敏,唐承贤
语用理论视域下的隐喻本质及其阐释 覃承华
从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以一词多义“花”的义项分析为例 殷隽
GET作为系动词语义韵的对比研究 张晓慧
英式幽默会话含意的语用翻译 陈丹
情感、移情与心理空间实时意义构建--以中国唐宋诗词英译为例 蒋丽萍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围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陈红美
狄金森的诗性隐喻与多元映射解读 刘军华
视角·话语·伦理:《爱无可忍》的叙事艺术 郭先进,王山
从《宠儿》看黑人社区的是非观 杨海燕
《丰乳肥臀》的母性想象分析及悲剧意蕴 关秀丽
用半生来寻找存在的意义--评奈保尔的《浮生》 周文静
自我身份认同的追寻--论《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 钟丹
生者与《死者》--悖论中的精神顿悟 胡佳
权力统治下的身份寻找--解读约瑟夫·康拉德的《在西方的眼睛下》 吴寒
悲剧精神和圣经的融合与冲突 乔继梅
电影中隐含的多模态语用认知研究 孙焕桥
从学生工作度探究高校学风建设的途径 丁喜旺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 张春晖
大学生道德失范及其对策研究 张赛玉
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与思想政治教育 鲁全信,李虹
“拇指文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调查分析--以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 王斌
从资助需求与资源分配的角度探索资助工作发展 李小蜜,宋波
教师专业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与模式 王永颜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外籍教师管理 白亚东
校办企业高管人员人力资本运营现状及对策分析 郭振华,童嘉
论高校餐厅等商业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 邵省
对体裁教学法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再探讨 董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互动选题设计 陈传胜
大学英语动态分级教学模式构建 吴婉湘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角色的再思考 申建军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胡雅莉
环境因素对EFL听力习得影响的实证研究 裴如意
2013年 11 期
浅论建设和谐社会需坚持以人为本 曹承家
地方政府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角色变迁与实现对策 郑容坤,陈乃团,黄荣菊
网络政民互动的政治价值分析 程芳云,方彪
冷战后国际体系转型的结构现实主义分析--兼论中国的对策选择 张新宇
罗莎·卢森堡与列宁关于民族自决争论的再研究 何火萍
论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主要经验 王跃勇
试论我国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 黄宗德
城镇化进程中吉林省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丁文洁
关于完善农民工劳动报酬权保障制度的思考 徐琴
论司法裁判过程中公共政策适用的形式与限度 吕耀文
在中西方法制史的比较中论刑事和解在中国的适用 王壹
论刑法中共犯的性质--实效主义法学视野下的分析 曾德昊
劳动教养替代制度的建构 胡滢
论社区矫正风险评估机制之破与立 孟伟涛,何杰
国际多式联运合同中喜马拉雅条款研析 方友熙
实践哲学视域下真理观新解 于秀艳,王明文
论阿尔都塞“症候阅读法”的三个基本问题 李国华,刘享峰
从“缘起”看《心经》中的“空”思想 孙江龙
社会转型期职业声望测量与变迁研究 连瑞瑞
环境危机议题的媒体建构与信息来源 仇玲
我国城镇化背景下的流浪儿童问题 胡凯基,王昆仑
儿童福利视域下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 卢宝蕊
试论当代云图书馆服务模式之建构 陶蕾
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与农村合作组织作用研究 郑亚琴,杨颖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对策研究--以启东市为例 张卫杰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对昆明都市农庄的启示 周增丽,施维克
甘肃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与投资结构分析 徐菁,李阳
探析黄金暴跌对中美经济的影响 倪建婷,邱琳
柬埔寨与美国双边经贸合作关系论析 郑国富
基于AHP的融资性担保信用风险评价分析 陈海烽
公允价值估值方法辨析 王健栋
基于生存分析的顾客生存时间影响因素研究--以汽车行业为例 王中江
房地产企业营销道德失范表现与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绥化市为例 赵艳
厦门市房价与地价关系的实证分析 陈晓川,杨海艳
居民消费与不确定性--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效应检验 刘广彬
中国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误差修正模型 李榕
“分时旅游”--分时度假的中国化形态 王莹,马磊
古城“一票制”危机化解路径探究--以凤凰为例 刘敬华,王辉,齐月,郭迪
从语言模因论看大众传媒中的流行语 陈莹莹
认知语用文体视角下政治演讲语篇的指示探析 刘风光,薛兵
话语交际中权势与等同关系的中西对比研究 覃幼莲,李勇
对人与自然的思考--王维与济慈自然观之对比 曹利亚
浅析《桃花扇》非团圆式结局的审美特点 覃佳
《白鹿原》方言词运用探微 郄远春
从模因论角度探析新闻标题的互文性--以2013年各大网站的新闻标题为例 宋改荣,张莉
骈偶的翻译策略--以杨国斌翻译的《文心雕龙》为例 仉嘉粒
变译理论忠实性的“别样”演绎 李庆明,于莎莎
徐霞客游记《游九鲤湖日记》英译探讨 徐荣博
从“译味”角度看赵元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杨平
《胜旅景程正编》翻译形态的建构 贾立翌
论《尤利西斯》两中译本的译者主体性差异 叶如祥
谈如何避免少数民族文化翻译中的文化误读 陆道恩
现代都市经验的文人表达--曾今可小说论 满建
霍桑小说《红字》及其思想初探 林映春
《柑橘和柠檬啊》战争成长主题分析 高雨佳
自我丧失与回归之途--《觉醒》与《寡妇赞歌》中身份建构对比 江妍
戏剧《边缘》中的疯女人形象解析 叶红
当代黑人小说黑人英语与标准英语的糅合 何新敏,李悦
比较马克·吐温与鲁迅的批判观 奚茜,赵冬梅
基于自建字幕语料库的校园美剧语言特点分析 秦建华,邓飞
价值、空间与时间: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多维度研究 赖英腾,赖腾云,陈素文
构建应用型大学特色校园文化体系的策略--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为例 高春倩
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王翠萍
大学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兼论文化管理模式的意义与功能 程爱军,王华
大学与大师--论大学精神与师德建设 宋绪富
加强高校外聘教师聘用与管理,提高教学水平 刘丹,崔媛
构建“防腐墙”,培育“廉政花”--关于发挥高校各监督主体的作用,积极推进防腐倡廉工作的思考 牛俊伟
世界知名高校大学章程比较与借鉴--以密歇根大学、东京大学、吉林大学为例 梁融融
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缺失与优化路径探讨--以F大学为例 陈青霞
论科学发展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 石玥,方章东
学术文化对大学生“三观”教育的作用及途径探析 郭翠华,卢国强
论大学生健康理念的内化过程及其促进策略 展伟
母语文化教学对大学生跨文化敏觉力的影响研究 李甫洛娃
影响大学生英语能力的内部因素探究 车志红
试论创意经济背景下文化创意专业实践教学创新 徐亚先,包文泉,刘丽,李紫琼
⑺ 想知道: 莆田市 从国欢镇到忠门镇怎么坐公交
涵江区石庭中心小学座落在著名侨乡——江口镇石庭村。学校创办于1915年,于2003年8月升格为中心小学,下辖9所农村小学,共有学生3539人,教师169人。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办学理念,领导 “务实、求真、 开拓”,教师“爱岗、敬业、奉献”,学生“诚实、好学、活泼”,侨乡的父 老乡亲更是真情倾注,集资兴学,他们形成和谐向上的文化教育群体,齐心协力,将石庭这所“ 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装扮成福厦路畔璀璨的教育明珠。
1、学校现拥有一支知识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拥有教职工数62人。其中,小学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34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区级骨干教师3人。2位已取得本科学历、大专学历老师41位,可称教学队伍实力雄厚,人才济济。
2、学校占地面积13065平方米,建筑面积6016平方米。学校现有小学学生数989人,设有19个班级。幼儿学生234人,设有七个教学班。生均占地面积10.68平方米,建筑面积4.92平方米。
3、拥有一座600平方米的大礼堂,可供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举行文艺联欢会,用以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4、学校有34间符合标准的教室,采光、通风,照明符合要求。
5、学校生活用房1900平方米,师均30.65平方米。
6、学校体育、音乐、美术、电教设施达Ⅱ类标准。
7、图书丰富,现学校图书馆有存书达12500册,生均10.22册,可供学生阅览,补充课外知识。
8、设电脑教室,拥有66台电脑,培养学生现代科学知识的应用。
9、学校有两个近千平方米的水泥操场,一个3200平方米的大操场,一条80米的直跑道,150米的环形跑道供学生田径运动之需。
10、学校音乐室、少先队室、实验室、体育室、电教室一应俱全。学校环境达到“一禁、三化、五无、八有”要求。幼儿园的设备新颖,活动器械齐全。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洁净的学习环境;给教师创造了一个舒畅、安全的工作,生活条件。学校秉承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办学理念,领导“务实、求真、开拓”,教师“爱岗、敬业、奉献”,学生“诚实、好学、活泼”,学校面貌日新月异,永远向前。
地址:涵江区江口镇石东村 邮编:351117
[编辑本段]校规校训
校风:团结 勤奋 博学 务实 向上
教风:师风正 师纪严 师道尊 师学博 师业精 师心慈
[编辑本段]学校荣誉
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学校连续5届评为莆田县文明学校。
1993年黄琼英同学获全国小学生民族器乐“扬琴”比赛三等奖。
1997年10月四(2)中队评委全国文明雏鹰假日小队。刘少晗同学评为全国“手拉手”好少年。
1998年10月学校少先队评为莆田县红旗大队。
1998年12月,新加坡华侨黄锦龙夫妇捐建校门一座(福厦路口)。
2000年7月,林鸣凤老师指导的刘敏同学获全国青少年爱国读书活动“讲公德、守法纪”知识竞赛特等奖,并赴闽参加省教育厅、省少工委组织的夏令营和颁奖大会。
2000年学校被莆田县评为“莆田县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2001年9月因学校教学质量突出被中央莆田县委和人民政府评为“莆田十佳学校”。
2002年4月由于学校成绩优异,被福建省教育厅评为“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
2003年莆田市教育局对全市小学毕业生统一考核,我校本届毕业生成绩名冠涵江。在涵江区对所辖的133所小学共评选出的300名优秀学生中,本校就取得23名。
2003年7月,蔡黎红老师指导的黄琳同学获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走向世界的中国”知识竞赛优秀奖。
2004年3月,自升格为中心小学以来,莆田市教育局对全市小学毕业生统一考核,在涵江区评选的300名优秀学生中,本中心小学就取得53名,成绩名扬涵江。
2004年5月学校小学生篮球队获涵江区小学生篮球比赛第一名2004年6月黄玉麒老师指导的吴启航同学写的“公鸡过马路”获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三等奖。
2004年10月被中共莆田市委和莆田市人民政府评为“市文明学校”。
2004年12月被涵江区人民政府评为“涵江区素质教育合格学校”。
2005年1月由郭萍老师执教的《年月日》在涵江区开展小学数学优质课比武中荣获一等奖。由王珊老师执教的《五彩池》在涵江区开展小学语文优质课比武中荣获一等奖。同年6月份,在全市统一命题的毕业班素质教育质量检测中,我校本届毕业班的语、数科的综合成绩名列涵江区农村小学组第二名。
2005年7年,蔡黎红老师指导的罗威臻同学获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奋发有为建小康”知识竞赛二等奖。
2005年12月学校教师篮球队获涵江区教师篮球比赛第二名。
2006年1月学校被涵江区人民政府评为“治安保卫重点单位”。3月份,涵江区综合办、涵江区教育局、涵江区公安局联合评为“涵江区平安校园”、“涵江区学校安全先进单位”。
2006年3月学校被授予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改革重点课题——福建省“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研究”实验基地校。
2006年6月本届毕业班参加全市统一命题的毕业班素质质量检测中,语、数平均分和及格率均列涵江区农村小学组第一名。同月,被莆田市人民政府评为“莆田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优秀学校”。
2006年7月学校幼儿园评为涵江区优质幼儿园。
2007年3月学校评为涵江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先进单位。
2007年4月学校小学生乒乓球队获涵江区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女子第四名、男子第五名。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学校历史悠久,创建于1915年,由黄绍昌先生倡议创办。
黄绍昌先生毕业于福建政法大学及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及高等师范硕士。历经福建政法大学教授、福建省实业厅秘书长等职。由于关心家乡教育,深知石庭人口稠密而无一所正式学校,在海外侨胞的支持下乃毅然举家迁回石庭,自任学校校长,校名为莆田县第七区小学学校租用石庭旗杆厝衍庆堂上下厅及上厅左边厢房一间,内埕全部、黄禹友民房五间为校址,并舍自己房舍等为办学之用。黄绍昌为名誉校长(1915、10——1919、01),陈栋候为第一任校长(1915、10——1916、01),陈丹如为第二任校长(1916、02——1919、01)。学制四年,(为初级小学),低中二班为复式教学。四年级为学校最高年级,学生均由私塾转入,全校学生20多人。学校于1915年春成立首届校董会,设常年校董30人(每年年捐大洋20元)、名誉校董为:萨镇冰、黄培松、王兆培、江春霖、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等社会名流担任。其中萨镇冰系辛亥革命时名人,民国时期为海军上将,任海军总司令等要职。担任石庭小学董事可称马首是瞻,威望卓著。
1919年2月至1925年1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第七区石庭小学,校址照旧。黄绍昌为名誉校长(1919、02——1925、01)。学制六年(完全小学),一、二年级为单式教学(两班),中高年级为复式教学(两班)。学生数80多人。学校校董会有常年校董30人(每人年捐大洋20元),名誉校董: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
1925年2月至1934年1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第七区私立石庭小学,原有校址扩大。借用衍庆堂下厅左右前厢房两间,天云亭扩大租用右厢房一间,另租用黄绍昌私房之大厅、福堂及左右厢房,并在石庭黄氏宗祠增设分校。校长为黄绍昌,分校主任为虞番茹(1925、02——1930、01)。学制六年,一至四年级各一班,高小复式班一班。分校初小一年级一班,学校校董会于1925年2月扩大,常年校董37人(每人年捐大洋20元)。名誉校董为: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黄玉树、林兆燕、宋敏增。
1934年2月至1942年 7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第七区江口镇私立绍昌小学。校址照旧,黄氏宗祠分校停办,学校并入总校,但另在田滕松竹梅祠堂开办幼稚园(一班)。学校校董会推选黄篱秋为首任校长(1934、02——1934、07),黄璇为第二任校长(1934、08——1942、07),学校校董会有校董56人(每人年捐大米三百斤),名誉校董为;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黄玉树、曾傅云、林兆燕、宋敏增。
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江口镇石东石中联立国民学校。校址照旧,小学学制六年。田滕松竹梅祠堂幼稚园撤消。(幼稚园二个班级设在总校)。校长为黄璇(1942、07——1943、01)。学校董事会有常年校董76人,名誉校董为: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梁济川、黄祖汉、林兆燕、曾傅玉、黄景文。
1943年2月至1945年1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江口镇西南中心国民学校。校址照旧。校长黄璇。小学学制六年。学校开设幼稚园二个班级。学校校董会有常年校董76人。名誉校董为 :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梁济川、黄祖汉、黄兆燕、曾傅玉、黄景文、宋增敬。
1945年2月至1950年3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江口镇第二中心国民小学。校址照旧。校长黄璇。小学学制六年。学校开设幼稚园二个班级。学校校董会有常年校董76人。名誉校董为 :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黄祖汉、黄玉树、林兆燕、曾傅玉、黄景文、宋增敬。
纵观历史,石庭小学在1915年至1950年期间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简易到扩大,逐步拓展,迈步向前,黄绍昌、黄璇父子首创颙功。令人有口皆碑,赞之不绝。
绍昌先生英年早逝(详情见黄春元先生撰写的《怀念母校》全文中。俚人痛念绍昌先生半生心血艰难创学的功绩,经校董会开会决议改校名为石庭绍昌小学资以纪念。
绍昌殁后,子承父志,黄璇接任校长。黄璇先生毕业于福建省立师范,年青有为,管理有方,治学严谨。他注重寓教于乐,经常为学生举办文体活动,远足爬山;也时与其他学校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或举行测试时事比赛。他注重道德品质教育、亲绘壁画,在学校多处悬挂。抗战期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四十年代初期抗战紧要关头,他亲自演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他崇尚“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四维八德教育。
黄璇任校长后,身体力行,拆旧更新,自行动手,十分刻苦,厉行节约逐步扩展教室。学校因此从原无标准的校舍逐步形成一所初具规模,在江口镇颇具名气的中心小学校。
据黄文兰先生、黄春元先生回忆,学校30年校庆圣殿约在1945年8月上旬举行,张灯结彩,学校装点得一派喜气洋洋。巨幅横幅标语高悬“庆祝绍昌中心小学三十周年校庆及庆祝抗战胜利”。歌舞升平,十音八乐响彻四方,文艺节目丰富多彩,盛况空前。
“雄鸡一唱天下白”。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萧萧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人民政府接管了绍昌小学,学校更名为石庭小学。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石庭父老乡亲和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从此走上不断发展壮大的康庄大道。
1951年春,建新校前,因“绍昌小学”校舍不足,未能适应办学之需,1954年前俚人已酝酿建造新校事宜,经多方协商,确定在原址——“石庭绍昌小学”翻建新校舍——即现在涵江区石庭中心小学。建校时由石庭黄氏组建董事会,成员90名,常务董事16人。主席:黄文达(毛小丛),副主席黄文松(九尾)下设委员。接收海内外华侨俚人,黄氏家族的捐款,芳名立碑纪念。
1956年春,校长方燕荣,教导陈炳宗上书给毛主席请求提写校名。因毛主席国事繁忙,无暇提写,后由莆田军分区参谋长书写“莆田县石庭小学”校名,一直保存于今。
1956年秋,新校落成后,胡金凤为首任校长,时有学生600余人,因学校为完全小学,办学条件好,质量高,学生慕名而来,趋之若鹜。所以,每年都要举行高小招生入学考试。也因此,石庭小学也有中低年级的单班编制变成高小的多班学校。石庭小学的学生遍布江口镇半壁疆土。小学毕业报考初中,升学上线率达97%以上。
1956年,为了解决乡亲子女上初中难的问题,在校内又设“文化班”是属于民办自费办初中之形式。
1958年大跃进时,石庭设管理区,学校升级为“莆田县石庭中心小学”管辖19个基层校,包括江口片的五星小学。从石庭比江口早些时间设学区看,当时石庭文化比江口发达了。后来再派副校长温新江、方联荣、林春新三人从事学校领导班子。
1959年中央落实“华侨政策”石庭华侨办学有功,董事会主席黄文达应邀赴京参加十周年国庆观礼。
1959年后,石庭文化班改为“莆田石庭农业中学”
1960——1961年国家暂时困难时期,全校师生(包括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开荒种植活动。建立农业基地——南坡山,搞小副业,增加收入,共度难关。但又不耽误学习文化课,可以说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当时造就一大批乡里杰出人才。
1962年莆田县教育局正式批准把原“莆田石庭农业中学”改为“莆田石庭华侨中学”任命吴鸿生为石庭华侨中学校长。陈国祯任副校长、陈庆瑞为教导主任,黄清和人总务主任,李天宝任团支部书记。小学部不变,桥中使用“石庭小学”一半地方,小学又一次开始借用附近民房办学了。
1963年——1964年学校文化体育生活丰富,教师“篮球对”“十音队”经常外出参加比赛演出。“十音队”在江口地区首屈一指,64年石庭教工的器乐合奏,“苦尽甜来”参加县职工文艺汇演荣获特等奖。
1966年,“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精”文化革命浩劫,十年非常风雨,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一度停课,学生散流社会,教学荒废,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厥如,造成十年荒芜,令人嗟叹。
1968年把“莆田县石庭小学”改为“莆田县五七学校”,是非颠倒,学校一片荒凉“四人帮”祸国殃民,践踏文化,可见一斑。
至文革结束,使拨乱反正又恢复原校名。
1969年学校实行准军事化训练,那时学生无心读书。
1970年——1976年,学校几乎成半瘫痪状态,教师无心教学,学生无心学业。
1976年,打倒“四人帮”全校欢欣鼓舞。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学校教学,学生学习,正式走上正轨,社会青年又登校拜访老师,拾回文革期间遗落,荒废的文化知识。从此,石庭小学繁荣又振作了,又恢复了昔日的雄风。
1978年,胡金凤官复原职,主持石庭小学校长工作。正值全国恢复高考,中考的底二年,在江口镇党委的主持下,于江口马埕旧电影院举办补习班。石庭小学派林金标(番茹根)、陈庆瑞等教师义务为广大青年授课,时达数年之久。为将口地区培养大批大、中专人才。说到石庭小学业余免费为社会服务已有几十年光荣历史,早在新校建成后,胡金凤担任首任校长时,石庭小学积极协助业余教育,开展石庭片“扫盲”活动,提高全民素质。各生产队都有夜校,学生是农民。教师分配到生产队,负责夜校的组织和辅导,培训夜校教师,帮助夜校教师备课。
58年,在校内还办了夜校,由大队扫盲积极分子黄承祖、黄金富负责,学校指定黄玉祥老师专人协助。
1979年,胡金凤校长退休,陈天顺主持学校工作。
1980年——1981年,莆田县恢复小学毕业生初招统一考试,石庭又重鼓文革前积极拼搏的风格,教师忙着搜集复习材料,印发复习提纲,毕业班学生晚自修,上夜课,千方百计提高毕业班的学习质量。每年初招都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学生,送入省重点中学莆一中、二中就读。
1980年乘改革开放的春风,教师努力拼搏,教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生源越来越多,校舍拥挤为破于眉睫的问题,急待解决。1982年学校领导陈天顺、彭书锦等石庭宫董事会吁请海外侨胞筹资扩建学校教学楼,在爱国侨胞黄日昌、黄文华、黄文理、黄吓兴等海外侨胞的大力提携下,共筹集资金新币21.42万元.。1983年将大礼堂七间一层土木结构的教师及后操场两间石板教师拆涂,翻建成一座十四间教室的教学楼,用于初中部教学,小学仍租用棋花厝部分民房作为教室
1985年方中沛任校长,彭书锦任副校长,曾昭和、黄文书任教导。新领导班子为解决学校校舍紧张状态,决心继续打好侨牌,成立莆田县石庭学校国内董事会。正董事长暂缺,副董事长黄庆隆先生、孙忠孝先生、黄玉珠女士;常务董事黄庆隆、孙忠孝、黄玉珠、黄金寿、黄吓辉、黄吓松、黄文荣、方金荣、黄瑞麟等位先生担任;会计方金荣;出纳黄克亮。他们肩负对下一代教育发展的使命,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校领导与董事会不辞辛劳,拜访了一个个归侨。一片诚心,金石为开。打动了爱国爱乡的侨领黄文兰、黄文理、黄文华的心,海外华侨也专门为建校成立了“海外建委会”,以便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工作。海外建委会由印尼侨领黄文兰、黄文通、黄春元、黄文华、黄文衡、黄清云诸位先生;暨新加坡侨领黄文理、黄日昌、黄金华、黄克祥先生等组成。随着各方面工作的有序展开,国内也成立了监建组,由黄庆隆、黄玉珠、孙忠孝、黄瑞麟、曾昭和、黄克亮、方中沛、彭书锦、方金荣、李国珍诸先生组建。
1986年,在石庭牌兜脚下奠基兴工建造石庭侨中教学楼。
1987年,何远芳调入石庭小学任副校长。
1988年,石庭华侨中学教学楼竣工。
1989年,石庭华侨中学从原来拥挤的小学中搬迁到新楼。
1990年,何远芳调离,黄玉和任副校长。
1991年,方中沛校长荣休,黄玉和接任校长,李瑞芳任副校长兼江口学区会计;林光明主持学校德育处工作;李敏林、黄锦云主持学校教务处工作;黄绳涛主持学校总务处工作。
同月,“石西后埕村华侨为解决本地子女就学方便,筹资在后埕村新建了一座教学楼,后埕分校独立,正式命名为“江口后埕小学”
1992年,鉴于建设了近五十年的石庭小学教学楼教室已破烂不堪,学校领导会同石东、石西两村两委积极做好侨务工作,在爱国侨领黄文理、黄文华的大力支持下,筹资使万元,重建了二十间教室,便学生在宽敞明亮安全的教室内专心学习。
1992年,石西桥头外村华侨黄文兰、黄文华,惠及家乡子弟上学要横跨福夏公路,存在安全隐患,筹资将本村原生产队队址改建教学楼。
1993年9月,桥头外初级小学正式成立。
1993年香港同胞黄克绪先生,看到学校操场泥泞不堪,独资捐赠港币三万六仟元,修建了一块1000多平方米的水泥篮球场。
1993年9月后埕小学、西刘小学高小并入学校。1998年8月两校高小撤回原校。
1998年,侨胞黄锦龙先生感到以前驱车经福夏路时,一片原野,石庭小学红砖楼房远眺可见雄姿,而今两旁店铺林立,石庭小学已依稀难见,为海外归来游子能准确到达母校;乃费资十万余元,于公路旁建造牌楼一座,书“莆田县石庭小学”以资记认。
1992—1994年间,华侨黄文通、黄金瑞、黄锦文、黄玉添、黄志萍、黄富文、香港黄克绪、陈瑞凤、石西鸳鸯厝华侨基金会均踊跃献资为学校学生添置桌椅、教师办公桌,添置会议室桌椅,管乐队、礼堂音响设备,铺设石板路及浇灌幼儿操场均不遗余力。
1995年鸳鸯厝华侨为了家乡子女就学方便,集资建设了一座完整的小学,正式恢复为“陶青小学”。
1996年9月,鸳鸯厝子女返回“陶青小学”就学,减轻了石庭小学校舍不足的压力。
1998年,修建已五十多年的学校大礼堂,被白蚁蛀蚀严重,不堪重负。办公室所在的大楼前倾严重,办公大厅4根大梁裂痕明显,屋顶水泥瓦片年久变质松散,渗雨漏水,校舍已成危房。学校领导、石东村、石西村两委、学校华侨董事会十分重视,成立了石庭小学修建委员会(国内理事组)。由黄庆隆先生任理事长,陈瑞凤女士任副理事长,黄文同、黄崇书、黄中贵、黄玉水、黄德章、黄瑞麟、黄玉和、黄绳涛、黄玉明等诸位理事,并向海外发出了倡议书。董事长黄日昌先生得悉这一情况后,亲临学校视察,指示学校修缮要保持原貌,不宜更改。同时要求国内,充分发动群众力量。不管是一元还是一万元都是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支持。并冀望国内最少要有三百户人参与捐资,修缮的不足之数由海外侨胞负责。这一倡议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踊跃响应。爱国侨领黄日昌、黄鼎荣、黄春元、黄文通、黄文兰、澳门黄春水、香港黄赛峰、黄玉祥,国内黄庆隆、陈瑞凤等社会各界人事及石庭父老乡亲同心协力共集资69.11万元。
1999年学校修缮工作正式开始。教学楼、礼堂、大门、围墙、厕所均整修一新,再焕光彩,重振雄姿。
2000年2月12日(正月初八),学校隆重举行大礼堂、教学楼、校门重修竣工剪彩庆典。鞭炮齐鸣,鼓乐喧天。海外侨胞黄日昌董事长,黄文兰伉俪,黄春元伉俪,黄文华先生等均专程联袂返校参加盛会。莆田县政要:林文扬书记、卓金贤副书记、梁国镇副县长、陈文富人大主任、余文锦政协主席、教育局长程辉煌、江口镇党委书记王金炼、镇长邹荔平均莅临参加。校修建委员会理事长黄庆隆先生、陈瑞凤女士及所有捐资者应邀出席庆典。
会议由江口镇邹荔平镇长主持,黄玉和校长代表学校汇报修建工作情况,黄日昌董事长代表海外侨胞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卓金贤县委副书记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海外侨胞,各界人士的热心助学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学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县、镇领导对捐资一万元以上的优秀者颁发了荣誉证书。爱国侨领,著名企业家,县、镇领导为学校重修竣工剪彩并向所有捐资者颁发了纪念品。会后,江口镇政府设宴招待爱国侨领及著名企业家等热心助学人士。
2001年9月,莆田江口桥头外初级小学并为学校教学点,2002年9月“桥头外教学点”撤并入学校。
2002年5月莆田市行政区域重新规划,江口镇隶属涵江区。校名更为“涵江区江口石庭小学”。由黄玉和继任校长,陈国徽、黄文和任教导。
2003年9月,涵江区教育局将石庭小学从江口学区中分割出来,升格为中心小学,原校名“涵江区江口石庭小学”更改为“涵江区石庭中心小学”。新一届中心小学的学校领导班子到任:张君超任校长,李向华任书记,黄玉和(分管石庭中心小学)和吴元华任副校长,董国雄任副书记,林义良任工会主席,黄玉麒任工会副主席,陈伟业任教导主任,陈国徽和黄文和任副主任。下辖后埕小学、陶青小学、西刘小学、赤港小学、东楼小学、丰山小学、厚峰小学、刘庄小学、梁厝小学等9所农村小学,共有学生3539人,教师169人。同时学校也进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
2005年9月,学校将后埕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撤并入石庭中心小学。教职工多达64人。12月张校长和李书记调离,由黄玉和副校长升任为校长,吴元华副校长升任书记。
2006年9月学校领导班子换届,黄玉和继任校长,吴书记调离由林国祥接任书记,董国雄和林光明任副校长,其他学校行政人员不变。学校将厚峰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撤并入石庭中心小学。学校学生数增至998人,设有教学班二十个;幼儿学生数341人,幼儿设有教学班十个。
2007年3月董副校长调离,陈伟业升任为副校长。
校 名 变 更 历 届 校 长 变 更
莆田县第七区第二小学 陈栋侯(1915.10-1916.1)
陈丹如(1916.2-1919.1)
莆田县第七区石庭小学 方锡连(1919.2-1921.1)
郭玑庭(1921.2-1925.1)
莆田县第七区私立石庭小学 黄绍昌(1925.2-1934.1)
莆田县第七区私立绍昌小学 黄篱秋(1934.2-1934.7)
莆田县江口第二中心国民学校 黄 璇(1934.8-1950.1)
莆田县石庭小学 翁鑫柏(1950.2-1950.3)
林金康(1950.4-1950.8)
俞国琳(1950.9-1951.2)
肖庆琳(1951.3-1952.2)
方永恳(1952.3-1954.8)
方燕荣(1954.9-1956.8)
莆田县石庭中心小学 胡金凤(1956.9-1968.10)
莆田县石庭五七学校 林春新(1967.8-1968.9)
黄元斌(1968.9-1971.7)
黄中贵(1968.9-1971.7)
方联荣(1974.9-1977.2)
陈天顺(1977.3-1978.7)
胡金凤(1978.8-1979.11)
莆田县江口石庭小学 陈天顺(1979.12-1983.1)
黄文晋(1980.9-1983.8)
彭书锦(1983.9-1985.2)
方中沛(1985.3-1991.8)
黄玉和(1991.9-2002.4)
涵江区江口石庭小学 黄玉和(2002.5-2003.8)
涵江区石庭中心小学 张君超(2003.9-2005.12)
黄玉和(2006.1至今)
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⑻ 02年莆田市一中与市少体校联办用的是什么教材急急急
lala涵江区石庭中心小学座落在著名侨乡——江口镇石庭村。学校创办于1915年,于2003年8月升格为中心小学,下辖9所农村小学,共有学生3539人,教师169人。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办学理念,领导 “务实、求真、 开拓”,教师“爱岗、敬业、奉献”,学生“诚实、好学、活泼”,侨乡的父 老乡亲更是真情倾注,集资兴学,他们形成和谐向上的文化教育群体,齐心协力,将石庭这所“ 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装扮成福厦路畔璀璨的教育明珠。
1、学校现拥有一支知识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拥有教职工数62人。其中,小学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34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区级骨干教师3人。2位已取得本科学历、大专学历老师41位,可称教学队伍实力雄厚,人才济济。
2、学校占地面积13065平方米,建筑面积6016平方米。学校现有小学学生数989人,设有19个班级。幼儿学生234人,设有七个教学班。生均占地面积10.68平方米,建筑面积4.92平方米。
3、拥有一座600平方米的大礼堂,可供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举行文艺联欢会,用以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4、学校有34间符合标准的教室,采光、通风,照明符合要求。
5、学校生活用房1900平方米,师均30.65平方米。
6、学校体育、音乐、美术、电教设施达Ⅱ类标准。
7、图书丰富,现学校图书馆有存书达12500册,生均10.22册,可供学生阅览,补充课外知识。
8、设电脑教室,拥有66台电脑,培养学生现代科学知识的应用。
9、学校有两个近千平方米的水泥操场,一个3200平方米的大操场,一条80米的直跑道,150米的环形跑道供学生田径运动之需。
10、学校音乐室、少先队室、实验室、体育室、电教室一应俱全。学校环境达到“一禁、三化、五无、八有”要求。幼儿园的设备新颖,活动器械齐全。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洁净的学习环境;给教师创造了一个舒畅、安全的工作,生活条件。学校秉承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办学理念,领导“务实、求真、开拓”,教师“爱岗、敬业、奉献”,学生“诚实、好学、活泼”,学校面貌日新月异,永远向前。
地址:涵江区江口镇石东村 邮编:351117
[编辑本段]校规校训
校风:团结 勤奋 博学 务实 向上
教风:师风正 师纪严 师道尊 师学博 师业精 师心慈
[编辑本段]学校荣誉
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学校连续5届评为莆田县文明学校。
1993年黄琼英同学获全国小学生民族器乐“扬琴”比赛三等奖。
1997年10月四(2)中队评委全国文明雏鹰假日小队。刘少晗同学评为全国“手拉手”好少年。
1998年10月学校少先队评为莆田县红旗大队。
1998年12月,新加坡华侨黄锦龙夫妇捐建校门一座(福厦路口)。
2000年7月,林鸣凤老师指导的刘敏同学获全国青少年爱国读书活动“讲公德、守法纪”知识竞赛特等奖,并赴闽参加省教育厅、省少工委组织的夏令营和颁奖大会。
2000年学校被莆田县评为“莆田县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2001年9月因学校教学质量突出被中央莆田县委和人民政府评为“莆田十佳学校”。
2002年4月由于学校成绩优异,被福建省教育厅评为“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
2003年莆田市教育局对全市小学毕业生统一考核,我校本届毕业生成绩名冠涵江。在涵江区对所辖的133所小学共评选出的300名优秀学生中,本校就取得23名。
2003年7月,蔡黎红老师指导的黄琳同学获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走向世界的中国”知识竞赛优秀奖。
2004年3月,自升格为中心小学以来,莆田市教育局对全市小学毕业生统一考核,在涵江区评选的300名优秀学生中,本中心小学就取得53名,成绩名扬涵江。
2004年5月学校小学生篮球队获涵江区小学生篮球比赛第一名2004年6月黄玉麒老师指导的吴启航同学写的“公鸡过马路”获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三等奖。
2004年10月被中共莆田市委和莆田市人民政府评为“市文明学校”。
2004年12月被涵江区人民政府评为“涵江区素质教育合格学校”。
2005年1月由郭萍老师执教的《年月日》在涵江区开展小学数学优质课比武中荣获一等奖。由王珊老师执教的《五彩池》在涵江区开展小学语文优质课比武中荣获一等奖。同年6月份,在全市统一命题的毕业班素质教育质量检测中,我校本届毕业班的语、数科的综合成绩名列涵江区农村小学组第二名。
2005年7年,蔡黎红老师指导的罗威臻同学获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奋发有为建小康”知识竞赛二等奖。
2005年12月学校教师篮球队获涵江区教师篮球比赛第二名。
2006年1月学校被涵江区人民政府评为“治安保卫重点单位”。3月份,涵江区综合办、涵江区教育局、涵江区公安局联合评为“涵江区平安校园”、“涵江区学校安全先进单位”。
2006年3月学校被授予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改革重点课题——福建省“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研究”实验基地校。
2006年6月本届毕业班参加全市统一命题的毕业班素质质量检测中,语、数平均分和及格率均列涵江区农村小学组第一名。同月,被莆田市人民政府评为“莆田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优秀学校”。
2006年7月学校幼儿园评为涵江区优质幼儿园。
2007年3月学校评为涵江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先进单位。
2007年4月学校小学生乒乓球队获涵江区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女子第四名、男子第五名。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学校历史悠久,创建于1915年,由黄绍昌先生倡议创办。
黄绍昌先生毕业于福建政法大学及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及高等师范硕士。历经福建政法大学教授、福建省实业厅秘书长等职。由于关心家乡教育,深知石庭人口稠密而无一所正式学校,在海外侨胞的支持下乃毅然举家迁回石庭,自任学校校长,校名为莆田县第七区小学学校租用石庭旗杆厝衍庆堂上下厅及上厅左边厢房一间,内埕全部、黄禹友民房五间为校址,并舍自己房舍等为办学之用。黄绍昌为名誉校长(1915、10——1919、01),陈栋候为第一任校长(1915、10——1916、01),陈丹如为第二任校长(1916、02——1919、01)。学制四年,(为初级小学),低中二班为复式教学。四年级为学校最高年级,学生均由私塾转入,全校学生20多人。学校于1915年春成立首届校董会,设常年校董30人(每年年捐大洋20元)、名誉校董为:萨镇冰、黄培松、王兆培、江春霖、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等社会名流担任。其中萨镇冰系辛亥革命时名人,民国时期为海军上将,任海军总司令等要职。担任石庭小学董事可称马首是瞻,威望卓著。
1919年2月至1925年1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第七区石庭小学,校址照旧。黄绍昌为名誉校长(1919、02——1925、01)。学制六年(完全小学),一、二年级为单式教学(两班),中高年级为复式教学(两班)。学生数80多人。学校校董会有常年校董30人(每人年捐大洋20元),名誉校董: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
1925年2月至1934年1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第七区私立石庭小学,原有校址扩大。借用衍庆堂下厅左右前厢房两间,天云亭扩大租用右厢房一间,另租用黄绍昌私房之大厅、福堂及左右厢房,并在石庭黄氏宗祠增设分校。校长为黄绍昌,分校主任为虞番茹(1925、02——1930、01)。学制六年,一至四年级各一班,高小复式班一班。分校初小一年级一班,学校校董会于1925年2月扩大,常年校董37人(每人年捐大洋20元)。名誉校董为: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黄玉树、林兆燕、宋敏增。
1934年2月至1942年 7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第七区江口镇私立绍昌小学。校址照旧,黄氏宗祠分校停办,学校并入总校,但另在田滕松竹梅祠堂开办幼稚园(一班)。学校校董会推选黄篱秋为首任校长(1934、02——1934、07),黄璇为第二任校长(1934、08——1942、07),学校校董会有校董56人(每人年捐大米三百斤),名誉校董为;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黄玉树、曾傅云、林兆燕、宋敏增。
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江口镇石东石中联立国民学校。校址照旧,小学学制六年。田滕松竹梅祠堂幼稚园撤消。(幼稚园二个班级设在总校)。校长为黄璇(1942、07——1943、01)。学校董事会有常年校董76人,名誉校董为: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梁济川、黄祖汉、林兆燕、曾傅玉、黄景文。
1943年2月至1945年1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江口镇西南中心国民学校。校址照旧。校长黄璇。小学学制六年。学校开设幼稚园二个班级。学校校董会有常年校董76人。名誉校董为 :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梁济川、黄祖汉、黄兆燕、曾傅玉、黄景文、宋增敬。
1945年2月至1950年3月,学校更名为莆田县江口镇第二中心国民小学。校址照旧。校长黄璇。小学学制六年。学校开设幼稚园二个班级。学校校董会有常年校董76人。名誉校董为 :萨镇冰、黄培松、张琴、关陈谟、林翰、吴台、蔡瑄、黄祖汉、黄玉树、林兆燕、曾傅玉、黄景文、宋增敬。
纵观历史,石庭小学在1915年至1950年期间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简易到扩大,逐步拓展,迈步向前,黄绍昌、黄璇父子首创颙功。令人有口皆碑,赞之不绝。
绍昌先生英年早逝(详情见黄春元先生撰写的《怀念母校》全文中。俚人痛念绍昌先生半生心血艰难创学的功绩,经校董会开会决议改校名为石庭绍昌小学资以纪念。
绍昌殁后,子承父志,黄璇接任校长。黄璇先生毕业于福建省立师范,年青有为,管理有方,治学严谨。他注重寓教于乐,经常为学生举办文体活动,远足爬山;也时与其他学校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或举行测试时事比赛。他注重道德品质教育、亲绘壁画,在学校多处悬挂。抗战期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四十年代初期抗战紧要关头,他亲自演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他崇尚“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四维八德教育。
黄璇任校长后,身体力行,拆旧更新,自行动手,十分刻苦,厉行节约逐步扩展教室。学校因此从原无标准的校舍逐步形成一所初具规模,在江口镇颇具名气的中心小学校。
据黄文兰先生、黄春元先生回忆,学校30年校庆圣殿约在1945年8月上旬举行,张灯结彩,学校装点得一派喜气洋洋。巨幅横幅标语高悬“庆祝绍昌中心小学三十周年校庆及庆祝抗战胜利”。歌舞升平,十音八乐响彻四方,文艺节目丰富多彩,盛况空前。
“雄鸡一唱天下白”。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萧萧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人民政府接管了绍昌小学,学校更名为石庭小学。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石庭父老乡亲和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从此走上不断发展壮大的康庄大道。
1951年春,建新校前,因“绍昌小学”校舍不足,未能适应办学之需,1954年前俚人已酝酿建造新校事宜,经多方协商,确定在原址——“石庭绍昌小学”翻建新校舍——即现在涵江区石庭中心小学。建校时由石庭黄氏组建董事会,成员90名,常务董事16人。主席:黄文达(毛小丛),副主席黄文松(九尾)下设委员。接收海内外华侨俚人,黄氏家族的捐款,芳名立碑纪念。
1956年春,校长方燕荣,教导陈炳宗上书给毛主席请求提写校名。因毛主席国事繁忙,无暇提写,后由莆田军分区参谋长书写“莆田县石庭小学”校名,一直保存于今。
1956年秋,新校落成后,胡金凤为首任校长,时有学生600余人,因学校为完全小学,办学条件好,质量高,学生慕名而来,趋之若鹜。所以,每年都要举行高小招生入学考试。也因此,石庭小学也有中低年级的单班编制变成高小的多班学校。石庭小学的学生遍布江口镇半壁疆土。小学毕业报考初中,升学上线率达97%以上。
1956年,为了解决乡亲子女上初中难的问题,在校内又设“文化班”是属于民办自费办初中之形式。
1958年大跃进时,石庭设管理区,学校升级为“莆田县石庭中心小学”管辖19个基层校,包括江口片的五星小学。从石庭比江口早些时间设学区看,当时石庭文化比江口发达了。后来再派副校长温新江、方联荣、林春新三人从事学校领导班子。
1959年中央落实“华侨政策”石庭华侨办学有功,董事会主席黄文达应邀赴京参加十周年国庆观礼。
1959年后,石庭文化班改为“莆田石庭农业中学”
1960——1961年国家暂时困难时期,全校师生(包括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开荒种植活动。建立农业基地——南坡山,搞小副业,增加收入,共度难关。但又不耽误学习文化课,可以说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当时造就一大批乡里杰出人才。
1962年莆田县教育局正式批准把原“莆田石庭农业中学”改为“莆田石庭华侨中学”任命吴鸿生为石庭华侨中学校长。陈国祯任副校长、陈庆瑞为教导主任,黄清和人总务主任,李天宝任团支部书记。小学部不变,桥中使用“石庭小学”一半地方,小学又一次开始借用附近民房办学了。
1963年——1964年学校文化体育生活丰富,教师“篮球对”“十音队”经常外出参加比赛演出。“十音队”在江口地区首屈一指,64年石庭教工的器乐合奏,“苦尽甜来”参加县职工文艺汇演荣获特等奖。
1966年,“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精”文化革命浩劫,十年非常风雨,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一度停课,学生散流社会,教学荒废,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厥如,造成十年荒芜,令人嗟叹。
1968年把“莆田县石庭小学”改为“莆田县五七学校”,是非颠倒,学校一片荒凉“四人帮”祸国殃民,践踏文化,可见一斑。
至文革结束,使拨乱反正又恢复原校名。
1969年学校实行准军事化训练,那时学生无心读书。
1970年——1976年,学校几乎成半瘫痪状态,教师无心教学,学生无心学业。
1976年,打倒“四人帮”全校欢欣鼓舞。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学校教学,学生学习,正式走上正轨,社会青年又登校拜访老师,拾回文革期间遗落,荒废的文化知识。从此,石庭小学繁荣又振作了,又恢复了昔日的雄风。
1978年,胡金凤官复原职,主持石庭小学校长工作。正值全国恢复高考,中考的底二年,在江口镇党委的主持下,于江口马埕旧电影院举办补习班。石庭小学派林金标(番茹根)、陈庆瑞等教师义务为广大青年授课,时达数年之久。为将口地区培养大批大、中专人才。说到石庭小学业余免费为社会服务已有几十年光荣历史,早在新校建成后,胡金凤担任首任校长时,石庭小学积极协助业余教育,开展石庭片“扫盲”活动,提高全民素质。各生产队都有夜校,学生是农民。教师分配到生产队,负责夜校的组织和辅导,培训夜校教师,帮助夜校教师备课。
58年,在校内还办了夜校,由大队扫盲积极分子黄承祖、黄金富负责,学校指定黄玉祥老师专人协助。
1979年,胡金凤校长退休,陈天顺主持学校工作。
1980年——1981年,莆田县恢复小学毕业生初招统一考试,石庭又重鼓文革前积极拼搏的风格,教师忙着搜集复习材料,印发复习提纲,毕业班学生晚自修,上夜课,千方百计提高毕业班的学习质量。每年初招都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学生,送入省重点中学莆一中、二中就读。
1980年乘改革开放的春风,教师努力拼搏,教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生源越来越多,校舍拥挤为破于眉睫的问题,急待解决。1982年学校领导陈天顺、彭书锦等石庭宫董事会吁请海外侨胞筹资扩建学校教学楼,在爱国侨胞黄日昌、黄文华、黄文理、黄吓兴等海外侨胞的大力提携下,共筹集资金新币21.42万元.。1983年将大礼堂七间一层土木结构的教师及后操场两间石板教师拆涂,翻建成一座十四间教室的教学楼,用于初中部教学,小学仍租用棋花厝部分民房作为教室
1985年方中沛任校长,彭书锦任副校长,曾昭和、黄文书任教导。新领导班子为解决学校校舍紧张状态,决心继续打好侨牌,成立莆田县石庭学校国内董事会。正董事长暂缺,副董事长黄庆隆先生、孙忠孝先生、黄玉珠女士;常务董事黄庆隆、孙忠孝、黄玉珠、黄金寿、黄吓辉、黄吓松、黄文荣、方金荣、黄瑞麟等位先生担任;会计方金荣;出纳黄克亮。他们肩负对下一代教育发展的使命,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校领导与董事会不辞辛劳,拜访了一个个归侨。一片诚心,金石为开。打动了爱国爱乡的侨领黄文兰、黄文理、黄文华的心,海外华侨也专门为建校成立了“海外建委会”,以便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工作。海外建委会由印尼侨领黄文兰、黄文通、黄春元、黄文华、黄文衡、黄清云诸位先生;暨新加坡侨领黄文理、黄日昌、黄金华、黄克祥先生等组成。随着各方面工作的有序展开,国内也成立了监建组,由黄庆隆、黄玉珠、孙忠孝、黄瑞麟、曾昭和、黄克亮、方中沛、彭书锦、方金荣、李国珍诸先生组建。
1986年,在石庭牌兜脚下奠基兴工建造石庭侨中教学楼。
1987年,何远芳调入石庭小学任副校长。
1988年,石庭华侨中学教学楼竣工。
1989年,石庭华侨中学从原来拥挤的小学中搬迁到新楼。
1990年,何远芳调离,黄玉和任副校长。
1991年,方中沛校长荣休,黄玉和接任校长,李瑞芳任副校长兼江口学区会计;林光明主持学校德育处工作;李敏林、黄锦云主持学校教务处工作;黄绳涛主持学校总务处工作。
同月,“石西后埕村华侨为解决本地子女就学方便,筹资在后埕村新建了一座教学楼,后埕分校独立,正式命名为“江口后埕小学”
1992年,鉴于建设了近五十年的石庭小学教学楼教室已破烂不堪,学校领导会同石东、石西两村两委积极做好侨务工作,在爱国侨领黄文理、黄文华的大力支持下,筹资使万元,重建了二十间教室,便学生在宽敞明亮安全的教室内专心学习。
1992年,石西桥头外村华侨黄文兰、黄文华,惠及家乡子弟上学要横跨福夏公路,存在安全隐患,筹资将本村原生产队队址改建教学楼。
1993年9月,桥头外初级小学正式成立。
1993年香港同胞黄克绪先生,看到学校操场泥泞不堪,独资捐赠港币三万六仟元,修建了一块1000多平方米的水泥篮球场。
1993年9月后埕小学、西刘小学高小并入学校。1998年8月两校高小撤回原校。
1998年,侨胞黄锦龙先生感到以前驱车经福夏路时,一片原野,石庭小学红砖楼房远眺可见雄姿,而今两旁店铺林立,石庭小学已依稀难见,为海外归来游子能准确到达母校;乃费资十万余元,于公路旁建造牌楼一座,书“莆田县石庭小学”以资记认。
1992—1994年间,华侨黄文通、黄金瑞、黄锦文、黄玉添、黄志萍、黄富文、香港黄克绪、陈瑞凤、石西鸳鸯厝华侨基金会均踊跃献资为学校学生添置桌椅、教师办公桌,添置会议室桌椅,管乐队、礼堂音响设备,铺设石板路及浇灌幼儿操场均不遗余力。
1995年鸳鸯厝华侨为了家乡子女就学方便,集资建设了一座完整的小学,正式恢复为“陶青小学”。
1996年9月,鸳鸯厝子女返回“陶青小学”就学,减轻了石庭小学校舍不足的压力。
1998年,修建已五十多年的学校大礼堂,被白蚁蛀蚀严重,不堪重负。办公室所在的大楼前倾严重,办公大厅4根大梁裂痕明显,屋顶水泥瓦片年久变质松散,渗雨漏水,校舍已成危房。学校领导、石东村、石西村两委、学校华侨董事会十分重视,成立了石庭小学修建委员会(国内理事组)。由黄庆隆先生任理事长,陈瑞凤女士任副理事长,黄文同、黄崇书、黄中贵、黄玉水、黄德章、黄瑞麟、黄玉和、黄绳涛、黄玉明等诸位理事,并向海外发出了倡议书。董事长黄日昌先生得悉这一情况后,亲临学校视察,指示学校修缮要保持原貌,不宜更改。同时要求国内,充分发动群众力量。不管是一元还是一万元都是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支持。并冀望国内最少要有三百户人参与捐资,修缮的不足之数由海外侨胞负责。这一倡议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踊跃响应。爱国侨领黄日昌、黄鼎荣、黄春元、黄文通、黄文兰、澳门黄春水、香港黄赛峰、黄玉祥,国内黄庆隆、陈瑞凤等社会各界人事及石庭父老乡亲同心协力共集资69.11万元。
1999年学校修缮工作正式开始。教学楼、礼堂、大门、围墙、厕所均整修一新,再焕光彩,重振雄姿。
2000年2月12日(正月初八),学校隆重举行大礼堂、教学楼、校门重修竣工剪彩庆典。鞭炮齐鸣,鼓乐喧天。海外侨胞黄日昌董事长,黄文兰伉俪,黄春元伉俪,黄文华先生等均专程联袂返校参加盛会。莆田县政要:林文扬书记、卓金贤副书记、梁国镇副县长、陈文富人大主任、余文锦政协主席、教育局长程辉煌、江口镇党委书记王金炼、镇长邹荔平均莅临参加。校修建委员会理事长黄庆隆先生、陈瑞凤女士及所有捐资者应邀出席庆典。
会议由江口镇邹荔平镇长主持,黄玉和校长代表学校汇报修建工作情况,黄日昌董事长代表海外侨胞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卓金贤县委副书记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海外侨胞,各界人士的热心助学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学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县、镇领导对捐资一万元以上的优秀者颁发了荣誉证书。爱国侨领,著名企业家,县、镇领导为学校重修竣工剪彩并向所有捐资者颁发了纪念品。会后,江口镇政府设宴招待爱国侨领及著名企业家等热心助学人士。
2001年9月,莆田江口桥头外初级小学并为学校教学点,2002年9月“桥头外教学点”撤并入学校。
2002年5月莆田市行政区域重新规划,江口镇隶属涵江区。校名更为“涵江区江口石庭小学”。由黄玉和继任校长,陈国徽、黄文和任教导。
2003年9月,涵江区教育局将石庭小学从江口学区中分割出来,升格为中心小学,原校名“涵江区江口石庭小学”更改为“涵江区石庭中心小学”。新一届中心小学的学校领导班子到任:张君超任校长,李向华任书记,黄玉和(分管石庭中心小学)和吴元华任副校长,董国雄任副书记,林义良任工会主席,黄玉麒任工会副主席,陈伟业任教导主任,陈国徽和黄文和任副主任。下辖后埕小学、陶青小学、西刘小学、赤港小学、东楼小学、丰山小学、厚峰小学、刘庄小学、梁厝小学等9所农村小学,共有学生3539人,教师169人。同时学校也进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
2005年9月,学校将后埕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撤并入石庭中心小学。教职工多达64人。12月张校长和李书记调离,由黄玉和副校长升任为校长,吴元华副校长升任书记。
2006年9月学校领导班子换届,黄玉和继任校长,吴书记调离由林国祥接任书记,董国雄和林光明任副校长,其他学校行政人员不变。学校将厚峰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撤并入石庭中心小学。学校学生数增至998人,设有教学班二十个;幼儿学生数341人,幼儿设有教学班十个。
2007年3月董副校长调离,陈伟业升任为副校长。
校 名 变 更 历 届 校 长 变 更
莆田县第七区第二小学 陈栋侯(1915.10-1916.1)
陈丹如(1916.2-1919.1)
莆田县第七区石庭小学 方锡连(1919.2-1921.1)
郭玑庭(1921.2-1925.1)
莆田县第七区私立石庭小学 黄绍昌(1925.2-1934.1)
莆田县第七区私立绍昌小学 黄篱秋(1934.2-1934.7)
莆田县江口第二中心国民学校 黄 璇(1934.8-1950.1)
莆田县石庭小学 翁鑫柏(1950.2-1950.3)
林金康(1950.4-1950.8)
俞国琳(1950.9-1951.2)
肖庆琳(1951.3-1952.2)
方永恳(1952.3-1954.8)
方燕荣(1954.9-1956.8)
莆田县石庭中心小学 胡金凤(1956.9-1968.10)
莆田县石庭五七学校 林春新(1967.8-1968.9)
黄元斌(1968.9-1971.7)
黄中贵(1968.9-1971.7)
方联荣(1974.9-1977.2)
陈天顺(1977.3-1978.7)
胡金凤(1978.8-1979.11)
莆田县江口石庭小学 陈天顺(1979.12-1983.1)
黄文晋(1980.9-1983.8)
彭书锦(1983.9-1985.2)
方中沛(1985.3-1991.8)
黄玉和(1991.9-2002.4)
涵江区江口石庭小学 黄玉和(2002.5-2003.8)
涵江区石庭中心小学 张君超(2003.9-2005.12)
黄玉和(2006.1至今)
⑼ 清华大学湖北录取名单
报考号 姓名 性别 毕业中学 录取专业
00422828110169 范丽丽 女 鹤峰县一中 汉语言文学
00420602110844 刘家林 男 襄北监狱中学 汉语言文学
00421004110229 朱灵芝 女 江陵县郝穴中学 法学
00420501110278 曾超 女 宜昌市夷陵中学 英语
00422826110140 王鹏飞 男 咸丰县一中 英语
00420501110285 许杰 男 宜昌市夷陵中学 汉语言文学
00422822110115 陈渊 男 建始县一中 汉语言文学
00420222110038 陈欢 女 阳新县一中 法学
00421123110011 李游 男 罗田县一中 汉语言文学
00421002110336 段磊 男 湖北省沙市中学 英语
00420222110114 陈兆华 男 阳新县一中 法学
00420103110741 乔端 男 武汉市外国语学校 法学
00420802110076 张云 男 荆门市龙泉中学 法学
00421003151735 佘振定 男 荆州市荆州中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00420111150163 查勘 女 洪山区华工大附中 车辆工程
00429005150516 刘芳 女 天门市天门中学 生物医学工程
00420582150827 李亮 男 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水利水电工程
00429005155202 周晓舟 男 天门市岳口中学 工程力学
00420881150220 包晓玮 女 钟祥市一中 化学工程与工艺
00420201151880 杨芬 女 黄石二中 水利水电工程
00420902150164 万茜 女 孝感市孝感高中 水利水电工程
00420902150092 范本正 男 孝感市孝感高中 车辆工程
00420111150185 陈探 男 洪山区华工大附中 法学
00420922150072 刘栋梁 男 大悟县一中 水利水电工程
00420902150113 陈青 女 孝感市孝感高中 水利水电工程
00429001151339 石志松 男 随州市一中 测控技术与仪器
00420104151246 戢磊 男 乔口区市十一中 法学
00422827150086 丁凤波 男 来凤县一中 核工程与核技术(定向)
00420802150289 陈矛 女 荆门市龙泉中学 会计学
00420106152901 黄一菲 女 武昌区华师大一附中 金融学
00429001150684 徐松 男 随州市一中 热能与动力工程
00421127150018 陈杰 男 黄梅县一中 水利水电工程
00420582150058 韩晓凌 男 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车辆工程
00420124150061 涂彬 男 新洲区一中 水利水电工程
00420281150022 王?? 女 大冶市一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00420902150276 金正波 男 孝感市孝感高中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00421083150407 定翔 男 洪湖市一中 测控技术与仪器
00429001151562 朱明亮 男 随州市二中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
00429001152383 成彬彬 男 随州市二中 工程物理(定向)
00420105150209 李昊 男 汉阳区武汉市三中 化学工程与工艺
00420381150091 张婷 女 丹江口市一中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00422301150269 李西欧 男 咸宁市鄂南高中 建筑学
00420106152708 赵翔 男 武昌区华师大一附中 材料科学与工程
00420106152675 赵云川 男 武昌区华师大一附中 工业工程
00421127150020 黄炜 男 黄梅县一中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00429001152003 钱科 女 随州市二中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00420103151230 谭宁 男 武汉市外国语学校 热能与动力工程
00420106151058 廖慧 女 武昌区实验中学 热能与动力工程
00429004150396 周俊超 男 仙桃中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00420124150002 吴刚 男 新洲区一中 核工程与核技术(定向)
00421102150382 游欣 男 黄冈市黄冈中学 建筑学
00420602151056 亢翠 女 襄樊市第五中学 金融学
00420902150218 刘川 男 孝感市孝感高中 测控技术与仪器
00421003151892 谢立 男 荆州市荆州中学 车辆工程
00429001152382 徐晓霞 女 随州市二中 电子信息工程(定向)
00420881150075 伍晖 男 钟祥市一中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
00420501150657 陈君 男 宜昌市夷陵中学 热能与动力工程
00420881151909 李小辉 男 钟祥市社会青年 热能与动力工程
00421127150278 干林 男 黄梅县一中 材料科学与工程
00420602150056 李炎恒 男 襄樊市第四中学 工程力学
00420602150297 孔翔 男 襄樊市第四中学 工业工程
00421102150356 张驰 男 黄冈市黄冈中学 环境工程
00420902150427 周成 男 孝感市孝感高中 热能与动力工程
00420701150213 库逸轩 男 鄂州市高级中学 生物医学工程
00421023150001 郭天义 男 监利县第一中学 车辆工程
00420602150003 陈鹏宇 男 襄樊市第四中学 电子信息工程(定向)
00422302150408 饶红华 男 赤壁市一中 化学
00422801150055 王晖 男 恩施州高级中学 会计学
00421022150124 杨兵 男 公安县一中 数学与应用数学
00421102150401 李俊 男 黄冈市黄冈中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00421003151008 贺寓东 男 荆州市弥市中学 工程物理(定向)
00420105150123 秦姗姗 女 汉阳区武汉市三中 化学
00420103151235 黄柯 男 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00429004150203 汪进 男 仙桃中学 经济学
00421182150191 冯锡超 男 武穴市武穴中学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00429004150373 王东国 男 仙桃中学 工程力学
00421121150342 王艳林 男 团风县团风中学 核工程与核技术(定向)
00420102150001 江勇 男 江岸区市二中 数学与应用数学
00420501151083 杨璐 男 宜昌市一中 土木工程
00421022150067 杨远超 男 公安县一中 物理学
00420602150425 卢毅 男 襄樊市第四中学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00429006150653 陈继武 男 潜江市潜江中学 土木工程
00420281150001 张怀晟 男 大冶市一中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00421002150276 李知秋 男 湖北省沙市中学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00420602151046 汤炜伟 男 襄樊市第五中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00420521150051 周荣 男 宜昌县三峡高级中学 核工程与核技术(定向)
00420624150077 王威 男 南漳县第一中学 化学
00420106152677 陈裕 男 武昌区华师大一附中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00420104151033 梁玺 男 乔口区市十一中 经济学
00420301151644 郑利强 男 十堰市一中 自动化
00420624150104 朱大鹏 男 南漳县第一中学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00420602150949 赵涵 女 襄樊市第五中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00420902150220 曹恺 男 孝感市孝感高中 电子信息工程(定向)
00420115150036 陈丹 女 江夏区第一中学 环境工程
00420106153020 熊?? 女 武昌区华师大一附中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00420301150875 程刚 男 东风汽车公司一中 生物科学
00421023150301 邹川 男 监利县第一中学 土木工程
00420983150096 刘畅 女 广水市一中 生物科学
00421022150657 吴源远 男 公安县一中 土木工程
00420881150777 乔文平 男 钟祥市胡集高中 自动化
00420701150534 刘威 男 鄂州市高级中学 自动化
00429001150153 余志强 男 随州市一中 电子科学与技术
00420701150129 杜志鹏 男 鄂州市高级中学 环境工程
00420102150049 孙菁芬 女 江岸区市二中 建筑学
00421182150375 刘怀俊 男 武穴市武穴中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00420582150886 常晓东 男 社会青年 自动化
00420103150024 赵巍 男 江汉区市一中 电子科学与技术
00429005150251 倪达峰 男 天门市天门中学 环境工程
00420683150127 管志强 男 枣阳市第一中学 物理学
00420301150956 刘丰 男 东风汽车公司一中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
00429005150656 胡为敏 女 天门市天门中学 金融学
00420106152678 李江海 男 武昌区华师大一附中 自动化
00420802151476 伍伟恒 男 荆门市石化一中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00420106152696 向华 女 武昌区华师大一附中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00421022150654 雷军 男 公安县一中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00429005150603 郭雄波 男 天门市天门中学 土木工程
00420602151054 洪柳 女 襄樊市第五中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00420881150404 邵华 男 钟祥市一中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00420106152750 郭杰 男 武昌区华师大一附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0429001150237 郑将军 男 随州市一中 物理学
00420301151598 张林林 女 十堰市一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0429006150466 郭次荣 男 潜江市潜江中学 电子信息工程
00420923150064 冯新建 男 云梦县一中 电子信息工程(定向)
00420982150550 朱红艺 男 安陆市一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0420602151094 杨平 男 襄樊市第五中学 电子信息工程
00420501150909 吴超 男 宜昌市一中 电子信息工程
00422823150045 胡俦 男 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0420802150160 全舒 女 荆门市龙泉中学 生物科学
00429001152384 黄刚 男 随州市二中 法学
00429001150407 王刚 男 随州市一中 电子科学与技术
00420106152785 陈??华 男 武昌区华师大一附中 电子信息工程
00420201151868 李响 男 黄石二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0420301150409 董?潇 男 十堰市郧阳中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00429004150001 章勋 男 仙桃中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0420701150310 陈松 男 鄂州市高级中学 生物科学
00429005150210 陈雄飞 男 天门市天门中学 电子信息工程
00429005150045 张黎辉 男 天门市天门中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