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法治在
1. 新闻法治名词解释是什么
名词解释如下:
新闻法治是: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和控制新闻事业的程序、原则和机制。新闻法治是与新闻立法、新闻法规、新闻法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新闻法治研究的范围包括:新闻立法与新闻自由的关系,新闻立法对新闻媒介、新闻工作者的保护与限制,中外新闻法规的类型、特点、新闻法制的历史变迁及其发展趋向,新闻事业的管理体制和规定,违法新闻行为的处分等等。
法治内容的特点:
新闻法制,指新闻本身的立法与新闻业的管理制度。
新闻立法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闻事业在国家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新闻工作的门类及其法律规定;新闻工作者的权利、义务和资格;新闻采访与记载的保护;新闻记载的禁止和限制;新闻的管理措施,违法新闻行为的处理。新闻业的管理制度大体可分为预防制和追惩制两种。
2. 怎么评价栏目《法治在线》
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法治在线》,将以往的法律新闻节目中的以情动人转变为以法动人,将法理与情理结合,体现出新闻与法律的人文关怀性,这是具有独创性的。
《法治在线》栏目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其鲜明的现场感和新闻时效性。节目中播出的都是真实发生且最近发生的事件,让观看者们都能切实感受到的身边事,这样的事件才最具有价值性和教育警示性。或许是你生活中未曾注意过的一个小的错误观念,但其实会铸成大错,这时《法治在线》节目的重要性就能体现出来了。深入浅出的讲理讲法,让普通老百姓学法用法,真正学会用法律武装自己,扫除法盲。
3. 我国目前的新闻立法
一)我国新闻立法现状
我国新闻方面的立法相当薄弱。1980年全国五届人大会议期间有代表提出“新闻立法”的议案,1984年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牵头新闻立法工作开始启动,直到现在,新闻方面的专门立法仍迟迟没有出台。目前,我国新闻方面的法律体系仅由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一系列部门规章以及地方立法组成,政府出台了一些新闻管理条例和规范性的文件,如《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新出台的《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等,也对新闻传播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规范。
关于新闻侵权的民事、刑事制裁措施也较为分散,更多方面只能靠规范性文件进行规制。这就造成了我国新闻立法方面存在着效力层次低、缺乏统一制度安排且作用机制单一的问题。因此,探讨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澄清影响新闻立法的模糊认识,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完成新闻立法,毫不懈怠地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实为当务之急。
二)我国新闻法制的不足
虽然我国立法机关和行政部门针对新闻活动颁布了大量法律和法规,但我国的新闻法制仍有大量需要完善之处。我国至今尚未有一部完整的《新闻法》,这是我国现行新闻法制的主要不足之处,新闻活动还有相当部分没有法律予以规范。
1、法律位阶不高,约束力不强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宪法、基本法律、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是一个由高到低的系列。其中部门规章的层次较低,法规以上才是司法机构判案的主要依据,规章及规章以下只能作为司法参考而不能当作主要的、适用的法律依据。效力和级别不高、体系不完善是目前新闻法制的现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年7月1日)第七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也就是说,由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通过的法律才算的上是法阶较高的国家基本法律。反观现行的针对新闻传播活动的诸多法规,多为国务院各部委制订的行政规章, 而非由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制订,而“国务院部门立法是从属性和受制性尤为突出的立法”。[ 周旺生,《立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P323
] 因此,总体看来,我国关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规和制度从法阶上讲不高,从法律效力上说偏低,而且许多地方还没有同我国行政法体系接轨,在对新闻活动具体事务和纠纷的调整中,更多地充当的是司法参考的辅助性作用,导致这些规章制度的约束功能难以得到应有的发挥。
2、部门立法相冲突
如前所述,我国与新闻传播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数目众多,且“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十二条,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年版]。从法理上讲,宪法、基本法律、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这个由高到低的系列必须在立法精神上一脉相承,并统一于国家最高法律的宪法;但从实践中看,各种法规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各主管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保证不了同等的违规情况承担同等的责任,从而在法治的执行过程中造成了执法标准的偏差。
3、执法成本高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提高新闻法治效率,尽快完成新闻立法,将降低在新闻管理时交叉混合式管理的决策成本,减少新闻管理部门的执法成本,有力地消遏新闻侵权行为的数量以及国家和当事人在新闻纠纷问题上的消耗。
4、现行新闻法制是弥补型法制
于对新闻立法没有整体规划,在许多基本性质问题上未作明确而深入的界定,无法从全局的高度指导新闻法规的具体制定,而在实际操作中又容易出现争端,这就造成了我国新闻立法只能是在新闻活动的实践中,哪一方面出现问题,就相应进行弥补式的法规建设,不利于对新闻业的有效管理。没有宏观完善的新闻政策或新闻法而代之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构成了我国新闻传播规范中的软肋。
5、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平衡
我国现行的新闻法中,对新闻传播活动为主体的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比较完备,而授权性规范则比较薄弱。一是有些权利还没有进入法律范畴。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活动中的权利,如采访权、报道权,法无明文。不是说我国新闻工作者没有这些权利,而是说这些权利还没有成为法定权利。新闻工作者在其正当权利遭到侵犯时,难于得到相应的法律救济。二是有些已被法律承认的权利也很不完善。如舆论监督虽已写入法律从而成为新闻活动的一项法定权利,但是舆论监督对象应当对此承担何种义务以及当舆论监督权利遭到侵犯时应当如何请求法律救济等还是空白。一项完整的法律规范如果没有对违反法律后果的规定,那么法律规范就不具备贯彻实施的条件。一部完善的法律,一套优良的法律制度应是权利和义务完整、平衡的体系。只有这样,它才能为公民所接受,才能行之有效。
4. 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的播出时间
首播:
新闻频道 周一至周五18:30
重播:
次日 新闻频道 11:30
次日 中央一套 06:30
5. 中央电视台法制在线记者名单
6. 急!急!急!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的重播时间是几点
央视官网里有新闻的,从11月1日开始,《法制在线》的首播和重播时间改了,现在的重播时间是第二天的11:30,你可以自己去央视官网查看。
7. 新闻法的形式
世界各国实行新闻法治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制定专门的新闻法或新闻出版法,或者除新闻法外,还制定有广播法、电视法、大众传播法等。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瑞典、芬兰、澳大利亚、埃及、 印度、 泰国、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塞内加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国, 都有专门的新闻法。另一种是没有专门的新闻法,而是在宪法、 刑法、 保密法等法律中设有适用于新闻、出版的法律条款 ,如刑法中的诽谤罪条款等 。美、英、日等国家均属于这种情况。美国宪法第 1号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言论、出版自由的法律。因此没有制定专门的新闻出版法,而引用其他法律和各种案例来管束新闻出版事业。我国目前没有制定专门的新闻法。
8. 什么叫法治新闻
在法治新闻的采访和传播过程中,除了坚持一般新闻报道的原则,法治新闻写作者还须结合法治新闻本身的特点,坚持好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9. 今天新闻法治在线直播在第几台
今年新闻法治在线直播是在中央电视台的第12台。播出。
10. 新闻评论本身蕴含着哪些重要的法治价值
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每天都有大量的事件与法治相关,新闻、法治和评论每天都交织在一起,如果一家媒体有评论版面或者评论频道,连续几天都没有法治类的评论,或者说新闻评论与法治无关,可以说是难以想像的。
同时,在当今,新闻评论本身也蕴含着重要的法治价值,我理解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新闻评论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启蒙、宣传和解释的作用。法律是复杂的、条文多而且不容易理解。有时候单靠一个新闻事实,不少人是难以精确理解里面的法律逻辑,也难以作出科学评判。比如前段时间一个人大代表涉嫌犯罪,公安机关依法申请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却没有获得人大许可,这让不少人觉得人大代表这个身份似乎可以成为犯罪的护身符,但事实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很多新闻评论恰当地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了。再比如结婚登记办法修改之后,很多人说,因为不用做婚前检查所以导致新出生的缺陷儿的数量增加,很多媒体都报道了这个事情。但事实上,我们连哪些疾病不适合结婚都没有标准,婚前检查意义何在?可以说婚前检查和出生缺陷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关联,如果预防出生缺陷,更重要的是孕前检查和孕期保健。有的媒体刊发的新闻评论就把这个问题平息了。所以说,新闻评论的第一个价值就在于是它能把一个让人感觉含混的法律问题阐释好。
第三点,新闻评论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推动实践工作。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许多省级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时,都会对法律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在立法机关收集到的公众意见中,最有价值的经常是新闻评论。有的时候,虽然公众在网上提了很多好的意见,但这些意见往往是没有针对性的,而新闻评论提的观点往往一针见血,很容易引发立法机构的关注。
还有一点感触,就是写新闻评论必须有丰富的阅历。这种阅历往往不是说读了多少书,而是实务工作经历。为什么大家愿意读王旭明老师的教育类评论呢?因为他曾经在教育部工作过多年,他的阅历让他比一般人评论教育问题更有高度和深度。我们常说,我们绝对不能做到外行评论内行,但是不得不承认现在评论界有时候会出现外行评论内行的情况。所以说,有些东西我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乱做评论,这是当下评论界应当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