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谚话法治
Ⅰ 帮忙解释一下歌词《浪子心声》里的其中几句,(最好系识得广东话既朋友)
檐畔水滴不分差--此句里的“差”字,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叉”。意思是从瓦檐上流下或滴下的水始终都是呈完整的一条线,不会产生平均的分叉,此句是对应前面几许有共享荣华。通俗解释:有多少人可以与他人共享荣华富贵,富贵荣华大多是独享的,就像从瓦檐上流下的水一样,从来都是一条,永远都不会分叉成两条。
徙望添声价--大意是前面朋友差不多,白白奢望为自己增添声价名望。
Ⅱ 上海话中的“雌老虎”是怎么来的
“雌老虎”上海方言的骂人话。俗语。悍妇。凶悍的,蛮横的女人。因为雌性老虎在育子期间非常凶猛,故借指脾气暴躁的女人,通常指中年妇女。典故出自《水浒》中的一百零八条好汉中的“母大虫”顾大娘,以泼辣著称。后以“雌老虎”代替“母大虫”来形容凶悍泼辣的妇女,为贬义词。胡祖德《沪谚外编》:“泼妇曰雌老虎。”
Ⅲ 谚语什么意思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1)气象谚语。气象谚语是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等。
(2)农业谚语。农业谚语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如“枣芽发,种棉花”、“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等。
(3)生活谚语。生活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等。
(4)社会谚语。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持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如:“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等。
(3)沪谚话法治扩展阅读:
谚语包括歇后语,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结构形式的民间谚语,它由两部分组成,前面是假托语,是比喻;后面是目的语,是说明。分为寓意的和谐音两种。谐音歇后语,例: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寓意歇后语,例: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歇后语主要用来表现生活中的某种情景和人们的某种心理状态,如“芝麻掉进针眼里--巧透了”。往往具有幽默讽刺意味,比如“老虎戴数珠--假慈悲”。比喻形象,讽刺尖锐,表现力很强,有人甚至把歇后语比作俗语中的“杂文”。
Ⅳ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年轻的时候四处游荡,无所事事。中年的时候做白日梦,想发意外之财。而到老的时候,身无长技,无家无室,漂泊终生!
这句话出自胡祖德作的《泸谚》下卷:“少年爱游荡,中年想掘藏,老来做和尚。言不习一艺,空想发财,卒至无家无室。”
这句话告诫人们少年时缺少阅历,应该多去闯荡闯荡。
中年时,需要打好人生物质基础,不受穷。
老年时,阅历,财富都积累了,就可以开始思考人生,解决精神和信仰问题。
这是人生三个阶段的理想规划,事实上人生多数时候不可能阅历、财富、智慧都让你占了,人生是因为缺憾而美。
(4)沪谚话法治扩展阅读:
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到:“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福贵的一生,年少轻狂,家财万贯。不羁放纵情感,沉迷与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之中无法自拔。为了放纵而放纵,仗着百亩良田,嫖妓、赌钱、直到有一天输光了所有的家财,气死了老爹,老婆出走。
刹那间,天昏地暗。自此,也不再是少爷。这种时候,方才醒悟:人生,是一种修行啊!
好一句“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啊!
Ⅳ 常用谚语
1、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意思: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
2、打肿脸充胖子。
意思:比喻为了面子,去做一些自己力不能及的事。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老兄,你也不要在我老张面前打肿脸装胖子,硬不要朋友帮助。”
3、道不同,不相为谋。
意思:不和志趣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共事。
出处:出自孔子《论语·卫灵公》(15.40):“道,不同,不相为谋。”近义词为道不相谋。
4、得饶人处且饶人。
意思:做事不要太绝情,给人留有余地。
出处:《唾玉集·常谈出处》:“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8、多行不义必自毙。
意思: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出处: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的一句成语。
9、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意思:马不卸鞍,人不解甲,比喻时刻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出处:出自《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形容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11、饱汉不知饿汉饥。
意思: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出 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知饿人饥。”
(5)沪谚话法治扩展阅读
对谚语的理解:
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数不胜数。
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但谚语和名言是不同的,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名言是名人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