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典故6

法治典故6

发布时间: 2022-11-19 00:29:53

1. 关于关法治的小故事

一天,学生小丽放学以后,正在校门口等她妈妈来接她回家。这时,一名陌生男子骑着自行车到小丽身边,说:“你在等妈妈接你回家是吗?”小丽点点头。那名男子接着说:“你妈妈在单位里正开会,让我接你回家。”小丽听这人说得有板有眼的,没有半点犹豫,就跨上了自行车。但是,当车子骑出去不远,小丽发现不对了--回家可不是这条路!啊!她知道上当了,大声地哭道:“放我下车,我要回家!”喊声惊动了行人。行人围拢过来,问明了情况,将骑车人扭送到派出所。原来,此人是专门拐卖儿童的罪犯。【反思】:现在社会上有骗子、坏人。他们抓住小学生年纪小、单纯、易于上当的特点,用一点小恩小惠或叫你干坏事或骑到外地拐卖你,或骗到幽静的地方侮辱你,或作为人质敲诈钱财,这样,小朋友的身心受到伤害,还危及生命,给家长带来痛苦伤心,使学校老师担心。我们学生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遇事动脑不上当受骗,不要让坏人得逞。对来路不明的陌生人,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听信花言巧语,不轻易行动。遇事可请老师、家长帮忙。我们在外面是随时可能遇到坏人,在家时也不能放松警惕,遇到陌生人多长个心眼,不要上当受骗,因为坏人是无孔不入的。

2. 关于法治的经典事例有哪些

1、陈毅制定“入城守则”

1949年5月24日夜里,上海街头响起半夜激战的枪声。第二天,天蒙蒙亮,市民们小心地打开一点门,从门缝里望出去,只见马路两侧,整齐地躺满了抱着枪,合衣而睡的解放军战士,市民们感到奇怪,“这些军队怎么和以前不一样的呢?”

不一会,市民们开始走出家门。他们看到战士已经起来了,有的在洗漱,有的在吃饭,吃的是馒头、咸菜。于是,不少市民拿出热水瓶,给战士们倒开水。战士们笑嘻嘻地摇着头,谢绝了。

天大亮了,“解放军露宿街头”,“解放军秋毫无犯”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上海,市民蜂拥上街头,欢迎人民子弟兵,庆祝上海获得新生。

原来上海大战役打响前,陈毅就让秘书长起草了《入城守则》,为接管上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中国古代依法治国的典型事例

1、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申不害提出,韩非加以发展的“术治”

术治的中心思想是“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韩非子·定法》)。他们认为“法”是公开的,“术”则是藏在君主心中、暗自运用的,君主掌握这种统治术,就可使“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这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3、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策略,所以治国是无为而治的第一应用。为了贯彻无为而治的方针 ,各级政府官员既要抛弃各种政绩主义和形式主义,也要抛弃“为人民谋幸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

宽刑简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戚,尽量靠万民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务工作即可;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属,让下属去完成各项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识人用人的工作。

(3)法治典故6扩展阅读:

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左右,管仲为齐国相,提出了“以法治国”的主张,他说:“威不两错,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法治的信心。他凭借“以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使齐国大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不仅强调“以法治国”,同时也注意建设道德体系,使法治与道德教化相结合。他以“礼义廉耻”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体系,并且上升到关系国家存亡的地位,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从管仲起,到韩非综合法家思想提出“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历时已数百年。在这期间,法家的思想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成为先秦最具代表性的法理学。

网络-商鞅变法

网络-无为而治

网络-术治

4. 与法治有关的成语 典故

  1. 约法三章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把版关中各县父老乡亲英权雄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乡亲英雄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法三章,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

  2. 2.大明法度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提出“盖夫天下之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的思想。大明法度,即废除旧法、弊法,创立新法、善法;“众建贤才”,即革掉守旧平庸之吏,起用进取有为之士。他认为,国家是否富强,天下是否安宁,关键在于有没有法度,法度是否合理,是否有优秀的治世之才。王安石把法度和贤才的作用统一起来,认为法治和人才是治国理政的两个重要因素


5. 中国古代有关韩非子立法的典故

董阏于任赵上地的地方长官。他去的石邑山那个地方,有深涧,有高山。涧深百丈,山高峭如壁。因此他向左右乡人发问,有人尝试着来这里游吗?答复没有。又 问,婴儿、傻子、聋子、狂人等有掉入这涧中没有?答复没有。再问,牛、马、狗、猪等有掉到山洞中没有?答复仍然没有。董阏于叹息着说:“我有办法治理这个 地方了,假如我严格地实行法治,如入深涧必死那样的严格,人们就不敢触犯法律,这还有不治一说吗?”

6.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典故是什么

典故:

春秋时期,大哲学家老子认为人世上的一切都符合一种宇宙自然规律,这种规律控制着整个宇宙的演化,任何违背这种规律的人和事物都会遭受相应的惩罚,这正是《道德经》中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

敢于违背客观规律而蛮干的,必定会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勇于排除干扰,决不逆客观规律而行的,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必定会增加。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

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6)法治典故6扩展阅读:

1、近义词:

天理昭昭,拼音,tiān lǐ zhāo zhāo,意思是,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出自: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这一个天理昭昭,谁想到有今朝。

示例:可就算这样,最后党爱国还是没有捡起对方的刀,让他体会一下什么叫做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2、反义词:

逍遥法外,汉语成语,拼音是xiāo yáo fǎ wài,意思是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然自由自在。

出自:巴金《探索集·再说小骗子》:“那些造神召鬼、制造冤案、虚报产量、逼死人命等等、等等的大骗子是不会长期逍遥法外的。”

示例:这些该死的反动派,当然也抓到一些,可是总还有逍遥法外的。

7.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典故是什么

典故:

春秋时期,大哲学家老子认为人世上的一切都符合一种宇宙自然规律,这种规律控制着整个宇宙的演化,任何违背这种规律的人和事物都会遭受相应的惩罚,这正是《道德经》中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

敢于违背客观规律而蛮干的,必定会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勇于排除干扰,决不逆客观规律而行的,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必定会增加。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

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7)法治典故6扩展阅读:

1、近义词:

天理昭昭,拼音,tiān lǐ zhāo zhāo,意思是,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出自: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这一个天理昭昭,谁想到有今朝。

示例:可就算这样,最后党爱国还是没有捡起对方的刀,让他体会一下什么叫做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2、反义词:

逍遥法外,汉语成语,拼音是xiāo yáo fǎ wài,意思是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然自由自在。

出自:巴金《探索集·再说小骗子》:“那些造神召鬼、制造冤案、虚报产量、逼死人命等等、等等的大骗子是不会长期逍遥法外的。”

示例:这些该死的反动派,当然也抓到一些,可是总还有逍遥法外的。

8. 古人法治名言

从古代起,古人就有关于法治的思想,那么古人有哪些名言是有关法治的呢?以下是我分享的古人有关法治的名言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古人法治名言经典
1) 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

2) 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3) 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

4) 先王以明罚敕法。

5) 宪律制度必法道。

6)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7) 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8)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9) 言出为箭,执法如山。

10) 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11) 一民之轨,莫如法。

12)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

13) 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14)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15) 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16)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

17) 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18)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19) 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20) 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
古人有关法治的名言推荐
1)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2) 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

3)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4)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5) 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6) 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篇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7) 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

8)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9) 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

10) 可行必守,有弊必除。

11)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12) 历法禁,自大更始,篇小臣不犯矣。

13) 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篇令而不行。

14) 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

15) 立善法于天下,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篇一国治。

16) 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

17) 吏不良,篇有法而莫守;法不善,篇有财而莫理。

18) 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

19) 民不举官不究。

20) 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古人有关法治的名言精选
1) 如平直必以准绳。

2) 善制法者,为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

3) 赏不避仇仇,诛不择骨肉。

4) 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

5) 设而不犯,犯而必诛。

6) 设若上无道栓,篇下无守法。

7) 慎到: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作伪。

8) 省刑之要在禁文巧。

9) 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

10) 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

11) 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

12) 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篇治。

13)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

14) 视时而立仪。

15)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16) 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

17) 私情行而公法毁。

18) 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19) 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20)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看了古人有关法治的名言还看:

1. 古代法治的名言警句

2. 法治古代名言

3. 法治的古代名言

4. 关于法治的名人名言

5. 古代法治名人名言

6. 关于法制的古代名言

9. 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

在中国古代,法家的“法治论”与儒家的“人治论”在本质上都是“人治”。很多关于法治的名言蕴含了很快以下是我为你分享的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推荐
1) 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

2)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3) 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

4) 可行必守,有弊必除。

5)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6) 历法禁,自大更始,篇小臣不犯矣。

7) 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篇令而不行。

8) 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

9) 立善法于天下,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篇一国治。

10) 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

11) 吏不良,篇有法而莫守;法不善,篇有财而莫理。

12) 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

13) 民不举官不究。

14) 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15) 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

16) 其身正,不令篇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7) 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

18)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9) 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篇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20) 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精选
1)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2) 治大国而数变法,篇民苦之。

3) 治国无法篇乱,守法而弗变篇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4) 治国无其法篇乱,守法而不变篇衰。

5)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6) 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7) 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8) 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9)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10) 爱多者篇法不立,威寡者篇下侵上。

11) 按善恶见闻之实,断是非去取之疑。

12) 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

13) 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不可假公法以报私德。

14) 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

15)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6) 不以私害法,篇治。

17) 当公法篇不阿亲戚。

18) 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

19) 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

20) 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摘抄
1)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篇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2) 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

3)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4) 法令至行,公正无私。

5) 法平篇吏无奸。

6) 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

7) 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

8) 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

9) 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

10) 法者,编着之国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11) 法者,定分止争也。

12) 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13) 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

14)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15)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16) 法者,..天下之仪也。

17)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18) 凡法令更,篇利害易,利害易,篇民务变。

19) 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20)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看了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还看:

1. 古代法治的名言警句

2. 古代法治名人名言

3. 中国古代法制名人名言大全

4. 有关法律的古代名言

5. 古代法制名言警句

热点内容
银行告知书有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6 15:38:42 浏览:101
旅游行政法规是由什么制定的 发布:2025-01-16 14:44:49 浏览:306
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义 发布:2025-01-16 14:40:37 浏览:788
法庭与法院的区别 发布:2025-01-16 14:29:40 浏览:536
资产转让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6 14:28:11 浏览:59
劳动法2017全文哺乳期 发布:2025-01-16 14:24:56 浏览:693
劳动法里出差发烧算什么 发布:2025-01-16 14:06:42 浏览:252
天桥法院地址 发布:2025-01-16 13:05:15 浏览:960
受贿最新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16 12:56:01 浏览:516
发票失控会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16 11:41:49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