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快乐与道德

快乐与道德

发布时间: 2022-11-20 19:23:03

A. 道德不是我们如何使自己快乐的教条

道德确实不是指导人们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条,而是指导人们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学说。—康德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 和规范自己行为。

道德是公正的法官。 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善”“恶”来评价 社会现象来把握 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

B. 人应该怎么生活,是按照快乐还是按照道德

人不同于动物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有道德感。
因此,要按照道德律去生活,哪怕你会失去很多!

有两种事物,我们愈是沉思,愈感到它们的崇高与神圣,愈是增加虔敬与信仰,这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

C. 道德感低一点,快乐就会多一点

阳光耀眼而热烈,街道陌生而熟悉。下意识举手遮住眼睛,挡了挡光线,突然有种“原来我还在地球”的奇怪感触。

从昨天开始,不知为何,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说:道德感低一点,你就会快乐一点了。

这个声音,不断循环,洗脑般的提醒。洗得多了,倒也算听进心里去了。于是,便愈发觉得有道理。

把自己的道德标准降低一点,心里舒坦一些,人就爽快些。

行走在这个现实世界里,树立太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而这个世界的人大多没有如你一般,保持在同一标准上。你可以舍我,别人不可以。你便会被这些赤裸人性打伤,失落了。

媒体宣传着要爱护环境,你不小心掉了一张纸,都慌乱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而他们,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随地丢垃圾。

为了避免给别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你连各种小请求都不敢提。搭地铁,安安分分地站在线内排着,他们稍后来的直接推挤着到你跟前,就为了争先上车。

车上贴着标语:请给有需要的人让座。于是你便选择直接站着,有人挺着大肚子上来,他们视而不见,有人下车,有人马上一屁股挤坐下去,稍微有些拥挤,还可能大打出手。

每每看着这些,你无奈摇头,同时疑惑:这个世界怎么是这个样子的?难道大家都没读过书?都不懂素质为何物?

知道的,其实他们都知道的,只是他们很多时候选择假装不知道罢了。不知道了,就可以胡来,因为我就是“不知道”啊。

你所想不通的行为,不过是他们在利人与利己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罢了。

这是个势利的 社会 ,人们做尽利于自己的事情。

红绿灯太难等,便翻栏杆;垃圾桶就在旁边,偏咳呲一声把痰吐在地上;路过小门店,顺手牵羊抓点什么,就赚到了;车上拥挤,但就是不往人少的地方挪一下,管你这一站是上还是下……

你怎么都可以,只要不触及我利益。我怎样都可以,只要我能得到想要的利益。

所以,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适当地进行调整?在面对不同的人时,调整到更为适配的模式:不跟流氓讲文化,不跟无理讲道理,不跟傻子谈天地,不跟疯子聊大爱。

而当遇到同样等车规矩排队、珍惜脚下一草一木、时常怜悯众人的有素质者,我们再恢复以同等的标准去对待,是为更正确吧。

本自基层,同于基层,便不痛苦了。

自私的人,虽在外人眼里会被说三道四,但不可否认,他以自己为中心,他有更多的快乐吧。

快乐快乐就好。

这里是微梦小院,收集人间各种情绪包,有泪水有欢笑,有吐槽有思考,给平淡生活加料!欢迎与我一起遇见温暖,学会温柔~

D. 如何理解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道德的起源

实践或活动起源于欲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对错,而不引起任何活动,欲回望正好相反,它能答够引起活动,却不能分辨对错。

欲望能够服从理性,也能够反对理性。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良好的选择,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较差的选择,而道德正在于这种良好的选择,所以说道德从根本上起源于欲望和理性的统一。

进一步来讲,欲望是由感觉引起的,感觉又分为快乐和痛苦。快乐来源于爱好,痛苦来源于讨厌。凡热爱一事物者,该事物就能够给他以快乐,所以爱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乐。因此,道德与快乐并非不可兼得。

(4)快乐与道德扩展阅读:

道德的功能

凡是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幸福,区别在于幸福的种类和完满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当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为了追求某种幸福。

人类的灵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个部分,即营养和繁殖的部分,感觉和欲望的部分,心灵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与实践和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它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人类灵魂中感觉和欲望部分的幸福。



E. 《道德经》中的快乐是如何体现的

道德经,讲清心寡欲,顺其自然,自然也就没那么多愁苦事可言了。

这和佛家的不必执着,也是一个道理。

还有西方哲学家,叔本华讲:
幸福是欲望的暂时停止,也是个这理儿。

下面是我精选的《道德经》中的十五句:
希望您能体会一些真谛:
特别是2、3、4、5条,应该能教给我们如何处生,如何快乐。

其实消除不好的想法,和过分的欲望,本身就是一种恬淡的快乐!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6、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3、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14、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F. 试述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道德(社会学概念)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文名:道德;外文名morality作用:增进幸福;出自《道德经》。

【道德的起源】

实践或活动起源于欲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对错,而不引起任何活动,欲望正好相反,它能够引起活动,却不能分辨对错。欲望能够服从理性,也能够反对理性。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良好的选择,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较差的选择,而道德正在于这种良好的选择,所以说道德从根本上起源于欲望和理性的统一。

进一步来讲,欲望是由感觉引起的,感觉又分为快乐和痛苦。快乐来源于爱好,痛苦来源于讨厌。凡热爱一事物者,该事物就能够给他以快乐,所以爱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乐。因此,道德与快乐并非不可兼得。

在没有养成习惯之前,做一个道德的人并不容易。但是,良好的选择习惯一旦养成,道德的活动本身就能够带来快乐,这种快乐又诱导我们选择做道德的事情,所以做一个道德的人也可以说并不难。特别要注意乃是从小就养成一个好习惯,因为好习惯既然特别有助于增进人的幸福,坏习惯自然也就特别能够损害人的幸福。

【道德的功能】

凡是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幸福,区别在于幸福的种类和完满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当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为了追求某种幸福。人类的灵魂可以粗略地分成三个部分,即营养和繁殖的部分、感觉和欲望的部分、心灵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与实践和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它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人类灵魂中感觉和欲望部分的幸福。

【道德的准则】

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有人说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这话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因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对幸福一概而论,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现。人的性格是有多样性的,有的人爱好思考,有的人爱好运动。即便同一个人,小时候和长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乐也具有多样性。对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论,相应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论。如果对象全都是自由人,那么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诚然是一种道德,但是如果对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隶,那么道德就是一方压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强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具体来说,不可以强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

【道德的事的定义】

道德的事指的是社会普遍认可的、可以增进人民幸福感、促进社会进步的事。

【词源】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实为遵循道的规律来自身发展变化的事物。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可见,“道”是人关于世界的看法,应属于世界观的范畴。

【其他定义】

马克思主义对道德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各种文化中的道德观

相较于西方文化自古希腊以来把道德视为一个独立分离的单元(哲学中的伦理学),中国古代并没有特别把道德领域(Moral)跟非道德领域(Amoral,异于指不道德的Immoral)切割开来(中文道与德两字经常并用,对真善美三者亦无明显区隔):两者之间界线模糊又经常融为一体(儒家理想的天下观即为一例,文史哲不分亦为一例,大体上是受到阴阳五行及天人合一思路的影响);希伯来、伊斯兰和印度文化中,道德附属于宗教,例如耶和华或安拉或法(印度哲学),并不是独立的单元;原始部落中(非洲人、印地安人、澳洲土著、台湾原住民等),道德通常附属于传统习俗,亦非独立单元。

G. 道德与快乐哪个更重要

当然是道德更重要了。
如果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用不道德的方法让自己拥有快乐,
那不是真正意义的快乐,也不会长久。只有在道德得基础上的人生,
才是不脱离正轨的人生,不脱离正轨得人生的所得才是真正的所得。

H. 学习,爱,道德,兴趣,快乐哪个最重要

知道哪个重要首先看看什么是快乐?1;快乐的定义是很宽的,并没有什么可以定义它。只有你自己去体会才会知道什么是快乐。当你做善事的时候你会觉得快乐,当你被人爱的时候你会觉得快乐,当你考试拿到好的成绩的时候你会觉得快乐,当你做到别人没做到的事情的时候你会觉得快乐。这样的事情很多的,都是你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你要你自己留意的话,快乐随处都在的。快乐只是一种感觉,稍纵即逝,而幸福则是一种状态,相对持久。希望你能快点找到它,抓住它,享受它。2:爱是包容而不是放纵 爱是关怀而不是宠爱 爱是相互交融而不是单相思 爱是百味而不全是甜蜜 3: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它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往往流传较为广泛,形成共识。
必须与法律相分别,两者都是行为规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舆论来实现道德的力量。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确立的风俗规则,法律则是有国家制定的。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样,法律一般是当权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众在生活中的利益体现,有一定差距。
对人群来说,终极的道德应该是没有的,因为道德不具备法律的能力。有的话就只能是在人们的道德水平与法律结合而成为最终形态——法律。那也就不是纯粹的道德了。或者是个人的坚定的道德品质,也许勉强可看作最好的阵地。4: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 5: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努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现在你觉得呢

I. 要快乐还是要道德

快乐当然要…如果是那种卑微的,肉体上的快乐,你去追求而跨越了道德禁区,这时候的你肯定是罪恶的,只能说那种事情适可而止,这样也就没人容易知道,要做多了就不好说了,到时候多行不义必自弊

J. 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快乐的事情往往都要受到道德的谴责

道德是统治阶级定制的,你不道德,说明你没有足够的权利

热点内容
银行告知书有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6 15:38:42 浏览:101
旅游行政法规是由什么制定的 发布:2025-01-16 14:44:49 浏览:306
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义 发布:2025-01-16 14:40:37 浏览:788
法庭与法院的区别 发布:2025-01-16 14:29:40 浏览:536
资产转让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6 14:28:11 浏览:59
劳动法2017全文哺乳期 发布:2025-01-16 14:24:56 浏览:693
劳动法里出差发烧算什么 发布:2025-01-16 14:06:42 浏览:252
天桥法院地址 发布:2025-01-16 13:05:15 浏览:960
受贿最新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16 12:56:01 浏览:516
发票失控会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16 11:41:49 浏览: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