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斌中国法学
⑴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的独特优势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是最权威专业的低碳官方第一站。独家拥有483个会员城市市长、100位著名专家、学者等高端资源,独家拥有中、英、日三语频道,资讯及时迅达全球,目前已经成为低碳类网媒搜索引擎收录最多的权威资讯平台。
主要致力于为城市市长决策层提供重要信息参考咨询,是各级政府制定低碳发展决策的最佳学术工作助手;同时为关注气候变化、城市低碳发展的中外高端人士、城市研究管理者、城市规划设计者、集团企业总裁等提供翔实专业的低碳参考,更是服务于城市建筑、城市交通、城市发展、城市品牌、城市投资、城市规划等领域机构展示低碳成果的最佳发布平台。 刘国光,1923年11月出生,男,汉族,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名誉理事长。1946年西南联大经济系本科毕业,1955年莫斯科经济学院研究生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十二届、十三届候补委员,全国人大第八届常务委员;兼任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评委会主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学术专长为经济学。1988年波兰科学院推选为外籍院士;2000年俄罗斯科学院授予荣誉博士; 2005年获得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
张卓元,1933年7月出生,男,汉族,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中共党员。1954 年7月中南财经学院经济系毕业,大学学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成本研究会会长、中国价格协会副会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秘书长。学术专长为政治经济学、价格学。1990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程津培,男,汉族,1948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灌云。化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科院院士、有机化学家。1989年5月加入中国致公党,现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致公党天津市委名誉主委,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外,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教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编委等职。
潘家华教授现为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1985年获硕士学位,1992年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经济学)。1993年回国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环境经济学与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1997/98年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北京代表处资深项目官员和能源与环境顾问。1998-2001,赴荷兰参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社会、经济、技术综合评估报告的协调、组织、写作和统纂工作。2001年10月回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2005年10月,任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应聘为浙江省等生态省建设活动顾问。同时担任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保护母亲河顾问团成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欧洲气候论坛理事。研究领域为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城市化、全球变化与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发表学术(会议)论文200余篇,撰写专著4部,译著1部。主编大型国际综合评估报告和论文集3部。分别有一篇论文和一部专著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参与撰写的一套丛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郑新立,经济学硕士,研究员,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在计划和投资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中长期发展政策等领域,都有较深的研究和独到见解。多次参加中共中央全会、《政府工作报告》和“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规(计)划的起草工作。2009年4月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范恒山,1977年考入武汉大学经济学系,分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198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88年进入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要从事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规划,方案的研究设计和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后任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2006年6月任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学术研究领域广泛,尤其是在经济改革与发展理论研究方面造诣很深,主持或参与了一系列重要文稿的撰写,提出了许多重要政策建议。
杨朝飞,男,汉族,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1951年9月出生,河北定州人,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7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武汉大学法学院环境法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环境法学会副会长。2010年11月任环境保护部核安全总工程师。
陈淮,国家级有特殊贡献专家,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现为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出版有《工业化-中国面临的挑战》等专著十余部,公开发表论文数百篇;主要研究领域:工业化理论、产业结构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工业化理论与房地产经济研究者。
周天勇,1958年生,经济学博士,教授,中共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1980年从青海省民和县考入东北财经大学投资系,1984年毕业留校,1989年考取东北财经大学汪祥春教授博士研究生,1992年获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东北财经大学期间,经济理论方面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东欧经济学各流派、西方经济学;并学习了货币银行、财政税收、会计、统计、工业经济等部门经济学。1994年调入中央党校执教和从事研究至今。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小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科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价格咨询专家;浙江资本与企业发展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徐嵩龄,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文化和自然遗产经济学研究工作。2009年5月16日国务院续聘徐嵩龄为国务院参事。
刘迎秋,男,北京市人。1950年8月出生河北深泽。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93年起评为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6年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突出贡献专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兼研究生院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
朱铁臻,江苏省南京市人(祖籍镇江)。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东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城市生态经济委员会常务副会长。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态经济理论研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刘树成,1945年10月出生于上海,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1967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毕业,1981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毕业,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经济研究》主编,中国数量经济学会顾问。学术专长为宏观经济学。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杨圣明,山东金乡人,1939年7月13日生,从1966年至今的35年间,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财贸所和研究生院工作,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经贸与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顾问。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财贸经济》杂志主编。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价格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成本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等。1992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任博士生导师,至今已培养20名博士和2名博士后。1994年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2003年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陈栋生,男,1935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应城市,著名区域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咨公司总经理、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副盟长。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10余个市(地)政府经济顾问和深圳大学等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武汉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特聘专家。云南财贸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兼职教授。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第二届(2005)中国发展百人奖。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赵人伟,1933年3月出生于浙江金华。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1957—1985年,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赵人伟研究员还曾担任过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经济研究》杂志主编等职务。他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并且因为计划和市场问题的研究而获得1984年孙冶方经济学奖;因为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而分别获得1986年和1994年孙冶方经济学奖。自1995年以来,曾被列入美国的世界名人录(Marquis Who's Who in the World)。
张平,现任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导),经济所副所长,江南信托首席经济学家,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资本理论研究室主任,所长助理。
高培勇,1959年1月出生,男,汉族,天津市人,中共党员。1978年至1985年,在天津财经学院财政学系获经济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1991年至199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0年,在英国卡迪夫大学商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
陈耀,经济学博士,汉族,195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研究员,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管理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专业研究领域:区域经济、产业空间组织和政府政策。研究重点:国家区域政策、区域规划、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开发区定位、资源型城市转型、大都市圈经济、西部开发战略、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以及县域经济。
董志凯,女,1944年生于上海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曾多次主持国家重点项目研究,如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常务副主编、国家重点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一卷、第二卷主编等。
曹建海,河北省永年县人,1967年12月28日生,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
魏杰,1952年9月生于西安。曾先后获得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导,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研究所所长。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企业战略与政策系主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兼任全国十三个省市的经济顾问,十五家企业经济顾问,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等5家学会的副会长。1991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自1979年起至今,20余年共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本。
吕斌,男,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和区域规划系主任、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
肖灼基,广东汕头人。195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大三时因品学兼优被推荐攻读研究生。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兼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特聘顾问。获首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诸多奖项。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治经济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界》杂志社社长兼总编,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
周一星,教授,江苏常州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
胡兆量,教授,男,1938年出生,浙江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兼任中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理事长,主要贡献:完成宁夏南部山区、温州等国土与城市规划工作,获教委和省级一等奖,对地理学基本理论、中国发展规律、北京城市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布局等有系统论著,讲授经济地理学导论和中国经济地理等课程。
卫兴华,山西五台县阳白乡善文村人。中共党员一级教授。于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分会主席、《中国人民人学学报》总编辑等职;曾任第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科规划小组成员、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综合性大学《资本论》研究会会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
何伟,1926年11月12日生,河北赵县人。曾任教研室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主编,国家几个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及企业的顾问和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为进行学术交流曾到日本九州大学讲学。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私营企业研究会理事、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等职。
⑵ 吕斌的社会职务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养老工作委员会 总干事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社会养老基金 秘书长
《神州·养老》杂志 副总编
内蒙古湖北商会 常务会长
陕西省洛南县 人大代表
⑶ 关于吕斌,国家怎么表态
北京时间2014年9月25日,2014年韩国仁川亚运会进入到第六个比赛日的争夺。在仙鹤体育馆举行的拳击比赛继续进行,吕斌征战男子46-49公斤级预赛,首战以0-3的比数负于乌兹别克斯坦选手杜斯马托夫,无缘晋级。[5]
奥运资格赛
2014年11月29日晚,2014至2015赛季国际拳联APB职业拳击赛暨里约奥运会资格赛男子拳击49公斤级第二站资格赛,在广东佛山岭南明珠体育馆举行。中国20岁的吕斌击败24岁的同胞吴中林,两站比赛保持全胜战绩。
男子49公斤级资格赛一共四站,最后的冠军才有资格获得里约奥运会男子拳击49公斤级一个名额。原先男子49公斤级就是邹市明的级别,而吕斌被认为是邹市明的接班人。昨晚的比赛是第二站,在最后一场对决中,吕斌击败吴中林,保持两站全胜。[6]
进军里约奥运
2015年2月5日晚,在国际拳联职业拳击赛(APB)49公斤级职业拳击赛暨里约奥运资格赛的决赛中,武汉体院大一生吕斌战胜同胞吴中林,拿到了个人第一条拳王金腰带,同时也取得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参赛资格,成为第一位进军里约奥运的中国运动员。
⑷ 为什么里约奥运会吕斌输掉了是黑幕吗裁判智障
主要是因为规则很垃圾。不明白的人都在指责裁判,虽然有裁判的原因,但主要是规则的原因。
裁判认为吕斌的这个优势不足以给10比8(奥运拳击很少会给回合10比8的比分),那么就是不给,毫无办法。也就是说,给与不给,由裁判来决定,裁判的这种决定,是基于规则上的规定,所以,要想上诉也存在着困难。
⑸ 2016里约奥运拳击吕斌误判是什么比赛
北京时间8月9日消息,2016年里约奥运会结束了第4个比赛日的争夺,中国军团收获颇丰。但是,在拳击赛场上,却发生了一件让人非常遗憾又有些愤怒的事情,中国拳击手吕斌被裁判判罚失败,哭着吻别了拳击场。
在拳击46公斤级16进8的比赛中,吕斌表现相当出色,多次将对手逼到场边。结果,令人诧异的一幕出现了,裁判判罚时却认定吕斌失败,得知结果的吕斌相当错愕,难以接受的他泪水止不住的下流,在深情亲吻了拳击台之后,吕斌走下场,用毛巾捂住头部,再次嚎啕大哭。在赛后接受采访时,吕斌虽然心有不甘,但是坚强的他还是接受了这个结果,表示接受裁判判罚。
赛后,吕斌通过自己的微博表示:“2016里约奥运会,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就这样的结束了,但我没有留下遗憾,因为我努力了竭尽全力战斗到最后一刻。我能做到就是在奥运舞台展现自己展示自己的竞技水平,但我无法决定跟改变裁判的判罚。奥运会是我人生中很好的一次经历,我会调整好状态。在这里真心感谢一直支持陪伴着我鼓励着我的亲朋好友,之所以有你们的支持鼓励我才能走的现在能站上奥运会的舞台。我已经成功了。论成绩有可惜,论经历这是我人生中很好的一次买卖,一次很好的收获!我会调整好自己,我还是会跟太阳一样灿烂的微笑,迎接美好的每一天。人生就是一个磨练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些酸甜苦辣,你永远都不会成熟。所以,我们应该在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
几个小时后,吕斌再次转发央视拳击专项记者的微博,并写道:“裁判偷走了我的梦想。”
⑹ 吕斌什么时候退役
5月20日,曾出战里约奥运会的中国拳击选手吕斌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退役声明,表示已经向省队提出退役申请,专心转战职业拳击。据腾讯体育了解,目前吕斌已经收到了帕奎奥推广公司的邀请,将于7月15日在马来西亚挑战委内瑞拉籍的现WBA108磅世界拳王卡洛斯-卡尼扎勒斯,与帕奎奥同台。
在吕斌发表的退役声明中,他透露里约奥运会的经历让他萌生了转战职业拳击的想法。吕斌写道:“由于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经历、近年来奥运会体系拳击规则的调整、以及我个人原因,使我心里萌生了进入职业拳击领域发展的想法。现本人已年满 24岁,我不止一次的问自己,作为一名拳击运动员,我深知运动生命的短暂,职业拳击是每一个拳击运动员的梦想之地,我也不例外。因此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在经过多次尝试奥运体系跟职业拳击同时兼顾但却遇到重重困难之后,我决定正式宣布退役,也已经将退役申请发给队里和体育局领导。 感谢教练和领导们多年的培养和照顾,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广东省培养出来的运动员,我会加倍努力,在职业拳击领域继续为广东省、为国家争得荣誉、再创佳绩。”
⑺ 吕斌的介绍
吕斌1969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研究生。中国圆号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圆号协会会员,西安音乐学院交响管乐团副团长。
⑻ 吕斌的介绍
吕斌,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发展规划部副部长(兼),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校园规划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指定参考用书编审委员会委员,日本都市环境研究所客座主任研究员,日本都市规划学会会员,日本都市规划家协会会员,日本都市环境设计协会会员,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新技术园区、辽宁省锦州市政府、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政府、北京市大兴区工业开发区等地方政府顾问。
⑼ 拳王吕斌中国有什么说法
中国拳手吕斌是国际拳联推行国际拳王赛以来第一个获得世界拳王,也是第一个获得奥运资格的选手。同样是49公斤级的吕斌,也被认为是邹市明的接班人。
作为种子选手,吕斌在首轮轮空。今天16进8的比赛,吕斌迎战肯尼亚老将皮特-姆盖,比赛一开始吕斌就抓住对方摆拳幅度过大的漏洞重击对手。第二回合,吕斌一度将对手逼到拳台一角并连续拳打。迅速出手的一记板拳甚至将对手打了一个趔趄。随后又将对手逼到围栏边用组合拳连续击打。比赛结束前,吕斌像一头发怒的狮子,他的组合拳连续重击对手的头部致使裁判读秒。
比赛很快结束,等待宣布比赛结果时,挥舞着拳头的吕斌非常兴奋,以为自己能像赛前所说的能为中国拳击迎来首胜。裁判宣判后,吕斌以为宣布的胜者会是自己,但是迎来的却是吃惊和失望。
走下拳台前,吕斌双膝跪地亲吻了拳台。失落的他哭着从拳台下走下来,用毛巾盖住自己嚎啕大哭的脸。在央视的镜头前,吕斌用了很长时间才平复了自己的心情。吕斌说:“赛前自己付出了很多,包括这四年也是付出了很多,能站在奥运会舞台上谁都想展现自己的一技之长。我会继续努力的,用自己的实力、用自己的拳头决定比赛的胜负,不让裁判来决定这场比赛的胜负。”
比赛结束后,美国广播公司的拳击评论员斯蒂芬-邦茨明确表示:“现场观众看到一个来自肯尼亚的选手,观众们更倾向于支持他。我认为现场的呼喊声影响了裁判。毫无疑问,中国选手才应该是真正的胜利者。”而在对其他几位现场观众的采访中,他们也都表示吕斌在这场比赛中占据绝对优势,他才应该是比赛的胜者。
央视记者尉迟学敏在报道中说:“奥运会前,《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报道本届奥运会的拳击比赛将被部分裁判所操控。在目前结束的62场拳击比赛当中,有近十场比赛的判罚出现了较大争议。”
⑽ 如何评价里约奥运拳击裁判争议事件
里约奥运会第4个比赛日刚刚结束,中国队可谓收获颇丰,但在拳击赛场上,却发生了让小编不知道说什么的一幕。
当地时间8月8日上午,中国拳击选手吕斌在男子49公斤级16进8的比赛中迎战肯尼亚老蒋皮特·姆盖。台上对阵的过程是这样的:
比赛一开始,吕斌就抓住对手摆拳幅度过大的漏洞重击对手:
第二回合,吕斌一度把对手逼到拳台一角,连续出拳打击对方:
第三回合吕斌的一计后手摆拳将对手打得一个趔趄,随后他将对手逼到围绳边用组合拳连续终极对方,裁判暂停比赛并给对手数八秒:
比赛很快结束,等待宣判结果时,吕斌挥舞着拳头非常兴奋:
但结果却是……
能够理解这个结果的,可能只有裁判……
而且,根据2013年的新规,拳手和教练甚至连申诉的权利都没有。
吕斌用了很长时间才平复了自己的心情,在接受采访时他说,“委屈”完全不能形容他的感受,“我会继续努力的,要用自己的拳头来决定比赛,而不是裁判。”
虽然无奈,但吕斌还是说“可能自己还不够努力,以后还会更加努力”。
看着他亲吻拳台、用毛巾遮着痛哭的脸,观众只想对他说,你已经足够好了。
8月6日,里约奥运会开幕时,信心满满的吕斌在微博中说,“我已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每一个挑战,用拳头战胜对手,超越自己。”而三天之后,他说,“裁判偷走了我的梦想”。
里约奥运的拳击比赛将被裁判操控,而到目前为止结束的62场比赛中,有近10场比赛的判罚出现了较大的争议。近年来国际拳联在对比赛规则进行改革,但如果连比赛的公开公正都无法保证的话,那么任何改革都将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