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游戏
1. 如何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的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幼儿时期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幼儿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德育应从小进行,即从家庭和幼儿园开始。如何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教育。 一、将品德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即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因此,将幼儿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提供锻炼的好机会。首先,生活习惯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应结合各个生活环节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教育。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比如,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孩子随时进行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文明行为的培养。早上来园与老师、同伴互相问好,与家人道别时说声“再见”,最熟悉的“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既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与行为,又是孩子的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教育内容。再次,行为习惯的培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幼儿开展随机教育。当同伴遇到困难时,鼓励幼儿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当幼儿之间产生矛盾时,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会谦让,共同解决问题。心情不愉快时,不乱发脾气,学会控制、调整情绪。这些点点滴滴的行为习惯,形成于幼儿的生活,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于主题教育教学环境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当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环境。我们改变过去单纯地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把品德教育的内容融入幼儿生活的环境中。如在“我们的祖国真大”这一主题创设中,为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我们布置了“各族娃娃手拉手”,“可爱的中国”、“中国雄鸡图”等,在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图片、材料、布置展览的过程中,在真实、健康的情绪感染下,幼儿熟悉了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了家乡的名胜古迹,萌发了爱祖国、爱家乡的真情实感,活动室内洋溢着浓烈的爱祖国的气氛和爱国热情。幼儿在师生共同布置的生活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品德教育渗透于游戏活动中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形式。许多游戏活动都是模拟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懂得了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也在解决问题或纠纷的过程中,揭示正确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提高道德认知水平。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妈妈”要细心照顾“孩子”,“孩子”要尊重长辈,“奶奶”累了,帮“奶奶”捶捶背,“奶奶”病了送她去医院,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游戏让幼儿懂得了尊老爱幼。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并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四、注重家园互动,共同促进幼儿品德健康地发展 家园互动,家园共育,才能使孩子品德健康地发展。幼儿园、家庭教育要取得一致性。在幼儿园,我们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更换家园联系栏等,及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德育教育要全面,品德教育也应渗透于幼儿家庭教育中,家庭对幼儿品德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家长如何在生活中贯彻德育原则,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呢?我们是这样要求的:首先,家长应为幼儿树立品德的榜样。当以身作则,在与孩子相处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去感染影响孩子。其次,激发幼儿爱的情感。家长要教育幼儿学会关心长辈,为他们分担忧愁,学会分享,为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再次,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家长应鼓励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幼儿园、家庭、要相互协调一致,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 幼儿如同破土而出的幼苗,正伸展出柔嫩的枝叶渴求阳光和雨露,孩子需要得到父母和教师温暖的双手的牵引和扶持,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习、做人的能力,是传给他们一辈子享之不尽的财富。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氛围中茁壮地成长!
2. 小班品德教育内容有哪些
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爱心
爱心是最美丽的心灵之花。培养孩子具有爱心,是培养其它良好情操的基础。
要引导孩子成为富有爱心的人,父母首先要保证自己有一颗仁慈的心。孩子通过与父母的朝夕相处,模仿和体验到父母的爱心,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也会获得爱心。
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正直
正直意味着互不欺骗、言出必行。一个人拥有正直的品德才会拥有真正的朋友,获得真正的友谊。
家长教导孩子正直的可行方法,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言传身教。1岁多的孩子就是要靠最初的模仿来实践正直的品德。
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勇气
一个人要承受生活中的忧愁与失败,需要勇气。人的一生中会有无数次失败和挫折,有勇气战胜失败和挫折的人,才可能获得成功。
家长要从小为孩子设置一些“障碍”,使孩子有机会从小受挫,鼓励孩子要有勇气和信心,学会想办法克服困难。
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信仰
信仰激励人们去奋斗。孩子有自己的计划和愿望(幼小的孩子还谈不上信仰),无论他们显得多么幼稚,父母都要慈爱而有礼貌地倾听并给予鼓励。
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1.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同时帮助儿童了解他人的处境和情感状态,.唤起情感的共鸣,萌发同情心.
2.利用扮演角色的游戏, 让儿童练习同情人, 照顾人,帮助人,也可对儿童进行移情训练。
3.教给儿童一些安慰和助人的技巧.
3. 学生的道德教育
学生的道德教育
学生的道德教育,孩子是上天的馈赠,适当减轻孩子的压力是很重要的,提升孩子的抗压能力绝不能通过体罚的方式,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现在分享学生的道德教育。
学生的道德教育1
1、班主任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俗话说:“什么样的老师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来!”在幼儿园和小学中,教师就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如果你想让你的学生成为诚实正直的人,老师首先要诚实正直的人,做教师必须为人师表,身先士卒。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所以教师在思想、仪表、为人处事等方面必须起作表率作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给学生以有益的指导。
2、使每个孩子都树立自己的理想
我在班级中开展“认识自我”一课,教师在“手指大碰撞”、“我是谁?”、“选图片知性格”、“生涯测试”等活动中,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在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要用客观的心态看待自己、悦纳自己。性格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们职业的选择。从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性格特征,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做到有目标,就可以扬长避短。比如:小到让学生思考你明天想要有什么变化与进步,大到让学生思考20年后的我将过着怎样的生活,让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涯,就可以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班上的每个学生都能过有目的的学校生活。
3、在班级活动中培养集体荣誉感
一个团结、勤奋、向上的班集体,必须具有严肃而又活泼的班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在每一节班、队会课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同时,我还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有意义活动,并且能够认真对待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使他们明白既要遵守学校及班级纪律,还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主动的自觉学习,要有为集体争光、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他们具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
4、带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德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基地。所以,除了利用现行的教材(如: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待等学科素材),在上课时充分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外,我还组织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新闻与案例等,进行每周一次的调研与讨论活动,让学生明白懂得感恩、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知行合一等品德的重要性。
5、以榜样示范教育人
小学生最喜欢模仿和崇拜某些人物形象,他们周围人的言行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影响儿童。有计划、有组织地上好每周一的班队会课,及时地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开展主题班会,通过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班主任老师除了身先士卒之外,还要利用网络媒体资源、电视资源、光碟资源的模范人物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此来提醒、激励同学们规范他们的行为,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质。
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在我们的工作中,还通过更多活动和方法,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成为新时期的有用之材。
学生的道德教育2
学生立德的重要性
1900年,戊戌变法后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鼓励少年主动肩负祖国未来体。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
不论是一个渺小的少年或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在踏上强者之路上,必将有坚定的信念,对未来充满信心,必将掌握经得起验证的真理体系,面对对曲折道路时不畏艰险,必将怀着达济天下的情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先辈血染红领巾,后秀会聚推前浪”,培养有见地、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少年,使青少年与国家命运共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路人”“行路人”“接班人”才能源源不绝,共产主义事业才能长青不衰。
培养之首器,当推思维意识形态建设,在青少年接受教育阶段,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成年后走上正确的道路,树立奋斗的理想起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国家的建设首先是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抓好了娃娃的教育培养,即确保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政治正确性,即牢牢把握了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方向。
现阶段下有些青少年及家长仍然有“唯分论”“唯奖项论”,重才智而轻德育,滋长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明确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故学生、家长、校方均要重视青少年的“立德树人”教育,提倡家校协同,家长要做好表率,独立思考,善于分析,行正能量事。校方要重视思政课程,严禁“占课”现象,发挥思政教育课程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博古”做好文明传承,“通今”强政治,讲信仰,有情怀,有思维,有视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四个自信”,忠贞爱国,激发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连接的认同感。
学生的道德教育3
践行立德树人,养成小学生德善品格!
小学阶段,德育工作者应该在学生进行课堂活动时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一个好的引导者,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具有很大影响。培养小学生德善品格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加强教师对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视,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教师应加强小学阶段教师对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视力度,转变传统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仅是搞好学习成绩,也要学会如何做一个奉献于人民、奉献于整个社会的人。因此,从事小学阶段教育工作的教师更要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对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根据每名学生不同的学习实际情况,积极创立创新授课策略,因材施教,学习相关教学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现对小学生的全面教育,让小学生全面发展,完成新课标要求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在日常的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熟知的大禹治水这则寓言故事的讲解,对小学生潜移默化进行德善品格的培养。要求小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全文进行通读预习,让学生查找资料自主预习,并在课前检查预习结果。利用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寓言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网上下载关于大禹治水的动画版视频,在课前播放给学生观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促使学生快乐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变换各种授课模式,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德育,并帮助小学生建立健全德善品格。
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要真正实现立德树人背景下对小学生德善品格的有效培养,实现新课标要求下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与学生配合: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情景,全面培养小学生德善品格;学生则需要在老师授课过程中,紧跟授课教师的教学思维,置身于授课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教学情景中。教师与学生配合,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要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不断改进并完善授课方式,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创设更贴合所授课堂内容的教学情境。帮助小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再辅助小学生培养并完善德善品格。
日常品德课程教学工作中,品德教师要结合所授内容的特点,考虑到小学生并未形成完善的逻辑思维,还未健全想象能力。因此,笔者会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告诉学生:“在网上寻找常见的一则寓言故事,例如‘狐假虎威’,并且下节课请同学们来口头叙述自己的查阅结果。”首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自主探究,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开始“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的细讲之前,找几位同学在讲台上叙述自己所了解到的资料,能完整叙述出整个故事的学生要加以表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帮助同学一起学习。然后再将提前下载好的影视资料,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将“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告诉学生,最终强调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应该乐于助人、品行端正,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这样不仅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善个人品格。
三、积极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授课内容
中国教育的发展从古至今都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终的职责不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立德树人理念下,对小学生进行德善品格的培养过程也不例外,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不只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授课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呈现实例、探究规律、构建模型和应用结论,即利用生活中最普遍的实践例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规律,辅助学生构建模型,最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因此,最后一步应用结论才是教育工作者应该辅助学生完成的最重要的一步,利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将立德树人理念深入小学阶段教育。
考虑到小学生对寓言故事比较感兴趣,结合井底之蛙这一则寓言故事进行小学生德善品德的完善,可以让学生课前先对着窗户往外面看,问能看到多大一片蓝天?记住自己对着窗子能看到多大一片蓝天以后再站到教室门口向外看,问能看到多大一片蓝天?再让学生走出教室站在操场上抬头看天,问能看到多大一片蓝天?再问站在哪里看到的最大呢?除了站在操场上,站到别的地方会不会看到更大一片蓝天呢?通过坐井观天这一节课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懂得在任何情况下看问题不得片面理解,在没有看清问题本质之前不能妄下结论,培养学生德善的美好品格。
四、设计富有寓意的课堂小游戏,将德善品格教育与立德树人理念相融合
在日常生活中,小学阶段的授课教师应该设计富有寓意的课堂小游戏来丰富课堂内容,将自己所设计的课堂小游戏插入正常授课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德善品德教育与立德树人理念相融合。
近几年,我国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教育改革,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对小学教育的要求逐渐提高,小学生的教育不仅促进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要尽早培养学生在做人方面的能力,以德树人,先学做人,再学知识。小学德善品格教育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完美融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尽早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素养。其次,小学阶段是学生完善健全人格和德善心里的重要阶段,小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认知处于较为稚嫩阶段,需要从事小学阶段教育的教师,在日常教育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些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最终正确的人格过渡。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三观和对社会的认知还未完全形成,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才开始觉醒,因此,小学阶段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也在不断进步,企业对于所需各种人才的标准也在提升,更多企业不再只选择具有技术能力的员工,同时也开始注重员工的心理素质以及情商智商心理素质较强的员工,在工作中容易做出突出的表现。这就暗示了小学阶段德善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阶段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好学生德善品格的引导,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助,促进德育的发展,同时也引导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因此,将小学德善品格教育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相融合必要性十分明显。
小学生贪玩心理比较严重,在日常德善品格教育过程中,在正常授课环节中插入富有寓意的小游戏,将德善品格教育与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相融合。课外活动时间设计额外的小游戏,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学生德善品格,设计摸石头过河等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班级凝聚力。从游戏中引导学生完善个人德善品格。通过小游戏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德育保障。让学生通过游戏放松以后,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带动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小学阶段德善品格的形成,不仅有助于学生未来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而且能更好地支撑学生德善品格完善和德育学习活动的开展,进而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对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
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对小学生德善品格的养成具有指导意义,是小学生德善品格养成的有效策略。在帮助小学生建立健全德善品格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要求教师转变授课观念,加强对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理论应用于生活实践,把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授课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善品格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让学生立志成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良好公民。
4. 试述幼儿德育的实施途径
1.生活习惯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应结合各个生活环节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教育。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2.文明行为的培养。早上来园与老师、同伴互相问好,与家人道别时说声“再见”,最熟悉的“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既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与行为,又是孩子的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教育内容。
3.行为习惯的培养。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幼儿开展随机教育。当同伴遇到困难时,鼓励幼儿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当幼儿之间产生矛盾时,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会谦让,共同解决问题。心情不愉快时,不乱发脾气,学会控制、调整情绪。这些点点滴滴的行为习惯,形成于幼儿的生活,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5. 幼儿园小班品德教育有哪些
幼儿园小班品德教育有哪些
幼儿园小班品德教育有哪些,很多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成长,在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我们的宝宝,宝宝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耐心教导,下面我分享幼儿园小班品德教育有哪些。
幼儿园小班品德教育有哪些1
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快乐
快乐的经历有助于造就高尚而杰出的个性,使人热爱生命。对于幼儿来说,快乐的经历有助于形成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父母应放开手脚,让孩子自己寻找乐趣,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尽情享受人生的一切,并让孩子在与父母的交往中获得快乐,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精神。
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爱心
爱心是最美丽的心灵之花。培养孩子具有爱心,是培养其它良好情操的基础。
要引导孩子成为富有爱心的人,父母首先要保证自己有一颗仁慈的心。孩子通过与父母的朝夕相处,模仿和体验到父母的爱心,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也会获得爱心。
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正直
正直意味着互不欺骗、言出必行。一个人拥有正直的品德才会拥有真正的朋友,获得真正的友谊。
家长教导孩子正直的可行方法,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言传身教。1岁多的孩子就是要靠最初的模仿来实践正直的品德。
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勇气
一个人要承受生活中的忧愁与失败,需要勇气。人的一生中会有无数次失败和挫折,有勇气战胜失败和挫折的人,才可能获得成功。
家长要从小为孩子设置一些“障碍”,使孩子有机会从小受挫,鼓励孩子要有勇气和信心,学会想办法克服困难。
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信仰
信仰激励人们去奋斗。孩子有自己的计划和愿望(幼小的孩子还谈不上信仰),无论他们显得多么幼稚,父母都要慈爱而有礼貌地倾听并给予鼓励。
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1.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同时帮助儿童了解他人的处境和情感状态,.唤起情感的共鸣,萌发同情心.
2.利用扮演角色的游戏, 让儿童练习同情人, 照顾人,帮助人,也可对儿童进行移情训练。
3.教给儿童一些安慰和助人的技巧.
幼儿园小班品德教育有哪些2
一、采用游戏、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的全部生活内容只有一项:游戏。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他们通过游戏认识世界,认识生活准则,形成道德规范。教师将幼儿日常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融入游戏之中,使幼儿在玩中不知不觉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利用游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首先教师要选择健康、有趣、有吸引力的游戏内容。游戏中的主人翁应是好人,即正直的人,善良的人,助人为乐的人。如果游戏中有坏人,最后一定要让这些坏人受到处罚。例如,“医生看病”游戏,“医生”一定要是个关心病人,时时为病人着想,医术高明的好医生。“警察抓坏蛋”游戏,一定要“民警叔叔”获胜。“妈妈和孩子”游戏,应让“孩子”在“妈妈”面前说实话,不撒谎……。其次,教师应在一日生活利用游戏、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刚入小班的幼儿不懂得归放玩具,我就教他们玩“我把玩具宝宝送回家”的游戏,幼儿通过反复玩游戏,知道了把不同种类的玩具送到相应的“家”中,这样幼儿逐渐养成了玩完玩具后把玩具摆回原处的习惯。小班幼儿经常将玩具、积木掉在地上自己却浑然不知,这时我们就会玩“谁在哭?”的游戏,当我一问:“我们听听谁在哭呀?”他们就会安静下来,用眼睛找,找到后将积木送回家。又如玩“找我们的国旗”的游戏来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二、利用故事、儿歌达到教育目的
幼儿爱听故事,针对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自编故事讲给他们听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有的孩子经常把馒头、油条扔掉,经过多次批评仍然改不了,这时我利用故事。《簸箕里的哭泣》,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被扔在簸箕里的馒头、油条向他的主人哭诉自己的出生是多么的艰难:先由农民伯伯把麦种种在地里,然后施肥除草。麦粒成熟后,经过割麦扬场、去皮,再经电磨磨成粉。最后将面粉加工,制作成馒头、油条等。它们多么希望被人珍惜啊,可是现在却只能在垃圾堆里哭泣。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孩子懂得爱惜粮食,并改掉浪费的坏习惯。当我发现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为争抢一个比较新的皮球而大打出手时,我为幼儿讲述故事《孔融让梨》,让幼儿说一说孔融为什么不挑大梨,并以这个故事教育幼儿
对人要谦让。从分享食物、玩具到分享爱、分享快乐。让每个幼儿懂得在集体
活动中与其他幼儿建立平等亲密的关系,这直接影响幼儿的分享行为。并开展“大家一起玩”“好书大家看”“分享玩具”等活动,让幼儿轮流分享,体验与别人分享的快乐。
也可提出问题:“我想玩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怎么办?”“两个小朋友想玩同一个玩具,怎么办?” 等等,让幼儿充分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渐达成共识。
在一日生活中我经常利用儿歌对幼儿进行教育,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幼儿也非常喜欢它,我利用这一特点,将一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编成儿歌,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儿歌念完了一些自理的事情也同时做完了。如:儿歌:
“叠衣服”关关小门,拉拉小手,点点头,弯弯腰。 “开火车”小小裤子两山洞,呜——一列火车钻进去;呜——两列火车钻进去,露出脚丫笑呵呵。
三、开展情景表演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幼儿喜欢看表演,也喜欢参加表演,因此,在情景表演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如通过故事表演《李小多分果果》教育幼儿互相谦让,通过歌表演《我的好妈妈》,教育幼儿尊敬家人,通过舞蹈《拾豆豆》教育幼儿爱劳动等。,再如通过即兴表演“我扶小弟弟爬起来”让幼儿学会关心人,
帮助人,看到别人跌跤,不应不理不睬,而应该把他扶起来,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获得别人帮助和帮
助别人的时候学会说“谢谢”“不客气”等。同时,利用表演“学做小客人”,让幼儿学说“请”“你
好”“再见”等礼貌用语,并在生活中体验礼貌用语的作用。此外,还可根据季节变化和社会性节日,为孩子创造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同情心,通过这些有针对性教育活动,具体落实到幼儿品德教育的实践中,让幼儿心智得到发展,良好品德逐渐养成。
幼儿园小班品德教育有哪些3
一、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
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对他们进行教育。 晨间活动:我们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早晚跟老师说“早上好”“再见”,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 课间活动:在这时,我们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互相照顾,帮助他们复习课上所学的内容;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 进餐:进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指导幼儿独立进餐,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放好,让幼儿克服“饭来张口、衣来生手”的不良习惯。 午睡: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并迅速入睡。 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安安静静等父母来接。
二.教育活动中的品德教育
1.培养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周围成人的`关心爱护。学期初,为了使小班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我们首先组织他们参观幼儿园,故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是幼儿尽快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2.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虽让他们能够独立进餐,但由于家长的过渡爱护,大部分独立性较差。因此,我们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在语言活动《大公鸡和漏嘴巴》、看图讲述《吃得真干净》常识《认识餐具》,音乐歌曲《好娃娃》。等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独立的进餐、盥洗、睡觉等良好的自理能力。
3.学会简单的礼貌用语,进行礼貌教育.。礼貌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学习了语言《有礼貌的好宝宝》故事《两只羊》歌曲《我的好妈妈》《好娃娃》。
三.节日中的品德教育
九月十日”教师节”让幼儿绘画送给老师,让幼儿知道老师的辛苦劳动,教育幼儿热爱老师,尊重老师。 十月一日“国庆节”让幼儿了解国庆节的来历,知道我们中国的历史,要热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一月一日“元旦”通过家园同乐庆新年联欢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新年的快乐,培养爱父母的情感。增进家庭成员的感情。鼓励幼儿大胆参加集体活动,感受新年的乐趣。
四、家园联系共同教育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行的,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保护幼儿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家园联系站及家园联欢活动来进行教育活动。
1.现在的孩子自私、任性、霸道的有很多。于是,我们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多给孩子有利增强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的实践机会,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艰苦朴素的好思想,及初步的劳动习惯。
2.家长、教师必需行为正确,做幼儿的榜样。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我们会抓住每一个有利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他们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6. 有没有适合在在课堂上玩的小游戏比如能体现团结合作的或其他内容的。对象是中职生的德育课堂。谢谢 ~
多人赛跑
把几个人的腿互相绑在一起。然后赛跑。因为人多,所以如果步调不一致就要摔倒,就不能快了。
游戏:解套
主要通过与团队其他成员的配合并改变自己的位置,最终打开交错相连的套,形成一个或几个环。
目的:
使得参与者能够认识到,在遇到看似复杂的问题的时候,只要通过换位思考以及团队的合作就可以顺利的解决问题。
所需资源:
时间:1轮游戏和5分钟总结
参与人数: 5~10人
地点要求:要求有一个比较开阔的空地
游戏组织:
1)要求所有的参与者围成一个圈。
2)从任何一个人开始,要求他将两只手分别与不相邻的两个人相握;然后这两个人再各自与其不相邻的人握手,按此顺序继续,直至所有人的手都与其他人相握。
3) 这时所有人的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交错的套,此时要求大家在不松开手的情况下,通过移动自己的身体、变换自己的位置,来解开交错的套,打开成一个或若干个圈
游戏名称:运乒乓球
地点要求:要求有一个比较开阔的空地
人数:多于 30人以上
道具:书或报纸 人手一份 乒乓球2个 秒表
规则:
1、将人进行分组比赛,每组10人左右(具体组数按人数来确定)
2、所有人把书或报纸对折,然后围成一个圈,将书或报纸结成轨道,让乒乓球在书或报纸结成的轨道上滚动。看能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目的地约为每组人数的道具总长度的10倍左右),期间参与人员需移动位置以确保球不会掉落,若期间,乒乓球不甚落地,就得从起点重新开始。
3、进行计时,用时最长的一组为输家,要接受大家的惩罚。
目的:训练团队的协调性与合作性。
7. 德育模式有哪些
一、认知模式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
认知模式的特色在于:一是提出以公正观发展为主线的德育发展阶段理论;二是建构了较为科学的道德发展观,提出智力与道德判断力关系的一般观点;三是通过实验建立了崭新的学校德育模式。
二、体谅模式
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
体谅模式的特色在于: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一社会问题的各种可能反应;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一社会问题时可能遭到的种种困难,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关心;它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反应,教师能够根据它们指导学生围绕大家提出的行动方针进行讲座或角色扮演的主题。
三、社会模仿模式
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该模式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人既能对刺激作出反应,也能主动地解释并作用于情境。
社会模仿模式可资借鉴的地方在于:在探讨道德教育与行为形成方面,社会学习理论的许多成果值得借鉴,对我们加强道德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有较大启迪作用;强调自我效能,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强化。
四、价值澄清模式
价值澄清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拉斯、哈明、西蒙等人。这种模式着眼于价值观教育,试图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其目的是通过选择、赞扬和实践过程来增进赋予理智的价值选择。
价值澄清模式认为,人们的价值观并不是一种固定的观点或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建立在个体亲身经历的社会经验基础上的一种指南。因此,要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就必须经过选择、评价和按这些价值观行动的过程。
教师在课堂中,利用专门设计的方法和练习,通过创造一种没有威胁的、非强制的、“柔和”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运用到现存的理念和行动中,帮助学生澄清价值观。
五、发展模式
认知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柯尔伯格。他反对相对主义的道德价值观,主张建立普遍的道德价值。道德判断的重要假设:
①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道德判断有内容与形式之别。所谓道德判断内容就是对道德问题所作的“该”或“不该”、“对”或“错”的回答;所谓道德判断形式指的是判断的理由以及说明过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后者反映个体的道德判断水平。
②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他设计了“两难故事法”用以测定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水平和阶段,并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学说,即: 前习俗道德水平(阶段1—— 惩罚与服从, 阶段2——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换) 。
习俗道德水平(阶段3—— 相互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与人际协调, 阶段4——社会制度和良心维持);后习俗道德水平(阶段5——至上的权力、社会契约或功利, 阶段6——普遍性伦理原则)。
8. 教育幼儿有关思想品德的活动有哪些
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 (一)萌发幼儿对祖国的爱 对祖国的爱是人类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珍贵遗产,它是成才的巨大推动力,从我国的科学家、数学家李四光,华罗庚身上都能看到爱国情思的巨大力 量. 对幼儿来说,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爱,要从身边做起.苏霍林基要求他的学生,首先要爱妈妈,他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自己的妈妈,容易懂,容易做,而且为日后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打下了基础.” 因此,家长要教育幼儿努力给母亲、父亲、祖父、祖母带来欢乐,为他们分担忧愁和不幸,关心、体贴、照顾大人病痛,有好吃的东西要先让父母和亲人吃.还可通过游览,参观,旅行使孩子领受到祖国山山水水,江海,河川的美丽风光,知道祖国领土的辽阔,物资的丰富,悠久的文化,这些都能对幼儿进行爱的熏陶,萌发他们对 祖国的爱 我们还可以采用生动活泼,形式的教育活动.如:节日、故事、绘画、过生日等,使孩子感到做中国儿童的幸福,知道自己今日幸福是靠老一辈革命家,英雄,科 学家奋斗,牺牲而换来的. (二)使孩子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文明,礼貌的行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志.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开始 长期实践而形成的. 因此,要求幼儿从小不骂人,不讲脏话,待人和气,热情,有礼貌,别人讲话不插话,不打断别人说话;要尊老爱幼;在别人家做客时,不乱翻东西,吃饭要守规矩 等等. (三)培养孩子诚实,讲真话的好品质 教育孩子不论拾到什么东西都要交公,不隐瞒自己的过错,并要勇于改过.要使幼儿切实做到这些,最主要的是家长教育的态度,如果对孩子的过错一味指责,是很难培养孩子这一品质的.家长发现孩子说谎时,应分析说谎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解决.如孩子要买彩色笔画画,遭到家长拒绝,结果孩子背着家长私拿邻居家的.有的孩子做错了事怕挨骂挨打而说谎,有的为了满足其虚荣心而说谎等等.若是家长不分 青红皂白批评孩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家长应成为孩子的榜样.有的孩子待人不真诚,私拿别人的东西,说谎,是因为受了大人不良行为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孩子形成根深蒂固的恶习,家长 不可掉以轻心,要处处以身作则. (四)培养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 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是通过劳动来培养的,幼儿劳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自我服务的劳动,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衣,洗脸、刷牙,吃饭,收拾床铺、玩具等.自我服务劳动能培养幼儿生活的条理性,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为幼 儿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家务劳动能幼儿对家庭的关心,爱护,成年后主动关心别人,与各类人员保持良好关系.同时,通过劳动获得生活的能力,长大后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美满 和谐和家庭. 通过家务劳动,增强孩子参与意识和劳动观念.可让孩子洗碗筷,打扫居室卫 生,捡菜,就近处买小物品等. 通过劳动.可培养幼儿爱惜劳动成果,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和节省,俭朴的好品质.做到不浪费水、电、食品,不与人攀比衣着、玩具,女孩子不化妆,不戴手饰 等. (五)培养幼儿大方,好客,不自私,能约束自己与人友好相处的品格 目前,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独居独食多.培养孩子大方不自私,与人友好相处十分重要,要求他们事事处处不能只顾自己,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共同分享食品和玩具,并能遵守游戏规则,收拾玩具.通过多种活动让孩子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 培养孩子生活的节律性,按时起床,就寝,进餐,学习做游戏. (六)培养孩子勇敢、坚强、活泼、开朗的性格 勇敢是指人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的一种心理品质.这种品质与人的自信心和自觉克服恐惧心理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必须从小开始培养.要教育孩子敢于在陌生的集体面前说话,表演;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和其他各类游戏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要求孩子在黑暗处及听到大声音或遇到打雷,刮风,下雨的天气不惊慌,不害怕,能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经常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不要随便指责,嘲笑,挖苦和恐吓孩子,以免形成幼儿遇事胆小畏缩的心 理. 为培养孩子的勇敢品质,家长要教给孩子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孩子产生足够的自信心.孩子的胆怯行为大多因缺乏自信心才产生的,而自信心又是建立在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上的.例如:幼儿会对雷电、风暴感到恐怖,对黑暗感到不安,就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造成的.家长应当给其讲解有关知识,教给其一些相应 的技能,方法,孩子的恐惧感就会减轻不少. 如果孩子害怕困难往往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所致,如果孩子确实能力较弱,天赋较差,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但要尽可能符合孩子的实际水平,还应给孩子以具体指导与帮助.当他完成了力所能及的事后,要立即给予肯定,不管这事多么 小,多么微不足道 . 此外,家长还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事、故事、电影、戏剧等文艺作品中富有勇 敢精神的形象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幼儿天生爱动,在动中发展动作,发展智力,发展品德个性.但无控制的动,过分的动,会影响他们的组织纪律和注意力的良好发展.故家长在多种活动中应正确诱 导和培养其自控力,使其成为既活泼开朗,又善于控制自己性格的人.
9. 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方法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 完善课程结构
人的品德是在德育影响下形成的,因此,这种教育影响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这就需要在一定的课程结构保证下来实施。幼儿园教育是由小、中、大三个年龄段构成的连续性教育这就决定这一教育的特点:系列的、纵向的发展过程,根据这一特点,可将三年的教育分成多个主题的小阶段,某一阶段按主题提供某些方面的生活经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燕尾服,在这一过程中,要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1、阶段与整体的关系。幼儿品质形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要把认识转化为行动,养成行为习惯,需要经过长期的认识积累和实践积累,对幼儿的教育影响必须有计划地贯穿在各年龄段中的各个阶段,在三年整体目标下,要做到各年龄班每学期有目标,阶段有重点,通过阶段目标的实施,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2、重点与连续的关系。幼儿品质形成不象智育那样,通过各门课程内容的逐年增加和变换来完成,而是多种品质同在一个阶段反复进行着,如遵守纪律、懂礼貌、团结合作、自信心、独立性等品质的培养往往同时反复进行,逐步提高,呈螺旋形上升,但这并不排除各阶段的重点,只有做到重点与连续相结合,良好的品质才能形成和巩固。在我设计的主题中,有的以直接培养道德品质为主,如《我们都是好朋友》、《玩具大家玩》、《学做小客人》等,有的则将品质培养渗透在其他类型的主题之中,如在《小小发明家》、《小问号》、《我们在春天里》等主题中,培养幼儿克服困难、自信心、意志力、坚持性、合作、助人、分享等品质,各个主题有重点,并正确处理重点与连续的关系,促进了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
二、 幼儿良好品质培养需要综合影响
品质形成的教育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多种教育因素又广泛地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这些教育因素又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幼儿品质的形成,而综合教育正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广泛地、综合地对幼儿施加影响。
1、教育内容、手段、方法的综合影响。集中一个阶段、围绕某一方面重点、用各种教育内容、各种教育手段和各种活动形式综合进行教育,是综合课程的主要特点。而培养幼儿良好品质,必须自然地渗透在每个主题活动中。例如:小班主题《天冷,我不怕》目的是锻炼幼儿意志,让他们克服困难,坚持上幼儿园,并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我在常识课中组织观察和体验冬天的寒冷,观察街上的行人怎样冒着严寒坚持上班;语言课中讲“冬天也要锻炼身体”的故事,组织“比比谁最不怕冷”的谈话,进行木偶表演“冬天不怕冷”音乐课中唱“科天我们在做什么歌”,户外活动推雪人,滚雪球。还玩“扫雪”的游戏,让幼儿在活动、游戏、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接受教育影响。
2、幼儿园、 家庭、社会的综合影响。幼儿教育是涉及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幼儿是家庭社会中的一员,他的每一言、每一行都要受家庭、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各种言行的影响,因此,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与家庭、社会是分不开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在幼儿园创造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影响,还要充分调动家庭、社会中的积极因素,如建立家长学校、召开家长经验交流会,组织幼儿活动开放日等等,并定期向家长报告班级工作,共同研讨教育问题,并通过家访,日常交流等加强幼儿园与家庭联系;此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幼儿广泛接触社会,提高其道德认识、情感体验和社会交往能力。如了解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让幼儿自己去了解父母、亲友的工作单位,参观周围环境等。
三、 幼儿良好品质要在活动中培养
影响幼儿品质形成的教育因素只有成为幼儿活动对象时,才能显示它的意义和作用,幼儿在园参与活动是很多的,有集体教育活动,还有日常生活、游戏等。 这些都是培养幼儿品质的很好契机,如节日中、幼儿不仅要以语言、行动等表达情感,还要自己动手做些小礼物互相赠送,表达情意,交流情感,这在无形中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组织幼儿经常对自己与别人的行为进行评议,能培养幼儿团结、谦虚、合作、自信心、明辨是非以及自我教育的品质。
四、 幼儿良好品质培养的过程是可从品质的要素着手
1、 从认识着手。认识是形成品质的基础。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性、表面性和片面性,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考虑幼儿的思维与道德观念的发展水平,提供多方面的知识经验,结合具体事物明辨是非,使他们学会判断与评价,教师善于根据教育的目标内容重点运用解释法进行解剖概念、分解因素、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地发展幼儿的概念,例如:要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品质,教师就要通过一系旬的教育和随机教育,使他们懂得
(1)认识本班的各个小朋友,知道他们的名字和优点。
(2)能和小大朋友轮流玩玩具,共享玩具,合作游戏,共同表演。
(3)能知道他们喜欢的事情,能与他们共享欢乐,同情朋友的困难,并能帮助他人、不干扰他人。
(4)愿意学习小朋友有优良行为,不岐视有缺点和身体有缺陷的小朋友。
(5)正确评价自己在集体中和与小朋友活动中的表现,能正确评价他人的行为。
(6)会正确处理与小朋友发生的冲突与纠纷等等。
2、 从情感出手。幼儿的情感具有易冲动、易转移和易感染等特点,情感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的直接或间接中发挥作用,并影响其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培养幼儿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高级情感,保护、鼓励积极情感,改善消极情感,进而充分发挥情感在幼儿各项活动中的功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幼儿情感教育的基本内容,围绕上教育内容,我谈以下五项措施:
(1)进行恰当的体质锻炼。情感伴随幼儿各项活动的始终。体弱多病的幼儿,其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大大低于健康幼儿,所以其情感的发展和释放比健康幼儿来得缓慢,对其活动常产生消极作用。一般说来,体弱多病的幼儿较易体验到痛苦、害怕、孤独、厌烦等消极情感,相应地在活动中就容易表现出害羞、胆小、自私、孤僻和任性等不良行为倾向,这样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所以,加强幼儿体质锻炼是对其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前提。
(2)为幼儿提供温馨的生活环境。
(3)利用大自然、音乐、美术和文学作品等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由于幼儿极易接受外界的情感信号,所以利用大自然、音乐、美术等培养幼儿的美感、理智感和道德感是很重要的。在此,我重点介绍一下文学作品在丰富幼儿情感体验方面的作用。对识字较少的幼儿来说,我们可以把文学作品读给他们听,让幼儿在听的过程中加强情感体验,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改换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姓名,改变环境布置,以配合作品中场景描述等方式,让幼儿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充分理解和接受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进而达到丰富情感体验的目的。
(4)在活动中尽可能减少幼儿怀疑、羞辱和内疚的情感体验,鼓励其创造性、独立性的发挥,培养其合作意识。消极情感是幼儿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的严重障碍。幼儿在活动中一旦体验到过度的失败、羞辱、不受信任、内疚等,教师不要随便评论、嘲讽或表示不信任。过度保护幼儿情感的创造功能也十分不利。幼儿喜欢的或积极探究的活动,如果仅仅因为脏,有点危险,就遭到成人的禁止甚至呵斥,幼儿就会因此变得畏畏缩缩。对于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立精神和创造精神,成人一定要加以保护和鼓励。此外,还应尽可能鼓励幼儿间的合作,因为合作是他们交流感情,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开端。成人应该帮助幼儿在合作中学习控制自己的情感,学习体谅他人,学习与他人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和奉献爱等。
(5)理解幼儿的情感,并教给幼儿调控情感的简单方法。幼儿易冲动,情感外显强烈,所以幼儿常因情绪波动引发过激行为。如果简单粗暴的训斥他们,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重他们的消极情感体验。相反,如果站在幼儿的立场同情地劝导:“我知道强强拿走你的玩具,让你很生气,对吗?”这样孩子认为大人是理解他们的,诉过委屈之后就会更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情感,在行为上也会大方一些。此外,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情感,随心所欲是幼儿情感的主要特点。但随着幼儿活动范围的扩在,他们会逐渐意识到生活中的诸多“不行”,体会到任意发泄自己的情感已不受同伴和成人的欢迎。所以,学会调控自己的`情感对幼儿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幼儿的情感转化方式主要是转化控制。即利用幼儿情感的易转移、易受感染等特点,引导他们将一时产生的消极的情感转化为积极情感,使原有的消极情感逐渐被积极情感所取代;或者把他们(客体)所有的情感,转移到自我主体上。具体做法如下:A教师通过各种活动使幼儿会观察和辩别他人的表情与内心的情感与变化。B教会、引导幼儿去想,询问他人情感发生变化或形成不同情绪的原因。如他为什么哭了?他为什么那么高兴?为什么害怕了?什么事情使他生气了?等等。C了解行为的后果。让幼儿逐渐了解到自己的情感与行为表现后,对方有什么反应,使幼儿初步做到能从他人的角度出发,产生情感共鸣。
3、 从行动着手。行动是一种实践练习。从行动着手也就是从练习开始。在实践中培养情感,提高认识,再形成行为习惯。在练习中,我重点谈一下模拟练习法。模拟练习,顾名思义,是仿效实际的样子进的练习。它和日常生活的行为练习的区别,在于它是表演性的活动,而一般性的行为练习,则是结合日常发生的真实生活(如上课、劳动、执行生活制度、履行生活常规等)进行的教育训练。
(1)教师设计的模拟的内容,要符合道德规范,具有普通意义和教育的针对性。
(2)模拟练习应根据幼儿园德育任务,结合主题综合教育同步进行。在一定时间内,确定一个主要的练习目标,如热爱父母、友爱、团结互助、热爱劳动、爱护公物、文明礼貌等。每一练习都有具体明确的要求,既全面而又有重点地进行练习。
(3)模拟形式要多样化、有趣味性,要尽可能地创造具体可感的环境,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气氛,激发幼儿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兴趣,使之乐于练习。避免单调和乏味的重复。
在课堂教学和课下游戏中,都可以设计一个模拟练习的片段,作为整个活动的一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用不同方式多次重复练习。
五、 环境是良好品质形成的重要影响源
1、 重视物质环境的影响
2、 重视榜样的影响。榜样是以他人优良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去影响幼儿,它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有感染力,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情感占优势,榜样的作用对幼儿更为有力。
(1)首先,教师的情感、行为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同时也起着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首先以身作则,塑造良好的形象。
(2)榜样与范例的选择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幼儿可以理解与接受的模范人物,也可以是幼儿身力周围伙伴亲人中的好思想,好行为,也可以是文艺作品、童化剧、电视节目中幼儿熟悉的角色的好思想好行为。
(3)对榜样的学习,要引导幼儿由行为、语言到动机,由浅入深地学习,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是幼儿可以接受的。
(4)当幼儿对一些反面人物的言行有时也表现出兴趣去模范时,教师应巧妙地制止,表示出这些言行是不应该学习与模仿的,是不受欢迎的,使幼儿及时明辨是非。
重视发挥集体的影响。幼儿生活在幼儿园和班级集体中,集体的风格影响着每个幼儿。生活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有一种同化力,幼儿会在集体气氛下受到无形的熏陶感染,这中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我就充分利用这个影响因素积极创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另外,作为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发现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使幼儿人人都有善于表扬和激励的机会,人人都成为学习的榜样,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良好品质形成的优良的集体。
10. 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人的人格魅力加分,一个人的品德好坏与否直接影响他以后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所以我们父母要从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1、不空洞说教
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要以适合孩子心理特点的形式和方法进行。
2、结合日常实例
结合具体事例,从感性认识人手。孩子对社会行为准则的认识,善恶是非的辨目。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发生的。有的小朋友把摔倒的小朋友挟起来,把大苹果让给别人吃,受到老师的表扬有的小朋盘打人、骂人、抢别人的玩具,受到老师的批评。这些表扬和批评,在他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感性的道德认识。以后经过自己的实践,就遂步形成了一种道德现念,在自己的意识中保留下来。
3、注重榜样的力量
模仿是十体社含他的逾经,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是在模仿他人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进行品德教育中应注重良好的榜样的作用。榜样是多方面的,周围的.小朋友是榜样,故事和影视中的英雄人物是榜样,父母和老师更是儿童最直接的榜样。因此,师长要注意自已的身教,把言教和身教统一起来。
4、寓教于乐
通过游戏、讲故事等形象生曲的形式进行品德教育。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好形式。孩子们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表演扶老携幼、助人为乐、坚守岗位等良好行为,在生活中就会照着去做,并逐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5、传递正能量
坚持正面教育,切忌讽刺、挖苫、嘲笑。儿童在生活中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谋。当儿童有了缺点错误时,要耐心地说明道理,进行规劝引导,讽剜:挖苦,嘲笑必然损伤儿童的自尊心。给他们稚嫩的心灵上藏上阴影。教育中应切忌这些消极的做法。儿章自尊心、好胜心强。喜欢得到别人的夸奖,应当通过表扬对儿童的正确行为给以强化。儿童改正了缺点时,也应及时给予表扬、奖励。
孩子品德教育该如何培养
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基础期,儿童的品德教育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正日益成为人们深入探讨的话题。以下是我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的一些想法:
1.多与孩子沟通
虽然孩子还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很多想法。所以我们要做到用心倾听孩子的想法,让交流成为一种习惯。和孩子每天的交流,并不是问孩子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老师批评你了吗,不是问这些消极的问题,而是问一些关于孩子学习方面的,比如今天学会什么,你觉得你今天在幼儿园的表现怎么样,你和谁是好朋友,当交流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孩子会很愿意和你说说他的事情,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孩子在说的时候,你再忙也要认真的听,不要敷衍孩子,你认真的听了,孩子会觉得自己被重视了,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你可以帮孩子分析他的困惑,当孩子的困惑得到家长的解决的时候,他也会越来越信任你,也更加愿意把他要做的事情跟你说。这样家长也能随时了解孩子的想法,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2.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孩子的品德教育还要融入在生活的时时刻刻。比如:在家中种植一些小植物,让孩子通过照顾小花小草,使幼儿体验关心爱护别人的乐趣,从而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弱小者,增强爱心。平时对孩子的良好道德行为要即时的进行顺势强化巩固。如发小红旗、五角星等,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道德品格的良好发展。再比如 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利用节日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如“三·八”节让孩子关心妈妈、阿姨、奶奶,为他们做件事;“五·一”节进行劳动教育;“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
对于家长,我听到过这样一个划分,一级家长用眼睛来教育孩子,二级家长用嘴巴来教育孩子,三级家长用拳头来教育孩子,我还做不到用眼睛来教育孩子这样的境界,但也不会用拳头来教育孩子。孩子大了更多的以说理教育为主,让孩子能明白道理。所以平时也只能用嘴巴来教育孩子,做个唠叨的妈妈,希望在我的唠叨声中孩子能慢慢地长大,慢慢懂事,快乐地学习。以上的这些都是我个人对孩子品德教育的一些点滴。教育孩子本来就是我们家长一生的事业,孩子学习着,快乐着,这都将是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