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国人道德缺失

国人道德缺失

发布时间: 2022-12-07 00:25:11

A. 如何看待目前中国社会道德缺失的现象

中央党校教授宋惠昌说,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曾经发生过一些令人感到困惑的现象,诸如“小悦悦事件”、食品卫生问题、商业欺诈问题等。有人据此认为我们的社会出现了“道德滑坡”。应该说,这些判断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些说法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显露出了某种悲观情绪。应该看到,我们的社会中也有像张丽莉、吴斌、高铁成等一个又一个“最美的中国人”接连地涌现,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是我国社会思想道德主流的真实写照。所以,也有一些积极性的观点认为,道德问题并不是如有些人说的这样严重,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主流是好的,是在向积极方向发展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的评判呢?我认为这是一个思想方法的问题。在我看来,有些人思想方法的偏颇是一个重要原因。这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看问题的方法简单化,孤立地分析某些道德现象。具体来说,就是把某些道德现象作为一个孤立的问题来研究。这样,人们的思想就会陷入片面性而走向极端,于是,一旦看到了某个恶性不良事件,就会惶恐不已;当然,由于孤立地看问题,有些人对那些恶性不良事件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无非是些偶然的个案而已,无须大惊小怪。很显然,这是另一个思想极端,也是不可取的。 我认为,要摆脱思想上的困境,一个关键是改造我们的思想方法。其中一个基本的认识方法,就是不要把目前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看成是一种孤立的社会问题,而应该在现实社会的总体上和历史的发展中去认真研究它的本质及演变规律。 建立新的道德价值观念 中国计量学院教授邓泽球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价值观。这种新的道德价值观念,至少应当确立以下三个基本点: 其一,视富强之国与礼仪之邦为同一追求目标。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名。传统道德中,尤其是劳动人民的道德传统中有许多优秀的成分,如勤劳、善良、节俭、刻苦耐劳精神等等。利与善,富裕与文明,并不是截然对立、非此即彼的东西。 其二,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为同等价值砝码。在道德价值的天平上,以个人利益损害社会利益,或以社会利益否定个人利益,都必然导致这种天平的失衡。这并不是说,当社会利益需要牺牲个人利益的时候,个人就有理由拒绝这种牺牲,因为在凝结着自己个人利益的社会利益的升值过程中,个人利益也意味着同样的升值;个人道德价值的实现,也不同程度地意味着个人利益的实现。如此来理解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道德价值与社会道德价值的关系,就可能形成一种“我为社会,社会为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性循环。 其三,视现实基础与理想目标为同归复兴之途。如果说理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那么,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以现实为基础,并用一个相互联结的新的现实架起一座通往理想的桥梁。因此,为了实现理想利益的目标,必须重视现实利益的基础。同样,没有理想,就意味着满足,满足就会失去动力,其直接的危害,便是对现实基础的瓦解。

B. 为什么有着优良传统的中国人会出现道德缺失呢

古人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优良传统是仓廪实衣食足的时候培养的,中国经历最近一百年之后没几个丰衣足食的,所以就出现了所谓的“道德缺失”,欧人说的三代培养一个贵族也是这个意思。
另一方面理由和上面类似,传统是需要传承的,因为历史原因很多传统都断代了

C. 你认为当前中国人在社会公德方面有哪些缺失

双脚站在在现代,头脑停留古代。
没有公德,却有私德。而且私德也不怎么样。比如 借了熟人钱多数不愿还。
中国文化是儒家文化为核心,公德不是我们文化自身产生的,虽然是对的,但是是外来,所以没有根基站不住脚。
比如,出现纠纷,你需要帮亲不帮理,如果真讲公德,反而被其他人认为吃里爬外,说你到底帮谁?
中国人讲道德,却是最不道德。批评别人的同时却又不待见或者欺负 老实人。‘
做人老实说人傻,做人太坏说人奸,那怎么做人?思想矛盾的民族,研究了几千年了还是没有研究出来。

D. 中国人为什么缺乏社会公德 结合《乡土中国》分析

传统社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国民的素质似乎一直停滞不前。社会公德的缺失,成为中国人为世界诟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造成中西方在“公德”方面的差距?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给了人们解释。

一、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费先生对中国社会有深入探究,在《乡土中国》中他把中国社会结构归纳为“差序格局”, 并以西方的社会作为参考,得出了解释中西方人行为不同的理论,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公德”缺失的原因。

  1. 团体格局。团体格局是西方的社会结构。费先生认为在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被捆绑的火柴,一捆一捆扎的很清楚。每个人在这个捆扎的火柴中都有平等且固定的位置。当然,在大团体中也会存在层级或者“次团体”,但那也是事先规定好的,组员们在各自的层级中依然平等有序。他们有明确的团体界限,有明确的分工,形成良好的社会格局。

  2. 差序格局。差序格局是与团体格局相对应的关系格局。费先生在书中这样描述,“社会关系是从一个又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我们的格局好像把石头丢在水面上所产生的波纹,每个人都是圈子的中心,被波纹所推及人的就发生联系”。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人们一直遵循着三纲五常。以致今天,现代的中国人仍然生活在由“己”推出来的社会圈子里。这个圈子不是固定的,但它是有一个范围的,圈子的大小和范围要依据中心的势力而定,这也就说明在中国的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具有伸缩能力。二、社会公德缺失的表现首先,什么是公德。公德顾名思义,就是公共道德,是人们在团体生活中所必须的品质,是兼顾多数人的利益,为他人着想的品质。现代社会生活中公德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职业方面,家庭方面,生活环境方面等等。但无论公德被运用于哪个领域,它一定拥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公德必须出现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里;第二,公德是人们在这个开放领域里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品质。


E. 为什么现在社会人们的道德素质普遍下降

对于当下严重的道德问题,应当实事求是的分析、把握其复杂原因,包括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个体原因与群体原因,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国内原因与国外原因,浅表原因与深层原因等等。

原因之一在于:社会转型
社会转型包括道德转型,传统道德发生裂变,新旧道德激荡碰撞,道德失范现象不可避免。在转型期内,既有传统道德的裂变、消亡和新生,也有新兴道德的生长、发育和检验,二者融为一体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我们说的社会风气的破坏和道德氛围的未建性。

我们对传统文化缺少一种正确的解读。由于对传统文化中所涉及的道德问题,我们必须以一种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在批判古代“三纲五常”的同时,却忽略了其中积极的影响。对传统道德尊重不够、认识不足、取舍不当。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对传统道德规范批判的多,肯定的少;抛弃的多,继承的少,导致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许多优良美好的传统道德被忽视、抛弃甚至践踏了。对传统道德的良莠不分、取舍不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说明现代人的责任意识在不断的弱化,一个丧失责任心的民族,是走向道德滑坡的重要因素,是出现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在于:国家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脱节,道德失范代价过低。主要是对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导致在行动上厚此薄彼,一手硬一手软。特别是很多严重违反道德的行为发生后,由于没有相关法律,司法机关无法将其绳之以法,公众和舆论谴责的威慑作用有限,久而久之,道德失范行为不仅增多,而且更加严重,并形成不良效应。

我们的法律不能总是当“马后炮”,不能总是在问题出现后,再去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再去进行约束。俗话说,没有多少机会可供人去锻炼,一开始我们就必须学会如何走好。同样的道理,也没有多少次能给予法律这样的机会,让你在发生了事件之后,再给你提供“素材”让你去完善法律。

原因之三在于:公德的淡漠。
鲁迅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提到看客,在鲁迅的笔下,那些看客多是冷漠、麻木、自私的人,这些都是国民的劣根性,都是导致公德丧失的重要因素。

冷漠是当前中国最可怕的社会心态。当社会需要正义行动,人们却无动于衷的时候,冷漠就变成了麻木。这种麻木与鲁迅笔下阿Q的麻木毫无二致,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半个世纪前,为唤醒民族良知,鲁迅弃医从文,用犀利的笔墨无情的鞭笞国人的冷漠麻木。在今天, 鲁迅依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公民的劣根性:自私,愚昧;多疑,冷漠。导致了我们社会道德的进一步缺失。半个世纪后,一路崛起的新中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但是,冷漠依旧,麻木依然!如今的人们只是对自己的家庭、亲人、朋友讲求道德,一旦进入陌生的环境、进入公共的领域,人们就变得冷漠、不知道关心帮助他人, 对他人的热情帮助始终持有怀疑的态度。在这里,人们拥有的极端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

原因之四在于:世俗化和多元化的冲击。新兴道德建设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宣传不够,应用不够。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提出的新兴道德如何梳理、清理、扬弃,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如何规划建设,总体上重视不够,研究不透,把握不准,缺乏共识。作为“社会人”,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都能感受到,每一个人的变化。我们开始追求品牌,追求享乐,追求更多外在的东西。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大肆盛行。人们为了追求利益,可以不顾违背道德。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心平气和。所谓的社会公平在这里得不到兑现。如今,西方思❤潮在向我们不断袭来,我们在追求个性❤解放,自由至上的同时,忽略了传统道德的要求。道德沦丧者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挣脱了某些看似是束缚自由的缰绳。但是,在短暂的随波逐流之后,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在接受西方思❤潮的时候,并不能把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

F. 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产生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个体德性的缺失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德性是指灵魂方面的优秀,而不是指肉体方面的优秀。康德在其著作《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强调了德性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他认为“德性是实践理性的自主性,是有限的实践理性即人所能得到的最高的东西”,换句话说是个人的理性的自我主宰,自我制约,保持自身创制的道德规律的纯洁。因此他认为德性就是一种道德力量。此外康德的理论体系中还有一个重要概念:责任,就是由于尊重规律而产生的行为必要性。德性论的代表人物麦金太尔则更多地将德性看做是人性内在的道德秩序。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德性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这种品质对人的道德行为具有理性的约束和情感的需求,并通过对责任的承担表现出来。我们回到当代社会可以发现,人们对于自身德性的保持已经渐渐沦陷,理性的约束和情感的动机受到来自伸张自我的感性欲望和消极的道德体验不断的冲击,使得人们对于责任的承担成了一种负担[1]。在《中国道德调查》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改革开放后道德水平越来越下降这一命题,有43%的人同意这一观点,可以看到这种个体德性的缺失的影响已经不是浮出水面,露出了冰山一角,小悦悦事件中那18名路人的表现就可以窥探一斑[2]。
(二)社会公共道德的缺陷
所谓公共道德就是由社会全体成员所普遍认许、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人们应该遵循的最起码的社会准则。公共道德不是单纯的马路文化,在罗尔斯等普遍理性主义者看来是公共理性基础上的普遍性秩序规范准则。在中国,公共道德体系可以分为四个层级: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党性、党风;党员干部的官德官风,这四个层级由下而上组成了我国的公共道德金字塔。小悦悦的悲剧在于社会公德“见死不救”的溃败,然而当我们痛斥社会公德沦陷同时,必须看到道德体系金字塔的全部和顶端,顶端的干部作风的问题以及公共道德体系整体性作用都必须为小悦悦事件承担责任。小悦悦事件的公德缺口在那18个人的身上,但在我们更多人,特别是习惯于坐在舒适的办公室和小轿车里,习惯高谈阔论者身上,又能高尚多少呢?之所以他们可以对此放手大加挞伐,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圈生活圈根本没机会直面这样严峻的考验。在《中国道德调查》一书中,关于如何看待人我关系这一命题,被调查对象只有不足20%选择“先人后己”。绝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利己不损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看客的心态。
(三)传统文化理念对道德及其传承的负面影响
首先,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中,听话、不管闲事成为人们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和为人处世之道,直到现在,很多家长教育孩子还是会强调不要多管闲事,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因此,在这种伦理熏染下,国民被培养成一个个老老实实、十分听话的、缺乏公民责任感的“顺民”,冷漠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次,传统家庭观念带来的重私德轻公德,中国是一个道德之邦、礼仪之邦,然后这种道德仅仅停留在家庭和朋友圈子里。而一旦脱离开这个血缘的、地缘的环境圈子,到了陌生的公共的环境中,就往往对那些应该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视若无睹,甚至故意破坏那些明文规定的公德准则。
最后,习惯性的否定,中国人善于否定自己,然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科学、民主现代性,导致中国人的这种否定是盲目性、习惯性的缺乏科学的否定,当有新的思想和文化影响时,人们往往能全盘否定自己应该去传承的传统文化中积极的部分,在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两次对外开放中,这种否定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中国人善于走极端的一种表现

G. 中国人的道德缺失是传统文化造成吗

中国人的道德缺失并不是传统文化造成的,相反在外来文化理念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被国人淡忘了、遗弃了,这也是道德缺失一种因素。再有就是信仰的丧失、崇拜的坍塌、教育的缺失、宣传的误导、现实的扭曲、金钱至上、利益当先、、、、致使道德的地位失去了社会的认可正义的支撑。

H. 看看国人的道德已经沦丧到什么地步了,这样

目前中国的道德来现状既非在“滑坡”(源1976年10月之后),亦非在“爬坡”(大张旗鼓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道德建设时期),而是处于一个新的正常发展阶段。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相对应,目前中国处于“道德发展的新常态”。

1、对于社会中出现的不道德现象(事件)不必大惊小怪、忧心忡忡,不要否定主流、否定发展;可以进行必要的谴责,不必连篇累牍地报道。

各类媒体要多宣传道德楷模和身边好人,推动道德进步。

2、青少年要少看网上道德败坏的奇葩新闻,多看权威媒体及其网站宣传的道德楷模。例如,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事迹。《光明日报》(2017年12月26日01版)从而有利于自己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在报效国家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I. 你认为当前中国人在社会公德方面有哪些缺失

第一,中国长时间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社会普遍急功近利,尽管一直提倡精神文明建设,但是跟近些年经济增长速度相比,成效甚微。

第二,成年人对青少年的教育方面存在误区。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每个家庭仅有的一个孩子成了家长们争相疼爱的对象,许多家长盲目溺爱,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只教孩子享乐;身为独生子女的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更不知道谦让和付出为何物,反而个个霸道、唯我独尊。

第三,教育制度亟待改进,学校,只抓升学率,忽视道德教育,学习成绩变成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培养出来的人才普遍高分低能,甚至不乏有才无德者。

第四,社会体制的真空。现代人越来越意识到体制的重要性。好的社会体制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坏的社会体制可以把好人变成坏人,这已经基本上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在奔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体制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巨大破坏,但新的合理体制一时有未能建立起来,于是体制上的真空便为道德上的真空大开了方便之门。

第五,信仰的缺席。从理论上论证信仰的重要性并不难,难的是让信仰从嘴边落到心中,在现实的生活中扬起信仰的帆。西方人的信仰经历自然神—上帝—理性—无的过程,在西风东渐的背景下,我们中国人则是伴随着对传统儒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轴心的入世信仰的颠覆而陷入了虚无。

J. 现在国人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上梁不正下梁歪。

热点内容
杨桥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6 10:32:04 浏览:288
且末县城镇法律服务所怎么样 发布:2025-01-16 10:12:16 浏览:241
快车律师 发布:2025-01-16 09:51:05 浏览:685
社会责任适用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6 09:20:39 浏览:418
司法考试历届真题 发布:2025-01-16 09:07:25 浏览:473
民事诉讼法二十四条 发布:2025-01-16 09:00:50 浏览:791
方亚律师 发布:2025-01-16 08:29:06 浏览:780
08年跟09年劳动法有什么变化 发布:2025-01-16 08:22:27 浏览:79
2018按劳动法加班费 发布:2025-01-16 08:14:47 浏览:992
2017四川二建法规真题 发布:2025-01-16 08:13:00 浏览:476